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电子笔记
2024年学习笔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四版)第二章-信息技术发展
第⼆章-信息技术发展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1.1-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络1.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有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
2.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文档,程序是计算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文档是为了便于了解程序所需的阐明性资料。
3.硬件和软件相互依存。
4.从网络的作用范围可将网络类别划分为:个人局域网(P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公用网、专用网。
5.广域网协议主要包块:PPP 点对点协议、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xDSL、DDN 数字专线、x.25、FR 帧中继、ATM 异步传输模式。
6.IEEE 802 协议族:IEEE 802 规范定义了网卡如何访问传输介质(如光缆、双绞线、无线等),以及如何在传输介质上传输数据的方法,还定义了传输信息的网络设备之间连接的建立、维护和拆除的途径。
7.802.3(以太网的 CSMA/CD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802.11(无线局域网 WLAN 标准协议)。
8.OSI 七层网络模型从上到下:应用层(事务处理程序、文件传送协议)、表示层(管理数据的解密加密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会话层(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持通信,以及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网络层(网络地址 IP 地址翻译成对应物理地址 MAC 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实现拥塞控制。
网际互联等)、数据链路层(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
数据的检错重发等)、物理层(物理联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
9.TCP/IP 是 Internet 的核心,共四层有:应用层(FTP 文件传输协议、TFTP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Telnet 远程登录协议、DNS 域名系统、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传输层(TCP 传输控制协议、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网络层(IP 协议、ICMP 网络控制报文协议、IGMP 网际组管理协议、ARP 地址解析协议、RARP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网络接口层(底层协议,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笔记(精华版)
第一章绪论项目:作为实现组织战略计划的手段而实现的。
是一种手段。
有限的资源(人、财、物);有限的时间(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特定目标(产品、服务、成果,有时它们是不可见的)1、临时性: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
一般不适用于项目所产生的产品、服务、成果。
2、独特性:产品、服务、成果的独特。
3、渐进明细:项目规格说明书(project’s specifications)的渐进明细,务必与项目围的定义要协调起来。
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目标不明确、需求变化频繁、生命期通常较短、采用大量新技术……工作:指日常运营(Operations)或者项目。
区别:日常运营是持续不断和重复进行;项目是临时性、独特的。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达到项目的要求。
管理一个项目包括:识别要求、确定目标、权衡、时、成、质。
三重制约:围、时间、成本。
关系是,三个因素之一发生变化,其它因素中至少有一个会受到影响。
独特的管理项目的技术有:工作分解结构WBS、关键路径分析、挣值EV管理。
标准——一致同意建立并由公认的机构批准的文件,目的是达到最佳秩序。
如计算机磁盘的大小、液压机液体的耐热性规格。
规则——政府强制的要求。
如建筑法规。
两者之间有灰色区,标准广泛应用后,就成规则。
一般的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执行、控制等,包括一些支持性的学科:后勤和供应链、财务、采购、销售、合同、战略计划、战术计划、运作计划、薪资、福利、职业规划、健康和安全实践。
人际关系技能:沟通、影响、领导、激励、谈判与冲突管理、解决问题。
大项目:是以协同的方式管理,以获取单个项目管理所无法取得之效益的一组相关的项目。
有时把一些计划(年度施工计划)当作大项目。
大项目也包含一系列重复或循环的工作。
和项目管理相比,大项目管理是对大项目的集中协同管理,以达到大项目的战略目标和效益。
项目组合中的项目或大项目,并不必须是相互依赖或直接相关的。
信息与信息管理知识点总结笔记(信息管理学)
信息与信息管理知识点总结笔记(信息管理学)一、信息1.定义●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
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1)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
●(2)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
●(3)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
2.类型●按照信息的加工程度: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零次信息●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利用者观察的角度和过程划分,可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3.特征●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4.信息链中的数据、信息、知识●信息链:事实(Fact)——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智能(Intelligence)英语中的Information是一个连续体概念,由事实(Fact)——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智能(Intelligence)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
