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合集下载

我,浮华时代中——观看《梁思成林徽因》后的一些感想

我,浮华时代中——观看《梁思成林徽因》后的一些感想

观看了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后,内心有太多的触动。

几次不知不觉中已是热泪盈眶,悲悯他们的颠沛流离生活,震撼他们对学术的热忱与奉献,无奈时代社会的制约,感慨而今继承者的浮华。

我本是一名学习城市规划的人,城市规划与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内心也因此激荡起要热爱它为它献身的澎湃,可是我也深知,在这浮华的世界里和学术世界里,这种激情将会很快就消失,所以,为能够让自己还记得曾经有过这样一种激情,我想写点内心的世界。

片中多次闪现制图教室的画面,也曾讲到梁先生对整日面对图板的抱怨,不由的联想起来我现在的生活,也是整日沉浸在画图的日子中,可是我缺少太多的激情。

或许我现在应该调整一下心态,并不是让自己去应试,应该让自己去热爱它,并且由衷地倾心于它。

我想我现在是应该好好思考自己要怎么做的时候了。

回顾高中的日子,我对中国的现在的应试教育深感担忧。

其实,担忧的又何止我一个人,可是大家却迟迟没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各种政策下来也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但是这种应试教育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人文的发展,怎么能不让人感到痛心。

我正处于这样一个浮华的时代,我既庆幸又悲哀,若是没有高校浮夸的扩招,我或许也无机缘接受大学的教育,可是,高校教育的浮华又实在令我窒息,不知道要如何应对大学的应试。

大学里的成绩是可以抄出来的,考试考得是你作弊的胆量和技术,而不是你肚子里究竟有多少的墨水。

所以大家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大学里我们学到了什么,曾经看过职来职往说大学学的就是如何与人交往,提高情商。

我对这样的大学定义其实并不否认,但是也并不苟同。

每个人都抱着升华的期待来到了大学的世界里,可是有的人却也选择了沉沦。

大学,这个云集中国大地上知识分子的地方,浮夸之气正在四溢,中国传统的文化已经奄奄一息,追求着自由的学子们,群聚一起时都以谈论学习为耻,突然想到韩愈《师说》一文“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亦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家都沉浸在浮夸的信息网络时代,逐渐沉沦于浮华的信息中,娱乐交往中,却把真正可以让我们升华的中国古老的文化摒弃。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

科艺交融的典范——观纪实片《梁思成与林徽因》有感高一(12)班“急就章”众里寻他,艰难跋涉终觅大佛寺。

惊喜之余,几声炮响,风云变幻将劫难。

一封信,几叮咛,奔赴疆场救国难。

——王誉达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

学,穷其一生,无怨无悔。

林徽因&梁思成——范轲一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的成就颇高,两人走访了许多地方,绘下了许多当地雄伟的建筑。

——杨非絮中国的历史建筑怎么能让日本人来研究呢?还好当时中国还有梁思成,他把他的爱国放在了对中国历史建筑研究的执着上。

——张旭峰他们生不逢时,运气不佳。

好不容易有了巨大发现,结果战争来了……唉,他们无法再深入研究了。

——无名梁思成、林徽因对于中国建筑史的热爱、钻研、贡献令我感动。

——孟维翔梁思成、林徽因与费正清、费尉梅的相遇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成就了一段奇缘、一些佳事、一丝友情。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何况是四个人呢?——王伊涵梁思成、林徽因等人辛苦考察古代建筑物是出于对建筑的热爱与民族尊严融合的一种伟大精神。

——王砚斐两位相当仔细、认真、精准、博学、智慧,绝对的毅力,画全国200多古代建筑群精细的测绘图稿1898张。

——王佳雨林徽因是现代女性应该有的标准,每位女性都理应力争做到像她那样的女“先进”,我钦佩她的美,自内而外的美丽。

——徐驰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路漫漫其修远,梁、林二人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杨磊“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爱国精神永远是一个民族强盛与不屈的写照。

——付凌梁思成和林徽因对中国建筑的不懈研究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他们对于搜集古代建筑的奉献和民族责任感,他们贡献了自己的青春。

——严文皓梁思成对建筑学的热爱令我十分敬佩,他与林徽因的爱情令我十分羡慕。

——赵天吉科艺。

科艺!——汤正寰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位先生在建筑学上的天赋以及其钻研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万分。

两人去考察各地建筑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却依然坚持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

梁思成与林徽因纪录片8观后感

梁思成与林徽因纪录片8观后感

梁思成与林徽因纪录片8观后感梁思成与林徽因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女性建筑师,他们不仅对中国建筑有着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以其不朽的爱情故事而被世人津津乐道。

最近,我看了一部关于他们的纪录片,深受感动和启发。

以下是我对这部纪录片的八个观后感。

首先,这部纪录片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生平事迹。

从他们两个人的家庭背景到相识相爱,再到合作创作和事业成就,纪录片几乎囊括了他们一生的经历。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对他们的事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深入了解了他们的追求和奋斗。

第二,纪录片展示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建筑领域的杰出贡献。

梁思成被誉为“现代中国建筑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保护古老建筑的理念,并且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扩展。

林徽因也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她设计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美学理念和设计风格而闻名。

他们的合作创作产生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作品,为中国建筑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这部纪录片呈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坚持不懈的精神与追求。

他们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个人生活中,他们都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们的精神鼓舞着我,让我明白只要坚持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四,纪录片中展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浪漫爱情故事。

他们从相识到相爱,一直到结婚生子,他们的爱情是如此的动人和坚定。

他们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共同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

通过他们的故事,我深刻体会到了爱情的力量和意义。

第五,纪录片中揭示了梁思成和林徽因背后的艰辛和付出。

他们不仅在建筑创作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还在家庭生活上付出了很多。

他们为了事业和家庭不懈努力,忍受了许多困难和磨难。

这让我明白成功背后的付出和努力是不可或缺的。

第六,纪录片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和珍贵的录像资料,将我们带回到梁思成和林徽因生活的时代。

这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

通过纪录片,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这是一部有血有肉的纪录片。

让我们走进,邂逅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梁思成大概如此,他是伏案写作的书生,亦是行千里路的游侠,世间几度繁华在他看来不过是路下尘,在坎坷的人生中寻寻觅觅,最终方得一片净土,那便是学术和她。

