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分析分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合集下载

岗位分析分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岗位分析分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分类法排列法点数法配对比较法点数加权法工资市场调查分类法分类法是排列法的改革,又称归级法。

它是在岗位分析基础上,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按岗位的工作性质、特征、繁简难易程度、工作责任大小和人员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对企业全部(或规范范围内)岗位所进行的多层次的划分,即先确定等级结构,然后再根据工作内容对工作岗位进行归类。

这种方法中,最关键的一项工作是确定等级标准。

各等级标准应明确反映出实际上各种工作在技能、责任上存在的不同水平。

在确定不同等级要求之前,要选择出构成工作基本内容的基础因素,但如何选择因素或选取多少则依据工作性质来决定。

在实际测评时,应注意不能把岗位分解成各构成要素,而是要作为整体进行评定。

岗位分类同企业单位以外的职业分类标准存在密切的联系。

各类职业分类标准是以企业单位、国家机关岗位分类为基础制定的。

一旦这类标准建立之后,企业单位在进行岗位分类时,便可依据、参照或执行这类标准。

(一)分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岗位分析。

和其他方法一样,岗位分析是基础的准备工作。

由企业内专门人员组成的评定小组,收集各种有关的资料、数据,写出调查报告。

2、岗位分类。

按照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岗位的作用和特征,首先将全部岗位划分为若干个大类。

然后在划分大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每一大类中各种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划分为若干中类。

最后,再根据每一种类中反映岗位性质的显著特征,将岗位划分为若干小类。

3、建立等级结构和等级标准。

由于等级数量、结构与组织结构有明显的关系,因此这一步骤比较重要和复杂。

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确定等级数量。

等级的数量取决于工作性质、组织规模、功能的不同和有关人事政策。

不同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定的等级数量,并没有同一的规定和要求。

但无论是对单个的职务还是对组织整体都要确定等级数量。

(2)确定基本因素。

通过这些基本因素测评每一职位或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

当然,不同的机构选择的因素也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1-岗位分析的方法_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1-岗位分析的方法_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岗位分析的方法_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以后想从事HR工作的童鞋们,本期乔布简历和大家科普岗位分析的方法,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关键词:岗位分析的方法,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岗位分析的方法(一)访谈法访谈法又称为面谈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岗位分析方法。

是指岗位分析人员就某一职务或者职位面对面地询问任职者、主管、专家等人对工作的意见和看法。

在一般情况下,应用访谈法时可以采用标准化访谈格式记录,目的是便于控制访谈内容及对同一职务不同任职者的回答相互比较。

(二)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岗位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由有关人员事先设计出一套职务分析的问卷,再由随后工作的员工来填写问卷,也可由工作分析人员填写,最后再将问卷加以归纳分析,做好详细的记录,并据此写出工作职务描述。

(三)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传统的职务分析方法,指的是工作分析人员直接到工作现场,针对特定对象(一个或多个任职者)的作业活动进行观察,收集、记录有关工作的内容、工作间的相互关系、人与工作的关系以及工作环境、条件等信息,并用文字或图标形式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的方法。

(四)工作日志法工作日志法又称工作写实法,指任职者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自己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然后经过归纳、分析,达到工作分析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五)资料分析法为降低工作分析的成本,应当尽量利用原有资料,例如责任制人本等人事文件,以对每个项工作的任务、责任、权利、工作负荷、任职资格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调查、分析奠定基础。

(六)能力要求法指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技能都可由更基本的能力加以描述。

(七)关键事件法关键事件法要求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本岗位员工,将工作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详细地加以记录,可在大量收集信息后,对岗位的特征要求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关键事件是使工作成功或失败的行为特征或事件,如成功与失败、盈利或与亏损、高效与低产等)。

经过小编的讲述,相信大家对岗位分析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祝大家找工作顺利~岗位分析的方法_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knowledge/articles/5673c5580cf2b5603cce8136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岗位分析步骤

岗位分析步骤

岗位分析步骤岗位分析是指对特定岗位的任务、职责、技能、资质和条件等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招聘、培养和评估适用人选。

岗位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岗位与组织的目标相匹配,以及为组织提供战略和战术方向。

下面是岗位分析的三个步骤:准备、调查和分析。

步骤一:准备在进行岗位分析之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确保后续的调查和分析能够顺利进行。

1.明确分析目标:在开始岗位分析之前,需要明确分析的目标和目的。

这包括确定需要分析的岗位、确定分析的范围和深度,以及明确分析的结果将被用于哪些方面。

2.收集相关信息:在准备阶段,需要收集一些相关的信息,例如组织的战略和目标、岗位描述和职责等。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后续的调查和分析工作。

3.确定分析方法:根据分析的目标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面谈、问卷调查、观察和记录等。

根据岗位的特点和需要,可以选择单一的方法或多种方法的组合。

4.制定分析计划:在准备阶段,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分析计划,包括分析的时间表、任务分工和分析工具的准备等。

分析计划可以帮助确保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

步骤二:调查在准备阶段完成后,就可以开始针对特定岗位进行调查。

调查是岗位分析的核心步骤,通过收集和记录相关的信息来了解岗位的任务、职责和要求。

1.面谈:面谈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方法,通过与岗位持有者、直接领导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对岗位的认识和理解。

