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登山》主题阅读 杜甫登山素材 冀教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第1课时)课件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第1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第1课时)课件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第1
小学复习课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第1课时)课件冀教版四 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第1
登山 (第一课时)
学习导航
人物介绍 初读感知 生字学习 词语学习 课后作业
人物介绍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导 师,列宁主义创始人,苏联 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 1917年领导“十月革命”,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 立苏维埃政权。
初读感知
跟着课文朗读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 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列宁几次走这 条小路?找出相应的段落。
参考《登山》课文朗读
课后作业
1、会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3、简单复述课文。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 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 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
初读感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 解“深渊、峭壁、狭窄、毅然决然、锻炼” 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字学习
点击
狭 xiá 狭窄 薄 bó 雾 wù 雾气 耀 yào 芒 máng 光芒 释 shì 毅 yì 毅然 陪 péi
薄雾 照耀 解释 陪伴
生字学习
点击
锻 duàn ān 深渊
峭 qiào 陡峭 喉 hóu 喉咙
词语学习
巍峨 深渊 峭壁 狭窄 耀眼 闪烁 解释 锻炼 毅然决然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协的信念。
谢谢观看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0登山∣冀教版(共10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0登山∣冀教版(共10张PPT)

指导读悟
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这条山路是让人害怕的?请同学 们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词句。
巴果茨基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用碎小的步子 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
巴果茨基走过最危险的地段以后,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您看看,前面的路多险!您是不能从这儿过的。” 正沿着那条小路前进的列宁突然停住了。他知道列宁感到头晕目眩了。 可是,列宁只站立了几秒钟,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 移动着身子。

14、意志坚强的月7 日星期 六2021/ 8/7202 1/8/720 21/8/7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 021年8 月2021 /8/720 21/8/72 021/8/ 78/7/20 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8/ 72021/ 8/7Aug ust 7, 2021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 8/7202 1/8/720 21/8/7 Aug-21 7-Aug-2 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 8/7202 1/8/720 21/8/7 Saturda y, August 07,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 8/7202 1/8/720 21/8/7 2021/8/ 78/7/2 021
课后作业 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 /8/720 21/8/7S aturda y, August 0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8/72 021/8/7 2021/8 /78/7/2 021 11:35:11 AM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名师推荐课件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名师推荐课件冀教版

14*
登 山
首页
问题1 对话 小路 句子1 问题2 景色朗读 问题3 句子2总结 讨论
14*
登 山
自由郎读第二自然段(2~18), 思考下面问题:
1.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小路的句子。
2.巴果茨基和列宁怎样走过小路?
开始
对话 小路 句子1 问题2 景色 朗读 问题3 句子2 总结 讨论
14* “有没有到山顶上去的近路呢?”
开始
问题1 对话 小路 问题2 景色 朗读 问题3 句子2 总结 讨论
14*
登 山
请再思考下面问题: 他们登上山顶后看到什么景色?
开始
问题1 对话 小路 句子 景色 朗读 问题3 句子2 总结 讨论
他们登上山顶时, 一道柔和的阳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雾。
远处蔚蓝色的湖水开始反射出耀眼的亮光。
山顶上的雪刹那间变成了粉红色
树丛和草地上的露水珠 儿也开始闪烁着光芒。
好像有谁在指挥似的,鸟儿们放开歌吼,欢快的唱了起来。
开始 问题 对话 小路 句子1 景色 朗读 问题3 句子2 总结 讨论
14*
登 山
他们登上山顶时,一道柔和的阳 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雾。远处 蔚蓝色的湖水开始反射出耀眼的 亮光。山顶上的雪刹那间变成了 粉红色,树丛和草地上的露水珠 儿也开始闪烁着光芒。好像有谁 在指挥似的,鸟儿们放开歌吼, 欢快的唱了起来。
“有是有。就是------”
登 “什么?” “路太窄,又太危险,要经过深渊边上。” “您走过那条小路吗?”
山 “走过几次------” “我们就走那条小路!” “你看看,是这样的路。你不能从这儿过。” “那么你呢?”“你能过去吗?” “当然能。不信,我走给你看看。”
开始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第1课时课件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第1课时课件冀教版
小学复习课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第1课时课件冀教版
登山 (第一课时)
学习导航
人物介绍 初读感知 生字学习 词语学习 课后作业
人物介绍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导 师,列宁主义创始人,苏联 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 1917年领导“十月革命”,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 立苏维埃政权。
初读感知
跟着课文朗读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 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列宁几次走这 条小路?找出相应的段落。
参考《登山》课文朗读
课后作业
1、会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3、简单复述课文。
薄雾 照耀 解释 陪伴生字学习 Nhomakorabea点击
锻 duàn 巍 wāi
锻炼 巍峨
炼 liàn 炼钢 渊 yuān 深渊
峭 qiào 陡峭 喉 hóu 喉咙
词语学习
巍峨 深渊 峭壁 狭窄 耀眼 闪烁 解释 锻炼 毅然决然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初读感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 解“深渊、峭壁、狭窄、毅然决然、锻炼” 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字学习
点击
狭 xiá 狭窄 薄 bó 雾 wù 雾气 耀 yào 芒 máng 光芒 释 shì 毅 yì 毅然 陪 péi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0登山∣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0登山∣冀教版

