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会对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加以解释。
3.知道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4.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阿基米德原理2、平衡状态及其受力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却要下沉,这是为什么?你能画出图10.3—1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受力的情况吗?物体上浮:F浮> G物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物体漂浮:F浮 = G物)物体下沉:F浮< G物;物体悬浮:F浮 = G物问题2: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浮和G物的关系推导:物体上浮: ρ物<ρ液;物体下沉: ρ物>ρ液;物体悬浮: ρ物= ρ液思考:1、沉到容器底的物体受那几个力?2、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漂浮,漂浮时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如何?为什么?探究点二:浮力的利用:问题1: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浮力—轮船的发明(1)观察课本图10.3-5 思考怎样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2)轮船原理:采用增大空心部分的体积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使密度大于水的钢铁能漂浮在水面上。
【合作探究】. 同一艘轮船从河流驶入海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一些?受到浮力大小变吗?为什么?问题2:潜水艇原理是什么【合作探究】潜水艇通过什么方法实现上浮和下潜?潜水艇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不变,上浮时将舱内的水排出,浮力小于重力而上浮,下沉时向舱内注水,浮力大于重力而下沉。
问题3:气球和飞艇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的气体。
高空探测气球充的是氦气,热气球充的是热空气。
飞艇充的是氦气。
作业:P60 1、3、4、5板书设计:一、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上浮:F浮>;ρ物<ρ液;物体下沉:F浮< G物;ρ物<ρ液;物体悬浮:F浮 = G物;ρ物<ρ液;二、浮力的应用:1、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浮力2 、潜水艇通过注水或排水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下潜和上浮时受到浮力不变。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当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悬浮;当物体的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浮起。
2.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3. 物体浮沉的计算方法:根据物体的体积、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物体浮沉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探索物体的浮沉条件。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物体浮沉的现象和原理。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轮船、救生圈等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浮沉条件。
2. 新课导入:介绍物体的浮沉条件,讲解阿基米德原理。
4. 知识拓展:讲解物体浮沉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体的浮沉条件和计算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物体浮沉条件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体的浮沉条件。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物体浮沉的现象和原理。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浮沉条件。
4.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了解轮船的漂浮原理、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气球飞艇的升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以及浮力的其他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建立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等应用原理。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飘在漂浮的轮船、悬浮的潜水艇、沉底的石头、上浮的木头图片,提问这些图片的特点。
【学生】有在水面,有在水里,有在水底的。
【教师】大家都知道丢一块铁在水中,肯定会下沉,为什么轮船是铁却不会下沉呢?潜水艇为什么能够悬浮在水中呢?石头为什么下沉,木头为什么上浮?物体的浮沉条件跟什么有关呢?学习完这节课,我们就都能解决了。
环节二:新课讲授演示一【教师】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在水中(一个充满橡皮泥;一个有部分橡皮泥,用蜡封住;一个中空),松手后,同学观察浮沉情况。
【学生】有的上浮,有的下降,有的悬浮。
【教师】小组从受力讨论,为什么会有浮沉?演示二【教师】鸡蛋在盐水中,开始在杯底,然后逐渐往液体里加盐,鸡蛋逐渐上浮,直至露出水面。
提问,鸡蛋为什么会上浮?【学生】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有关,也和液体密度有关,盐水密度变大,鸡蛋受浮力变大所以上浮。
环节三:巩固提高一、漂浮的轮船【教师】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活中有非常多的应用,例如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等。
大家都知道他们是什么原理吗?先看轮船,轮船是铁做的为什么不沉呢?我们做一个小试验就知道了:用橡皮泥捏任意形状,看谁能将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且装载小豆子最多。
【学生】学生活动【教师】怎么做才可以装豆子多呢【学生】把橡皮泥做成空心的,排开液体体积变大,大于重力便可漂浮起来。
排开液体体积越大,装豆子也会越多。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教案标题: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2. 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相关概念和公式。
3. 能够应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物体的浮沉概念,提问学生对浮沉现象的了解和观察。
-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浮沉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2. 理论讲解(15分钟)- 介绍物体的浮力和重力的概念。
- 解释物体浮沉的条件,即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 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的体积、密度、重力的关系。
- 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实例分析(20分钟)- 提供几个不同情境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涉及的物体的体积、密度、重力等因素,并计算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 让学生讨论实例中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解释原因。
4. 实验操作(30分钟)- 分组进行浮沉实验,提供不同材料和形状的物体。
-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
5. 拓展延伸(10分钟)- 提出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
- 引导学生思考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 鼓励学生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6.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的重要性。
- 检查学生对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在实例分析和拓展延伸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教案扩展:1. 配置更多实例和实验,以增加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探究浮沉条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工程设计,应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要求,适当调整教案的难易程度和深度。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出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在本节课《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中,我采用了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物理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他们发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物理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物理学的乐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浮球、泡沫板、塑料尺等)、投影仪、电脑。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色纸。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物体浮沉的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验探究: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3. 讨论交流:孩子们分享实验结果,共同探讨物体的浮沉条件。