她是溪涧的花,柳梢的月,香漫诗书的午后,她是“太太客厅”的谢语花,亭台楼阁的飞檐上,她是收鞘之剑,不经意间却能展露锋芒。

一生心事一人解,一生书影一壶茶;弹指挥间,留得一身正气,书香鬓影,化作夕阳照影阑珊,唯有一世传奇荡气回肠熠熠生辉。

春暖秋凉,世事变幻,他们的故事从这里结束,开始花开缘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梁林的成就源于父辈,不骄不躁,心思纯净的老学者们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培养出了中西合璧式教育的儿女。

梁林身上人格的力量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亦来自于西方开放式教育的无羁洒脱。

对建筑的热爱出于华夏儿女的血统,对建筑的研究源于西方习得的技术。

中国营造学社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灵巧的思绪在笔尖盛开出花朵,谁又能想到一群青年人的研究成为了建筑学的瑰宝?落花归尘动荡的山河迫使流亡的人风餐露宿,李庄成为了这群年轻学者们的归宿,刚刚落定却噩耗传来,测绘稿纸惨遭浸泡;贫病交困却难凉热血,辗转考察度五年光阴。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动荡的岁月难挡学着们智慧的迸发,《中国建筑史》的撰写成为了灰暗岁月里的英雄赞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短暂的安定,却得知林徽因命不久矣,有人说他在没有能力保证她健康的前提下拼事业,而她,却懂他,不怨他,以至于后来他坦然的说“我们都没有后悔,那个时候我们急急忙忙的向前走。

很少回顾,今天我依然没有后悔,只是有时想起徽因所受的折磨,心痛的难受。

”这波荡起伏的15年,15个省,200多个县,每一处皆有他们是足迹,他们的努力,让古建筑被认识,被保护,被传承。

是他的吃苦耐劳,是她的不让须眉,以至今天那一句“你们拆的是具有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

那个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

观林徽因纪录片有感

观林徽因纪录片有感

观林徽因纪录片有感一个是绝代风华的才女,一个是风度翩翩的才子。

世人称赞这一对,似是天作之合。

然而,看完八集纪录片,我对林徽因与梁思成这一对,有不同的看法。

当还是天真烂漫的少女时,林徽因倍受宠爱。

家世的显赫,容颜的出色,自身的聪明才智,仿佛是天之骄女,她的世界里还没有挫折。

因为一次偶然,她遇见了徐志摩,这个多情的康桥学子。

徐志摩的风流情骨,在一次次与林徽因的交往中,尽显无遗。

还是情窦初开的少女,碰上这样一个风流才子,怎能抵住诱惑。

更何况,徐志摩早已觉得自己已深深爱上林徽因,更对她使出百般解数。

两人双双坠入爱河。

初恋的滋味,让林无法自拔,她沉迷于其中,并且十分快乐。

但就像千百年来的诅咒,最开始的往往走不到最后。

徐与林分手了。

失恋真痛苦啊,还好有梁思成的陪伴。

不久后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两人更加亲密。

而后林父亲的死讯,更是让林与梁关系日益增长。

多年的陪伴,加上父辈们的安排,林与梁结婚了。

故事到了这里,我本该停笔了。

但是,林和梁的这一场婚姻,带来了什么呢?婚后的林徽因,其实并不快乐。

在许多人眼里,林徽因和梁思成很幸福。

是的,很幸福,但林并不快乐。

她与梁思成的婚姻更多的是一种陪伴,而不是爱情。

婚后的林,忙生活、忙事业、忙家庭,却很少再有一个少女的欢喜了。

她与徐志摩依然联系,两人也许只是朋友,也许只是初日的恋人,但后来,徐志摩死了,死在了飞来看望林的路上。

伤心吗,固然。

那是能带给她欢喜的少年,是往日拥有过的初恋。

林的两段爱情,一段为她自己,一段为了生活。

年少时的欢喜是喜欢,却无法走到一起,而林徽因对于梁思成,她有的也许只是习惯,还不算爱情,算生活。

我希望林和徐在一起的,因为有欢喜,但我又觉得她得和梁在一起,这才是最好的结尾。

等我们慢慢长大,会怀恋年少时的欢喜,会带着这份欢喜踏上生活的列车,去寻找一个叫做习惯的人。

这很残酷,但这也是现实。

百年巨匠梁思成观后感

百年巨匠梁思成观后感

百年巨匠梁思成观后感以前对梁思成先生的了解,仅仅是停留在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和传闻中。

直到最近,我认真观看了《百年巨匠梁思成》这部纪录片,才算是真正走进了他的世界,对这位建筑大师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

梁思成先生,那可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纪录片中,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影像、一帧帧精美的建筑绘图,以及一段段深情的旁白讲述,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目睹了梁思成先生为保护和研究中国古建筑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梁思成先生在考察古建筑时的那种执着和专注。

那时候的交通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很多地方连像样的路都没有。

但梁思成先生和他的团队,就靠着一双脚,翻山越岭,风餐露宿。

有时候为了找到一座隐藏在深山里的古建筑,他们要徒步走好几天。

一路上,干粮吃完了就啃野果,水喝完了就找山泉。

这哪里是考察,简直就是在冒险嘛!记得有一次,他们要去考察一座位于偏远山区的古庙。

那地方连当地村民都很少去,山路崎岖难行,杂草丛生。

梁思成先生二话不说,带着团队就出发了。

一路上,他走在最前面,拿着一根木棍,一边拨开杂草,一边小心翼翼地探路。

有好几次,他差点滑倒,但他始终紧紧护着怀里的相机和测量工具,那可是他的宝贝啊!终于到了古庙,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

可梁思成先生却顾不上休息,立刻就开始对古庙进行仔细的勘察。

他爬上爬下,一会儿量量柱子的直径,一会儿看看斗拱的结构,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一些数据和专业术语。

那认真的模样,就像是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这座古庙因为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都已经破败不堪。

梁思成先生看着那些残损的构件,心疼得直摇头。

他说:“这可都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啊,要是就这么毁了,那得多可惜!”于是,他和团队成员们一起,对古庙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测绘,希望能够为后续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宝贵的资料。

