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增分练:考前小综合 19语用+文化常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6f20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a.png)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第一题:阅读理解:文本一:附近有四个废品回收站和两个还在硬拼的夜市。
照例他一天下来的工作量是三十公斤。
这三十公斤中有三分之一的价值在他铁篮的底部。
倒满一车废品的路上车轮咯吱咯吱的转,四个总是烂胡同的路口是车轮过山车最危险的地方。
车轮所有的动能尽数转换成了摆在他面前的景象。
铁桶、酒瓶、空箱子….起码都能值一块钱。
一堆酒瓶也能值一块钱。
赶紧堆满啊。
文本二:男人鬼哭狼嚎。
房内人声鼎沸。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赶赴现场。
体内染病,声嘶用力。
“怎么回事?”医生问。
“您忍一下,我开点药。
”医生去出药房。
“记一下我的姓名和地址。
”记下了,声音比乌鸦还要惨烈。
“您几天开始胸闷的?”“大概几周吧,越来越严重。
”“这是叫你婆婆给您的药?”“不是,我老婆给我的。
”“那你媳妇呢?”“那她轮到谁给她药?”这回有人笑出了声。
“反正得治疗,小心最重要,这药也不合适。
”医生说,“你媳妇有医保吧,配点好药。
”“我们什么保险都没有。
”问题:请根据上述两个文本回答以下问题:1. 第一个文本主要描写了谁的工作?2. 第一个文本中的废品都可以变成什么?3. 第二个文本中男人有什么病症?4. 第二个文本中医生给男人开了什么药?5. 第二个文本中男人和媳妇是否有医保?为什么?答案解析:1. 第一个文本主要描写了废品回收工的工作。
2. 第一个文本中的废品都可以变成价值一块钱的物品。
3. 第二个文本中男人有胸闷病症。
4. 第二个文本中医生给男人开了不合适的药。
5. 第二个文本中男人和媳妇没有医保,因为文本中提到他们没有任何保险。
第二题:阅读理解:游戏是一种人类沉迷其中的活动,除了各种各样的内容,也孕育了各式各样的玩法。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除了玩游戏,很多时候还会配合各种玩法,践行体育锻炼。
本文将介绍几种与游戏相结合的体育锻炼方式。
1. 跑酷:跑酷是一款将游戏与体育锻炼相结合的活动,它以自由奔跑和特技动作为特点,让参与者在城市的各类场景中进行驰骋,全面锻炼身体各个方面的能力。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1821d058fafab069dc02c1.png)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随着深化改革和“双创”热潮对人才就业市场的影响加深,一向手捧“铁饭碗”的公务员群体,也渐渐开始将职业发展由以往的体制内融入到多元化的就业市场中。
对此,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针对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围绕公务员“下海”职业流向和发展状况等核心数据进行统计,对公务员群体多元化就业发展趋势做出了观察。
领英的数据显示,在2006~2015这十年间,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科员高达53%。
以工作年限区分,工作0~3年的公务员占到了37%,工作3~6年的公务员占到了23%。
如今,公务员群体由体制中到市场中的职业发展轨迹已不再是少数。
扎实的教育和工作背景,让公务员这个群体越来越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特质。
同时,对于传统“铁饭碗”就业观的颠覆,也加强了公务员群体的人才流动和互通。
公务员跳槽的热门目标行业分别为:金融(12.7%)、法律/会计/咨询(12.2%)、政府/社会组织(11.5%)、互联网(9.6%)、房地产/建筑(8.9%)。
房地产、金融等热门行业受政策法规的影响较大,这些行业更需既懂政策、又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以帮助企业更顺滑地遵从政府部门的相关法规政策。
以往公务员从体制中“走出来”,通常会选择与之前经验高度一致的行业。
凭借多年所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公务员可在这些相关行业里表现得如鱼得水。
但事实上,如今的公务员跳槽目标行业与就业大环境中的热门行业高度吻合。
这充分说明公务员跳槽群体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价值的体现。
领英的数据中,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
其中科员高达53%,科级正职、科级副职分别以18%、13%紧随其后。
由此可见,初级公务员更有动力选择跳槽,在更为广阔的职场空间实现自我价值。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b7d2c8b4daa58da1114a7e.png)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一、非连续性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
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
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
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
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材料二: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材料三: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
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
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
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
方案如下:①去酸方案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
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2dff9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5.png)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按照要求进行阅读和回答问题。
文本一故事一:小芳的礼物小芳家很穷,爸爸妈妈都没有固定的工作。
虽然条件不好,但小芳从小都乐观向上,她总是能够找到快乐和幸福。
一天,小芳的生日到了。
爸爸妈妈因为没有钱,所以无法给小芳买生日礼物。
小芳并不气馁,她决定自己做一件特别的礼物。
小芳翻箱倒柜,找到了一大堆废纸和一支颜色鲜艳的彩笔。
她开始坐在地板上认真地用彩笔一张张地涂抹在废纸上。
不知不觉,一个个小鸟、小花、小狗的形状在废纸上出现了。
小芳很开心地看着这些漂亮的图案,她决定将这些废纸制作成一个相册送给自己。
当小芳把这个自己动手制作的相册送给自己时,她觉得自己家的穷并不重要,因为她拥有一颗富有创造力和快乐的心。
文本二故事二:绅士的举动有一次,小明坐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年迈的老人站在车上没有座位。
虽然其他人也看到了老人,但都没有让座位给他。
小明看到这一幕,心里觉得不忍心。
他站起来主动让出了自己的座位给老人。
老人感激地看着小明,边坐下来边对他说:“谢谢你年轻人,你是个有教养的绅士。
”小明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知道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举动罢了。
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小事情,能够影响更多人,让更多人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成为有教养的绅士。
