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课件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共96张PPT)

2020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共96张PPT)

垂直分布 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全球 气温自赤道附近向两极递减
间水
海陆 北半球1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7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
变平
间 南半球相反

分 布
内陆地区 地势(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地势(海拔)低的地区气温高
沿海地区 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低
考向透析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 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
2.大气热力作用的原因、应用 (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离地面越远,得到 的地面辐射越少。 (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 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 (4)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5)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6)温室大棚: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③地形逆温 在低洼地区(谷地、盆地)夜晚因辐射冷却,冷空气沿斜坡下沉流入低洼地区形 成逆温。
④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 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小,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平流逆温 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2)逆温的影响 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②增加大气污染强度和延长污染时间。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 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聚集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 便。
2019·北京卷,3 2018·全国Ⅱ卷,7 2018·北京卷,6~7 2013·全国Ⅱ卷,10~11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课件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课件
解析:里斯本位于中低纬度亚欧大陆的西部、大西洋东岸, 加那利寒流流经此地,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故夏季气温低于雅 典。
要考虑山地背风坡或盆地、谷地地形。
对点训练1 对流层的气温在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 减,但此现象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逆温现象。下 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早晨、午后、夜间及清晨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 面大气垂直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丁曲线愈接近地面气温愈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愈接近地面风速愈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愈接近地面空气尘埃愈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愈接近地面空气密度愈大,大气愈能吸收太阳辐射 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将热能再辐射供大气吸收
2.原理应用 (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 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 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 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二、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备考策略 1.夯实基础。对大气热力状况、降水、天气和气候等知识要充分理解 和掌握,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充分理解重点难点。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等。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大气环境相关的社会热点。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图 所示。
(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 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专题02 大气运动规律(讲义)(PPT版)-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02 大气运动规律(讲义)(PPT版)-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真题探究01】 时间的计算
(2022·浙江)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
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B)
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③冬季大于夏季④城区大
于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1.据材料可知,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又据图可知,北京时间12-14时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正相关,故大气散射辐射夏季大于 冬季,①正确,③错误;又据图可知,阴天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大 气透明度反相关,城区比郊区污染较严重,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城区大于郊区,故②错误,④正确。 综合起来①④正确,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022·浙江)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
图。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 )①晴
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③深秋晴 天夜里多霜冻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①正确;日 出和日落的时候,太阳光要穿过较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光、青光、紫光大部分已被上层大 气散射掉了,到达近地面大气时主要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了,故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②正确 ;秋冬季节出现霜冻,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有关,与大气散射无关,③错误;雪后天晴阳光特 别耀眼是因为云层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少,不只是散射作用,④错误 。综合起来,①②正确,B、C、D错误,A正确;故选A。

2020届 一轮复习 通用版:第二讲 大气运动规律 课件(22张)

2020届  一轮复习 通用版:第二讲 大气运动规律 课件(22张)

