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题如何选“对策”答案

合集下载

2020江西省考行测言语理解:针对性跳读,片段阅读有技巧

2020江西省考行测言语理解:针对性跳读,片段阅读有技巧

2020江西省考行测言语理解:针对性跳读,片段阅读有技巧行测片段阅读由于文字量较多,篇幅较大,总会占用同学们很多做题时间,拖慢整个考试的做题节奏,影响答题的完整度。

那么,片段阅读有没有不用从头读到尾的做题技巧呢?有!下面中公教育来介绍言语大神们是如何做到不需要逐字阅读就可以得到答案的。

做题速度要想快,首先就得通过问法,快速判断题目的作答要求。

如果是问“意在说明”,读材料的时候就得先看材料,宏观阅读,把握文段的整体意图观点,不需要注意细节。

要做到快速把握文段的整体意图,在阅读的时候,一是要勾画材料中论述的话题,确定文段主要讨论的主题对象;二是要关注特殊的词语,关联词、举例词、引导词意味着主次关系的变化,需要在阅读的时候重点关注的。

通过特殊词语,可以快速区分材料信息的重要性,从而锁定重点信息,做题速度自然也就提升了。

【例1】有人说:“三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

”此言曾引起强烈争议,很多人对于这两位先贤的可比性提出质疑:文学和绘画怎么比呢?但是从社会功能讲来,如果没有鲁迅,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会大不相同。

美术终究不能像文学那样直接用语言文字表达作者的思想意愿,并在读者心中刻下不可磨灭的深痕。

例如鲁迅小说《呐喊》、《彷徨》的插图,虽然有助于读者对小说中的人物、内涵产生具象感,促进对思想内容的理解,但不能替代小说本身。

齐白石的画,以独特的艺术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间的鲜活意象,也有对社会不平的尖锐讽刺,但终归不能像鲁迅的小说、杂文那样对社会施以巨大的冲击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文学和美术有不同的艺术价值B.美术是一种含蓄、间接的艺术表达形式C.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力较美术更胜一筹D.鲁迅在民族性格的形成中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答案】C【中公解析】题目的问法“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通过问法可以看到,题目的要求是想我们去找文段想表明的信息,也就是要找文段的重点。

在阅读文段中,文段首先用“有人说”,介绍了“三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引出“文学和绘画怎么比”的质疑,通过“有人说”,我们很清楚,这个质疑并不是观点,而是作者要反驳的,也就是说,提示了我们文段讨论的话题是“比较文学和美术”。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技巧:选项分析你会吗?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技巧:选项分析你会吗?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技巧:选项分析你会吗?片段阅读作为一类在各公职考试中占比较大的题型,是我们广大考生的重要得分点。

言语理解类题型往往看上去简单,但是做题中往往容易在细节上出现偏差。

在做题的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类现象就是:很快排除两个明显错误的,剩下两个往往一念之间与正确答案擦肩而过,而就是这一念之间造成的错误容易使我们掉以轻心,觉得其实自己会的,就是刚才那一瞬间没有选对而已,其实“那一瞬间”就是最大的问题,在这里专家要给大家分享的就是确保能做对片段阅读的关键一环——选项分析。

这里重点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主旨观点题常见的错误选项类型。

【例1】任何事物都有其成长、发展的规律,人类的生命也一样。

少儿,是人生的初始阶段,童趣正浓,他们就像那些还带着露珠的小草,纯净得叫人怜爱。

文艺工作者、媒体工作者,尤其观众覆盖面广的电视工作者,应该多创作、多播出适合少儿特征的作品,给他们的成长提供最合适的“养料”,而不是在节目中复制成人世界的思维与趣味,缩短孩子们的童年。

以上文字意在强调:A. 强调电视创作应尊重儿童生命的成长、发展规律B. 批判当前少儿电视节目中过度成人化的倾向C. 呼吁电视工作者多创作、播出一些真正属于儿童的节目D. 说明少儿的成长需要社会工作者提供最合适的“养料”【中公解析】正确答案C 易错项D文段第一句话引出话题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规律,第二句话具体阐述少儿的阶段的特点,第三句话话锋一转落到了针对儿童的作品创作方面,同时提出对策“应该多创作、多播出适合少儿心理特征的作品”,后面的内容即是对这样去做的进一步阐述,因此文段重点应该落在创作者应该给儿童提供合适的作品,C项当选。

本题的易错项D,做错的主要原因不是大家不能找到关键句,而是对选项的理解不够细致,D项所谓需要合适的“养料”并没有体现出文段强调的“创作”。

因此D项偏离了文段重点,是一类典型的设错类型,同理A项的表述没有C项具体,相对笼统。

2020军转干行测言语答题技巧:措施项你把握好了吗

2020军转干行测言语答题技巧:措施项你把握好了吗

行测言语答题技巧:措施项你把握好了吗?行测片段阅读在考试当中都是重头戏,会占到不小的题量。

其中的主旨观点题要求我们从大段文字中提取中心主旨,更是重中之重,那么,应该如何从众多文字当中去合理的提取重点,把正确答案选对呢?这就需要我们明确题干的某些特征,今天中公教育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文段当中出现了对策的描述,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答案。

