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退休辞官文化常识-1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文常练习(一)

文常练习(一)

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子”,此处指童子科考试。

童子科是古代选拔神童的制度,汉代已有,开始以荐举为主,后来增加了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的神童称为童生。

B.“疏”,是古代臣下向帝王进畜的奏章的一种,用以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进行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不同。

C.“大中祥符”是宋代的一个年号。

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帝王使用。

D.《春秋左传》是对《春秋》进行阐释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古代典籍中,隶属于四大部类中的经部。

这里的“传”指解释经义的文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

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

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

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札,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B.道:文中指古代行政区划名,在汉朝才开始出现,后各朝代“道”的管辖范围不尽相同。

C.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

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D.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伯、侯、子、男。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意义,秦汉乃至隋朝,多指函谷关,如“先破秦入关者”中的“关”就是指此关。

B.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古代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三年之丧满称之为服阙。

C.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

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变动

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变动
答案:A
练习巩固
3、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黜:
辞去官职,卸职。 B、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迁:升迁。 C、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徙:废免,
革职免官。 D、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传》)—去:改
任官职。
答案:B
【答案】D 。解析:将“明清”改为“宋”。
15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 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 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 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 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 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 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C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明清改州为府。 D“道”“路”也分别是隋唐和明清的行政区名。
官职变动-兼、代
①兼:兼任。 ②摄:暂代官职。 ③守: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的人署理官阶高 的职务。 ④领:兼任。 ⑤行:代理官职 ⑥署:代理,暂任 ⑦权:暂代官职。 ⑧判:高位兼低职。
官职变动-辞官
①悬车:辞官居家。 ②解官:辞去官职。 ③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④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⑤乞身:古代认为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请求退职为 “乞身”。 ⑥请老:告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⑦移病:上书称病,为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①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②贬:降职。 ③放:驱逐,流放。 ④左除、左降、左转、左授、左宦、左迁:降职。 ⑤出、出宰:离开京城外调。 ⑥罢:解除,免去官职。 ⑦免:免职。 ⑧废:废黜,放逐。 ⑨黜:贬退。

古代官员退休制度

古代官员退休制度

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耗,例行致仕。

”而古时候人们的平均寿命不长,的称谓——“致仕”。

从字面上“人生七十古来稀”。

所以70岁退休,对于大多数人中看,是去当官,走仕途。

其实本义来说基本上是等于终身制了。

到了明清两代,才逐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

步改为60岁退休。

汉语中有不少词汇是不能从字面上去揣测的,特别是到了清朝,低级武官的退休年龄皆根据“致仕”可算是一个例证。

此外,还有“致事”职务大大提前了:“参将五十四,游击五十一,都“致政”等雅称,但毕竟没有“致仕”一词用得普司守备四十八,千总、把总四十五。

”也就是官越遍。

小退得越早。

这与两宋时期文官年满70退休,武官到了唐代,开始出现“退休”一词,如唐代散则可延长10年到80岁退休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充分文家韩愈在《复志赋序》中说:“退休于居,作说明了在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还是一派太平盛世《复志赋》。

”也就是说他的《复志赋》是退休回家的模样。

后写的。

《宋史韩贽传》也说宋仁宗时的御史大夫虽然对退休年龄有具体规定,但也有很多例韩贽“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

外,因为皇上就是苍天,圣旨就是制度。

比如元朝不过,“致仕”的说法还是一直沿用下去了。

天文家郭守敬,年逾七十后屡次申请退休,但皇上就是不准,结果86岁时,卒于知太史院事任上。

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还有清朝名臣纪晓岚,雍正二年出生,官运亨退休制度的核心是退休年龄的界定,各朝代对通,当到正部长级的礼部尚书;嘉庆元年,已是此有不同的规定。

据《礼记》记载,周朝是“大夫72岁的老人了,还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嘉庆十年,七十而致事”。

其后历代都基本上是沿袭了这一退已经多岁了,仍任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加太休年限,如唐朝规定:“诸职官年及七十,精力衰子少保。

古代官员退休制度文谢宪退休年龄有规定42803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耗,例行致仕。