《登山》教学设计《登山》记叙了列宁在一次登山看日出时,来回两次走过悬崖上靠近深渊的小路的故事,表现出革命导师列宁勇于战胜困难、自觉锻炼意志的可贵精神。

课文有个显著的特点是从多方面塑造了列宁的形象。

如:课文中细致描写了小路之险,就烘托了列宁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高尚品质;大段的人物对话中的关键词语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列宁自觉锻炼的精神。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本课生字。

了解本课内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朗读感受分角色朗读课文。

这句话的含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学习列宁自觉锻炼意志,培养良好的品质。

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一、课文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登山吗?当历尽千辛万苦爬到山的顶峰,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出示图片二、初读感知1、教师提阅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狭窄薄雾耀眼光芒解释毅然歌喉陪伴锻炼3、这篇课文讲了列宁登山看日出两次走险路的故事。

三、中心突破,指导读悟1、师: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这条山路是让人害怕的?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词句。

然后再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一下。

2、学生阅读讨论3、教师同学们讨论得这样热烈,老师特别想听一听你们的讨论结果。

点拨后归纳(1)从巴果茨基的行动看出险:出示句子:巴果茨基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

生谈体会。

2)巴果茨基走过最危险的地段以后,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他的这个动作说明了什么?3)从巴果茨基的语言看出险:“您看看,前面的路多险!您是不能从这儿过的。

”巴果茨基说。

“往回走!”巴果茨基大声喊道。

过渡:路太险了,已经走过几次的巴果茨基在经过这条小路时仍然那么紧张,那么小心翼翼,这是我们从巴果茨基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还从哪里可以体会出险呢?4)正沿着那条小路前进的列宁突然停住了。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原创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原创教案冀教版

30 登山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列宁在一次登山看日出时,来回两次走过悬崖上靠近深渊的小路的故事,表现出革命导师列宁勇于战胜困难、自觉锻炼意志的可贵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八个生字,掌握十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 读课文,了解列宁和巴果茨基一起登山的这次不同寻常的经历。

体会文
中细致描写的语段对表现人物精神的作用。

3. 思考列宁登山这件事的启示和现实意义,学会在生活中面对那些可以克
服的困难。

4. 针对有关课文的不同观点进行思考,渗透辩证的思维方法,培养客观认
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在充分的读书中,质疑解答,知识的呈现随着解疑完成。

2. 创设情境,使学生与文章人物形成共鸣,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加深感悟和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生活中有许多艰难和危险的事情,不应该回避他们,应该挺身向前,战胜他们。