先来观察下面的文段:【例1】连年攀升的技术市场交易额十分喜人,但也应看到,我国科技与经济联系不够紧密的深层次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破解。

随着科技成果“三权”的下放,以及股权激励、作价入股等措施实施,科技成果“有没有权转”“有没有意愿转”已经不再是拦路虎。

“有没有成果转”以及“是否转得顺”,成为新的改革课题。

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步入深水区,未来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疏通技术和市场协同创新网络中的现实堵点。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 科技成果转化出现改革的新课题B. 要以市场导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C. 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改革的基础D. 科技成果转化要协同技术和市场【中公解析】答案:B。

该文段首先说明了我国的技术市场在交易额喜人的同时也面临着科技与经济联系不紧密的问题。

之后又从客观环境入手说明有没有成果和是否转的顺是成为了新的改革课题。

那么,该如何去改呢?文段紧接着开始提对策,认为改革的关键在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从而去疏通市场与技术协同中的网络堵点。

对于这样的文段,作者主要想传达的内容就是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问题,也就是文段最后的措施项是重点。

那么,谁是这个措施项的同义转述呢?我们来观察选项。

A说明科技成果转化出现新课题,确实是原文内容,但这只是事实描述,不是作者传达的重点,排除;B说明了科技成果转化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是对策的同义转述,保留;C的表述本身是有问题的,市场的作用如果是改革的基础,也就是没有市场就不能改革,很显然,这错误描述了市场和改革两者之间的关系,排除;D也是在提对策,是本题的迷惑项,但是它的表述很明显只是提到了要协同,但并没有提到如何去协同。

【笔试备考】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主旨题的对策怎么选?

【笔试备考】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主旨题的对策怎么选?

对策项选择之“三看”在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中,主旨概括题和意图判断题中经常会涉及到对策项,很多老师在讲解这类题目的时候也经常会提到“优选对策”,但很多同学却容易在这里翻车,究其原因,是同学们不会选择“对策项”。

其实,考官在考查“对策类”题目的时候,常常设置三类陷阱,偷换问题、偷换对策、偷换对策的执行者,而考生在解题时常常忽视这三个方面,而只去关注“对策”本身,那今天小编就围绕如何正确地进行“对策项选择”展开讨论。

一看:核心问题考生在选择对策项时,不仅需要关注“对策”,还要关注文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若“问题”被偷换,则是错误的对策项。

正确的对策项必须满足“核心问题”与原文一致。

【例1】我国目前的“民工荒”问题,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经济学劳动力市场理论和就业理论,更不能把这些理论当作经济政策的指向。

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和企业生产结构的同质化倾向,企业不可能迅速调整生产率以使劳动力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力价格,并通过价格调整来实现均衡就业。

在我国今后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结构上的,金融危机影响作为促使我国经济结构做出调整的一次契机,也对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

只有经济结构调整好了,我国的就业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西方经济学劳动力市场的理论不能解释我国目前的“民工荒”问题B.调整经济结构是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根本途径C.金融危机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D.我国急需调整经济结构,来促进经济腾飞【正确答案】B【解析】主旨概括题。

文段首句提出“民工荒”的问题,之后数句都在分析原因,最后一句由“只有……才”提出解决对策。

重点句是尾句的对策——经济结构调整,可以匹配B和D两项。

B选项中问题和对策均与一致,且“根本途径”是文段“根本改善”的同义替换。

而D选项中“需调整经济结构”对策与原文一致,但“促进经济腾飞”偷换问题,问题不一,该选项偷换了问题,可以直接排除。

2020国考行测备考:别被行测中的“对策”蒙蔽双眼

2020国考行测备考:别被行测中的“对策”蒙蔽双眼

2020国考行测备考:别被行测中的“对策”蒙蔽双眼对于考生来说,最好的备考时间就是把握现在,赶紧学起来!然而,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一样的学习备考,效果却天差地别。

合理的安排学习和复习时间,并保持高度专注,让你的时间变得更有价值,还要花时间练题,多从做题中总结做题技巧。

接下来,中公教育聊一聊大家在做行测主旨观点题时大家眼中的正确选项—对策型选项。

一般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优选对策句:1)题干中有对策;2)问题+分析(原因、危害);3)重要性+缺陷(问题)。

我们通过例题来看下。

【例】处于信息爆炸时代,没有浅阅读,就难以掌握必要的信息,但不能将此代替“深阅读”。

所谓深阅读,乃是系统读那些丰富我们人文素养的书,读那些强化我们专业素养的书,读那些陶冶我们思想情操的书。

须知,那些大学问家的身后,都是有深阅读铺就的基石。

那些事业上有大建树的人,往往都有深阅读相伴随。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养成深阅读习惯,才有正确的价值观,也才能开阔视野、开拓思维。

