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科学基础+易错题
新高考专用高考政治易错题精选易错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教师版(含答案)
新高考专用高考政治易错题精选:易错点0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易错陷阱1: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存在认识误区【分析】1.不能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混为一谈点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2.不能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区分开来点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易错陷阱2: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存在认识误区【分析】1.不能认为共产党有着自己的特殊利益。
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2. 不能认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点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不能认为剩余价值学说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点评:《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故观点错误。
易错陷阱3: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存在误区1.不能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主要矛盾。
点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而不是“主要矛盾”,故题中观点错误。
2.不能认为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点评: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不适应时,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故本题说法错误。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热)热在水中的传递(教案)
第5课热在水中的传递(教材P68~69)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探索一:加热试管里的水1.提问:想象一下,在一根细长的试管中加入约三分之一容量的水,然后给试管中水的一端加热,水的另一端是否也会热起来?(预设:会。
)是怎样变热的呢?(预设:通过热传导;通过热对流;通过热辐射。
) 2.活动: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猜想,用箭头在活动手册的图中画出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
3.讲解:(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68加热装置图片。
)这是实验室常见的加热装置。
安装时先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底部,再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的大致高度确定试管的位置,并固定在铁架台上,要保证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同时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大约成45°角。
4.提问:水是无色透明的,很难观察到水的温度变化过程,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观察?(预设:在水中加入感温粉末。
)5.活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6.小结:加热时,试管底部热水上升,上方冷水下降,如此循环,从而完成热量的传递。
探索二:加热烧杯里的水1.过渡:如果加热烧杯里的水,水会如何流动?(预设:烧杯底部热水上升,上方冷水下降。
)如果在烧杯底部一侧加热,烧杯里的水都会变热吗?热又是如何传递的呢?接下来,我们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2.讲解:出示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3.活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4.小结:根据红墨水在水中的变化,可以推知加热后的水向上方流动,上方的冷水向下方流动,从而形成对流现象,使热量由热水传递到冷水。
水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此环节通过观察分别加入了感温粉末和红墨水的清水在加热时的变化,使热对流现象可视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热对流现象的认识与理解。
研讨汇报1.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发现过热对流现象吗?(预设:家里煮汤圆时,在加热过程中,汤圆上下滚动,由此可知水发生了对流现象。
)2.拓展:冬天,我们在房间里使用取暖器时,房间里哪里的空气先热起来?(预设:取暖器周围的空气。
中医内科学易考易错题精析与避错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涵盖了中医养生、疾病预防、疾病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学习中医学的学生来说,掌握中医内科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易错题,这些易错题可能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困扰。
本文将对中医内科学易错题进行精析,并提出避错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内科学知识。
一、易错题精析1.易错题一题目: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内科学病因的分类?A.内因B.外因C.感因D.情因答案:C.感因解析:中医内科学病因的分类包括内因、外因、情因等,而感因并不属于病因的分类范畴,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
2.易错题二题目:以下哪个是中医内科学四诊合参的方法?A.望诊、闻诊、问诊、切诊B.望诊、问诊、切诊、摸诊C.望诊、问诊、摸诊、听诊D.望诊、问诊、摸诊、切诊答案:D.望诊、问诊、摸诊、切诊解析:中医内科学四诊合参的方法包括望诊、问诊、摸诊、切诊四个方面,其中切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选项D为正确答案。
3.易错题三题目: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内科学治则的基本原则?A.扶正祛邪B.辨证施治C.因病施治D.因人施治答案:C.因病施治解析:中医内科学治则的基本原则包括扶正祛邪、辨证施治、因人施治等,而因病施治并不是中医内科学治则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
4.易错题四题目: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内科学疾病的病名分类?A.虚证B.实证C.寒证D.热证答案:C.寒证解析:中医内科学疾病的病名分类包括虚证、实证、寒证、热证等,其中寒证是疾病病名的一种分类,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
二、避错方法1.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中医内科学的知识体系较为复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
只有掌握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内科学的相关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加课堂讨论等方式,加强对中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知识需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名师金典八下科学答案
名师金典八下科学答案【篇一:(超经典)新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期末复习资料(名师全力推荐)】ass=txt>◆考点1.分式与整式的区分分式: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整式:不含分母或分母中不含字母。
考题:下列各式中分式有,①13;②a?2;③a?1b;④1?;⑤aa?b。
易错题:式子a2a和x2?1x?1是式(填“分”或“整”)。
◆考点2.分式的意义和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分母≠0;分式没有意义?分母=0。
考题:1、当x=时,分式1x没有意义; 2、下列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y?1x?3;;(x?3)?1y?x?3;y?x;易错题:下列各分式一定有意义的是()a.1x2b.1x?1c.1x2d.1x2?1?1请再写出一个一定有意义的分式(要求与上述各式形式不同)◆考点3.分式的值为零分式的值为0?ab?0;(a?0且b?0)1、若x?3x?3的值为零,则x的值是。
2、若|x|?3(x?1)(x?3)的值为零,则x的值是。
◆考点4.约分注意点: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后约分。
1、化简a2?2aa=;2xx?11?xx?1=;2、化简x2?6x?92x?6=。
◆考点5.分式中,各个字母都扩大相同倍数,判断分式的值的变化情况下列分式中的x,y均扩大3倍,请填写分式的值时扩大或缩小几倍。
(可以特殊值)考题:1、分式3x?yx?y,则分式的值。
2、分式xyx?y,则分式的值。
3、分式x?y8x?3y,则分式的值。
4、分式x?y2xy,则分式的值。
◆考点6.将分子、分母中的负系数化为正数,分(小)数系数化为整数注意点:考虑分子、分母的整体乘以一个数,因此相乘前添括号。
