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总结

合集下载

大象版2019年秋学期、六年级《科学》知识要点详细总结

大象版2019年秋学期、六年级《科学》知识要点详细总结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详细总结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植物的各种“喜好”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2、(环境中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比如:非生物因素:阳光、水、温度、空气、肥料、土壤等;生物因素:鼠、蝗虫、麦蚜等)。

3、(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4、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所以根具有(向水性)和(向地性),植物的(茎)运输水和矿物质到叶片上,叶片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植物的茎和叶片生长具有(向光性);一部分水分在叶片上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空气)是所有植物生长共同依赖的条件。

6、竹、松、柏、云杉能适应低温环境;仙人掌能适应干旱的沙漠;而菱离不开水;苹果树喜欢阳光,苔藓植物喜欢阴凉的环境,可见各种植物对光的需求不同。

7、对比实验每次只改变1个条件,其他都相同。

8、成功实验需要反复实验和论证,对新的改进方案,需要再次用实验来验证其可行性。

9、在水面加一层植物油能防止水分的蒸发。

10、探究活动的步骤:a、观察与提问;b、猜想与假设;c、计划与组织;d、事实与证据;e、模型与解释;f、表达与交流。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1、光照少,阴暗的环境有:背阴的房间、地下车库、交通隧道、大楼背后等。

对我们的影响:工作、生活、学习、健康。

2、光被不透明物体遮挡就会形成影子。

3、采光方案要做的准备:弄清楚环境阴暗的原因、查阅资料、制定研究计划。

4、对光进行研究过的科学家:a、17世纪的法拉第和牛顿,战国时期的墨翟(最早记载光);b、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

5、光源:本身能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篝火、亮的蜡烛、亮的台灯。

(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自然光源是大自然本身就存在的光源,人造光源是靠人的智慧自己生产出来的光源。

6、放大镜又叫凸透镜,能会聚光线到一点,使光线发生偏折,(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都有)。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在任何环境中,生物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也不例外,它不仅受到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的影响,还受到生物因素如麦蚜、蝗虫、鼠等的影响。

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制定实验方案时,需要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植物角里的花草向阳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阳性,而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和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不同的植物喜好不同,比如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寒冷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则需要较高的温度。

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光源是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

人们利用平面镜、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放大镜能聚集平行的光线到一个点上,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XXX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放大镜又称凸透镜,能够聚集平行的光线到一个点上。

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

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

8、弦乐器的共鸣箱是指手指弹拨琴弦时,琴弦的振动引起琴弦下盒内空气的振动,同时空气的振动又引起盒本身的振动,这种现象称为共鸣。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准备单元水滑梯的秘密1、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

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

2、使用(统计图)可以让结果更直观。

3、我们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让数据更可靠。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植物、动物和人都是(生物)。

2、植物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3、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很多各式各样的(细胞)构成的。

不同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4、(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5、(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二氧化碳)在面团中形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

这就是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6、(真菌界)是真核生物中与植物界、动物界等相并列的一大生物类群,包括(酵母菌)、(霉菌)之类的微生物。

7、真菌不能像植物那样自己制造养分,必须像动物那样从其他生物或环境中吸收(有机养分)。

8、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9、(蘑菇)和(木耳)都是大型、高等的多细胞真菌,是肉眼可见的“微生物”。

10、使食物发霉的是另一类真菌——(霉菌)。

霉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1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12、霉菌不仅能使食品、物品发霉变质,还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即霉菌毒素。

发霉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极大,不仅能使人慢性中毒,甚至有致畸作用。

第二单元循环的水1.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雾。

2.云其实就是高空中不接触地面的雾。

和雾的成因一样,也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3.实验-模拟雾的形成:①用温水的目的:制造更多的水蒸气(用冷水不行,水蒸气不够,无法形成雾)②水杯上方的冰块:模拟冷的环境,使水蒸气发生凝结。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讲解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讲解
果。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 (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 积极的指导意义。 7、对于可受光照的植物来说,光照(充足)的 植物生长较好。
8、植物的茎和叶的生长都有(向光 )性,根和生 长有(向水)性和(向地生长)的特性。 9、由于(“喜好 ”)的不同,各种植物的形态和 结构各不相同,但都与它们生活的环(境 )相适应。 10、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 (温度 )、(水)、(肥料 )等。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 的条件。(竹、松、柏、云杉 )等能够在白雪皑
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 (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 )等,在10℃以下就 会被冻伤。(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 长,而(菱 )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 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
20、不同的物体对不同的色光产生不同的( ) 和吸(收 )作反用射。 21、表面光滑的物体比表面粗糙物体反射光的能 力( 强)一些。颜色浅的物体比颜色深的物体反 射光的能力(弱 )一些。 22、白光并不是单独的一种色光,而是混合光, 通过三棱镜可以折射出 (赤)、(橙)、(黄)、(绿)、 (靛)、(蓝)、(紫) 七色。 23、颜料的三原色是( 红 )( 黄 )(蓝 )三种色。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复习题
长潭小学 刘国汉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 环境中各种(因素 )的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不 仅受到(阳光、空气、温度、水、肥料、空气 )等非 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 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 )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活动 方案: (1)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 ),找出 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2)思考怎样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 (3)把实验(方案 )写下来,进行推敲和修改。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练习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练习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第三单元《浩瀚的宇宙》知识点:1.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30万倍,地球的体积约为月球的49倍。

