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财政、城镇化与城乡差距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探讨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探讨【提要】城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种现状与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不同的分配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二元的财税制度等二元经济体制与不平衡的产业结构、教育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本文就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着重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收入分配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1、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1978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之比为2.57:1,而2001年城乡差距之比为2.90:1(见表1)。
2002年,一个农民真正能用于商品消费的每月只有120元左右,而城镇居民却达每月600元,差距为5:1;若将医疗保险、住房、养老、教育等隐性福利计入,差距将高达6:1,这个比例是世界最高的。
据统计,1996年我国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24,1997年为0.425,1998年为0.456,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据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在0.4以上则表示绝对不平均。
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
2、高收入人群收入超常增长,农民在平均收入水平不高的前提下占的低收入人口比重相当大。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是表现在低收入人群收入状况绝对恶化,而是表现在城乡收入增长的速度差距逐渐在拉大。
尽管农村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状况有所改善,但仍有300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2001年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被调查户的13.2%,1000~1300元的占9.75%,1300~1500元的占7.25%。
二、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1、城乡不同的分配制度促使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作为经济主体直接面向市场,在自己筹措生产成本、自主经营的同时还要自负盈亏,导致其收入极不稳定。
而城市采取的是“职工劳动贡献—企业效益—职工收入”的分配形式,职工的收入不是根据其劳动贡献而是根据企业效益来分配。
中国建国时期的城乡差距和城乡二元结构
中国建国时期的城乡差距和城乡二元结构中国建国初期,城乡差距和城乡二元结构是一个显著的问题。
在这个时期,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明显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差异,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待遇和生活水平存在巨大的差距。
本文将探讨中国建国时期的城乡差距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原因和影响。
一、城乡差距的形成原因城乡差距的形成源于中国长期以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传统农耕社会。
在这个时期,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差异。
农村地区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作物的种植和畜牧业,而城市则以工商业为主导。
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工业化的进程较慢,农业发展相对滞后,这就导致了城乡差距的加剧。
此外,中国建国时期的城乡差距还受到另外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政府在工业化过程中对城市的发展更加重视,通过政策和资源的倾斜使得城市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农村则因为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而陷入了发展的困境。
其次,劳动力流动的限制也是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居民很难流动到城市,而城市居民则享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二、城乡二元结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对社会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这种差别加剧了贫富分化。
城市居民由于工资、福利和教育资源的优势,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而农村居民则常常陷入贫困和较低的社会地位。
这种不平等激化了社会的不满情绪,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威胁。
其次,城乡二元结构也给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带来了障碍。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多、就业困难,这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同样,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还导致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于城市居民,这限制了市场潜力的释放,影响了整体经济的增长。
三、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与措施为了缩小城乡差距,中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加强农业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
其次,推动城市化进程,吸引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
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分析
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分析为探讨城镇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城镇化率、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相关系数作为研究变量,结合湖北省198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进行了检验和分析。
结果发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未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弱化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标签: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二元经济结构;湖北省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越来越大。
就湖北省而言,城乡收入差距从1981年的1.67:1持续扩大到2010年的2.75:1。
考虑到城市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和部分高收入阶层不透明的灰色收入,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应该还会更大。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成为困扰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大社会难题,并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城乡收入差距的变迁是由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城镇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因素。