在考察的过程中,梁思成先生还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阻碍。

有时候,当地的村民不理解他们的工作,以为他们是来搞破坏的,对他们百般阻挠。

《梁思成与林徽因》观后感

《梁思成与林徽因》观后感

古典还是现代——《梁思成与林徽因》观后感那令我难忘的一张张图纸,仿佛浸染了先辈们那一腔沸腾的热血,正在缓缓的燃烧为灰烬,但那些灰烬却又渗入地下,为我国的建筑业提供了大量的营养,使其茁壮成长;或许,这就是他(她)们希望看到的吧。

他们一起从美国,到东北,再到北平,跨越十省测量千年木构,又在战争的炮火中艰难南下,流离失所数年。

战后一个在病榻上直到死去,一个忍辱负重,几经打击,最终事业未尽而终。

但是,他们留下了无尽的财富,也留下了那凄美而又悲壮的一生。

他们就是梁思成与林徽因。

在那个乱世,学术只能在战争下的苟且偷生,没有人会注意他们,更没有人因他们受到的外欺挺身而出,有的只是自己的汗水与辛酸,却又伴随着研究上的欢喜。

他们,是那个时代一个特殊的群体;他(她)们,是这个群体的一部分;他们,为这个古老的国家的兴起奠定了基石。

两个人的人生,是那么的迥异,又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相似。

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生活环境,却走到了一起,共同献身于艺术,奔波在中华大地上。

有时,看着都市中的高楼大厦,就会想:这些建筑到底好在哪里?以至于这世界上到处都充斥着西式的现代建筑,极目四望,一片片的棱角方块,与自然难以相溶,好似一块块的补丁,还是那种最粗糙的。

这次看了片子以后,了解了当年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纷争;这才知道,现代建筑,就是在画室里进行立体几何的组合拼装,所谓的创新~~由此,大量的新式的现代建筑就这样轻松的诞生了;并且因为简洁大方而又学习方便最终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封锁,成为了世界建筑的新宠。

可是,我很想问一句,除了那些一脉相承的现代派,还有谁说过这些现代建筑是艺术品呢?更不要说普通人了,这些建筑充其量就是漂亮,相对来说更加简洁大方,更现代化,更实用一些;可是,实用是因为它们的建设及装修中充斥了大量的现代科技,如果去除以后呢,或许,它们甚至连一个茅草房都不如——毕竟,茅草房更加环保,还是绿色建筑呢。

而如果说是古典建筑浪费材料,耗费人力财力大,那么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量现代建筑都存在着不少的无用部件,或者他们会说,这是装饰的需要;那么所谓的古典建筑浪费的材料难道是当地基埋在地下了吗?更何况,现在的现代建筑越来越多的进行大量的装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的,而且很多建筑的装饰所消耗的金钱,物资,似乎并不下于古典建筑(当然,这是指不太高大的建筑,因为古典建筑并没有继续发展到能建成摩天大厦),至于审美方面,似乎也不咋样。

《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5篇

《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5篇

《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5篇最近在家观看了《梁思成林徽因》这部纪录片,可以看出其的史料扎实、叙述清晰,不得不说是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片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范文一梁思成、林徽因对于建筑学子来说一定不会陌生,甚至梁林夫妇是不少建筑学子心目中的偶像。

如果你对梁林夫妇知之甚少那就去看《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我相信一定会有不少人被他们夫妇“圈粉”。

纪录片一共八集分别是:父亲、天书、佛光、流亡、惨胜、荣耀、选择、古城。

第一集的名字为父亲。

众所周知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都是那个年代赫赫有名的人物,梁林二人因为共同的政见成为了密友,也给梁思成林徽因两人的姻缘进行了一个铺垫。

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女子是否能够成为龙凤都与父母的教育方式与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们的父亲有着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思想,对于儿女也希望他们的思想可以是中西合璧的是全新的。

在他们父亲的启发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可以说是互相影响的。

而看到两人一起去宾大就读时,给我震惊的是林徽因。

宾大建筑学不收女学生,但是她没有放弃,努力利用所有资源去学习建筑学的林徽因让我极其的佩服,她为了学习建筑学的精神是我需要学习的,作为一个建筑学子我没有做到她的努力的一半我很惭愧。

这大概是第一集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感受了。

启蒙教育大概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教育,我觉得梁林夫妇后来的成功与他们父亲对他们的启蒙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是因为一个良好启蒙教育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研究中国古建史是一件及其伟大的举动。

在没有观看纪录片之前我并不清楚中国古建史的由来是这么艰难,第二集中有一句话:中国改朝换代之后,皇帝都喜欢毁掉前朝的一切。

这个时候可以想象出来梁思成当时有多么的困难,整理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历史的建筑有多难。

梁思成这一举动对全世界都有了巨大的贡献,这让我又一次觉得梁思成对于建筑学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行走在相爱的路上——观梁林有感

行走在相爱的路上——观梁林有感

行走在相爱的路上——观梁林有感——观《梁思成.林徽因》有感初次听说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时,是在一节选修课上,老师大体讲了下情节,所以在我的脑海中,他们的故事,无非是偶像剧里的爱情故事一样,有经历的波折和童话般的结局。

但是在看了《梁.林》纪录片后,有了不一样的、更加深刻的认识。

片子的第一集便介绍了两个人各自的父亲,梁启超和林长民,因为两个人共同的政见,使其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我认为,梁林二人正是有了如此好的父亲,才有那么好的童年。

林长民曾经说过:“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受到如此的童年熏陶,是极少数孩子能够享受到的。

此后,梁林二人在哈佛的学习生活为他们奠定了感情基础,因为缘分,他们拥有相似的家庭背景,读了同一所高等学府,喜欢上了同一个专业,他们的相遇相恋是命中注定。

他们共同感兴趣的专业便是建筑。

一本《营造法式》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古文化建筑的钻研和保护。

一人倾注全心去研究,一人倾注全心去辅助绘制,天作之合。

怪只怪他们出生的那动荡的年代,让他们颠沛流离,使他们的想法不被认同,甚至受到批判;但幸也幸在那段艰辛的岁月见证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他们的感情是行走的,是动态的。

