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及 时 处 理 , 从 而 导 致 变 电 站 综 合 自动化 系统无法进行发展 。
罐 词 】变电站 综合 自动化 系统 关键 技术
.
2 2保维护主要包含变 电器、线路、电容器 、 母线维护 以及备用 电使得供 电降低 ,半径供 电 在 变 电站综 合 自动化 系统 中,主 要利 用 之 间是小于 3 0 0 m。变压器 要选用 Sl 1质量非 常好的变压力进行使用 ,在应用 的过程 当中最 好是选择高效能 的配 电变压器 ,此外 ,在 统一 区域 内进行装置监控器相关设备 ,利用一些 电
:
示 出来 , 这样 方便 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监管。
前我 国的综合 自动化应用发展相对其他 国
家用户之间的需求 ,使用统一的配 电变压器数 据,和农村的实际性情况来进行联合 ,同时还 要依照实际性的功能 因素大小 ,无功变压器之 间的分散实际状况 ,使用相应的配 电方法 ,尽 最大程度提升 电能的效用 ,有效降低 电能之间 的消耗量。
A u t o ma t i c C o n t r o l ・ 自动化控制
变 电站综合 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及发 展趋势
文/ 赵建平
电网的电力消耗量 ,控制 电能的流速 。
进行整体管理许多 间隔 ,在发展过程 中也会形 成 由一个模板来进行管理 的间隔单元 ,从而达 到 了因为 区域 位置 的不相 同导致 的大 面积扩 散,这样一来不但 降低 由于相关故障 的出现而 该系统直接受到影响 ,大量提高该系统功 能的
2变 电站综合 自动化系统 的核心技术
2 . 1信 息收 集和处理技术
一
般 情 况下 都是 利用 交流采 样方 式和 直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技术特点及其发展方向探讨
动 投 人 和 自动 重 合 闸。 根据 监 控 系统 命 令 发 送 故 障 信 息 、 作 信 பைடு நூலகம் , 择 保 护 类 型 动 选
分 层 分布 式 结 构 是 面 向 电 气 一 次 回
及 定 值 并 能 就 地 修 改 。 变 电站 综 合 自动 在
及 网 络 技 术 与 电 力 设 备等 技 术 , 配 电 网 将 等融合在一起, 成调度端遥测 、 信、 完 遥 遥 控、 调 的“ 遥 四遥 ” 能 。 功 目前 最 新 的 变 电站 综 合 自动 化 技 术 , 就是 广泛 采用 微 机 保 护 和 微 机 远 动 技 术 , 经 过 功 能 的重 新组 合 , 别 采 集 变 电站 的 分 了数 据传 输 的 瓶 颈 问 题 , 高 了系 统 的 实 护 、 线 保 护 、 容 器 保 护 及 备 用 电 源 自 提 母 电 时性。
就地 通 信 网 络 协 议 标 准 化 、 据 采 集 和 一 次 设 备 一 体 化 等 方面 分 析 其 技 术 特 点 , 抑 制 干 扰 源 的影 响 、 数 从
接地 和 减 少 共 阻 抗 耦 合 、 离 措 施 、 波 等 方 面 分 析 了提 高 变 电站 综 合 自动 化 系统 可 靠 性 的措 施 ; 后 隔 滤 最
维普资讯
综述 流 I专 栏 与交
变 电站 综 合 自动 化 的技 术 特 点 及 其 发 展 方 向探 讨
口苏东 林 苗 苗
摘
要 : 析 了 变 电站综 合 自动 化 系统 的 结 构 分 类 ; 数 据 采 集 与 处理 、 分 从 微机 保 护 与 操作 闭 锁 、 机 联 系 人
类
2I 中 式 结 构 .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涵盖了从产品设计、制造、装配到检测、维修等全过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文将探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科技的不断推动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例如,CAD、CAE、CAM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产品的设计、分析和制造过程更加高效。
同时,随着材料科学、控制理论等学科的发展,机械制造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设备的控制等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各个产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汽车、航空、电子等高端制造业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已成为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在新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将越来越智能化。
未来,机器人技术将在生产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实现更加复杂的操作和决策。
同时,智能传感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使生产过程更加透明和可控。
环保已经成为全球的焦点,未来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
例如,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材料,减少废弃物排放等。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未来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定制化。
通过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可以实现产品的个性化生产,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将会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和定制化。
这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也能够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解决许多挑战,如数据安全、技术标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这需要我们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报告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报告变电站是电力网络中线路的连接点,承担着电压和功率的变换、电能的收集和分配等功能。
它的运行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
然而,变电站的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二次设备的性能。
现有变电站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常规变电站;一种是部分由微机管理并具有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变电站,另一种是完全计算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
对于常规变电站来说,其致命弱点是不具备自诊断、故障记录分析、能力和资源共享的能力,无法检测二次系统本身的故障,也无法全面记录和分析运行参数和故障信息。
全计算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用计算机化的二次设备取代了传统的分立设备。
它集继电保护、控制、监视和远动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设备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变电站的设计简单紧凑,实现了变电站更安全可靠的运行。
同时系统二次接线简单,减少了二次设备的占地面积,使变电站二次设备以崭新的面貌出现。
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简介1.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和远动装置)的功能进行组合和优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整个变电站的主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的综合自动化功能,与调度进行通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即由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取代了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常规的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遥控屏,用微机保护取代了常规的继电保护屏,改变了常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