2.观察:观察是另一种重要的调查方法,通过观察岗位持有者在工作中的表现和行为,了解他们实际上在岗位上所做的工作内容和方式。

3.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调查方法,通过编制问卷并向岗位持有者和其他相关人员发放,收集他们对岗位的看法和意见。

4.记录分析: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和整理所收集到的信息。

这些记录可以作为后续分析的依据和参考。

步骤三:分析在完成调查之后,需要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分析的目的是从调查的结果中提取出关键的信息,以便为组织的招聘、培养和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岗位评估操作流程分析

岗位评估操作流程分析

岗位评估操作流程分析岗位评估是组织进行岗位分析、岗位描述和岗位要求的过程,旨在确定岗位的价值、重要性和难度,以便为岗位制定相应的薪酬、培训和招聘策略。

下面将对岗位评估的操作流程进行分析。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岗位评估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明确评估目的和范围、制定评估标准、明确评估流程和角色责任等。

评估目的和范围:明确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制定薪酬策略还是为了进行招聘和培训规划;同时明确评估的范围,包括需要评估的岗位数量和种类。

评估标准:制定评估标准是岗位评估的核心要素,标准应考虑到岗位的技能要求、工作经验、学历要求等因素,并与组织的薪酬架构相匹配。

评估流程和角色责任:确定岗位评估的流程,包括评估的时间节点、评估的参与者,明确谁负责收集和整理资料、谁负责进行数据分析等。

二、收集数据在岗位评估中,需要收集各种数据来支持评估的结果。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面谈、观察和问卷等方式进行。

面谈:通过与岗位的职员进行面谈,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环境等情况,从而获取对岗位的深入了解。

观察:观察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了解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从而获取对岗位的实际情况。

问卷调查:可以设计针对性的问卷,向岗位的职员收集他们对岗位的看法和评价,了解岗位的难度、重要性和责任等方面的情况。

三、数据分析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推导出岗位的难度、重要性和责任等级。

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包括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和技能等方面的数据。

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结论,比如岗位的难度、重要性和责任。

四、制定评估报告在分析完数据后,需要制定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进行汇总和呈现。

评估结果汇总:将分析的结果进行汇总,包括岗位的分级和对应的标准。

评估报告呈现:将评估结果进行呈现,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以便于让相关人员理解和接受。

五、评估结果应用在制定评估报告后,需要将评估结果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岗位分析的流程

岗位分析的流程

岗位分析的流程岗位分析是一个组织中重要的管理活动,它涉及确定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以及与该职位相关的技能和特征。

岗位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清晰的岗位描述和岗位规范,以便为组织提供招聘、培训和绩效评估的依据。

下面将详细介绍进行岗位分析的流程。

一、确定岗位分析的目的和范围确定岗位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组织的需求,确定该岗位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并清晰地了解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进一步确定岗位分析的范围,包括确定需要分析的岗位数量,岗位分析的时间范围和参与岗位分析的人员。

二、收集数据的方法和工具1. 面谈法:通过面谈员工和直接上级来了解岗位职责和要求。

2. 观察法:直接观察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行为和活动,收集数据。

3. 报告法:收集员工的书面报告和工作记录,评估其在岗位上的表现。

4.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让员工填写,从而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收集岗位数据1. 收集岗位职责和要求的数据,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条件等。

2. 收集岗位相关的技能和特征的数据,包括所需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

四、数据分析和整理将收集到的岗位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有关岗位职责、技能和特征的结论。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编写岗位描述和岗位规范。

五、验证和更新与相关部门和员工验证岗位描述和岗位规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确保它们与实际情况相符。

如果需要,根据反馈意见对岗位描述和岗位规范进行更新和修改。

六、应用岗位分析结果根据岗位描述和岗位规范,进行招聘和选拔工作。

在员工入职后,根据岗位描述和岗位规范,进行培训和发展计划的制定。

同时,将岗位描述和岗位规范作为绩效评估的依据,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

岗位分析的流程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即需要不断地收集、分析和整理数据,并进行验证和更新。

只有通过反复的验证和更新,才能保证岗位描述和岗位规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此外,岗位分析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活动,它需要与组织的其他管理活动相互关联,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和需求。

岗位评价的四种基本方法

岗位评价的四种基本方法

岗位评价的四种基本方法岗位评价的四种基本方法岗位评价是组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和能力要求,从而确定薪资水平、晋升和培训计划等。

本文将介绍岗位评价的四种基本方法。

一、工作分析法工作分析法是最常用的岗位评价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工作进行分解和描述,以了解每个任务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等要素。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评价目标:明确需要评价哪些方面,例如技能、知识、经验等。

2.收集数据:通过观察员工工作、访谈员工和主管等方式,收集有关岗位要求的数据。

3.分析数据: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确定每个任务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等要素。

4.编制报告:根据分析结果编制报告,详细描述每个任务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等要素。

5.验证结果:与员工和主管核实报告中描述的内容是否准确。

二、排名法排名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岗位评价方法。

它将不同岗位按照某种标准进行排名,以确定它们在组织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评价标准:选择适合组织的评价标准,例如工作难度、工作贡献等。

2.收集数据:通过访谈员工和主管等方式,收集有关岗位的数据。

3.制定排名表:根据评价标准制定一个排名表,将不同岗位按照其重要性进行排名。

4.验证结果:与员工和主管核实排名结果是否准确。

三、分类法分类法是将不同岗位按照其职责和能力要求进行分类,以确定它们在组织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评价目标:明确需要评价哪些方面,例如职责、技能、知识等。

