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思维训练题培训讲学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七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顺序;第二步是进行新课。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进行同 级运算的练习;第二步是进行不同级运算的练习。在讲完运算顺序后可出示一 些同级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接着出示一些不同级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最后出示一些容易
发生错误的题目让学生练习。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比较顺利地完成由旧知识向 新知识的转化。
五、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 向
本学期我虽然很努力但仍有不足之处:一是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二是对学 困生的辅导不够及时;三是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在今后的工 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不断完善自 己的教学方法提高
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要加强对自己学困生的辅导并做好辅导记录争取不让 一个学生掉队!
七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目录
01 一、要善于调动学生 思维的积极性
03
三、要善于培养学生 思维的灵活性
02
二、要善于抓住学生 思维的转折点
04 参考内容
一、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 性
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认知、心理等特点,正确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思维 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七年级搞好数学思维训练的前提条件之一。调动学生思维 积极性的常用方法有:
3、群体互动,促进思维。
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活动是搞好数学思维训练的重要形式之一。 由于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胜心强等特点,可采用分组讨论、说悄悄话、 你问我答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思维积极活跃。例 如: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有理数的乘方”一节,在讲完乘方的概念后,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方的意 义,可让学生4人一组进行讨论:“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a2表示 什么意思?”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互相讨论。待学 生举出很多实例后,教

七年级上数学思维拓展训练二:有理数与数轴的数形结合

七年级上数学思维拓展训练二:有理数与数轴的数形结合

a 例 3: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以表示为 1、a+b、a 的形式,又可以表示为 0、 、b 的 b 形式,求 a2015-b2014 的值。(★字母表示数,有理数的运算)
1
2014 年秋季
七年级(上)数学思维拓展训练
例 4:① 如图所示,在数轴上,点 A、B、C、D 所对应的数分别为 a、b、c、d,请比较大小: a+c 离为 b+d。 (★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② 在数轴上,点 A 到原点的距离为 3,点 B 到原点的距离为 5,那么 A、B 两点间的距 ;(★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③ 在数轴上,点 A、B 分别表示-3.2 和 2.8,则线段 AB 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 (★数形结合,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
二、思维训练
例 1:① 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常见的无理数) ·· 1 3 1,-3.5,2.1 4 5,2 ,0,-2,2014,3.1415,2π,- ,1.21211211121111…,-100 3 2 正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

﹜ 分数集合:﹛ 非负整数集合:﹛ ;0.243=
例 8:在数轴上,找出所有的整数点 P,使得它到点 100 和点-100 的距离之差大于 20,距离 之和等于 200,求满足该条件的所有整数点的个数以及它们的和。 (★数轴问题)
2
2014 年秋季
七年级(上)数学思维拓展训练
例9: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 a 与
1 的大小。 (★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a
5 9 17 33 65 129 13 例 5:① 计算: 2 4 8 16 32 64
1 1 ② 是否存在这样的两个数,它们的积与它们的和相等。如: 1 1 ,请再 2 2 另外写出三组这样的两个数。 (★有理数的特殊运算)

七年级数学培优辅导讲义(共十讲80页)

七年级数学培优辅导讲义(共十讲80页)