不认清这一点,青年人就很容易坠入浅阅读的泥淖。

通过上文,可以揣测作者的主要意图是:A.比较浅阅读与深阅读阅读两种读书方法B.系统介绍什么是深阅读C.提倡青少年多进行深阅读D.告知青少年应对浅阅读说“不【答案】C【中公解析】第一步:看问法:“主要意图”;第二步:确定题型:主旨观点题;第三步:分析文段结构找重点信息:首句话强调“不能将浅阅读代替深阅读”,接下来介绍什么是深阅读以及深阅读的重要性,最后表明问题和危害:青少年如果看不清这一点,就容易坠入浅阅读的泥淖。

分析得出:重要性+问题+危害属于隐性主旨题,因此优选对策型选项。

第四步:观察选项:排除A、B,对比C、D都是对策句,那问题来了:到底该选哪一个呢?这就是我们最常说的,每次都能排除两个错误选项,在剩下的两个选项中一纠结纠错。

题干给出问题是没有认识到深度阅读的重要性,所以一定优选能够解决问题的选项,对比C、D,C选项提倡青少年要深度阅读,直接解决问题,所以选择C。

2020国考申论:提出对策题过关秘籍

2020国考申论:提出对策题过关秘籍

2020国考申论:提出对策题过关秘籍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人生的历练最终目的都是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映射到公务员考试中就是的提出对策能力,提出对策在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贯彻执行等客观题以及大作文主观题中均有涉及,加强训练,的申论也一定会再上升一个阶段。

一、寻找材料直接对策直接对策就是能从材料中直接找到的对策,这是最简单也最实用的找点方法,主要应用归纳概括能力即可,在此给介绍三种寻找材料中直接对策的方法:标志性词汇:应、应该、需要、必须、建议、提议、对策、可以、方案……等。

只要材料中出现类似的词汇时,往往会出现要寻找的对策要点。

领导学者讲话、政策文件内容、法律法规条例。

这些材料经常也会出现一些权威观点对策,也要重点看一下。

根据案例型材料进行经验借鉴或者教训反推。

案例型材料中某国某地做法,挑选其中符合国家基本政策和条件的对策,进行选取和书写即可。

二、原因问题推对策不言而喻,材料中的直接对策一般不会很多,所以,除了直接对策之外,还可以去材料中找相关的间接对策,那么首先就可以通过原因或材料中的问题推出对策,从而寻找答案要点。

比如:青少年阅读水平低的主要问题是阅读时间少。

那么就可以推出,增加阅读时间,给青少年减负的对策。

再如:T市市民出行难的原因之一是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

那么推出的相关对策就是合理设置公交站点,规划城市路线。

三、经验教训推对策当然,除了上面几种方法之外,还可以从案例型材料中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中得到启示和警示,从而提出相关对策。

比如说:苹果公司的逐渐壮大和全球热衷。

从中推出的启示就是,公司的发展,应该注重创新和坚持自己的工作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发展。

再比如,巴西虽然立法,但是,却常常受到漠视。

其中的教训就是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要加强,同时对于民众的首发仪式和法治宣传要加大力度,另外,在政策法律的制定上也要符合国情,听取民众意见。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相信只要认真学习,一定会顺利成公,拥有美好未来。

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解片段阅读主旨观点题

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解片段阅读主旨观点题

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解片段阅读主旨观点题对于主旨观点题怎么样能够准确快速的找到作者的观点呢?我们需要结合有些关键词,也就是大家做题的时候要对一些关键词句敏感,因为关键词或者一些特殊句往往隐含着作者的观点,那么我们借助这些关键词句可以找到文段重点,在对这部分内容同义转述即可得出选项。

我们要对那些关键词句敏感呢?如下:①转折词:实际上,事实上,不过,可……的是,遗憾的是但是,②因果词:因此,所以。

正因如此,故③表“观点倾向”的词语:应该,必须,务必等④假设词:如果那么,倘若则,若,一旦就等⑤条件词:只有才,除非否则等,⑥总结词:可见、总之;含“这”的短语,如这意味着看到这些关键词我们需要敏感,这些词后面一般情况下会含有作者观点,我们需要重点分析。

例1:互联网时代,地球是平的,这意味着在今天这样一个因信息技术而紧密、方便联系的互联世界中,已经冲破了国家和地域的限制。

然而,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拥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用户的管理方式和本地诉求也不尽相同,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权,从而赢得一片广阔的市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在互联网时代:A.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是竞争的关键B.世界因技术而紧密联系C.信息技术的飞跃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D.互联网产品呈多样化发展趋势【中公解析】答案:A。

分析可知,文段首先指出互联网时代,已经冲破了国家和地域的限制,接着以“然而”作转折指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域用户的管理方式和诉求也报名专不相同,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然而转折之后为重点,对重点内容概括,A 项表述与此一致,故文段的主旨为A。