我在想,当代的爱情故事大都是以轰轰烈烈才算刻骨铭心。

但始终缺了点什么,在倾听观赏之余,却有点枯燥。

在《梁.林》中,几乎很少讲述到他们两个之间多么甜蜜的爱情故事,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在共同追求上的努力,使他们在共同信念上的坚守,是他们在漫漫人生路上淡淡的相守。

我大概懂了,这正是我们当代人缺少的一种精神,真正的爱情不是爱情本身,而是爱情在彼此之间的反映。

有一句话说得好,相爱不是我们相互凝视微笑,而是我们能够一辈子都注视着同一片天空。

他们的流亡生活历尽艰辛,能够却默默坚守和陪伴。

誓问,我们当代人在经历磨难困苦,谁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并一路走下去呢?能够彼此依偎在身边的又剩下几个呢?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种才情,这种气质,是我们学习很久都学习不到的,林徽因用它婉转的诗词述说她的心情,她的情感。

百年巨匠梁思成观后感

百年巨匠梁思成观后感

百年巨匠梁思成观后感前段时间,我看了《百年巨匠梁思成》这部纪录片,感触颇深呐!梁思成,这位中国建筑史上的巨匠,他的一生简直就是一部传奇。

纪录片里,那一幅幅古老建筑的画面,那一段段关于他的故事,仿佛把我拉进了那个充满理想和执着的时代。

梁思成对于中国古建筑的热爱,那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和林徽因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不顾艰难险阻,奔波于大江南北,去寻找、记录那些即将消逝的古建筑。

他们的足迹遍布了荒山野岭、偏僻乡村。

我就在想,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其中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他们去考察一座古老的寺庙。

这座寺庙坐落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周围都是荒草和荆棘。

梁思成他们一路打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地方。

可寺庙的大门紧闭,周围一个人都没有。

他们就围着寺庙转了好几圈,最后在寺庙后面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偏门。

门一推,“嘎吱”一声,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

里面阴暗潮湿,蜘蛛网到处都是。

梁思成却一点都不在意,他的眼睛里只有那些精美的建筑结构和雕刻。

他小心翼翼地走在大殿里,用手轻轻抚摸着柱子上的雕花,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太美了,太美了,这是我们祖先的智慧啊!”林徽因则在一旁拿着本子记录,她的眼神同样专注而炽热。

他们在寺庙里待了整整一天,从早上一直到太阳落山。

中午的时候,肚子饿了,就随便吃了几口随身带的干粮。

水喝完了,就去院子里的井里打水喝。

到了晚上,他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走的时候,梁思成还一步三回头,嘴里说着:“下次一定要再来,要把这里的一切都研究清楚。

”看到这一幕,我真的被感动了。

他们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就是单纯地出于对古建筑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这种纯粹的精神,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真的太少见了。

还有一次,他们去考察一座古塔。

那座塔年久失修,摇摇欲坠。

梁思成不顾危险,非要爬上塔顶去查看。

大家都劝他,说太危险了,可他就是不听。

他说:“如果我们不上去,就永远不知道这座塔的真实情况,就没办法保护它。

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观后感6篇

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观后感6篇

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观后感篇一《梁思成与林徽因》是一部以两位伟大的建筑师梁思成和林徽因为题材的纪录片。

影片从两人的相识开始,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和亲友的口述,详细呈现了两人的生平和情感经历。

影片不仅令人感动,更让人对他们的才华和坚持不懈的追求深感敬佩。

一开始,影片以两人结识的背景为开端。

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是中国最早的建筑师之一,他们都毕业于国外的名校,并且都在他们的领域内有过突出的成就。

然而,正是这样的相似背景导致了他们的相遇和相互吸引。

梁思成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而林徽因则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他们在一起工作和生活,相互促进,共同完成了很多有意义的建筑作品。

影片通过展示两人的家庭照片和信件,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个人生活和情感之间的联系。

他们相互支持,相互影响,共同面对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特别是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们不仅要应对生活的压力,还要对抗外界的种种阻力和限制。

然而,他们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始终追求艺术和建筑的完美。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照片展示了他们的建筑作品。

从北京的文化宫到郑州的嵩山少林寺,他们为中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他们的设计风格独特,注重细节和人性化,充分考虑到了环境和文化的因素。

他们的作品不只是简单的建筑,更是传递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被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奋斗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他们在逆境中坚持坚守,用自己的才华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事业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更是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做出的努力。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坚持和奉献。

此外,我也对纪录片的制作非常赞赏。

导演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和亲友的口述,生动地还原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事。

影片的剪辑和音乐也非常出色,能够很好地营造出不同时期的氛围。

整个影片没有故事情节,却通过讲述两人的生平和事业,展示了他们的精神追求和对艺术的信仰。

这种纪实的手法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两人的思想和人格。

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观后感 6篇

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观后感 6篇

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观后感6篇《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我在很早之前就听说过梁思成林徽因这两个名字,只知是民国时代的知识分子,其他的就一概不知了。

我感觉这8天真的学到了很多很多,而且8集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画面素美,配音女音清丽男声富有磁性。

里面最有感染力的画面是梁先生等营造学社绘制的中国古建筑的图样。

先来说说我最喜欢的第三集佛光,这里的佛光指的是五台山佛光寺,这是我国唐朝木构建筑的可能唯一孤本,但在梁思成林徽因到来之前,佛光寺只是蝙蝠和臭虫栖身之地。

这集主要讲述了从1932年到1937年仅六年间,中国营造学社社员的足迹遍及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留下了一套研究中国建筑的科学完备的稀世珍宝,以及1937年7月,梁思成林徽因迎来了他们人生道路上最辉煌的一刻,他们发现了梦寐以求的唐代木构建筑——五台山佛光寺。

我最喜欢这集纪录片的原因是第三集既没有第四集的凄惨,也没有第六集的辉煌。

而且在林徽因的一生中,这也是一段最快乐的时光。

亲情、友谊、思索、创作一切都在她的笔下盛开。

同时也是在这一阶段,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费正清夫妇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命运也开始了逆转。