考题:下列变形正确的有,①?b?a?ba;②b?a?a??a?baa?;③13b?a?2b3a?b12;④?a?b?a?b?a?ba?ba?b◆考点7.增根的识别与处理识别:能使“分母=0”的未知数的值;处理:①确定增根的值;②原方程去分母;③增根值代入整式方程考题:1、方程xx?3?2?m?16?2x有增根,则增根为x= ,常数m= 。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有理数的运算易错题汇编及答案解析(1)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有理数的运算易错题汇编及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现规定一种运算,a*b=ab-a+b,计算(-3*5)等于多少?()A.-7 B.-15 C.2 D.7【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所给的运算法则,代入具体数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3*5)=(-3×5)-(-3)+5=-7,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关键是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2.9万亿1388900000000008.8910==⨯,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是指把一个数表示成a×10的n次幂的形式(1≤a<10,n 为正整数.)3.计算12+16+112+120+130+……+19900的值为()A.1100B.99100C.199D.10099【答案】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分数的性质将原式变形进而得出答案.详解:原式=11111 1223344599100 ++++⋯+⨯⨯⨯⨯⨯=111111112233499100 -+-+-+⋯+-,=1-1 100=99 100.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正确分解分数将原式变形是解题关键.4.23+23+23+23=2n,则n=()【答案】C【解析】【分析】 原式可化为:23+23+23+23=4×23235222=⨯=,之后按照有理数乘方运算进一步求解即可.【详解】∵23+23+23+23=4×23235222=⨯=∴5n =,所以答案为C 选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5.在运算速度上,已连续多次取得世界第一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其峰值性能为12.5亿亿次/秒.这个数据以亿次/秒为单位用科学计数法可以表示为( )亿次/秒 A .81.2510⨯B .91.2510⨯C .101.2510⨯D .812.510⨯【答案】B【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详解】解:12.5亿亿次/秒=1.25×109亿次/秒,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6.0000084=8.4×10-6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 ,其中1≤|a|<10,n 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7.现有若干张卡片,分别是正方形卡片A 、B 和长方形卡片C ,卡片大小如图所示.如果要拼一个长为(a +2b ),宽为(a +b )的大长方形,则需要C 类卡片张数为( )【答案】C【解析】 试题分析:(a+2b )(a+b )=2232a ab b ++,则C 类卡片需要3张.考点:整式的乘法公式.8.地球上海洋面积约为361000000平方公里,3610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90.36110⨯B .73.6110⨯C .83.6110⨯D .736110⨯【答案】C【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详解】 361000000=83.611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9.2017年常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6622亿元,将662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40.662210⨯B .36.62210⨯C .266.2210⨯D .116.62210⨯【答案】B【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详解】解:将662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6.6221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及n 的值.10.2019 年 1 月 3 日,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已知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384 000km ,把 384 000km 用科学记数法可以表示为( )A .38.4 ×10 4 kmB .3.84×10 5 kmC .0.384× 10 6 kmD .3.84 ×10 6 km【答案】B【解析】【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详解】科学记数法表示:384 000=3.84×105km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11.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城镇新增就业13610000、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数字13610000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1.361×104B .1.361×105C .1.361×106D .1.361×107【答案】D【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10n 的形式,其中1≤|a |<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详解】解:1361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361×107,故选D .【点睛】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10n 的形式,其中1≤|a |<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12.根据制定中的通州区总体规划,将通过控制人口总量上限的方式,努力让副中心远离“城市病”.预计到2035年,副中心的常住人口规模将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130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61.310⨯B .413010⨯C .51310⨯D .51.310⨯【答案】A【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是易错点,由于130万有7位,所以可以确定n=7-1=6.【详解】130万=1 300 000=1.3×106.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方法,准确确定a 与n 值是关键.13.随着垃圾数量的不断增加,宁波从2013年开始启动生活废弃物收集循环利用示范目,总投资约为15.26亿元,以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5.26亿正确的是()A .815.2610⨯B .81.52610⨯C .90.152610⨯D .91.52610⨯【答案】D【解析】【分析】先把15.26亿写成1526000000的形式,再根据科学记数法的法则,把15.26亿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成10n a ⨯的形式即可.【详解】解:15.26=1526000000∵1526000000有10位整数,∴可以确定指数n=10-1=9,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91.52610⨯,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10n a ⨯的形式,其中1||10a ≤<,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 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14.若30,a -=则+a b 的值是( )A .2B 、1C 、0D 、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3﹣a=0,2+b=0,解得,a=3,b=﹣2,a+b=1,故选B .考点:1.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2.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15.下面是一名学生所做的4道练习题:①224-=;②336a a a +=;③44144mm -=;④()3236xy x y =。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浙教版运动和力1.[2011·鞍山中考]“五一”节期间,小丽随父母乘车到大连探望爷爷和奶奶。
她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可不大一会,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
图3-1-4(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对面的客车为参照物。
(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3)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解析】参照物与判断的对象之间发生位置改变,说明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如果两者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C)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解析】小红与小红所骑的自行车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则小红是静止的3.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