简单地说,(1)“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2)“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3)“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4)“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5)“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部分信息管理一.熟悉和掌握1.当信息产生后,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信息流由两条渠道流向利用者,一条是直接由生产者流向利用者,另一条是信息在信息系统的控制下流向信息利用者。
前者称为信息传递的非正规渠道,后者称为信息传递的正规渠道。
2.信息管理的概念:P22 **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包括非正规渠道和正规渠道中的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简记:1.综合方法控制信息流 2.提高利用率 3.实现信息的价值)3.信息管理研究的内容:P23 **·从技术角度,研究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当前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贮、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信息管理的方法(或支持工具)有:分类、主题、代码、数据库、元数据、搜索引擎和各类信息系统、网络等。
·从经济角度,主要研究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问题。
·从行政和法律角度,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
·从人文角度: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有效约束的,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
信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其理论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学等众多学科。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笔记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1、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2、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数量等特征的记载,可以用符号表示。
如数字、字符、文字、声音、图形等。
3、信息与数据的关系:信息是经过选择加工处理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信息可以使人们对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如果将数据比喻成原料的话,信息就是产品。
例如:医生测量某人的体温体温计上表示的是数据。
只有当医生根据这一数据判断此人已经发烧需要治疗时,体温计上的数据才成为信息。
信息量的涵义4、信息量:消息中含信息量的大小是由消除不确定程度来决定的。
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表现信息内容的消息的不确定程度,不确定程度愈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愈大,反之则愈小。
如果我们得到一个信息是早就知道了的,那么,这项信息包含的信息量就等于零。
一比特的信息量是指含有两个独立均等概率状态的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能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信息。
5、信息的性质:☐事实性事实是信息的中心价值,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事实性是信息的第一性质。
☐滞后性信息由数据转换而来,它不可避免地落后于数据。
从数据到信息,再到决策,最后得到结果,从前一个状态到后一个状态的时间间隔总不为零,这就是信息的滞后性。
☐不完全性关于客观事实的知识是不能全部得到的,数据收集或信息转换要有主观思路,否则只能是主次不分。
只有正确地舍弃无用的和次要信息,才能正确地使用信息。
☐等级性管理系统是分等的,如公司级、工厂级、车间级等。
处在不同级别的管理者对同一事物所需要的信息也不同。
☐价值性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并对生产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劳动创造的,因而是有价值的。
索取一个软件或者利用大型数据库查阅文献所付费用是信息价值的体观。
6、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系统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复合系统。
系统的特征:☐集合性一个系统至少要由两个或更多的可以相互区别的要素或称子系统所组成,它是这些要素和子系统的集合。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1、管理信息——是组织在管理活动过程中采集到的,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各种数据的总称。
表现形式:报告,报表,单据,进度图,计划书,协议,标准,定额等。
2、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及相互关系进行物理记录(抽象的,可识别的)3、系统:按要素构成分为:抽象系统,实际系统按语环境关系:封闭系统,开放系统4、信息系统是辅导管理决策的重要手段5、MIS不含专家系统6、MIS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环境指组织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7、MIS的最大难点在于难以获得系统需求8、组织规模是MIS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决定MIS应用的目标和规模9、金字塔子形的MIS的底部为结构化的处理决策10、MRPII进一步发展是ERP11、从管理决策问题的性质看,在作业管理层上决策多为结构化问题12、库存物资出入库和出入库财务记账处理综合成一个应用子系统,该系统是将供销财务职能关联在一起13、ERP核心是MRPII14、MRPII用于小批量、多品种15、管理控制属于中期计划范围16、信息处理所需资源数量随管理任务层次变化,层次越高,信息量越小17、管理信息系统好坏主要看它是否适合组织目标18、计算机发展趋势:1)微型化:桌面型、笔记本2)网络化:internet应用3)多媒体:文本、图形、图像4)第4代计算机发展:人工智能19、计算机分类:1)、大型计算机:金融系统、政府部门2)、小型计算机:情报检索3)、工作站,科研4)、微型机:PC5)、超级计算机:航天航空、石油勘探、气象预报20、计算机软件:1)、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2)、应用软件:通用系统(指面向用户的,为用户服务的软件)21、数据库管理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无数据管理及完全分散的手工方式数据是程序的组成部分,数据不独立2)、文件系统(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数据管理方面,实现了数据对程序的一定独立性3)、数据库系统特点:面向全组织的复杂数据结构数据冗余度小,易于扩充数据与程序独立22、数据组织的层次1)、数据项:具有确定逻辑意义的数据的最小单位,它是不可散的数据单位,一般数据项用于说明事物的某方面性质,有时也称为属性。
