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2019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 千秋功过秦始皇学案 人民版选修4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千秋功过秦始皇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4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 千秋功过秦始皇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4一、选择题1.右图中的人物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因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而被杀害。
他应该是( )A.王翦B.李牧C.荆轲D.赵括解析:此题关键是“秦国的离间计”、“赵国”,可知是李牧。
答案: B2.秦王嬴政采纳了李斯的统一方略,该方略是( )A.先难后易,第一进攻强国,后灭弱国B.先易后难,第一进攻弱国,后灭强国C.先灭弱小的韩国,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D.第一灭壮大的齐国,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韩解析:秦始皇在统一六国时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即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
答案: C3.假设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天天工作超级忙碌,除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那个政府高官应是 (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解析:御史医生负责监察百官,并协助丞相处置政事。
答案: B4.秦朝统一后吸取周王室衰亡的教训,革除东周以来的政治短处,采取的成立地址行政机构的重要方法是( )A.成立皇帝制度B.推行郡县制度C.确立三公九卿制度D.确定三省六部制度解析:秦朝针对东周以来的地址短处而制定的地址政策是实行郡县制,这一方法增强了中央对地址的操纵,解决了长期以来地址割裂割据的局面。
答案: B5.依照下图所反映的现象,说明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中央机构与地址机构分设B.秦律是保护统治的保证C.皇权至高无上D.统治结构职责分明解析:秦朝机构设置分工明确,秦律严苛并通行全国,这些都是为皇权服务的,表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答案: C6.秦朝时,在今天浙江台州椒江区一带设立了回浦县,隶属于会稽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会稽郡郡守的职位由中央录用,不能够世袭②会稽郡郡守是台州最高的行政长官③会稽郡有权任免回浦县县令④苏州是会稽郡郡守的封地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精品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千功过秦始皇学案人民版选修4
【最新】2019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千功过秦始皇学案人民版选修4[课标要求]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目标导航]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条件和经过,认识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2.掌握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国家所采取的措施,理解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作用。
3.分析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朝灭亡,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秦王扫六合”1.背景(1)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织,秦国经济由此得到较快发展,成为当时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2)嬴政亲政后,平定嫪毐叛乱,罢免吕不韦,任用李斯,重用王翦等将领,采取恰当的统一策略,开始大规模的统一全国战争。
2.经过(1)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
(2)公元前229年,赵王中了秦王的离间计,杀死大将李牧,第二年,秦军大破赵军,赵国灭亡。
(3)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国都城。
(4)公元前225年,秦国用黄河水灌魏国都城,魏王向秦国投降。
(5)公元前223年,秦军灭掉楚国。
(6)公元前221年,秦军灭掉了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国——齐国。
3.影响(1)秦国统一六国,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2)统一的实现,为中央集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思维点拨] 局部的统一、封建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发展、人们渴望统一,因此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1.中央(1)创立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2)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全国政务、军务及监察百官,三者分权独立,又相互制约,大权最终集于皇帝手中。
2.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直接管辖的郡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掌郡内政务、军务和监察,郡下面设县。
3.作用(1)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吏的任免都要经过皇帝批准,直接对皇帝负责,相互牵制,职责分明,有利于皇帝对各级官吏的控制。
高中历史 专题一 1.1千秋功过秦始皇教案 人民版选修4-人民版高二选修4历史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教材分析: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文明以源源流长、连绵不绝而著称。
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秦朝大一统国家的创建、盛唐气象和“康乾盛世〞是中华文明承继、繁盛的关键阶段。
这三个鼎盛时期的形成与出现,尽管有着诸多的社会历史原因,但秦始皇、唐太宗、康熙三位历史人物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无可否认的。
在他们身上,浓聚着彼时彼地的时代特性,他们以自己的才能、智谋和决断有力促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成为古代中国历史上的时代性代表人物。
专题教学策略:评价古代中国历史人物,首先需要了解其一生中最主要的活动,把握其政治活动的主体脉络,注意观察其超出他的前代人之处以及对后来历史的影响,以此来揭示这个历史人物一生政治活动的规律,直至对他做出客观恰当的评价。
专题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史料教学法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末年的基本形势,理解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了解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的事迹,评价秦始皇个人在这场统一战争中作用;列举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措施,分析和评价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大胆地独立自主地开展人物探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导学生结合客观物质生活生产条件来把握社会变革的特点,把握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与中华文明发展、嬗变的关系,以及历史人物重大活动的本质特性性;通过对不同史料的对比分析,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地运用史料,力避空泛、片面、主观和机械的人云亦云的所谓“历史分析〞,从而达到科学、全面、客观地探究和评价历史人物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官僚制度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早期模式,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 千秋功过秦始皇学案 人民版4