观察图3-1-5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图3-1-5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解析】因为b车的旗与烟运动的方向相反,若以房子作为参照物,则b车的运动方向与烟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同。
而a车可能与烟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4.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st,说明某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速度的大小不随路程的长短或时间的多少而变化D.以上三种说法中,没有一个是正确的【解析】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不随路程的长短或时间的多少而变化。
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点05 遗传的细胞基础-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学生版)
易错点05 遗传的细胞基础易错题【01】对分裂过程中DNA、基因、染色体的变化关系理解不到位易错题【02】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不到位易错题【03】对减数分裂中基因的位置不清01对分裂过程中DNA、基因、染色体的变化关系理解不到位(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21)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DdEe,其1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B.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4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C.图中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D.该精原细胞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胞质分裂1.现有A、B两个精原细胞且均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A细胞中仅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的两条链被15N标记,B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中仅有一条染色体上的DNA 分子两条链均被15 N 标记。
将上述细胞均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经过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细胞中含15 N标记的DNA分子有8个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细胞中含15N标记的DNA分子有4个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形成的细胞中含15N标记的染色体有2条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形成的细胞中含15 N标记的染色体为2条2.取某动物(XY型,2n=8)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有丝分裂周期后形成两个相同的精原细胞,将所得子细胞全部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实验误差和质DNA)。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共有8条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2条含3H的X染色体C.一个精细胞中可能有1条含3H的Y染色体D.该过程形成的DNA含3H的精细胞可能有6个02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不到位(2019浙江4月选考·24)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形成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合成rRNA和蛋白质B.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C.丙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D.丙形成丁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组数减半1.二倍体动物某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甲、乙、丙、丁四种细胞,细胞中的核DNA 和染色体相对含量如下图所示。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易错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1.原子的基本键合中不一定存在着电子交换。
(×)2.金属原子的配位数越大,近邻的原子数越多,相互作用越强,原子半径越小。
(×)3.同一周期中,原子共价半径随价电子数的增加而增加。
(×)4.随着两个原子间距离减小,相互间的吸引力下降,排斥力增加。
(×)5.扩散通量是指单位时间通过任意单位面积的物质量。
(×)6.替代式固溶体中,d溶质≈d溶剂。
(×)????7.Coordination Number——A.配位数B. 原子具有的第一邻近原子数C. 价电子数8.晶面指数通常用晶面在晶轴上截距的互质整数比来表示。
(×)9.两个原子处于平衡间距时,键能最大,势能最高。
(×)10.离子化合物的配位数取决于离子最有效的堆积。
(×)11.金属原子半径随配位数增加而增加。
(√)12.在实际应用的工业金属中都存在各向异性。
(×)13.等径球最紧密堆积时,四面体空隙的体积____八面体空隙的体积。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14.玻璃是各向同性的固体。
(√)15.聚乙烯晶体属于体心立方晶系。
(×)16.复合材料所有的复合效应都是通过界面相实现的。
(√)17.构型 A. conformation B. configuration C. morphology D. composition18.钢是碳含量低于2%的铁碳合金。
(√)19.二次再结晶是大晶粒___,小晶粒___。
A. 长大、长大 B. 变小、长大 C. 长大、变小20.单晶硅为立方晶胞的共价晶体,每个晶胞中共有硅原子 A. 6个 B. 8个 C. 4个21.天然复合材料是现代复合材料的重要分支。
(×)22.复合材料的界面区至少包括:基体表面层、增强表面层和基体/增强体界面层三个部分。
(×)23.基体相与增强相化学和物理性质差异愈大,愈具复合价值。
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易错题整理-(含答案)-普智婷
重点题易错题1.测得某物体重量为50克,浸没在水中后测力计的读数为2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
A、下沉B、上浮C、停留在水中任何位置D、无法判断(重力>浮力,重力>拉力,物体都是下沉;重力<浮力,重力<拉力,物体都是上浮)2.测得某物体重19N,在水中后测力计的读数为13N,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的浮力为()。
A、19NB、32NC、6N (重力>拉力,物体是下沉,浮力=重力-拉力=19-13=6N)3、用测力计测得木块的重力是1N,在水中的重力是3N,它的浮力等于()。
A、1NB、4NC、2N (重力<拉力,物体是上浮,浮力=重力+拉力=1+3=4N)4.测得某物体重量为20克,浸没在水中后测力计的读数为100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
A、下沉B、上浮C、停留在水中任何位置(重力<拉力,物体是上浮)5、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和重力关系是()。
A、浮力>重力B、浮力=重力C、浮力<重力(静止漂浮在水面:重力=浮力;上浮物体:重力<浮力;下沉物体:重力>浮力。
)6、物体受到的浮力()重力时会下沉。
A、>B、=C、<(下沉物体:重力>浮力。
)7、物体受到的浮力()重力时会上浮。
A、>B、=C、<(上浮物体:重力<浮力)8、石块沉到水底,它受到的浮力()它的重力。
A、>B、=C、<(下沉物体:重力>浮力。
)9.按在水底的木块,放手后将上浮,在它浮出水面之前,它受到的浮力()。
A、变大B、变小C、不变(浮力与排开水量有关;浮出水面之前,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排开水量不变,浮力不变。
)10要使马铃薯在甲液体中沉下去,可以在液体中()A、加盐B、加清水C、加糖(使马铃薯下沉-加清水)11.要使马铃薯在乙液体中浮起来,可以在液体中()A、加盐B、加清水C、水倒掉一些(使马铃薯上浮-加盐或糖……)12一艘轮船从长江开到大海里,轮船在江水与海水里受到的浮力谁更大?()A、江水B、海水C、一样大D、不确定(轮船在水中都是漂浮的,(静止不动),浮力=重力,轮船重力不变,浮力也不变。
3月16日易错题教学基本理论1
1、基于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是( B)A.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B. 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C. 小班课堂教学模式D. 创设真实情境本题考查的是人本主义典型的教学模式。
建构出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第一,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第二,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第三,开放课堂教学模式。
B项正确。