2.收集数据:通过观察员工工作、访谈员工和主管等方式,收集有关岗位的数据。

3.分析数据: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确定每个岗位所需的职责和能力要求。

4.编制报告:根据分析结果编制报告,详细描述每个岗位所需的职责和能力要求,并进行分类汇总。

5.验证结果:与员工和主管核实报告中描述的内容是否准确。

四、等级法等级法是将不同岗位按照其职责和能力要求进行分级,以确定它们在组织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021年自考41759工作分析与评价-考试真题题库(完整版)

2021年自考41759工作分析与评价-考试真题题库(完整版)

2021年自考41759工作分析与评价-考试真题题库(完整版)单选题1.在工作分析的活动中,主要包括工作信息的分解、比较、综合,其中,分解是基础,比较是(),综合是结果。

A、关键B、重点C、手段D、工具答案:A2.某单位在最短时间内将工作评价的结果让参与评价的人员加以了解,这反映了工作评价原则中的()。

A、优化原则B、及时反馈原则C、一致性原则D、实用性原则答案:B3.组建工作评价委员会时,对评价委员的要求不包括以下哪项()A、评价委员的构成需遵循多角度原则B、评价委员应当在一定程度上熟悉被评价岗位的情况C、评价委员要由公司高层组成D、评价委员要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答案:C解析:从资格要求上来讲,首先,评价委员会的构成须遵循多角度原则,成员最好是来自有代表性的不同部门,最好来自管理或者与管理相关的职位,尽管在评价活动中涵盖所有领域不可能也不现实,但应尽可能包括多数典型岗位的相关领域人员。

其次,评价委员应当在一定程度上熟悉被评价岗位的情况,在对组织或者至少对组织的某些方面的了解上是真正的专家,对整个岗位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评估人员要能够客观地看问题,在企业中要有一定的影响力,以保证岗位评估结果的权威性。

另外,评价委员的选择还需考虑相关部门成员对其的认可程度,具有一定群众基础、具有责任心、能够保持公正客观的判断,有时甚至学历要求也是较为重要的条件。

依据上述这些人员选择的原则,工作评价委员会主要由组织内高层、中层有直线下属的人员和少量基层员工构成。

4.比较不同层次之间的工作评价结果的差距是否真实反映职位之间的差异,这是标杆职位试测中的()A、横向比较B、纵向比较C、上行比较D、双向比较答案:B解析:标杆职位试测。

通常会选取一部分关键的标杆岗位进行试测,根据开发出来的工作评价方案初稿,对标杆岗位进行逐一打分,得到最终评价结果,即每一个标杆岗位的分值,接着对标杆岗位的评价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

横向比较主要比较同一职位等级中各职位之间的评价结果是否合理,其差距是否在组织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纵向比较是指比较不同层次之间的工作评价结果的差距是否真实反映职位之间的差异。

岗位分析分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岗位分析分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岗位分析分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确定研究的岗位范围:确定要进行岗位分析的具体岗位范围。

这可能是组织中的所有岗位,也可能是特定部门或职能中的一部分岗位。

2.收集岗位信息:收集岗位的相关信息。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完成,包括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和文件分析等。

这些信息可能包括岗位描述、工作流程、技能要求、责任和权力等。

3.将岗位分解为子任务:将每个岗位分解为其组成部分或子任务。

这将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岗位的各个方面,并确定每个子任务的重要性。

4.确定任务之间的关系:确定不同子任务之间的关系,并将它们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排序。

这将有助于组织了解任务在岗位中的优先级和依赖关系。

5.建立评估标准:根据岗位的不同要求,建立评估标准。

这可以包括技能、知识、经验、工作环境和沟通能力等。

评估标准的建立应该尽可能地客观和可量化,方便后续的比较和分析。

6.进行岗位比较:将不同岗位之间的任务和要求进行比较。

通过观察和对比,可以发现岗位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进一步进行分类和整理。

7.制定岗位分类体系:根据比较和分析的结果,制定岗位分类体系。

这可能是一个层次结构,包括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层次的分类,也可以是一个平铺式的列表。

分类体系应该能够清晰地反映岗位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8.审核和确认分类体系:进行审核和确认,确保岗位分类体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这可以通过与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员工进行讨论和确认来完成。

9.应用岗位分类体系:将岗位分类体系应用于组织的各个方面。

这可能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等。

岗位分类体系将有助于组织更好地理解岗位要求,并为各项人力资源决策提供指导。

10.定期更新和审查:岗位分类体系应该定期进行更新和审查,以反映组织的变化和发展。

这可以通过与岗位持有者和管理层的定期沟通和反馈来实现。

岗位评估方法-分类法

岗位评估方法-分类法

所谓岗位分类法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对组织中全部或规定范围内岗位进行多层次的划分,先确定等级结构,然后再根据工作内容对工作岗位进行归类,就是通过制定出一套岗位级别标准,将岗位与标准进行比较,并归到各个级别中去。

其基本步骤是:1、按照经营过程中各类岗位的作用和特征,将公司的全部岗位分成几个大的系统。

2、将各个系统中的各岗位分成若干层次,最少分为5-6档,最多的可分为15-20档。

3、明确规定各档次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和权限。

4、明确各系统各档次(等级)岗位的资格要求。

5、评定出不同系统不同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和关系。

岗位分类法好像一个有很多层次的书架,每一层都代表着一个等级,比如说把最贵的书放到最上面一层,最便宜的书放到最下面一层,而每个岗位则好像是一本书,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些书分配到书架的各个层次上去,这样的结果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价值的岗位分布情况。