第一讲有理数的巧算有理数运算是中学数学中一切运算的基础.它要求同学们在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的基础上,能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迅速地进行运算.不仅如此,还要善于根据题目条件,将推理与计算相结合,灵活巧妙地选择合理的简捷的算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1.括号的使用在代数运算中,可以根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去掉或者添上括号,以此来改变运算的次序,使复杂的问题变得较简单.例1计算:分析中学数学中,由于负数的引入,符号“+”与“-”具有了双重涵义,它既是表示加法与减法的运算符号,也是表示正数与负数的性质符号.因此进行有理数运算时,一定要正确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尤其是要注意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注意在本例中的乘除运算中,常常把小数变成分数,把带分数变成假分数,这样便于计算.例2计算下式的值:211×555+445×789+555×789+211×445.分析直接计算很麻烦,根据运算规则,添加括号改变运算次序,可使计算简单.本题可将第一、第四项和第二、第三项分别结合起来计算.解原式=(211×555+211×445)+(445×789+555×789)=211×(555+445)+(445+555)×789=211×1000+1000×789=1000×(211+789)=1 000 000.说明加括号的一般思想方法是“分组求和”,它是有理数巧算中的常用技巧.例3计算:S=1-2+3-4+…+(-1)n+1·n.分析不难看出这个算式的规律是任何相邻两项之和或为“1”或为“-1”.如果按照将第一、第二项,第三、第四项,…,分别配对的方式计算,就能得到一系列的“-1”,于是一改“去括号”的习惯,而取“添括号”之法.解 S=(1-2)+(3-4)+…+(-1)n+1·n.下面需对n的奇偶性进行讨论:当n为偶数时,上式是n/2个(-1)的和,所以有当n为奇数时,上式是(n-1)/2个(-1)的和,再加上最后一项(-1)n+1·n=n,所以有例4在数1,2,3,…,1998前添符号“+”和“-”,并依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分析与解因为若干个整数和的奇偶性,只与奇数的个数有关,所以在1,2,3,…,1998之前任意添加符号“+”或“-”,不会改变和的奇偶性.在1,2,3,…,1998中有1998÷2个奇数,即有999个奇数,所以任意添加符号“+”或“-”之后,所得的代数和总为奇数,故最小非负数不小于1.现考虑在自然数n,n+1,n+2,n+3之间添加符号“+”或“-”,显然n-(n+1)-(n+2)+(n+3)=0.这启发我们将1,2,3,…,1998每连续四个数分为一组,再按上述规则添加符号,即(1-2-3+4)+(5-6-7+8)+…+(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所以,所求最小非负数是1.说明本例中,添括号是为了造出一系列的“零”,这种方法可使计算大大简化.2.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先来计算(100+2)×(100-2)的值:(100+2)×(100-2)=100×100-2×100+2×100-4=1002-22.这是一个对具体数的运算,若用字母a代换100,用字母b代换2,上述运算过程变为(a+b)(a-b)=a2-ab+ab-b2=a2-b2.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计算公式(a+b)(a-b)=a2-b2,①这个公式叫平方差公式,以后应用这个公式计算时,不必重复公式的证明过程,可直接利用该公式计算.例5计算 3001×2999的值.解 3001×2999=(3000+1)(3000-1)=30002-12=8 999 999.例6计算 103×97×10 009的值.解原式=(100+3)(100-3)(10000+9)=(1002-9)(1002+9)=1004-92=99 999 919.例7计算:分析与解直接计算繁.仔细观察,发现分母中涉及到三个连续整数:12 345,12 346,12 347.可设字母n=12 346,那么12 345=n-1,12 347=n+1,于是分母变为n2-(n-1)(n+1).应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得n2-(n2-12)=n2-n2+1=1,即原式分母的值是1,所以原式=24 690.例8计算:(2+1)(22+1)(24+1)(28+1)(216+1)(232+1).分析式子中2,22,24,…每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平方,若在(2+1)前面有一个(2-1),就可以连续递进地运用(a+b)(a-b)=a2-b2了.解原式=(2-1)(2+1)(22+1)(24+1)(28+1)×(216+1)(232+1)=(22-1)(22+1)(24+1)(28+1)(216+1)×(232+1)=(24-1)(24+1)(28+1)(216+1)(232+1)=……=(232-1)(232+1)=264-1.例9计算:分析在前面的例题中,应用过公式(a+b)(a-b)=a2-b2.这个公式也可以反着使用,即a2-b2=(a+b)(a-b).本题就是一个例子.通过以上例题可以看到,用字母表示数给我们的计算带来很大的益处.下面再看一个例题,从中可以看到用字母表示一个式子,也可使计算简化.例10计算:我们用一个字母表示它以简化计算.3.观察算式找规律例11某班20名学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请计算他们的总分与平均分.87,91,94,88,93,91,89,87,92,86,90,92,88,90,91,86,89,92,95,88.分析与解若直接把20个数加起来,显然运算量较大,粗略地估计一下,这些数均在90上下,所以可取90为基准数,大于90的数取“正”,小于90的数取“负”,考察这20个数与90的差,这样会大大简化运算.所以总分为90×20+(-3)+1+4+(-2)+3+1+(-1)+(-3)+2+(-4)+0+2+(-2)+0+1+(-4)+(-1)+2+5+(-2)=1800-1=1799,平均分为 90+(-1)÷20=89.95.例12 计算1+3+5+7+…+1997+1999的值.分析观察发现:首先算式中,从第二项开始,后项减前项的差都等于2;其次算式中首末两项之和与距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都等于2000,于是可有如下解法.解用字母S表示所求算式,即S=1+3+5+…+1997+1999.①再将S各项倒过来写为S=1999+1997+1995+…+3+1.②将①,②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2S=(1+1999)+(3+1997)+…+(1997+3)+(1999+1)=2000+2000+…+2000+2000(500个2000)=2000×500.从而有 S=500 000.说明一般地,一列数,如果从第二项开始,后项减前项的差都相等(本题3-1=5-3=7-5=…=1999-1997,都等于2),那么,这列数的求和问题,都可以用上例中的“倒写相加”的方法解决.例13计算 1+5+52+53+…+599+5100的值.分析观察发现,上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它前面一项的5倍.如果将和式各项都乘以5,所得新和式中除个别项外,其余与原和式中的项相同,于是两式相减将使差易于计算.解设S=1+5+52+…+599+5100,①所以5S=5+52+53+…+5100+5101.②②—①得4S=5101-1,说明如果一列数,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相等(本例中是都等于5),那么这列数的求和问题,均可用上述“错位相减”法来解决.例14 计算:分析一般情况下,分数计算是先通分.本题通分计算将很繁,所以我们不但不通分,反而利用如下一个关系式来把每一项拆成两项之差,然后再计算,这种方法叫做拆项法.解由于所以说明本例使用拆项法的目的是使总和中出现一些可以相消的相反数的项,这种方法在有理数巧算中很常用.练习一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1+3-5+7-9+11-…-1997+1999;(2)11+12-13-14+15+16-17-18+…+99+100;(3)1991×1999-1990×2000;(4)4726342+472 6352-472 633×472 635-472 634×472 636;(6)1+4+7+ (244)2.某小组20名同学的数学测验成绩如下,试计算他们的平均分.81,72,77,83,73,85,92,84,75,63,76,97,80,90,76,91,86,78,74,85.第二讲绝对值绝对值是初中代数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求代数式的值、化简代数式、证明恒等式与不等式,以及求解方程与不等式时,经常会遇到含有绝对值符号的问题,同学们要学会根据绝对值的定义来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先复习一下有关绝对值的基本知识,然后进行例题分析.