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溪潭中心小学阮雪琴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尤其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成为推进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社会也不断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新的要求。
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考虑社会发展与数学课程之间的关系;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就必须考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具体地说,就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把这些现实的问题与之相联,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去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我们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低年级的数学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
因此,低年级数学教学就更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
这对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最早的起源便是因为人们生活的需要。
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内容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相结合,创设情境、设疑引思,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中体验到探索的愉悦。
1、从生活背景入手,诱发数学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打开数学教科书,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例题,一道道练习题,虽然逻辑严密,也有色彩鲜艳的插图,但却是“冰冷的美丽”。
如果教师只是教教材,由例题讲解——练习——再讲解,那么数学课堂就成了解题教学,学生也会对数学产生枯燥与厌倦之感,这与高质量的课堂生活相去甚远。
例如,在教学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时,我编了一段这样的故事:一天,小猫和妈妈一起去河边钓鱼。
过了一会儿,小猫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花蝴蝶,小猫跑去捉蝴蝶,追了一会儿,没有捉到,小猫又跑回来,接着钓鱼。
刚坐下来,它又发现了一只蜻蜓,于是,它又去捉蜻蜓,结果蜻蜓又飞走了,小猫只好又跑回来钓鱼。
这时妈妈已经钓了3条鱼,可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小猫非常伤心,妈妈告诉小猫以后做事要一心一意,不然什么事也做不好。
小猫不再伤心了,又继续钓起鱼来。
可是天色已晚,妈妈只好领着小猫回家了。
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用什么数表示呢?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猫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源于生活受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源于生活受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受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一、联系生活,体会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虽然抽象,但它来源于生活实际,并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因此,我们老师要给学生一双“慧眼”,在教学中努力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采撷数学实例,提炼数学知识,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一上《分类》之前,针对大多数孩子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课前让孩子们利用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看看各类商品的摆放,去文具店瞧瞧各类文具的摆放,去新华书店观察各类书籍的摆放等等,然后和爸爸妈妈交流一下为什么这样摆放,这样摆放的好处是什么等等。
让孩子们先体验生活中的分类情况,尽早在生活中感受到分类的好处,那么分类这种数学思想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了。
回到课堂,孩子们也会很乐于把自己在周末里观察到的和收集到的信息拿出来说一说,和大家一起交流。
因此,当孩子们走进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时,他们就会惊奇地发现生活与数学竟是那样的密不可分,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数学,生活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
二、连接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让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识转 化为学生在 以后 的学 习、生活 中必 需的基本技 能 、知识和经验 ,培养
学生解决 日常生 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
陶行 知先生 的 “ 生活 即教育 ” “ 社 会 即学校” “ 教 学做合 一”教育理论深
足 学生的情感需求 ,注定这样 的课 堂枯 燥 无味,会被实际遗弃。对此 ,笔者认
为信 息技术课堂还要包括能满足人们基
计 算、汇总、生成 图表等操作 ,学生充
分发挥 主观 能动性和 创造 力 ,分析 自己
本 需求的元素 ,让学生在 日 常 生活中进 行 学习活动,在 学 习活动 中更好地体会
时提供 了多种 类型 的文件和 文件 整理要 求, 让 学生自己先按 照要求整理, 新建文
件 夹, 并 将文件放 到 相应 的文件 夹 中。 笔 者巡 堂辅 导, 然 后讲 解, 最 后提 醒学
以从现在开始养成 勤俭 节约的好 习惯并
确立 自己的理财 意识 ,开拓 思路 ,感 悟 信息技术课 堂新 的知识和 活力 ,增 强学
任务驱 动的教 与学的方式,能为学
生活实 际紧 密相连 ,促进 学生养成在实
际生活 中发现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决 问 题 的能力 ,同时还要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
识 应用到实 际生 活中去。
生提供体验实践 的情境和感悟 问题 的情 境 ,围绕任务展开学 习,以任务 的完成
结果检验和 总结 学习过程等 ,改变学生 的学 习状态 ,使 学生主动建构探 究、实
生 活,让信 息技 术课 堂充满生活 气息 。
习近平 同志也强调 要 “ 干 中学、学 中干 ,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生活经验与实践是我们学习和应用知识的基础。
无论是在学术、职业还是个人生活方面,我们都可以通过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来获得更多的收获与成长。
在学术方面,我们通过学习各种知识和理论来拓宽我们的眼界和思维方式。
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况中去。
在数学学科中,我们学习了各种数学公式和概念,但只有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它们。
同样,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中,我们需要通过进行实地调研、实验和实践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将学术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我们在职业发展和学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
在职业生涯中,我们也需要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专业知识是我们在工作中的基础,但只有通过实际工作的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并应用这些知识。
一个商学院学习了市场营销的学生,只有在实际的市场中推广和销售产品,才能真正理解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又如,一个医学院的学生,只有通过实际的临床实习才能真正掌握医疗技术和诊断能力。
通过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我们可以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也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同样地,我们的个人生活也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无论是在管理家庭、解决人际关系问题还是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困难,我们都可以从所学知识中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在家庭中,我们可以运用学习到的沟通技巧来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应用学习到的心理学原理来管理压力和情绪。
