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6透镜和视觉 (一)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第6节 透镜和视觉教案2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第6节 透镜和视觉教案2 浙教版

《透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是光的折射的深入,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是历年中考的高频考点。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凸透镜对光发散作用。

难点: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光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四、教学器材
透镜一组、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瓶口上部)、蚊香、火柴、激光灯、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6透镜和视觉教案1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6透镜和视觉教案1

透镜和视觉教案一、教材、学生简析及设计总思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透镜和视觉”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光的折射和透镜对光的作用的以及在上册中学生已经体验放大镜(放大、正立的虚像)、显微镜和生活中照相机(缩小、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实验探究再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同时通过一学期多的实验探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授课思路:运用多媒体展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各自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为什么它们的成像性质不同?性质与什么因素有关?----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建立模型----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问题。

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已知物距时能正确描述成像性质;已知像的特点能正确说出物距。

(3)能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模型解释照相机、放大镜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使学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会从科学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科学原理,促进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养成。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认识。

2、难点: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科学实验与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及凸透镜成像中各种仪器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节课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各自成像的特点后,提出“同一凸透镜所成像的规律”为什么不一样?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勇于求知。

通过生生互动、生师互动提出猜想: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6节 透镜和视觉》导学案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6节 透镜和视觉》导学案 浙教版

第6节透镜和视觉学校:七()班姓名:组别:一.课前尝试1.当光从空气到水中或其他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折射光线向偏折,此时折射角入射角。

2.透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它能使光线;另一种为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它能使光线。

3.课前准备: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凹透镜。

二.新知尝试(一)透镜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放在课桌上的各种透镜,并说出其特点。

活动二: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2.换用凹透镜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还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吗?结论:①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线成一点,这个点叫做。

一个凸透镜有个焦点。

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用表示。

②凹透镜可以光线,但这些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成一点,这个点也叫,一个凹透镜也有两个焦点。

③用光路图表示上述性质。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④和光心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科学术语。

思考:你能用冰和阳光来取火吗?(二)凸透镜成像活动三:在桌上放一块凸透镜,在凸透镜的一侧点燃一支蜡烛,调节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使蜡烛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像。

结论:①凸透镜能使物体。

②这个像能呈现在上,它是由实际光线而成的,这样的像叫像。

③把叫物距(u),叫像距(v)。

三.同步尝试1.一束太阳光射到凸透镜上,则通过透镜后形成的亮点是在()A.焦点以外 B.焦点上 C.焦点以内 D.以上都有可能2.判断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手轻摸,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凸透镜B.让太阳光通过透镜,能会聚成一个亮点的是凸透镜C.让太阳光通过透镜,能会聚成一个亮点的是凹透镜D.以上说法都正确3.如图是一束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4.“用冰能取火”是把冰磨成()A.平面镜 B.三棱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5.林雨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2-6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习题课件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2-6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习题课件新版浙教版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 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 明猜想2是_错__误____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 方法。 简要做法:_用__焦__距__相___同__而__直__径__不__同__的__凸__透__镜__,__点__燃__火__柴__,__测__ _出__点__燃__火__柴___所__需__要__的__时__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判断:_如__果__点__燃___火__柴__所__需__要__的__时__间__相__等__,__则__猜__想__3_错__误__;_ _如__果__点__燃__火___柴__的__时__间__不__相__等__,__则__猜__想__3_是__正__确__的___________。
一点 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
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D.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3.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C )
4.由于下雨,一透明塑料薄膜的顶棚积满了水,形状如图所 示,下面关于它的讨论正确的有( D ) A.这些水构成一个凹透镜,它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 B.透镜必须是固体,水不可能成为凸透镜 C.水的下表面虽然近似于球面,但上表面却
7.请在图中画出从光源S射向透镜的两束光的折射光路。
8.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凸透镜的焦点F射 向凸透镜,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后 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9.在下列各图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10.消防专家建议公众,不要随意丢弃尚未喝完的矿泉水瓶, 因为这些瓶子有可能造成森林火灾。一个夏日的中午,某同学 将装满水的瓶子和纸板放置太阳光下,如图,约1分钟后纸板 竟然烧出了个洞。据此,你可以判断( B ) A.当天温度很高,纸板直接放置在阳光下就会着火 B.纸板上烧出洞的位置就是最亮或接近最亮的位置 C.水吸收了热量,将热量传递到了纸板上 D.如果瓶子不装水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6透镜和视觉 学案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6透镜和视觉 学案