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即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以借助于数轴来认识,它与距离的概念密切相关.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这个数的绝对值.结合相反数的概念可知,除零外,绝对值相等的数有两个,它们恰好互为相反数.反之,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也成立.由此还可得到一个常用的结论:任何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例1 a,b为实数,下列各式对吗?若不对,应附加什么条件?(1)|a+b|=|a|+|b|;(2)|ab|=|a||b|;(3)|a-b|=|b-a|;(4)若|a|=b,则a=b;(5)若|a|<|b|,则a<b;(6)若a>b,则|a|>|b|.解 (1)不对.当a,b同号或其中一个为0时成立.(2)对.(3)对.(4)不对.当a≥0时成立.(5)不对.当b>0时成立.(6)不对.当a+b>0时成立.例2设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1-1所示,化简|b-a|+|a+c|+|c-b|.解由图1-1可知,a>0,b<0,c<0,且有|c|>|a|>|b|>0.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的符号法则,有b-a<0,a+c<0,c-b<0.再根据绝对值的概念,得|b-a|=a-b,|a+c|=-(a+c),|c-b|=b-c.于是有原式=(a-b)-(a+c)+(b-c)=a-b-a-c+b-c=-2c.例3已知x<-3,化简:|3+|2-|1+x|||.分析这是一个含有多层绝对值符号的问题,可从里往外一层一层地去绝对值符号.解原式=|3+|2+(1+x)||(因为1+x<0)=|3+|3+x||=|3-(3+x)|(因为3+x<0)=|-x|=-x.解因为 abc≠0,所以a≠0,b≠0,c≠0.(1)当a,b,c均大于零时,原式=3;(2)当a,b,c均小于零时,原式=-3;(3)当a,b,c中有两个大于零,一个小于零时,原式=1;(4)当a,b,c中有两个小于零,一个大于零时,原式=-1.说明本例的解法是采取把a,b,c中大于零与小于零的个数分情况加以解决的,这种解法叫作分类讨论法,它在解决绝对值问题时很常用.例5若|x|=3,|y|=2,且|x-y|=y-x,求x+y的值.解因为|x-y|≥0,所以y-x≥0,y≥x.由|x|=3,|y|=2可知,x<0,即x=-3.(1)当y=2时,x+y=-1;(2)当y=-2时,x+y=-5.所以x+y的值为-1或-5.例6若a,b,c为整数,且|a-b|19+|c-a|99=1,试计算|c-a|+|a-b|+|b-c|的值.解 a,b,c均为整数,则a-b,c-a也应为整数,且|a-b|19,|c-a|99为两个非负整数,和为1,所以只能是|a-b|19=0且|c-a|99=1,①或|a-b|19=1且|c-a|99=0.②由①有a=b且c=a±1,于是|b-c|=|c-a|=1;由②有c=a且a=b±1,于是|b-c|=|a-b|=1.无论①或②都有|b-c|=1且|a-b|+|c-a|=1,所以|c-a|+|a-b|+|b-c|=2.解依相反数的意义有|x-y+3|=-|x+y-1999|.因为任何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所以必有|x-y+3|=0且|x+y-1999|=0.即由①有x-y=-3,由②有x+y=1999.②-①得2y=2002, y=1001,所以例8 化简:|3x+1|+|2x-1|.分析本题是两个绝对值和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如何同时去掉两个绝对值符号.若分别去掉每个绝对值符号,则是很容易的事.例如,化简|3x+1|,只要考虑3x+1的正负,即可去掉绝对值符号.这里我们为三个部分(如图1-2所示),即这样我们就可以分类讨论化简了.原式=-(3x+1)-(2x-1)=5x;原式=(3x+1)-(2x-1)=x+2;原式=(3x+1)+(2x-1)=5x.即说明解这类题目,可先求出使各个绝对值等于零的变数字母的值,即先求出各个分界点,然后在数轴上标出这些分界点,这样就将数轴分成几个部分,根据变数字母的这些取值范围分类讨论化简,这种方法又称为“零点分段法”.例9已知y=|2x+6|+|x-1|-4|x+1|,求y的最大值.分析首先使用“零点分段法”将y化简,然后在各个取值范围内求出y的最大值,再加以比较,从中选出最大者.解有三个分界点:-3,1,-1.(1)当x≤-3时,y=-(2x+6)-(x-1)+4(x+1)=x-1,由于x≤-3,所以y=x-1≤-4,y的最大值是-4.(2)当-3≤x≤-1时,y=(2x+6)-(x-1)+4(x+1)=5x+11,由于-3≤x≤-1,所以-4≤5x+11≤6,y的最大值是6.(3)当-1≤x≤1时,y=(2x+6)-(x-1)-4(x+1)=-3x+3,由于-1≤x≤1,所以0≤-3x+3≤6,y的最大值是6.(4)当x≥1时,y=(2x+6)+(x-1)-4(x+1)=-x+1,由于x≥1,所以1-x≤0,y的最大值是0.综上可知,当x=-1时,y取得最大值为6.例10设a<b<c<d,求|x-a|+|x-b|+|x-c|+|x-d|的最小值.分析本题也可用“零点分段法”讨论计算,但比较麻烦.若能利用|x-a|,|x-b|,|x-c|,|x-d|的几何意义来解题,将显得更加简捷便利.解设a,b,c,d,x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A,B,C,D,X,则|x-a|表示线段AX之长,同理,|x-b|,|x-c|,|x-d|分别表示线段BX,CX,DX之长.现要求|x-a|,|x-b|,|x-c|,|x-d|之和的值最小,就是要在数轴上找一点X,使该点到A,B,C,D四点距离之和最小.因为a<b<c<d,所以A,B,C,D的排列应如图1-3所示:所以当X在B,C之间时,距离和最小,这个最小值为AD+BC,即(d-a)+(c-b).例11若2x+|4-5x|+|1-3x|+4的值恒为常数,求x该满足的条件及此常数的值.分析与解要使原式对任何数x恒为常数,则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合并时,必须使含x的项相加为零,即x的系数之和为零.故本题只有2x-5x+3x=0一种情况.因此必须有|4-5x|=4-5x且|1-3x|=3x-1.故x应满足的条件是此时原式=2x+(4-5x)-(1-3x)+4=7.练习二1.x是什么实数时,下列等式成立:(1)|(x-2)+(x-4)|=|x-2|+|x-4|;(2)|(7x+6)(3x-5)|=(7x+6)(3x-5).2.化简下列各式:(2)|x+5|+|x-7|+|x+10|.3.若a+b<0,化简|a+b-1|-|3-a-b|.4.已知y=|x+3|+|x-2|-|3x-9|,求y的最大值.5.设T=|x-p|+|x-15|+|x-p-15|,其中0<p<15,对于满足p≤x≤15的x 来说,T的最小值是多少?6.已知a<b,求|x-a|+|x-b|的最小值.7.不相等的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A,B,C,如果|a-b|+|b-c|=|a-c|,那么B点应为( ).(1)在A,C点的右边;(2)在A,C点的左边;(3)在A,C点之间;(4)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第三讲求代数式的值用具体的数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进行计算,求出代数式的值,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具体求解代数式值的问题时,对于较简单的问题,代入直接计算并不困难,但对于较复杂的代数式,往往是先化简,然后再求值.下面结合例题初步看一看代数式求值的常用技巧.例1求下列代数式的值:分析上面两题均可直接代入求值,但会很麻烦,容易出错.我们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有关概念、法则,如合并同类项,添、去括号等,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求值,这样会大大提高运算的速度和结果的准确性.=0-4a3b2-a2b-5=-4×13×(- 2)2- 12×(-2)-5=-16+2-5=-19.(2)原式=3x2y-xyz+(2xyz-x2z)+4x2?[3x2y-(xyz-5x2z)]=3x2y-xyz+2xyz-x2z+4x2z-3x2y+(xyz-5x2z)=(3x2y-3x2y)+(-xyz+2xyz+xyz)+(-x2z+4x2z-5x2z)=2xyz-2x2z=2×(-1)×2×(-3)-2×(-1)2×(-3)=12+6=18.说明本例中(1)的化简是添括号,将同类项合并后,再代入求值;(2)是先去括号,然后再添括号,合并化简后,再代入求值.去、添括号时,一定要注意各项符号的变化.例2已知a-b=-1,求a3+3ab-b3的值.分析由已知条件a-b=-1,我们无法求出a,b的确定值,因此本题不能像例1那样,代入a,b的值求代数式的值.下面给出本题的五种解法.解法1由a-b=-1得a=b-1,代入所求代数式化简a3+3ab-b3=(b-1)3+3(b-1)b-b3=b3-3b2+3b-1+3b2-3b-b3=-1.说明这是用代入消元法消去a化简求值的.解法2因为a-b=-1,所以原式=(a3-b3)+3ab=(a-b)(a2+ab+b2)+3ab=-1×(a2+ab+b2)+3ab=-a2-ab-b2+3ab=-(a2-2ab+b2)=-(a-b)2=-(-1)2=-1.