印象最深的是第八集古城,古都北京——无以伦比的都市杰作,在“把首都建设成生产城市”的总纲领指导下,妨碍这一目标的一切事物,都面临去留存废的抉择。

视频中讲述了很多很多,例如伦敦,巴黎都在革命胜利后早早的拆除了自己的城墙,而梁思成想留住这世界上已经幸存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最后杰作,梁先生认为故宫和城墙是一个整体,1951年4月在《新观察》上,梁思成撰文:北京,无与伦比的都市杰作。

1952年1月,林徽因在《新观察》开设“我们的首都”专栏,并且向新中国详细介绍北京——这个千年古城的价值。

在保护北京古城的方案受挫后梁思成又开始思考建筑物的民族形式问题,后续又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可以说为寻回知识的尊严、历史的尊严、美的尊严,梁思成林徽因付出了何其昂贵的代价!关于建筑,梁思成奠基了中国的建筑学,写了《中国建筑史》,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和解读了李诫的《营造法式》。

梁思成与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

梁思成与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

梁思成与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梁思成与林徽因》是一部以中国建筑师梁思成和林徽因为主线,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建筑与艺术发展的纪录片。

通过对两位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作品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该片展现了他们在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作为一名观众,我深受启发,对二人的艺术追求与情感纠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该纪录片以叙事性极强的方式呈现了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生平故事。

梁思成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学术贡献和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与研究,使他成为了中国建筑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

他所信奉的“人本主义”的设计理念,对中国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林徽因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女性先驱,她独特的艺术眼光和对美的追求,使她成为了中国现代建筑史上不可或缺的存在。

纪录片以两位主人公在北大读书时的相识为开端,通过对他们聚散离合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与对艺术的热爱。

片中不仅展现了他们在建筑事业上的杰出贡献,还反映出他们在时代的变迁中所遭遇的困境和挑战。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感情纠葛也是该纪录片的一大看点。

两人在艺术理念上的共鸣以及建筑创作上的合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他们的婚姻却并没有走向顺利。

纪录片中,对两位主人公的感情纠缠与婚姻困境做了深入剖析,让观众对他们之间复杂而真挚的亲情和爱情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建筑作品也是本片的重要亮点。

从北平南长街的红墙白瓦到西安碑林的千年古韵,从广东侨乡的西关到北平城市规划,两位主人公都在建筑领域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和保护,让现代建筑承载了更多的历史与文化的内涵。

通过对他们设计的建筑作品的解读,观众可以更深刻地领略到他们对建筑艺术的追求和创新。

该纪录片的艺术表现力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运用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将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生活场景、作品和史料材料巧妙地结合,以流畅的叙事和精美的画面让观众身临其境。

《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最新5篇精选

《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最新5篇精选

《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最新5篇精选记录了中国人是怎样挽回我们的颜面的,也记录了太多太多的辛酸。

我想看完纪录片我不仅仅是要学习梁林夫妇、那些学者们的精神,我还要学习珍惜。

现在的一切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好好珍惜!一起来看看《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最新5篇精选,欢迎查阅!《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1林徽因作为一名建筑学家和作家,作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作为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曾经在自己的诗歌中写道“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光,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

”梁思成出生名门,父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清末民初的大儒家。

梁思成作为中国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曾经十分欣赏林徽因的作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认为林徽因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有着多愁善感,浪漫且美丽的,眉眼中全是东方的风情,行为举止皆是优雅而动人心弦的诗人作家。

但是通过观看《梁思成林徽因》这个纪录片,我却对这一对出身名门的伉俪夫妻有了不一样感悟和理解,才对于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成就不仅仅只在诗词歌赋上,而更在对事业无私忘我的追求令人感慨。

我国古代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著名的长城、雄伟的宫殿、秀美的园林、多姿多彩的民居,可惜在中国却没有人科学地研究它。

梁思成在国外留学期间,当他看到许多中国古代文物,如战国的铜器、汉代的画象砖、唐代的石佛在异国博物馆出现时,他无限感慨。

1928年他与林徽因婚后到欧洲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游历考察,看到那些建筑文物都得到妥善保护而且还有专门机构进行着系统的研究,梁思成夫妇下定决心投入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由中国人自己写出中国的建筑史。

1931年回到北京,梁思成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投入对中国建筑的考察与研究。

当时反映中国古代建筑的有两本书:一本是宋代的《营造法式》;一本是清代的《营造则例》。

1940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及助手开始编写《中国古代建筑史》,然而他们从重庆的国民政府那里只能要到很少的经费,工作进行得异常艰难。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金岳霖当我写下这篇文章时,我已尽全力平复了许久心情。

我最早认识林先生,是通过她的诗文。

十六七岁的年纪,总是喜欢柔软美好又有力量的文字。

而也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认识了林先生。

现观看完八集《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我仿佛参与了一遍梁林二人的人生,跟随着他们的思想、人生轨迹以及命运走了一遭。

只惜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如此的醉心古建筑学术,如此的赤子之心,到最后竟如此的意难平。

她的诗浪漫又温柔,直入人心并撩人心弦。

她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她的童年经历了大家族的复杂人事,聪慧的她选择了早熟而理性;她辩论起来伶牙俐齿,整个人熠熠生辉,而她又不仅是在朋友眼中的这一种形象;她对子女教育前卫又严格,在病榻上又“体重日渐减轻,作为补偿,脾气倒是一直在长。

”她是有脾气的。

她这样的人,真是不世出,太过于丰富多彩。

她描述了美好又轻盈的四月,最终也留在了她所描述的四月中。

林先生,精神至死也没有屈服。

他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待建筑方面的研究,对待家人的生活起居,都是一丝不苟。

他怀着一颗热爱建筑事业,热爱党,热爱中国的赤诚之心,奋力投身到几十年的中国古建筑研究中,为中国建筑乃至世界建筑都做出了莫大的贡献,留下的无价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财富。

他是如此的深爱她,两人不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家境上,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令人惊羡的神仙眷侣。

在林先生走的那一年,他的心也随着去了。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这句话用在梁先生的身上何等的适合!从《梁陈方案》的被否定;到退而求次思考建筑物的民族形式问题又被上纲批判;再到“左”的错误被纠正,梁先生终于又可以发表专业文章。