4. 知识讲解: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物体的浮沉条件。
5. 应用拓展: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浮力应用实例,如制作一个简易的浮力秤。
6. 成果展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他们基本掌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由力的关系转化成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3.浮力的计算方法:(1)压力差法F浮= F向上-F向下(2)称重法F浮= G物-F拉(3)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二)情景导入假设手拿一物体浸没在水里,当手拿开后物体将会有几种可能性?将一颗鸡蛋放入提前调配好的盐水中让其悬浮,这是怎么回事了?学生回答后有教师引导给出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的概念。
(三)进行新课1.上浮、漂浮、悬浮和下沉上浮:物体正在向上运动,可能完全浸没,也可能部分浸没。
漂浮:物体液面处,部分体积浸没。
上浮的最终状态是漂浮。
悬浮:物体液面以下,完全浸没,可以在液面以下任何位置。
下沉:物体正在向下运动可能完全浸入,也可能部分浸入,最终状态是沉在水底。
在水里,许多东西能浮在水面,比如乒乓球、木块,石蜡等;也有许多东西沉到水底,比如石头、硬币、橡皮等;那么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2.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学生讨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但是为什么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物体要下沉呢?提示:上浮和下沉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那么就要考虑物体的受力情况。
让学生画出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1
教案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教学内容1. 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浮力、重力、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
2. 物体的浮沉应用:阿基米德潜水艇、轮船、密度计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掌握浮力、重力、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2.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过程,物体浮沉条件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液体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如洗澡时水位的上升等。
2. 知识讲解:(1)介绍浮力、重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过程,强调公式F浮=G排的重要性。
(3)讲解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即比较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例子,如轮船、阿基米德潜水艇、密度计等,解释其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游泳、飞行器等。
5.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浮沉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六、板书设计1.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2. 浮力、重力的计算方法3. 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比较F浮与G的大小七、作业设计(1)轮船在水面上行驶。
(2)阿基米德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
(3)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 答案:(1)轮船:利用空心法,增大排水体积,减小所受浮力,实现浮在水面。
(2)阿基米德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如注入或排出水),实现上浮和下沉。
(3)密度计:利用密度计在不同密度液体中浮力与重力的平衡,测量液体密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第一篇:《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处于不同的浮沉状态;2.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
发展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谋求内部协调统一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学习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并与上一节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
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力、重力、二力合成和密度等知识联系密切。
本节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
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后者重在使学生认识到浮沉条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分析各种浮沉现象的基础,所以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要弄清浮沉条件,关键是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本节教材要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主要知识有两个: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
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首先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从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两个方面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达到理解浮沉条件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诸方面的应用。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教案: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初中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 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重力的关系,决定了物体的浮沉状态。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2.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计算公式为F_b = ρ_liquid g V_displaced,其中F_b 为浮力,ρ_liquid 为液体的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V_displaced 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 浮沉的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解释生活中有关浮沉现象的问题。
2. 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水、小石头、泡沫块、船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用浮力计演示物体的浮沉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物体会上浮或下沉。
2. 讲解浮沉条件: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即浮力与重力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一条件解释浮沉现象。
3. 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等。
5.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让学生了解浮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 浮沉条件:浮力大于重力:上浮浮力等于重力:悬浮浮力小于重力:下沉2. 浮力计算公式:F_b = ρ_liquid g V_displaced3.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船舶救生圈七、作业设计1. 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 掌握利用浮力进行物体浮沉判断的方法。
3. 理解物体浮沉的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1. 浮力的概念。