说明这种解法是利用了乘法公式,将原式化简求值的.解法3 因为a-b=-1,所以原式=a3-3ab(-1)-b3=a3-3ab(a-b)-b3=a3-3a2b+3ab2-b3=(a-b)3=(-1)3=-1.说明这种解法巧妙地利用了-1=a-b,并将3ab化为-3ab(-1)=-3ab(a-b),从而凑成了(a-b)3.解法4 因为a-b=-1,所以(a-b)3=(-1)3=1,即 a3+3ab2-3a2b-b3=-1,a3-b3-3ab(a-b)=-1,所以 a3-b3-3ab(-1)=-1,即 a3-b3+3ab=-1.说明这种解法是由a-b=-1,演绎推理出所求代数式的值.解法 5a3+3ab-b3=a3+3ab2-3a2b-b3-3ab2+3a2b+3ab=(a-b)3+3ab(a-b)+3ab=(-1)3+3ab(-1)+3ab=-1.说明这种解法是添项,凑出(a-b)3,然后化简求值.通过这个例题可以看出,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是很灵活的,需要认真思考,才能找到简便的算法.在本例的各种解法中,用到了几个常用的乘法公式,现总结如下:(a+b)2=a2+2ab+b2;(a-b)2=a2-2ab+b2;(a+b)3=a3+3a2b+3ab2+b3;(a-b)3=a3-3a2b+3ab2-b3;a3+b3=(a+b)(a2-ab+b2);a3-b3=(a-b)(a2+ab+b2).解由已知,xy=2(x+y),代入所求代数式中,消去xy,然后化简.所以解因为a=3b,所以c=5a=5×(3b)=15b.将a,c代入所求代数式,化简得解因为(x-5)2,|m|都是非负数,所以由(1)有由(2)得y+1=3,所以y=2.下面先化简所求代数式,然后再代入求值.=x2y+5m2x+10xy2=52×2+0+10×5×22=250例6如果4a-3b=7,并且3a+2b=19,求14a-2b的值.分析此题可以用方程组求出a,b的值,再分别代入14a-2b求值.下面介绍一种不必求出a,b的值的解法.解 14a-2b=2(7a-b)=2[(4a+3a)+(-3b+2b)]=2[(4a-3b)+(3a+2b)]=2(7+19)=52.|x|+|x-1|+|x-2|+|x-3|+|x-4|+|x-5|的值.分析所求代数式中六个绝对值的分界点,分别为:0,1,2,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的符号,将有3个x和3个-x,这样将抵消掉x,使求值变得容易.原式=x+(x-1)+(x-2)-(x-3)-(x-4)-(x-5)=-1-2+3+4+5=9.说明实际上,本题只要x的值在2与3之间,那么这个代数式的值就是9,即它与x具体的取值无关.例8若x:y:z=3:4:7,且2x-y+z=18,那么x+2y-z的值是多少?分析 x:y:z=3:4:7可以写成的形式,对于等比,我们通常可以设它们的比值为常数k,这样可以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便利.x=3k,y=4k,z=7k.因为2x-y+z=18,所以2×3k-4k+7k=18,所以k=2,所以x=6,y=8,z=14,所以x+2y-z=6+16-14=8.例9已知x=y=11,求(xy-1)2+(x+y-2)(x+y-2xy)的值.分析本题是可直接代入求值的.下面采用换元法,先将式子改写得较简洁,然后再求值.解设x+y=m,xy=n.原式=(n-1)2+(m-2)(m-2n)=(n-1)2+m2-2m-2mn+4n=n2-2n+1+4n-2m-2mn+m2=(n+1)2-2m(n+1)+m2=(n+1-m)2=(11×11+1-22)2=(121+1-22)2=1002=10000.说明换元法是处理较复杂的代数式的常用手法,通过换元,可以使代数式的特征更加突出,从而简化了题目的表述形式.练习三1.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a4+3ab-6a2b2-3ab2+4ab+6a2b-7a2b2-2a4,其中a=-2,b=1;的值.3.已知a=3.5,b=-0.8,求代数式|6-5b|-|3a-2b|-|8b-1|的值.4.已知(a+1)2-(3a2+4ab+4b2+2)=0,求 a,b的值.5.已知第四讲一元一次方程方程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最简单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它是进一步学习代数方程的基础,很多方程都可以通过变形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本讲主要介绍一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用等号连结两个代数式的式子叫等式.如果给等式中的文字代以任何数值,等式都成立,这种等式叫恒等式.一个等式是否是恒等式是要通过证明来确定的.如果给等式中的文字(未知数)代以某些值,等式成立,而代以其他的值,则等式不成立,这种等式叫作条件等式.条件等式也称为方程.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方程的解的集合,叫作方程的解集.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的解集.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又称为一元),且其次数是1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总可以化为ax=b(a≠0)的形式,这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最简形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化为最简形式ax=b;(5)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ax=b的解由a,b的取值来确定:(2)若a=0,且b=0,方程变为0·x=0,则方程有无数多个解;(3)若a=0,且b≠0,方程变为0·x=b,则方程无解.例1解方程解法1从里到外逐级去括号.去小括号得去中括号得去大括号得解法2按照分配律由外及里去括号.去大括号得化简为去中括号得去小括号得例2已知下面两个方程3(x+2)=5x,①4x-3(a-x)=6x-7(a-x) ②有相同的解,试求a的值.分析本题解题思路是从方程①中求出x的值,代入方程②,求出a的值.解由方程①可求得3x-5x=-6,所以x=3.由已知,x=3也是方程②的解,根据方程解的定义,把x=3代入方程②时,应有4×3-3(a-3)=6×3-7(a-3),7(a-3)-3(a-3)=18-12,例3已知方程2(x+1)=3(x-1)的解为a+2,求方程2[2(x+3)-3(x-a)]=3a的解.解由方程2(x+1)=3(x-1)解得x=5.由题设知a+2=5,所以a=3.于是有2[2(x+3)-3(x-3)]=3×3,-2x=-21,例4解关于x的方程(mx-n)(m+n)=0.分析这个方程中未知数是x,m,n是可以取不同实数值的常数,因此需要讨论m,n取不同值时,方程解的情况.解把原方程化为m2x+mnx-mn-n2=0,整理得 m(m+n)x=n(m+n).当m+n≠0,且m=0时,方程无解;当m+n=0时,方程的解为一切实数.说明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一定要注意字母的取值范围.解这类方程时,需要从方程有唯一解、无解、无数多个解三种情况进行讨论.例5解方程(a+x-b)(a-b-x)=(a2-x)(b2+x)-a2b2.分析本题将方程中的括号去掉后产生x2项,但整理化简后,可以消去x2,也就是说,原方程实际上仍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解将原方程整理化简得(a-b)2-x2=a2b2+a2x-b2x-x2-a2b2,即 (a2-b2)x=(a-b)2.(1)当a2-b2≠0时,即a≠±b时,方程有唯一解(2)当a2-b2=0时,即a=b或a=-b时,若a-b≠0,即a≠b,即a=-b时,方程无解;若a-b=0,即a=b,方程有无数多个解.例6已知(m2-1)x2-(m+1)x+8=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代数式199(m+x)(x-2m)+m的值.解因为(m2-1)x2-(m+1)x+8=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所以m2-1=0,即m=±1.(1)当m=1时,方程变为-2x+8=0,因此x=4,代数式的值为199(1+4)(4-2×1)+1=1991;(2)当m=-1时,原方程无解.所以所求代数式的值为1991.例7 已知关于x的方程a(2x-1)=3x-2无解,试求a的值.解将原方程变形为2ax-a=3x-2,即 (2a-3)x=a-2.由已知该方程无解,所以例8 k为何正数时,方程k2x-k2=2kx-5k的解是正数?来确定:(1)若b=0时,方程的解是零;反之,若方程ax=b的解是零,则b=0成立.(2)若ab>0时,则方程的解是正数;反之,若方程ax=b的解是正数,则ab>0成立.(3)若ab<0时,则方程的解是负数;反之,若方程ax=b的解是负数,则ab<0成立.解按未知数x整理方程得(k2-2k)x=k2-5k.要使方程的解为正数,需要(k2-2k)(k2-5k)>0.看不等式的左端(k2-2k)(k2-5k)=k2(k-2)(k-5).因为k2≥0,所以只要k>5或k<2时上式大于零,所以当k<2或k>5时,原方程的解是正数,所以k>5或0<k<2即为所求.