图画重点
应试策略
3.降水的形成条件分析角度 (1)水汽遇冷凝结(上升气流或水平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2)来自海洋的气流,水汽足够多; (3)凝结核较多,促使水汽凝结。 4.影响降水的各种因素分析思路 (1)空气的上升与下降:上升气流多雨、下降气流少雨。 (2)风向:从海上吹来,多雨;从陆地上吹来,少雨。 (3)地形:干旱地区高山相对降水较多,形成雨岛;干旱地区的盆地 内部降水较少。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纬度: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如西风带)多雨;气流由高纬流向低 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 (6)地表状况:水库、湖泊和森林有增湿作用。 (7)人类活动: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加降水。
第二讲 大气运动规律
图画重点
应试策略
图画重点
应试策略
大气受热过程
图解“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 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
图画重点
应试策略
大气受热过程环节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影响因素→影响太阳辐射强弱 的因素。 2.地面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下垫面比热容和反射率。 3.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影响因素: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水汽。
图画重点
应试策略
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思路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 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 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 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 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 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 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高中地理课件-二轮专题-地理-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高中地理课件-二轮专题-地理-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微专题3、山谷风
1.形成过程 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与山顶相同高度的 山谷上空,因离地较远,空气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膨胀上升,在山顶近地面形成 低压,并在上空从山坡流向谷地上空,谷地上空空气收缩下沉,在谷底近地面形成高压,谷底的 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 称为谷风。 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同 高度的谷地上空,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顶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 冷空气下沉使空气密度加大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被迫抬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 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C.秦岭
D.阴山
【答案】 C 【解析】结合表格信息计算可知, 该山地山麓地带气温在0℃以上。结 合四山地所在位置,天山、大兴安 岭和阴山都位于温带地区,1月份山 麓地带气温在0℃以下;而秦岭纬度 较低,1月份山麓地带气温可能在 0℃以上。
考点归纳总结
典例探究
命题点二 大气运动与降水
【答案】 1月降水量多,
【答案】 (2)B 【解析】第(2)题,大雾主要 发生在晴天,由于云层少, 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 夜间地面降温快,水汽易凝 结;同时晴天时大气削弱作 用弱,白天气温高(晴天昼夜 温差大),气流上升运动强烈, 有利于扬尘产生,促进了雾 的形成。
考点归纳总结
2.浓雾发生时,有些农民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 的正常发芽生长,见图B2-2。据此完成问题。
例2 [2016•天津卷] 读下面两图,据图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 7月降水量少。原因:1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 第2讲 大气的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 第2讲 大气的运动规律
解析
1.锋面系统 (1)冷锋
主干精讲
(2)暖锋
2.气旋与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
3.锋面气旋(以北半球为例) 一般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当锋与气旋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形成锋面 气旋,它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在锋面上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往往产 生云、雨,甚至造成暴雨、大风天气。 一个成熟的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是气旋右方为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 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左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两锋之间 的南部是暖气团控制下的晴暖天气,北部是冷气团控制下的阴冷天气。
√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解析 1月份,我国受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地 形为平原,其西北部无高大山脉阻挡,西北风可长驱直入,因此受寒潮 影响大;而成都西部、北部有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较小,故选A项。
解析
123456
2.与3月5日相比,有关3月9日的说法,不可信的是( )
A.大气污染减轻 C.地下径流补给增多
√B.大气辐射增强
D.不利蔬菜生长
解析 与3月5日相比,3月9日刚经历了降水过程,期间获得太阳辐 射少,大气温度较低,辐射较弱。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解析 图2所示甲地为天津市中心城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热岛效应明显,
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
解析
剖析题型 提炼方法
3.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 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 纬度 → 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2)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大气的运动规律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大气的运动规律
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 为例)。
提示:
4.画图归纳冷、暖锋面过境前后的气温、气压变化规律, 说出锋面移动对天气的影响。
提示:(1)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及天气变化:
(2)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及天气变化:
考点定向突破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1.(2018·全国卷Ⅰ)小明同学 7 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
分析气温差异的技巧: (1)不同纬度看纬度高低:一般情况下纬度高,气温低;纬度 低,气温高。 (2)纬度相同的两个地区比较,主要分三种情况: ①看海陆位置:位于沿海的地区温差小,位于内陆的地区温 差大。 ②都是内陆地区看地形: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 ③都是沿海地区看洋流:暖流流经温度高,寒流流经温度低。
解析:图示①②为膜内温度日变化,其中①变化很小,而② 有较大变化;又①②分别为丰雪年和枯雪年的温度日变化,故膜 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即 C 正确。
误区提醒:图示③④为平均气温日变化,④最低平均气温接 近-16 ℃,则该地最低气温可能在某些时期短暂低于-16 ℃, 则 A 错误。图示③④曲线变化一致,说明积雪状况差异对气温日 变化影响不大,故 B 错误。
(2019·四川百校联考)如图为上海市某年连续 3 个月的月平均 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 4~5 题。
4.a、b、c 三个月分别对应( B ) A.12 月、1 月、2 月 B.1 月、2 月、3 月 C.3 月、4 月、5 月 D.10 月、11 月、12 月
解析:本题考查气温图的判读。上海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最 低气温的多年平均值在 0℃以上,该年 a 月大部分地区气温在 0℃ 以下,说明当月为上海气温最低月份,即 1 月;根据题意可知,a、 b、c 为连续三个月份且气温递增,可以判断 B 正确。故选 B。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专题二 大气运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专题二 大气运动

【应用点拨】 1.影响气候的因素
2.气候类型成因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
3.气候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抓住三要点: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 分别进行描述。①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 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②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 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 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例如,地中海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 35°大陆东岸等。 (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 的多少等。
图表判读
【典图】 气候资料统计图
掌握方法 提高技能
【方法步骤】 步骤1:读图名和图例等明确统计图所示地理要素。如各图中均表示气温、 降水统计资料。 步骤2:气候统计图的核心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最低(高)月均温决定区域的 半球位置,如图1所示气候类型位于北半球;最低月均温决定了气候类型的 温度带,如图2中最低月均温在0~15 ℃,该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气候类型或 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的季节分布决定了气候类型,如图2中气候类型降水 集中在夏季,该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步骤3:做具体题目时要结合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获取有效信息或推论信 息。如下题中气候类型的降水和气温特点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系统构建 考点剖析 专题重组 图表判读 当堂演练
系统构建
整合知识 构建体系