2研究方法与变量选择2.1研究方法向量自回归(V AR)是西姆斯(C.A.Sims)提出的使用系统中的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及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从而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
本文考虑将城镇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引入向量自回归模型,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它们之间的V AR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lngapt=αlnurbt+βlndlt+γllndclt+C+εt(1)式(1)中,t表示时间变量;urb表示城镇化水平;dl、dcl、gap分别表示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城乡二元反差系数和城乡居民收入比,其它未纳入的变量和不可观测的因素作为残差ε。
进行实证分析的目的是考察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采用分析步骤如下:首先,建立向量自回归(V AR)模型,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协整关系,以揭示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然后,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较为量化地看到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影响及其效应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分析——以湖北省1981~2010年为例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 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0 1 3年 第 O 7期
城镇化 、 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收人差距影响分析
一
以湖北 省 1 9 8 1 ~2 0 1 0年 为 例
即农 业 和 冲击对 经济变 量 形 成 的影 响 。本 文考 虑 将 城镇 化 、 城 乡 二 产值 比重与 劳动力 比重 之 差 的绝 对 数 的 平均 值 ,
二 元 反 元经济 结构引 入 向量 自回 归模 型 , 综 合 考 虑 这 些 因 素 对 城 工 业 产 值 比重 与 劳 动 力 比 重 之 差 的 绝 对 数 平 均 值 ,
差系 数越小则二 元经济结 构就越不 明显 。 ( 4 ) 城 乡居民收入 比( g a p ) 。 此 指 标 主 要 反 映 城 乡 居 民
采 用城镇居 民 可支 配收 入/ 农 村 居 民 人 均 纯 收 式( 1 ) 中, t 表 示时 间变量 ; u r b表 示 城 镇 化 水 平 ; d l 、 d c l 、 的收入 差距 , g a p 分 别表示 城乡二元 对 比系数 、 城 乡 二 元 反 差 系 数 和 城 乡 居 民收 入 比 , 其 它 未 纳 人 的 变 量 和 不 可 观 测 的 因 素 作 为 残
林瑶瑶 李 亮
( 华 中科 技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7 4 )
摘 要 : 为探 讨城镇 化 、 城 乡 "T L经 济 结 构 对 城 乡居 民收 入 差 距 的 影 响 , 以城 镇 化 率 、 城 乡二 元 经 济 结 构 相 关 系 数 作 为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与财政对策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与财政对策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历史、地理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财政对策两个方面介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
根据最新数据,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人民币35135元,而农户人均纯收入仅为人民币15480元,城乡收入差距接近两倍。
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单一。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闭塞,多数农民依靠土地种植、养殖等传统农业收入为主,这使得农民收入水平难以快速增长。
其次,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受限于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和投入不足的问题,农村居民相比于城市居民,其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更低,这也限制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再次,城镇化进程不平衡。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加速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
由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城市就业机会更多,工资待遇也较高,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形成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人口流动。
然而,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民工常常遭受着较低的待遇和劳动保障不完善的问题。
其次,我国存在着不均衡的区域发展。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国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较高,这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财政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财政对策的参考内容:首先,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农业是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既可以提高农业产能和农民收入,又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提供补贴、优惠政策等方式,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
其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是制约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问题之一。
财政政策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电力、通信等方面,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中国社会中的城乡二元结构与发展不平衡
中国社会中的城乡二元结构与发展不平衡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城乡二元结构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城乡二元结构指的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这种结构的存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探索解决的方法。
首先,城乡二元结构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
城市作为经济中心,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金融体系和产业链更加完善,这使得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地区。
然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的收入普遍偏低,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也相对较少。
这种差距导致了城乡人口流动,农民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机会,而城市则面临着过多的人口和资源压力。
其次,城乡二元结构在教育方面也带来了问题。
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拥有更好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
高质量的教育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
这导致了农村教育的不发达和人才的流失,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发展潜力。