例9若abc=1,解方程解因为abc=1,所以原方程可变形为化简整理为化简整理为说明像这种带有附加条件的方程,求解时恰当地利用附加条件可使方程的求解过程大大简化.例10若a,b,c是正数,解方程解法1原方程两边乘以abc,得到方程ab(x-a-b)+bc(x-b-c)+ac(x-c-a)=3abc.移项、合并同类项得ab[x-(a+b+c)]+bc[x-(a+b+c)]+ac[x-(a+b+c)]=0,因此有[x-(a+b+c)](ab+bc+ac)=0.因为a>0,b>0,c>0,所以ab+bc+ac≠0,所以x-(a+b+c)=0,即x=a+b+c为原方程的解.解法2将原方程右边的3移到左边变为-3,再拆为三个“-1”,并注意到其余两项做类似处理.设m=a+b+c,则原方程变形为所以即x-(a+b+c)=0.所以x=a+b+c为原方程的解.说明注意观察,巧妙变形,是产生简单优美解法所不可缺少的基本功之一.例11设n为自然数,[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解方程:分析要解此方程,必须先去掉[ ],由于n是自然数,所以n与(n+1)…,n[x]都是整数,所以x必是整数.解根据分析,x必为整数,即x=[x],所以原方程化为合并同类项得故有所以x=n(n+1)为原方程的解.例12已知关于x的方程且a为某些自然数时,方程的解为自然数,试求自然数a的最小值.解由原方程可解得a最小,所以x应取x=160.所以所以满足题设的自然数a的最小值为2.练习四1.解下列方程:*2.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1)a2(x-2)-3a=x+1;4.当k取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3(x+1)=5-kx,分别有:(1)正数解;(2)负数解;(3)不大于1的解.第五讲方程组的解法二元及多元(二元以上)一次方程组的求解,主要是通过同解变形进行消元,最终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所以,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主要的消元方法有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两种,下面结合例题予以介绍.例1解方程组解将原方程组改写为由方程②得x=6+4y,代入①化简得11y-4z=-19.④由③得2y+3z=4.⑤④×3+⑤×4得33y+8y=-57+16,所以 y=-1.将y=-1代入⑤,得z=2.将y=-1代入②,得x=2.所以为原方程组的解.说明本题解法中,由①,②消x时,采用了代入消元法;解④,⑤组成的方程组时,若用代入法消元,无论消y,还是消z,都会出现分数系数,计算较繁,而利用两个方程中z的系数是一正一负,且系数的绝对值较小,采用加减消元法较简单.解方程组消元时,是使用代入消元,还是使用加减消元,要根据方程的具体特点而定,灵活地采用各种方法与技巧,使解法简捷明快.例2解方程组解法1由①,④消x得由⑥,⑦消元,得解之得将y=2代入①得x=1.将z=3代入③得u=4.所以解法2由原方程组得所以x=5-2y=5-2(8-2z)=-11+4z=-11+4(11-2u)=33-8u=33-8(6-2x)=-15+16x,即x=-15+16x,解之得x=1.将x=1代入⑧得u=4.将u=4代入⑦得z=3.将z=3代入⑥得y=2.所以为原方程组的解.解法3①+②+③+④得x+y+z+u=10,⑤由⑤-(①+③)得y+u=6,⑥由①×2-④得4y-u=4,⑦⑥+⑦得y=2.以下略.说明解法2很好地利用了本题方程组的特点,解法简捷、流畅.例3解方程组分析与解注意到各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系数的关系,可以先得到下面四个二元方程:①+②得x+u=3,⑥②+③得y+v=5,⑦③+④得z+x=7,⑧④+⑤得u+y=9.⑨又①+②+③+④+⑤得x+y+z+u+v=15.⑩⑩-⑥-⑦得z=7,把z=7代入⑧得x=0,把x=0代入⑥得u=3,把u=3代入⑨得y=6,把y=6代入⑦得v=-1.所以为原方程组的解.例4解方程组解法1①×2+②得由③得代入④得为原方程组的解.为原方程组的解.说明解法1称为整体处理法,即从整体上进行加减消元或代入消为换元法,也就是干脆引入一个新的辅助元来代替原方程组中的“整体元”,从而简化方程组的求解过程.例5已知分析与解一般想法是利用方程组求出x,y,z的值之后,代入所求的代数式计算.但本题中方程组是由三个未知数两个方程组成的,因此无法求出x,y,z的确定有限解,但我们可以利用加减消元法将原方程组变形.①-②消去x得①×3+②消去y得①×5+②×3消去z得例6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分别求出当a为何值时,方程组(1)有唯一一组解;(2)无解;(3)有无穷多组解.分析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样,含有字母系数的一次方程组求解时也要进行讨论,一般是通过消元,归结为一元一次方程ax=b的形式进行讨论.但必须特别注意,消元时,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者去除方程的两边时,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解由①得2y=(1+a)-ax,③将③代入②得(a-2)(a+1)x=(a-2)(a+2).④(1)当(a-2)(a+1)≠0,即a≠2且a≠-1时,方程④有因而原方程组有唯一一组解.(2)当(a-2)(a+1)=0且(a-2)(a+2)≠0时,即a=-1时,方程④无解,因此原方程组无解.(3)当(a-2)(a+1)=0且(a-2)(a+2)=0时,即a=2时,方程④有无穷多个解,因此原方程组有无穷多组解.例7已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1)x+(a+2)y+5-2a=0,当a每取一个值时,就有一个方程,而这些方程有一个公共解,试求出这个公共解.解法1根据题意,可分别令a=1,a=-2代入原方程得到一个方程组将x=3,y=-1代入原方程得(a-1)·3+(a+2)·(-1)+5-2a=0.所以对任何a值都是原方程的解.说明取a=1为的是使方程中(a-1)x=0,方程无x项,可直接求出y值;取a=-2的道理类似.解法2可将原方程变形为a(x+y-2)-(x-2y-5)=0.由于公共解与a无关,故有例8甲、乙两人解方程组原方程的解.分析与解因为甲只看错了方程①中的a,所以甲所得到的解4×(-3)-b×(-1)=-2.③a×5+5×4=13.④解由③,④联立的方程组得所以原方程组应为练习五1.解方程组2.若x1,x2,x3,x4,x5满足方程组试确定3x4+2x5的值.3.将式子3x2+2x-5写成a(x+1)2+b(x+1)+c的形式,试求4.k为何值时,方程组有唯一一组解;无解;无穷多解?5.若方程组的解满足x+y=0,试求m的值.第六讲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和方程一样,也是代数里的一种重要模型.在概念方面,它与方程很类似,尤其重要的是不等式具有一系列基本性质,而且“数学的基本结果往往是一些不等式而不是等式”.本讲是系统学习不等式的基础.下面先介绍有关一次不等式的基本知识,然后进行例题分析.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用一个不等于零的数或式子去乘(或去除)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它与等式的类似性质上的差异,即当所乘(或除)的数或式子大于零时,不等号方向不变(性质(5));当所乘(或除)的数或式子小于零时,不等号方向要改变(性质(6)).2.区间概念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用不等式表示数集和点集.如果设a,b为实数,且a<b,那么(1)满足不等式a<x<b的数x的全体叫作一个开区间,记作(a,b).如图1-4(a).(2)满足不等式a≤x≤b的数x的全体叫作一个闭区间,记作[a,b].如图1-4(b).(3)满足不等式a<x≤b(或a≤x<b)的x的全体叫作一个半开半闭区间,记作(a,b](或[a,b)).如图1-4(c),(d).3.一次不等式的一般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像方程一样,经过移项、合并同类项、整理后,总可以写成下面的标准型:ax>b,或ax<b.为确定起见,下面仅讨论前一种形式.一元一次不等式ax>b.(3)当a=0时,用区间表示为(-∞,+∞).例1解不等式解两边同时乘以6得12(x+1)+2(x-2)≥21x-6,化简得-7x≥-14,两边同除以-7,有x≤2.所以不等式的解为x≤2,用区间表示为(-∞,2].例2求不等式的正整数解.正整数解,所以原不等式的正整数解为x=1,2,3.例3解不等式分析与解因y2+1>0,所以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例4解不等式为x+2>7,解为x>5.这种错误没有考虑到使原不等式有意义的条件:x≠6.解将原不等式变形为解之得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x>5且x≠6.例5已知2(x-2)-3(4x-1)=9(1-x),且y<x+9,试比较解首先解关于x的方程得x=-10.将x=-10代入不等式得y<-10+9,即y<-1.例6解关于x的不等式:解显然a≠0,将原不等式变形为3x+3-2a2>a-2ax,即(3+2a)x>(2a+3)(a-1).说明对含有字母系数的不等式的解,也要分情况讨论.例7已知a,b为实数,若不等式(2a-b)x+3a-4b<0解由(2a-b)x+3a-4b<0得(2a-b)x<4b-3a.。