题目:1. 文本一和文本二分别讲述了哪两个故事?2. 小芳和小明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有何不同?3. 小芳和小明的行为有何相似之处?4.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答案及解析:1. 文本一讲述了小芳的礼物,文本二讲述了绅士的举动。
2. 小芳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向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特别的礼物。
小明则在面对困境时主动让座位给老人。
3. 小芳和小明的行为都展现了乐于助人、关注他人的特点。
尽管他们面临的困境不同,但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力量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和温暖。
4.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新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cc3781da38376baf1faeff.png)
精品文档 4-6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一向手捧“铁饭碗”的公务员随着深化改革和“双创”热潮对人才就业市场的影响加深,材料一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也渐渐开始将职业发展由以往的体制内融入到多元化的就业市场中。
对此,群体,围绕公务员“下海”职业流向和发展状况针对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交平台LinkedIn(领英)2006~2015,在,对公务员群体多元化就业发展趋势做出了观察。
领英的数据显示等核心数据进行统计年的公务员工作0~353%。
以工作年限区分,这十年间,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科员高达 23%。
年的公务员占到了占到了37%,工作3~6让,公务员群体由体制中到市场中的职业发展轨迹已不再是少数。
扎实的教育和工作背景如今,也加,公务员这个群体越来越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特质。
同时,对于传统“铁饭碗”就业观的颠覆/会计、法律/公务员跳槽的热门目标行业分别为:金融(12.7%)强了公务员群体的人才流动和互通。
房地产、金融等热门(8.9%)、房地产/建筑/社会组织(11.5%)、互联网(9.6%)咨询(12.2%)、政府以帮助企业更顺滑地,,这些行业更需既懂政策、又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行业受政策法规的影响较大以往公务员从体制中“走出来”,通常会选择与之前经验高度一致的遵从政府部门的相关法规政策。
如今,,公务员可在这些相关行业里表现得如鱼得水。
但事实上行业。
凭借多年所积累的经验和人脉的公务员跳槽目标行业与就业大环境中的热门行业高度吻合。
这充分说明公务员跳槽群体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价值的体现。
科级正职、科级副职分53%,,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
其中科员高达领英的数据中在更为广阔的职场空间实现自我,,初级公务员更有动力选择跳槽18%、13%紧随其后。
由此可见别以价值。
在市场化的职业环境处级干部转型后,领英的数据显示,在对已经跳槽的公务员群体的追踪中,而科员多以从事初级正科级干部担任经理、总监的人数较多,中晋升总监及高管的比例最高。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5a34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7.png)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完整版在高考语文考试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指在一篇文章中,不同的段落或篇章之间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需要读者通过理解和分析来理清文本的内在脉络。
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下面将给出一些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有答案和解析。
【题目1】阅读下面的两个提问和材料,根据材料内容,选择能够回答问题的正确答案。
题目:材料中提到的“小狗”是什么意思?A.腿短B.细品C.懒洋洋D.展示性材料:甲:我家的小狗真是太可爱了,一点都不像个大人。
乙:你家的小狗腿短吗?甲:不是腿短,是他整个身板都很小。
解析:根据甲的回答“不是腿短,是他整个身板都很小”,可以推断出材料中提到的“小狗”是指体型较小,而不是指腿短、细品或懒洋洋。
因此,答案为A.腿短。
【题目2】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材料:赵明是树屋村的村长,他在树屋村里有很高的威望。
他凭借智慧和胆识,带领村民们创造出了一个美丽富饶的树屋世界。
句子:1. 赵明是树屋村的村民。
2. 赵明靠胆识和智慧为村民创造了一个美丽富饶的树屋世界。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赵明是树屋村的村长,而不是村民。
因此,句子1. 的说法错误。
另外,材料中并没有提到赵明是为村民创造了一个树屋世界,只是说他带领村民创造了这样的世界,所以句子2.也是错误的。
因此,答案为:句子1. 和句子2. 都是错误的。
【题目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大多数人对于眼睛的疲劳都不太在意,认为这是工作太久或长时间用眼造成的正常现象。
事实上,眼睛疲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很多人不认识到它的严重性。
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手机、电视等,会增加眼睛的负担,导致眼睛疲劳,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视力下降等问题。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给眼睛适当的休息,保护视力健康。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手机、电视等近距离用眼,可能会引发的问题是什么?解析:根据短文内容可知,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手机、电视等近距离用眼会增加眼睛的负担,导致眼睛疲劳,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引发视力下降等问题。
高三语文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c23b09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0.png)
高三语文:语言基础运用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2小题)1.(2019秋•东城区期末)语言基础应用阅读下面文字。
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河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
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全看得()水中游鱼来去()在空气里。
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迫人眼目。
②白河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因出山泉水的缘故,略显浑浊。
随舢舨逆流而上,也都清澈见底。
阳光铺满平静的水面,那些原本微不可见的白色石子和满是花纹的玛瑙石,仿佛触手可及。