岗位分类法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岗位级别体系。

建立岗位级别体系包括确定等级的数量和为每一个等级建立定义与描述。

等级的数量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定,只要根据需要设定,便于操作并能有效的区分岗位即可。

对每一定等级的定义和描述要依据一定的要素进行,这些要素可以根据组织的需要来选定。

最后就是要将组织中的各个岗位归到合适的级别中去。

岗位分类法是一种简便易理解和操作的岗位评价方法。

适用于大型组织,对大量的岗位进行评价。

同时这种方法的灵活性较强,在组织中岗位发生变化的情况,可以迅速的将组织中新出现的岗位归类到合适的类别中去。

与岗位参照法有些相象,不同的是,它没有进行参照的标准岗位。

它是将企业的所有岗位根据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任职资格的方面的不同要求,将分不同的类别,一般可分为管理工作类、事务工作类、技术工作类及营销工作类等。

然后给每一类确定一个岗位价值的范围,并且对同一类的岗位进行排列,从而确定每个岗位不同的岗位价值。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不足,那就是对岗位等级的划分和界定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主观性。

人力资源管理-职位分类与工作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职位分类与工作分析
在职位分类的基础上,构建包括招聘、培训、薪酬、绩效等在内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确保各项人力资源管 理活动紧密衔接、协同作用。
以工作分析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职位说明书
通过工作分析获取详细的工作信息后,制定各职位的说明书,明确各职位的职责、权限、工作要求等,为人 力资源配置和管理提供准确依据。
加强职位分类与工作分析的动态调整
职位分类是薪酬管理的基础,不同类别和层 级的职位应设定相应的薪酬水平,以体现内 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
02 工作分析基础
工作分析定义及作用
工作分析定义
工作分析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职务的设置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力和隶属关系、 工作条件和环境、任职资格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并对该职务的工作做出 明确的规定,且确定完成该工作所需的行为、条件、人员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职位分类与工作分 析
目录
• 职位分类概述 • 工作分析基础 • 职位分类实施步骤 • 工作分析实施过程 • 职位分类与工作分析关系探讨 • 案例分析:某企业职位分类与工作实践分

01 职位分类概述
职位分类定义与目的
定义
职位分类是根据工作性质、责任 大小、难易程度、所需资格条件 等因素,对企业内部各类职位进 行划分和归类的过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职位分类原则与方法
01
02
03
工作分析法
通过对具体工作的详细分 析,确定职位的主要职责、 任务、工作环境等要素, 进而进行职位分类。
专家评估法
邀请专家对企业内部各职 位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 果进行分类。
问卷调查法
通过向员工发放问卷,收 集关于职位职责、工作难 度等方面的信息,为职位 分类提供依据。

工作分析的操作流程及方法概述

工作分析的操作流程及方法概述

工作分析的操作流程及方法概述摘要工作分析是组织管理中的关键流程,它帮助组织了解岗位的任务和要求,从而为招聘、培训和绩效管理等方面提供基础。

本文将概述工作分析的操作流程及方法,包括岗位分析和任务分析。

1. 引言工作分析是通过系统性的方式,收集、分析和解释有关岗位的信息和数据,以形成对岗位的准确描述。

它的目的是帮助组织更好地了解岗位的职责、技能和行为,以促进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管理活动。

2. 工作分析的操作流程工作分析通常包括以下步骤:2.1 收集信息首先,需要收集与岗位相关的信息。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如面谈员工、观察员工工作、阅读岗位描述和规范文件等。

这些信息可以涉及到岗位的的任务、职责、技能要求等。

2.2 分析信息在收集到信息后,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包括将信息分类整理,并确定岗位的关键职责和技能要求。

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岗位之间的差异,找出共性和特殊性。

2.3 确定岗位描述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可以确定岗位的描述,包括职位名称、职责、技能要求、工作条件等。

岗位描述应该准确、简明扼要,并能够反映岗位的实际情况。

2.4 验证和修订确定岗位描述后,需要进行验证和修订。

这可以通过与现有员工的讨论和确认,以及与相关管理人员的沟通和反馈来实现。

通过验证和修订,可以确保岗位描述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5 文件化最后,将岗位描述进行文件化。

这可以通过编写岗位说明书或者制定相关规范文件来实现。

文件化的目的是使岗位描述能够被更多人了解和使用。

3. 工作分析的方法工作分析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3.1 岗位分析法岗位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工作分析方法,它通过对岗位的职责、任务和要求进行详细分析,来帮助组织了解岗位的本质和特点。

该方法可以通过面谈员工、观察员工工作和收集岗位文件等方式进行。

岗位分析法的主要步骤包括确定分析的目标、选择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以及验证和修订岗位描述。

岗位分析方法与操作实务

岗位分析方法与操作实务

岗位分析方法与操作实务岗位分析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运用系统化的方法和技术对某一职位的要求、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进行全面、科学的研究和分析,以便于更好地进行人才招聘、培训和绩效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升员工工作效益。

岗位分析方法和操作实务是进入企业之后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岗位分析方法和操作实务。