A、C、D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本题选B。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BCD )A. 启发性B. 间接性C. 引导性D. 简捷性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
即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他人的也是经过提炼的认识成果。
(2)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
通过间接知识认识世界,可以减少探索的实践,避免探索的弯路,尽快地掌握人类的文化精华,因而是高效的。
(3)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认识)。
学生具有不成熟性,学生的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传授、指导下进行以达到认识目的。
(4)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
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这种交往活动同时具有实践的性质。
(5)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即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形成既是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认识中追求并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
BCD项正确。
A项:教学过程认识的特殊性不包括启发性。
综上,本题选BCD。
3、教学过程具有与人类认识过程不同的显著特点是( ACD)。
A. 间接性B. 目的性C. 引导性D. 简捷性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质。
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体现在:间接性,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通过学习的经验间接认识世界。
引导性,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简捷性,学生能够快速的学习到前人积累的经验。
所以本题选择ACD。
目的性是各种活动都具有的特点,不属于教学活动的特殊性。
4、下列关于形成性评价的描述,正确的有()。
2020-2021年 电与磁易错题(word)
2020-2021年电与磁易错题(word)一、电与磁选择题1.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铜制品很容易被磁化B. 电磁继电器中的铁芯,可以用永磁体代替C. 发电机正常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 直流电动机的转向器,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半圆环组成【答案】D【解析】【解答】解:A、铜制品不是磁性材料,不容易被磁化,而铁、钴、镍等制品很容易被磁化,故A错误;B、电磁继电器中的磁体,必须用铁芯,通过电流的通断控制磁性的有无,不能用永磁体,故B错误;C、发电机正常工作时,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D、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是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半圆环组成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1)铁钴镍等磁性材料容易被磁化;(2)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电流的通断可以控制磁性的有无;电磁铁有电流有磁性,无电流时无磁性.铁芯需用软磁性材料制成,因为软磁性材料的磁性不能保留下来;(3)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工作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4)换向器是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铜制半环组成的.2.如图所示是发电机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一圈的过程中经过的四个位置,电路中有感应电流的是()A. 甲和乙B. 丙和丁C. 甲和丙D. 乙和丁【答案】 D【解析】【解答】甲图和丙图中,线圈与磁感线垂直时,不切割磁感线,不能产生感应电流,ABC不符合题意;乙图中a导线向下切割磁感线,而丁图a导线向上切割磁感线,两图中a导线切割磁感线的方向相反,所以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反,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解答这类题目的思路是先明确产生感应电路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②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这两个条件。
3.下列关于电和磁的说法正确的()A. 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法拉第B. 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总是从S极出发,回到N极C. 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D. 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奥斯特,故A错误;B、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来回到S极,故B错误;C、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原理制成,故C错误;D、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根据对电与磁的基础知识、结合电与磁重要试验的理解对下面的各个选项依次判断即可4.下列由学校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错误的是()A. 做操时排直队伍,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原理B. 电风扇转动,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C. 用力踢球,脚感到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 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干得快,是通过加快表面上的空气流速来加快蒸发的【答案】B【解析】【解答】解:A、做操时排直队伍,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原理,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电风扇转动,利用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用力踢球,脚感到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D、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干得快,是通过加快液面上的空气流速来加快蒸发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分析】(1)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2)电动机是利用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5.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人类步入电气化时代,制造电动机所依据的原理是()A. 电磁感应现象B. 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C. 磁场间的相互作用D.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答案】D【解析】【解答】解: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原理来工作的.故选D.【分析】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现象.6.如图1是我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反潜巡逻机,机尾的“棍子”叫做磁异探测器,它能将潜艇经过的海域引起的磁场强弱变化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从而发现潜艇的存在,下列四幅图中,所涉及的物理原理与磁异探测器相同的是()A. 甲图可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产生力的作用B. 乙图可探究电流周围存在磁场C. 丙图可探究磁能生电D. 丁图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声呐可确定潜艇的位置【答案】C【解析】【解答】解:由题可知,磁异探测器将潜艇经过海域引起的磁场强弱变化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说明有感应电流产生,即磁异探测器所涉及的物理原理为电磁感应现象;A、图甲可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产生力的作用,是电动机的原理,故A不合题意;B、图乙的实验是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运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故B不合题意;C、图丙中,开关闭合后,在外力作用下使导体左右移动,切割磁感应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此时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表示磁能生电.故C符合题意;D、图丁是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物体的位置,故D不合题意.故选C.【分析】磁异探测器最终将信号转换为变化的电流,因此是一个发电机,分析下面四幅图,找出发电机的原理即可.