初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方法

初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方法

初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方法在初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思维训练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提升能力的关键。

数学不仅仅是数的运算,更是一种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艺术。

如何让学生在充满挑战的数学题目中找到乐趣?这是每位数学老师需要探索的方向。

首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成功的起点。

老师们可以通过设定有趣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比如,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设想他们在一个商店里购物,面对打折商品,如何计算最终价格?这种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步骤,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解决一个代数方程时,可以鼓励学生从简单的方程开始,逐步提升难度,让他们在不断的练习中总结规律和方法。

这种渐进式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思维框架,最终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此外,合作学习也是提升数学思维的重要策略。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分享各自的思路和方法。

这种互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获得更多的解决方案。

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任务,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长处,从而提升整体的数学能力。

在具体的数学训练中,使用多样化的工具和资源也至关重要。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

利用数学软件、在线平台等工具,可以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升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感。

同时,动手操作也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例如,通过几何图形的拼接和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间概念和几何性质。

最后,及时反馈和鼓励也是成功的关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老师的积极反馈和鼓励能帮助他们保持信心。

定期进行评估,并且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个性化的建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评估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有助于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

通过以上方法,初一年级的数学思维训练可以变得更加系统和有效。

初中数学解题思维训练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解题思维训练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解题思维训练技巧第一篇范文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数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更需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解题思维训练,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解题思维的训练技巧。

一、理解题目,分析问题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只有充分理解了题目,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审题过程中,学生需要关注题目的已知条件、所求目标以及潜在的隐含条件。

此外,还应教会学生如何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问题的本质。

二、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初中数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解题时需要迅速地梳理相关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这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问题所需的知识点;2.回忆相关知识点的概念、公式、定理等;3.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解题思路。

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解题的核心。

学生需要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下训练:1.分析题目中的逻辑关系,找出关键步骤;2.运用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归纳;3.检查推理过程,确保逻辑严密。

四、发散思维,寻找解题策略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应善于运用发散思维,寻找多种解题策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变换角度,审视问题;2.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3.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最佳解题策略。

五、培养反思意识,提高解题效率解题后的反思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总结,找出错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解题思路是否清晰?2.知识点运用是否准确?3.逻辑推理是否严密?4.解题方法是否最优?六、注重实践,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学生需要加强数学实践,提高解题能力。

初中数学学科:拓展思维与解题技巧培训课件(1)

初中数学学科:拓展思维与解题技巧培训课件(1)
通过数学证明、逻辑推理题目等 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逻辑
规则,提高推理能力。
实例
在代数问题中,通过证明定理、 推导公式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
逻辑规则进行推理。
创新思维训练
创新思维定义
创新思维是一种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寻求新颖、 独特和有价值的思维方法。
训练方法
通过开放性问题、创造性题目等方式,引导学生 打破常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逻辑推理法
对于逻辑推理型的选择 题,根据题意和选项进 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
答案。
填空题解题技巧
01
02
03
04
定义法
根据数学定义、定理和性质, 直接填写答案。
计算法
对于计算型的填空题,直接进 行计算得出答案。
构造法
根据题意,构造满足条件的数 学对象或表达式。
转化法
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便于解答。
代数不等式应用
解析代数不等式的性质和解题方法,结合实际情境,探讨代数不等 式的应用。
代数恒等式证明
通过具体代数恒等式的证明过程,让学生掌握代数恒等式的证明方 法和技巧。
几何案例分析
三角形性质与判定
01
通过具体三角形问题的解析,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
判定定理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与矩形判定
02
解析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判定定理,结合实际情境,探讨几何
实例
在数学应用题中,通过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 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解题技巧提升
03
选择题解题技巧
排除法
利用选项之间的差异, 通过排除明显错误的选
项来缩小答案范围。
直接计算法
对于计算型的选择题, 直接代入答案进行计算 ,验证是否符合题目条

(word完整版)初一数学培训班讲义

(word完整版)初一数学培训班讲义

初一数学基础知识讲义第一讲和绝对值有关的问题一、知识结构框图:数二、绝对值的意义:(1)几何意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代数意义:①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②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③零的绝对值是零。

也可以写成:()()() ||0a aa aa a⎧⎪⎪=⎨⎪-⎪⎩当为正数当为0当为负数说明:(Ⅰ)|a|≥0即|a|是一个非负数;(Ⅱ)|a|概念中蕴含分类讨论思想。

三、典型例题例1.(数形结合思想)已知a、b、c在数轴上位置如图:则代数式| a | + | a+b | + | c-a | - | b-c | 的值等于(A)A .-3aB . 2c -aC .2a -2bD . b 解:| a | + | a+b | + | c-a | - | b-c |=-a-(a+b)+(c-a)+b-c=-3a分析:解绝对值的问题时,往往需要脱去绝对值符号,化成一般的有理数计算。

脱去绝对值的符号时,必须先确定绝对值符号内各个数的正负性,再根据绝对值的代数意义脱去绝对值符号。

这道例题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由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位置判断绝对值符号内数的符号,从而去掉绝对值符号,完成化简。

