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同课异构

合集下载

《蜀相》群文阅读一等奖说课稿

《蜀相》群文阅读一等奖说课稿

《蜀相》群文阅读一等奖说课稿《《蜀相》群文阅读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蜀相》群文阅读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蜀相》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是一篇自主赏析篇目。

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的第一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字义、词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第一单元的重点篇目,也是杜甫的名篇,这首诗歌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鉴赏方法指导的很好素材。

二、说学情高二学生此前已学习过不少古代诗歌名篇,初步具有了阅读并鉴赏诗歌的知识和能力,对于诗歌可以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赏析,但学生对杜甫诗的认识支离破碎,甚至很少静下心来去思考和理解杜甫。

最主要的是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很薄弱,有待于提升。

三、说教学设计本次课题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以《蜀相》为主的群文阅读”。

这是旧教材向新教材过渡,也是基于核心素养下新课程模式的一种探索。

群文阅读不仅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有效地让学生对某一主题的诗歌,或者对某一类型的诗歌有所了解和学习。

它能在对比中非常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个主题很显然是让学生在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的过程中体悟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即语文四大核心素养里面的“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所以本节课我重点选取杜甫后期的几首诗歌,让学生感知杜甫颠沛飘零时还不忘国民的伟大人格。

基于此,我们教学目标是按照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设计的。

1、组诗阅读,整体感知杜甫后期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主题思想。

2、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读懂诗歌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品读重点词句,把握诗歌景和情,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4、理解和传承杜甫位卑却不忘忧国的精神品质。

语文公开课《蜀相》教案

语文公开课《蜀相》教案

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蜀相》全文。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才和创作风格。

3. 能够解读古典诗词,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蜀相》的主题和意境。

2. 学会如何鉴赏古典诗词,提升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蜀相》。

2. 理解《蜀相》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3. 学会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

2.2 教学难点1. 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2. 深入解读《蜀相》中的意象和象征。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1. 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杜甫和《蜀相》的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3.2 新课内容展示1. 逐句解析《蜀相》,解释关键词和短语。

2. 分析杜甫的诗才和创作风格。

3.3 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蜀相》的主题和意境。

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3.4 课堂小结2. 强调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熟读并背诵《蜀相》。

4.2 写一篇关于《蜀相》的作文,可以是感悟、鉴赏或分析文章。

4.3 收集其他杜甫的诗作,进行阅读和分析。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 学生对《蜀相》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5.2 教学方法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

2. 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发言、讨论等。

2. 评估学生对《蜀相》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6.2 作业评价1. 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熟读背诵《蜀相》的情况。

2. 评价学生的作文,看其对《蜀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蜀相》说课稿(高中语文一级教师职称评比)

《蜀相》说课稿(高中语文一级教师职称评比)

《蜀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蜀相》,这是高二第一学期后半学期的学习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蜀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本教学单元的学习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不仅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还要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

“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

本首诗正写于他诗风最具代表的晚年时期。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和高一时候都学过杜甫的多首诗歌,对诗人的生平有一定了解,因此课堂上不需要用太多时间对人物生平进行介绍。

此外,通过平常的作业和考试可以发现,学生对诗歌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没有较为系统的学习方法,诗歌鉴赏能力不高。

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2)通过分析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杜甫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惋惜之情及其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自”“空”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明确本诗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借古抒怀的写作特色。

四、教学方法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将通过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来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游戏)分4小组抢答,说说你们心中的杜甫,要求:①必须是四个字;②词语的意思没有重复。

例如,若有同学说了“才华横溢”,那么“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就属于意思重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探究与思考——从观察《蜀相》课堂教学说起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探究与思考——从观察《蜀相》课堂教学说起
2 0 1 5年 9月