通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个人生活中,我们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运用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中小学生限于社会经验不足,缺乏生产实践经验,让他们接受系统性强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无疑会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让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数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经验来认识、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让他们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使数学成为中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在儿童初学数学时,他们并不是一无所知的,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他们都有一些。
但什么是数学,在儿童初学阶段,我们在引导认识的时候,不可能给出抽象的概念,而只能通过具体的内容,说明我们在使用数学。
二、结合实际,让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数学的魅力所在就在于“数学很有用”,这是被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实践所证实了的。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
但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并能做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生活情境、采撷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了数学知识。
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例,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等活动,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
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
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可以先不回答,而是表扬他们观察的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人们对数学的认为都是抽象的、深不可测的,甚至不少学生觉得数学没有语文有乐趣,显得枯燥无味,难以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就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数学新课标》提出: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其实现的基本途径就是要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及价值,逐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以日常的生活来“包装”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许多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如果教师能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知识,而且也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的问题。
心理学家提出:教师在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昧到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人们生活的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考方法,我们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数学现象(如优惠措施、行程问题的最佳选择、物品的分配)等理解得更深刻,真正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
把数学“蕴藏”于在生活的游戏中。
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最有效率的。
学生喜欢游戏,把数学“蕴藏”于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在刚开始的组织是有困难的,课堂可以用“喧哗”来形容,可是,当学生掌握了游戏的规则,知道自己的位置之后,整个课堂完全属于学生,教师则可以真正体会“无为而为”的乐趣了。
如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在一个黑色的袋子中装20个黑球和10个白球,这些球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中随机拿出一个球问:(1)你会摸到什么球.(学生猜:我肯定摸红的,我肯定摸白的……)(2)若两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出,那么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吗?针对上述问题让全班同学参与了摸球游戏,并做到记录、汇总,最终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大于摸到百球的可能性。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话。
它意味着我们的一切创造和发明都是从生活中得来的,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谈到一些例子,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手机。
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一部手机,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手机是如何慢慢地成为我们现在的必需品的呢?手机是源于生活的,它的发明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加方便地和别人沟通。
以前我们需要用电话亭或者写信来联系人,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轻松地和别人视频聊天或者即时通讯。
手机的发明可以让我们更快地获取信息、交流想法和解决问题以及其他种种生活上的事情。
其次,让我们来谈谈电视。
电视也是源于生活的,其发明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
通过电视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新闻报道,电视节目和电影在家中舒适的环境下进行。
电视带给我们无数的娱乐和知识,使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全世界的事情。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电脑。
电脑也是源于生活的,其发明是为了方便我们的工作和娱乐。
我们可以利用电脑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如发送电子邮件、制作报告和玩游戏。
除此之外,电脑也可以提供我们满足我们的学习、娱乐和沟通需求的各种网站和应用程序。
总而言之,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话。
它提醒我们,我们的一切创造和发明必须符合我们的生活需求。
在生活之中,我们可以不断的探索,发现并尝试创新不同的东西。
通过创造出更好的设备和技术,我们可以为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但是,我们也应该跟随我们的意愿和内心,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面选择最适合我们的方法。