第六节透镜和视觉〔一〕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触摸,感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和作图分析,知道主光轴、焦点、焦距、虚焦点等概念,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和作图分析,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传播方向的影响。

【学习重点】: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传播方向的影响,会作光路图。

【学习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传播方向的影响和光路图的绘制。

【课堂学习】:活动1:感知透镜步骤:①先用透镜看导学案上的字;②用手触摸透镜现象:一个透镜使字变大了,用手触摸时发现,该透镜中间,边缘;另一个透镜使字变小了,用手触摸时发现,该透镜中间,边缘。

小结:透镜可分为和两种,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称为;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称为。

稳固1:以下图中,属于凸透镜的是〔〕反思:字为什么会变大〔或变小〕?光从物体出发,经过透过透镜后终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活动2: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步骤:①再将凸透镜放入方框,透镜与点划线垂直,且中心与点划线重合,并用笔沿凸透镜的轮廓描出凸透镜;②利用激光笔在“光传播路径图〞上,沿入射光的方向射入A、B两条光线;③在A、B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上分别取两个点A1、 A2,B1、 B2;④连接两点分别画出两条折射光线;⑤将凸透镜换成凹透镜重复上述步骤。

现象:凸透镜:平行光垂直于凸透镜照射,折射后光线,并;凹透镜:平行光垂直于凹透镜照射,折射后光线;结论:凸透镜可使光线,凹透镜可使光线。

稳固2:在以下方框中画出适宜的透镜。

小结:光线会聚,就是光线折射后 (填“靠近〞或“远离〞)主光轴;光线发散,就是光线折射后 (填“靠近〞或“远离〞)主光轴。

活动3:看图识概念:先仔细阅读书本P75,然后在图中标注出各局部的名称。

小结:凸透镜的中心一般我们叫;过凸透镜中心与凸透镜垂直的线我们称为,一般用点划线表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时,会发生偏折而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该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第6节 透镜和视觉教案1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第6节 透镜和视觉教案1 浙教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教学设计思路“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

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

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

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方法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f=10cm和f=5cm凸透镜各一支、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玻璃片、水、烧杯、滴管、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教学资源安排视频激趣引入新课(3min)师: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

播放完毕,师: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手上拿了什么?师:请大家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用手触摸一下它的厚度,它一样厚吗?是什么光学器件?师:原来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请大家利用手上的凸透镜近距离看学案上的箭头,会看到什么现象?师:箭头被放大了,是正立放大的像,所以人们称之为放大镜。

浙教版七年科学下册第2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教案)

浙教版七年科学下册第2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教案)
这位同学眼睛的瞳孔有什么变化?
他(她)的瞳孔变__________(填“大”或“小”)了。这样的变化说明: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能让_____________(填“较少”或“较多”)的光进入眼睛。
虹膜可以通过调节__________的大小,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的量。
注意:不要长时间用手电筒照射同学的眼睛,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真性近视
形成原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是一个模糊的光斑。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前
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可矫正近视。
(2)远视
远视特点:患远视的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形成原因: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远视患者的视网膜后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透镜和视觉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透镜和视觉 第2课时

2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年
学习
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眼的结构,知道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
2.知道人类视觉上的限制,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从而知道如何爱护眼睛和保护视力。
3.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眼睛各个部分的作用的分析、凸透镜成象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房水:透明液体,提供营养,维持眼压,对进入眼球内部光线起到折射作用
晶状体: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有弹性,对进入眼球内部光线起到主要折射作用
玻璃体:透玻璃体由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组成,它充满着整个眼球的内部。
活动
在光较暗的环境下仔细观察一位同学的瞳孔,然后在他(她)眼前约10厘米的位置,用小手电筒照向这位同学的右眼睛(或左眼睛),留心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第6节 透镜和视觉教案2 (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第6节 透镜和视觉教案2 (新版)浙教版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记
展开:我们可以用凸透镜观察物体,会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也可以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大家想不想知道凸透镜还能形成什么像呢?是倒立的?正立的?放大的?缩小的等等。