另外,城乡二元结构还在医疗方面带来了不平衡的问题。
城市医院设备先进,医疗资源充足,吸引了大量的患者和医疗专业人才。
与此相反,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落后,医疗资源匮乏。
农民往往需要到城市就诊,而这又需要承担更高的医疗费用和交通费用。
这种情况下,农村地区的居民面临着医疗条件差、就医困难等问题,加大了他们的负担和风险。
为了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其次,要加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育人才。
此外,政府还应鼓励和引导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企业到农村地区进行投资,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工作,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减轻农民的就医负担。
城乡二元结构与社会经济差距分析
城乡二元结构与社会经济差距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城乡差距不仅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也是社会问题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教育资源分配、医疗保障等方面分析城乡二元结构与社会经济差距的关系。
首先,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是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重要表征。
由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而农村居民的收入则相对较低。
根据数据统计,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远高于农村居民。
这种收入差距给城乡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较大差异。
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资源,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更多的生活压力。
其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是造成城乡二元结构的原因之一。
在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分布,高水平的学校、丰富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的优势等,都使城市的教育质量更高。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时常出现。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直接导致了城乡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差距,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机会和人生出路。
再次,医疗保障是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另一个矛盾点。
城市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先进的医疗设备、专业的医务人员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而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医疗设施简陋、医生数量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在就医过程中往往面临着高昂的医疗费用、医疗技术不先进等问题,加大了他们的医疗负担。
综上所述,城乡二元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也与社会经济差距密切相关。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教育资源分配、医疗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
为了缩小这种差距,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他们的教育资源和医疗保障条件。
同时,也需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操作,使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时,需要注意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不仅要注重城市的发展,也要关注农村的发展。
财政支出_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及动态分析
战略与对策
财政支出 、 城市化对城乡 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及动态分析
廖信林 ( 1. 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北京 100081 ; 2.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
摘要: 构建了财政支出、 城市化对城乡泰尔指数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 并根据 1978 ~ 2009 年的时序数据, 应用 SVAR 模型对财政支出、 城市化、 经济增长与城乡泰尔指数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分析 。理论模型和实证结果都 表明,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背景下, 财政支出对泰尔指数的扩大产生正向冲击, 城市化 和经济增长对泰尔指数的扩大产生负向冲击 。进而提出调整政府财政支出倾向 、 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更加注重 经济发展质量等有关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建议 。 关键词: 财政支出; 城市化; 泰尔指数; SVAR 中图分类号: F812. 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8409 ( 2012 ) 04 - 0033 - 06
[14 ]
和莫亚琳、 张志超
[14 ]
文章的启发下建立了
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机理的理论模 财政支出、 探析财政支出、 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 型, 目前中国经济仍具有城乡二元结构特征, 因此假设 二元经济结构中只有居住在城镇( Urban ) 的市民和农村 ( Rural) 的农民。 相比经济上比较贫困、 政治上比较弱 势的农村地区而言, 政府更加重视投资回报率更高、 政 治上更为强大的城镇地区, 于是财政支出体系出现城市 偏向的倾向, 借鉴巴罗
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得
出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政府财政投入增加将会导致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已有的研究为认识城市化、 财政支出对城乡差距的 影响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但纵观国内关于财政支出、 城市化对收入分配特别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多集 中于描述性分析和实证研究, 尚缺乏结合理论模型来分 、 析财政支出 城市化对中国城乡泰尔指数提高的影响研 究。鉴于此, 本文尝试构建数理模型来分析财政支出、 城市化对城乡泰尔指数的影响, 并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
二元经济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二元经济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当前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主要表现在城乡、东西部和行业之间这三个方面。
本文试就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进行探讨。
一、二元经济与我国二元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元经济”最初是伯克提出,他在对印度尼西亚社会经济的研究中把该国经济和社会划分为传统部门和现代化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所经营的资本主义部门,他当时的研究仅仅限于对二元经济的一种单纯的描述。
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一篇题为《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的论文,刻画了后起国家存在的二元经济特征:在一定的条件下,传统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或成负数,劳动者在最低工资水平上提供劳动,因而存在无限劳动供给。