例2.已知:z x <<0,0>xy ,且x z y >>, 那么y x z y z x --+++的值( C )A .是正数B .是负数C .是零D .不能确定符号 解:由题意,x 、y 、z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所以分析:数与代数这一领域中数形结合的重要载体是数轴。

这道例题中三个看似复杂的不等关系借助数轴直观、轻松的找到了x 、y 、z 三个数的大小关系,为我们顺利化简铺平了道路。

虽然例题中没有给出数轴,但我们应该有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意识。

例3.(分类讨论的思想)已知甲数的绝对值是乙数绝对值的3倍,且在数轴上表示这两数的点位于原点的两侧,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求这两个数;若数轴上表示这两数的点位于原点同侧呢?分析:从题目中寻找关键的解题信息,“数轴上表示这两数的点位于原点的两侧”意味着甲乙两数符号相反,即一正一负。

初一数学思维培训班讲义(八)

初一数学思维培训班讲义(八)

初一数学思维培训班讲义(八)周佩如主要内容:1、简单证明。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3、用正多边形铺地。

目标:1、学会初步说理,训练说理能力。

2、能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3、理解正多边形能够铺满地面的道理。

知识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三角形的外角和是 。

2、多边形(n 边形)的内角和是 。

多边形的外角和是 。

3、用正多边形铺地的条件是:当围绕 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 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 时,就能拼成一个平面图形。

4、用正多边形铺地的图形只有 、 、 三种。

5、正n 边形的每个内角都 ,每个内角度数为 。

例1、 如图,ooD A O ED BC 20,27,=∠=∠⊥于求:B ∠与ACB ∠分析:B ∠是ABC ∆的内角,在ABC ∆中,B ∠与ACB ∠都是所要求的角.而ACB ∠又是COD ∆的外角,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求ACB ∠,从而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B ∠ 。

本题也可从B ∠ 是BEO ∆的一个内角,而BEO ∠是AED ∆的外角入手解得。

解:ED BO ⊥90=∠∴DOC ACB ∠ 是COD ∆的外角1102090=+=∠+∠=∠∴D COD ACB在ABC ∆中,4311027180180=--=∠-∠-=∠ACB A B .注意:求三角形的角与角的数量关系时,一般可以把所求角看作某一三角形的一个内角进行分析,如果图中出现了外角,或所求角本身是另一个三角形的外角时,通常还要考虑三角形外角性质,这些结合起来,就容易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2、 如图,BE 平分ABD ∠交CD 于F ,CE 平分ACD ∠交AB 于G ,AB 、CD 交于O 点,且46,48=∠=∠D A ,求E ∠的度数。

分析:由于所求E ∠与已知D A ∠∠,均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但E A ∠∠,分别在AGC ∆与EGB ∆ 中,此两三角形有一组角是对顶角,则 (1),21∠+∠=∠+∠E A ,同理(2)34∠+∠=∠+∠E D ,而由角平分线定义可知42,31∠=∠∠=∠故(1)+(2)得:)3()2()4()1(∠+∠+∠+∠=∠+∠+∠+∠E E D A所以:E D A ∠=∠+∠2 )(21D AE ∠+∠=∠∴ 解:15∠+∠=∠A 25∠+∠=∠E 31∠+∠=∠+∠∴E A (1)同理34∠+∠=∠+∠E D (2)(1)+(2)得 32241∠+∠+∠=∠+∠+∠+∠E D AACD CE ABD BE ∠∠平分平分,,31,42∠=∠∠=∠∴E D A ∠=∠+∠∴247)4648(21)(21=+=∠+∠=∠∴D A E注意:上述说理解题的分析方式叫做恒等变形方法,根据图形写出几个包括求解一方的等式,然后依据等式性质进行恒等变换,从而求得题解。

初一年级数学学习的思维训练

初一年级数学学习的思维训练

初一年级数学学习的思维训练初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像是一场新奇的探险。

数学并非仅仅是数字和符号的组合,它更像是一种语言,一种思维的训练方式。

在这个年纪,学生们开始接触到代数、几何等抽象概念,这些概念如同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等待着被探索和理解。

首先,数学教学通过各种问题和挑战,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当学生们第一次遇到未知数时,这些字母或符号不再只是抽象的记号,而是一个个需要探索和揭示的谜题。

这种探索精神激励他们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数学的思维训练不仅仅局限于求解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系统化的能力。

比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学生们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未知结果,这要求他们按照一定的步骤和逻辑顺序进行思考和操作。

这种训练不仅帮助他们在数学上取得进步,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了条理性和组织能力。

另外,数学学习还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们能够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例如,当学生学习到百分数时,他们可以通过计算折扣或者理解统计数据来感受数学在实际中的作用。

这种联系不仅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也激发了学习兴趣,让数学不再是单纯的抽象理论,而是一个实用且有趣的工具。

最后,数学学习在初一年级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坚韧和耐心。

解决数学问题往往需要多次尝试和思考,而每一次尝试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锻炼。

通过克服困难和挑战,学生们不仅学会了从失败中汲取经验,还培养了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

总之,初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的锻炼和个性的塑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探索、思考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的技巧

初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的技巧

初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的技巧数学思维训练对初一年级的学生至关重要,因为这一阶段是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想象一下,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同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而数学则是雕刻师的工具,通过各种技巧和方法,逐步将这块璞玉打磨成美丽的艺术品。

首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基础。

数学不仅仅是数字的游戏,更是逻辑推理的过程。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逻辑规则,如“如果A,则B”的思维模式,可以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更加条理清晰。

例如,解答数学题目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入手,逐步推导出结论,而不是直接跳到结果。

这种方法不仅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本质,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

其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不可忽视。

空间想象力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尤其在几何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各种视觉化的练习,如画图、模型制作等,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

举个例子,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折叠纸张,观察其形成的几何图形,从而加深对几何体的理解。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建立起对抽象概念的直观认识。

此外,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训练数学思维的重要方面。

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需要学会分解问题的能力。

将一个大问题拆解成几个小问题,不仅可以让问题变得更易于处理,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

比如,解决一个多步骤的应用题时,可以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每个步骤,从而逐步解决整个问题。

这种方法能够增强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系统思维。

数学思维的训练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面对相同的问题,不同的解法往往能够带来不同的理解和体验。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探索多种解决路径,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在解决一个代数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代入法、消元法等不同的策略,从而找到最适合他们的解题方法。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还能够学会在面对未知问题时保持开放的思维。

除了上述技巧,定期的复习和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

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而总结则能够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初中数学思维训练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思维训练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思维训练方法第一篇范文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思维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数学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算术和几何,而是开始涉及到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等更高级的思维方式。

因此,如何在这一阶段有效地进行数学思维训练,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研究问题,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四、变式教学法变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变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中发现数学规律,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数学建模方法数学建模方法是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数学竞赛或实际问题研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