课程改革与实践教 学
新课程背景下高 中语文教 学探究与思考
— —
从观察 《 蜀相 》课 堂教学说起
I m 袁 辉 霞
苏霍姆林斯基 说 : “ 如果教师不想方 设法使学生进 入情 绪高昂和智力振奋 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 授知识 , 那么 这种知识只能使 人产生冷漠 的态度 ,而不动感情的 脑 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笔者一直很推 崇这一观点 , 下面将从 一节市级 同课 异构 课谈谈对高 中语 文教学的探
现 组内 、组 间的交流讨论 。展示环节 更是推推让 让,没
部分 。促 进学生素质 的整 体提高 ,工具性 与人文性的统 一 ,都 强调 了语文学 习资源 的多样性 。笔 者结 合平时下
校观课 、评课 及 自己对语 文新课标 的解 读,认为 :语文
人愿意 自信 、大 胆、阳光的与 同学们 分享 自己的学 习成 果…… ,从这些 方面可以推测刘老师 的这种教学方 法学
3 . 第 三 节 曹 老 师 的 教 学 设 计
首联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1 ) 首联 “ 寻”体 现 了诗 人怎样 的情 感 ?诗 句 中对 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 颌联 :映阶碧草 自春色,隔叶黄鹂 空好 音。 ( 2 ) 比较理解 :能否将颔联改成 “ 映阶碧草尽春色,
中 目现代款有 装各
课程改革 与实践教学
f 总第 2 2 6期
( 方法提 示 :结合作者背景及诸 葛亮理解 。) ( 3 ) 提 问学生 2 :这 是一首怀古诗 ,通过这首诗 的学
习你认为如 何理解怀古 诗的思想 感情 ? ( 提 示 :还可 列 举 学过的怀古诗 歌,归纳这类诗在题 目、手法和情 感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之《蜀相》同一课教学设计、说课稿及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之《蜀相》同一课教学设计、说课稿及反思

《蜀相》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咏史怀古诗及杜甫的相关知识。

2、赏析重点词语,分析诗句,体会其中的深沉意蕴。

3、结合时代背景与诗人经历,体会诗人的忧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分析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经历,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学习过程:【导读】作家作品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

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

他的诗歌广泛反映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

他被后人冠以诗圣的美称。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诗歌“三吏”、“三别”。

诗作风格多样,以为主。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功臣。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

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此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导思】诗歌赏析1、【题材探究】: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呢?。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鉴赏要点: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要有所了解。

②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③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2、【诵读感知,觅得诗心】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韵味(1)揣摩感情基调、。

(2)若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简要分析。

《蜀相》 说课稿

《蜀相》 说课稿

《蜀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的《蜀相》。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蜀相》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首七言律诗。

本单元所选诗歌是唐代诗歌,单元学习重点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这首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诗歌情、景、理交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但是对于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以及诗歌中蕴含的深层意蕴,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风格。

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以及壮志未酬的感慨。

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出师未捷身先死”所蕴含的深层情感。

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情感。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蜀相》教学设计优秀3篇

《蜀相》教学设计优秀3篇

《蜀相》教学设计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蜀相》教学设计优秀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蜀相》教学设计优秀3篇(蜀相教学设计教案),供大家参阅。

杜甫《蜀相》教案设计(通用5篇)

杜甫《蜀相》教案设计(通用5篇)

杜甫《蜀相》教案设计杜甫《蜀相》教案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蜀相》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蜀相》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个一类字,3个二类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3、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重点:结合历史背景,体会“老臣心”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解题1、同学们,请看课题,谁能说一说“蜀相”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

2、指名朗读这首诗。

指导朗读,注意把调值读够,把音读饱满。

3、齐读古诗,注意要读标准。

二、解大意1、指名说这首诗的大意。

2、解释“长”、“频烦”诗中的与我们现在所写的“频繁”意思相同。

“自”、“空”。

3、谁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介绍写作背景。

4、遥隔526年,作者来到武侯祠又轻轻地呼唤了一声“丞相”,从这一声丞相当中,你体听到了什么?(思念、崇敬、仰慕)三、理解诗文前四句,感受武侯祠的景象5、看武侯祠的图片,当年诗人来到武侯祠,这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读诗的前四句,边读边想象,当年的武侯祠是什么样的。