只要空气有一点松动,一个学者第一个想起的永远的是他的学术。

即使不被认同,即使被批斗、被否定,梁思成依旧坚持着自己对学术的认真,对建筑的热爱,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他的执着、坚持。

回观第一集的《父亲》,从林长民的“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做到友谊的了解。

梁思成与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

梁思成与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

梁思成与林徽因记录片观后“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份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林长民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读万卷书易浅薄虚华,不行万里路难知世界之广大,没有名师指路会在条条弯路里耗费了时光,没有阅人无数难知人性之复杂。

至于阅人,需年岁的积淀和相遇的机缘,外人可帮之处不多。

而阅读、行路与名师的资源多寡,于一年少之人,几乎只看出身之不同了。

虽然日后可依凭自身努力补足,不过大凡沾点艺术之事业,唱戏也罢弹琴也好,没有天赋与幼学,成年后大抵只能做票友了。

现今或高官或富商给子女以海外求学之机会,大多只能是末流的培养方式了。

窃以为,求学不如言传,言传不如身教。

而作为父母能令子女受益终生的,非一时之金银,一世之器物,实乃几代家传之学养、习惯与品行。

于是,有了差距。

梁启超“常以今日之我宣判昨日之我”,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有几个老爹能做到并对子女以深刻影响?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的人,倘若用化学分析‘梁启超’这个东西,把里面所含一种元素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只有个零了”“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中国父母素来以己所未偿之愿望、以己难有之品行,却要求子女之所不能够。

想起我教过的学生,父母云:老师,我们工作忙,孩子就全拜托你了。

那边孩子抢白:不就是晚上一个打麻将,一个去喝酒嘛。

做爸的大喝一声:你妈逼的,信不信我回家打死你。

于是,只能苦笑。

说到林家,在素来重男轻女的中国,林长民另娶后冷落了原配,却从来不忘对爱女的聆教。

百年后的中国,又有几个父亲能说出“做一个天才的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份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这样的话?更多的,稍有忤逆,先不问谁对谁错,你就会听到诸如“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你还跟我顶嘴”,“我是你老子,跟我还讲上道理了?!”于是,唯有无奈。

泰戈尔体察到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恋,写诗道,“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

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

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

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喜爱欣赏林徽因已经是多年了,从第一次看《人间四月天》到看了张清平写的《林徽因传》和拜读了她的诗集,再到后来看了梁思成写的关于建筑的书籍《大拙至美》等。

林徽因是我迄今最欣赏的一位女性:集才气、集美质、集傲骨,也集热爱与事业于一体的旷世才女。

民国时代的知识分子,心里存留着我们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爱国精神。

幼年在李庄时,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问母亲:“如果日本人打到这你们怎么办?”徽因特别平静的说,“中国读书人不是有条老路吗?咱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然后小从诫惊恐的说,“那我怎么办?”徽因一字一句的说:“国之不存,怎顾得了你!”在兵慌马乱的战争年代里,他们依旧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继续做学问,为了心中的理想和爱哪怕忍受病魔、环境的`恶劣和精神的折磨也在所不惜,殚精竭虑。

看完最后一集,如鲠在喉,泪在翻转身后涌流而下。

为林徽因,为梁思成,为他们对建筑事业的毕生付出,为他们想极力保护中国古建筑的行为。

梁林二人对于中国的建筑事业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

关于建筑,梁思成奠基了中国的建筑学,写了《中国建筑史》,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和解读了李诫的《营造法式》。

林徽因思想活跃,主意多;但构思画图,梁思成是高手,他画线,不看尺度,一分一毫不差,林徽因没那本事。

他们俩事业上琴瑟和鸣!他们将自己的儿子命名为“从诫”来表达对李诫的崇拜之情以及对建筑事业的热爱。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重大转折。

在太平洋战场,“地毯式轰炸专家”美国的李梅将军指挥美军对日本本土实施了大规模轰炸。

时任“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也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编制一份沦陷区的文物建筑表,并在军用地图上标注出其位置。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

《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梁思成林徽因》观后感影片大量反映了两位丰富的情感。

无论是情、、亲情、才情······皆是真情!和朋友一起看《走出非洲》时,曾经听到一句令我震惊的话:一个男人真爱一个女人,并不一定要和她结婚,并不一定要一生一世地拥有她。

当时我不是很明白,心中很诧异。

徐志摩爱恋林徽因是世人皆知的。

他为林“诌”的每一首诗都令人感动不已。

《一个祈祷》徐志摩这颗赤裸裸的心,请收了吧我的爱神因为除了你更无人给他温慰与生命否则你就将他磨成齑粉散入西天云但他精诚的颜色却永远点燃你春朝的新思秋夜的梦境怜悯吧我的爱神徐志摩在给良师梁启超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那么,在徐志摩赤裸裸的爱恋面前,林徽因是的心路历程呢?影片没有介绍。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林在徐的影响下,步入了英国文学殿堂。

那一晚林徽因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林徽因对徐志摩是有感情的,但那时的她只有十六岁。

我是这样理解的,她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内心到底需要,只能听从父亲的安排,况且,梁林两家早有约定。

再者,林徽因肯定也是了解梁思成的,对这件父辈安排的婚姻也是同意的。

而婚后的林徽因并没有断了和徐志摩的来往,徐志摩常是梁林家的座上客。

2023年最新的林徽因与梁思成读后感10篇

2023年最新的林徽因与梁思成读后感10篇

2023年最新的林徽因与梁思成读后感10篇《林徽因与梁思成》是一本由[美] 费慰梅著作,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林徽因与梁思成》读后感(一):新时代的尘土不能遮蔽即使古老些,需要翡翠色甘蔗做拐杖来支撑城墙下小果摊,那红鲜的冰糖葫芦仍然光耀,串串如同旧珊瑚,还不怕新时代的尘土——林徽因《时间》我是在看过了《小团圆》以后,突然想看看这本《林徽因与梁思成》的。

坦率说,我最初不过是想看看民国两大才女在择偶观上的差异罢了。

但感谢作者费蔚梅,只用了几页的叙述就把我从这种低级趣味中揪了出来。

我被这一对终生投身于建筑事业的学者所深深迷住了。

断裂的记忆、往来的信札,令林徽因和梁思成这两个人,以及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便都跃然纸上。