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静止时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受力图B.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C. 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D. 电流表的读数为2.7A【答案】 A【解析】【解答】解:A、小车静止,在竖直方向上受: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支持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B、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应该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而图中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故B错误;C、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总是从N极出发流向S极,故条形磁铁的右端应为S极,左端应为N极,故C错误;D、由图可知,接线柱接的是0~0.6A,则分度值为0.02A,则由指针位置可知电流表的读数为0.54A,故D错误.故选A.【分析】A、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小车,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B、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C、根据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分析;D、根据电流变所选量程,确定分度值,然后再读数.8.“发电鞋”是一种新型科研产品,其内部安装有磁铁和线圈,当人行走时带动磁铁运动,线圈中就产生了感应电流,“发电鞋”的工作原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综合与测试题 (8)
教科版五年级下期末复习综合与测试11小学科学(本卷满分100分,50分钟内完成)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刻舟求剑”中,“舟”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的,“剑”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的。
2.贝塞尔发现的可以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3.小糖利用眼药水的小塑料瓶、铁钉、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潜水艇模型(如图)。
把潜水艇模型浸入水槽中,向外拉注射器,水槽中的水会模型中,潜水艇的增大,而保持不变,潜水艇模型将;向内推注射器,潜水艇模型将。
所以潜水艇实际上是通过改变自身的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4.仔细观察摆钟齿轮操纵器,发现:刚开始,摆锤在最右边时,部分的倒钩卡住齿轮。
当摆锤开始摆动到最左边时,倒钩齿轮,垂体向下运动,齿轮前进一齿,部分的倒钩齿轮。
5.工人叔叔在铺路的时候总是把水泥路块一块之间留1厘米左右宽的缝隙。
原来,水泥路面在夏天被太阳晒得滚烫,受热体积,有了这些缝隙,就留出了延伸的余地;冬天温度很低,水泥路面又要受冷体积,每一块水泥路面缝隙处都会被拉大。
如果没有预先留下缝隙,那么水泥路面将会被自己的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要坏掉。
二、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曹冲在船上刻下的痕迹实际上就是船放了重物后的()。
A.重量B.排开的水量C.体积2.点燃一张纸扔进瓶子里,燃完后马上用橡皮膜蒙住瓶口并扎紧,过一会儿,橡皮膜会()。
A.无变化B.凸出来C.凹进去3.相同重量的泡沫塑料块和木块放在水中,泡沫塑料块露出水面的部分要比木块多,浮力是()。
A.塑料泡沫块要比木块大B.木块要比塑料泡沫块大C.一样大4.我国的水钟,最先是()型的。
A.受水B.泄水C.吸水5.北极星不动的原因是()。
A.地球绕着北极星转动B.北极星在头顶正上方C.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6.把相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浸没在水中后,所受到的浮力()。
A.相等B.木块大C.铁块大7.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的。
教育学知识-易错易混淆习题整理
教育学知识-易错易混淆习题整理日常积累易错题1.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的学说是()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需要起源说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的概念。
A.教育B.教学C.学生D.教师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说文解字》B.《论语》C.《孟子》D.《四书集注》4.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的学者和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坛的学者分别是()A.培根,夸美纽斯B.夸美纽斯,赫尔巴特C.培根,康德D.杜威,卢梭5.“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________的教育内容。
()A.现代社会B.奴隶社会C.原始社会D.封建社会(欧洲奴隶制社会是斯巴达和雅典教育6.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A.孟禄B.杜威C.利托尔诺和沛.西能D.斯宾塞(生物起源说)美梦醒-美“孟”“心”7.在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孟子》D.《大学》8.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家是:()。
A.杜威B.卢梭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9.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六艺”B.“七艺”C.“四书”“五经”D.《论语》10.“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_____时期的教师活动。
()A.封建社会B.原始社会C.奴隶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1._____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培根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12_____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
()A.教育现象B.教育规律C.教育问题D.教育事实13、美国的学制类型是_____的。
()A.分支学制B.单轨学制C.多轨学制D.双轨学制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⑴现代学制是由两种结构所构成的,一种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另一种是横向划分的学校系统。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1.如图2-2-2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
这个实验说明了(B)图2-2-2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解析】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是因为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当往钟罩外抽气时,钟罩内由于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而使我们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
2.在较长的一段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如果另一个人耳朵贴在水管另一端能听到先后三次敲击声,则传来这三次响声的介质依次是(A)A.铁管、水、空气B.水、空气、铁管C.空气、水、铁管D.水、铁管、空气【解析】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最快。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如果看到闪电后,3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1__020m。
4.图2-3-1是人耳的结构图,请读图填空:图2-3-1(1)①是鼓膜;④是听小骨;⑤是鼓室。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耳。
(2)⑦内有位觉感受器⑧内有听觉感受器。
这两类感受器神经纤维合在一起组成了听神经。
(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传到内耳。
(4)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咽鼓管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5.图2-3-2表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看电视文艺节目时,你能听到演员优美动听的歌声。
那么,图中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⑤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①。
(填数字代号)(2)如果某人标号④所示部分受损,则不能(填“能”或“不能”)产生听觉。
(3)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为了使⑥(填数字代号)张开,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4)跳水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动作协调、姿态优美。