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变电站领域的综合应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收集比较完整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功能,方便地监视和控制变电站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和操作。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集成、结构计算机化、运行监控屏幕化和运行管理智能化的特点。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技术及发展
科苑 论谈 l【 【
赵 立 民
科 Βιβλιοθήκη 变 电站综 合 自动化 的技术及发展
( 双鸭 山矿 业 集 团供 电公 司 , 龙 江 双 鸭 山 15 0 ) 黑 5 1 0
摘 要: 变电站综合 自动化是将 变电站二次设备( 包括测量仪表 、 信号 系统 、 电保 护、 继 自动装置和运动装置等) 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 利 , 用先 进 的 计 算机 技 术 现代 电子技 术 、 信 技 术 和 信 号 处 理技 术 , , / 通 实现 对 全 变 电站 的 主要 设备 和 输 、 线 路 的 自动监 视 、 配 测量 、 自动控 制 和 微 机 保 护 。
、
关 键 词 : 电站 ; 合 自动 化 ; 展 变 综 发
麻 烦、 精度低 , 维护工作量大 , 干扰 , 易受 扩容灵 活性差 等不足; 随着计 算机技术 、 网络技术及通 信技术 的飞跃发展 ,同时结合变 电站 的实际情 况, 各类分散式变电站 自动化系统纷纷研制成 功和投入运行 。分散式系统的特点是各现场输 入输出单元部件分别安装在中低压开关柜或高 压 一次设备附近 ,现场单元部件可 以是保护 和 监控功能 的二合一装置 ,用以处 理各开关单元 的继电保护和监控功能 ,也可以是现场 的微 机 保 护和监控部件分别保持其独立单元部件进行 通信联 系。通信方式大 多数通 R . 2爪s 4 5 s 4 2 . 8 通信接 口相连 。但近年来推出的分散式变 电站 自动化 系统更 多地采 用了 网络技术 ,如 L N O WO K R S和 C N等现场总线型网。至于变 电站 A 自动化 的功能 , 如遥测 、 遥信 、 采集及处理 , 控 遥 命令执行和继电保护功能等均由现场单元部 件 独立完成 ,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网络送 至后 台主 计算机 , 而变电站 自动化的综 合功能均 由后 台 主计算机系统承担。分散式面向对象 的变 电站 综 合 自动化 系统 由于大 大缩小 了主控 室的面 积, 可靠性 高 , 组态灵 活 , 检修 方便 , 降低 总投 资, 目前 已成为发展趋 ≈ 。 2实现变电站综合 自动化的基本过程 2 . 1数字量的输入与输出 。在变电站综合 职 、 不 相联 。 互 自动化系统中 , 需采集的信 息很多 , 但从它们 的 12远动 R U方 式。2 . T 0世纪 8 O年代 中、 性 质来 分 , 可分为模 拟量 、 开关量 、 冲量和广 脉 后期 , 随着微处理器和通信技术 的发展 , 利用微 义读表数等 4大类。一般来说 ,针对计算机而 型机 构成 的远动 装置 ( 简称 R U) T 的功能 和性 言 , 理的都是数字量 , 处 对模拟量 的处理 , 也是 能有很大提高 ,该方式在原 常规有人值班变 电 必须先转换成数字量才能处理。 站的基础上 在 R U中增加了遥控 、遥调功能 , T 22模 拟量 的输入 与输出 。 电站 的电流、 . 变 站 内仍保 留传统的控制屏 、 指示仪表 、 光字牌等 电压 、 温度等均属模拟量 , 这些模拟量都是随时 设备。 所有信号由 R U集中采集 , T 遥控 、 遥凋指 间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由于计算机只能识别数 令通过 R U装置硬接点输出 , T 由控制电缆引入 字量。因此 ,模 拟信 号必须通过模拟量输入通 控制回路 , 与数字保护不能交换信息 , 保护动作 道 ,转换为相应 的数字信 号才能输入到计算机 另一方面 , 为了实现对生产过程的 信号仍需通过继电器接点采集 。采用这种方式 中进行处理。 使二次设备增加 , 二次回路更复杂 , 它适用于已 控制 , 有时还需要输 出模拟信号 , 通过模拟量输 建变电站 的自动化改造 。如桂林的1 雉山变电 出通道去驱动模拟调节执行机构工作。这就涉 日 站等 。 及到模拟量输 入/ 输出通道 的组成 、数膜 转换 1 . 3综合 自动化方式 。 . 1集 中式 自动化 器 、 数转换 器、 1. 3 模/ 多路转换 器 、 采样 保持 器、 高 系统 2 O世 纪 9 O年代数字保护技术 ( 即是 微机 集成度的数据采集 系统 、 采样方式等 。 保 护) 的广泛应 用, 使变电站 自动化取得 实质性 23交 流采样常用算法分析。微机保护和 _ 的进展 。2 0世纪 9 O年代初研制出 的变 电站 自 微机监控的基本原理类似 ,都是把经 过电流互 动化系统是在变电站控制室内设置计算 机系统 感器 T A和电压互 感器 T v变换后 的电流、 电压 作为变电站 自动化 的心脏 ,另设 置一数据采集 等模 拟信号 转化为数字信号 , 后通 过数学 运 然 和控制部件用以采集数据和发出控制命令 。微 算 得到所需 的电流 、电压 的有效 值和相位 以及 机保护柜除保护部件外 ,每个柜有一个管理单 有 功功率 、 无功功率等量 , 或者算 出它们 的序 分 元 ,其串行 口和变电站 自动化 系统 的数据采集 量 , 或者线路和元件的视在阻抗 , 或者某次谐 波 和控制部 件相连 ,传送保护装置 的各种信息 和 的大小和相位等 。交流采样是指直接对 经过 装 参数 , 整定 和显示保护定值 , 停保护装置 。 投, 此 置 内部小 T 小 T A、 V转换后形成 的交流 电压信 类集中式变 电站 自动化系统结构 紧凑 、 体积小 、 号 进行采 样 、 持和 A D转换 , 后在 软件 中 保 / 然 造价低 ,尤其适 合 3 V或 规模 较小 的变电 通过各种算法计算 出所需要的电量 。交流采 样 5k 站 ,n p  ̄@ 州箭盘变电站等。1 . z .2分散式 自动化 常用算法有基于正弦函数模型 、 3 周期 函数模型 、 系统 由于集 中式结构存在软件复杂 . 系统调试 随机 函数模型的算法和解微分方程算法等 。面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动态
Ke wo d : u s t n ntg ae uo t n p o p c y r s s b ti ;i e r t ao da t ma o ; r s e t i
变 电站综合 自动化系统在 国内外均是 向全分 散 式系统发展, 并与计算机技术 、 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紧
密联 结 。
机及网络技术, 特别是现场总线技术。 这一技术的使用 已使得 自动化系统的实现非常简单, 性能上也大大优 于 以往 的系统, 并可解决以往系统 中R 一 8 链路信息 S45
传 输 的实 时性 问题 , 及 信 号 传 输 的 容 量 问题 。 以
1 系统结构
从 变 电站 自动 化 系统 的设 计 思 想 角 度 来看 , 计 设
几个方 面 。
计 算 机 管 理 层 当 地 计 算 机
W or t to ksa i n
设计思想的发展导致 了系统结构的发展 , 原先的
自动 化 系统 基 本 只 能 集 中配屏 , 由于 面 向对 象 设 计 思 想 的 深入 以及 一 次 设 备 的 整 体 化设 计 , 系统 结 构 将 由
场一次设备 的信 号和控制相连; 通信层, 完成上 位机
( oktt n和数 据 终 端设 备( C ) W rsa o ) i D U 的数据 和命 令 传
设备配备完备的保护和监控功 能装置, 以完成特定
的功能, 从而保证 了系统的分布式和开放性。 从技术发 展的趋势看, 将来的测控设备还将和一次设备完全融 合, 即实现所谓 的智 能一次设备, 个对象均含有保 每 护、 监控 、 计费 、 操作 、 闭锁等一系列功能及信息库, 面 向 自动化的仅是一对通信双绞线, 该双绞线以网络方
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大量自动化和通信技术被应用于煤矿领域,有效的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以供参阅。