2023年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学霸笔记(第一章信息化发展)
1.1信息与信息化1.1.1信息信息是物质、能量及其属性的标识的集合,是确定性的增加。
他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传递和反映世界各种事物存在的方式、运动状态等的表征。
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力。
1、信息的定义2、信息的特征与质量1)主要包括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动态性、相对性、依附性、变换性、传递性、层次性、系统性和转化性等。
2)信息的质量属性,主要包括精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经济性、可验证性和安全性。
1.1.2信息系统1、信息系统及其特性信息系统是管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和系统实现条件的结合2、管理模型是指系统服务对象领域的专门知识,以及分析和处理该领域问题的模型,又称为对象的处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是指系统处理信息的结构和方法,管理模型中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在信息处理模型中转化为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加工和使用的规则系统实现条件是指可供应用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从事对象领域的工作人员以及对这些资源的控制与融合。
2系统的生命周期软件的生命周期: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
1.1.3信息化1.信息化内涵信息化的核心是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是国家综合实力、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包括:1信息网络体系(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2信息产业基础(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3社会运行环境(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4效用积累过程(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2.信息化体系信息技术应用(主阵地)、信息资源(核心任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化人才(成功之本)、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保障)、信息技术与产业(物质基础)3.信息化趋势组织信息化趋势组织信息化出驱动和加速组织转型升级和生产力建设外,还呈现出产品信息化、产业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等趋势和方向。
管理信息系统 题目笔记总结
小作业(第二周)1下列关于战略信息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时间长、使用频率低、信息精度低B、使用时间短、使用频率低、信息精度高C、使用时间长、使用频率高、信息精度低D、使用时间短、使用频率高、信息精度高正确答案:A2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扩展、、整体化、和信息管理。
正确答案:初装;控制;数据管理3信息的价值关键在于对数据解释的正确性。
正确答案:√(第三周)1计算机输入的是。
A、数据,输出的还是数据B、信息,输出的还是信息C、数据,输出的是信息D、信息,输出的是数据正确答案:A2通过对话窗口向用户提问,由用户选择操作内容的人机界面属于。
A、菜单式B、命令式C、填表式D、应答式3在数据库设计的E-R 图中,符号表示的是。
A、实体B、属性C、联系D、视图正确答案:B4目前主要的数据模型是。
A、网状模型B、层次模型C、关系模型D、概念模型正确答案:C(第四周)1下列通信传输介质中,一般用作网络通信主干线的是。
A、双绞线B、同轴电缆C、光纤D、微波正确答案:C2 MRPⅡ的进一步发展是。
A、ERPB、MRPC、EDPD、MIS正确答案:A1将计算机信号和模拟信号互换的设备是。
正确答案:第一空:调制解调器(第五周)1日常事务处理信息适用于。
A、基层管理B、中层管理C、高层管理D、目标管理正确答案:A2 MRPII的实质是一种______。
A、计算机模式B、数学模式C、数据库模式D、管理模式正确答案:D1在管理信息系统中,MRPⅡ的中文含义是:、ERP的中文含义是:。
正确答案:第一空:制造资源计划第二空:企业资源计划(第六周)1比较常见的电子商务模式B2C(或称B to C)是指A、消费者之间的直接电子商务B、企业与直接个人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B2决策支持系统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A、数据库、模型库和方法库B、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方法库C、数据库、模型库和会话部件D、数据仓库、模型库和方法库正确答案:C3根据西蒙教授提出的三种类型的决策问题,库存补充的决策问题属于的问题。
笔记软件开发:实习中的多平台同步与笔记管理
笔记软件开发:实习中的多平台同步与笔记管理笔记软件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方便了我们记录、整理和查找信息。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云计算的发展,人们对于笔记软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许多企业和个人都希望能够开发一款跨平台、多设备同步的笔记软件,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在实习中开发笔记软件时面临的多平台同步和笔记管理的挑战,并介绍一些解决方案。
一、多平台同步的挑战1. 多设备同步多设备同步是笔记软件开发中的一大挑战。
在过去,人们只能在一台电脑上记录和查看笔记。
如今,人们使用的设备种类繁多,包括电脑、手机、平板等。
用户希望能够在各种设备上随时随地访问和编辑笔记。
因此,实现多设备同步成为了开发团队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平台差异不同平台(如Windows、iOS、Android等)之间存在差异,这给多平台同步带来了困难。