”而古时候人们的平均寿命不长,的称谓——“致仕”。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 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 执”。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 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 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 被尊称为“枢密”。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 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 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 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 官位高于总督。
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户部管土地户 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掌典礼、科举、学校等事。
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 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 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 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汉代的太史令,明代 的翰林院国史编修。
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 子时是23 ~1点,以此类推。
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古人把为观测日、月、五 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称为二十八宿,用来说 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古代占星家为了用 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 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大小便称更衣、出恭、解手等。 室内座次,一般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普通的车座 分左中右,一般以左为尊,中为御者的位置,右为陪 乘的位置。兵车有所不同,主帅居中执掌旗鼓,御者 在左,右有一人保护主帅。
普通兵车御者在中,左右各一甲士,左边甲士持弓, 右边甲士持矛。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 居住之地称为闾左,贬官称为左迁。
7、表辞去官职 ⑴致仕: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后汉书》) ⑵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如: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⑶悬车:辞官居家。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 车告老。(《陈太丘碑文序》) ⑷乞身、请老:请求退休。如:祁奚请老,晋侯问嗣 焉。(《左传·襄公三年》) ⑸移病:要求退隐的委婉说法。如:弘乃移病免归。 (《汉书·公孙弘传》)

文化常识(1)

文化常识(1)

明清科举简表高一年级学习目标:1.掌握月考试卷中出现的几个重要的文化常识。

2.运用文化常识正确解答文言文第二题。

重点难点:多积累常翻阅文化常识知识点。

一、明清时期科举考试1.科举:科举指历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

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清代有府学、州学和县学)。

清初生员尚在学宫肄业,又称为生,俗称秀才。

这是“功名”的起点。

2.童生试: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3.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4.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5.殿试: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

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明清时期科举简表二、顿首与稽首1.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

“顿”是稍停的意思。

古人席地而坐,姿势和跪差不多,行顿首拜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便立即举起。

因为头触地时间很短,只是略作停顿,所课题:月考文化常识导学案以叫顿首。

文化常识题汇编1 题目

文化常识题汇编1  题目

文化常识题汇编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

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禅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

文言常见与官职相关的常识

文言常见与官职相关的常识

跽:跪直身子,准备站起。

箕踞:两膝微曲,形似簸箕,表示傲视对方,轻视对方。

(3)尊卑与方位:①平时生活:以右为尊。

如:无出其右;闾左,豪右;左迁,旁门左道等。

②宴席:以东为尊,东向为尊位,其次为南向、北向、西向。

(古代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故称江东。

)(见《鸿门宴》)③朝堂:以南为尊,南向为尊位,故南面代指称帝,北面代指称臣或投降.④车中:以左为尊,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右为陪坐,叫骖乘。

如:虚左以待⑤战车:主帅居中,御者居左,右为保护主帅者,叫车右或骖乘.(4)祭祀礼节:①社稷、宗庙:代指国家。

古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②牺牲:祭祀用的供品。

古制天子祭祀皆太牢(猪、牛、羊各一),诸侯祭祀皆少牢(猪、羊各一)。

③九宾:九种不同的傧相,为最隆重的礼节。

(5)兄弟排行: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

古代也用此表示月份.一年分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

如仲秋,即秋季的第二个月,也就是八月.五、度量衡:(1)长度: 忽、微;毫、厘;咫、尺;仞、寻(2)重量:斗、斛;钟;锱、铢;钧六、表示时间的副词:(1)表示时间长:长、久;每、常、辄(经常);素(一直)(2)表示时间短暂:①立、即:立即,立刻②遽、亟:急忙,赶快③俄、俄而、俄顷、少顷、少焉、少时、少间、须臾、斯须:一会儿④食顷:一顿饭工夫⑤暂:暂时⑥趣:通“促",立刻,赶紧⑦旋、寻、未几、无何、既而、已而:不久(3)特殊时间词语:①更、鼓、漏:每更(鼓、漏)相当于两小时②经年:一年;期年(月):满一年(月)③明日:第二天;明年:第二年④旬:十天;旬日:十天左右;兼旬:二十天⑤旦日、翌日:第二天。

“翌”也作“翼”⑥望:十五;朔:初一;晦:月末;既望:十六(都指农历或阴历)⑦质明、平明:天刚亮;日中、亭午:中午;日暮、薄暮:傍晚;夜分、夜半:半夜⑧今:现在;向、向时:先前(或刚才);曩:从前;尝:曾经;初、甫:刚,才⑨旦、夙:早晨;暮、夕:傍晚;旦暮:时间很短;晓、曙:天亮⑩会、适:正赶上;方:正;暴:突然。