答案:1.削弱 2.保温 3.热力环流 4.锋面
考点剖析
突出热点 剖析解题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2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2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nnn
14
【例 1】 (2013·北京卷)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nn夜n 间减少
15
解析: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大气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①会减 少;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减弱,②会 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反射等削弱太阳辐射能力增加, 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会减少;出现雾霾天气,会增强大气逆辐射 作用,④在夜间会增加。
nnn
3
考情分析 2014 年高考命题预测: 大气的热力性质和大气的运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天气和气候 现象是本讲的常考内容。2013 年高考中,可能利用数据或图像 提供背景信息,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将气候与农业生产、工程 建设、资源开发等多方面联系起来综合考查;根据天气预报的有 关信息材料,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结合热点事件,考查全 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nnn
10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nnn
11
3.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nnn
12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由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的特点为:①高压区等压面向上 凸,低压区向下凹。②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高空等压面弯 曲方向相反,呈对称分布。如图所示:
nnn
13
判读等压面关键把握以下三点: (1)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 气压低;高空相反。 (2)风压关系: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nnn
22
【例 2】 (2013·北京卷)下图(a)为某日 08 时海平面气压分 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 24 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 回答(1)~(2)题。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第1部分 专题2 大气的运动规律 通用版课件(111张)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第1部分 专题2 大气的运动规律 通用版课件(111张)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 (2)大气的保温作用
• 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发生的时段为夜间,主要通过大气逆辐射来实现,保温作用的
强弱与大气密度(稠密、稀薄),大气污染状况(大气洁净程度)、天气状况(阴、晴)等 有关。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 2.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 (1)气温的分布规律
时空表现
外表面温度变化曲线,墙体为土墙。据此完成4~5题。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 4.图中表示温室墙外表面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 C.③ D.④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 5.③曲线在12:00~15:00出现低值的原因可能是( ) • A.封闭温室以减少蒸发 • B.顶部盖上草毡保持温度恒定 • C.开窗通风透气 • D.午后降雨 • 答案 4.B 5.C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 第3题,日出前后为一天之中气温最低时刻,空气对流较弱,水汽容易在较低地区
凝结,因此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 1.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
要环节,如图所示: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山峰)、低纬度>高纬度、晴天>阴天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时空表现
分布规律
空间 垂直 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降 变化 分布 低,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
全球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水 平 分 布
海陆 北半球1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7月 间 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南半球相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第2讲 大气的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第2讲 大气的运动规律课件