B为转折前内容,非重点。

C、D文段为体现。

例2: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本意是照顾弱势群体,而其他公共政策如果以未缴纳税为由损害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不仅会使税收区别对待政策失去本来的意义,还会形成更大的社会不公。

因此,国家一方面应该提高起征点以保护低收入群体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更新观念,把税收作为公民的一种奉献而不是一种交换条件。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题要学会读懂题干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题要学会读懂题干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题要学会读懂题干行测考试题目量大,做题时间短,这就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既要快速读完题干,更要读懂题干,快速的找到题干的重点内容。

言语理解题目更需要大家建立阅读敏感,其中之一就是议论文的阅读敏感性。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在行测考试言语理解部分,较多出现。

学会理解作者的意图通过阅读文段分析行文脉络,找到作者的观点。

例: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科学文化建设将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必要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不仅表现在对既往文化贡献与价值的认同上,更表现在融汇各种优质的文化资源、创造新文化的信心和决心上。

尽管全面挖掘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因素、充分认识我国历史上对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十分必要,但更需要思考如何在未来的科学发展和科学文化建设上,做出对世界有重要贡献的新成就,这应该是增强文化自信更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文化自信表现在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创新上B.科学文化发展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核心C.判断中国科学发展对世界所做贡献的标准D.科学文化建设中增强文化自信的途径【中公解析】答案选D。

文段开篇就指出了我国的目标“在21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要完成这个目标就引出了“科学文化建设”,再进一步阐述了科学文化建设的要求“增强文化自信”,这就是本文要说明的主题了,接着作者又解释了文化自信的表现既有“既往文化”,又有“融汇各种优质的文化资源、创造新文化”,也就是说“有传统的也要创新”,既然有这样的表现,既然这就是文化自信,那应该如何去做呢?作者接着写既要“全面挖掘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又要“思考”“做出”“新成就”,也就是既要继承,又要创新,从而才能增强文化自信,正好对应的上文文化自信的表现。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解题技巧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解题技巧一、片段阅读六大迷惑性选项解答片段阅读细节题,除了可以从题干入手之外,还可以直接从选项入手,留意一些具有明显错误或迷惑性的选项,有助于考生快速确定正确选项。

迷惑性选项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

1、绝对化。

选项中含有过于绝对语气的词语,往往不是正确选项。

正确选项一般倾向于选择一些含蓄的、委婉的说法。

绝对化的词语包括:最、一定、必须、根本原因、全部、所有、都、关键等等,带有这类词语的选项一定要慎选,回到去原文中对比一下。

2、无中生有。

即文段并没有提及的概念或话题,却在选项中出现。

这类选项是典型的无关选项,一定慎选。

3、偷换概念。

把材料中的一个概念或者一个表述在选项中偷换掉。

比如材料中说的是“信息技术”,原文的主题是和技术有关的,选项却偷换成“信息文化”.4、混淆时态。

把材料中的时态刻意混淆。

注意选项中出现的“目前、已经、现在、目前、将来”等表示时态的词语。

5、正话反说。

是指选项的设置和原材料作者的意思正好相反。

6、强加因果。

材料中两者间没有引起与被引起的逻辑关系,选项中却强加上了,或两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因果关系,但需要一个条件,而选项忽略了这个条件,这就成为强加因果的选项。

改善幅度最大,而最消极悲观的被调查者不仅从一开始便更倾向于选择较不健康的饮食,而且在运用各种手段加以干预后,改善的情况也不理想。

研究者指出,自控能力是令乐观者更易成功戒除抽烟、喝酒和暴饮暴食等坏习惯的关键。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饮食结构取决于人的情绪的好坏B.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很难通过干预而改善C.积极乐观的人更容易改善不良饮食习惯D.悲观者的自控能力无法通过干预而改善【解析】此题为细节题,重点考察考生查找细节的能力。

A项中饮食结构与人情绪好坏之间的条件关系属无中生有;B项内容表述过于绝对,文段中明确表示饮食习惯难以通过干预而改善的群体为消极悲观者;D项亦程度过重,文段中为“改善的情况不理想”而非“无法改善”.C项内容对应首尾句。

2020国考行测答题技巧之片段阅读

2020国考行测答题技巧之片段阅读

2020国考行测答题技巧之片段阅读在片段阅读当中,这两类题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除了在题量上占了片段阅读的半壁江山,在本质上也是解决其他类型题目的基础,尤其是主旨概括题。

主旨概括题考察的主要是考生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的能力,而意图判断题考察的是考生判断作者的意图、倾向、目的的能力。

而如何区别这两类题型,过去我们主要是通过看两者的提问方式。

如果设问问的是: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主旨、主要内容是,对该段文字概括最为全面的是,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或是旨在说明等,那么我们一般将该题视为主旨概括题,而设问问的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意在阐释、意在表明的是,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是,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要告诉我们等,那么我们一般视为意图判断题。