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作者:许志梅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3年第12期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学科的联系”,要求学生“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反思多年来的物理教学,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而对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一基本理念却渗透较少,让生活资源走进物理课堂,以及将物理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等问题也关注不多.这些现象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是相背离的.目前,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物理教学方式已得到广泛认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要求使物理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既把生活问题物理化,物理问题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体验到物理的魅力.那么,物理教学中,如何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一基本理念呢?下面笔者仅以《力》一节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对物理教学中“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一些做法.1物理来源于生活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让物理的各个教学环节围绕生活展开,把我们身边的物理引入到课堂中去,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1.1新课导入源于生活新课导入关系到学生对整节课的信心和注意力.在一节课开始,教师如果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合理、有趣的导入,可以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其愉快而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如在《力》一课的导入时,出示如下生活情境问题:师:上课前我想问一个问题:你们玩过纸飞机吗?生:小时候玩过.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折飞机,折好后,试试看飞机飞得怎么样?学生兴趣盎然地折纸飞机,并让飞机飞起来.师总结:一张纸可以折成飞机的形状,还可以让它飞起了,这是因为我们用了力.(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再请两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提水桶.师: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觉?生: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师: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觉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呢?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生活中的情景来导入课堂教学,既简洁又真实自然,同时拉近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使学生感到非常熟悉,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形成稳固的学习动机 .1.2探究过程源于生活物理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物理.在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探究内容时尽可能地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找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最佳切入点进行探究,以拉近物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距离,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力》一课中揭示了力的概念以后,进而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环节,设计了以下的探究实验.(1)请学生利用气球完成探究实验将气球吹足气,扎好口子,用气球压桌子,看到什么现象?然后突然松手,观察气球会飞吗?多做几次,看看气球会怎样飞?让多个学生到前面表演.引导学生得出:气球喷出气体的同时,气体对气球也施加了推动力.并且让学生从实验中摸索出怎样让气球往上飞,然后让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火箭升空的原理.(2)请同桌同学进行扳手腕比赛,比赛过程中体验手腕的感受,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过以上贴近生活而又简单有趣的实验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和心灵感悟,品尝探究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2物理服务于生活《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觉性.”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因此,教学中要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回归到自己熟知的现实中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方式去分析与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感受物理的魅力.2.1习题创设生活化杨振宇教授说过:“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形成一种印象,认为物理学就是一些演算.演算是物理学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是与现象有关,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来,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而现象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作业题时,题目素材要尽量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并且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力》一课习题设置的环节,出示如下生活问题:例1有下列现象:穿了旱冰鞋的小孩推墙,他由静止向后运动;游泳的人用手向后划水,他会前进.根据以上现象可以得出什么共同的结论?例2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二是力的作用是的.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可使物体的发生改变.例3在举行拔河比赛时,甲乙两队各拉绳一端,结果甲队获胜,有的同学认为甲队获胜的原因是因为甲队拉乙队的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这个观点正确吗?谈谈你的观点.例1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找出所应用的物理知识;例2考察比较全面,即考察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又通过球网也变形,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3主要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以上习题的设置都是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投入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或解释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体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有用的物理,日常生活中处处都体现和需要物理知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真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2课堂小结生活化课堂小结环节是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在课的最后问上一句:“今天你在这节课里学到了什么?”然后学生站起来把板书读一遍.这种形式上的课堂小结,总让我们感觉不够精彩,学生参与的兴趣不够浓郁.如果在课堂小结中,结合学生娱乐生活(如:电影片段、视频片段)领域,将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融入到日常生活情景中,不仅能巩固知识、强化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物理的兴趣.如在《力》新课教学告一段落后,通过播放两段视频并提出问题,进行课堂小结.视频1足球比赛许多同学都喜欢踢足球看足球比赛,在课后小结环节,笔者请同学观看足球运动员比赛视频,问:运动员对球施力后,球的什么因素发生了变化?都用到了今天所学的哪些知识?生:运动场上原本处于静止状态的足球受到一个力后飞出——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生:球在空中飞行,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可让足球向反方向飞出——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生:冲门而去的足球被守门员双手一接,稳稳地停在了守门员手中——力可以使物体由运动到静止;师: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视频2神州六号升空笔者请学生观看神六升空的视频,看后课堂气氛很活跃,抓住学生的兴奋点立刻提出:同学们思考一下,刚才的发射过程中蕴含我们本节学习的哪些物理知识?