城市工业部门工资比农业部门工资稍高,并假定这一工资水平不变。
由于两部门工资差异,诱使农业剩余人口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
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资本家利润即剩余的使用,当资本家进行投资,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量就增加了,从农业部门吸收的剩余劳动力就更多了。
当剩余劳动力消失,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也提高了,与工业达到一致,这时经济中的二元结构也消失了。
刘易斯模型包含了以下两种含义:(1)认为现代城市部门的资本积累能带来固定比例的劳动力就业的增长,意味着不存在劳动力节约型的技术进步,资本积累越快,创造的就业机会增长也越快;(2)认为农业只是工业化中的一个消极部门,忽视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忽视了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联。
这两点大大地削弱了该模型的现实意义并且也是后人对其批判的主要依据。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然而效果并不显著,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刚性,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城镇化进程迟缓,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
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率低下,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低,技术含量总体比较低,缺乏竞争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阻;城市化进程缓慢。
财政资源配置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财政资源配置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着我国城乡发展的不断加速,城镇化已成为我国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
然而,城镇化发展对财政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成为保障城镇化进程顺利推进的核心问题之一。
同时,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财政资源配置对于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首先,财政资源的配置对于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城镇化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涉及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治理等方方面面。
这些方面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财政资源。
如果财政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将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利,城市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而影响城镇化的进程和质量。
因此,根据城市规划和实际需求,合理配置财政资源非常必要。
然而,现实情况是,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财政资源的配置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城市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治理缺乏力度等问题,使得城镇化发展缺乏动力,无法推进,这也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财政资源的优先配置会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镇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财政资源,但是财政资源有限,如果全部投入到城市建设中,必然会导致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下。
同时,财政资源的优先配置也会加剧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造成贫富差距扩大。
因此,正确的财政资源配置应该是有序的,既要支持城市发展,又要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考虑到城乡居民的收入问题。
对于城镇化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治理管理等方面的提升,同时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财政支持的重要方向,推进乡村振兴。
同时,需要切实加强城乡居民收入的调节和统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总之,财政资源的配置对于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影响。
科学、合理的财政资源配置可以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和优化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财政资源的有限性,实现城乡协同发展。
城乡二元结构与社会经济差距分析
城乡二元结构与社会经济差距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经济差距也逐渐加大。
这一问题的存在,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本文将从城乡生活水平、教育机会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城乡二元结构与社会经济差距的关系。
首先,城乡生活水平的差异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显著特征。
城市地区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
相反,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匮乏和发展滞后,农民的生活水平依然较低。
据统计,城市居民人均收入高出农村居民50%以上。
这种差距导致了城乡居民面临的生活条件和质量存在较大分歧。
城市居民享受着较多的便利设施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交通不便、医疗资源缺乏等问题,这使得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差距进一步拉大。
其次,城乡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社会经济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集中,拥有一流的学校和教学设施,教育质量较高。
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却相对较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陈旧。
这就导致了城乡学生在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统计数据显示,城市小学升入优质中学的比例要高于农村小学。
这种教育差距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孩子的发展机会,使得他们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最后,城乡二元结构对公共服务的供给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如交通、医疗、文化等方面,人们享受到了较好的服务。
而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资源配置不均,很多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交通不便、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潜力。
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与社会经济差距的问题,需要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同时,也要加强农村教育建设,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农村孩子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此外,还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条件。