易错点8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原卷版)-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易错题(新教材新高考)
易错点08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目录01易错陷阱(3大陷阱)02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1】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存在认识误区【易错点提醒2】对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存在认识误区【易错点提醒3】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存在误区03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存在认识误区【分析】1.不能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可以脱离客观存在而存在。
点评: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不能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点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易错陷阱2:对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存在认识误区【分析】1.不能认为人工降雨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创造条件突破规律的结果。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工降雨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利用规律的结果,而不是突破规律的结果。
2.不能认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点评: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规律具有客观性,不受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3.不能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点评: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易错陷阱3: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存在误区1.不能认为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要矛盾。
点评:在复杂事物中,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在某一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2.不能认为韩愈提出的“提要钩玄”读书方法启示我们要把握好事物的主要方面。
计算机基础易错题
计算机基础易错题计算机基础易错题[日期:2008-01-11] 来源:作者:信息中心[字体:大中小]计算机基础易错题(附参加答案)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它取名为( )A.IBM-PCputerC.ENIACD.APPOLLO2.第三代计算机采用的电子逻辑元件是( )A.电子管(第一代)B.晶体管(第二代)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3.关于“电子计算机的特点”,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运算速度快B.存储容量大C.不能进行逻辑运算(运算就具有该功能)D.计算精度高4.计算机用于科学计算,它的优势在于( )A.能进行逻辑判断B.运算速度快C.运算结果精密准确.D.运算速度快和运算结果精密准确5.计算机用于情报检索,是计算机在( )方面的应用A.科学计算B.数据处理C.过程控制D.辅助设计6.CAD的中文意思是( )A.计算机辅助教学(CAI)B.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计算机辅助制造(CAM)D.计算机辅助管理7.关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以下( )是错误的A.形成计算机网络,使一国乃至全世界的多台计算机能够共享信息B.为满足科研等领域的需要,向超高速巨型化发展C.向高速微型化发展D.为节约耗电量,形成计算机网络8.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
下列几项微机的“别名”中,( )不正确A.PC机B.微电机C.微电脑D.个人电脑9.笔记本电脑属于( )A.微型计算机B.小型计算机C.大中型计算机D.巨型计算机10.“裸机”是指( )A.没有机壳的计算机B.没有软件的计算机C.没有外部设备的计算机D.没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1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 )A.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B.主机、键盘和显示器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D.计算机的外部设备12.构成电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是( )A.计算机系统B.计算机硬件系统C.主机D.外部设备13.计算机的主机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 )A.中央处理器B.I/OC.磁盘D.存储器14.从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看,对整机性能影响最大的是( )A.硬盘B.内存C.CPUD.显示器15.PC机中的“奔腾”或“P4”都指的是( )A.计算机中光驱的品牌B.计算机中CPU的型号C.计算机中电源的规格D.计算机中内存的型号16.对数据进行加工与处理的计算机部件,通常被称为( )A.运算器B.控制器C.存储器D.显示器17.计算机中,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是( )A.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B.存储各种控制信息C.保持各种控制状态D.控制机器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18.CPU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 )A.RAMB.ROMC.外存储器D.CaChe19.计算机中,指令(程序)主要存放于( )A.键盘B.鼠标C.存储器D.显示器20.用户使用的主存储器是指( )A.RAMB.ROMC.硬盘D.软盘21.内存储器存储信息时的特点是( )A.存储的信息永不丢失,但存储容量相对较小B.存储信息的速度极快,但存储容量相对较小C.关机后存储的信息将完全丢失,但存储信息的速度不如软盘D.存储的容量很大,没有任何限制22.下列存储器中,断电后信息会丢失的是( )A.软盘B.硬盘C.RAMD.ROM23.下列存储器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 )A.软盘B.硬盘C.光盘D.内存24.计算机中的ROM( )A.只可读B.可读且可写入C.只可写入D.不可读也不可写入2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存储在任何存储器中的信息,断电后都不会丢失B.操作系统是只对硬盘进行管理的程序C.硬盘装在主机箱内,因此硬盘属于内存D.磁盘驱动器既属于输出设备,又属于输入设备26.当磁盘写保护时,磁盘上的信息( )A.只能读不能写B.只能写不能读C.既能读又能写D.既不能读也不能写27.3.5英寸软盘背面的方形滑块是用于( )A.读保护B.写保护C.驱动定位D.机械配合28.关于3.5英寸软盘,下面的说法中( )是正确的A.滑块拉上封住小孔,只能写B.滑块拉上封住小孔,不能读C.滑块拉上封住小孔,既能读又能写D.滑块拉下露出小孔,既能读又能写29.常用的直径为3.5英寸软盘,其容量一般为( )A.360KBB.1.44MBC.650MBD.10MB30.键盘上的“基准键”指的是( )A.“F”和“J”这两个键B.“A、S、D、F”和“J、K、L、;”这八个键C.“l、2、3、4、5、6、7、8、9、0”这十个键D.左右两个“Shift”键31.计算机软件系统一般包括( )A.实用软件和应用软件B.图形软件和编辑软件C.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D.数据库软件和语言处理软件32.当你使用微机时,首先同你打交道的软件是( ),在它的控制调度下才得以方便有效地利用系统各种资源。
(完整版)集合易错题
集合中的易错之处管雨坤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它与高中数学的许多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作为一种思想、语言和工具,集合的知识已经渗透到自然科学的众多领域。
它是高中阶段数学的第一个内容,集合概念抽象,符号术语多,对于初学集合的同学来说,常常因为概念不清晰,理解不透彻,解题思路不严谨,容易造成错误。
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列出易忽视之处,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1. 忽视代表元素的属性例1. 集合M y y x x R ==∈{|}2,,N y y x x R ==-∈{|||}2,,则M N ⋂=( )A. {()}-11,B. {()()}-1111,,,C. {|}y y 02≤≤D. {|}y y ≥0 错解:由y x y x ==-⎧⎨⎩22||解得x y =-=⎧⎨⎩11或x y ==⎧⎨⎩11 选B分析:注意到两个集合中的元素y 都是各自函数的函数值,因此,M N ⋂应是y x =2和y x =-2||这两个函数的值域的交集,而不是它们的交点。
由于M y y =≥{|}0,N y y =≤{|}2,所以M N y y ⋂=≤≤{|}02,选C 。
2. 忽视元素的互异性例2. 已知集合A x xy xy ={lg()},,,B x y ={||}0,,,若A =B ,求实数x ,y 的值。
错解:因为lg()xy 有意义,所以xy>0,从而x ≠0,故xy =1又由A =B 得x x xy y ==⎧⎨⎩||或x y xy x ==⎧⎨⎩|| 所以x y ==1或x y ==-1分析:由于同一集合中的元素不同(互异性),而以上解法中,当x y ==1时,x xy =,||x y =分别使集合A ,B 中出现了相同元素,故应舍去,所以只能取x y ==-1。