两岸高山重重叠叠,山中可用作造纸的细竹,迎面而来,让人睁不开眼。
(1)依次填入文段①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明明白白浮B.清清楚楚漂C.明明白白漂D.清清楚楚浮(2)以上两段文字是对湘西同一风光的描写,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说明理由。
2.(2019秋•西城区期末)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捷径可走呢?(甲)这是许多初学者时常会提出的问题。
(乙)也是许多专家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丙),学的是什么,又是用的什么方法等等。
(丁),才能有比较靠谱的答案。
(1)将下面句子添加到上面一段文字中,最合适的位置是一定说有或没有,都不恰当。
A.甲B.乙C.丙D.丁(2)为了表意突出,有人在文段结尾补写了下面一句话。
但是这一补写的句子有语病,请找出语病并作修改一般而言,学习应该注重一点一滴积累;所有的学习者和初学者3.(2019秋•朝阳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②题。
【甲】春节在古代称为正旦、元日、元旦等,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才开始的。
【乙】从本质意义上说,春节根源于上古先民的时间感受与时间意识。
【丙】古人以天文、物候及人事活动等作为时间变化的重要参照,体现着农人的生活节律。
春节处在年度周期与四季循环的新旧交替时间关口,其节俗丰富、生动春节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享受、保护、展示春节文化是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33a5afd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c.png)
非连阅读(一)选择①做题方法【粗读——了解材料讲的什么事情,中间具体事例跳读】题目、中心论点、分论点、结尾句(总结句)【精读——根据选项,比对文本,一切以文本为参照】审清题(看清选对还是选错,或者选相应的论据),四个选项都要找全原文,逐字比对,比较四个选项,结合设错标志选出最能拿准的选项。
②非连选择题常见的错误类型:1.无中生有:选项:按照现在的发展,我国传统零售企业单独发展线上或者线下,都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被淘汰,也都不能实现对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原文:面对困境,多数企业主动适应消费趋势的变化,积极推进创新转型,调整业态结构。
各大电商平台的线下门店落地,与传统零售商联盟化趋势加强,将线上线下资源进一步整合”可知,文章并无提到“传统零售企业单独发展”,只说面对困境,大部分企业选择转型,选项属于无中生有。
2.曲解文意:选项:“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时期。
与从使用端改变用能方式、提高用能效率相比,从供给端加大清洁能源的供给显得更加重要。
原文:“对于众多能耗领域来说,这意味着既要从供给端加大清洁能源的供给,也要从使用端改变用能方式、提高用能效率”,从供给端加大清洁能源的供给和从使用端改变用能方式、提高用能效率是并列关系,同等重要,并不是从供给端加大清洁能源的供给显得更加重要。
3.去掉修饰语:选项:否认文化差异,推动文化趋同,不仅会泯灭人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还会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原文: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4.张冠李戴:选项:一些网络剧通过怪诞的剧情设置、杜撰的历史人物和对皇权制度的“乌托邦”幻想来博得眼球,实际上弱化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原文:在人物塑造上对历史真实人物随意增添杜撰,抑或直接架空历史来创造符合现代意识的人物,从而博得眼球;\更为关键的是剧中透露出对皇权制度下的“乌托邦”幻想,严重脱离历史实际。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578e8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f.png)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从夏商直到春秋时期,文学传播以口头传播为主。
那时虽然有了甲骨、金石、竹木简及帛丝等文字载体,但是由于受到各种限制,它们在文学传播方式中还不能居于主导地位。
《汉书》中有“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全在竹名故也”。
也就是说,《诗经》虽然在秦代被焚毁,但是汉代还能完整保留下来,就是因为人们口口相传,不完全是依靠竹帛的记录。
西汉以后,直至唐代,随着统治者对文学典籍的重视,特别是造纸技术的不断提高,萌芽于先秦时期的抄写才真正成为文学传播的主要方式。
魏晋时期甚至出现了“佣书”,即专职抄写员。
“佣书”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文字的传播速度。
当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作品为世人追捧,出现过“每有一诗到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的场面。
至于雕版印刷,有史可考的说法是源自唐初。
进入五代时期,雕版印刷得到了统治者的鼓励。
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技术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清人编著的《书林清话》记载:“书籍自唐时镂版以来,至天水一朝,号为极盛。
而其间分三类:曰官刻本,曰私宅本,曰坊行本。
”描述了宋代雕版印刷呈现的特征——官府、私人和民间集体共同参与,刻书地域分布广泛,书籍种类和数量众多。
《宋史•邢禺传》载:景德二年(1005年)夏,宋真宗到国子监视察,问及书籍刊刻情况,邢禺回答说:“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备。
”这当中就包括为宋朝统治阶层所推崇的韩愈作品集。
材料二:北宋初期到中期,是印刷术逐渐成熟并渗入日常生活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士人敏锐感受到了印刷术发展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
急遽增多的书籍对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士人不得不放弃抄本时代字斟句酌的反复咀嚼。
获取书籍的便捷,在缓解记诵压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士人读书的粗疏。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94a26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2.png)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限时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费孝通先生谈“差序格局”是从私说起,私的问题是个群、人我的界限怎样划法的问题,于是,费老先生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
中国的社会不像西洋社会,西洋社会是团体社会,称为团体格局,“像由几根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
“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
团体是有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