标签:煤矿;自动化;通信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引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自动化技术呈现出智能化、多功能化等特点。
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煤矿行业在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实行自动化,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已经实现了机电一体化。
应用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企业建立大型、开放的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全矿井的检测、管理、控制一体化,并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自动化控制,利用网络进行生产的综合指挥调度及业务运转,能全面提高煤矿的生产水平。
1 煤矿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1.1高速监控网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进步,高速监控网络已经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这为提升我国煤矿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以太网、专用工业控制网、CEPON网以及MCIP系统都是我国煤矿产业中常见的高速监控网络系统,其中,冗余工业以太网是我国煤矿自动化系统的主要传输平台。
但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工业控制网的开放性比较差,在我国只有少数煤矿企业应用该技术。
然而,在矿井装备当中,常用的矿井网络系统会将视频、数据、语音等多种信息结合到一起,这样的通信效率会更高,也会更加准确地掌握煤矿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情况,所以,综合来看,煤矿自动化系统将会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1.2煤矿远程集控中心煤矿远程集控中心通过快速的通讯传输网和高效的自动控制网,实现对企业多有矿井全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控和远程操作。
借助中心集控软件监视矿井内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设别的远程诊断并调整相关参数。
根据设备或系统的故障类型将设备检修、维护等指令下达给矿井人员,令他们第一时间达到现场并进行故障处理。
国内外办公自动化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内外办公自动化的现状与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深入推进,办公自动化已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办公自动化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内办公自动化现状1、技术发展迅速:近年来,国内办公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国内办公自动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2、应用领域广泛:办公自动化不仅应用于传统企业,还扩展到了政府、教育、医疗等领域。
通过办公自动化,企业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决策水平。
3、行业标准逐步完善:随着办公自动化市场的不断扩大,国内相关行业标准也逐步完善。
这些标准不仅规范了行业行为,还有利于推动办公自动化的健康发展。
二、国外办公自动化趋势分析1、无纸化办公: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国外企业正致力于实现无纸化办公。
通过数字化文件存储、传输和审批,减少纸质文件的使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环保水平。
2、智能化办公: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外办公自动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智能化的办公软件能够自动识别、处理和归档文件,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协助员工完成重复性工作,释放人力资源。
3、云端化办公:云计算技术在国外办公自动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云端化的办公软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和灵活性。
云端化还有利于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促进企业内部的交流与合作。
4、移动化办公:移动设备在国外办公自动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员工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处理工作事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
同时,移动化还有利于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和提升服务质量。
三、结论与展望国内外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表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办公自动化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云端化、移动化和无纸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社会责任的承担,国外企业正致力于实现无纸化办公和智能化办公。
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要积极应对国内外办公自动化的挑战和机遇,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完善行业标准和服务体系。
国内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精)
国内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精)现在,国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正在快速发展。
这种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对变电站进行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以提高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随着数字化电气量测系统和相关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正朝着数字化方向不断发展。
2.国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国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在欧洲和北美,这种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国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虽然国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还不够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应该加强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并加快推广应用。
同时,应该加强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4.国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虽然国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还不够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应该加强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并加快推广应用。