重难点分析:
比较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以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列宁的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精品课件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精品课件冀教版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登山
重点难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 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 内容。
列宁(公元1870一1924)
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 宁,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苏联共产党和前苏联国家的创始 人。生于俄国的辛比尔斯克(今 称乌里扬诺夫斯克)。1903年, 在俄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 政党。1917年领导“十月革命”,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 维埃政权。后来,又领导俄国人 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 国内反动派的叛乱,建立了苏维 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 “苏联”。
这篇文章哪一段话告诉了我们这 个道理呢?
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 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 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列宁是 一个怎样的人呢?
克服困难 挑战自我
小路的狭窄 ,列宁害怕
通过巴果茨基、列宁的表现体会出来路 “险”。作者通过对巴果茨基、列宁的描写衬 托路“险”,这是的登山,列宁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啊?
“他们登上山顶,一道柔和的阳光正 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雾。远处,蔚蓝色的 湖水开始反射出耀眼的亮光,树丛和草 地上的露珠儿也闪烁着光芒。鸟儿们放 开歌喉,欢快地歌唱着。”
• “就是因为我害怕它。”列宁说, “我们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得 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 志。”
1.列宁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
2.这段话包含几层意思?
(两层:①怕 ②克服)
3.“我害怕它”它指的是谁?(险路)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面对困难,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要时时刻刻、随时随地锻炼自 己的意志,做个意志坚强的人!
• “巴果茨基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 看深渊,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 慢慢向前移动。”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登山》素材 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登山》素材 冀教版

登山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含义很深刻。

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读过文章之后,从课文当中最深刻的一句话作为切入点,抓住课文中心逐层剖析。

教学时采用让学生层层质疑和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解疑的方法进行“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力求体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尽力去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

在内容的处理上,从最后一节入手,最后又归结到最后一节。

这样,使各环节间的结构严密紧凑。

解疑方式,通过抓重点句、美读、表演、品读等途径感悟句子的内蕴。

首先在学习方法上,采用勾画法与重点法,让学生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从字里行间渗透小路的“险”,而进一点明确列宁第二次走小路的目的和意义。

其次,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尽情地诵读、揣摩,与课文直接“对话”,“倾听”文本的声音,在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的过程中,做到读中有感,感中有悟,悟中有得。

即学生全身心地进入登山之险的情境,在朗读评议上自然地进入角色,尤其是对文本语言的体会理解揣摩较好,引导学生深入地感悟了语言文字背后的种种形象、感情和意韵,因此作为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语文工具性较强,语文味浓厚。

教学后深切的体会便是——语文课不可缺少对语言的品味和必要的咬文嚼字,否则一切所谓的情趣便会显得浮华和浅薄。

总之,课堂流程流畅,引领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加强了对语句的朗读体会揣摩和品读,浓化了语文的味道。

然而按照新课改的精神,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主题构建),遗憾之处有很多。

整个学习过程因为在纯粹的文本朗读中进行,缺乏情趣。

要知情趣是认识的前提,教学过程离不开良好的情感的参与,否则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主题阅读杜甫登山素材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主题阅读杜甫登山素材冀教版

杜甫登山
在唐朝“开元盛世”的一个秋天,二十多岁的杜甫,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结果榜上无名。

但是,这一挫折并没有使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消沉下来,而是更积极地投入了对美好自然风物的探寻,到山东一带继续他的游览生活,他决心攀登向往已久的东岳泰山。

杜甫投宿在中都县城。

清晨醒来,他走到户外,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向东北方向举目望去。

拔地而起的泰山,巍然矗立,树色苍郁,云带缭绕,点燃了诗人的激情,想象着登山感受和攀上峰顶时的乐趣,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望岳》诗,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佳句。

听人讲,攀登泰山是很艰苦的,什么“十八盘”啦,“回马岭”啦,要到达日观峰头,真是谈何容易!诗人顾视自己一番,这是十年前“健如黄犊去复来”的躯体,依然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经过艰苦的登攀,杜甫终于实现了“会当凌绝顶”的愿望。

他站在日观峰头,昂首天外,纵目环视,感到心旷神怡,逸兴遄飞。

在这里,他真正体验到了“孔子登东山而小齐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句名言的含意。

这次登泰山,使杜甫经历了一次前所未获的体力与意志的锻炼,而且大大加深了他的生活体验,扩展了他的思想境界,给诗人留下了不可泯灭的印象。

直到三十年后,当他处于“漂泊西南天地间”的困苦生活时,诗人仍然怀着饱满的生活激情。

1。

广水市一小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登山》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教案冀教

广水市一小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登山》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教案冀教

登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望而生畏”“头昏目眩"“深渊"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时时锻炼意志对人的成长的帮助与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列宁所说的话的含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1.课前师生围绕名言、格言展开话题,在此基础上引出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一段话:“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

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

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2.引出课题:登山。

3.了解预习情况。

a.这段话是谁说的?(结合课件简介列宁)b.列宁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初知课文大意)二、质疑定向,合作探究1.自由读列宁说的话。