一、岗位分析方法岗位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工作分析(Job Analysis)工作分析是指将某一职位的所有工作任务划分成一系列单独的组成部分,归纳出该职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工作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定义工作内容;确定关键任务;确定工作流程;分析必须的技能和能力;完成工作分析报告。

(二)工作说明书(Job Description)工作说明书主要是根据工作分析所得到的结果来描述某一职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工作要求等。

工作说明书的主要作用是为企业在招聘人才和进行绩效管理时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工作说明书也可以作为员工进行工作评估和个人规划的依据。

(三)工作规范(Job Specification)工作规范是对某个职位所需的人员素质、职业技能、经验要求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便于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选择符合条件的候选人。

同时,工作规范也可以用来为企业进行人员培训和绩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四)关键绩效指标(KPIs)关键绩效指标是基于工作分析和工作规范,对某一职位所要求的绩效进行定义和量化。

关键绩效指标通常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它可以作为员工工作表现的衡量标准和企业绩效管理的依据。

(五)面试指导(Interview Guide)面试指导是在招聘过程中为招聘人员提供参考的指南,包括对求职者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和评估,以便于企业从众多求职者中筛选出合适的人才。

面试指导需要结合工作分析和工作规范来进行制定,以确保招聘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符合企业要求。

职务分析的实施步骤

职务分析的实施步骤
步骤五:整理分析结果1.根据各岗位分析的信息草拟"工作说明书"及"工作标准"。
2.将拟定的"工作说明书"及"工作标准"与实际比照。
3.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工作说明书"及"工作标准"。
步骤六:工作评价对岗位进行价值排行,按岗位重要性确定岗位分级标准。以提供岗位薪酬、工作晋升的依据。职务分Leabharlann 的实施步骤职务分析的实施步骤
步骤一:确定职务分析的目的
完善员工手册
招聘、选拔、录用
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
绩效评估
步骤二:确定职务分析的程序
一、
准备阶段
分析对象:
公司特定阶段的目标
组织设计与组织结构图
部门的性质、任务及部门内的编制岗位
2.分析方法:
问卷调查法:可广泛适用于各部门岗位
访谈法:用于工作流程较为复杂,内容责任难以界定的工作
现场观察法:适用于简单的容易观察和度量的工作,适用于生产车间

3.并与主管人员及"典型"员工进行面谈并做好面谈记录。
三、分析阶段1.根据工作调查反应的信息,归纳出部门应完成的具体任务。
2.根据任务按事件的性质进行分类。
3.将主要关系列出,找出分类中之间的相互关系。
步骤三:工作设计1、设计的原那么: 以公司开展目标为根底; 系统性:工作设计一定要与公司组织设计的思路相适应,不同的岗位既要有区别,又要相互依存,应形成一个有机的工作链,发挥最大的效能; 实用性:在将工作事件与工作目标结合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工作现状与人员的能力等方面,既不能要求过高,但也不能过于迁就于任职者的能力,应在一定程度上让员工通过学习,努力来适应工作;开展性:岗位设计时,应考虑岗位的工作量的变化。

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岗位分类,岗位评价

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岗位分类,岗位评价

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岗位分类,岗位评价岗位分析是一项技术性很强、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要做好它是不容易的;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其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第一是准备阶段。

这阶段主要是设计调查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具体做法如下:1.根据岗位分析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相关基础数据和资料,设计岗位调查时间和调查方案。

2.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宣讲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员工的理解、信任与合作。

3.制定计划,根据岗位分析的任务和程序进行分解,以便逐项完成,并对岗位分析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岗位调查的内容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及方法。

第二是调查阶段。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各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

调查通常是面对面的访谈和问卷的调查,还可以结合资料分析、现场观察、关键事件、工作日记、小组讨论等方法,广泛、深入地搜集有关岗位工作的各种数据和资料。

第三是分析整理阶段。

这阶段是岗位分析的关键环节,是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初步整理出岗位说明书。

岗位分析并不是简单、机械地收集和积累某些信息,而是要以正确、开放和创新的思路与观念,对各个岗位的特征和要求作出全面考察,创造性地提出各岗位的主要成份和关键因素,并在深入分析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岗位说明书。

第四是反馈总结阶段。

这阶段主要是对岗位分析的初步结果进行反馈与修正,最后形成完整的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的内容必须经过不断地反馈与修正,才能把工作的误差降到最小。

有些企业往往忽略这阶段的工作,导致岗位说明书的内容存在漏洞或不合理,容易引起其他工作的混乱和员工的不满。

由于接下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如果为了简便和节省时间,草草完成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就会像一座大厦的地基没有夯实一样,是很危险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要注意总结岗位分析调查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以便于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调整和修正。

简述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步骤方法

简述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步骤方法

简述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步骤方法【原创实用版4篇】篇1 目录1.引言2.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定义和意义3.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步骤方法3.1 确定分类标准3.2 分析岗位职责和要求3.3 制定分类方案3.4 实施分类3.5 调整与完善分类方案4.结论篇1正文一、引言在现代企业中,工作岗位的设置和管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岗位横向分类是对企业内不同岗位进行归类和整理的过程,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岗位评估、薪酬管理以及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本文将介绍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步骤方法。

二、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定义和意义工作岗位横向分类是指根据岗位的性质、职责和要求等方面的共性,将企业内各种岗位进行归类和整理的过程。

横向分类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岗位评估、薪酬管理以及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三、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步骤方法1.确定分类标准在实施岗位横向分类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分类标准。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常见的分类标准包括岗位的性质、工作内容、技能要求、职责大小等。