城乡发展差距与经济发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挑战
城乡发展差距与经济发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挑战城乡发展差距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这种差距的存在使得城乡之间形成了明显的二元结构,对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乡发展差距的原因,并提出经济发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方法与挑战。
一、城乡发展差距的原因城乡发展差距的形成源于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首先,土地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了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
由于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经济支撑与资源配置,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人口流动导致了城乡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压力增大,基础设施的供给不足,而农村地区则因人口外流而增加了发展的难度。
此外,城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也是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城市地区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医疗条件,而农村地区则面临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导致了城乡居民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
二、经济发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方法为了解决城乡发展差距,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是解决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其次,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培育乡村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另外,鼓励人才流动也是解决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人才引进政策、提供教育培训机会等方式,鼓励农村优秀人才到城市发展,同时也要营造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地区投资兴业。
三、经济发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挑战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解决城乡发展差距,但是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财政投入不足是制约城乡发展差距缩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财力有限,政府在资源分配上难免存在优先支持城市发展的倾向,使得农村地区的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财政资源配置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财政资源配置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重要的影响。
城镇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逐渐凸显,这主要是由于财政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导致的。
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城镇化发展至关重要。
城镇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的支出。
如果财政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将会导致城镇化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地区可能会得到过多的财政资源支持,而其他地区则可能被忽视,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
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关键。
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也能够帮助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产生是因为城乡发展水平的差异所导致的,而城乡发展水平的差异又与财政资源的分配有关。
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将更多的财政资源投入到农村地区,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也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还需要注重公平和效率的平衡。
公平是财政资源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城镇化发展中,应该注重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扶持,减少贫困地区与富裕地区、贫困人群与富裕人群之间的差距。
仅仅追求公平而忽视效率是不可取的,合理配置财政资源还需要考虑资源利用的效率。
在城镇化发展中,应该优先考虑那些具有潜力和优势的地区,将财政资源投入到那些能够带动经济增长、提高居民收入的项目上,以达到最大化财政资源的效益。
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者:李国斌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2期[摘要]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当前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二元经济结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逐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的态势。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元经济结构;[作者简介]李国斌,中共原阳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河南新乡,453000[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8)02-0030-0002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板块中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拉近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距离”,已成为未来中国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试就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及其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当基尼系数小于0.2时为高度平均,0.2~0.3表示相对平均,0.3~0.4为比较合理水平,0.4~0.6为不平均,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同时,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超过这条警戒线,就容易产生社会动荡。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经过数年长期跟踪,分别于1988年、1995年、2002年展开三次全国范围的住户调查,并于最近刚刚完成的一份调查报告,就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得出结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一)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及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不大从收入差距的构成上看,全国的收入差距是由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所构成。