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独特的操作系统和界面设计,开发团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和测试,以确保在各个平台上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解决数据格式和协议的兼容性问题,以便实现数据的无缝同步。
3. 数据安全性随着云存储的普及,用户希望他们的笔记数据能够安全地存储在云端,并且只能通过具有权限的用户进行访问。
因此,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成为了笔记软件开发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开发团队需要采取安全措施,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二、多平台同步的解决方案1. 使用云服务云服务是实现多平台同步的常见解决方案之一。
通过将用户的笔记数据存储在云端,用户可以在不同设备上实时访问和同步数据。
一些知名的云服务商,如Dropbox、Google Drive等,提供了强大的API和SDK,方便开发团队将笔记软件与云服务进行集成。
同时,云服务提供了备份和恢复功能,保障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2. 实现数据格式的兼容性在不同平台之间实现数据的兼容性是多平台同步的关键。
开发团队需要设计并实现一种通用的数据格式,以便在各个平台上进行数据的转换和同步。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学习笔记(一)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学习笔记(一)(注:加黑加粗部分为关键点)1.1. 信息系统综合知识1.1.1.信息的基本概念●控制论的创伤人维纳认为:信息就是信息,它既不是物资,也不是能量。
●信息化的奠基者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的概念存在两个基本层次,即本体论层面和认识论层面。
本体层面是纯客观的层次,只与客体本身的因素有关,与主体的因素无关。
认识层面是从主体立场来考察的信息层次,即与客体因素有关,又与主体因素有关。
1.1.2.信息的定量描述香农用概率来定量描述信息的公式如下:公式说明:H(X)表示X的信息熵,p i是事件出现第i种状态的概率,在二进制的情况下,对数的底是2,这是信息熵可以作为信息的度量,称为信息量,单位是比特(bit)。
1.1.3.信息的传输模式1.1.4.信息的质量属性(1)精确性:对事务状态描述的精确程度。
(2)完整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
(3)可靠性:信息来源合法,传输过程可信。
(4)及时性:信息获得及时。
(5)经济性:信息获取、传输成本经济。
(6)可验证性: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证实或证伪。
(7)安全性: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1.2. 信息化1.2.1.信息化的含义1.2.1.1. 信息化层次信息化从小到大分为5个层次:(1)产品信息化:如集成了车载计算机系统的小车。
(2)企业信息化:如OA、CRM、ERP等。
(3)产业信息化:如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工艺、产品的信息化,实现资源优化与重组,从而实现产业升级。
(4)国民经济信息化:指在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的4个环节,通过信息进一步联成一个整体。
(5)社会生活信息化:指包括商务、教育、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拓展我们的活动时空,提升生活品质。
如智慧城市等。
1.2.1.2. 信息化的主体●信息化的主体是全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重点笔记【第1章】信息化与信息系统(三)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培育人工智能、移 动智能终端、第五代移动通信(5G)、先进传感器等作 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重点发展
1.5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
◆ 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以及星间链 路运行管理设施。
◆ 用户段包括北斗及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 以及终端设备、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
4.2020年10月,中国广电正式在京成立,成为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 电信外无人驾驶乘车。
1.5新一代信息技术
本节我们需要掌握:
大数据Big data 云计算Cloud service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互联网+ Internet + 智慧城市Smart city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 智能制造2025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2025 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ngence 区块链Block chain
1.5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
1.5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
1.5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城市
1.5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
1.5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2025
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 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 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 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 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重点笔记【第26章】常用技术标准
0、我国标准的级别标准可以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等。
国际标准主要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和批准的标准。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并发布。