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

18.“陶朱”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越王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 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 代称。
19.古人称谓有多种,如柳永,又人称柳七,是按他的排行来称呼;柳屯 田,是按其籍贯来称呼。
解 析 : “柳屯田”是按其官职来称呼。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 原名三变,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以屯田员外 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补充
➢ 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注意概念和朝代的对应) ➢ 为避光武帝刘秀讳,称为“茂才”
【察举制】
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由地方长官考察、选取人才并进行推 荐,最后试用得以任命。孝廉和茂才都是汉代察举制的不同形式。 (自下而上推选人才)
【征辟制】 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 “辟”。(自上而下)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1-2 动 职 调
11.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 定年龄而离职。典籍中习见的“致事”“致政”“视事”“告归” “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解析:“视事”指官员到职办公。
解析:“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管户部”错误。在唐 代,三司主理刑狱。
11.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和平民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 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解析:学士不能指平民子弟。
古代学士称号,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 成官名和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泛称。 ① 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泛指读书人。 ②职官名。魏晋南北朝始设,为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唐开元年 间设置学士院,称为「翰林学士」,为文学侍从,参理机务,起草 诏书。

古代退休辞官文化常识

古代退休辞官文化常识

古代退休辞官文化常识古代退休辞官文化是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

这种文化传统与现代退休制度有着根本的区别,在古代,退休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政治生涯,而是一种转换角色、寻找新的发展机会的过程。

以下是对古代退休辞官文化的一些常识的详细阐述。

首先,退休辞官在古代被看作是一种美德和荣耀。

在古代社会中,官员的地位很高,担任官职是一种荣誉。

而在官员的职业生涯结束时,他们经常会主动辞去官职,这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表现。

通过主动辞去官职,官员表达出自愿退隐的决心,而不是被迫离开政治舞台。

其次,退休辞官是一种个人成长和精神追求的过程。

古代中国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官员在政治舞台上服务一段时间后,会感受到个人的心灵追求和对修身养性的呼唤。

退休辞官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官员能够追求自己的个人成长和精神追求,通过退隐江湖、读书修道来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第三,退休辞官是一种为政治体制创造空间的方式。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下,官员的权力是有限的,他们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指挥和约束。

而通过主动辞官,官员能够为整体政治体制腾出空间,为新的人才进入政治舞台创造机会。

这种辞官文化体现了官员对国家利益和政治发展的高度忠诚和责任感。

第四,退休辞官也是一种传承和补充智慧的方式。

在古代中国,官员智慧和经验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保证政治体制的稳定和国家的治理能力。

通过退休辞官,官员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传授给后人,为国家政治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退休辞官是一种敬重和尊重的表达。

在古代中国,对年长者和有功勋的人表示敬重和尊重是一种传统美德。

官员通过退休辞官,向社会传达他们自己荣誉所赐,年事已高,希望给年轻一代腾出机会,同时也是对后人的信任和寄托。

总之,古代退休辞官文化是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

退休辞官被视为一种美德和荣耀,是一种个人成长和精神追求的过程,也是为政治体制创造空间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传承和补充智慧的方式,最重要的是,退休辞官是一种表达对年长者和有功勋者敬重和尊重的方式。

中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养老称为致仕、致事或者致政,意思是交还官职,“还禄位于君”。

西周时已有致仕养老的制度,“大夫七十致仕,老于乡里”。

卿大夫致仕称“国老”,士致仕称“庶老”······【关键字】退休条件年龄待遇作用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限于官吏,它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

《春秋公羊传》载“退而致仕”,书中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即交换权利于君王。

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发轫雨何时难以考察,但到周代,随着奴隶制官僚制度的完善,与之配套的各级官吏的退休年龄和善后问题已纳入行政管理的范围,退休制度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朝时期,发展与唐朝时期,完善于宋、元、明、清时期。

退休制度的内容一、“退休”一词的来源“退休”一词始见于唐宋文集,唐代散文家韩愈《复志赋序》中说到“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宋史·韩贽传》中有“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词句。

何谓“退休”?依古代而言,即是辞官于朝,退闲于家。

二、“退休”条件首先,古代官吏退休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条件。

《礼记·曲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

”《尚书大传》也说:“大夫七十而致事,老于乡里。

”也就是说退休的年龄为七十岁。

为何规定退休年龄为七十?《白虎通义·致仕》作了解释:“臣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所以长廉耻远也。