利用泰尔指数,全国的个人收入差距被分解为三部分:城镇内部、农村内部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
这三种差距对全国总差距的贡献率是不同的。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社会不平等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社会不平等在当今社会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不平等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城市的高速发展与农村的滞后发展之间的差距,导致了资源、收入和机会的不均衡分配,进而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社会不平等的关系及其影响。
1. 人口流动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市以其独特的经济环境和基础设施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这种人口流动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城市,新来的劳动力往往面临就业歧视和薪资不公等问题,这导致了较低的社会地位和较高的经济不平等。
相反,在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外流,劳动力短缺,导致了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了农村地区内部的不平等。
2. 城乡投资差距与社会不平等城市作为现代化经济的核心,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资源,这导致城乡之间的投资差距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完善,而农村地区则缺乏足够的投资,这导致了教育、医疗和其他基本服务的不平等。
贫困的农村居民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所拥有的资源和机会,因此很难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鸿沟。
3. 城市化与社会不平等城市化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不平等关系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就业机会增加,这对农村居民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
由于缺乏足够的技能和资源,农村居民在城市就业市场上往往遭遇歧视和剥削,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同时,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土地被城市开发商大量收购,农村居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和财产,而这恶化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
4. 政策倾斜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政策倾斜是导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不平等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资源和财政支出上,政府通常更偏向于城市地区,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财政差距和社会福利的不平等。
此外,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政府官员更倾向于在城市地区发展,这进一步加大了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差距。
综上所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社会不平等密切相关。
经济二元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分析
经济二元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基于1989-201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经济二元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经济二元结构城乡收入差距误差修正模型城乡统筹发展本文选择历年数据(1989-2011年),针对经济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的内在联系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实证分析(一)变量数据说明1.变量选取。
在城乡收入差距(GAP)指标的选择上,有的学者用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测算,并做适当修正(李实、岳希明,2003),但目前大多数研究仍然直接采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IUt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IRt来测算城乡差距。
其公式是:叶裕民对中国二元结构问题的研究成果中,采用了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异度、二元对比系数和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强度四个指标作为相关研究指标,但是考虑到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吸收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农村从业人口比重逐年在下降,这样二元对比系数中,农村比较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中的分母就越来越小,而城镇比较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中的分母越来越大,这将导致二元对比系数变小。
但是实际上,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同比提高,即农村居民并没有完全、足够、对等地分享到农村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相反,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对城市居民而言提高得比较缓慢(王千六,2009),因此,本文采用二元结构强度f来衡量城乡经济二元结构。
可采用农业与非农业间的相对国民收入差距来衡量该指标。
美国著名数理统计专家库茨涅兹从工业与农业角度统计,发现除中国外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工农业二元结构强度最大为4.09倍。
2.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选取1989-2011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原始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并经过适当计算得到本文所用指标。
财政资源配置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财政资源配置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得到了迅猛推进。
城镇化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人的素质进一步提升。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财政资源配置在城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城镇化能够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城市规划等方面。
这些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
财政资源的配置需要科学合理,并充分考虑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确保资源能够惠及广大农村地区,减小城乡收入差距。
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一方面,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尤其是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居民收入更高。
而农民工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很难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经济红利。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存在着种种制度性问题。