我仿佛亲眼看见了他们,亲身参加了他们在北京小院里生动的聚会。

林徽因是聚会的主持人、最耀眼的星,她谈论着建筑、文学、艺术、政局,从容又有见地。

她浑身上下闪烁着美丽、智慧、率真的光芒,照得我睁不开眼睛,却又舍不得哪怕一刻将目光从她身上移开。

难怪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人都对她那样的着迷与敬重。

而梁思成则沉稳安静,坐在小院一隅默默注视着他的爱妻,偶尔开口,原来也句句精妙。

他是这个光芒四射的奇女子背后,温柔而坚定的臂膀。

令我惊讶的是梁思成博大的胸襟——不仅包容着林徽因的骄傲与任性,也包容着林徽因众多的倾慕者,甚至将他们视为挚友、待若至亲。

在林徽因众多的追求者中,梁思成不是最出众的那个。

林徽因为什么选择了梁思成?她说,她会用一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十七年间,无论是随梁思成到人生地不熟的东北,还是在抗战时期冒着枪林弹雨颠沛流离,林徽因一直陪伴梁思成左右,不离不弃。

在建筑方面,两个人都表现出孩童般的单纯。

以内战为分水岭,他们在建筑领域的研究和成就,呈现前后不同的样貌。

年轻时在美国留学,他们潜心书海,未来似乎触手可及;学成归国执教,组建营造学社,考察修复古建,他们意气风发,相互支撑行至学术巅峰;每发现一处有价值的古建,两个人都如获至宝一样“几体投地”,兴奋得手舞足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5 篇《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1林徽因作为一名建筑学家和作家,作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作为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曾经在自己的诗歌中写道“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光,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

”梁思成出生名门,父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清末民初的大儒家。

梁思成作为中国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曾经十分欣赏林徽因的作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认为林徽因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有着多愁善感,浪漫且美丽的,眉眼中全是东方的风情,行为举止皆是优雅而动人心弦的诗人作家。

但是通过观看《梁思成林徽因》这个纪录片,我却对这一对出身名门的伉俪夫妻有了不一样感悟和理解,才对于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成就不仅仅只在诗词歌赋上,而更在对事业无私忘我的追求令人感慨。

我国古代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著名的长城、雄伟的宫殿、秀美的园林、多姿多彩的民居,可惜在中国却没有人科学地研究它。

梁思成在国外留学期间,当他看到许多中国古代文物,如战国的铜器、汉代的画象砖、唐代的石佛在异国博物馆出现时,他无限感慨。

1928 年他与林徽因婚后到欧洲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游历考察,看到那些建筑文物都得到妥善保护而且还有专门机构进行着系统的研究,梁思成夫妇下定决心投入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由中国人自己写出中国的建筑史。

1931 年回到北京,梁思成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投入对中国建筑的考察与研究。

当时反映中国古代建筑的有两本书:一本是宋代的《营造法式》; 一本是清代的《营造则例》。

1940 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及助手开始编写《中国古代建筑史》,然而他们从重庆的国民政府那里只能要到很少的经费,工作进行得异常艰难。

《中国建筑史》成书于1944 年,它的问世,结束了没有中国人写的《中国建筑史》的遗憾,纠正了西方人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偏见和无知。

这部著作总结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规律、特点与西方建筑进行比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其学术水平达到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

在解放时期,梁思成不惧危险将那些一旦大军攻城时,哪些文物必须设法保护,梁思成把城里最重要的文物古迹一一标在他们带来的军用地图上。

建国初期,他们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在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一生中,除了研究中国古建筑以外,他们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创办了建筑系,培养了大量的建筑教育人才,为中国当时建筑方面填补了大量的空白。

通过观影我们看到了即便在那个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年代,贫病交加的梁林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和研究依然在病榻上进行。

作为最早研究中国古建的学者,梁林二人倾尽一生呼吁社会对中国古建文化进行认知和保护。

这部纪录片除了引导观者欣赏艺术的美好,钦佩学者的毕生奉献,对历史上的失误决策也做了深刻的反思。

可以说是一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学习的欣赏的优秀纪录片。

《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2 我在很早之前就听说过梁思成林徽因这两个名字,只知是民国时代的知识分子,其他的就一概不知了。

我感觉这8 天真的学到了很多很多,而且8 集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画面素美,配音女音清丽男声富有磁性。

里面最有感染力的画面是梁先生等营造学社绘制的中国古建筑的图样。

先来说说我最喜欢的第三集佛光,这里的佛光指的是五台山佛光寺,这是我国唐朝木构建筑的可能唯一孤本,但在梁思成林徽因到来之前,佛光寺只是蝙蝠和臭虫栖身之地。

这集主要讲述了从1932 年到1937 年仅六年间,中国营造学社社员的足迹遍及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留下了一套研究中国建筑的科学完备的稀世珍宝,以及1937 年7 月,梁思成林徽因迎来了他们人生道路上最辉煌的一刻,他们发现了梦寐以求的唐代木构建筑——五台山佛光寺。

我最喜欢这集纪录片的原因是第三集既没有第四集的凄惨,也没有第六集的辉煌。

而且在林徽因的一生中,这也是一段最快乐的时光。

亲情、友谊、思索、创作一切都在她的笔下盛开。

同时也是在这一阶段,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费正清夫妇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命运也开始了逆转。

印象最深的是第八集古城,古都北京——无以伦比的都市杰作,在“把首都建设成生产城市”的总纲领指导下,妨碍这一目标的一切事物,都面临去留存废的抉择。

视频中讲述了很多很多,例如伦敦,巴黎都在革命胜利后早早的拆除了自己的城墙,而梁思成想留住这世界上已经幸存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最后杰作,梁先生认为故宫和城墙是一个整体,1951 年4 月在《新观察》上,梁思成撰文:北京,无与伦比的都市杰作。

1952 年1 月,林徽因在《新观察》开设“我们的首都”专栏,并且向新中国详细介绍北京——这个千年古城的价值。

在保护北京古城的方案受挫后梁思成又开始思考建筑物的民族形式问题,后续又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可以说为寻回知识的尊严、历史的尊严、美的尊严,梁思成林徽因付出了何其昂贵的代价!关于建筑,梁思成奠基了中国的建筑学,写了《中国建筑史》,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和解读了李诫的《营造法式》。