一千秋功过秦始皇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了解秦统一六国的条件和经过,认识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掌握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国家所采取的措施,理解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作用。
分析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朝灭亡,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秦王扫六合”1.历史条件(1)经济基础:公元前4世纪,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经济由此得到较快发展。
在随后的兼并战争中,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诸侯国。
(2)秦王能力:平定嫪毐叛乱,罢免吕不韦;重用王翦父子等将领;采纳李斯、尉缭的建议,采取正确的统一策略.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国相继攻占或灭掉韩、赵、燕、魏、楚、齐六国。
3.意义:秦灭六国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从此,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1.首创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皇帝”从此成为专制君主的专用名词。
2.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1)“三公”:丞相是中央政权机构中的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三者分权独立,又相互制约。
(2)“九卿”:是听命于皇帝的九个主管具体事务的官职。
3.地方:推广郡县制(1)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由中央直接管辖。
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
郡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尉掌管郡内军务,监御史掌管郡内监察。
(2)郡的下面是县,县设县令、县丞和县尉,分管行政、司法和治安。
4.影响:三公九卿和地方主要官吏的任免,都要经过皇帝批准,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统治体系,确保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从而在全国形成一个空前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特别提醒]春秋战国时期,结束分裂、完成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王嬴政的统一行为,在客观上顺应了这种趋势,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三、“大一统"政策的实施1.文化: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
千秋功过秦始皇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美国三权分立制
三公九卿制和三权分立本质上有何区别?
三公九卿制目的是强化皇权,体现了封建社会人治的特点。 三权分立制目的是避免绝对权力,维护民主制度,体现了 资产阶级民主法治的特点。
3、地方行政制 度——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 朝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 中 央 地 郡 郡守、郡尉、监御史 方 行 郡县制推行的意义: 县令、县丞、县尉 县 政 1、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 体 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乡 三老 制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 道也。 ------苏洵《六国论》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军事方面 4、文化方面
政治方面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
(1)“皇帝”名称的来 历 (2)皇帝制度的特点
●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伟大建筑 民族象征 劳民伤财 暴政见证 秦皇陵兵马俑
阿房宫、骊山墓 秦长城,全长 1万多华里 140多万人/年 辽东 秦皇陵地下宫殿
40多万民工 5年
临洮
•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力役三十倍于古, 田租田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故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 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 --------《汉书· 食货志》
根据《大秦律》秦的刑罚种类大致有8大类30余种。包括死刑、 肉刑、流放刑、徒刑、笞刑、羞辱刑、经济刑、株连刑。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4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节《千秋功过秦始皇》参考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探讨战国末年的基本形势,理解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2、了解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的事迹,评价秦始皇个人在这场统一战争中作用。
3、列举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措施,分析和评价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从秦始皇的境遇、言行和功绩当中,深入了解秦始皇的突出特点和性格。
2、理解秦始皇与时代的关系,从而深刻感悟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秦始皇的了解,认识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从秦始皇的严刑酷法认识是否顺应民心是政权稳固的基础,而民众则是真正主宰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教学重点: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教学难点:如何评价秦始皇一、“秦王扫六合”1、秦国崛起:原因:公元前4世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织,秦国经济由此得到较快发展。
表现: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秦国成为当时的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2、嬴政亲政:(1)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即位。
按照秦国法律,国君到22岁举行冠礼,然后才可以亲理政务。
因此,在这一段时间中,秦国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掌管。
当时,吕不韦被尊为“仲你”,把持着秦国大权,权倾一时。
(2)公元前238年,嬴政亲政。
此时,并以放纵坶的罪名,免掉了吕不韦的相位,强令他迁居蜀郡,吕不韦畏罪自杀。
通过这些行动,秦王嬴政把政权完全集中到了自已手里。
3、战略:离间敌国,远交近攻(1)秦王嬴政是一个有着极磊抱负和雄心的人,他亲政后继续其先辈开创的伟业,准备并吞六国。
他任用贤能的李斯、尉缭等客卿,重用王翦父子等著名将领,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2)秦国的东进行动,对六国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六国开始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