序代号1GB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国国家标准化管家标准理委员会2GB/T 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荐性国国家标准化管家标准理委员会3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管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理委员会管理部门注意:国家军用标准的代号为GJB,其为行业标准;国际实物标准代号为GSB,其为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的代号由地方标准代号(DB)、地方标准发布顺序号和标准发布年代号(4位数)三部分组成。
企业标准的代号由企业标准代号(Q)、标准发布顺序号和标准发布年代号(4位★软件生存周期的过程、活动和任务P852-853熟悉2.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活动和任务★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与软件文档编制工作的关系--熟悉★各类人员与软件文档的使用关系--熟悉4.软件产品质量★5、定义了6个质量特性和21个质量子特性☐故事是这样的,某外语课,老师说了一段外语,谐音“是准用一安”(可以理解为:是准备用一安培),某同学错误复制成“学姐操石源(日本人)”结果老师判定不及格,某同学试着修改定下的分数,别人告诉她,应该装一个套套去...☐故事简洁些就是:是准用一安,错复成,学姐操,石源,试改定分,应装一T(套套一般都用T代替)☐记忆时的顺序按照编的口诀:功能靠用小护翼和533244来记。
软件质量特性: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简记:功能靠用小护翼)必考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是——适合性准——准确性用——互用性一——依从性安——安全性效率学——易学性姐——可理解性操——可操作性错——容错性复——可恢复性成——成熟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石——时间特性源——资源特性试——可测试性改——可修改性定——稳定性分——可分析性应——适应性装——易安装性一——一致性T——可替换性【例1-中16下】软件文档分为()三类。
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知识点笔记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笔记第1章计算机硬件基础1.1、计算机基本组成:1、按照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2、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也就是CPU,内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合称为主机;其它设备称为外部设备简称外设。
3、运算器进行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用于协调整个计算机的工作,包括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控制器三部分,存储器通过地址线和数据线同其它部件相连。
4、字节是表示CPU一次可以处理的位数的单位,有8位,16位,32位,64位。
1.1.1、中央处理器CPU1、运算器:运算器可以进行算数逻辑运算,由算数逻辑运算部件ALU和寄存器组成,寄存器用来存放操作数、操作数地址、结果,CPU一般有多个寄存器,如8个、16个、32个。
累加器中不但可以保存运算中的操作数还可以保存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
字长指运算器的位数,字长越长处理器能够计算的精度就越高。
2、控制器:控制器的工作实质是解释和执行指令,为保证计算机可以正确执行指令,控制器要保证CPU可以按照正确的时序产生操作控制信号.3、控制器包括如下4个部分: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或指令指针PC,用于存放下一条执行的指令的地址,在顺序执行时每次PC自动加1,在需要跳转执行时,通过转移类指令形成转移地址存放到PC;指令寄存器:用于存放现行指令;指令译码器:用于对现行指令进行解释;脉冲源:用于产生时钟脉冲信号;总线带宽: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总线传输的数据总量,单位是MB/S;总线的位宽:总线能同时传输的数据位数,有32位、64位。
4、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分为三种,高速缓冲存储器,(即高速小容量存储器,速度接近CPU,用于存放指令和数据)。
主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运行时的大量数据)。
外部存储器,(大容量低速度)。
其中高速缓冲存储器和主存储器合称为内存储器,CPU 可以直接访问内存储器。
4、输入输出设备:键盘:由按键和键盘控制电路组成,其中键盘控制电路由逻辑电路或单片机组成,功能是进行扫描判断键盘的位置,进而将对应的码转换为ASCII码,通常按照键盘控制器的结构将键盘分为编码键盘和非编码键盘。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材笔记-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材笔记-2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项目管理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不仅要负责整个项目的规划和执行,还要确保项目按时交付、控制成本并保证质量。
本文将探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和知识。
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关键方面。
项目管理师需要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并跟踪项目进度以确保按时完成。
他们还需要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缩短项目时间表。
了解项目关键路径和关键活动是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的重要步骤。
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包括制定质量标准、监督质量控制和保证质量。
项目管理师需要确保项目交付的产品或服务符合客户的期望,并符合行业标准。
他们还需要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流程,以提高项目执行效率。
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成本管理涉及预算编制、成本控制和成本效益分析。
项目管理师需要准确估计项目成本,并监控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成本变化。
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项目管理师可以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完成,并最大程度地提高投资回报率。
风险管理项目管理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风险。