2.分析岗位职责和要求在明确分类标准后,需要对各个岗位的职责和要求进行详细分析。

这包括了解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等方面的信息。

分析岗位职责和要求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横向分类。

3.制定分类方案根据分析得出的岗位职责和要求,可以制定具体的分类方案。

在制定分类方案时,应尽量保证各个类别之间的划分明确、合理,避免出现交叉和重复。

4.实施分类在制定好分类方案后,可以按照方案对各个岗位进行实际的分类。

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反复调整和完善,以确保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5.调整与完善分类方案在实施分类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分类方案,以保证分类结果的有效性。

四、结论总之,工作岗位横向分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

篇2 目录1.确定岗位分类的目的和原则2.收集并整理相关岗位信息3.分析岗位的性质和特点4.制定岗位分类标准5.实施岗位分类6.完善和调整分类结果篇2正文岗位横向分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各类岗位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岗位分析分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岗位分析分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排列法∙点数法∙配对比较法∙点数加权法∙工资市场调查分类法分类法是排列法的改革,又称归级法。

它是在岗位分析基础上,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按岗位的工作性质、特征、繁简难易程度、工作责任大小和人员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对企业全部(或规范范围内)岗位所进行的多层次的划分,即先确定等级结构,然后再根据工作内容对工作岗位进行归类。

这种方法中,最关键的一项工作是确定等级标准。

各等级标准应明确反映出实际上各种工作在技能、责任上存在的不同水平。

在确定不同等级要求之前,要选择出构成工作基本内容的基础因素,但如何选择因素或选取多少则依据工作性质来决定。

在实际测评时,应注意不能把岗位分解成各构成要素,而是要作为整体进行评定。

岗位分类同企业单位以外的职业分类标准存在密切的联系。

各类职业分类标准是以企业单位、国家机关岗位分类为基础制定的。

一旦这类标准建立之后,企业单位在进行岗位分类时,便可依据、参照或执行这类标准。

(一)分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岗位分析。

和其他方法一样,岗位分析是基础的准备工作。

由企业内专门人员组成的评定小组,收集各种有关的资料、数据,写出调查报告。

2、岗位分类。

按照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岗位的作用和特征,首先将全部岗位划分为若干个大类。

然后在划分大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每一大类中各种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划分为若干中类。

最后,再根据每一种类中反映岗位性质的显著特征,将岗位划分为若干小类。

3、建立等级结构和等级标准。

由于等级数量、结构与组织结构有明显的关系,因此这一步骤比较重要和复杂。

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确定等级数量。

等级的数量取决于工作性质、组织规模、功能的不同和有关人事政策。

不同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定的等级数量,并没有同一的规定和要求。

但无论是对单个的职务还是对组织整体都要确定等级数量。

(2)确定基本因素。

通过这些基本因素测评每一职位或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

当然,不同的机构选择的因素也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人力资源 职位分析法 岗位分析之功能性职务分析法

人力资源   职位分析法   岗位分析之功能性职务分析法

岗位分析之功能性职务分析法功能性职务分析法(Functional Job Analysis,简称FJA),起源于美国培训与执业服务中心的职业分类系统,又称为功能性工作分析法或职能工作分析法。

FJA聚焦于岗位工作本身,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以工作为导向,以任务为分析单元的岗位分析方法。

FJA以岗位任职者应承担的职能为核心,对岗位的每项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岗位工作内容进行全面和细致的描述。

一、FJA分析内容在实践中应用FJA需要理解其方法的内涵,把握分析内容的要点,这些要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区分“完成什么”与“做什么”。

“完成什么”是指工作的结果,“做什么”则是指完成工作任务的具体工作行为。

FJA必须将工作结果和工作行为进行区分,在任务描述时必须是以代表工作行为的特定动词开始,以“为了”、“达成”、“目的是”等代表工作结果的词汇描述工作任务成果。

例如:文字录入员的任务可以描述为“利用计算机等设备完成文字录入工作,目的是为了形成文件待打印或待发送”。

(2)强调技能划分。

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必须要区分出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和环境适应性技能,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在岗位分析中体现在培训时间单元中的通用部分和专业部分。

例如:文字录入员的通用技能是文字录入准确,专业技能是具有一定的文字录入速度,没有错误或遗漏,能够录入特殊字符和复杂表格及数学计算公式等,对于环境适应性技能则没有特殊的要求。

(3)以职能为核心。

岗位任职者的职能围绕着信息、人员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工作行为的难度与所需要的能力成正比。

(4)强调任务的系统性。

每项工作任务都是工作、人和组织的有机结合。

工作层面上可以用职责、权限、制度规范和绩效标准描述;岗位任职者层面可以用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和环境适应性能力以及任职条件来描述;组织层面则可以用战略、策略、计划和目标等描述。

工作、岗位任职者和组织相互联系与作用构成了标准化的系统。

二、FJA实施步骤FJA的实施步骤分为:分析准备,任务描述,确定任务职能等级以及提炼任务绩效标准和培训要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法排列法点数法配对比较法点数加权法工资市场调查分类法分类法是排列法的改革,又称归级法。

它是在岗位分析基础上,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按岗位的工作性质、特征、繁简难易程度、工作责任大小和人员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对企业全部(或规范范围内)岗位所进行的多层次的划分,即先确定等级结构,然后再根据工作内容对工作岗位进行归类。