3. 忽视空集例3. 若集合M x x x =--={|}25302,N x mx x R ==∈{|}1,,且N M ⊂≠,求实数m 的值。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专项训练单元 易错题专项训练检测试题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专项训练单元易错题专项训练检测试题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综合性考察1.氟代硼酸钾(KBe2BO3F2)是激光器的核心材料,我国化学家在此领域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回答下列问题:(1)氟代硼酸钾中非金属元素原子的电负性大小顺序是__。
基态K+的电子排布式为__。
(2)NaBH4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其中的阴离子空间构型是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
NaBH4中存在__(填标号)。
a.离子键b.氢键c.σ键d.π键(3)BeCl2中的化学键具有明显的共价性,蒸汽状态下以双聚分子存在的BeCl2的结构式为__,其中Be的配位数为__。
(4)第三周期元素氟化物的熔点如下表:化合物NaF MgF2AlF3SiF4PF5SF6熔点/℃99312611291-90-83-50.5解释表中氟化物熔点变化的原因:___。
(5)CaF2的一种晶胞如图所示。
Ca2+占据F-形成的空隙,若r(F-)=xpm,r(Ca2+)=y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CaF2的密度ρ=__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2.Li是最轻的固体金属,采用Li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池具有小而轻、能量密度大等优良性能,得到广泛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Li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_____、_____(填标号)A. B.C. D.(2)LiAlH4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LiAlH4中的阴离子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____,LiAlH4中存在___________(填标号)A.离子键 B.σ键 C.π键 D.氢键(3)基态K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层的符号是___________,占据该能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是____________;K和Cr属于同一周期,且核外最外层电子构型相同,但金属K的熔沸点等都比Cr低,原因是___________(4)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气态三氧化硫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其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其中共价键的类型有____3.2020年,自修复材料、自适应材料、新型传感材料等智能材料技术将大量涌现,为生物医疗、国防军事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提供支撑。
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第3单元天气单元计划一、教材解读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共设计了8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
这是单元起始课,目的是明确学习的主题,在研讨中测查学生的前概念。
第2~6课为第二阶段,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工具对某一项天气特征进行观测研究,并能用较为准确的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等描述天气。
本阶段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气温、降水量、风力和风向、云量等天气特征。
第7~8课为第三阶段,是对记录了一个月左右的天气日历进行整理,使学生通过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并了解天气预报的实际制作过程。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是有生活经验的,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
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通常能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上。
本单元引导学生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能对天气现象的研究产生好奇心和热情。
学生还会发现使用科学工具能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本单元以天气日历为线索贯穿整个单元,3年级学生对户外的教学和观察非常感兴趣,但对于长时间的记录任务存在畏难情绪,难以坚持,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变通。
三、教学策略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科学规律隐藏在每天的天气里,需要不断观察、仔细分析和认真总结。
本册教科书“科学家这样做”栏目介绍了竺可桢先生的故事,期望学生能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系统的观察和记录,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
当然,也要在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每天关注气温、降水量、风力和风向、云量等天气特征的变化。
教师可以在每日广播出操等户外时间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在使用观察工具上可以对材料进行改进,以方便携带,如“观测风”一课可以用纸巾代替小风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下科学题库第一单元一、填空题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与()、()、()等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和()来改变物体的沉浮。
当物体越()越()的就越容易浮,当物体越()越()就越容易沉。
2、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主要与()和()有关。
3、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物体的()或(),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时,(),如果重量相同时,()。
5、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一块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虽然重量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可能会发生改变,这是因为()发生了变化。
6、我的造船计划:①②③7、把小船和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船和塑料块都有一个()的力,这个力叫(),与他自身的受到的()方向()。
8、一个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是,在液体中测得的重力是5N,它受到的浮力是()。
9、一个能浮的物体自身的重力是2N,用6N的力把它压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
10、马铃薯放入水中是(),在水中加入()或加入(),能让马铃薯()起来。
10、比较液体的轻重的仪器叫()。
11、鱼是通过改变自身的()来控制沉浮的。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来改变沉浮的。
“沉浮子”是通过改变()来控制沉浮的。
12、阿基米德定律是:13、一卷牙膏皮放入水中会(),把它撑成筒状会(),说明牙膏皮撑成筒状后体积(),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二、选择题1、用同样多的橡皮泥做船,甲做的橡皮泥能承受22个垫圈,乙做的能多承受2个,排水量大小比较()?。
A、甲大B、乙大C、一样大2、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受到水的浮力最大的是()。
A、大塑料块B、小塑料块C、一样大3、大小不同,轻重相同的塑料块浮在水面上,它们受到水的浮力()。
A、大塑料块B、小塑料块C、一样大4、当塑料泡沫块静止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是()。
A、等于它的重力B、大于它的重力C、小于它的重力5、沉在水中的不同大小的三块石头,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A、大石头块最大B、小石头块最大C、一样大6、同体积的清水、马铃薯、盐水、油,最轻的是()。
A、清水B、油C、马铃薯D、盐水7、小华在游泳池游泳,当他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若水滴布满小石头,则下述体验与分析合理的是()。
A、脚底疼痛感觉减弱,因为人越来越轻B、脚底疼痛感觉减弱,因为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大C、脚底疼痛感觉加重,因为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大D、脚底疼痛感觉加重,因为人越来越重8、将一乒乓球浸没在水中,然后松手,则从松手到最后漂浮在水中的过程中,乒乓球受到的浮力()。
A、浮力逐渐变小,直到小于重力B、浮力逐渐变大,直到等于重力C、浮力逐渐变小,直到等于重力D、浮力逐渐变大,直到小于重力9、船从江河进入大海,船体会()。