同时,应该加强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站层设备主要负责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命令的下发。
系统具有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高灵活性、高安全性等特点。
该类系统被称为分层分布式系统或第3代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该系统采用现代化的软硬件技术,实现了对变电站各种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监测,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我国,该类系统已经开始逐步推广应用,成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主流。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目前,国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或集中控制系统(SCADA)作为主控制系统,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与远程调度中心进行通信。
浅谈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前景
2 3 电压 、无功 综合 控制 子 系统 . 综 合 自动化系 统应 具备保 证安 全 、可靠供 电和 提高 电能质 量的 自动控制 功能 。 电压和 频 率是 电 能质量 的 重要 指标 , 因此,自动 电压 、无功 综合 控 制 子系统 是综 合 自动 化 系统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造 成系 统 电压 下 降的主要 原 因是 系统 的无 功功率不 足或 无功功率 分布不合 理, 因此, 发 电厂 来说, 压 的主 要 对 调 手段是 调整 发 电机 的励 磁, 而对 于变 电所来 说, 调压 的主要手 段则 是调整 有载
应用 技 术
l- ■
浅谈变 电所综合 自动化技术现状 与前景
裴新 荣
( 疆 电力设计 院 新 [ 摘 新疆 乌鲁 术齐 8 00 ) 3 02 要] 综合 叙述 了变 电所 综合 自动 化技 术的几 个基 本概 念, 绍 了几 个子 系统 上 的综合 自动化 基本 功能 以及 嘲络结 构, 介 并对 变 电所综合 自动 化 的前景作
调 压变 压器 分接头 位置 和控制 无功 补偿 电容器 , 少数 2 0k 2 V以上 的高压 或超 高压变 电所装设有 调相机 和静止 无功发 生器, 的变 电所 既有并联补 偿 电容 器 有
又 设 有 并 联补 偿 电抗 器 。 当前 , 主要有 两种 手段 来实现 自动 电压 、无功综 合控 制 : ①装 设专 门的微 机 型 电压 、无功 综合 控制装 置 : ②利 用综 自系 统 内置 的 电压无功 控制 软件, 按 照既定 的控制 策略 , 过调 整有载 调压 变压器 分接 头位 置、 制 电容器组 和 电 通 控 抗 器组 的投 切来 自动 实现 电压 、无功 的综 合优 化 。 2 4 低 频减 载控 制 系统 频率 是 电能质量 的重 要指标 之一 , 了保 证系 统频率 维持 在5 为 O±0 . 1n 的范 围内, z 需要采 取低 频减载 控制 措施, 根据所 供 负荷 的重要程 度将馈 电 线 路分 成基 本级 和特 殊级 两大 类, 按照整 定 条件进 行 不 同轮 次 的负荷 切 除控 制 。 机型低 频减 载装 置经过 近几 年的发 展 已经相 当成 熟。目前 , 电所 实现 微 变 低 频减载 控制 的方 式主 要有两 种 : ①采 用专 门的微机 型低 频减 载装 置 : 把低 ② 频减 载的控 制分散装 设在每 回馈 电线路 的保 护装 置中, 即在 线路保护 装置 中增 加 一个测 频环 : 根据频 率整 定值 即 可实现低 频减 载控 制 。 , 2 5 备 用 电源 自投 控制 备用 电源 自动投入 ( 以下简称 各 自投) 是保证 配 电系统连续 可靠供 电的重 要 措施 。 自投装 嚣是 一种 冈故障 或其他 原 因使1户 的工 作 电源 被断 开后, 备 } = f j 能 迅 速将 备用 电源/ 备用 设备 自动投 入运 行, 恢复对 用户 正常供 电 的安 全 自动 装 置 。目前 传统 的晶 体管 型或 电磁 型 的备 自投装置 已逐 渐被微 机型 的各 自投装 置所取代 。 2 6通 信系统 . 综 白系 统是 由多个单… 功能子 系统 组成 的, 各个子 系统之 间通过通信 子系 统 联系在 一 , 起 构成 了 一套 综合 、协 调控 制 的系统, 信子 系统在 综 自系 统 中 通 起 到了信 息高 速公路 的作用 : 另一方 面, 出于 取代传 统远 动装 置R U 需要, T的 综 自系统还 应具 备与 上级 调度机 构 S AA E S C D/ M 主站通 信 的功能 , 因此, 其通 信系 统 包括 两个方 面 : () 1 系统 内部 的现 场 级通 信 。 () 2 与调 度 端 的通信 。 3网络 结构 按照 功 能划 分, 自系 统 的网络 结 构可 分 为站 控层 和 间隔层 。 综 以太 网 (t e n t 技术 在变 电所综合 自动化系 统得到 了广泛 的应用, 己 Eh re ) 且 成 为事 实上 的标准 , 有单 网结构 、双 网结构, 还有 环 网结构, 中, 网结构最 其 双 为普遍 。 目前, 2 0 V及 以上 电压等 级 变 电所 广 泛采 用的 网络 结构 主要 在 2 k 有 三种 : ①间 隔层设备 经前置 单元上 网 : 间隔层设 备单独 组网后上 网 : 间隔 ② ③ 层设备 直接 上 网。 4变电所 综合 自动化 技术 的发 展趋 势 () 1高度 集成 化 。新 型的大 规模集 成 电路进 … 步应用 在保 护和 测控 装置 上 ,将使 电路 板更 加 小 型 化 、集 成 化 , 置 通信 、数据 存 储 及 处理 能 力 更 装 强 。可 将 控 制 、 保护 、 故障 录 波 、 事 件 记录 和 运 行 支 持 系 统 的数 据 处 理 等 功能 , 过模 块化设 计集 成在 一个装 置 内 : 通 间隔 内部 、间 隔之 间以及 间隔层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成、配置和发展方向
R703
组屏
R704
组屏
R705
组屏
变电站二次回路
iES-L70
当地监控系统
微机保护
智能电度表 小电流接地
装置 电压无功自 动控制装置 其它智能装置
1、设备层(0层) 主要指变电所中的变压器、断路器、
隔离开关和电流、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 2、间隔层(1层)
主要由各种继电保护、自动控制装置
和其他智能设备组成,可以通过现场总线、 以太网等站级网络与站控层设备进行数据 通信。一般按断路器间隔来划分。
牵引变电所
SEL
远动管理机
SEL
SEL
监控机 视屏通信单元 视屏监控单元
SEL
SEL
网络交换机
通信管理机
变
电
所
110kV
1#主变
2#主变
并补
馈线
交直流
主
控
进线
保护
保护
保护
保护
保护
室
保护
测控
测控
测控
测控
测控
测控
3、分层分布式系统集中组屏结构特点
• (1)分层(级)分布式的配置系统采用按功能划 分的分布式多CPU系统。
调度端
高压电气设备及高压开关柜
牵引变电所
监控机
监控机
变
电
所
主
控
通信网络
室
高 压 室
视 屏 盘
当 地 监 控 盘
1# 主 变 盘
110
馈 线 盘
并 补 盘
2# 主 变 盘
计 量 盘
交 流 盘
直 流 盘
2、结构特点及优越性
• (1)6~35kV的中低压线路保护监控采用分散式结构, 就地安装在开关柜中,通过现场总线与主控室监控机交换 信息,可以节约控制电缆。
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
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随着现代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编组站作为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运行状况。
为了提高编组站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构成、应用优势以及发展趋势。
一、基本概念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将编组站的各种设备、设施和信息系统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信息共享、设备互控、运营自动化和管理智能化的综合系统。
该系统可以大幅提高编组站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铁路运输系统的整体竞争力。