秦王采纳了李斯和尉缭提出的派遣大批间谍前往六国活动,用重金收买六国的大臣,扰乱六国原定的计划建议,把收买敌国官员、离间其君臣关系与军队的进攻合起来。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千秋功过秦始皇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4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 千秋功过秦始皇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4一、选择题1.秦王嬴政率“虎狼之师”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大业。
秦能完成统一的历史原因有()①秦国经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②长期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③人民渴望统一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2.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来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A.皇权至高无上 B.三公九卿形同虚设C.秦律严苛细密 D.皇帝处理一切事务3.《千秋兴亡——秦朝》一书中提到:“秦始皇试图将嬴氏‘家天下’传之永远的想法,不过是一场白日梦。
但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却开创了延续2 000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
”在此,作者肯定的是()A.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4.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是()A.三公九卿各司其职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5.对下图的相关评述正确的是()①有利于文化的交流②有利于巩固统一③阻碍了多元文化的发展④禁锢了人们的思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古人对秦朝统治短暂原因的分析,最符合实际的是()A.“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B.“(亡于)六王(六国)之后(代)也”C.“失之在政,不在于制(制度)”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图1 各地游客在里耶古城参观出土3.6万枚秦简的“中华一号井”。
秦简多为当时的官署档案,内容广泛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
大部分简牍在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的秦朝时期,其纪年由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到三十七年(公元前210),记事详细到月、日。
图2 游客在里耶古城参观“秦简文化墙”。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总结
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正式隶属于中央管辖。
促进台湾开发,巩固海防。
③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④三征噶尔丹,打击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⑤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3、评价: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
功绩:①机智果敢。
八岁即位,十六岁智擒螯拜,稳定了朝廷秩序。
②维护并巩固了国家统一。
平定三藩之乱和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派兵攻入台湾设立台湾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组织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签定《尼不楚条约》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③学识渊博,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
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
④重视农业发展。
实行更名田制度和摊丁入亩制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⑤拉开了长达150年的“康乾盛世”的序幕。
消极: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注意问题: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孔子既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孔子创立儒学的条件:(1)时代因素: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①经济: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瓦解。
②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
③文化: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形成“士”阶层。
(2)历史传统:“儒”地位的变化春秋以前,儒是主持礼仪的巫、史、祝、卜一类的文化人;春秋时期,儒以相礼为业,或为人师。
(3)个人作用:崇拜周公,精通礼乐,充满弘扬传统文化、复兴周礼的使命感△孔子创立儒学的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主要思想:①政治思想,主张“仁”(核心)和“克己复礼”。
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②教育思想,在中国开办私人办学先河,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3、地位和影响:①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被神圣化;②儒家思想传到亚洲各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③儒家文化对法、德等国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精选推荐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 千秋功过秦始皇学案 人民版选修4
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课标要求]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目标导航]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条件和经过,认识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2.掌握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国家所采取的措施,理解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作用。
3.分析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朝灭亡,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秦王扫六合”1.背景(1)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织,秦国经济由此得到较快发展,成为当时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2)嬴政亲政后,平定嫪毐叛乱,罢免吕不韦,任用李斯,重用王翦等将领,采取恰当的统一策略,开始大规模的统一全国战争。
2.经过(1)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
(2)公元前229年,赵王中了秦王的离间计,杀死大将李牧,第二年,秦军大破赵军,赵国灭亡。
(3)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国都城。
(4)公元前225年,秦国用黄河水灌魏国都城,魏王向秦国投降。
(5)公元前223年,秦军灭掉楚国。
(6)公元前221年,秦军灭掉了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国——齐国。