”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像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西洋社会结构里,团体格局是一种平等的观念,在同一团体中,各个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是一种宪法观念,团体不能抹煞个人。
中国社会结构里,差序格局是一种有差等的次序,有远近、亲疏的差序。
一切价值是以“己”为中心的主义。
在这种差序的推浪形式中,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对性。
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可以说是公。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摘编自李鹏亚《读乡土中国——对差序格局的理解》材料二:《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
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
差序格局中的“序”,有等级之意。
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
“伦是有差等的次序。
”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
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复习:非连续文本阅读 考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复习:非连续文本阅读 考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https://img.taocdn.com/s3/m/321ab55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3.png)
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复习:非连续文本阅读考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考试中,非连续文本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考试内容,在备战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复习。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非连续文本阅读的考点练习题,并提供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备战高考有所帮助。
一、考点分析非连续文本阅读是指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不同的部分之间并不呈现连续性,包括文字性质、体裁、风格等不同的要素,并需要从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和主旨。
这种考试形式很大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备考时必须要注重融合各方面素材,熟练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
二、考题展示1、下面是新闻的一段文字,请结合情境回答。
【新闻】电视剧《延禧攻略》成为年度口碑剧,人气爆棚。
该剧所涉及的“宫斗”屡屡引发关注,让人们对清宫历史、宫廷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问题:该新闻一般是为了什么而发出来的?答案解析:该题属于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从上下文中提取信息得出答案,在该题中,新闻主要是介绍《延禧攻略》这部剧的普及情况,引导人们回忆清宫历史、宫廷生活,故答案为让人们对清宫历史、宫廷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下面是社论的一段文字,请回答以下问题。
【社论】不少人认为,应当加大保障力度、增加单身公寓的数目。
其实这些措施虽然能够缓解一时之需,但一方面增加了住房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剧了住房紧缺的问题,容易造成市场供需失衡,天价畸高。
因此,解决住房问题,应从制度上入手。
问题:该社论的主旨是什么?答案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的主旨概括能力,要求从这段文字中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根据文章分析,该文旨在阐述单一措施无法解决住房问题,唯有从制度上入手才能进一步解决住房问题的实际意义。
故答案为应从制度上入手。
三、总结通过以上的解题与思路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非连续文本阅读的考点面广,考察的知识点也十分丰富。
因此在备考阶段,我们要注重多方面的练习,通过规律总结和反复分析,提高灵活运用阅读技巧的能力。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28ee4bba1aa8114531d940.png)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规定了四类实用类文本: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但2007~2016年的课标卷,只考查了传记一种文体。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使用了时代感和实用性更强的新闻和报告, 文本形式由连续性文本变为包含图表的非连续性文本,考查技能转移到筛选并整合信息。
以全国Ⅲ卷为例, 文本由三个材料构成。
材料一来源于《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2014) 》,是文字材料,属于调查报告;材料二来源于《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2015~2016) 》,是文字图表混合材料,属于调查报告;材料三来源于《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一文,是文字材料,属于新闻报道。
材料一着重阐释了博物馆在教育、科研以及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三个方面的作用;材料二通过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分析了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材料三介绍了博物馆的间接经济贡献,即它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
这种文本组织形式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碎片化”。
那么, 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文本, 是否是对当下碎片化阅读的一种认可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 三组材料的选择并非随机的,而是紧密围绕“博物馆的贡献”这一主题, 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
其次,碎片化的呈现方式是对当下碎片化阅读大环境的模拟和再现,但考查的却并非碎片化的思维,而是考生能否快速完成对碎片化信息的筛选,能否用连贯的逻辑思维把握其内在关联,能否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和判断来源不同的信息。
(一)2017年课标卷ⅠⅡⅢ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文是几则有关中外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的材料。
材料一摘编自《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 该文发表于《影视制作》杂志2011年第10期, 作者杨玉洁、田霖。