二、系统构成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子系统组成:1、调度指挥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全站的列车运行计划和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和执行,以及现场作业情况的监控和调度。
2、信号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编组站内的信号设备控制,包括信号机的点灯、道岔转换、轨道电路的占用和空闲等。
3、作业调度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编组站内的作业调度和作业流程控制,包括车辆的解体、编组、转场、取送车等作业流程的控制。
4、设备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编组站内各种设备的状态监控和故障检测,包括电力设备、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
5、通信联络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编组站内各岗位之间的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包括无线通信、有线通信、计算机网络等。
三、应用优势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提高运营效率:通过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可以大幅提高编组站的作业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减少作业时间和等待时间,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7、降低运营成本:通过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和物资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8、提高管理水平: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设备互控,方便管理者对运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9、提高安全性: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可以对设备状态和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
火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
火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火电厂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电力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火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概念、构成、优势以及发展趋势。
二、火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概念火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指通过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设备,对火电厂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调节和控制,以达到提高发电效率、保障电力生产安全和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三、火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构成火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监控系统:对火电厂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包括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蒸汽、燃料、水等介质的参数。
2、控制系统:根据监控系统提供的信息,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电力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管理系统:对火电厂的各项运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优化,以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4、维护系统:对火电厂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火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优势火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带来了以下优势:1、提高发电效率:通过自动化技术和设备的运用,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发电过程,提高发电效率。
2、保障电力生产安全:自动化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控制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保障电力生产的安全。
3、降低运营成本:自动化系统的优化控制和智能管理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4、促进节能减排:通过精确的控制和优化,可以降低燃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有利于节能减排。
五、火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力行业的发展,火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设备的智能诊断、智能控制和智能管理。
2、集成化:将监控、控制、管理等功能集成到一个系统中,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3、远程化: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力系统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化技术也日趋完善。
本论文根据目前电力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从其设计原理、结构模式、功能及其发展基础上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分析和描述。
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总结,提出意见。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结构模式基本过程功能发展趋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主、将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经过功能组合形成的标准化、模块化、网络化的计算机监控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经过功能的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模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模式主要有集中式、集中分布式和分散分布式。
(一)集中式结构集中式一般采用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并扩展其I/O接口,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和数量等信息,集中进行计算和处理,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自动控制等功能。
集中式结构也并非指只由一台计算机完成保护、监控等全部功能。
多数集中式结构的微机保护、微机监控和与调度等通信的功能也是由不同的微型计算机完成的,只是每台微型计算机承担的任务多些。