3.影响(1)秦国统一六国,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2)统一的实现,为中央集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思维点拨] 局部的统一、封建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发展、人们渴望统一,因此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1.中央(1)创立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2)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全国政务、军务及监察百官,三者分权独立,又相互制约,大权最终集于皇帝手中。
2.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直接管辖的郡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掌郡内政务、军务和监察,郡下面设县。
3.作用(1)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吏的任免都要经过皇帝批准,直接对皇帝负责,相互牵制,职责分明,有利于皇帝对各级官吏的控制。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 千秋功过秦始皇课时检测夯基提能 4
一、千秋功过秦始皇一、选择题1.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在《东方的文明》中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解析:选A.此题考查的是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周时已有”,到秦朝时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应该理解为周朝的分封制就已经开始了集权的趋势,到秦朝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度.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2.《华阳国志·蜀志》载:“(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
"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C.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D.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实行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可知,司马错是秦国著名武将,他率秦军攻占了楚国商於之地.A项错误,韩国是被秦灭亡的第一个国家;B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系;C项说法错误,当时秦还未统一六国,以后秦朝虽设有太尉一职,但无具体担任的人员,军权被皇帝掌握;依据材料可知秦在统一前就已经在许多新征服的地区开始实行郡县制,本题选D项。
3.秦王嬴政即位时,秦国已在东方设置了不少重要的郡,建立起了向东部地区进行扩张的阵地。
其中,管辖今山西东南部以长治为中心的地区的是()A.三川郡 B.上党郡C.南阳郡D.河东郡解析:选B。
上党,至今仍是山西省的重要地区.秦国时,上党郡负责管辖今山西东南部以长治为中心的地区.4.1964年西安市三桥镇出土的“高奴禾石铜权”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由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制定法律,中国进入法治社会B.嬴政确立了皇帝称号C.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D.秦统一了度量衡解析:选A。
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 千功过秦始皇素材 人民版选修4
皇帝制度的建立与特点1.在西周、春秋和战国前期,只有天子称“王”,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
至战国中期后,周天子的权威已极度衰落,各诸侯也相继称王。
秦王政消灭六国,统一中国,诸侯争战的局面结束,天下安定。
秦王政自认为功劳高于古代所有的帝王,不应再仅仅称王,就让大臣们讨论此事。
大臣们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建议秦王政称“泰皇”。
秦王政决定取古代“三皇”之“皇”和“五帝”之“帝”,合而为一,称为“皇帝”。
从此,“皇帝”一词就成为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的尊号。
皇帝自称为“朕”,同“余”、“我”。
秦王政还废除旧“谥法”,规定称他为“始皇帝”,他的子孙和后人继皇位者,依次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
这就是“秦始皇”一名的由来。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如郡守、县令等,都由皇帝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或意志办事。
军权也集中到皇帝手中,凡调动士卒五十人以上,必须持有皇帝的虎符为凭,才准调动。
否则,就是违法。
——《简明中国古代史》2.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其议帝号。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他如议。
”制曰:“可。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
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
自今已来,除谥法。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3.上古天子,庖牺氏⑾、神农氏称皇,尧、舜称帝,夏、殷、周称王。
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
2019年人民版历史选修四人物评说课件+练习:专题一 一 千秋功过秦始皇(1)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首页
X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D D 答疑解惑 A YI JIE HUO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
12
材料三 在历史活动课上,某历史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历史法庭”活 动:秦始皇被秦朝人民告上了法庭。
原告:秦朝人民大众 被告:秦始皇 法官:全体学生 原告陈词:你不体恤人民,破坏了社会的和谐。 被告辩护:朕德高三皇,功盖五帝。
首页
X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D答疑解惑 A YI JIE HUO
D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条件 1.客观条件 (1)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 了物质基础。 (2)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统一向大一统发展。 (3)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增强。 (4)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重了人民的困苦,人 民厌战、渴望统一。 (5)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理论。
知识点三
首页
X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D D 答疑解惑 A YI JIE HUO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
知识点一 秦朝的统一(依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本知识点)
历史条件
概况
意义
经济基础
秦王才略
平定嫪毐叛乱,罢免吕 不韦;重用王翦父子等 将领;采纳李斯、尉缭 的建议,采取正确的统 一战略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1千秋功过秦始皇教学素材
1.1千秋功过秦始皇【探究点评价秦始皇】【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概括司马迁批评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理由及其目的。
【提示】理由:忽视德政,不顾及民生。
目的:缓和矛盾,维护封建统治。
(2)根据史料二概括孙中山对秦始皇的评价,并结合时代背景回答其目的。
【提示】评价:肯定修筑长城有助于稳定北方边防;否定其暴政、专制。