2. 浮力的计算方法。
3. 盛装有水的容器。
4. 不同密度的物体。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物体的浮沉现象,并让学生思考浮沉是由什么决定的。
1. 物体的浮沉条件- 引导学生观察装有水的容器,并让学生思考浮沉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 解释浮力的概念,即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 解释浮现现象: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时,物体会浮起;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或气体时,物体会沉没。
2. 浮力的计算方法- 解释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乘以液体或气体的密度,即F=ρVg(其中,F表示浮力,ρ表示液体或气体的密度,V表示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g表示重力加速度)。
-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和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有关。
3. 物体浮沉的应用领域- 分组让学生讨论物体浮沉的应用领域,并汇报讨论结果。
-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船只能浮在水上?为什么气球能漂浮在空气中?- 提供以下应用领域的例子:设计船体结构,气球制作,潜水装备设计等。
总结: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简要总结物体浮沉的应用领域。
拓展:给学生出示其他浮沉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应用物理原理进行浮沉判断。
课堂作业:1. 思考并描述一个与浮沉有关的日常生活场景。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物体的浮沉条件。
3. 查找一个关于利用浮力的应用的案例,并写一篇短小论文进行介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利用浮力进行物体浮沉判断的方法,并理解物体浮沉的应用领域。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应用案例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课程,旨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和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探索和互动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善于探索和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重力计、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球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实验盒,内含浮力计、重力计、不同材质的物体、记录本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践操作: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他们可以自由探索,尝试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等,观察浮沉情况的变化。
3. 分享交流:每组孩子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浮起来,有些物体则下沉。
引导他们发现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4. 生活应用:让孩子们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船只在水中浮起来、气球在空中飘浮等,并解释原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操作和探索,我发现孩子们对物体的浮沉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勇于尝试和探索。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现象,能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浮沉状况.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它解释浮沉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体会物体漂浮、上浮、下沉、悬浮的原因.2.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浮力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上浮、下沉、漂浮、悬浮的分析与判断.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物体处在上浮、漂浮、悬浮、下沉、沉底的不同状态下,浮力、重力、密度的比较.【教学仪器】:烧杯、水、浮筒、胶皮管、气囊、钩码、夹子、钢钉、铁丝、泡沫、木块、小石块【教学流程】:(一)知识回顾(二)新课引入学习了任何一种知识都是为了应用,本节课就讲解浮力的应用,先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三)进行新课一、[演示]:把钩码挂在浮筒下面,浸没在水中,调节气囊。
[现象]:浮筒在水中悬浮,通过调节气囊使浮筒上浮和下沉。
[提问]:1.浸没在水中浮筒是什么状态,受力是什么样的?2.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浸没在水中的浮筒所受到的F浮=G物,所以浮筒悬浮。
当浮筒上浮时(运动状态),F浮>G物,浮筒最终漂浮在水面(静止状态)。
即:F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
当浮筒下沉时(运动状态),F浮<G物,浮筒最终沉底。
分析浮筒,浸没在水中的浮筒所受到的F浮<G物,浮筒下沉。
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物和N,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浮筒沉底。
即: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F浮与G物的关系。
二、求解浮力的大小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在力的方向去求解,第二种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去求解。
上面我们对不同状态的物体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浮力和物体重力关系对浮沉的影响。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浮沉现象的概念。
激发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探究兴趣。
1.2 教学内容:浮沉现象的定义。
浮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浮沉现象。
通过实例展示浮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浮沉现象的定义。
2.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浮沉现象?3. 分享一些浮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船舶、救生圈等。
第二章:物体的浮沉条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浮沉现象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定义。
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浮沉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2.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定义。
2.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现象。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第三章:浮力原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浮力原理。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浮力现象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浮力原理的定义。
浮力的计算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浮力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浮力的计算方法。
3.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浮力原理的定义。