这种方法中,最关键的一项工作是确定等级标准。

各等级标准应明确反映出实际上各种工作在技能、责任上存在的不同水平。

在确定不同等级要求之前,要选择出构成工作基本内容的基础因素,但如何选择因素或选取多少则依据工作性质来决定。

在实际测评时,应注意不能把岗位分解成各构成要素,而是要作为整体进行评定。

岗位分类同企业单位以外的职业分类标准存在密切的联系。

各类职业分类标准是以企业单位、国家机关岗位分类为基础制定的。

一旦这类标准建立之后,企业单位在进行岗位分类时,便可依据、参照或执行这类标准。

(一)分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岗位分析。

和其他方法一样,岗位分析是基础的准备工作。

由企业内专门人员组成的评定小组,收集各种有关的资料、数据,写出调查报告。

2、岗位分类。

按照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岗位的作用和特征,首先将全部岗位划分为若干个大类。

然后在划分大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每一大类中各种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划分为若干中类。

最后,再根据每一种类中反映岗位性质的显著特征,将岗位划分为若干小类。

3、建立等级结构和等级标准。

由于等级数量、结构与组织结构有明显的关系,因此这一步骤比较重要和复杂。

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确定等级数量。

等级的数量取决于工作性质、组织规模、功能的不同和有关人事政策。

不同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定的等级数量,并没有同一的规定和要求。

但无论是对单个的职务还是对组织整体都要确定等级数量。

(2)确定基本因素。

通过这些基本因素测评每一职位或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

当然,不同的机构选择的因素也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3)确定等级标准。

因为等级标准为恰当的区分工作重要性的不同水平以及确定工作评价的结果提供了依据,所以它是这一阶段的核心。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从确定最低和最高的等级标准开始的。

4、岗位测平和列等。

等级标准确定后,对岗位的测评和列等就根据这些标准,将工作说明书与等级标准逐个进行比较,并将工作岗位列入相应等级,从而也评定出不同系统、不同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和关系。

对小企业来说分类法的实施相当简单,若应用到由大量工作人员的大企业,则会变得很复杂。

(二)分类法的优点1、比较简单、所需经费、人员和时间也相对较少。

这种方法在工作内容不太复杂的部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满意的结果。

2、由于等级标准都参照了制定因素,使其结果比排列法更准确、客观。

当出现新的工作或工作进行变动时,按照等级标准很容易确定其等级。

3、由于等级的数量以及等级与组织结构之间的相应关系在各个工作列等之前已经确定下来,因此采用分类法分出的等级结构能如实反映组织结构的情况。

4、由于分类法应用起来比较灵活,适应性强,为劳资双方谈判解决争端留有余地。

(三)分类法的缺点1、由于确定等级标准上的困难,对不同系统的岗位评比存在着相当大的主观性,从而导致许多难以定论的争议。

2、由于等级标准常常知道分类结果之后才能被确定,从而影响了评定结果,使其准确度较差。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的企业一般不再采用分类法。

排列法排列法是一种最为简单、最易操作的岗位评价方法,也是较早使用的非分析方法之一。

排列法是采用非分析和非定量的方法,由评定人员凭着自己判断,不将工作内容分解为组成要素,而只是根据工作岗位的相对价值按高低次序进行排列,从而确定一个工作岗位与其他工作岗位的关系。

这种方法主要的优点在于能尽快确立新的工作岗位等级,有时也被作为鉴别不合理工资差异的初步措施。

但由于主观性太强,随着分析法在岗位评价中的应用,它将逐步被淘汰。

(一)排列法的运用步骤1、岗位分析。

由有关人员组成评价小组(最好有企业领导干部、主管部门领导、劳动人事干部和职工代表参加),并做好相应的各项准备工作。

同时对工作岗位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收集有关岗位方面的资料、数据,并写出调查报告,其中要特别说明基本的工作要素:任务、责任、与其他工作岗位的联系、工作条件、技能和能力要求等。

2、选择标准工作岗位。

评定人员对各岗位的资料、数据收集齐全后,通常要选择若干个标准工作岗位作为参照系数。

由于其他岗位的排列顺序是以标准岗位作为参照对象,因此标准岗位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必需广泛分布与现有的岗位结构中,同时其彼此之间的关系需要得到广泛的认同。

(2)必须能代表岗位所包括的职能特性和要求。

标准岗位的数量没有统一规定,但通常要选取总岗位个数的10~15%作为标准岗位。

在对工作岗位详细调查之后,标准岗位的选取先由班组和车间等基层部门着手进行,然后再由评定小组根据以上两个条件综合后确定。

评定小组在甄选标准工作岗位的同时,要建立起一个用以排列其他岗位的结构框架,其余的工作岗位在与一个或两个标准工作岗位比较后,确定其相对的位置。

3、工作岗位排列。

在确定标准工作岗位之后,通过与标准工作岗位的比较,对其余的工作岗位进行综合评估。

对本企业同类岗位中的各岗位的重要性或者其要求的潜力、智力和技能条件是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工作岗位,从而做出评判。