目的:强化民族危亡意识,鼓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3)综合上述史料,概括指出认识历史评价需要注意哪些因素?【提示】论从史出;注意甄别史料,关注评价者的身份及主观目的;注意人物行为的主观目的与客观结果。
【史论拓展】客观公正地评价秦始皇(1)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①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生产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他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成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④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①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刑律,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②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③其残暴统治最终引起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时长城修筑情况: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从而全部拆毁了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
——《中国军事通史》第四卷(1)根据材料一,概述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是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拆毁“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的主要背景。
有人在论及秦始皇的统治时,认为“秦始皇筑了长城,也毁了长城”。
结合相关史实,评述这一观点。
【规范解答】第(1)问分析地形、建筑材料等因素。
第(2)问具有开放性,评述时从两个层次入手,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课标要求]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目标导航]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条件和经过,认识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2.掌握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国家所采取的措施,理解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作用。
3.分析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朝灭亡,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秦王扫六合”1.背景(1)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织,秦国经济由此得到较快发展,成为当时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2)嬴政亲政后,平定嫪毐叛乱,罢免吕不韦,任用李斯,重用王翦等将领,采取恰当的统一策略,开始大规模的统一全国战争。
2.经过(1)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
(2)公元前229年,赵王中了秦王的离间计,杀死大将李牧,第二年,秦军大破赵军,赵国灭亡。
(3)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国都城。
(4)公元前225年,秦国用黄河水灌魏国都城,魏王向秦国投降。
(5)公元前223年,秦军灭掉楚国。
(6)公元前221年,秦军灭掉了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国——齐国。
3.影响(1)秦国统一六国,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2)统一的实现,为中央集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思维点拨] 局部的统一、封建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发展、人们渴望统一,因此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1.中央(1)创立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2)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全国政务、军务及监察百官,三者分权独立,又相互制约,大权最终集于皇帝手中。
2.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直接管辖的郡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掌郡内政务、军务和监察,郡下面设县。
3.作用(1)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吏的任免都要经过皇帝批准,直接对皇帝负责,相互牵制,职责分明,有利于皇帝对各级官吏的控制。
(2)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式的统治体系,组建起一个空前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归纳总结] 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加强皇权的重要措施,三公九卿和地方主要官吏的任免,都要经过皇帝批准,官吏不再臣属于诸侯,而是直接对皇帝负责。
[易错提醒] 郡县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秦将其推广到全国,其实质上是对分封制的否定,更有利于服务于统一局面。
三、“大一统”政策的实施1.统一文字(1)措施:下令全国各地一律使用统一的文字——小篆。
(2)影响:文字的统一对于各地的文化交流和共同文化的进一步形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1)下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方便了各地贸易往来和国家的财政税收。
(2)为使车辆在全国顺利通行,统一车轨。
3.大力发展交通(1)陆路方面: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2)水路方面:疏浚了鸿沟,开凿了灵渠。
4.巩固边防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万里长城,有效地阻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思维点拨] (1)通行全国的“圆形方孔”钱,蕴含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凸显了“皇权至上”和“国家统一”理念。
(2)文化上采取的举措,其前提是国家的统一,其作用反过来又巩固了统一局面,影响深远。
[重点精讲] 如何认识秦始皇修筑长城?(1)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外敌入侵;保障了沿边人民的生产生活;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暴政的表现,激化了社会矛盾。
四、历史的余音1.功绩(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
(2)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采取了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
2.过失:唯我独尊、专制暴虐。
(1)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2)滥用民力、物力,大建宫殿、陵墓,征收沉重的赋税。
(3)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知识图示主题一秦统一六国史料一天下之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梁启超史料二假长此不获统一,岁岁交糜烂其民而战之,其惨状将伊于胡底。
——梁启超史料三(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史记·商君列传》[史料解读](1)史料一说明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史料二是说如果长期不能统一,诸侯混战带来的惨状不知到什么地步为止。
(3)史料三说明商鞅变法取得明显效果,国力增强。