”一句话,人至七十,老而衰,不便在官场趋走办事了。

后来的汉、唐、宋、元等朝代基本实行七十而致仕的规定,但是到了明清两朝,则规定“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

其次,有一些官吏未到退休年龄,却可以提前退休,这是因为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任职效能。

如唐朝规定“老病不堪厘务者,与致仕”,意即若身染疾病或受伤者,虽未到退休年龄也可以退休请俸;明朝亦有规定,老疾不能任事者,或软弱无效能的官吏,可随时勒令退休。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文化常识 古代官职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文化常识 古代官职

√⑧古代对已婚妇女的称呼因身份不同而有别,“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
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⑨不一定是功臣,也不一定是善意的评价
×⑨谥号,专指有功之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表扬性质的称号。
×⑩谥号专指皇帝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如文帝、武帝等属于褒谥,
厉帝、炀帝属于恶谥。
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答案】B 【解析】A正确。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太祖或高祖,以后的嗣君则 称太宗、世宗等。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B.不正确。官谥不授予平民。私谥是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 C.正确。同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 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大多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 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也有用两个年号的,如明英宗朱祁镇、清太宗皇太极。
4.【答案】B,称自己一方的亲属,尊长年长前用“家”,年幼或晚辈
用“舍”,所以称兄长应该是“家兄”。
人名称谓——当堂训练
5. 下列各项年龄称谓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汤饼——襁褓——齿龀——孩提 B.束发——舞勺——弱冠——而立 C.金钗之年——碧玉年华——桃李年华——华信年华 D.杖朝——悬车——耆耋——期颐
人名称谓——当堂训练
6.下列各项有关称谓类别的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称谥号:欧阳修——欧阳文忠公;范仲淹——范文正公;
陶渊明——靖节征士;蒲松龄——聊斋先生; B.称年号:贞观、乾隆、建元、慈禧; C.称籍贯:孟浩然——孟襄阳;柳宗元——柳河东;

古代退休辞官文化常识-1培训课件

古代退休辞官文化常识-1培训课件
古代退休辞官文化常识-1
•6、解佩: 佩,古代文官朝服上的饰物。解佩,犹 言脱去朝 服,表示辞官。
•7、解冠: 脱去官帽,表示辞官。 •8、解组: 组,印绶。解下印绶,表示辞官。 •9、解绶: 解去印绶,表示辞官。萧统《陶渊明传》: "会郡遣 督邮至,县吏请束带见召之,渊明叹日: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 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缓去职 。”
•10、解龟: 古代印章的纽一般为龟形,因以龟表示印。解去 龟印,即解去官印。
•11、初衣: 作官以前所穿的衣服。古人作官有官服,辞官则 需脱去官服,穿上初衣。因以初衣表示辞官退职。或者称 返 初服。
•12、投冠: 古代作官必戴冠,投冠表示辞去官职。或者挂冠 ,挂冠而去,表示辞官。
•13、挂绶: 挂绥带而去,表示辞官。 •14、释绂: 绂,古代系(ji)印章的丝绳。犹言弃印。 •15、释冕: 冕,古代官吏所戴的礼帽。 •16、请急:急,古代休假名,取急、请急,都指请假。 •17、告归:古代官吏请假回家。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18、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 疾归。”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

高考语文:你必须要掌握的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一)

高考语文:你必须要掌握的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一)

高考语文:你必须要掌握的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一)文言文中出现的关于官职的知识点和考点主要有:官职的任免升降专用词的识记判断,如“迁”就是常考的一个词语;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考点就是对常见官职的认识,如“侍郎”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 辟:由,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荐、举:由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拜:如: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选:通过或选拔任以官职。

如:延祐、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

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授:、。

如: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元史·贾鲁传》)赏: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黜:。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 免:。

如: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夺: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 擢:在提拔。

如: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的人。

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

(《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

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 陟:。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或。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贬:。

如: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 放:。

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 左迁:,。

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迁:一般指。

如:迁东郡太守。

(《汉书·王尊传》) 徙:一般的。

古代官吏退休小考

古代官吏退休小考

作者: 钟文
出版物刊名: 人文杂志
页码: 94-94页
主题词: 古代官吏;致仕;退休条件;会典;荫补;还政;致事;京城;冠带;辞官
摘要: <正> 古代官吏退休,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尚书》卷八记载:“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