户籍制度、医疗保障制度、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存在的不公平现象,都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为了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应加大财政资源在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就业条件。
应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要改革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加大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
还需要加强税收调节,通过税收政策来减小城乡地区的收入差距。
可以适当提高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通过税收调节来增加公共财政资源,用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城镇化发展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大财政资源的投入力度、改革相关制度、加强税收调节等措施,我们可以朝着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的目标迈进。
只有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财政资源配置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财政资源配置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
城镇化不仅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解决农村贫困、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境,其中之一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这种差距不仅会导致社会不公平,也会阻碍城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
财政资源在城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城镇化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
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财政资源的配置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政资源的城乡差异较大。
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差异。
城镇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而农村居民则相对较少。
这种差异导致城乡居民在财政资源配置中存在不平等的情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
虽然现在我国在城镇化方面投入了很多财政资源,但是在使用效率方面还有待提高。
一方面,一些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过多,而忽略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一些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存在浪费和不合理的现象,财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财政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一些腐败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将财政资源用于不当用途,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腐败不仅损害了财政资源的正常使用,也对城镇化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要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城乡居民在财政资源配置中的差异。
要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要加强反腐败工作,严厉打击腐败行为,确保财政资源的正常使用。
通过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我们可以实现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双赢。
城镇化发展需要财政资源的支持,而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只有加强财政资源的管理,才能推动城镇化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和谐。
财政资源配置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财政资源配置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日益加速,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之一。
然而,城乡收入差距愈发明显,城乡居民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加大,这也给城镇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合理配置财政资源,促进城镇化发展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财政资源的投入必须优先考虑促进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城镇化是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城镇化使得城市经济规模扩大,市场需求增加,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政府在财政资源投入时,应重点关注城镇化的发展,包括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等。
其次,城镇化是人口城市化的推动力。
城镇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方式,吸引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促进了人口城市化的加速。
政府也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服务和支持,为农民提供更多进城就业的机会和安身立命的保障。
再次,城镇化是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手段。
城镇化的发展,不仅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还能带来更便捷、舒适且更先进的城市生活方式,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因此,财政资源在城镇化发展中的投入,不仅包括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应该包括城市环境卫生、生活品质、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投入。
另一方面,财政资源的投入也要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平等化。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这不仅削减了城镇化的发展动力,还会引起一些社会问题。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如:首先,加强社会保障。
政府应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全面的社保保障,特别是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把贫困户的生活水平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其次,加强农村地区的服务和扶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为农民提供更多进城就业的机会和安身立命的保障,如推进“三农”政策等,在保障农民基本权益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高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12-22
21
欢迎批评
2010-12-22 22
2010-12-22 20
2、政策建议
第一,持续增加对农业部门的财政投入力度,作大农业部 门可供分配的蛋糕,势在必行。 第二,进行财政体制改革,压缩非正式财政的生存空间, 铲除“三乱”,消除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卓有 成效地减轻农民负担,切实调低对农业部门的一次性总赋 税率。 第三,城镇化的步伐要缓行,不要急于求成,要稳中求进, 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第四,农业部门要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有效提高资本和 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 第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 同时,还要注重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