例如监控机要担负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断路器操作、人机联系等多项任务;担负微机保护的计算,可能一台微机要负责多回低压线路的保护等。
(二)分布式结构该系统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散给多台计算机来完成。
分布式模式一般按功能设计,采用主从CPU系统工作方式,多CPU系统提高了处理并行多发事件的能力,解决了CPU运算处理的瓶颈问题。
各功能模块(通常是多个CPU)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选用具有优先级的网络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
分布式结构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它模块正常运行。
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摘要:企业生产过程中,自动化控制过程主要是指企业产品制造过程中参数数据作为依据,对整体生产加工系统实现有效控制,企业工业自动化控制功能作为重要辅助要素,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可降低加工制造成本以及相应原材物料等成本。
这一过程中可融合使用企业运营资源,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凸显工业自动化控制优势过程中,企业发展方向的信息化、科学化以及自动化更加明确。
但发展过程中相比于发达国家,工业自动化控制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掌握工业自动化控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控制;现状;发展趋势;引言工业生产中,生产效率和电气自动化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正是因工业电气自动化利于工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高,所以进一步扩大了其覆盖范围。
但值得注意的是,要想保障工业电气自动化水平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不仅要深入分析工业生产中电气及其自动化的应用,同时也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明确未来电气自动化发展方向。
一、自动化控制技术内涵自动化技术在金属、建筑材料等工业化生产领域具有综合特征,并与计算机理论和电子等理论相结合,从根本上实现了工业生产全过程智能动态监控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工业生产数据科学不仅可以配置,还可以优化工业生产过程和工艺,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减少污染。
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组成主要是硬件和软件组件以及系统技术。
首先,硬件由不同类型的控制检测设备等组成。
第二,系统技术主要包括不同类型的集成技术。
最后,在软件层面,主要指软件系统,尤其是管理软件、控制和测量软件等。
硬件、软件和系统技术部门密切合作,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目标。
总之,使用托管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优化公司的制造能力,还可以提高公司员工的素质,最终优化行业结构。
二、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一)PLC部分这一部分技术内容属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借助中央控制器部分可对逻辑运算或者是控制等相应指令进行传输,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可获取有效控制,基于此,PLC控制技术可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性,确保类型多样,用户需求得以满足,制定多样化的控制方案,企业生产过程中加工制造环节综合效率有效提升.(二)工业PC部分这一部分内容结合用户实际需求以及差异性特征,将服务器模式作为标准,构建融合服务器以及客户机的工业PC群,过程中使用网络通信技术可建设更加具备管控效果的自动化控制体系,用户以及企业可更有效地进行内部交流,实时沟通工作创造具备更好的条件,可在客户以及相关机构交流信息过程中提供信息共享平台,奠定重要信息基础,企业全方位自动化控制能力有效提升.三、工业自动化控制应用(一)优化系统设计(1)优化配电设计,以提高能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电力工程也因此获得全面发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电力系统在自动化发展以及应用方面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对此本文专门研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技术应用情况,然后分析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最后探究发展趋势,希望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持续加快,目前国内电力企业正不断向自由化市场过渡,因此建立企业面对着非常严峻的考验,未来与现代化市场发展需求保持一致,有关部门一定要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引起足够重视,在技术以及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合理途径对自动化系统以及设备进行完善,推动电力系统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电力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应用1.1自动化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目前在电厂生产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比较广泛,一般主要应用在数据处理以及系统控制等方面。
有的电子厂对设备使用状态进行全面监控,为此专门建设小型电站或者以太网局域网,利用控制中心处理的方式全面提升监控效率与质量[1]。
1.2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当前应用的也比较广泛,通常在设备状态检测方面应用的比较普遍。
与火电厂有所不同,变电站自动化有助于更好的控制和监视,可以对设备整体运行状态展开不间断监测,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有效调整和优化,然后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有助于变电站操作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实现。
近几年科技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企业发展与日常生活和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对电力企业来说需要确保供电的稳定性与优异的质量,这也是对电力系统对基础的要求。
1.3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电网运行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大量数据,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目前用用的非常广泛,主要以数据作为基础参考,对电网运行状况展开深入分析,然后对其进行调节和控制,确保客户日常用电可以得到满足。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分析及发展方向
随 着 电力 系 统 规 模 的不 断 扩 大 , 变 电 站 监 控 和 保 护 系 统 对 的要 求 越 来 越 高 。而 随 着 计 算 机 技 术 、 信 技 术 、 制 技 术 的 不 通 控 断 发 展 ,变 电站 综 合 自动 化 技术 也得 到 了 快 速 的 发 展 。 1 0 V 1 k 及 以下 综 合 自动 化 变 电站 的顺 利 投运 , 2 0 V综 合 自动 化 变 为 2k
维普资讯