2.读了这段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主提问)3.教师梳理学生问题,确定主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4.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重点问题。

(1)提示学习程序。

寻找合作伙伴--确定学习方式(朗读、谈体会或表演,任选一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2)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学习方式。

(3)分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a.表演:表演前适当提问,创设情境。

(结合课文理解“巍峨””悬崖”“深渊”等词)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评一评刚才表演时有没有把路的“险"充分表现出来。

着重抓“紧紧贴"“扭向一旁…”“狭窄"“碎小"“舒了一口气”“险些”“头昏目眩”等词句.b.朗读:请朗读小组读有关描写小路险的段落,教师进行朗读指导.5.小结小组学习情况。

6.课件展示日出美景,配乐范读15自然段。

7.师生合作有感情读1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日出的壮美,体会登山的乐趣。

三、展开辩论,升华认识1.引出辩题:列宁是一个革命者,他的神圣职责是领导俄国人民推翻沙皇统治,而现在他却选择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万一掉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那么列宁究竟该不该走这条小路呢?2.组织辩论。

玉田县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配套教案冀教版

玉田县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配套教案冀教版

登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望而生畏"“头昏目眩"“深渊"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时时锻炼意志对人的成长的帮助与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列宁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1.课前师生围绕名言、格言展开话题,在此基础上引出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一段话:“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

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2.引出课题:登山.3.了解预习情况。

a.这段话是谁说的?(结合课件简介列宁)b.列宁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初知课文大意)二、质疑定向,合作探究1.自由读列宁说的话.2.读了这段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主提问)3.教师梳理学生问题,确定主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4.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重点问题.(1)提示学习程序.寻找合作伙伴-—确定学习方式(朗读、谈体会或表演,任选一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2)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学习方式.(3)分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a.表演:表演前适当提问,创设情境。

(结合课文理解“巍峨””悬崖”“深渊”等词)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评一评刚才表演时有没有把路的“险”充分表现出来。

着重抓“紧紧贴”“扭向一旁…”“狭窄”“碎小”“舒了一口气”“险些”“头昏目眩"等词句。

b.朗读:请朗读小组读有关描写小路险的段落,教师进行朗读指导.5.小结小组学习情况。

6.课件展示日出美景,配乐范读15自然段。

7.师生合作有感情读1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日出的壮美,体会登山的乐趣。

三、展开辩论,升华认识1.引出辩题:列宁是一个革命者,他的神圣职责是领导俄国人民推翻沙皇统治,而现在他却选择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万一掉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那么列宁究竟该不该走这条小路呢?2.组织辩论。

小学语文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区一等奖)

小学语文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区一等奖)

登山(课前师生一起背诵《沁园春》、《钗头凤》、《青玉案》等古诗词,然后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格言)师:同学们,刚才的谈话,表明大家搜集到了不少的名人名言、格言,好多也是我所喜欢的。

不过我最喜欢的是这样一段话:(课件展示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一番话)“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

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

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段话选自——生:(齐)《登山》师:对!(点击课件,出现“——选自《登山》”字样)这是第八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下面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我要提两个问题,抢先举手的同学才有发言的机会。

第一个问题是:这段话是谁说的?【重现式提问,突出主人公】生:列宁。

师:对,大家看,这就是列宁。

(课件出示列宁头像和相关简介)列宁,生于1870年,逝世于1929年,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领袖,马克思、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人,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

第二个问题:这段话是列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生:是在第二次走完那条险路时说的——师(插):对谁说的?【重现式提问,注意亚角色】生:对巴果茨基说的。

师:那他第一次走这条小路是为了什么?生:看日出。

【为第二次走险路的更高目的作陪衬】师:好,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有什么不懂,待会儿提出来。