基本图形
判读说明
图中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 水平面上比较的,在垂直方 向上气压永远都是随着高度 的升高而降低的;近地面是 高压的,对应的高空是低 压,反之亦然;高空由于受 到的摩擦力小,空气水平运 动方向与等压线的交角较小
注意分析锋面覆盖区域的宽 度、高度,以及雨区的宽 度;锋面一般分布在低压槽 附近
( )。
A.甲处为冷锋,将向东南方向移动
B.丙处为暖锋,将向东北方向移动
C.若甲处为雨雪天气,则庚处为副热带高压脊
D.此时朝鲜半岛(cháo xiān bàn dǎo)南端的气压值在1 015~1
020之间
第二十三页,共43页。
解析 (1)在等压线图中,锋线位于低压槽处,高压脊处不可 能存在锋面。(2)丙处为高压脊,没有形成锋面;庚处位于日 本附近,副热带高压脊不会影响到该地区;此时朝鲜半岛 (cháo xiān bàn dǎo)南端的气压值在1 020~1 025之间。 答案 (1)D (2)A
第十六页,共43页。
1.大气(dàqì)环流的内在联系
第十七页,共43页。
2.气压(qìyā)带和风带影响的气候
第十八页,共43页。
3.季风环流影响的气候
4.副热带高气压对我国降水量和旱涝灾害的影响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qiē duàn), 仅保留在洋面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 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
(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图乙中变化相对
明显的是
( )。
A.①增强
B.②增强
页。
解析 (1)由图甲可知,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较小,其原 因是白天是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因而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而到了 晚上由于是阴天,大气逆辐射较强,返回地面的热量较 多 。 (2) 低 碳 生 活 和 低 碳 经 济 会 使 大 气 中 的 二 氧 化 碳 含 量 (hánliàng)降低,从而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降低,大气 吸收的热量减少,导致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 (1)C (2)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7·高考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 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 、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 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1)甲、乙、丙、丁四个时段中,九华街—百岁宫一带最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
A.甲BΒιβλιοθήκη 乙C.丙D.丁(2)九华山成为通过“逆温”预报天气的最典型地区,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独特的地理位置
B.茂密的森林植被
C.较低的海拔高度
D.充沛的水汽来源
(3)人们发现:在气温回升期间,晴朗的夜晚,山顶附近日最低气温实际值比理论值(
A.a强
B.b弱
C.c强
D.d弱
[解法指导]
第一步:获取和解读信息——勾画关键点
材料信息
信息❶:出现大雾的时间、区域范围。 信息❷:气温回升慢,大雾持续的时间长。
图表信息
信息❸:大气受热过程的主要环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及能量的传递过程。
信息❹:大雾影响扬州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
设问信息 信息❺:大雾会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的哪个环节,致使扬州近地面气温上
2.2017年12月某日早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大雾❶,古城扬州在大雾中若隐若 现,宛如“天宫”, 气温上升缓慢,一直持续到10时左右❷。下图示意扬州地区大气 受热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 大雾说明,扬州近地面❹( )
A.风力较大
B.对流强烈
C.垂直温差小 D.空气湿度小
(2) 大雾导致扬州气温上升缓慢的原因之一❺是( )
3.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及分析方法 气温主要受纬度、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分布因此也存在 差异,具体图文分析如下(注:m、n为纬度,m>n,t1>t2>t3>t4):
考向一: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自然现象 1.安徽九华山(30.5°N,118°E)地处长江南岸,最高峰1 342米。科研人员对九华山北坡 持续观测发现:在气温回升期间,气温随地形高度的垂直分布常出现“逆温”现象, “逆温”结束前后多成为山区天气转变的“前兆”,这种现象九华山北坡表现非常典 型。下图示意九华山北坡四个测点高度及对应测点的气温随高度变化,甲、乙、丙、 丁四曲线分别表示该地春季某日先后四个时段气温随高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 (3)题。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2讲 大气的运动规律
[主干知识整合]
高频考点1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一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原理应用,二是以 等温线图为信息载体,考查气温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因此在复习备考时,要多关 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考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 践力。
升缓慢。
第二步:调动和运用知识——找准答题点 大气受热过程分析的思维模式 (1)波长: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2) 传 递 : 太 阳 辐 射 经 大 气 削 弱 作 用 到 达 地 面 → 地 面 增 温 , 放 出 地 面 辐 射 → 大 气 吸 收,放出大气辐射。 (3)干扰:大气中水汽、颗粒物越多,反射作用越强,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 面温度越低,大气对流越弱。 [生成答案] (1)__C__ (2)__A__
保温作用 削弱作用
作用对象 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
集中表现时段 夜间 白天
作用过程 大气逆辐射
反射等
(3)地面状况: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状况的差异影响大气受热过程,进而影 响气温状况。水陆性质、植被、冰雪等差异不仅直接影响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 而且影响地面辐射的释放持续度。地形起伏、地势高低通过影响大气层的厚度来影响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
2.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因素 (1)大气成分: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等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对大气逆辐射作 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就是温室气体对大气受热过程影响的典型表现。 (2)天气状况:主要是大气中云层、尘埃对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的影响。昼、夜云量 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很大,可用下表比较。
按垂直递减率计算值)偏高,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的强弱
B.云雾的保温作用
C.风力大小的差异
D.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第(1)题,九华街—百岁宫一带相对高度178米,按垂直递减率计算,气温大约 下降1 ℃,甲、乙、丙、丁四个时段中,甲、乙、丙三时段气温下降幅度均小于1 ℃,即出现了逆温现象,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第(2)题,读材料 知,九华山区升温期常出现逆温,逆温结束前后天气多变。九华山海拔较高,C错 误。九华山地处长江南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导致该地区 水汽充足、河湖密布、森林茂密、B、D错误,A正确。第(3)题,山顶附近空气湿度 大,多云雾天气,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效果好。 答案:(1)D (2)A (3)B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解析] 第(1)题,双层覆膜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膜内气温应高于当地实际温度,排 除③④。丰雪年阴天多,加之积雪覆盖薄膜,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小,为曲线①; 枯雪年晴天较多,薄膜覆盖积雪少,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为曲线②,故选B 项。第(2)题,由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寒冷期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很 小,而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因此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由于地膜的保温作用,膜内温度日变化相对较小,与实际气温的日变化不一致,故选 C项。 [答案] (1)B (2)C
[学霸支招]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 性质等有关。①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气温日较差小;②气温日较差与 海陆位置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气温日较差小;③气温日较差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山顶的 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区,海拔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