2.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转动,于是地球就带着月球一起围绕太阳自西向东(从背向太阳的位置观察)转动。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三者大约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太阳,这时就会发生日食。

3.天空中除了月球、行星等可以移动的天体,还有一些星球的相对位置基本保持恒定不变,被称为恒星。

恒星可以自身发光。

太阳也是一颗恒星。

4.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恒星运动的天体。

一般来说行星具有一定质量,并且质量要足够大且近似于圆球状。

5.人们把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颗行星(以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作太阳系。

6.人类很早就发现在天空北部有一颗星,离北天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所以人们常靠它来辨别方向,这就是北极星。

7.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辨认标志,北极星是小熊座中的一颗星,北极星经常被用来辨别方向。

8.春季,在北方天空可以看到七颗排成像勺子形状的亮星,这就是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与附近诸星并称为大熊星座。

9.天鹅座是夏季可以看到的著名星座之一。

它的主星排列得很像一个大“十”字,长长的一竖就像天鹅长长的脖子,一横就像天鹅展开的双翼。

10.仙后座在秋天的夜晚特别闪耀,其中的五颗星构成一个明显的英文大写字母“W”的形状,这是识别仙后座最主要的标志。

11.冬季,可以找到有“夜空王者”之称的猎户星座,他右手挥着棍棒,左手执着兽皮,是一位雄壮威武的猎人。

有三颗亮星排成一条直线,间距基本相等,亮度也差不多,合称为“猎户的腰带”。

12.借助星座寻找北极星的方法:方法一,先找到北斗七星,将北斗七星斗前的两颗星连线。

再向勺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就能找到北极星;方法二,找到小熊座,小熊座中最亮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方法三,找到仙后座,仙后座中的五颗星可以组成英文大写字母“W”的形状,字母“W”的两条边延长有一个交点,将这个虚拟的交点和“W”中间的点连线,向“W”开口方向延伸大约5倍就是北极星大致的位置。