生:望而生畏是什么意思?(该生把“畏”读成了“wēi”)师:望而生——生:(齐)畏(wèi)师:对,要读准。

(对刚才提问的孩子)陈曳,你觉得这个“畏”是什么意思?生:害怕。

师:(板书:害怕)那整个词呢?生:可能是看到什么东西就感到害怕。

【从正音到释义夯实对关键词的理解】师:就是这个意思。

那课文里指看到什么而害怕?生:课文指看到这条危险的小路而感到害怕。

师:对。

请大家继续提问。

【由教师的导读询问发展到学生的自读追问】生:从什么地方看出这条小路令人望而生畏?【发现式提问,激起探索阅读的热情】师:这个问题提得好!生:为什么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呢?生:为什么列宁知道这条小路令人望而生畏,还要去走呢?生:革命者为什么每天、每时、每刻锻炼自己的意志!【学生提问层层逼进课文主旨】师:刚才同学们提了不少问题,很有思考价值,一个比一个深。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登山》教案范文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登山》教案范文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登山》教案范文导读:本文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登山》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感受他不让害怕压倒自己,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3.培养学生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4.学生从小受到不怕困难,自觉磨练意志的教育。

重点难点: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猜一种运动方式。

(一条一条说)提示:①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

②不用借助任何辅助器械。

③运动主要靠腿部力量,适于穿运动鞋。

求助①“电话”求助方式② 降低难度二、新授1.板书课题。

质疑:谁登山?登山干什么?登山途中发生了什么?解疑:齐读全文,自读自找。

设计目的:划分文章的段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直插重点段落第二段。

(1)学习2一l 3自然段①读列宁与巴果茨基的对话,让学生初步了解这是一条“太窄、太危险”的小路和列宁走小路的原因,为下文真正理解这条路的“险”和列宁为什么选择“险”路的原因做铺垫。

导读: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小路跟前,巴果茨基说:“你看看,是这样的路。

”② 课件演示:(山图片)总结出:侧面看山:路宽只能容一只脚。

(太窄)仰视山:一边是峭壁(高而陡)。

(太危险)俯视山:一边是深渊(深)。

③通过从不同方位观察,让学生体会出文中描述小路“险”的程度。

④情景假设:如果是你,看到这样险的山,还敢从这儿走过吗?(不)因此,巴果茨基用肯定的语气对列宁说:“你不能从这儿过。

”联系第一段分析巴果茨基说这句话的真正原因。

(自析)(2)学习1 4——1 6段自然段。

①列宁是怎样做的?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在表演时注意体会以下字词含义区别。

贴移碎靠走碎小等……②课文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第一次走险路写得比较详细。

情景模拟:我们把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情景表演出来,好吗?(可找来两条长凳接起来,靠在墙边当小路,把黑板当墙壁,凳下面为深渊)学生熟悉钻研“剧本”,想想特别要演好哪些动作,可加上小圆圈提醒自己。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30《登山》|冀教版 (共10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30《登山》|冀教版 (共10张PPT)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就是因为我害怕它。”列宁 说,“我们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 压倒,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 炼自己的意志。”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面对困 难,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习
1 巴果茨基背贴着 峭壁, 扭转 了头,不去 看深渊,用 碎小 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 慢向前 移动 。
2 列宁 站立 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 向前 移动 脚步。终于,他 一步一步 地走 过了这段危险的小路。
小练习
• 他们登上山顶,一道 柔和 的阳光正 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雾。远处,蔚蓝色 的湖 水反射出 耀眼的亮光,树丛和草地上的露 珠也 闪烁 着光芒。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 地歌唱着。
文章题目是登山,为什么写美丽景色呢?
抒发了列宁战胜自己后的喜悦心情, 也揭示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道理。
• 列宁两次走小路有什么不同?
•第二次 • 1 不必走,而列宁仍旧走; • 2 列宁先走; • 3 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
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62021/8/26Thursday, August 2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62021/8/262021/8/268/26/2021 2:44:43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62021/8/262021/8/26Aug-2126-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62021/8/262021/8/26Thursday, August 26, 2021

教案模板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登山范文9篇

教案模板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登山范文9篇

教案模板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登山范文9篇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登山范文 1教学分析:本文记叙了十月革命前,列宁与波兰革命者马果茨基一起登山看日出,坚持走靠近深渊的小路锻炼意志。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列宁自学锻炼意志的品质,联贯系实际与同学交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锻炼意志方面的名言警句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吗?知道关于他的什么事情呢?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谈学习、生活和工作方面的事,也可说我们学过的有关他的什么文章。

(学生自由发言)师: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又讲述了这位伟人的什么故事呢?(板书:14课《登山》)二、自由阅读交流收获1.自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声读,或默读,或边读边画,或两人一起读,读通文句,了解课文内容。