项目管理师需要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风险,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项目失败的可能性。
他们还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并定期评估项目风险的变化,以及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沟通管理沟通是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项目管理师需要与团队成员、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所有人都了解项目目标和进展情况。
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误解和冲突,提高项目团队的合作效率。
总结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包括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风险管理和沟通管理。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项目管理师可以成为高效的项目领导者,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并达到客户的期望。
以上就是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材笔记的第二部分内容。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好地理解项目管理师的角色和职责,提升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领域的能力和水平。
2024年学习笔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四版)第五章-信息系统工程
第五章-信息系统⼯程1-软件⼯程1.1-架构设计1.软件架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件的描述,构件的相互作用(连接体)、指导构件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
2.软件架构主要研究内容涉及软件架构描述、软件架构风格。
软件架构评估和软件架构的形式化方法等。
3.研究软件架构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好软件的复用、质量和维护问题。
4.软件架构设计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能否达到架构级的软件复用,也就是说,能否在不同的系统中使用同一个架构软件。
软件架构风格是描述某一个特定应用领域找那个系统组织方式的惯用模式。
5.通用软件架构:数据流风格、调用/返回风格、独立构件风格、虚拟机风格和仓库风格。
6.数据流风格:包括批处理序列和管道/过滤器两种风格。
7.调用/返回风格包括主程序/子程序、数据抽象和面向对象,以及层次结构。
8.独立构件风格包括进程通信和事件驱动的系统9.虚拟机⻛格包括解释器和基于规则的系统。
10.仓库⻛格包括数据库系统、⿊板系统和超⽂本系统。
11.在架构评估过程中,评估⼈员所关注的是系统的质量属性。
1.2-需求分析1.虚拟机⻛格包括解释器和基于规则的系统。
需求是多层次的,包括业务需求、⽤户需求和系统需求,这三个不同层次从⽬标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概念到细节。
2.业务需求:指反映企业或客户对系统⾼层次的⼀个⽬标追求,通常来⾃项⽬投资⼈、购买产品的客户、客户单位的管理⼈员、市场营销部⻔或产品策划部⻔等。
3.⽤户需求:描述的是⽤户的具体⽬标,或者⽤户要求系统能完成的任务,⽤户需求描述了⽤户能让系统来做什么。
4.系统需求:是指从系统的⻆度来说明软件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功能需求和设计约束。
5.质量功能部署QFD是⼀种将⽤户要求转化成软件需求的技术,其⽬的是最⼤限度地提升软件⼯程过程中⽤户的满意度。
为了达到这个⽬标,QFD将需求分为三类,分别是常规需求、期望需求和意外需求。
6.需求过程主要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制、需求验证与确认等。
02382管理信息系统完整笔记+复习资料
02382管理信息系统一章一节(信息和信息流)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信息的作用:1.信息可以减少人们对于事物的不确定性。
2.信息是企业制定计划的基础。
3.以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4.信息流的作用:信息流是伴随着其他的流的发生而产生的;信息流可以反映其他流的状态,对其他流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信息的特性:真伪性,层次性,可传递性,可变换性,共享性。
信息的层次:战略层,策略层,执行层信息的分类:按照认识主体分类(主观信息、客观信息)按照真实性分类(真实信息、虚假信息、不确定性信息)按照信息的运动状态分类(连续信息,半连续信息,离散信息)按照信息的应用部门分类(工业信息,农业信息,经济信息,军事信息,政治信息)按照信息的记录符号分类(语音信息,数据信息,图像信息)按照信息的载体分类(生物信息,光电信息,文献信息)物流:是指物品由供给地向收货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资金流:指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的经营状态的主要形式。
事务流:是指企业在处理企业内部和外部活动中产生的主要形式。
信息流:就是除了物流,资金流,事务流以外的信息的流动过程。
一章二节(管理信息和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定义后对企业的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
管理信息的特点:信息量大,来源分散。
管理信息分类:按照信息的来源(企业内部信息,企业外部信息)按照信息的性质(常规信息,偶然性信息)管理信息的层次:战略信息(决策信息)、战术信息(管理控制信息)、作业层信息。
企业的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竞争力。
一章三节(系统和系统方法)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个共同的目标组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含义:一个系统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组成部分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所以组成元素之间具有相关性;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某一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所以系统具有目的性。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学习笔记