伺机指导学生朗读。

6、作者也许在问丞相“丞相啊,这凄凄的碧草你还看得见吗,这婉转的声音你还听得见吗?”我们带着作者的这种思念再来读读前四句。

四、理解诗文后四句,感受丞相的“老臣心”7、武侯祠的冷寂,肃穆该勾起作者多少的哀思啊。

你看看后四句你读懂了什么,哪些没读懂,哪些地方似懂非懂,一会儿可以把问题提出来。

(学生默读)解读“老臣”,字典中并没有这个词,书下注释也没有,能不能通过读,感受到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老臣。

高二说课稿《蜀相》(精选2篇)

高二说课稿《蜀相》(精选2篇)

高二说课稿《蜀相》(精选2篇)高二《蜀相》篇1(一)、教材及本课《蜀相》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主旨和写作技巧上,以此来逐步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内容上由写景和评论两部分组成,以写景时的心里活动(追寻、凭吊)为线索开启出后两联蜀相诸葛亮的精当评论,因此针对这首诗来讲,我本节课将赏析的重点放在了前两句上,尤其是写景的颔联。

《蜀相》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意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巩固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杜甫身上那种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同时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鉴于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及高二学生已经在必修教材的学习过程中积淀了一定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和能力:①指导学生掌握诗歌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等表达情感的手法。

②教给学生高考“炼字”题的答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杜甫对“蜀相”的仰慕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作技巧。

(这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生成帮助比较大。

)教学难点:突破“炼字”题型。

(学生把握考题类型,以及答题思路的形成有针对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二)、教学过程一、课前情境:阅读相关文本,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星殒五丈原”的形象,感受诸葛亮这样一位贤相的高尚情操。

二、情景导入:ppt展示卧龙岗景区。

导入杜甫的《蜀相》。

(吸引学生的兴趣)三、走进诗歌(1)、诵读《蜀相》,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蜀相》课堂小结 《蜀相》

《蜀相》课堂小结 《蜀相》

《蜀相》课堂小结《蜀相》《蜀相》课堂小结《蜀相》本节课我采用了学案的教学方式进行。

学案中又分为了预习案、赏析案、演练案、巩固案这样四个环节。

突出体现了我校“四五四”教学模式。

在课上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老师少讲,学生多讲。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由学案引导学习,老师只是适当引导,省时省力,体现了高效课堂。

下面具体说说。

预习案主要是检验学生预习情况,是一些识记知识的积累,由学生自行完成。

这一环节很快很顺利完成。

下面赏析环节又分为初步赏析和重点赏析。

由学生根据学案提示问题分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这一环节需要老师适当点拨,同学交流共同来完成。

另外,在议论和记叙这两个区分上老师给以了讲解点拨。

在重点赏析时,对于炼字这种高考题型,我进行了方法指导。

给出了高考经常出现的题型和答题模式,这样处理使得学生有方法可抓,这一赏析也就迎刃而解了。

之后的演练案让学生进一步对于炼字题实践,反馈。

作业巩固案贴近本课,给学生复习本课知识点做了充分准备。

本课总体上完成了事先预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使得学生能参与其中,体现了学生学位主体,老师教为辅助,省时省力,高效。

当然,本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例如课堂节奏把握不好,前松后紧;引导学生诵读时应多做示范;运用多媒体课件固然方便,但是板书作为体现本课精华的手段,还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生的手里的教辅材料应给以规范;应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多肯定,多赞赏;还应积极学习提高语文素养,感染学生;课程最后应小结本课,再对一遍诗歌或背诵。

今后,要积极听课,积极反思,积极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技能,更上一层楼。

《蜀相》课堂小结《蜀相》【教学目标】1.感受杜甫对诸葛亮的崇仰钦佩之情,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抓住本诗的特点,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全诗,体会杜甫对诸葛亮其人的崇仰钦佩之情。

难点:深刻领悟诗人对诸葛亮深沉笃志的追寻与凭吊之情。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师: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公开课教案】《蜀相》课堂同步教学案

【公开课教案】《蜀相》课堂同步教学案

《蜀相》课堂同步教学案年级高二班级学生姓名科目语文制作人:高二语文组教科室审批课题《蜀相》杜甫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成就,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分析景物学习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古抒怀的写作特点。