A、上浮一些B、下沉一些C、不变10、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主要与()有关。
A、物体的重量和排开的水量B、物体的体积和排开的水量C、物体的重量和物体的体积11、两只手分别拿一个体积20立方厘米的木块和一个体积50立方厘米石块,把它们都浸入水中,同时松开手,木块上浮,石块下沉,这时受到的浮力()A、石块大B、木块大C、无法确定三、判断题1、重的物体在水中会沉入水底,轻的物体会浮在水面。
()2、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和轻重无关。
()3、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重量有密切的关系。
()4、空塑料瓶能浮在水上是因为轻。
()5、大小不同的物体浸入水中,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6、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7、沉在水底的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
()8、同一支蜡烛放在清水中和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
()9、相同体积的金和银放入水银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
()10、用铁做的物体在水中一定会沉。
()11、只要物体是空心的,就能浮在水面上。
()12、大小相同的两个物体,重的一定沉。
()13、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铜块,放入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一样的。
()14、同一块石头在水中搬运比在陆地上搬运要省力。
()15、一个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在油中可能会沉。
()16、马铃薯能浮在液体中,可以肯定这杯液体是盐水。
()17、水中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一定会浮起来。
()18、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
()19、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
()20、铜和银可以浮在水银上,金在水银中却是沉。
()四、画图题1、预测图中铁块、木块将会如何运动?并在图中用长短不同的箭头线画出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和铁块的受力情况。
铁块木块第二单元一、填空题。
1、当我们感觉到冷时,我们经常用()、()、()等方法使自己热起来。
2、衣服()产生热量,但能()。
3、水受热后,()会增大,()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我们把水的这种变化叫()。
温度计就是利用()原理制成的。
5、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过一会会(),装热水袋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过一会会(),这说明热水比同体积冷水()。
6、热总是从物体温度()的部位传向温度()的部位。
热传导现象一般发生在()中。
7、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否则到了冬天,由于电线(),电线就会容易被拉断。
8、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如()、();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如()、()。
9、我们要保温,要尽可能地减少热的传递,选用的保温材料必须是()。
10、常见的物体都是由()组成的,它总在那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它的运动有关;当物体吸收升温后,它()了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物体就();当物体受冷后,它的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物体就()。
10、能通过铜环的铜球,加热后,()再穿过铜环,这是因为,铜球加热后,()变大了。
大多数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这两种金属却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1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
12、热传递主要通过()、()和()三种方式来实现,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13、夏天,使用地膜能有效减少热的(),以保持地温使秧苗的存活率高。
14、我们可以使用()、()、()等方法使物体保温。
15、大小、形状等都相同的铜、铁、铝三种金属,传热性能由强到弱依次是()。
16、冬天铺设钢轨时,应注意()。
二、选择题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A、两者一样重B、热水重C、冷水重2、相同重量的冷水和热水,()体积更大。
A、冷水B、热水C、一样大3、把一小塑料袋热水放入冷水中,这个小袋热水会()A、浮在水面上B、沉在水底C、停在水中的任何地方4、下列现象与空气的热胀冷缩有关的是()A、夏天,打开雪碧瓶的瓶盖,瓶口有气体冒出B、热气球升空C、空气被压缩5、把钢尺放在火上烤一烤,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得的读数()A、比实际长度小B、比实际长度大C、与实际长度一样6、大小、颜色、形状、厚薄相同的塑料杯、铁杯、陶瓷杯中倒入相同温度的热水,5分钟后杯中水凉得最快的是()A、塑料杯B、铁杯C、陶瓷杯7、最适宜用来制作锅铲柄的是(),适合用来制作锅的是()A、铜B、铁C、塑料8、点燃一张纸扔进瓶子里,燃后马上用橡皮膜蒙住瓶口,并扎紧,过一会儿,橡皮膜会()A、凹进去B、凸出来C、不变9、把纸紧紧的包在铁管上,用点燃的火柴烧纸,纸却烧不着,这是因为()A、纸是热的不良导体B、水把热传走了C、纸把热传走了10、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片应该安装在房间的()8、把钢尺放在火上烤一烤,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得的读数()A、上方B、中间C、下方9、冬天穿上羽绒服会感觉到暖和,这是因为衣服()A、产生热量B、容易传热C、不容易传热10、热水瓶内胆能较好地保温,主要是因为()。
A、内胆是用玻璃这种不良导体做的B、内胆是双层的C、双层内胆的内外层之间是根本不传热的真空11、吃火锅如果把金属勺子浸在汤锅中,一会儿勺柄就无法用手直接拿,是因为热()A.传导B.对流C.辐射三、判断题1、传热性能好的材料,保温性能一定好。
()2、水在任何时候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钢条加热时,会变长,变细。
()4、气球鼓起来的原因一定是空气受热膨胀。
()5、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结论。
()6、毛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衣产生的热量多。
()7、人们用铁做锅,而不用铜做锅,是因为铁的导热本领比铜强。
()8、当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时,它们之间即使接触,也不会发生热传递。
()9、氢气球在空气中能上升,说明“氢气”比“空气”轻。
()四、我来解释1、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制品和木质制品,感觉金属的比木质的凉,这是解释一下原因。
2商店内卖雪糕处,停电时,工作人员就会用厚厚的棉被盖在冰柜上,以减缓棒冰融化的速度。
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3、家人用电茶壶烧开水,为什么水不能装得太满?4、为什么水饺煮熟一段时间后会浮起来?5、夏天自行车为什么不能充气太足?6、钢笔帽拧不开,可以第三单元一、填空题1、1分钟我能做()、()和()等事情。
2、人类最早的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小时,其中白天()小时,晚上()小时,我国古代则把一天分为()时辰。
3、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水钟是利用滴水的()的原理来计时的。
容器内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这是()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这是()水钟。
5、滴漏实验中水滴下来的速度和多少与()、()都有关。
6、一个简单的摆由()和()组成。
7、钟摆摆动一次的时间,只与摆绳的()来决定的,只要摆绳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
这就是单摆的()。
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摆的摆动快慢与()有关,与()和()无关。
8、()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后来,人类研制出了更精确的计时器,我知道的就有()、()等。
二、选择题1、古代的“子时”相当于现在的()A、晚上B、24点-凌晨2点C、23-凌晨1点2、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照亮的古代计时器是()A日晷B蜡烛C滴漏3、受水型水钟中水的流入或流出的速度是()A、相同B、不同C、不能确定4、一个摆每分钟摆70次,要调为每分钟摆60次,应()A、增加摆绳长度B减少摆绳长度C减少摆锤重量5、两个摆的摆绳长度一样,则他们摆动时的快慢()A、相同B、不同C、不能确定6、下列中,摆动最慢的是摆长为()厘米的摆。
A、15B、30C、457、要调整摆速,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调整摆幅大小B、调整摆锤重量C、调整摆长长度8、现在滴漏中装100毫升的水,记录滴完的时间,再在同一个杯中装300毫升,记录其滴下100毫升水的时间,请问,所需要的时间较多的是()A、相同B、第一次C、第二次9、伽利略最早发现了()A、水滴的等时性B、单摆的等时性C、光影的等时性10、1656年,科学家()制作出了一座带摆的时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