电建 专 力 设I 栏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分析及发展方向
口 莫 凯 生
摘 要: 阐述变 电站综合 自动化 系统具 有功能综合化 、 构微 机化、 结 操作监控屏幕 化、 运行管理智能化等特点 , 它的发展 应用提高 了变 电站安全 、 可靠、 稳定 的运行水平 , 轻 了操作 人员的工作 量 , 减 使变 电站 的技术水平和
备和 现 场 仪 表 互 连 的 通 信 网络 , 后 局 域 网技 术 的 发 展 为 变 电 随 站综 合 自动 化 系统 的结 构 向分 散 式 发 展 创 造 了有 利 的 条 件 。第 三 代 变 电 站综 合 自动 化 系 统 结 构 如 图 1 示 , 划 分 为 二 个 层 所 可 次 : 层 是 分散 控 制 层 , 括 保 护 设 备 、 据 采 集 与 控 制 设 备 、 第一 包 数 智 能 设 备 、 示 仪表 等 ( 层 由独 立 的 保 护 及 I 组 成 ) 二 层 指 该 / O : 第
_ _]_ _ 『
L —1
H^■l
—]__
— —
一 E ] I一匡 i 一.I
电站的实施提供了大量实践经验和技 术支撑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分析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 电能、 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 , 它 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变 电 站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在要求电力 系统安全 、 可靠供电的同时 , 对变电站的 自动化技 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变电站自 动化正 传统的单 项自动化向综合 自动化发展,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 术在城市和企业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变电所综合 自动化技术是将变电所-0 i备 :  ̄ ( 测量仪表 、 信号系统、 继电保护、 自动装置、 远动 装置等) 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 , 利用先进的计算 机技术 、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 术, 实现对全所的主要设备和输、 配电线路的自动 监视 、 测量 、 控制、 保护以及远动信息传送等综合 自动化功能的技术 ; 是测量 、 自动化、 计算机和通 信等技术在变电所领域的综合应用。 目前, 国内变电所综合 自动化技术的研究 、 开 发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是 10 V及以下 中 k 1 低压变电所 , 采用综合 自动化系统 , 取消常规的继 电保护、 监视、 测量 、 控制屏 , 提高技术水平和运行 管理水平, 向无人值班方向发展。 二是 20 V及以 2k 上高压、 超高压变电所 , 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 同 时采用新的继电保护技术和控制方式,促进各专 业的融合及协调发展 ,以提高 自动 ̄a Pk平和运行 _ 管理水平, 向 值守方向发展日 。 2我国变电站综合自 动化的现状 21目前 的现状 变电站 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数据采 集、 数据计算 和处理、 越限和状态监视 、 开关操作 控制和闭锁 、 与继电保护交换信息 、 自动控制的协 调和配合 、与变电站其他 自动化装置交换信息和 与调度控制中心或集控中心通信等。目前应用较 广泛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 类型。 2 .集中式。集中式结构的变电站 自动化系 .1 1 统是指采用不同档次的计算机,扩展其外围接 口 电路 ,中采集变电站 的模拟量、 集 开关量、 脉冲量 和数字量等信息 , 集中进, } 与处理 , 骨 份 分别完成 微机控制、 微机保护和—些自动控制等功能。这种 系统结构紧凑, 体积小, 可减少占地 面积, 造价低 , 适用于对 3k 5 V或规杉 毪 、 的变电站 , 但运行可靠 性较 差 , 组态不 灵活 。 2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2 1 的变电站 自 动化系统是将配电线路的保护和测控 单元分散安装在开关柜内,而高压线路和主变压 器保护装置等采用集中组屡 的系统结构。此结构 形式 较常 用 。 Z 3全分散式。全分散式的变电站 自动化是 1 以—次主设备如开关、 变压器、 母线等为安装单位, 将控制 、 、 、 砌 闭锁 保护等单元分散, 就地安装在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牵引变电所在大修改造、 新线建设过程中已全面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铁 道部发布的《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中明确指出: 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 AT所宜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 。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目前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模式 分层分布式概念: 分布(分散)是指系统是按照变电所的元件、断 路器间隔设计、也可理解为一对一保护控 制模式 分层是指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按逻辑上划分 为现状 紧凑的机箱结构、可靠的接地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印制板背插式机箱结构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印制板多层布线、元器件SMT表面贴装技术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电路隔离技术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国家二次设备电磁兼容试验标准
GB/T 14598.9-1995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辐射电磁场干 扰试验 GB/T 14598.10-1996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快速瞬变干扰 试验 GB/T 14598.13-199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1MHz脉冲群干 扰试验 GB/T 14598.14-199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静电放电试验 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 扰度试验 GB/T 17626.8-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 度试验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变电所以太网接线方式结构图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变电所现场总线+以太网接线方式结构图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设备组成 站级管理层:监控计算机、打印机、人机接口设 备 通信层:通信处理装置、远程通信设备、 所内通 信网络、通信切换装置 间隔层: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馈线保护测控装 置、电容器保护测控装置、 综合测控装置、进线 及主变自投装置等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国外 研究始于70年代 1980年日本研制了第一套综合自动化系统 1984年瑞士BBC公司首次推出综合自动化系统 1985年德国西门子公司推出第一套综合自动化系 统 目前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美国、德国、法国、 意大利等国家 得到了普遍采用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国内电力系统 对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 1987年 清华大学研制了第一套35kV变电所综合 自动化系统 90年代 国内各大公司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综合自 动化系统 目前为止,110kV以下电压等级变电所已普 遍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220kV~500kV电压等 级变电所正在逐步推广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变电所内通信规约类型 IEC 60870-5-103 远动通信规约类型 IEC 60870-5-101/103/104 DL451-1991(国标CDT) N4F-POLLING SC1801 DNP3.0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传输介质 主要以双绞线(5类线)、电力载波、音频电 缆、无线(RF) 、红外(IR) 、同轴电缆和光纤 通信,其中尤以光纤通信抗电磁干扰能力强,通 信容量大。