(重点)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难点)4.背诵全诗。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一生历程:年少优游——仕途不顺——战乱流离——为官期——西南漂泊期——江舟长逝2诗歌的主要思想: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

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

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创作背景《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

759年,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

个人生活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是完全破灭。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田园荒芜,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

唐肃宗宠信宦官,排斥功臣。

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满腔的苦闷、焦虑是可以想见的。

定居浣花溪畔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访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初学结合注释,置身诗境,梳理诗歌大意;品味本词的感情基调。

【精品教学】《蜀相》(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同步教学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

【精品教学】《蜀相》(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同步教学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蜀相》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参考了网络媒体等不少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通过诸葛亮的英雄事迹,体悟杜甫对诸葛亮懂的仰慕和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体悟颔联里“自”“空”的涵义,初步掌握高考炼字型试题的答题技巧;理解杜甫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把握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鉴赏、探究。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话诗人1.多媒体出示对联:第一副:扶古柏,碧水春风,贱儿无家别,安得广厦万千,草堂美誉留后世;过潼关,朱门酒肉,夔女负薪行,但闻夷歌数处,诗圣文章著千秋。

第二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两幅对联写的分别是谁?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想为祖国和人民效力,才华却得不到施展,当他站在深受重用的诸葛亮的祠堂前,会有怎样的感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蜀相》,感受这位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2.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诗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⑴阅读杜甫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⑵思考;如果让你用“一个()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示例:一个可怜的杜甫。

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个有才气的杜甫。

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

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

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了战争,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

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

有诗句为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民带来痛苦的诗文。

《蜀相》课堂教学思考

《蜀相》课堂教学思考

《蜀相》课堂教学思考
周三,按照工作坊老师的要求,我尝试上了四年级第八单元的第一首古诗《蜀相》。

由于时间比拟紧,又是第一次上四年级的语文,加上自己的准备不充分,感觉效果并不理想。

如果进展自我评价,我觉得自己在古诗的朗读上做得还是比拟好的。

因为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怀古诗,学生们在初读时语调激昂,我及时进展了指导。

随后,学生的朗读有了明显改观。

课后,在与侯老师和杨老师的交流中,他们给我提了许多珍贵的建议:比方,板书的设计;学生概述故事的能力的培养;尝试探索古诗的教学方法等等。

这对我来说非常有益,我也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去总结方法,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蜀相》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范本模板】

《蜀相》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范本模板】

同课异构——《蜀相》教学学习心得体会教务处举办了基础年级同课异构活动,这个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两个教师来共同完成。

一个是传统课,一个是新课改课。

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我认为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同时也给教师自己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听了这两节课,我有几点体会:其一,背景介绍和课堂诵读的必要性.就诗歌教学而言,背景介绍和课堂诵读十分必要,奥妙只在何时呈现或者以什么方式诵读;比较阅读、延伸拓展是增强课堂容量和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关键在谁能达到红花配绿叶的效果。

但是,我认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诵读和背景把握是为理解诗歌内容服务的,比较阅读、延伸拓展是对原诗学习的巩固和深化。

就教学而言,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品读、鉴赏,从而有所领悟、发现甚至创新是真正的重头戏,其二,体现先学后教的新课改理念。

合理的教学必定是先学后教的,而且应该是有疑而教。

为此,温明丽老师在课前要求学生自读,并提出问题。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温老师这节课,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关于题目、开头方式,关于“寻”的探究;推敲颔联上下句的关键词;对诸葛亮功业的概括是否准确;“英雄”具体指哪些人.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并由学生小组合作进行集体讨论。

这种教学放手的措施体现了教师科学的教学观,体现新课改理念。

从这些环节,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的新课改理念思想表现的非常明显。

我认为有思想的教师才能做出合理有序、张弛有度的教学处理。

其三,关于题目的解读.全诗八句虽然有四句是直接写武侯祠的,但作者的立意在于人而不在于祠,祠在诗中只是一个抚今追昔的场景而已,意在引出诸葛亮其人;作者一路寻来,借祠写人,旨在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表达自己的敬仰和惋惜之情。