材料二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所作的关于“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调研。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6b8cc25ef7ba0d4b733b20.png)
非连续性文本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中有明确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来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
连续性文本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例如小说、散文等,非连续文本包括图表、表格、清单等。
当前,图表以越来越高的频率不断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这就需要增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在教学中建构适当的教学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一)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一、民间的声音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
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
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
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
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二、学者的言论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
届高考语文轮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届高考语文轮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https://img.taocdn.com/s3/m/822d619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f.png)
届高考语文轮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届高考语文轮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指阅读的内容是由不连续的段落或者篇章(如对话、诗歌等)组成的一种文本。
这种文本相对于连续性文本具有更高的阅读难度,需要我们有更好的阅读技巧及能力。
这篇文章主要是为大家提供一些高考语文轮专题复习中的练习题和解析。
一、练习题1. 下列哪段文本是非连续性文本?A. 小说《红楼梦》全书B. 电视剧《大宅门》片段C.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片段D. 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2. 下列哪组文本具有相似的表现手法?A.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中的对话段落B. 《边城》、《段英才》两篇小说中的描写段落C. 《平凡的世界》中的叙述段落、《牛虻》中的描写段落D. 《小康2000》中的议论段落、《假如给我3天光明》的描写段落3. 下列哪段文本属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范围并且属于散文体裁?A. 《骆驼祥子》中的对话段落B. 诗人陆游的《钱塘湖春行》C. 《鲁迅文集》中的《药》、《旅途》等散文D. 琦君的《细雨纷纷如春雪》二、答案解析1. 答案为D。
小说《红楼梦》虽然由多个篇章组成,但每个篇章都是连续性的,有明显的起承转合,因此并不是非连续性文本。
电视剧《大宅门》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虽然是由多个片段组成,但是每个片段都是有紧密联系的,也不属于非连续性文本。
而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由多个诗句组成,诗句并没有连续的故事情节,属于非连续性文本。
2. 答案为B。
《边城》、《段英才》两篇小说均属于张爱玲的小说,在描写上有相似之处,都采用生活化描写手法。
3. 答案为C。
散文是一种不受限于诗歌韵律创作方式的文学体裁,文本形式有多样性,可以使用段落与章节划分,也可以不加束缚地采用叙述与描写方式。
因此,《鲁迅文集》中的散文属于非连续性文本的范围。
总之,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练习是高中语文课程最容易被忽视的练习之一。
新高考语文的非连续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的非连续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abc4d367ec102de3bd89db.png)
新高考语文的非连续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附答案一、非连续性阅读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早期的原始瓷主要是用于制作随葬的冥器,但随着烧制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便越来越多地用于生活,并在此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常器具,上至皇家贵族、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其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空间,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如果说以前的瓷器,由于质朴而接近玉的质感,受到文人贵族包括民众的喜爱,到宋代却开始正式成为皇室进行各种祭祀典礼、人生礼仪的祭器与礼器。
因此,中国人对于陶瓷器的选择与使用,并不是偶然的,是有其价值选择的,其选择的是“尚质贵诚”,其中包含了瓷器源于泥土,更接近自然的本质的意味。
通过对古代陶瓷艺术的研究,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简朴、崇尚道德、崇尚读书的礼仪之邦。
与同时期欧洲的贵族文化相比,这是一个先进得多的文化。
(摘编自李方莉《陶瓷背后的中国文化》)材料二:(摘编自黎云常《中国陶瓷文化走向世界的思考》)材料三:传统是景德镇的历史辉煌,也是历史留给景德镇的宝贵财富。
如何通过传统,又怎么样跳出传统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一个重大变奏。
景德镇陶瓷文化必须立足现代社会的土壤,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走求变、创新和现代化之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在现代的重构不是彻底重建一种全新文化,不是完全移植外来文化,它只能是植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传统,并体现现代文化精神的一种新的陶瓷文化,是传统和现代的统一。
传统创作文化理念、陶瓷器物中的人文精神、制度文化、独特工艺、民族文化需要好好继承。
景德镇陶瓷要走向世界,不仅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更要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变革和创新。
将陶瓷产品与景德镇悠久的艺术传承与当代的审美观念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大打文化品牌战,扎根民族,博采众长,创造出不仅外观精美而且极具文化内涵的,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本色而且结合世界潮流的产品。