而这两类题型最核心的不同之处在于,主旨概括题的正确选项必须是文段中的核心内容、主旨所在,而意图判断题的正确选项则多是在中心内容上的合理引申。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两道例题对比感受一下:例题:2012-国家-54.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对儿童阅读市场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作家自觉地思考读者定位,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

从读者年龄段来说,有的作家专心致志地为幼儿写作,有的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写作,还有的着力满足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需求;从写作内容来说,有的作家专门为孩子写科幻故事,有的一心写冒险小说,有的则认真地为孩子写生活故事。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儿童图书写作的目的性不断增强B.儿童图书作者的创作定位趋向精准C.定位准确的儿童图书更适合儿童阅读D.作家应结合自身特长与市场需求确定创作方向从提问方式上来看,我们发现这道题是要求考生在阅读完文段之后把握文段的主要内容,文段从行文脉络上来看属总分关系,首句介绍了当前越多越多的作家在特殊的背景下更加自觉地思考读者的定位并结合自身特长进行创作。

而后面则是从读者年龄段以及写作内容上来举例说明这一客观现象。

所以,文章的核心就体现在首句表达的意思,即作者的创作定位越来越精准,因而选B 项。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速解“问题”型主旨观点题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速解“问题”型主旨观点题

2020国考行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速解“问题”型主旨观点题言语理解一直是大家的难点,一是因为言语偏向主观,特别容易先入为主,容易自己想当然,进而忽略“尊重”作者的核心原则导致过度推断,但是有的题目的主旨由好像是从文章中引申而来。

那么,究竟该不该选择对策性选项?那么,中公教育专家带大家一起走进这类题目,了解何时该选对策。

一、主旨观点题的答案是对策吗主旨观点题侧重考察考生对于作者意图的理解,这一定是基于对整个文段的把握,是作者在某个话题上的看法,必须体现作者论述的重心。

因此,在主旨观点的选择上更多应该考虑的是文段本身的意图。

就像给你介绍一个事物形状特性和论述一个事物的优缺点会不同,可见,主旨观点文段的答案从来都不仅限于对策类选项。

二、到底什么时候选对策呢众所周知,片段阅读的文章来源多截取自议论性文章。

作者在分析问题,描述现状以后适当性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所以,对策当然是他想重点突出的,基于这样的考虑对策类的选项成为最受考生喜欢的题型。

但要明确不是出现对策就能选,在选择时更应考虑的是作者是否明确提出对策或者在暗示对策,而选项的对策是否切实有效地针对了问题,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例:目前,各城市的城管机构设置不尽相同,一般分为城建监察大队、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委员会四种。

由于城管工作实际是各自为政,没有一部专门的全国性法律来指导,各地方政府根据立法权限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条例,但差异很大,难以系统化,并由此导致近年来各地不断出现一些「城管暴力执法」事件,影响到社会安定。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当前我国城市多现管理之乱B.城管执法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C.城管纳入法制轨道是当务之急D.有必要制定全国性的城管法规【中公解析】答案D。

本题中,第一句通过“目前”介绍背景,引出“各城市城管机构不同”;第二句,介绍城管工作各自为政,有地方性条例但是不系统,导致城管暴力事件就是因为没有全国性法律指导。

所以,提出问题的题型不仅是让我们知道有问题,更多的是要呼吁的是解决问题,故A、B两项排除只是问题型描述,排除,C项,纳入法制化看上去对策不错,但是针对问题了吗?并没有,因为原文中特别提出“有地方性的法律”,只是缺乏全国性统一的条例,因此只有D项符合主题。

2020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题技巧

2020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题技巧

2020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题技巧:选项设辨析片段阅读是行测考试的必考题型,通常片段阅读会给出一段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意思对于选出正确答案很重要。

但是我们很多时候材料读懂了,可是答案选不出来,因为出题人不会把一个与题干毫无关系的选项放在答案中。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掌握出题人的设错情况,我们在筛选选项的时候会很难排除错误选项。

所以掌握选项分析能力对于最终确定答案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今天中公教育就给大家讲解如何分析选项。

一般来说我们在筛选选项的时候,我们可以从选项在文段中出现没有,出现先保留;其次看选项的说法对不对,对的先保留;第三看选项符不符合作者的观点,符合可选。

【例题】房产税征收是以一定期限的持有为前提的。

而当前试点的征税实践则是把房产税等同于契税来征管,在房屋产权进行交易时,预征未来一年的房产税款。

这一财产税较流转税进行征管的方式显然难以持续,尤其是对于存量住房的征收,如果缺乏办理产权证这一“关卡”,加之住房长期空置,所有者与使用者相分离现象的大量存在,很难保证房产税应征尽征。

因此,同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一样,对个人住房信息的全面掌握,对税务征管方案的巧妙设计,征管方式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都是房产税执行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税务征管方案存在的缺陷B.房产税征管亟须加以转变C.应全面掌握个人住房信息D.扩大房产税试点需更谨慎【中公解析】A项次要非重点。