最新大象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最新大象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实验方法有(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 10℃以下就会被冻伤.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7、引起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是光源方向、水分供应方向和距离.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 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4、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集到一个点上.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5、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对新的改进方案,需要再次用(实验)来验证其可行性,多试几次,我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6、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普通的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比如:红花只反射红色的光,而其他光则被吸收了.7、五彩玻璃具有变色效果、调光玻璃根据需要调节透明程度,从而改变透进光的强度.8、(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彩色电视机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9、自动调控房间采光的(传导器)是由(接收器、光导纤维、散射器)等三部分组成.传动器由电脑控制,接收器安装在屋顶,并且能全天自动跟踪太阳.这种装置不但能解决高层建筑群中背阴房间的采光问题,还能应用于日光浴及花卉栽培等.10、美国研制开发的“太阳能窗”,是由嵌入两个大玻璃天窗的多个透明塑料板构成的.每个小塑料板都有几十个小金字塔的模块.11、阳光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和光明,乐观开朗的心情有利于病人康复.12、1870 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光线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人们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光导纤维.光导纤维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等行业.13、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没有光源,我们就看不到周围的物体.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1、音乐是流动的诗篇,编钟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古琴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2、我国古典《流水》被录在美国“航天者”号太空飞船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 1977 年8 月 22 日发射到外太空.3、常见的管弦乐器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弦乐器) ,如小提琴;(管乐器) ,如小号;(打击乐器),如木琴.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的、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声.5、一件乐器仅仅能发出声音是不够的,还必须能使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发生变化,这样才能演奏音乐.6、乐音有三个要素:响度(或音量)、音高(或音调)和音色. (乐音的强弱叫响度)(乐音的高低叫音高) .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7、弦乐器是通过弹拨琴弦、击打琴弦或用琴弓拉琴弦,使之振动发声的.8、用手指弹拨琴弦,琴弦的振动会引起琴弦下盒内的空气产生振动,同时空气的振动又引起盒本身的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鸣.共鸣使得声音变大.所以,弦乐器都有一个共鸣箱.9、什么叫音乐疗法?就是利用音乐的特殊功能,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音乐,使其产生治疗的作用.如:悠扬欢快的旋律,可以使人全身心投入于乐曲之中,增强肺的呼吸功能,使肌肉放松,消除神经紧张,帮助驱散烦闷,减轻人们工作、生活上的压力.10、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测量声音的响度(音量)0分贝是人能听见的左微弱的声音.落叶声10 分贝,耳语声 30 分贝,图书馆中 40 分贝,正常谈话 65 分贝,吸尘器工作 80 分贝,摩托车发动 95 分贝,耳机的最大音量 100 分贝,民用喷气式飞机起飞 120 分贝,军用喷气式飞机起飞 140 分贝.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50 分贝.11、人能听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发出声音的物体(声源)、传递声音的物质(介质)和能够接收声音的听觉系统.1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都会产生声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各不相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 米,在水中时每秒 1400 米,在钢铁中是每秒 5000 米.真空不能传递声音.13、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源产生的声音,通过物质传到人的耳朵里,耳朵通过听觉系统把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人就听到声音了.14、什么叫噪声?指嘈杂、刺耳的声音.15、噪声有什么危害?噪声使人感到厌烦,分散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比较强的噪声,使人难受,时间久了,会引起耳聋.极强的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假如一个人突然置身于极强的噪声中,听觉器官就会发生急性外伤,并且整个肌体会受到严重损害,双耳变聋,语言混乱,神志不清,甚至会造成脑震荡、休克或死亡.16、如何控制噪声?(一、在声源处控制:如禁止鸣笛,给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二、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如在路边植树形成“绿色音屏”、或安装隔音板,三、在接收处控制:如人佩戴耳塞或者耳机状消声器.)17、怎样改变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快,声音高,物体振动频率慢,声音低.)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1、在人体内担负指挥和协调工作的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脊髓在人体的背部中央、藏在脊柱里,与脑相连.从脑和脊髓发出许多条神经,遍布全身各处.2、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脑掌管着人体的全身知觉、运动和思维、记忆等活动.3、人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的作用类似于“水泵”,使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4、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0~12 岁开始进入青春期.5、青春期的第一个生理变化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第二个生理变化是第二性征的出现.6、青春期的心理有哪些变化?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个人考虑问题、自我感觉以及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开始有所变化.许多青少年对自己经历的一些变化有许多复杂的感受.有时自我感觉良好.有时又感到害羞和困惑.有的青少年会提出存在心中已久的问题,比如“我是谁”.有的青少年开始尝试新的体验,如无偿地帮助他人、交朋友或打扮自己,穿一些时髦的衣服等.7、青春期应补充哪些营养?1、蛋白质,2、糖类和脂肪,3、维生素,4、矿物质和微量元素,5、水蛋白质是生长发育的基础身体的细胞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维生素不仅可以预防某些疾病,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8、什么叫做亚健康状态?经常出现头痛、头晕、心烦、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症状,但医学检查并无明确的疾病,这种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状态, 医学上称为亚健康状态.第五单元1、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2、我们进行科学探究过程包括: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实验题:一、“人工彩虹”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制造人工彩虹的设想实验器材:(三棱镜)、手电筒实验设计:(1)把三棱镜放在阳光下,探索三棱镜怎样分解白光. (2)比较一下自己设计的“人工彩虹”实验结论:设计说明:在长通道中间天花板上,安装一个带有弧度的反光板,用平面镜把一束光反射到反光板上,光就可以分散射到长道里……设计优点:取材简单,改装方便;设计缺点:改进的光线不是非常充足,平面镜的位置和角度需要手动才能调整;设想:运用“阳光跟踪器”.五、实验探究题.实验目的:探究尺子振动时的音高变化.问题:改变尺子伸出长度,尺子振动发出的声音会改变吗?我的预测:我的理由:我的结论:六、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是什么?七、现代健康的含义是什么?八、光反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系?九、说一说令你难忘的科学探究经历.。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第四单元《遗传和变异》知识点:1.产生后一代生物的生物,所产生的后一2.遗传是生物体的特征之一。

在代与子代之间或同代不同个体之间,在特征方面所表3.父母的某些特征有可能没在子女身上显露出来,却在子女的子女身上表现出来,4.人的特征有些来自父亲,有些来自母亲,还有一些谁也不像,5.尚未成熟的动物个体通常具有个头小、声音尖细等特征,这是生长发育的问题。