以审美的意识发掘文化遗产,总结景德镇陶瓷文化中美的规律,找寻陶瓷器物中的灵魂,在传统与现代变奏中选择和重构。
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限时练与答案解析
![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限时练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1c32c765ce0508763213d0.png)
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限时练与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材料一:“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于2019年1月10日在北京揭晓,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四川渠县城坝遗址,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六大项目入选。
太子城金代城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太子城奥运村内,东南距北京市区140千米。
自2017年5月起,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崇礼区文广新局对太子城遗址进行了连续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收获,太子城遗址是第一处经考古发掘的金代行宫遗址,是近年来发掘面积最大的金代高等级城址,城址布局方式对金代捺钵制度、行宫的选址与营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金代官式建筑研究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出土的瓷器组合对金代宫廷用瓷制度、供御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公布广东青塘遗址等六大项目入选》) 材料二:2018年9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强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具有历史文化意义及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要遵循整体保护与传承创新的工作思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协调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关系。
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高对文物保护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使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物保护创新模式》) 材料三:第十七条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第一部分19语用文化常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解析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第一部分19语用文化常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d7f70c31b765ce0408143e.png)
19语用+文化常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限时:30分钟满分: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当工业化社会大踏步走来的时候,蓝天、白云、小溪、流泉却离人们越来越远了,式的经济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破坏环境的发展,是在与子孙抢夺饭碗。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环保,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及生态文明。
温家宝总理曾说“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然而,这些关系到中华民族发展千秋大业的环保大计,却被某些人在急功近利的发展过程中淡化了。
蓝天变灰天,河水变浊流,森林被乱砍滥伐的事件。
日益恶化的环境在提醒我们,生态文明建设。
中共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的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这在海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意大利《共和报》驻京办的某记者说,污染和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问题,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就很难解决。
地球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村落,谁家的炊烟都可能影响到对方,这恐怕就是之所以外国记者引起对生态文明关注的根源。
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织成一幅巨大的画卷,当流泉、秋虫、雨声、鸟鸣奏响一曲永恒的交响乐,人们将会为中共十七大提出的伟大目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竭泽而渔遍地开花刻不容缓弹冠相庆B.杀鸡取卵层出不穷迫不及待弹冠相庆C.竭泽而渔层出不穷刻不容缓额手称庆D.杀鸡取卵遍地开花迫不及待额手称庆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竭泽而渔: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杀鸡取卵: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杀鸡取卵”多用于口语,常指具体事物;“竭泽而渔”多用于书面语,常指比较重大的事情。
此处用来形容“经济发展”,用“竭泽而渔”更合适。
②遍地开花:形容好事情到处出现或普遍发展。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此处说的是“森林被乱砍滥伐的事件”,并非“好事情”,用“层出不穷”更合适。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19语用文化常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19语用文化常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7807b8dfaaea998fcd220edd.png)
海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意大利《共和报》驻京办的某记者
说,污染和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问题,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就很难解决。
地球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村落,谁家的炊烟都可能影响到对方,这恐怕就是之
所以外国记者引起对生态文明关注的根源。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织成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恐怕就是之所以生态文明引起外国记者关注的根源 B.这恐怕就是外国记者引起对生态文明的关注的根源 C.这恐怕就是生态文明引起外国记者关注的根源 D.这恐怕就是之所以引起外国记者对生态文明关注的根源 答案 C