文段中提到“这一财产税较流转税进行征管的方式显然难以持续……”,说明目前的税收征管方案存在一定缺陷,但文段重点是末尾句给出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故A选项属次要信息,并非文段重点。

B项分析可知,文段的主题为“房产税征管”。

由“因此”可知,其后为文段强调的重点。

文段先论述了房产税征收遇到的问题,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即像直接税一样,关注多个方面,指出房产税的改进方向。

紧扣“房产税征管”的主题,且表明需要改进的只有B项。

故本题选B。

C项概括不全面。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火眼金睛”看破片段阅读细节题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火眼金睛”看破片段阅读细节题
7. 偷换概念:将一些貌似一样但实则不同的概念进行替换。
8. 绝对表述:选项出现一些绝对化的词语或者从表述方式看比较绝对的选项。这样的选项正确的几率很小,多数是错的,但也不绝对。
常见绝对化的词:一定、必须、最、唯一、完全、所有、只有……才、只要……就、不……不、不可能等。
9. 强加因果:材料中不具有因果关系的两个概念或者事件,在选项中却说成是因果关系。
例题2: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十二万字以上的帛书,其中有一部失传已久的《相马经》,是我国动物学、畜牧学的重要文献。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已从车战演变到骑兵作战,马的身价愈来愈高。传说中的相马专家是伯乐,事实上,这类专家数量众多,《吕氏春秋》就提到十个相马家,《史记》也提到 “以相马立命天下”的人士,这些都可以证明古人对相马的重视。
对于细节题,广大考生可以按照上述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练习,孰能生巧,快速做题。中公教育祝愿广大考生可以轻松KO片段阅读,直挂云帆济公考!
1. 选项比对材料,注重细小差别,甄别选项设错类型
2. 概括文意,合理推出
二、常见选项设错类型
1. 无中生有:选项信息是凭空捏造,文段材料没有提及的。
2. 正话反说:选项信息与文段材料意思正好相反或相悖。
3. 混淆范围:选项信息与文段材料意思所表示的范围不同。
常见表示范围的词:有些、少数、大多数、部分、所有、全部、都等
态的词:过去、现在、正、正在、一直、了、已经、将、将来等
5. 混淆情态:选项信息与文段材料意思所表示的情态不同。材料表述的是必然,而选项变成了或然或者材料表述的是或然,而选项变成了必然。
6. 混淆条件:选项信息通过关联词语的变化把原材料中的充分条件说成是必要条件,或者把必要条件说成是充分条件。

2020国考行测中片段阅读之主旨观点题解题技巧

2020国考行测中片段阅读之主旨观点题解题技巧

2020国考行测中片段阅读之主旨观点题解题技巧齐创教研讲师廖姗主旨观点题是片断阅读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种题型,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候会发现,片断阅读的题干相对较长,阅读量较大,有些文段甚至还不好理解,花费的时间比较长。

所以针对这类题干较长、理解起来较吃力的主旨观点题,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实用,能够提高大家解题效率的方法—主题词法。

所谓主题,指的就是紧扣全文的话题,一个文段的主题有可能是一个词语,也有可能是论述两个词语间的关系。

最常用的判断主题词的方式是高频词法,也就是如果一个词语或者几个词语在文段中重复出现,那么这个词或者几个词就是文段的主题词。

确定主题词后对比选项,排除无主题词或者主题词错误的选项。

例1.法国人谈起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国文学,总忍不住用一种轻蔑的口吻说:“你们喜欢《茶花女》。

”在法国人眼里,喜欢大仲马还算有些品味毕竟他有一部《基督山伯爵》,有《三个火枪手》,小仲马有什么呢?只不过写了一个交际花而已,法国文学是法国人的骄傲在世界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仅喜欢《茶花女》,显而易见是对法国文学的不尊重,《茶花女》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差不多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当时正赶上戊戌变法失败,人心沮丧,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将就看胡乱小说,“茶花女”在中国本土的诞生,是生逢其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茶花女》在中国的流行有一定的社会背景B.对文学作品的喜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味C.评价文学作品要结合其诞生的时代背景D.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文学审美现存在区别解析:整个文段一共四句话,均是在围绕“茶花女”进行论述,“茶花女”频繁出现,所以它作为高频词是文段的主题词。

四个选项中只有A符合,所以答案选择A。

例2.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它是企业一切理念、制度和技术的价值基础。

企业在重视财务、营销、技术的同时,更应重视员工,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根本,只有建立起以“重视员工”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企业才能凝聚员工、创造个性,为自身的发展提供目标、方向和动力。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指导:掀起对策句的“盖头”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指导:掀起对策句的“盖头”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指导:掀起对策句的“盖头”各位考生们拿到行测片段阅读的文段后最困惑的无外乎三个问题。