蜀诗双璧传千古——异课同构《蜀道难》《蜀相》教案

蜀诗双璧传千古——异课同构《蜀道难》《蜀相》教案

蜀诗双璧传千古——异课同构《蜀道难》《蜀相》教案【教材内容】唐诗是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李白和杜甫各领风骚,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传统,在学生充分的学习解读这两首诗之后,再次让学生走进这两首诗,利用本节课的比较阅读,更加深入的从四个角度去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风格和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的不同,并通过写作交流呈现自己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品味涵咏诗歌,深入理解李白和杜甫诗歌的不同风格【教学重难点】1、探究理解李白和杜甫诗歌的不同风格【课时安排】一课时诵读赏析【导入】在中国诗歌史上,巴蜀是最值得人们铭记的地标之一,这里曾经诞生中国最璀璨的诗歌,中国最杰出的诗人李白、杜甫、苏轼、李商隐都与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节课我们来欣赏诗仙诗圣的《蜀道难》《蜀相》【鉴赏任务】学习任务一:吟咏诗歌,品味诗歌之美学习任务二:围绕诗意的探寻,通过对意象的揣摩,艺术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的情感,认识诗歌的当代价值。

【衔接语】今天《经典咏流传》第四期节目恰好正在开播《蜀道难》《蜀相》,让我们把镜头切换到节目现场,初步感受诗歌韵律之美。

【活动一】吟咏与品味主持人(开场白):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胸怀希望,才能走出飘如陌上尘,天地一沙鸥的慨叹;拥有希望,你就能打开更多的窗户,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绝顶,一笑作春温。

大家好,这里是央视综合频道为您呈现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我是主持人_______,这是我们今天的鉴赏团成员,他们是现在让我们共同开启今天将被传唱的经典。

【幻灯片】吟咏诗歌,品味韵律之美配乐:《蜀道难》《蜀相》《少司命+音谋论》经典传唱人或传唱或诵读,评委进行点评。

(提示评委从哪些方面点评)主持人(结束语):感谢各位传唱人精彩呈现及鉴赏团的点评。

在传唱人的呈现中我们既感受到了杂言古体诗的格律自由,参差错落之美;又欣赏了律诗的结构严整,法度森然。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蜀相》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蜀相》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绕梁,三日不绝。
1、自读,纠正读音。
教学过程
2、在朗读中感知内容,体悟情感,并归纳总结。 3、讨论归纳、分析艺术手法。
4、教师点拨讲解。
5、背诵,结束课堂。
在目标预设和达成方面,要关注三维目标转变到关
注核心素养。不仅要关注语文学核心素养(当然这是最
主要的),还要关注更上位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
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两者有一致性,但不是等 课例研究综
同的。归根结底,要更加关注这门课程的育人价值。每 述
一节课,都要想一想,这节课这么上有没有育人价值?
有什么育人价值?还是只有“育分”价值?要从“育分”
到育人,关注育人价值。其实关注核心素养就是关注育
人价值。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蜀相》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语文
教学课例名
《蜀相》

教材分析
1、学会以“字”为向导的情感提炼法。 2、深刻感受杜甫深沉的追思缅怀之情。
1、掌握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词鉴赏方法。
教学目标
2、学会以“字”为向导的情感提炼法。 3 通过赏析诗歌,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4、深刻体会杜甫深沉的追思缅怀之情。
学生讨论积极,气氛活跃,基本能够感知作者的思 学生学习能
想情感,但有些难点、重点掌握不到位,理解不透彻, 力分析
仍需要点拨,做题来加深认知。
学生既要掌握诗歌内容、思想和艺术,又要领悟作
者包含在作品中的怀才不遇,借古讽今之情。 教学策略选
同时还要让学生喜欢中华诗词,在浓浓的中华氛围 择与设计
中推进课堂,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真正美丽,余音

《蜀相》教学课例评析

《蜀相》教学课例评析

《蜀相》教学课例评析近期到一线调研,观摩了多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例,其中高二年级杜甫《蜀相》一课,有些细节处理值得推敲商榷。