六、反思与总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让学生在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方法,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a+ 21)( a-9)= (2)( a+ b) 2 = (3)( a+ b+ c)2 =
2.圆周上有 m 个红点, n 个蓝点,(m≠ n),当中相邻两点皆红色的有 a 组, 当中相邻两点为蓝色的有 b 组,试说明 m+ b = n+ a 这个等式是成立的。
3.在 1、2、3、……、 2005 这 2005 个数的前面任意添加一个正号或负号,组 成一个算式, 能否使最后的结果为 0,如能,写出其表达式; 如不能, 请说明理由。

⑤ a c ad bc ad bc ( ) b d bd bd bd
⑥ a c a d ad (

b d b c bc
⑦a+b 一定大于 a- b( )
⑧任何数的平方都是正数(

⑨x 的倒数是 1 ( ) x
⑩4与
5 互为负倒数(

54
二、计算:
1. 1 3 7 7
1 1
4 8 12
7
2. 1 25 2
5.a、b、c 在数轴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化简: |a|-|a+ b|+ |c-b|+|a+c|的结果
是________________。
a
b
0
c
6.若 |x-2|+|y+1| = 0,则 x = ______________, y = ______________。
二、化简:
1.若 x <- 2,试化简: |x+2|+|x- 1|
2.有 A 、 B 、C、三种不同的树苗若干,现要将它们植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正方形空地中, 要求:相邻的两棵不能相同, 而对角的两棵可以相同, 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植法? ___________
①②
③④
3.乘火车从 A 站出发,沿途出发经过 3 个车站方可到达 B 站,那么在 A 、B 两站之间共 需要安排 _________ 种不同的车票。
1.将一个正整数分成若干个连续整数的和。
例:① 15 = 3× 5
15 = 4+ 5+ 6 或 15 = 1+2+3+4+5
②10 = 5× 2
10 = 1+ 2+ 3+ 4 ③8 = 2×2× 2(无奇因数)
8 不能拆分成若干个连续整数之和
试将下列各整数进行拆分:
①2005
②2008
③64
2.1000 以内既不能被 5 整除,也不能被 7 整除的自然数共有多少个?
4.若分数 1 的分子加上 a,则它的分母上应加 __________才能保证分数的值不变。 m
二、计算题: 1. a b 2a 2b ... 8a 8b
11
1
1
2.
...
2 24 246
2 4 6 ... 100
1
1
1
1
3.
...
1 6 6 11 11 16
51 56
2 3 4 6 6 9 8 12 10 15
-6-
初一数学思维训练题(第四周)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2005.9.22
一、判断:
①a m·a n = a m+n(m、n 是正整数, a 是有理数)(

②( a· b) n = a n·b n(

③( a m) n = a mn(

④a m÷a n = a m-n(其中 m>n, a≠ 0)(
3.( 5ab) 2 =10a2b2 ……………………………………………………………… 4.32x5y5 =(2xy)5 …………………………………………………………… 5.( 2+ 3) 2 = 22+ 32 ……………………………………………………………
6.( a+b)( a- b) = a2-b2 …………………………………………………… 7.( a+b)2 = a2+ 2ab+ b2 ………………………………………………………
3 15 35 63 99
1
2
3
2004
9.
...
__________ ___
2004 2004 2004
2004
11 1 1 1 1 1 1
10. 1 2 3 4
56789
__________ ___
6 12 20 30 42 56 72 90
-1-
三、应用与创新:
1.有一高楼,每上一层需要 3 分钟,每下一层需要 1 分 30 秒。小贤于下午 6 时 15
( 4) 1 _______ 1
a
b
( 6) a ________-b
( 7) ab ________b
( 8) b _______ a
a
b
5.7-a 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3,则 a = ____________。
6.当 x =- 3 时,多项式 ax5+ bx3+ cx-81 的值是 20,则 x = 3 时,此多项式
分开始从最底层不断地向上走,到了最顶层后便立即往下走,中途没有停留,他在
7 时 36 分
返回最底层。这座高楼共有多少层?
2.回答下列各题: ( 1)用 1、 2、 3、 4、 5、6、 7、 8 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
( 2)在 15 个连续自然数中最多有多少个质数?最少有多少个质数?
( 3)以下是一个数列,第一项是 第 2004 项被 7 除的余数。
2.若 x <- 3,化简: |3+ |2-|1+x|||
三、解方程: 1.|2x-1| = 3
2. |2x- 5| = |x-1|
-5-
四、应用与创新:
1.仿照下面的运算 例:( x+2)( y+3)
= x ·(y+2)+ 2(y+3) = x ·y+2x+ 2y+6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乘法的分配律、交换律)
2.如果一个自然数 a 与另一个自然数 b 的商恰好是其中一个数,那么 b =
______________,或者满足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 |a- 1| = 1-a,那么 a 的取值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 |a+ b| = |a|+|b|,那么 a、 b 应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次考试有若干考生,顺序编号为 1、 2、 3……,考试那天有一人缺考,剩下考 生的编号和为 2005,求考生人数以及缺考的学生的编号。
-4-
初一思维训练题(第三周)
2005.9.15
班级 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若 b = a+ 5, b = c+ 10,则 a、 c 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

③a-b+c-d =a-b-(

④a-b+c-d = a-(

(2)去括号:
①-(- 3)-(+ 2)+(- 9)+(+ 4)=
②a+( b- c)=
③a-(- b-c) =
④+(- a+b-c-d)=
⑤-( a-b-c+ d) =
2.π的前 24 位数值为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设 a1,a2,…, a24 为该 24 个数字的任一个排列,试说明:( a1-a2)( a3-a4)…( a21-a22)( a23-a24) 必为偶数。
添括号的法则: 紧接正号后面添加括号时, 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 紧接负
号后面添加括号时, 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即:a+b-c+d = a+(b-c+d)
a-b+c-d = a-( b-c+d)
(1)在下列各式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项:
①a-b+c-d = a+(

②a-b+c-d = a-b+(
3.试说明在数 12008 的两个 0 之间无论添多少个 3,所得的数总可以被 19 整 除。
-8-
初一数学思维训练题(第五周)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2005.10
一、判断: 1.52 = 5× 2 ……………………………………………………………………
2.54 = 45 …………………………………………………………………………
m0
5.
5 17
8 11
6.
16
n
2
82
4
n
n
1
52n 4 2 n 52n 3 2 n 3
-9-
三、应用与创新:
1.去括号法则:去掉紧接在正号后面的括号时,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去掉
紧接负号后边的括号时,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即: a+( b-c+d)= a+b-c
+d
a-( b-c+ d)= a-b+ c- d
4.
3 6 6 12 9 18 12 24 15 30
-3-
三、应用与创新:
1.某办事处由 A 、B、C、 D、E、F 六人轮流值夜班,规定轮班次序是 A → B→ C→ D → E→F→ A→ B……,在 2005 年的第一个星期里,元月 1 日恰是星期六,由 A 值班,问 2005 年 9 月 1 日是谁值日?
1. 875 56 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4 6 8 10 12 ... 2000 2002 2004 2006 __________ __
3. 5678 6785 7856 8567 __________________
4. 8888 8886 8884 ... 8002 2 4 6 ... 888 __________
初一数学思维训练题(第一周)
班级 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