2.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浮力现象。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浮力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浮沉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浮沉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运用浮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浮沉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浮沉现象在工程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浮沉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浮沉现象在工程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4.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浮沉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内容是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浮沉条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浮力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能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如何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浮沉条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船舶的浮沉,引发学生对浮沉条件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浮沉条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让学生对浮沉条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的设计、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精选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精选物体的浮与沉教案精选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体的浮与沉教案精选,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精选1【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及其应用。
一、引入新课:1.浮力的计算(1)称重法:F浮= __________。
(2)阿基米德原理:F浮=__________。
2.影响浮力的因素:(1)__________;(2)__________。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探究1】物体的浮沉条件:1、从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浮沉观察:鸡蛋在清水和浓盐水中运动情况,了解物体的浮与沉究竟取决于什么?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漂浮或悬浮。
即:(1) 漂浮→ F浮________G (2) 上浮→ F浮________G(3) 悬浮→ F浮________G (4) 下沉→ F浮________G问题:物体的漂浮与悬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从密度的角度认识物体的浮与沉思考:你能用公式推导的方法总结出物体的浮沉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吗?(1) 漂浮→ ρ液__________ρ物(2) 上浮→ ρ液__________ρ物(3) 悬浮→ ρ液__________ρ物 (4) 下沉→ ρ液__________ρ物观察下面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下去呢?(铁钉、蜡块、小石头、木头。
)三、浮沉条件的应用【探究2】浮沉条件的应用(阅读课本P179-180)⑴ 密度计:密度计是测量__________的工具。
把密度计放入液体中,密度计始终是__________状态,密度计工作原理: F浮__________G⑵ 盐水选种:把种子放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干瘪、虫蛀的种子,由于ρ__________ρ盐水,会__________ ;饱满的种子,由于ρ__________ρ盐水,会__________ 。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宜昌市第26中学皮琼芳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第一课时,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
从这节课教材的地位来看,它是学生运用浮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浮力知识在这节课中得以升华与拓展。
本节课是建立在上一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乒乓球在清水和盐水中的浮沉现象;通过简单的受力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物体浮沉现象的认识,知道物体在不同状态下对应的浮力与重力大小关系,从而得出物体浮沉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改变物体浮沉两种的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讲授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楚轮船、潜水艇、气球与飞艇的工作原理。
二、学情分析由于这节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等相关知识。
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常见的物体的浮沉现象有了大致了解,但是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难免会有一些潜在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意识,比如:物体的浮沉状态究竟有哪些?物体浮沉条件是怎样的?是不是重的物体就一定会下沉,而轻的物体就一定会上浮等等。
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一直困扰着学生。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较多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活动,如:让他们多动手实验,多观察现象,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真正帮助学生纠正认知上的错误,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2)知道F浮<G,F浮>G,F浮=G这三个表达式的含义。
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二力平衡等知识来讨论浮沉条件。
(3)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和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以及浮力的其他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开原市第四中学肖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演示:分别把轻黏土制成的小球、橡皮泥制成的小球和鸡蛋浸没在盐水中,放手后,让学生观察现象。
提出疑问:为什么橡皮泥下沉、轻黏土上浮而鸡蛋悬浮呢?
二、合作探究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提问:有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有的下沉,有的悬浮,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点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应该分析它的受力情况。
【启发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F浮>G物上浮,F浮<G物下沉,F浮=G物悬浮。
【教师点拨】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把等体积的木块和铁块浸没水中后,木块上浮而铁球下沉,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ρ液>ρ物上浮,ρ液<ρ物下沉,ρ液=ρ物漂浮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包括比较力和比较密度两种情况)。
做例题对物体的浮沉条件在计算中的应用进行训练,并做对应练习题巩固。
2.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演示实验】:把鸡蛋放在盐水中,鸡蛋悬浮,先后依次向盐水中加水,加盐,同时让学生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为什么加水时鸡蛋下沉,加盐时鸡蛋下沉?鸡蛋受到的什么力发生了变化?
【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加水时,鸡蛋的浮力变小,F浮<G物所以下沉,加盐时,鸡蛋的浮力变大,F浮>G物,所以上浮。
【教师点拨】有没有办法能使本来在水中下沉的橡皮泥漂浮呢?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现使橡皮泥在水中漂浮的实验。
教师指出这种空心的方法就是轮船的工作原理。
【探究实验】教师在PPT上播放自制潜水艇的小实验,学生分小组做实验。
得出潜水艇的工作原理-通过改变自身重力的方法实现上浮和下沉。
3.浮力的应用
(1)轮船 :采用空心法来增大V排,从而受到很大的浮力,所以能漂浮在水面上。
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
排水量就是轮船满载时排开
水的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的方法来实现上浮和下沉。
(3)热气球和飞艇:热气球内充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从而使它们能在空中漂浮。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教师给予补充。
1.物体的浮沉条件
上浮 F浮>G物或ρ液>ρ物
下沉 F浮<G物或ρ液<ρ物
悬浮 F浮=G物或ρ液=ρ物
2.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改变物体自身的重力或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
3.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热气球和飞艇
四、课堂练习
1.将一体积为6×10-4m3,重为5N的空心金属球浸没在水中,金属球受到的浮力为 N,松手后小球将。
(填上浮、下沉或悬浮),静止时小球受到的浮力为 N.(g=10N/kg)。
2,。
一个质量为45g,体积为50cm3的物体,将其浸没在水中松手后,物体
将,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为 ,占物体总体积的 .
3.一物块在水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则该物块的密度为多少 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