[问题思考](1)史料一为什么说“天下之趋统一,势也”?(2)史料二为什么说“不获统一……惨状将伊于胡底”?(3)史料三体现出秦始皇成功统一中国的因素有哪些?提示(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大诸侯国兼并小诸侯国,最终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实现了区域性统一,故“天下之趋统一,势也”。
(2)长期战乱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社会经济遭受破坏。
(3)经过商鞅变法,秦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风气有较大改进,为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
秦统一六国的条件(1)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统一向大一统发展。
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增强。
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重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
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理论。
(2)主观条件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其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广罗人才,制定了正确的统一方略。
主题二评价秦始皇史料一汉代有人说:①秦王贪婪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②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史料二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①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②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史料解读](1)由史料一中的①可知秦始皇统治残暴,由②可知其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朝的灭亡。
(2)史料二中的①指的是秦始皇进行了体制创新;②是指其统一全国。
[问题思考](1)史料一中的汉代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2)从史料二看,毛泽东“赞成秦始皇”的两个主要理由是什么?结合史实说说你的理解。
(3)你怎样看待上述对秦始皇评价的两种观点?提示(1)秦始皇苦役百姓,横征暴敛,严刑酷法,是一个暴君;他的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2)理由:体制创新和统一全国。
理解: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建立了以三公九卿制为主的中央官制,地方上废分封、置郡县,并采取了其他一系列加强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等),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结束群雄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两种观点都有道理。
秦始皇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也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者,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秦始皇“功在统一”“罪在专制”,但两者相比,历史功绩是主流。
全面评价秦始皇(1)积极:杰出的政治家①顺应历史潮流,统一全国。
②政治上: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③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2)消极: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①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②制定残酷的刑法。
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1.善于用人是秦王嬴政能够赢得统一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面对六国联合对付秦国的联盟,秦王嬴政采纳了李斯的统一方略,该方略是( )A.先灭强大的齐国,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韩B.远攻近交,首先进攻远方的国家,后灭邻国C.先灭弱小的韩国,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D.先难后易,首先进攻强国,后灭弱国答案 C解析秦王嬴政采用了李斯的建议,提出选择弱国、正面突击,先灭与秦国接壤的韩国,再向两翼进攻,最后灭齐国。
2.秦始皇统一国家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统一,其中最有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对立的举措是( )A.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D.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答案 C解析题中涉及的是地方与中央,A项属于中央机构与此无关,B项分封制与秦朝无关,D项可以促进交流,有利于控制地方,但不是最主要的。
C项则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来体现,最有利于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3.历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要理解其中关于秦始皇的评论,可能需要依据( )A.统一文字、焚书令、秦朝速亡B.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秦朝速亡C.焚书令、秦朝速亡、科举制度D.焚书令、秦朝速亡、后世没有采用该手段答案 D解析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发布了焚书令,但秦朝迅速灭亡了;汉武帝采用的是另一种形式即“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成功了。
证明题干中对秦始皇评论的依据是秦朝的政策和史实及后世的做法,故D项正确。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
……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四十四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
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
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
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
——范文澜《中国通史》据材料,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答案措施:移民、筑城、设郡。
意义:传播汉族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边疆地区发展;促进民族融合;扩展疆域;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
解析本题第一问,根据“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可得出移民,根据“筑四十四个县城”可以归纳出筑城,根据“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可得出设郡;第二问,可以从传播先进技术和促进民族融合的角度回答。
学习思考1.提示秦国兼并六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主要原因:秦国商鞅变法彻底,实力增强,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具体原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嬴政任用人才,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2.提示丞相是中央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并协助丞相处理政事。
三者分权独立,又相互制约。
目的是加强皇帝专制集权。
3.提示对秦始皇评价不同的原因:评价者所处的角度和阶级立场不同,评价的观点也不同,古代人还不具备辩证看待历史人物的客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