信息系统项⽬管理师学习笔记1.背景我有幸参加了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经理培训。
在这7天中,我收获颇多,既打下了项⽬管理的理论基础,⼜从培训⽼师那⾥学习到了很多项⽬管理的实践经验和技巧,还根据⾃⼰以往的经验悟到很多东西。
2.项⽬管理的理论项⽬管理的理论知识⽐较丰富,美国⼈⽐较擅长总结和体系化,经过美国项⽬管理学会整理成PMBOK后,项⽬管理理论⾮常容易理解和掌握。
经过这次培训,我总体上理解解了PMBOK所代表的项⽬管理理论。
现在我把这次培训所学的理论总结成书⾯材料,以便⾃⼰进⼀步巩固和今后回顾,也能共享给对项⽬管理有兴趣的⼈。
2.1.项⽬管理的主思路项⽬->特征->策略->流程->⼯具技术项⽬是指在⼀定的资源约束下,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或服务⽽进⾏的⼀次性努⼒;因此,项⽬有⼏⼤特征:⼀次性、独特性、渐进明细;进⽽,为了管好项⽬,针对项⽬的特征需要有⼀些策略:分解功能范围、进⾏计划和控制、通过团队努⼒;同样需要有⼀个项⽬管理的流程来实施这些策略;为了便于操作和控制,项⽬管理应该使⽤⼀些⼯具和技术:WBS、CPM、EVM、变更管理…。
2.2.项⽬管理的知识体系所谓项⽬管理是指在项⽬活动中运⽤知识、技能、⼯具和技术,以满⾜(甚⾄超过)项⽬厉害关系者对项⽬的需求和期望。
应该把项⽬管理看作是⼀套完整的技能和⼿段的合集(PMBOK)。
PMBOK把项⽬管理归纳为9⼤知识领域:范围、时间、成本、质量、⼈⼒资源、沟通、风险、采购;把项⽬划分成4⼤阶段:启动、计划、执⾏和控制、收尾;并确定了39个管理过程(PMBOK2000版是39个PMBOK2004为41个);每个过程都是⼀组IT O(I:输⼊,T:技术和⼯具,O:输出)。
PMBOK 2000版的知识领域与过程组:2.3.项⽬管理的现在1)现代管理有两个热点:战略管理和项⽬管理,⼀个是从宏观上看管理,⼀个是从微观上看管理。
项⽬管理的发展促使这些管理上的变化:·管理层次由⾦字塔向扁平化转变;·中层经理变化:·⼈事、财务、⾏政等基本职能保留·其他职能综合起来按照项⽬运作,设项⽬经理,·纵向的管理变成横⾏的价值链管理,·管理的⼀端对客户,另⼀端对总经理;·职能管理论综合化――系统地看职能管理2)项⽬管理的发展·上世纪40-70年代,重点是项⽬的范围、费⽤、时间、质量和采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填空1,管理信息系统分类<1>按核心业务活动分类:电子业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政府的主要职能: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2>按数据处理方式分类: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工资发放,人事档案,会计记账管理系统),分析型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分析系统)<3>按管理应用层次分类:事务型,管理型,战略型管理信息系统<4>按行业和业务职能分类:电力,港口,农业,房地产等2,管理信息系统结构(1)概念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组成(2)功能结构:(3)管理职能结构:直线制,职能制,矩阵制组织结构。
<1>纵向视角:战略计划层,管理控制层,执行控制层<2>横向视角: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物资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3>综合视角:金字塔结构(4)软硬件结构冯诺依曼: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5)网络计算结构中央主机集中分时处理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模式3,管理过程:发现问题,拟定方案,作出决策4,管理现代化: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现代化5,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首要的职能),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基本条件:一是有明确的执行标准,二是及时获得发生偏差的信息,三是有纠正偏差的有效措施)6,管理部门划分方法<1>按职能划分:销售,生产,财务,采购等<2>按地区划分:政府,银行,法院,工商等<3>按产品划分:发动机分厂,车身分厂,轴承分厂等7,管理层次和决策类型高层次(非结构化决策—非自动化)中层次(半结构化决策—半自动化)低层次(结构化决策—自动化)8,信息的基本属性:普遍性,事实性,层次性,可压缩性(信息经过浓缩,集中,综合和概括等处理后,不至于丢失信息的本质),扩散性,非消耗性,共享性,变换性,可转化性9,信息处理的生命周期:收集(方法:自底向上广泛收集,有目的的专项收集,随机积累),传输(建立大容量的信息通道,规定合理的信息流程,减少信息传递环节),处理,存储(保存什么信息,存储介质,保存时间,存储方式),维护(信息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保密性),使用10,系统存在的条件: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系统的五个基本要素),结构,功能11,系统的属性: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统一性12系统分解的原则:可控制性,功能聚合性,接口标准化原则13管理信息系统三大核心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开发语言14,数据库知识:数据库概念,数据表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结构化查询语言15,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16,软件危机表现:(1)软件开发费用和进度失控(2)软件的可靠性差(3)生产出来的软件难以维护。
17,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
18结构化分析方法:基本手段(分解,抽象),基本策略(自顶向下,逐步取精),主要内容19,系统说明书:一套分层的数据流图,一本数据词典,一组加工说明。
20结构化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特点: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结构;块内联系大,块间联系小;采用模块结构图的描述方式。
21原型化方法分类: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22,面向对象概念:对象,类和实例,方法与消息,继承,封装,多态,重载(函数重载,运算符重载)23项目管理组的组成项目组长,用户,系统分析员,硬件网络设计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设计员,程序员24,文档管理原则文档要标准化和规范化;维护文档的一致性;维护文档的可追踪性;文档管理的制度化。
25,总体规划的目的:保证信息共享,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26.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集转化法,企业系统规划法,27,企业的管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管理控制层,操作层28企业内的资源:关键性资源和支持性资源29,资源的生命周期:需求,获取,服务,推出。