子代之间特征上的相同和差异也是遗传和变异。

6.在动物的性状特征中,除了有子代和亲代相似的遗传特性外,还有子代和亲代出现差异的特性。

动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尚未成熟的植物个体,通常具有植株低矮、叶片嫩且颜色浅等特征,这也是生长发育的问题。

8.动物、植物子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9.根据古人类学家的研究,在漫长的年代里,人类经历了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的进化过程。

从生物学分类上,现代人属于智人种。

生物进化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使生物子代保持了亲代的特征;变异使生物产生新的特征,,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自主要原因之一。

练习题:1.下列属于生物变异现象的是()。

A.黄色母兔生出两只灰色的小兔B.公鸡和老鹰的羽毛颜色不同C.刚长出来的凤仙花叶片嫩,颜色浅2.下列俗语体现遗传现象的是()。

A.九狗出一獒B.桂实生桂,桐实生桐C.铁匠的儿子会抡锤,木匠的儿子会拉锯3.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原鸡和家鸡具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但原鸡的产蛋量不如家鸡高人们能把原鸡驯化成家鸡,是因为生物具有()。

A.生长发育的特征B.适应环境的特征C.遗传和变异的特征4.关于遗传的现象,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天天的妈妈是A型血,那么天天也可能是A型血B.晨晨的父母都是直发,奶奶是卷发,那么晨晨的弟弟也有可能是卷发C.邻居王叔叔因长期过度用眼而近视,那么他的孩子出生时一定是近视5.下列动植物的本领不是由亲代遗传给子代的是( )。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实验是验证猜想的唯一方法。

(错)4、窗台边的花草悄悄地把头探向窗外,对此我们可以做出哪些科学方面的猜想?至少说四种。

答:⑴可能是窗外有阳光。

⑵可能是土壤中的肥料分布不均。

⑶可能浇水的时候偏在了一侧。

⑷可能是相吸收更多的露水.5、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6、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 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7、(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

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8、植物的根不可能有(A )生长的特性。

A、向上B、向水 C向地9、(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以下就会被冻伤。

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

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0、引起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是(光源方向)、(水份供应方向)和(距离)。

11、在做植物根吸水实验时,要在液面加一层(植物油),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

最新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最新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实验方法有(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

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 10℃以下就会被冻伤。

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

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7、引起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是光源方向、水分供应方向和距离。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

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第二单元《循环的水》知识点:1.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雾。

2.云其实就是高空中不接触地面的雾。

它同雾的成因是一样的,也主要由小水滴和冰晶组成。

3.乌云指天空中黑色的云。

因为云层太厚,光线很难透过而呈现黑色。

它有一个特是高度较低。

乌云密布预示着将要下雨。

4.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在云里相互撞、合并,变成越来越大的水滴(温度高于0℃时)。

当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会降落下来,形成雨。

5.在环境温度低于0℃时,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过高,就会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并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沸腾和结冰的主要因素,只有满足特定温度才会出现沸腾或结冰现象。

7.云、雾、雨、雪、露、霜、雹等不同的天气现象,是由于水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形成的。

它们都和水有关。

水遇热蒸发变成水蒸气,再上升遇冷集结成云,然后再聚集下降,0℃以下是固态的雪,0℃以上是液态的雨。

8.大气中的水分随着气流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称为“水汽输送”。

9.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水的这种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多变的天气现象。

10.地壳运动构造着山脉、海沟、平原、盆地等地形。

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在流动过程中,对地表产生了侵蚀和沉积作用,塑造着沟壑、峡谷、冲积平原等不同的地表形态。

11.岩石由于各种物理作用(如热胀冷缩)、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造成崩裂或分解,成为细小的沙石和土壤的过程叫风化。

12.流水可以把风化的岩石、土壤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这个过程称为侵蚀。

流水中裹挟的岩石、沙砾、泥土等在河床或海湾等低洼地带沉淀、淤积,这个过程为沉积。

练习题:1.当空中的水滴或者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下来,一般低空气温在0℃以上时,就是();地面温度在0℃以下时,降落的就是()。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实验是验证猜想的唯一方法。

(错)4、窗台边的花草悄悄地把头探向窗外,对此我们可以做出哪些科学方面的猜想?至少说四种。

答:⑴可能是窗外有阳光。

⑵可能是土壤中的肥料分布不均。

⑶可能浇水的时候偏在了一侧。

⑷可能是相吸收更多的露水.5、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6、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 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7、(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