陈述如下,与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老师发给学生们的课文导学辅助材料中,载有该诗的白话译文、创作背景、赏析文等内容。

后来才发现,这些内容都是从“百度”网页上完全复制过来的。

细读之后,发现其中有些信息未必准确。

一、关于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赏析讲义云:“寻”字之妙在于它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急切、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

《蜀相》一诗,前人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此时杜甫结束了四年因“安史之乱”引发的颠沛流离生活,在朋友严武的资助下定居在成都浣花溪畔。

他在这里安居交游,赋诗题画,近4年中写下240多首诗篇,精彩之作层出不穷,如《春夜喜雨》《过客相寻》《江畔独步寻花》等诗,暂时纾缓了仕途失意的消沉。

笔者认为,讲义的部分文字过于注重挖掘,力求塑造诗人“高大全”、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形象。

其实暂时避开了战火,过上了安定优游的日子,杜甫的诸多诗文勾勒了他的惬意生活状况:“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特别是诗人所作《江畔独步寻花》组诗七首,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诗人独自漫步锦江畔,欣赏花枝繁茂、蝶舞莺歌,胜日寻芳,表达了诗人久经乱离后得以和平宁静生活的喜悦心情。

全诗动静相应、不着声色,却生动自如、别有风味,与战火乱离势同霄壤。

讲义提到,“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

那么《江畔独步寻花》组诗标题中的“寻”,该如何领会才是所谓“正解”呢?“寻”字还可以理解为武侯祠的位置幽曲,对于初到成都路线不熟的诗人而言,颇有些生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一品:咏字词 、知人论世、悟诗情
1、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 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
寻何物?
丞相祠堂
为何寻?
追思、敬仰诸葛亮
2、诗人进入祠堂后,看到了哪些景?这些景 有什么特点?
景 碧草 黄鹂 碧绿 动听
特点
乐景衬哀情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情 感伤
3、你从颔联哪个字中读出了诗人的感伤之情?
自、空——“徒有、空有”之意,青草自绿,黄 鹂好音,作者无心欣赏,心中便涌起了感伤之情。
谁在流泪?
英雄
壮志未酬的英雄
诸葛亮 为谁流泪? 诗人自己 诗人为什么既为诸葛亮流泪,又为自己流泪?
知人论世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安史之乱
到成都的次年春天。

个人处境:政治上不得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5
知人论世——二者比对
人物 角度
诸葛亮


时代
三分天下 动荡不安
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理想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付出 政治 功绩 结果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老臣心)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天下计、两朝开济 统一大业未成 (出师未捷)
理想破灭、仕途坎坷 理想破灭、壮志未酬
为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而泪,为自己的壮志未酬而泪。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读一读:准字音、准节奏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诵读指导: 七言句式的节拍:二二二一 和 二二一二 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 一顿。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B
•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 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 亮人格的清高。 •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 ”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 忠诚。 •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 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 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尽忠报国
敬仰诸葛亮的
丰功伟绩 为诸葛亮的壮志未酬而流泪
知人论世 为了自己的功业未就而流泪 主旨:歌颂诸葛亮的尽忠报国和丰功伟绩,惋惜 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感慨。
课堂检测(一)
C
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 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 方。 •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 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 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 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 包括诗人自己。
云霄一羽毛: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 伊吕:伊,伊尹,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 萧曹:指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 祚:帝位
思考:通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说说这首诗主要写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功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的精神。
26
• • • •
•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提问:“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中的“一” 改为“数”字好不好?为什么?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俗淳”的理想破灭;生活上,艰难困苦、寄人篱下朝仍处于风雨 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功臣。当时,诗人目 因此诗人来到诸葛祠,缅怀诸葛亮。他对尽忠报国、开
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创基业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因此,写下了这首赞扬诸
葛亮的诗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 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 变金木土爻(yá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
3
学习目标
• 1、反复诵读,能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 • 2、通过“抓关键字词”、“知人论世”的 方法赏析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读一读—准字音、准节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