2.交流自学情况(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2)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3.学生质疑,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三、研读课文谈谈体会1.带着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选择进行研读。

2.鼓励学生放胆地读和想,把自己的感受、想法记到课本空白处。

3.同桌和小组交流读书体会。

4.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点拨、辅导。

问:(1)列宁两次是怎样走过那段危险小路的?a.找出文中写列宁上山、下山的部分读一读。

b.找两名学生演示走小路的情景。

(两次走小路,借助想象,进行表演)通过表演,让学生感受两次走小路的不同心情,体会列宁当时的心情。

(2)山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一种怎样境界?(生:自然景色优美,衬托出列宁和巴果茨基历险登顶后的喜悦之情。

)师:作者借景抒情,赞美革命者高尚的意志品质,将这段话背下来。

(3)列宁为什么要在走过险路后才肯解释重走那条路的原因?(学生回答后,师:列宁是个重实践的人,说了才做,不如做了再说。

【优质精选】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主题阅读中国登山队第一次征服珠穆朗玛峰素材冀教版.doc

【优质精选】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登山》主题阅读中国登山队第一次征服珠穆朗玛峰素材冀教版.doc

中国登山队第一次征服珠穆朗玛峰
在攀登珠穆朗玛峰史上,北坡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不可攀登的路线”、“充满死亡的路线”。

1960年,才有5年建队历史的中国登山队征服了珠穆朗玛峰,走的恰恰正是北坡、他们创造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奇迹!这一年的5月24日,由组长王宫洲及屈银华、刘连满和藏族队员贡市组成的中国登山突击队,从8500米基地出发作最后冲刺。

此时,平坷六十十度的陡壁悬崖横在面前,被外国登山队称为"不可越过"的“第二平台”截断了去路,4名突击队员轮流攀登十几次都失败了。

刘连满毅然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人梯”,屈银华不顾零下30度的严寒,脱掉8斤重的高山靴,踩着战友的双肩,顽强地登上去。

当他们前进到8700米时,夜晚来临了,4名勇士决定:连夜突击登山。

刘连满体力消耗太大,已处在半昏迷状态,同伴们给他留下最后的十几块奶糖和一筒氧气。

刘连满关掉了自已的氧气,他要把活的希望留给战友们。

登山队员抱着极度疲惫的身体,一步几喘,在8830米处用尽了所有的氧气,在严重的高山反应、极度缺氧和-30C的低温下,他们超越了人类生命的极限,终于在5月25日凌晨4时20分,踏上了世界第一高峰的顶端,把五星红旗插在了珠峰之颠!
1975年,中国登山队9人再次从北坡登上珠峰,创造了集体登上地球之巅人数最多和女子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世界纪录。

1999年5月,西藏登山队又一次登上珠峰,并为少数民族运动会采集了圣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登山
在唐朝“开元盛世”的一个秋天,二十多岁的杜甫,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结果榜上无名。

但是,这一挫折并没有使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消沉下来,而是更积极地投入了对美好自然风物的探寻,到山东一带继续他的游览生活,他决心攀登向往已久的东岳泰山。

杜甫投宿在中都县城。

清晨醒来,他走到户外,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向东北方向举目望去。

拔地而起的泰山,巍然矗立,树色苍郁,云带缭绕,点燃了诗人的激情,想象着登山感受和攀上峰顶时的乐趣,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望岳》诗,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佳句。

听人讲,攀登泰山是很艰苦的,什么“十八盘”啦,“回马岭”啦,要到达日观峰头,真是谈何容易!诗人顾视自己一番,这是十年前“健如黄犊去复来”的躯体,依然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经过艰苦的登攀,杜甫终于实现了“会当凌绝顶”的愿望。

他站在日观峰头,昂首天外,纵目环视,感到心旷神怡,逸兴遄飞。

在这里,他真正体验到了“孔子登东山而小齐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句名言的含意。

这次登泰山,使杜甫经历了一次前所未获的体力与意志的锻炼,而且大大加深了他的生活体验,扩展了他的思想境界,给诗人留下了不可泯灭的印象。

直到三十年后,当他处于“漂泊西南天地间”的困苦生活时,诗人仍然怀着饱满的生活激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