距离有关。

3
)粗侧焦距:让学生回顾上堂课的粗侧焦距的方法:因为阳光不好,只能将蜡烛放
厘米
——使烛光的像能完整地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2f。

(学生会发现找不到像。

然后指导学生拿下光屏,然后在光屏的位置向透镜方向观察,
透过观察,得到结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
——当物距越来越小时,像距越来越大,像也越来越大,呈倒立的实像。

教学反思:
这个探究没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在操作实验。

测焦距的较好的方法。

有部分学生在找放大的像时,像没有完全呈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6透镜和视觉-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6透镜和视觉-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学习目标】能记住幻灯机、照相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课前小测】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图所示,其中蜡烛放在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与烛焰大小相同,放在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比烛焰大,放在_____处能看到放大的虚像【学习过程】一、照相机(1)基本构造①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②镜头后,照相机底部安放有________,它的作用(记录)。

远处的物体通过照相机的镜头成______、______的____像。

2、为了使底片上的像大点,物体要______照相机,同时镜头和底片的距离(暗箱)______一些。

(填:远离或靠近)二、投影仪1、物体通过投影仪的镜头成_______、_______的_____像。

成像时物体距镜头较____;镜头上方通常有个平面镜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之在屏幕上成像)2、为了使屏幕上的像大点,幻灯片离镜头_______,同时屏幕离镜头_______。

(填:近点或远点)三、放大镜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_。

物体距离镜头很,透过镜头看到物体的那边有一个、的像。

为了让课本的字再放大点,放大镜应___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课本的字。

四、实像和虚像(1)实像: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像,并能使胶片感光记录下来(光屏承接得到像)。

例: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

特点:实像与物体分居凸透镜的两侧。

倒立的体验凸透镜成实像:学生画成实像光路。

课本P87(2)虚像:通过凸透镜射出的光没有会聚,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物体一侧所成虚像发出的(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光屏承接不到,也不能使胶片感光。

例: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放大镜所成的虚像。

特点: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同侧,正立的。

体验:凸透镜成虚像,学生画成虚像光路。

【练习巩固】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要从空中的直升机向地面照相,在航空摄影中照相机内的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A 正立缩小的虚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透镜·达标检测1.下列光学仪器成缩小实像的是( )A.照相机B.平面镜C.投影仪D.放大镜2.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像,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3.如图所示是2014年亚运会吉祥物“斑海豹三兄妹”在胶片上的图样,若把投影仪的反光镜卸掉,该胶片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天花板上看到的像的形式为( )4.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2016春七年级科学下册2.6《透镜和视觉》教案浙教版 (1)

2016春七年级科学下册2.6《透镜和视觉》教案浙教版 (1)

透镜和视觉
学习札记
小提示
(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18、摄影师利用“135”照相机对着一学生拍完一张全身像后,接着对站立不动
做蜡烛成像实验。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若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都相等,则
A. f甲>f
B. f甲=f
C. f甲<f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代表物体,A‟B…代表物体的像,这
厘米处,一物体以12厘米/秒的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7. 如图9,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展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试
所示,
、(4)利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已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此时如果用黑纸遮住透镜的
透镜成像、眼和视觉
D是甲拍的,A是丙拍的,C是丁拍的,B是乙拍的。

一、选择题: 1. A 2. B 3. C 4. B 5. B
6. A
7. D
8. C
9. A 10. C 11. A 12. D
二、填空题13. f<v<2f 照相机;u=2f 倒立;f<u<2f放大幻灯机;正立放大镜14. 凸透镜虚15. 大凸透镜放大正立的虚像
16. 乙实像17. 凸透实f<u<2f18. 凹透凸透平面凸面凹面19. 乙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21.(1)10(2)凸透镜、光屏同一高度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间后(3)倒立缩小的实像(4)变暗了22. (1)D B A (2)增大变大焦
距23. C 24. 放大放大凸透镜焦距相同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