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8、植物的根不可能有(A )生长的特性。

A、向上B、向水C向地9、(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以下就会被冻伤。

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

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0、引起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是(光源方向)、(水份供应方向)和(距离)。

11、在做植物根吸水实验时,要在液面加一层(植物油),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生物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如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和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以及麦蚜、蝗虫和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制定实验方案时需要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植物角里的花草向光是因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根向水的一面伸展是因为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4、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植物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根具有向水性和向地生长的特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6、阳光、水和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环境适应性,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和花卉种植有指导意义。

7、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包括光源方向、水份供应方向和距离。

1、光源是能够发光的物体,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早在春秋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XXX就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做了完整的记载。

2、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会发生反射,不同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不同。

3、人们利用平面镜、光导纤维和放大镜等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和路线。

4、放大镜是凸透镜,能够聚集平行的光线到一个点上,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有时候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类似的作用。

5、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需要经历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

为了验证新的改进方案的可行性,需要进行多次实验。

只有多试几次,我们才能离成功越来越近。

6、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

普通的白光也是由这七种颜色组成的。

不同的物体对不同的色光会产生吸收和反射的作用。

例如,红花只会反射红色的光,其他光则会被吸收。

7、五彩玻璃能够产生变色效果,而调光玻璃则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透明程度,从而改变透进光的强度。

8、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也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

大象版2019年秋学期、六年级《科学》知识要点详细总结

大象版2019年秋学期、六年级《科学》知识要点详细总结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详细总结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植物的各种“喜好”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2、(环境中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比如:非生物因素:阳光、水、温度、空气、肥料、土壤等;生物因素:鼠、蝗虫、麦蚜等)。

3、(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4、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所以根具有(向水性)和(向地性),植物的(茎)运输水和矿物质到叶片上,叶片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植物的茎和叶片生长具有(向光性);一部分水分在叶片上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空气)是所有植物生长共同依赖的条件。

6、竹、松、柏、云杉能适应低温环境;仙人掌能适应干旱的沙漠;而菱离不开水;苹果树喜欢阳光,苔藓植物喜欢阴凉的环境,可见各种植物对光的需求不同。

7、对比实验每次只改变1个条件,其他都相同。

8、成功实验需要反复实验和论证,对新的改进方案,需要再次用实验来验证其可行性。

9、在水面加一层植物油能防止水分的蒸发。

10、探究活动的步骤:a、观察与提问;b、猜想与假设;c、计划与组织;d、事实与证据;e、模型与解释;f、表达与交流。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1、光照少,阴暗的环境有:背阴的房间、地下车库、交通隧道、大楼背后等。

对我们的影响:工作、生活、学习、健康。

2、光被不透明物体遮挡就会形成影子。

3、采光方案要做的准备:弄清楚环境阴暗的原因、查阅资料、制定研究计划。

4、对光进行研究过的科学家:a、17世纪的法拉第和牛顿,战国时期的墨翟(最早记载光);b、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

5、光源:本身能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篝火、亮的蜡烛、亮的台灯。

(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自然光源是大自然本身就存在的光源,人造光源是靠人的智慧自己生产出来的光源。

6、放大镜又叫凸透镜,能会聚光线到一点,使光线发生偏折,(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都有)。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 叶片 )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

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 10℃以下就会被冻伤。

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

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7、引起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是光源方向、水份供应方向和距离。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

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总结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20年1月8日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总结
本学期我任本校六年级(1)班的科学教学任务,执照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学校科学组的相关要求,开展科学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现总结如下:
一、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学习科学态度:
六年级(1)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

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在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知识方面,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了解有关科学实验,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完成教学情况:
1、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

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

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

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3、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4、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

科学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

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

如在科学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

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5、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

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

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

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6、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按照以上措施,本学期顺利完成了“在实验中探秘”、“研究仍在继续”、“探寻光的路线”、“把光请进来”、“我的阳光小屋”、“奇思妙想——设计篇”、“心灵手巧——制作篇”、“精彩纷呈——展示篇”、“我给健康下定义”、“登上健康快车”这11个学生分组实验,每班各进行一次课外实践活动(“探寻光的路线”),引导学生写出了10多篇科学研究报告,完成了学校要求完成的各种科学表册。

四、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1、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自己第一次接触科学这门学科,经验不足,存在的不足之处很多:
2、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上课听讲不认真,布置课外的作业经常完不成。

3、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许多课外应准备的材料,不能按时带到课堂做实验。

4、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5、班级发展不平衡,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6、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

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7、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学生作品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五、教学努力的方向
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意识,提高认识能力。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科学观念。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加强教师自身的理论文化学习,争取更好地掌握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