问题一:看不完怎么办?问题二:看不懂怎么办?问题三:选不对怎么办?接下来,专家带大家掀起对策句神秘的“盖头”来,揭晓其庐山真面目。

一、对策标志词:(1)应该、应当、必须、需要、亟待;(2)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法/渠道,才能.....;(3)呼吁、倡导、提倡、提醒、建议;(4)前提、基础、保障;各位考生一般对于(1)(2)类型的对策词语能快速识别出来,但是对于稍微隐蔽的(3)(4)则会“视而不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长文段,通过练习识别对策句或者表示作者观点态度句子的方式,加以练习。

二、对策句位置:(1)对策在结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分总文段、总分总文段,都是对策句明显存在于结尾的位置。

(2)对策在开头:对策/观点/评价+分析观点(总-分)。

例如总起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给出了对策、得出了结论,后文通过举例论证、正反论证、具体说明等方式进行支持论点。

(3)对策句在中间:背景引入——提出观点——分析观点。

例如前文进行了背景铺垫,在第三四句的时候,大家觉得有些疲惫的时候,插入了作者的观点或者结论,最后几句对于出现在中间的结论进行了解释说明,这种情况就是对策句藏在了中间。

(4)对策没体现:隐形主旨。

例如全文都没有明显的对策句标志出现,但是出现了“如果在这样下去,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这种明显表示作者反对态度的语句,我们就要听出作者的“弦外之音”,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例题:空气、水、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必需条件,然而相对于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公众对土壤污染并不够重视,防治意识要弱很多,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

雾霾来了我们能看到,河水变臭我们能闻到,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吃的大米、蔬菜是什么样的土里种出来的,含有什么不该有的元素。

2020国考行测技巧:抽丝剥茧明主旨 仔细对比选答案

2020国考行测技巧:抽丝剥茧明主旨 仔细对比选答案

2020国考行测技巧:抽丝剥茧明主旨仔细对比选答案国考行测考题千千万,言语理解老大难!相信很多同学在做言语题目时,都出现过这样一种感觉,好像两个选项都挺符合文意,都对的啊!那么此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在做片段阅读题目中,如果想很快的找到正确选项,需要我们先对文段的语句进行分析,弄清楚每句话在讲什么;然后将句子进行归类,分析好句间关系,找到文段重点;最后将找到的重点内容和选项进行比较,做出选择。

在做片段阅读题目时,切记不可先看选项,否则迷惑选项会让我们整体思路跑偏。

【例题1】基础数学是一门对天赋要求极高的学科,它的高度抽象性让不具备这种天赋的人望而生畏。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数学选择了它的追随者,而非相反。

加之数学是一门完全依赖于人自身最纯粹的大脑机能进行探索的学科,这使得一流的数学研究介乎学问和艺术创造之间,总是在“灵感乍现”的时刻产生突破。

因此,数学家实际上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职业,其成就几乎完全仰仗天赋和灵感的偶然眷顾。

另一方面,对具有数学才能的人来说,现代社会几乎充满了机会的诱惑,金融、计算机、互联网,都是比数学研究更赚钱的行业。

这段文字意在:A.说明天赋对于数学研究的意义B.强调基础数学发展面临的困境C.解释数学家可遇不可求的现象D.探讨基础数学研究的本质规律【解析】:答案C。

文段首先指出基础数学因其高度抽象性的特点而对研究者的天赋要求高;接着由“加之”说明数学家的第二个特点,即因为只能依靠自身纯粹的大脑机能,从而需要灵感的眷顾;接着以“因此”总结这两个方面,数学研究需要“天赋和灵感的偶然眷顾”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家是一个冒险的职业。

最后,文段以“另一方面”指出外在环境对数学家也有要求。

因此,此文段为并列文段,分为两层,第一层是数学研究对数学家自身“先天”的才能要求高,第二层为数学家还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诱惑。

文段重点在说数学家极为难得。

C 项准确概括了文段内容。

A 项的“天赋”只是原因之一,概括不全面;B 项的“困境”文段未涉及;D 项对应“加之”后内容,概括不全面。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针对性跳读,片段阅读有技巧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针对性跳读,片段阅读有技巧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针对性跳读,片段阅读有技巧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到了倒计时的阶段了,现在考生要抓紧时间查缺补漏,尽量能多学一点就不要放弃,在这段时间更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国考笔试。

今天曲靖中公教育给大家带来了2020国考行测针对性跳读,片段阅读有技巧,供大家学习。

下面我们就通过几道例题一起来理解一下。

【例1】有人说:“三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

”此言曾引起强烈争议,很多人对于这两位先贤的可比性提出质疑:文学和绘画怎么比呢?但是从社会功能讲来,如果没有鲁迅,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会大不相同。