透镜与视觉 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浙教版科学七下)

透镜与视觉 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浙教版科学七下)
1、活动:请学生观察自己同桌的眼睛,说出观察到的同桌的眼睛有哪些外部结构,并猜测其作用。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科学词汇的纠正,并且补充相应结构的功能。
2、活动: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找出眼的结构和与之相对应的功能。
3、介绍各结构的特征和功能,重点演示讲解瞳孔、晶状体的作用。
活动:观察同桌同学的瞳孔,思考,瞳孔有什么作用。
如图所示,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思考:在视网膜上形成了像就代表着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吗?若不是,形成视觉的器官是在哪里呢?
4、总结。同学们总结下视觉是如何形成的。P80
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后,最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有许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光的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我们便看到了物体。
6、视力缺陷与矫正
如若物体的像并未在视网膜上聚集,而是成在视网膜之前,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近视”(图示);如若物体的像在视网膜之后,就是“远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去读过大。
提问: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矫正呢?
近视的同学带上了近视眼镜,远视的同学带上了“老花镜”,同学们仔细看看手中的近视眼镜有什么特征。
很好,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海伦在失明后,怎样在逆境中成长,在黑暗中摸索色彩缤纷的世界。
可想而知,对于盲人,光明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梦想,对于我们正常人而言,我们是否会感恩上天给我们的馈赠呢?接下来,我们将慢慢拆开上帝给我们的礼物。
引出课题—《透镜与视觉》。
二、新课教学
(一)眼的结构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据统计,大脑中约有80%的信息来自于眼睛。那么,眼睛都有哪些结构呢?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的一个环节,知识性和理论性都比较强,学生不容易理解。虽然学生对“眼睛”这一名词十分熟悉,但对眼睛这一器官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却知之甚少。应该说,眼球的结构非常复杂,有关的名称繁多,学生不好记忆,也不好理解,瞳孔和晶状体的动态变化,学生更是难以想像。视觉的形成过程,学生更是不好理解的,因为光线的传播看不见,也摸不着。由于七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物理学的光学知识,因此,我在上一课安排了一个关于“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我觉得这样能给学生以最直观的印象。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呢?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作用,用直观的课件,鲜活的动感画面和视频等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了一些比较抽象而难以解决的问题。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6《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6《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

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能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3.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4.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5.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6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 得出两种透镜形状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会聚、发散。

课前准备凸透镜、凹透镜、演示用光学器件组一套、老花眼镜、近视眼镜。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教师活动: 展示透镜。

教师口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与透镜有关的内容, 老师现手里拿的是透镜。

我们学习的透镜至少有一面是球面, 或者两面都是球面。

光透过透镜发生了折射, 折射光线有什么规律没有?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透镜。

二、讲授新课(一)透镜的分类和比较1. 凸透镜和凹透镜教师口述: 下面大家垫面巾纸用手摸一摸桌子上老师给的两个透镜, 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活动: 用眼观察, 用手触摸透镜, 研究透镜的特点。

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凸透镜有什么特点.mp4>>, <<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mp4>>。

教师活动: 总结透镜的特点与归类。

中间厚, 边缘蔳的透镜叫凸透镜; 中间蔳, 边缘厚的透镜叫凸透镜。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则这种透镜称为薄透镜。

2.主光轴和光心教师口述: 什么是光心? 光心在哪? 透镜的光心有什么重要的性质? 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呢? 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呢? 下面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一下课本。

学生活动: 带着教师所提的问题阅读教材。

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 也称主轴。

光心: 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 经过这个点的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这个点叫光心。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教师口述: 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知道凸透镜可以将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是不是也有会聚的作用呢? 下面的就来详细地研究一下。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6.2《透镜和视觉》教案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6.2《透镜和视觉》教案