2010-12-22
6
四、模型分析
一般地,假设整个经济只由两大部门,即农业部 门与非农业部门组成,那么,城乡差距可以用指 标g表示如下:
g =u a
其中,u表示表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a表示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由于中国城乡差距的客 观存在,不难推定,g的值域应该是 [1, +∞ ) ,其含 义是当且仅当g=1时,城乡差距消失。在其他任何 情形下,g的取值越大,意味着城乡差距越大。 进一步变形,得
中国西向开放与西部跨越式发展论坛
二元财政、财政与金融研究所
2010-12-22 1
内容提要
本文从收入分配入手,把城乡差距、二元财政政 策和城镇化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在探讨二元财政 政策与城镇化的收入分配功能之际,还研究了它 们的生产性功能,从而得出了一系列有别于既有 研究成果的结论,并全面深入地予以了恰当的经 济解释。 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即文献综述、问题的提 出、理论阐释、模型分析、计量检验、结论和政 策建议等。
N (1 − λu ) Gu ( Lu , K u , Pu ) ∂g 1 =− a ⋅ ⋅ >0 2 ∂λa Nu Ga ( La , K a , Pa ) (1 − λa )
以上两式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加大对农 业部门的投入,或下调对该部门的一次性总赋税率, 都可以达到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当然,如果两种措 施同时采用,效果就会更加显著,此时,财政支出政 策的生产性功能与税收政策的收入分配功能,发挥协 同作用,显著缩小城乡差距。 非常理想的结论
2010-12-22 9
(3)城乡差距的分解
g ( Na Nu ) (1− λu ) (1− λa ) + = + g Na Nu (1− λu ) (1− λa )
i i i
[Gu(Lu,Ku,Pu) Ga(La,Ka,Pa)]
i
Gu (Lu , Ku , P ) Ga (La , Ka , P ) u a
2010-12-22
12
(三)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2010-12-22
13
(四)JOHANSEN协整检验
2010-12-22
14
(五)E-G两步法
2010-12-22
15
(六)误差修正模型
2010-12-22
16
∆ ln g
的实际值、拟合值和残差示意图
0.2 Residual Actual Fitted 0.1 0.0 -0.1 -0.2
缩小城乡差距的财政政策,不仅需要 从财政支出着眼,而且还应该考虑农 村的合理税负; 与此同时,加速城市化进程,亦可起 到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
2010-12-22 10
五、计量检验
(一)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
ln g = c + α ln π + β ln µ + ε
按照常理,应该把农业税负这个变量纳入计量模型,但是,考虑到 中国财政体制的特殊性,即农民负担不仅来自正式财政,而且还来 自于非正式财政(包括预算外财政和制度外财政),后者虽然是农 民是灾难深重的根源,却苦无可资利用的统计数据,一些调查的或 推断性的数据往往只是拘于一时一地,不具备说服全局的功效,因 此,本文只把财政支出纳入模型。 同时,由于财政投入力度与部门产值存在内在联系,因此,为了避 免回归分析的多重共线性,本文采取了合并的方法,利用二元财政 对比度来综合两大部门的产值和对两大部门的财政支出。这样作还 有一个好处,就是把两大部门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等因素,也纳 入了计量检验之中。 此外,由于城市化将会导致城乡间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两 大部门内部的收入分配格局,因此,本文将其纳入模型。
2010-12-22 4
三、理论阐释
城乡差距,既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又是一 个经济发展的产物,与两大部门的生产能力 直接相关。与此同时,那些旨在调节城乡差 距的政策措施,如财政支出政策、税收政策 和城镇化等,也往往同时具备直接与间接的 收入分配功能和生产性功能,而这些功能的 发挥又往往会在长期内和短期内有着不同的 表现形式,并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010-12-22 2
一、文献综述
1、财政政策与城乡差距
(1)财政政策抑制城乡差距
冉光和与唐文、彭锻炼、Ximing Wu,Jeffrey M.Perloff and Amos 、Ming Lu and Zhao
(2)财政政策拉大城乡差距
沈坤荣、刘乐山、陶然
2、城镇化与城乡差距
(1)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
2010-12-22
N a (1 − λu ) Gu ( Lu , K u , Pu ) g= ⋅ N u (1 − λa ) Ga ( La , K a , Pa )
7
上式的经济含义
(1)财政政策与城乡差距
N a (1 − λu ) Gu ( Lu , K u , Pu ) ∂Ga ( La , K a , Pa ) ∂g =− ⋅ ⋅ <0 2 ∂Pa N u (1 − λa ) Ga ( La , K a , Pa ) ∂Pa
2010-12-22
5
两个推断
(一)旨在缩小城乡差距的财政支出政策,可能 被税收政策的副作用所抵消,即财政支出政策的 生产性功能被税收政策的收入分配功能所抵消。 (二)城镇化所引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虽 然在短期内可能会缩小城乡差距,但是,在长期 内,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城乡差距由此 而逐渐拉大,此即城镇化的收入分配功能最终将 被其生产性功能所取代。
0.10 0.05 0.00 -0.05 -0.10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00 05
2010-12-22
17
(七)格兰杰因果性检验
2010-12-22
18
(八)方差分解
2010-12-22
19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1、基本结论
本文的研究表明,二元财政政策和城镇化与城乡差距 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从长期来看,由 二元财政格局的客观存在,偏向农业部门的财政支出 政策,并不能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因为税收政策可能 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财政支出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 城镇化的总效应也有拉大城乡差距的趋势。 更进一步说,在二元经济发展过程中,缩小城乡差距 的税收政策或许比财政政策更加有效,同时,城镇化 的进程不宜过快,要兼顾农业发展对劳动力数量和质 量的合理要求。
陆铭, 陈钊、苏雪串
(2)城镇化扩大城乡差距
程开明、陈迅,童华建
2010-12-22 3
二、问题的提出
3.5 NCXG
3.5 NCXG 3.0 2.5 2.0 URB
3.0
2.5
2.0 DF 1.5 0 20 40 60 80
1.5 0.0
0.2
0.4
0.6
0.8
自1957以来,中国的二元财政状况在总体上是趋 于好转的,同期,城镇化的步伐在总体上也有加大 的趋势,但是,图1和2的信息显示,二元财政演化与 城镇化却在客观上拉大了城乡差距。对此,应该作 何解释呢?
没有同时考虑一项政策的生产性功能与收入分配功能。
2010-12-22 8
(2)城镇化与城乡差距
(1− λu ) Gu (Lu , Ku , Pu ) < 0 ∂g 1 =− ⋅ 2 ∂ ( Nu Na ) ( Nu Na ) (1− λa ) Ga (La , Ka , Pa )
上式表明,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即农村人 口大量转移到城镇,城乡差距会呈现出缩 小的趋势。 但是,这个结论只具有纯粹的收入分配意 义,没有考虑劳动力在两大部门间的流动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如果考虑人口流动的生产性功能,那么, 结论可能就会发生变化了。
2010-12-22 11
(二)数据来源
二元财政对比度和城镇化的数据,本文利用历 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进行测度而得。 1957-1978间的城乡差距数据,转引自《再论 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一书,其余年份的 数据则摘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并经计算 得出。 同时,为了消除回归分析的异方差,本文对数 据作了对数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