12/10/2021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从材料内容来看,括号后文举例 说明外国记者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故括号内以“外国人”为主语, 才能与后文衔接更紧密,据此排除 C、D 两项;材料围绕“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经济发展”只在第一段中提到,而括号后文都在强调“生态文明建 设”,故“经济发展”在前,“生态文明建设”在后更恰当,据此排除 B 项, 选 A 项。
12/10/2021
生长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灰犀牛,身躯庞大,给人一种行动迟缓、安全无
害的错觉,从而让人时常忽略了危险的存在——当灰犀牛被触怒发起攻击
时,却会体现出惊人的爆发力,阻止它的概率接近于零,最终引发破坏性极
强的灾难。现在许多领域都将
比作“灰犀牛”。
答:
答案 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常被忽略的,一旦发生则破坏 性极强的事件”也可以给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2/10/2021
材料二
12/10/2021
12/10/2021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语用+文化常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限时:30分钟满分: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当工业化社会大踏步走来的时候,蓝天、白云、小溪、流泉却离人们越来越远了,式的经济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破坏环境的发展,是在与子孙抢夺饭碗。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环保,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及生态文明。
温家宝总理曾说“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然而,这些关系到中华民族发展千秋大业的环保大计,却被某些人在急功近利的发展过程中淡化了。
蓝天变灰天,河水变浊流,森林被乱砍滥伐的事件。
日益恶化的环境在提醒我们,生态文明建设。
中共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的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这在海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意大利《共和报》驻京办的某记者说,污染和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问题,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就很难解决。
地球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村落,谁家的炊烟都可能影响到对方,这恐怕就是之所以外国记者引起对生态文明关注的根源。
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织成一幅巨大的画卷,当流泉、秋虫、雨声、鸟鸣奏响一曲永恒的交响乐,人们将会为中共十七大提出的伟大目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竭泽而渔遍地开花刻不容缓弹冠相庆B.杀鸡取卵层出不穷迫不及待弹冠相庆C.竭泽而渔层出不穷刻不容缓额手称庆D.杀鸡取卵遍地开花迫不及待额手称庆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竭泽而渔: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杀鸡取卵: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杀鸡取卵”多用于口语,常指具体事物;“竭泽而渔”多用于书面语,常指比较重大的事情。
此处用来形容“经济发展”,用“竭泽而渔”更合适。
②遍地开花:形容好事情到处出现或普遍发展。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此处说的是“森林被乱砍滥伐的事件”,并非“好事情”,用“层出不穷”更合适。
③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刻不容缓: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
“刻不容缓”多指形势紧迫,“迫不及待”多指心情迫切,此处强调的是生态文明建设形势紧迫,用“刻不容缓”更合适。
④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额手称庆:两手在胸前相握,举到额头,表示庆幸、庆贺。
根据“人们将会为中共十七大提出的伟大目标”的语境,用“额手称庆”更合适。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外国人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关注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B.外国人关注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发展C.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像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引起了外国人的关注D.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引起了外国人的关注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从材料内容来看,括号后文举例说明外国记者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故括号内以“外国人”为主语,才能与后文衔接更紧密,据此排除C、D两项;材料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展开,“经济发展”只在第一段中提到,而括号后文都在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故“经济发展”在前,“生态文明建设”在后更恰当,据此排除B项,选A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恐怕就是之所以生态文明引起外国记者关注的根源B.这恐怕就是外国记者引起对生态文明的关注的根源C.这恐怕就是生态文明引起外国记者关注的根源D.这恐怕就是之所以引起外国记者对生态文明关注的根源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之所以……”和“……的根源”杂糅,可删去其一,排除A、D;二是不合逻辑,“外国记者引起对生态文明关注”表述有误,可改为“生态文明引起外国记者关注”或“引起外国记者关注生态文明”,排除B,选C项。
4.参照下面例句加点字对“黑天鹅事件”的概括,结合以下关于灰犀牛的表述,在横线处填写关于概括“灰犀牛”的内容,要求语言准确、连贯,不超过20个字。
(6分)例句:从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这一信念却随着澳大利亚一只黑天鹅的发现而崩溃。
虽然连续飞过的1000只天鹅都是白的,但不能就此判断第1001只天鹅也一定是白色的。
著名经济学家塔勒布据此提出了“黑天鹅理论”,常指世界上充满着不可预知、出乎意料却又极具杀伤力的偶发性事件.........................,这些“黑.天鹅事件....”往往深刻地改变着历史。
生长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灰犀牛,身躯庞大,给人一种行动迟缓、安全无害的错觉,从而让人时常忽略了危险的存在——当灰犀牛被触怒发起攻击时,却会体现出惊人的爆发力,阻止它的概率接近于零,最终引发破坏性极强的灾难。
现在许多领域都将比作“灰犀牛”。