林徽因思想活跃,主意多; 但构思画图,梁思成是高手,他画线,不看尺度,一分一毫不差,林徽因没那本事。

他们俩事业上琴瑟和鸣! 他们将自己的儿子命名为“从诫”来表达对李诫的崇拜之情以及对建筑事业的热爱。

当我看完《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的时候,心中感慨:这是我看过的中国自己拍得最美的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3 这是一部传承历史和文化,充满爱的短片,一共8 集和4 个幕后故事,每一集我都有所感动,在这里详尽的展现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保护中国古代建筑的学术人生。

再观看的途中仿佛我也是实地考察其中一员一样,了解到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梁思成对中国建筑事业做出的贡献、以及他是怎么发现建筑的等等。

林徽因和梁思成实地考察古建筑,为中国建筑业做出巨大贡献。

林徽因是一个奇妙的矛盾统一体,她不仅有着作家的敏感细腻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她还有科学家的缜密和求实精神,她的儿子梁从戒曾经说过建筑是她心灵的诗歌只要一离开典雅的艺术沙龙林徽因便成为一个严谨求实的科学工作者。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到抗日战争爆发林徽因和梁思成,辗转全国各地足迹遍布山西河北山东浙江等十几个省份200多个县进行实地考古和调研勘测了2000 多处古代建筑遗存和早期照相石窟。

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河北赵州石桥、山西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埋没在荒野中的国宝级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并充次加以保护每次考察林徽因都是特别仔细地测绘,度量,她以至诚的态度雕刻建筑着自己的人生美学。

梁思成是一代建筑宗师。

梁思成不仅是革命领袖梁启超的儿子、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丈夫,而且梁思成也是一代建筑宗师,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是中国建筑研究的开山鼻祖。

我觉得梁思成能成为一代建筑宗师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她的妻子林徽因,在林徽因英国留学结束时,梁思成看望林徽因,在两人谈话时,林徽因梁思成介绍了建筑学,虽然当时梁思成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林徽因说那是集艺术和工程艺术于一体的学科,随后俩人共同去美国留学学这门学科,1925 年梁启超寄给梁思成一本古籍重印本《营造法式》里面详细记载了北宋京城宫殿建筑的营造手册,这本书为梁思成打开研究中国建筑史的重要大门。

在林徽因和梁思成回国后才第一次在中国大学里创办了建筑系这个专业,使它成为一门学科,这时他们才第一次把古代建筑系统地研究一遍。

看完纪录片真的对林梁夫妇钦佩不已。

尤其是他们从美国回国后再没有任何建筑书籍的情况下,给各个省的局长寄一封信和两块大洋,信上的内容是帮我把你们当地的古代建筑拍照片邮寄过来,就这样他们一点点收集从零开始整理,从中国的古代诗词中提取有关建筑的知识,另我们钦佩。

林梁夫妇是在民国和战乱时代他们是有着才艺并有着社会责任感的学者,他们是中国古建筑的保护者,更是中国精神的传承者。

正是他们求真务实不畏艰难的精神才让建筑成为一门学科,我们不仅要记住他们的贡献还要学习他们的精神。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4“梁上君子、林下美人”,这对名门之后、才子佳人的结合无疑是20 世纪中国的一段佳话,他们爱情与事业的完美契合,不论在中国的建筑界还是爱情史上都留下了极为灿烂的一笔,更成就了一段不老的传奇,他们的灵魂执着地生活在理想与爱的世界里。

岁月的伤痕与生命的苦难,增加了他们生命的深度,却无法抹去他们对爱与美的信仰,对艺术与梦想的追求。

柴米油盐的平庸与颠沛流离的苦难,终究没有湮没那“一身诗意千寻瀑”,历经风雨沧桑与人生考验,却依旧是那风韵迷人的“万古人间四月天”。

人们传说着林徽因梁思成不寻常的家世和学识,传说着她的美丽、才华、爱情,惋叹着半个世纪前他对一座古城的痴迷与眷恋。

众多传奇,让他们离人们更近,而有时,却又像是更远⋯⋯最初知道林徽因,是先读到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他对林徽因的爱恋,促使我想去了解林徽因。

不过那也只是一张张美丽娟秀的照片,以及非凡的家世。

这种平面的认识不足以引起我对她有强烈的探究欲。

然而,这部纪录片,着实触动了我的心灵,当然不只是林徽因,还有梁思成。

《梁思成·林徽因》讲述了“大时代背景下跌宕起伏的个人命运”:一对著名夫妇的人生轨迹和中国近现代的激荡史密切交织。

这个故事所蕴涵的精神气质,是我们追索和展现这一传奇故事的动因。

梁林二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与时代竞流的过程:赶在中日战争前考察古建筑,赶在解放战争前研究北京城,赶在大运动前整理学术资料。

我想处在这种洪流中的人们,大概都有着那么一种敏锐的嗅觉,知道有些机会时不我待,转瞬即逝,便用毕生的精力投入其中。

这更有一点“天降大任”的意味。

时代在这时选择了你,便不容你争辩,不容你退却,否则便是时代的罪人。

在梁林那个年代,作为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引进西学最主要的承担者,那时的学者确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梁林西方游学归来,抱着热情的学术理想,抢救古代传统建筑,首办大学建筑课程,与西方学界互动,发扬中国文化,参与战后建设。

其人其事理应为后世铭记。

梁林幼时受传统文化熏陶,及年稍长,赴美留学,归来历经国内战乱动荡,流离失所,走遍大半个中国。

于此困境中依然完成不朽之业,利及后人,无愧先祖。

这样一份学术坚守,我想除了历史时期下的民族责任感,还有他们与生俱来对美的求知与维护,和永远年轻的好奇心。

我想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不过如此了吧。

林卧病期间多次怀念与梁同行出游探寻考量古建的经历,条件虽艰苦,乐在其中,可以无恨。

曾经他们走过的祖国山水,不知道还能安放她心爱的古建么?曾经他们测绘过的古建,不知道是否还原貌留存?就像我们或拆去或改建这些一样,我们对于那个时代的故事也慢慢走了味道。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