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优点: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替代了常规二次设备, 简化了二次接线,是提高变电所安全稳定运行水 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高 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宝成复线牵引变电所保护盘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太原北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继电保护功能 牵引主变压器保护 馈线保护及自动重合闸 并联电容器保护 动力变压器保护 保护装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速 动性四项基本要求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监视控制功能 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 运行监视功能 故障录波与测距功能 事故顺序记录与事故追忆功能 控制及安全操作闭锁功能 数据处理与记录功能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监视控制功能 人机联系功能 打印功能 运行的技术管理功能 谐波分析和监视功能 自诊断、自恢复和自动切换功能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自动控制装置的功能 备用电源自投控制 远动及数据通信功能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现场级通信 综合自动化系统与上级调度的通信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影响综合自动化系统可靠运行的问题 变电所设计方面问题(技术标准) 运行管理方面问题(设备维护) 产品质量问题(功能完善、电磁兼容水平) 供应商服务问题
开闭所和分区所的区别
开闭所和分区所的区别: 开闭所的主要作用是在大的编组站和客运站实现分束、分站供电,提高 供电可靠性和缩小事故和停电范围。类型: 1)在供电臂中设置,缩小事故和停电范围。 2)在大型站场设置,增加馈电线路。 3)在枢纽中设置,引进多方向电源,当一路电源故障时,由别的方向电 源供电。 分区所的作用主要是改善电气化铁路的运行条件,提高接触网末端电压, 均衡上下臂供电电流,降低电能损失。类型: 1)通过分区所将上、下行接触网末端并联起来供电。 2)当相邻的变电所停电时,通过分区所实现越区供电。 3)相邻变电所供电的接触网通过分区所连接实现双边供电。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站级管理层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
现场级通信 a.各间隔单元与变电所计算机系统通信 b.各间隔单元之间的互通信 c.其他智能化电子设备与后台监控计算机通信 与上级调度的通信 主要实现四遥功能:遥信、遥测、遥控、遥调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通信接口 a.并行、串行 b.局域网、区域网、广域网、互联网 c.现场总线
技术讲座
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 综合自动化专题讲座
安康供电段 2012年2月
技术讲座
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 综合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讲座提纲 一、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二、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三、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四、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 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所二次设 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 障录波、自动装置、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 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所全部设备的运 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协调的一种综 合性的自动化系统。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间隔单元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介绍 国际大电网会议WG34.03工作组将变电所自动 化功能分类为:控制与监视功能、自动控制功能、 测量表计功能、继电保护功能、与继电保护有关 功能、接口功能、系统功能等7种。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功能由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 变电站建设、运行维护的综合经济效益要求所决 定。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国内牵引供电系统 研究始于90年代中期 1997年 东北某公司首先在南昆线电气化铁路的 牵引变电所中推出了综合自动化系统 2001年 国电南自在川黔线、贵昆线正式投运了 采用网络通信传输方式的高可靠性的综合自动化 系统 2001年 国内其他兄弟厂家也相继开始了类似产 品的试运行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是提高变电所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 项重要技术措施。 无论从管理角度还是从技术经济角度,牵引变电所实现无 人值班、分区所实现箱式化将是综合自动化发展的一个新 目标。 该目标是调度远动化技术、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安全 视频监控技术、一次设备在线检测技术、数字化通道技术 的有机结合,目前国产技术已能满足其功能要求。 我们设备供应商将一如既往地为铁路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为铁路跨越式发展作更大的贡献。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以太网通信结构 是一种总线型拓扑结构,增减用户方便,某一节 点故障不影响其他部分工作。 可以采用双绞线或光纤作为介质,传输距离可达 到1~10km,速率可达10Mbit/s。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现状 现场总线通信结构 主要使用的有Lonworks现场总线 、CAN 总线 控制局域网络 Lonworks通信速度可达1.25Mbit/s,此时有效 距离为130m;直接通信距离长达2700m/78kbps CAN的速率可到1M bit/s,此时有效距离为40m; 直接通讯距离最远可达10km/5kbps 可以采用双绞线或光纤作为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