2.6.2《透镜和视觉》指导教学书
主备人:审核人:初一备课组
小组内讨论,探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填写P77的第六题
(三)释疑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像和虚像如何鉴别?
像是否有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能否成像在光屛上
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
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为什么?
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四)画图
自学提示:
1、说出放大镜、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知者加速:
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凸透镜还有那些用处?
四、当堂检测
五、知识建网
•心说:闭目1分钟思考,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互说:1、2号结对;3、4号结对;5、6号结对,先单号说。

•竞说:用最简洁的话或关键词说出来(组内选两人说)。

浙教2011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6节 透镜和视觉》_1

浙教2011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6节 透镜和视觉》_1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的教学设计思路,主线:凸透镜的基本知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的应用。

可见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重点。

课程标准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生通过探究的过程,不仅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且也初步了解实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猜想,初步设计方案,组织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由此可见这是一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的好课例。

(二)分析学生情况1.知识储备初中1年级的学生对于凸透镜不太了解,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的就更少。

但通过前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能力,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的的画法,同时明白什么是物距、什么是像距等物理概念,这就为本节的教学做好了知识上的储备。

2.技能储备通过前面的小孔成像实验和平面镜成像实验,学生已经能区分实像和虚像,同时也具备了利用刻度尺读取数据的能力。

3.学习心理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对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着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自主地设计实验,因此实际教学中还是需要采取以导为主的策略,及时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操作规范,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实验方案,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完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是: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是:①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②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①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②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4.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放在学生在科学课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6透镜和视觉导学案1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6透镜和视觉导学案1

蜀河初中八年级备课组透镜和视觉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

(2)认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知道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建立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难点:00一.复习回顾: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于入射角;当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不可逆的)。

二.课前预习:1.透镜通常可以分为____ 和 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 叫凸透镜;3. ________________ 叫凹透镜;4.生活中常见的眼镜的镜片就是透镜。

请你辨别:患有近视眼的学生配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 透镜;而患有老花眼的老年人配戴老花镜片是______ 透镜。

5.凸透镜对光有 ___ 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 ____ 透镜。

6.凹透镜对光有 __ 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 ___ 透镜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队旅行者冒着-48℃的严寒跋涉着。

到了中午,当他们拣来了一堆干草准备生火做饭时,却发现打火机丢了,怎么办?一位博士灵机一动,带领大家用冰磨制了一块像放大镜一样的冰块,博士拿着这一冰块迎着太阳,把阳光聚集到干草上,一会儿,干草就着了火。

七年级科学下册 2.6 眼和视觉(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2.6 眼和视觉(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浙教版

第六节眼和视觉(第二课时)【学习重难点】1、眼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远视的成因,矫正方法。

【自主先学】情景一: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情景二:请描述你见到的照相机的主体结构;请你描述你所知道的眼的结构;比较两者的区别与共同之处。

自主练习: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相当于光屏。

2、眼睛的结构:眼帘、睫毛、巩膜、眼球、泪腺管1)、眼球的外部有和。

2)、中间一层有、和。

3)、内部:,,和。

4)、眼球的正视图:晶状体,虹膜,瞳孔,角膜,睫状体。

3、眼球的结构和个结构的功能(识记):4、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看上去都是倒像,6个月后就适应了!【合作探究】1、观察同桌同学的虹膜和瞳孔。

用手电照射右眼。

右眼的瞳孔有什么变化?瞳孔有什么作用?2、人类视觉上的限制(分组实验探究:)近点:将眼睛凝视课本上的任意字,漫漫移近,直到字体开始模糊不清。

测出此时眼睛与字的距离,即为近点。

远点:同样两个同学测出远点。

盲点:按图1—58自己做盲点实验。

说明视网膜上有不感光的部位——即盲点。

3、讨论:P37,色盲不宜担任驾驶、或其他需要辨别颜色能力的工作?4、近视的原因,远视的成因;矫正方法。

5、讨论:近视的预防。

【合作解惑】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和照相机相似。

分析成像原理。

2、视觉的形成过程。

3、近视的原因,远视的成因;矫正方法:做光路图分析。

4、简介视觉上的限制、眼病。

【自主提升】1、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2、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