答:答案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常被忽略的,一旦发生则破坏性极强的事件”也可以给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
答题时,结合加点字“充满着不可预知、出乎意料却又极具杀伤力的偶然性事件”“给人一种……破坏性极强的灾难”等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5.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宫廷舞曲。
曲原为西域乐舞,后经唐玄宗改编增饰并配上歌词和舞蹈,于天宝年间改用此名。
B.牺牲,古代祭祀时用的纯色体全牲畜。
毛色纯一的叫“牺”,体全的叫“牲”。
C.期颐,“期”是期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指人八九十岁,年事已高,指望儿孙赡养。
D.先,可作为对死去的人的尊称。
归有光《项脊轩志》“妪,先大母婢也”中的“先”就是此意。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期颐,指人百岁。
人八九十岁称“耄耋”。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8题。
(12分)材料一根据中国青年网报道,“考研热”反映了青年人希望提高学历,提升就业的竞争力,但也需要注意考生在考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倾向,如部分考生报考时盲目追逐热门专业等。
有关专家指出,读研是为了提升自身能力,重在掌握真才实学。
而不是为了简单地镀层金,否则到时可能两手空空,事与愿违。
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熊炎认为,“考研热”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高校可以改进培养方式,进一步明确学硕与专硕之分,合理引流,实现从‘漫灌’式学硕培养到‘滴灌’式学硕、专硕精准培养。
”他说。
人民日报在8月份也发表评论称,对于考生个体来说,学习动机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硕士研究生学制仅两到三年的时间,没有明确专业目标的学习不但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成果,也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缺乏竞争优势导致的“就业难”;另一方面,一味追逐学历和文凭,而不是立足于能力和技能的提升,也不利于整个社会尽快从“学历社会”真正迈向“能力社会”。
由此而言,在本科毕业的重要人生关口,审慎抉择,致力于成为拔尖创新的学术人才或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才是理性而科学的考研动机。
(摘编自《界面新闻》) 材料二(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研究生考试和中高考一样,承担着为国选才、为学校选拔优秀生源的重任,承载着无数学生及其家长的期望,作为组织、监管考试的相关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必须把“万无一失”当作工作准则,贯穿到组织命题、试卷印刷、试题保密、考场秩序、阅卷评分等各个环节,控制好每道试题、每个经办人员、每个考场等细节,确保研究生考试在安全轨道上平稳运行,力争做到零故障、零事故,这不是苛求,而是研究生考试的必然要求。
每位考生的努力都不应被辜负。
不少学生花费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辛苦备考,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他们最终能否被高校顺利录取是一回事,但如果在考试环节尤其是在试题方面出了问题,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打击。
对此,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相关补救措施要迅速跟进,确保考生利益得到切实维护。
研究生考试事关考生学业前途,每一个流程中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要拿出百分之百的注意力,以绝不在自己所在环节出问题的高度责任心和“钉钉子精神”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确保不出现任何“万一”。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6.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1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80万,尽管毕业生人数同比增长率较2011年下降,但考研报名人数同比增长率却出现上升态势。
B.201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接近750万人,但同比增长率较前一年有所下降,考研报名人数也较前一年有所减少。
C.近三年无论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规模还是高校考研报名人数规模均逐年扩大,“考研热”的现象较以往更明显。
D.参加“考研”是当前各高校毕业生毕业出路的一种有效选择,随着2010~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整体呈现增加的态势,考研报名人数也逐年增多。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考研报名人数也逐年增多”表述有误。
根据材料二可知,2013~2015年考研报名人数逐年减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针对近些年考研中出现部分考生盲目追逐热门专业,把读研当作“简单地镀层金”等不良现象,各高校进一步明确了学硕与专硕之分,并进行了合理引流。
B.研究生只有明确专业目标,摒弃一味追逐学历和文凭的观念,立足于能力和技能的提升,才有利于使整个社会尽快从“学历社会”真正迈向“能力社会”。
C.相关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确保研究生考试在安全轨道上平稳运行,力争做到零故障、零事故,主要是因为“万无一失”是组织、监管考试的工作原则。
D.相关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只有高度重视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相关补救措施迅速跟进,才能确保研究生考试每个流程不出现任何“万一”。
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各高校进一步明确了……”未然成已然,材料一提到这仅仅是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熊炎的建议。
C 项,“主要是因为……”强加因果,而且主要原因应该是“研究生考试和中高考一样,承担着为国选才、为学校选拔优秀生源的重任,承载着无数学生及其家长的期望”。
D项,“相关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只有高度重视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相关补救措施迅速跟进”针对的是研究生考试“在试题方面出了问题,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打击”,且“确保研究生考试每个流程不出现任何‘万一’”的前提是“每一个流程中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要拿出百分之百的注意力,以绝不在自己所在环节出问题的高度责任心和‘钉钉子精神’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8.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如何才能确保考生考研、读研的利益?(6分)答:答案①从相关教育部门的角度:改进培养方式,保证考试各环节零故障、零事故;如考试过程中出现状况,要及时提供相关补救措施,确保考生利益得到切实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