30,企业的活动组成:计划,控制,产品和服务。
31,企业过程定义的步骤:从计划/控制资源着手,识别产品/服务过程,支持资源识别企业过程。
32数据类型:库存文档型,事务型,计划型,综合统计型33,企业数据识别方法:企业实体法,企业过程法34,子系统划分的原则:<1>子系统在功能上应有独立型<2>子系统在数据上应有自身的完整性。
35:子系统类型:<1>仅产生数据而不使用其他子系统的数据的子系统<2>既使用数据也产生数据的子系统<3>只使用数据而不产生数据的子系统。
36;划分子系统的过程就是定义信息结构的过程,具体做法是用U/C图U代表使用C 代表产生37,子系统开发顺序:子系统需求程度与潜在效益的评估,技术约束分析38,用U/C图划分子系统的过程:建立初步的U/C矩阵,对初步U/C矩阵进行行列变换,用箭头描述子系统间的数据关系39,系统分析的内容:业务和数据的流程是否通畅,是否合理;数据、业务过程和实现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现行系统管理模式改革和新系统管理方法的实现是否具有可行性。
40,系统分析需确定的结果:开发者对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最后提出新系统的各种方案和设想。
41,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详细调查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确定新系统初步的逻辑模型;编制系统说明书;42,系统分析中对难点的对策:<1>做好用户事前准备工作<2>做好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工作<3>选择正确的开发方法和良好的表达工具。
43,详细调查的基本方法:收集资料;开调查会或个别访问(这是最有效的调查方法);书面调查,参加业务实践44,详细调查的原则:事先计划;采访持关键信息的人;自顶向下全面展开;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分工和协作相结合;主动沟通的工作方式。
45,详细调查应注意的事项:选择默契的语言;倾听比表达更重要;及时反应避免误解;以学习的态度开展工作。
46,业务流程的特点:目标性,逻辑性(串行,并行,反馈),层次性47,业务流程的功能:实现不同分工活动的结果连接;反映活动间的关系。
48,业务流程分析的步骤:调查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查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绘制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优化49,用组织结构图来描述当前系统组织机构的层次和隶属关系。
明确企业的管理层次,管理幅度和各种职能部门间的行政隶属关系。
50绘制业务流程图的三件事:业务功能是什么,谁负责该项业务以及业务和数据的流动方向。
(外部实体,业务功能描述,业务和数据流动方向)51,企业流程重组(BPR)基本特征:根本性(表明业务流程关注的核心问题),彻底性,显著改善(业务的显著增长是BPR的标志和特点)和流程四个核心基本特征。
52,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53,数据流程分析用到的工具:分层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加工说明。
54,输入流,输出流和处理过程是任何一个系统的最基本的组件。
55,输入输出流:物流;事务流;资金流;人员流。
56,数据流程分析主要包括对信息流动,传递,处理,存储等的分析,其目的勾画数据流通现状,并发现和解决数据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数据流程不通畅,前后数据不匹配,数据处理过程不合理等)57,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数据流,加工,文件,数据源或终点。
58,加工的意义:改变数据的结构;产生新的数据;文件;数据源或终点。
59,绘制数据流图的原则:总体上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原则;局部上由外向里的原则。
分层的数据流图由顶层(抽象描述了整个系统的情况包括系统的范围、系统与外界实体间的关系)、中间层(从抽象到具体的逐步过度)、底层(具体画出了系统的细部)组成。
60、数据流图绘制方法:识别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绘制系统内部数据流;对复杂加工进行分解;检查、修改、完善61、数据流图检查:正确性(数据守恒;文件使用;子图和父图平衡;加工和数据流的命名)和可读性(简化加工之间的联系;分解应当均匀;命名应当恰当)62、数据字典中需要描述的信息:数据流、文件和数据项(数据的最小单位)。
63、加工说明需要描述的三件事情:数据来源;处理逻辑;数据去向64、建立新系统初步逻辑模型:确定合理的业务处理流程;确定合理的数据和数据流程。
65、对初步模型进行修补考虑的方面:应考虑新系统的人机界面;考虑一些细节问题。
66、系统分析报告作用:描述了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作为系统设计和实施的依据;为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交流和监督提供基础;为新系统验收和评价提供依据。
67、系统设计的原则:简单性、一致性和完整性、灵活和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68、子系统划分的原则:<1>子系统要有相对独立性<2>是数据冗余小<3>便于系统分析阶段实现<4>适应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5>充分利用各种资源69、子系统划分的方法:按职能划分(最简单)、按逻辑功能划分、按通信划分、按业务处理顺序划分、按业务处理的时间关系划分。
70、模块结构图由模块(要素:输入和输出;加工处理功能;内部数据;程序代码),调用(判断;循环;直接调用),数据,控制,和转接基本符号组成。
71、软件系统特征:过程性和层次性。
模块结构图描述的是系统的层次性,框图描述的是系统的过程性。
72、模块结构图推导策略:(从数据流图得到出事模块结构图)即以事务为中心的设计策略和以变换为中心的设计策略。
<2>事务分析用于将高层数据流图转换成结构图。
73、编码的设计原则:唯一化、规律化、标准化、可扩充且容易修改、74、编码的种类:顺序编码、层次码、助记码。
75、输出方式要遵循的基本要求:规格标准化、文字和术语的统一、使用方便,美观大方,符合用户的习惯、便于计算机实现、能适当考虑系统的发展需要。
76、输出方式:屏幕输出、打印报表输出、磁盘文件输出。
77、输入方式:键盘输入、模数-数模转换、网络或通信传输。
78、输入校对方式:1)人工校对。
2)二次键入。
3)根据取值范围进行控制。
79,人机界面的主要形式:菜单方式,会话管理方式,提示向导方式。
80,系统输入人机界面实现的原则:可靠性,简单性,立即反馈性,明了性,色彩适中,风格统一。
81,处理过程设计工具:程序流程图,IPO图,PAD问题分析图和过程设计语言P14282 数据库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行为设计。
行为设计主要是应用程序设计。
83,数据库设计的主要步骤: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84,逻辑设计的方法:1),规范化的必要性。
a,数据冗余b,更新异常c,插入异常d,删除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