视力正常的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而言()A.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3 、如下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6透镜和视觉学案1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6透镜和视觉学案1

FF F FF F透镜和视觉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2、知道透镜的主轴、光心、焦点、焦距;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学习重点:透镜的主轴、光心、焦点、焦距;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发现问题、加深理解、课前完成1、你知道哪些仪器上使用透镜吗?请举例2、透镜分为哪几种类型?这两种透镜的镜片的区别是: 凸透镜 凹透镜 3、请画出下面两个透镜的主光轴CC '和光心O 4、如下图所示,光经过透镜会发生折射吗?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请你说一说理由5、请在右图方框中标出箭头所指处的名称:【课堂反馈】课堂反馈、掌握知识、提高能力1、研究一下你面前的两个透镜,你能够区分它们吗?你有几种方法?3、根据实验现象,画出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分析你画出的光路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凸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2、 过光心的光线有什么特点?分析你画出的光路图回答下列问题:3、 凹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4、 过光心的光线有什么特点?5、 试着画出下列光路图6、讨论一下,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训练】: 体验成功、 我能行1. 画出下列图中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2. 画出下列图中凹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FF F FF F F F F FF F F FF3、.如图,在各个方框中恰当的位置上画出合适的透镜.【作业】:4. 画出下列图中凸透镜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方向。

5. 画出下列图中凹透镜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的方向。

6.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_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__透镜.7.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

在__________处可点燃火柴。

当把一小灯泡放在该点时,灯泡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后将成为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透镜和视觉(一)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触摸,感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作图分析,知道主光轴、焦点、焦距、虚焦点等概念,理解凸透镜对光
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作图分析,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传播方向的影响。

【学习重点】: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传播方向的影响,会作光路图。

【学习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传播方向的影响和光路图的绘制。

【课堂学习】:
活动1:感知透镜
步骤:①先用透镜看导学案上的字;②用手触摸透镜
现象:一个透镜使字变大了,用手触摸时发现,该透镜中间,边缘;
另一个透镜使字变小了,用手触摸时发现,该透镜中间,边缘。

小结:透镜可分为和两种,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称为;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称为。

巩固1:下图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反思:字为什么会变大(或变小)?光从物体出发,经过透过透镜后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活动2: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步骤:①再将凸透镜放入方框,透镜与点划线垂直,且中心与点划线重合,并用笔沿凸透镜的轮廓描出凸透镜;
②利用激光笔在“光传播路径图”上,沿入射光的方向射入A、B两条光线;
③在A、B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上分别取两个点A1、 A2,B1、 B2;
④连接两点分别画出两条折射光线;
⑤将凸透镜换成凹透镜重复上述步骤。

现象:凸透镜:平行光垂直于凸透镜照射,折射后光线,并;
凹透镜:平行光垂直于凹透镜照射,折射后光线;
结论:凸透镜可使光线,凹透镜可使光线。

巩固2:在下列方框中画出合适的透镜。

小结:光线会聚,就是光线折射后 (填“靠近”或“远离”)主光轴;
光线发散,就是光线折射后 (填“靠近”或“远离”)主光轴。

活动3:看图识概念:先仔细阅读书本P75,然后在图中标注出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凸透镜的中心一般我们叫;过凸透镜中心与凸透镜垂直的线我们称为,一般用点划线表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时,会发生偏折而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该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

拓展: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时,折射光线会发散而远离主光轴,但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活动4:讨论与探究:经透镜折射后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路径
1.查看“光传播路径图”,描述下列光线折射后的变化。

(1)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点;
(2)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过点;
2.根据“光路可逆”,讨论下列光线折射后的变化。

(1)凸透镜: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2)凹透镜:向另一侧虚焦点位置入射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
3.探究:利用“光传播路径图”,通过实验,得出下列光线折射后的变化情况。

(1)凸透镜: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2)凹透镜: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

巩固3:完成光路图
活动5:课堂小结:绘制本课的“知识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