这种情况是基于工作基本相同,或在同一单位或部门,用非分析方法对工作岗位进行比较相对比较容易。

而对于估计两个不相仿或不相关的岗位,就比较困难,难以确定。

因此,如何正确选择标准工作岗位,对于岗位排列而言是一个关键。

只有正确的选择标准工作岗位,在对其他大多数的比较和测评就有了一个指导标准,从而使排列工作岗位不会特别困难。

同时,评定人员依照标准工作岗位对工作岗位进行排列时,还必须对有关工作进行全面了解,如果评定人员不熟悉该工作,应征求工作执行者及其同事和直接上级等有关人员的意见。

总而言之,对工作岗位排列情况的综合判断是复杂的,尤其是很难说某个岗位实际上应该排在与其相邻的岗位之前还是之后。

所以,在实际排列过程中,岗位不仅要与标准岗位相比,也要同已排列好的岗位相比,那么做出判断就会容易些。

事实上,许多岗位处于同等的地位,通过排列建立起来的岗位等级呈金字塔形。

4、岗位定级。

按评定人员事先确定的评判标准,对各岗位的重要性做出评判,然后将每个岗位经过所有评定人员的评定结果汇总,得到序号和除以评定人数得到每一岗位的平均序数。

最后,按平均序数的大小,由小到大评定出岗位的相对价值的次序。

例如:有甲、乙、丙三人组成的评定小组对A、B、C、D、E、F、F等7个岗位进行评定,结果如下表:岗位评定表根据上表的结果可知,被评定的7个岗位的相对价值,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其次序应为A、B、C、D、E、F、G。

也就是说依据其重要程度把工作岗位排列成一种等级结构。

但为确定某一种工资结构,对这些工作岗位进行定级时应注意,排列法本身并不能对等级划分提供依据,通常还要按照管理上的要求与组织和各层次中的责任相符的等级;排列法本身对工作等级之间的差异程序没有精确的指标,不能成为一种衡量尺度。

在实践中不同等级之间的工资级别和标准通常是通过劳资谈判来确定。

总之,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谨慎的给那些岗位确定起点工资标准,以便在一个适当的工资水平上达成协议。

因为工资数一经确定,便成为今后工资管理的基础。

采用这种方法对岗位进行评定时,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简便易行。

一旦标准工作岗位及其相应位置被确定后,排列其他岗位就相对简单。

另一个优点是每个岗位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评定的,从而避免了对工作要素的分解而引起的矛盾和争论。

总之,排列法采用这种直观的方法,对数量不太多的互相联系的工作岗位进行测评往往能得出正确和满意的结果。

(二)排列法的不足之处1、由于大企业岗位分布呈金字塔形,需要定级的工作岗位数量多并且不相近,评定结果最终又必须依靠评定人员的判断。

因此难于找到对工作内容都相当熟悉的评定人员。

而且评定人员的组成和各自的条件、能力并不是一致的,这势必会影响评定结果的准确程度。

2、由于这种方法完全是凭借评定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主观的进行评价,缺乏严格的、科学的评判标准,使评价结果弹性大,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3、由于工作岗位没有进行因素比较,方法相对简单、粗糙,它只适用生产单一、岗位较少的中小企业。

为克服这些缺陷,改进排列法的最新办法就是制定某些参考因素。

对工作岗位进行排列时,先依据每一因素对工作进行排列,再根据因素排列的平均结果确定工作岗位排列的顺序。

虽然这种改进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排列的特性,但依据它所建立起来的岗位等级更加精确。

点数法点数法是对各种工作评定点数,以取得各工种的相对工作值,并据以定出工资等级的一种技术方法。

企业类型与工资制度和形式决定采用何种计点法。

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多采用500点计点法,我国多采用600点计点法;各种因数(工作因素)的百分比也视企业类型而不同。

一般来说,美国较为广泛的分配比例是:智能占50%左右;责任占20%左右;体能和工作环境占15%。

但近年来随着自动化和技能化的发展,比例有所变动,需要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确定。

下面介绍美国的一些纺织企业进行工作评估中,对点数法的运用。

1、工作要素分类。

可以把工作绩效按三大要素分类:个人条件、工作类别和环境、工作责任;亦可以分为四大类:智能、责任、体能和工作环境。

然后根据需要将三类要素随工种进行划分。

取出包括高、中、低三个工资层次的10~15个工种,求出各类要素比重的平均差。

例如,在美国纺织业中,个人条件占40%;劳动类别和工作环境占15%;工作责任占30%,据此作为工作值的评价起点(如下图)工作因素及其分类2、工作因素分级与点数配置。

将工作因素分为5个等级,奖500个点配置于各等级工作要素中(见下图)工作因素分级和点数配置在运用点数法时,要力求对评价要素的定义清晰、简明;每一等级的分级界限也要清楚划一。

3、工作定义及分级。

企业对每一个工种的工作内容都要有详细具体的规定,并形成文字和说明书,包括应完成的工作,操作机器类型、体力脑力劳动的程度、工作环境、工作潜在危险及劳动保护等,都要明确列出,内容越详尽、具体,分级越少偏差,评价越明确。

4、工作等级与点数配置。

根据点数法原则,点数相同的工作者之间工资报酬相同,因此,必须对不同级别的工作值加以区分。

例如,将满分定为500分,将工作值分为10个等份,每等之差均为25分,点数越少者,等级越低。

第一等为140分以下;第十等为357点以上,如下表所示:工作等级的点数分布对工作要素的分类、分级、评定点数的最终目的,是评定出该项工作完成以后,可以获得多少报酬和工资收入。

有两种薪酬收入的分配方式,一种是确定工作等级和点数之后,制定相应的工资率,按级别决定每项工作的工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