美术终究不能像文学那样直接用语言文字表达作者的思想意愿,并在读者心中刻下不可磨灭的深痕。

例如鲁迅小说《呐喊》、《彷徨》的插图,虽然有助于读者对小说中的人物、内涵产生具象感,促进对思想内容的理解,但不能替代小说本身。

齐白石的画,以独特的艺术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间的鲜活意象,也有对社会不平的尖锐讽刺,但终归不能像鲁迅的小说、杂文那样对社会施以巨大的冲击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文学和美术有不同的艺术价值B.美术是一种含蓄、间接的艺术表达形式C.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力较美术更胜一筹D.鲁迅在民族性格的形成中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答案】C【中公解析】题目的问法“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通过问法可以看到,题目的要求是想我们去找文段想表明的信息,也就是要找文段的重点。

在阅读文段中,文段首先用“有人说”,介绍了“三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引出“文学和绘画怎么比”的质疑,通过“有人说”,我们很清楚,这个质疑并不是观点,而是作者要反驳的,也就是说,提示了我们文段讨论的话题是“比较文学和美术”。

接着,在“但是”之后,作者直接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来看,是具有可比性的。

然后,“例如”介绍了两个例子,通过鲁迅的小说和插画、鲁迅的小说和齐白石的画的对比,说明美术不像文学那样直接用语言文字表达作者的思想意愿,因此不能像文学那样对社会施以巨大的冲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题如何选“对策”答案
对于主旨观点这一类题目,去做题的时我们往往先会去找文段的“主题词”,找到“主题词”后,对于文章中的主旨句进行具体的把握,其实也就是分析文段的行文脉络,找到主旨句再来选择答案中对于主旨句同义转述的选项。

做题时对于文段再分析时,有一类题目不好把握,那就是隐性主旨的题目。

隐性主旨,这类题目其实就是在做题时,文段作者并未直接给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或者说主旨句,但是会通过文段从侧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称之为隐性主旨。

这类题目在做题时考察最多的有:问题+危害(问题的严重性),主旨句:解决问题。

【例题1】我国民间一直有“大蒜百利,只害一目”的说法,《本草纲目》也有“大蒜食损眼伤肝”的记载。

从临床经验上看,长期、大量吃蒜,对眼睛确实是有害的。

蒜味辛辣,而且它是清窍的、通眼睛,容易造成眼睛损伤。

现代医学也认为,大蒜的某些成分对眼黏膜、眼结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中医理论还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充足可以养目,肝血虚则目无所养,表现为视物不清、双目干涩。

大蒜性味辛温,吃多了不仅易导致肝血亏虚,目无所养,还会助火伤目,加重眼疾。

不仅如此,蒜属发物,而且刺激性强,食用不当还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发疾病。

比如若患有非细菌性肠炎、腹泻时再吃大蒜,强烈的刺激会使肠黏膜充血、水肿加重,促进渗出,使病情恶化。

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是( )。

A.日常生活中吃蒜一定要适度
B.中医和现代医学对于食用大蒜利弊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
C.长期、大量食用大蒜对眼睛是有害的
D.中医上关于大蒜危害的说法得到了现代医学的验证和支持
【解析】答案:A。

题目通过民间的传言说法,《本草纲目》,临床经验以及下面的中医理论都是在解释,大蒜对于眼睛有损害,并且在后文中也提到了“蒜属于发物刺激性强,而且还会引起一些严重的疾病”(问题的严重性),对材料分析其实前面在提问题吃蒜对于眼睛有坏处,后面提到的是它的严重性,所以,是问题+危害(问题的严重性),选择的应该是解决对策,那就是吃蒜一定要适度,故答案选A。

与例1题不同的是,有些题目并没有涉及到作者倾向性的看法,只是作者在客观的描述一种情况,此时,我们就不能选对策,要选对于问题/情况的客观概括的选项。

【例题2】沉积物基准是指特定化学物质在沉淀物中不对底栖生物或上覆水体质量产生危害的实际允许浓度,它既是对水质基准的完善,也是评价沉积物污染和生态风险的基础,是进行湖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

国外对沉积物基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还未形成完善和统一的沉积物基准体系。

由于沉积物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生物累积过程及界面过程的复杂性,目前仍缺乏关键的研究手段。

国内已有不少科学家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研究仍然比较零散,还没有国家主管部门颁布湖泊沉积物基准规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亟需弥补现有沉积物基准体系不足
B.沉积物基准非常重要但研究未成体系
C.沉积物基准为湖泊水环境重要研究内容
D.沉积物基准的相关研究已经有较多进展
【解析】答案:B。

题目通过第一句解释沉积物是什么,以及它的重要性“是评价沉积物污染和生态风险的基础是评价环境质量的要素”。

第二句提到“国外对于沉积物的研究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接下来又提到“在国内其实也是国内已经有不少科学家做了一些探索,但是他仍然是比较零散的”,其实就是没有形成体系,所以,通过读完文段以后会发现作者只是在客观的描述目前沉积物基准的研究情况,目前还没有研究的体系,但是,没有涉及到其他的作者的观点看法,比如严重性,所以只选择对于问题的概括,而不用去解决,所以,答案选择B选项。

并且,A选项表述不恰当,因为目前,还未形成体系,那就更没法弥补现有体系的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