”即有还政于君而辞官告老的意思。

到了周代,《礼记·典礼上》便有“大夫七十而致事(同致仕)”的记载,并在注解中还特别指明:“不云置而云致者,置是废绝,致是与人,明朝廷必有贤代己也。

”以后各朝都有官吏退休的事情出现,但从制度上明确规定退休条件和待遇的最早。

(启书有益)古代公务员辞职指南(之一)

(启书有益)古代公务员辞职指南(之一)

(启书有益)古代公务员辞职指南(之一)公务员辞职指南自古以来,员工的离职原因很多,归结起来,不外乎有两点: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受委屈了。

但是,归根到底就一条:干得不爽。

员工临走时,递交辞职报告,其中还费尽心思找靠谱的理由,实际上,是为了给老板给面子,不想说穿老板的待人接物有多烂,也不想说穿自己对老板有多失望,更不想说穿自己对现有的工作有多厌恶。

世界那么大,谁不想放下一切,去看看呢?世界那么大,并不是谁都可以想看看就去看看。

优雅又率性的“说走就走”,并不属于那些在工作中累成狗却不得不为了房贷、车贷和孩子奶粉钱忍气吞声的劳苦大众。

来,围观一下古代体制内公务员因为干的不爽撂挑子的操作方法。

逃离世俗——陶渊明要说古人辞职的典型代表,必须就是那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

这陶渊明先生,属于“辞职专业户”。

工作一辈子,辞职好多次。

简单地说,基本上是把官府当成旅馆,干得不爽,说走就走。

说起来,这位陶渊明也算是名门之后,曾祖父陶侃是两晋名将,曾被追赠大司马,位列三公之上。

祖父陶茂曾当然武昌市长,母亲是名士孟嘉之女。

本来一手好牌,到了陶渊明这代,结果打得稀烂,家境竟然没落了。

陶渊明考上公务员后,当的是州祭酒,属于秘书类。

实际上,是因为生活所迫,挣工资维持家用。

结果没搞几天,他经常加班熬夜,还不给加班工资,一气之下,辞职走人。

州里领导看他“官三代”的面子,打算又拉他回来,当主簿(办公室主任)。

结果他一听,又是加班写材料?不去,整死也不去。

就在家里耍。

耍了一年后,进入桓玄幕府搞事情。

结果不到一年,母亲病逝,必须回家丁忧。

只好又辞职回去。

好不容易三年守孝期满,准备回岗位大干一场,结果,老板桓玄已因谋反遭皇帝杀了。

于是,陶渊明丢了工作。

随后,他觉得混文职干部不好,就去了军旅。

先后当了镇军、建威二将军的参军。

但也觉得没啥意思,主要是不喜欢政治。

几年后,他的老板建威将军刘敬宣辞职,陶渊明就坡下驴,也跟着辞职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初衣: 作官以前所穿的衣服。古人作官有官服,辞官则 需脱去官服,穿上初衣。因以初衣表示辞官退职。或者称 返 初服。
•12、投冠: 古代作官必戴冠,投冠表示辞去官职。或者挂冠 ,挂冠而去,表示辞官。
•13、挂绶: 挂绥带而去,表示辞官。 •14、释绂: 绂,古代系(ji)印章的丝绳。犹言弃印。 •15、释冕: 冕,古代官吏所戴的礼帽。 •16、请急:急,古代休假名,取急、请急,都指请假。 •17、告归:古代官吏请假回家。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7、解冠: 脱去官帽,表示辞官。 •8、解组: 组,印绶。解下印绶,表示辞官。 •9、解绶: 解去印绶,表示辞官。萧统《陶渊明传》: "会郡遣 督邮至,县吏请束带见召之,渊明叹日: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 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缓去职 。”
•10、解龟: 古代印章的纽一般为龟形,因以龟表示印。解去 龟印,即解去官印。
古代辞官文化常识
•1、致仕: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 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 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2016年 高考新课标Ⅰ卷“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 •2、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 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3、致事:表示辞官退休பைடு நூலகம்致其所掌之事于君而告老。
• 4、致政: 表示辞官退休,还君事。
•4、乞身: 封建时代作官则以身许国,因此退职需乞身以还 。故以"乞身"表示退休。它与"乞骸骨"一样,皆为 "请求退休 "的意思。
•5、解印: 印是为官之依据,解印就是退休回家。
•6、解佩: 佩,古代文官朝服上的饰物。解佩,犹 言脱去朝 服,表示辞官。
•18、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 疾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