生:火箭发射有推的作用,力是推拉提压.生:火箭发射升空是由于火箭向下喷“火”(实际上是高温气体),而“火”把火箭往上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生:火箭加速升空,说明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课堂小结应用多媒体设计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直观、更完整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并从中总结出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总之,教师要关注物理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生活的回归”,即物理教学应“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驾起生活与物理的桥梁,使物理知识不再是零散地、孤立地与生活隔离的东西,而是使学生能自己意识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知识、蕴含知识,尽可能引导学生用物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环境,让物理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句话简洁而又能道出生活的本质。
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东西,我们在世上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生活。
而我们所需要的一切,都源自于生活。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我们的资源和素材,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然后把它们用于生活。
生活中的食物、衣物、住所、交通工具、娱乐活动,无一不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让我们来看看食物。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没有食物,我们将无法生存。
而食物的来源就是生活,无论是农作物的种植、牲畜的饲养、渔业的捕捞,还是食品加工制作,都离不开生活。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获取到各种各样的食材,然后加工制作成各种美食,用于我们的生活。
衣物也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东西。
衣物的来源同样是生活,它们由棉、麻、丝、羊毛等天然纤维,还有人造纤维等材料制成,然后通过纺织加工制成各种服装。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获取到各种原材料,然后把它们加工制作成各种样式的衣物,用于我们的生活。
住所也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没有一个安全舒适的住所,我们将无法生存。
住所的来源同样是生活,它们由各种建筑材料、家具、家电等组成。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获取到各种建筑材料,然后把它们组装搭建成房屋,再配置上各种家具家电,用于我们的生活。
生活并不仅仅是物质世界,它还包括了精神世界。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获取到各种丰富的知识、技能、经验、智慧等,这些也都是我们生活中宝贵的资源。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思考、实践等方式,不断积累和提升自己,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生活还包括了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获取到各种人际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达到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的目的。
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遭遇,都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从中学会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是一句极其有力的话。
它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切,我们可以从生活中获取到一切,然后把它们用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 4 ] 屈林岩 . 学 习创新 :教 学创新 的新视角 . 中国大学教 学,2 0 0 8第五期 [ 5 ] 潘常 宝 . 在语 文教 学中培养创新精神之管 见 .现代 阅读 ,2 0 1 1( 1能就 自 发的 去 的2 应该加上。 这样 的 “ 生活教学” 例子, 与我们 的生活产生联 系,需要老 师指 导学 通 过生 活经验验证 了抽象 的运算 ,而具体 生去 寻找 去发现。学会运用一些数 学方面 的经验更 提炼 上升为理论 ( 简便运算的方 的知识和 处理数 学问题的方法去解决 日常 法 ),学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记。 生活 中的 简单 问题 。 ( 3 ) 联 系 实 际 ,增 强学 生 的数 学 意识 。 【 关键词 】 小学数 学;运用生活 数学知识 在 日常生活 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 ,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 了 “ 三角形” 学数学 ,感 受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 的稳定性后 ,让学生观察生 活中哪些 地方 联 系 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学习了圆的知识 , ( 1 ) 新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 ,应 让学生从数学 的角度说 明为什 么车轮 的形 用于生活。强调学生人人学习有用 的数学 , 状是圆的 , 其它形状 的行不行?为什么? 把数 学作为人们 日常生活 中交流信息的手 学 习了平均数问题后 ,让学生 以小组 段 和工具。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 分析和解 为单位 ,自选专题 ,展 开活动 ,如:测量 决实际问题 , 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计算班级 同学 的平均 身高、平 均体 重、平 在平 时的教学活动 中,我根据教材 内容和 均年龄 ,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数 、教师平均 学生 的年龄特征 ,紧密联系学生 的生活和 年 龄,学 生在互相协作活动 中,自然而然 他们所 熟悉的生活实 际阐述科 学知识 ,引 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他们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生活实 际问题 ,能 新课教学 时我以实际事 实为背景 ,使 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 学生认识 到数学问题来 自 生 活。数学学科 合 ,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 对于小 学生来说 ,还是 比较抽象 的,我 在 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不 教学时利用 学生身边 的实 际事实 为背景 , 断 体验 数 学 的价值 与魅 结合生 活事 例进行教学 ,使学生感到学 习 力 。 材料与 生活很贴近 ,从而能 以积极 的心态 二、 用数 学,解 决 投入学 习。 生 活 中 的实 际问题 的 能 吕 如:教学 《生活 中的小数 》H 交 流 力 课前收集爸爸 、 妈妈和 自己的身高的数据, “ 数学很有用” ,它 学生交流( 例) :爸爸 1 6 5 厘米 , 也就是 1 . 6 5 是被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 米。妈妈 :1 5 3 厘米 ,也就是 1 . 5 3 米 ;我: 实践所证实了的,这是数 环 1 5 0厘米 ,也就是 1 . 5 0米。2 、测量数学 书 学的魅力所在。但它不是 江 封面的长和宽 学生 交流 : 2 5 厘米 9 毫米 , 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的。 也就是 2 5 . 9厘米 ;1 8厘米 7毫米 ,也就是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 1 8 . 7厘米 归 纳:我们在 E l 常生活 中进行测 生活情景 , 采撷生活实例 , 中 量和计算时 ,有的测量结果并不 正好就是 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 ,捕 心 整数,需要用小数来表示 。通过 观察收集 捉数学信息。学生在熟悉 税 的数据和实 际的操作 ,让 学生能有积极 的 的情景中,把 自己和数学 心态投入到学 习活 动中,并 深切感受生活 融为 一体, 在 不知不觉中 南 中随处可 以找 到与数 学有 关的知识。通过 掌握了知识 , 在生活实践 这样的实际问题情景 教学 ,同学们 在学习 中 自觉 地应 用 了数学 知 林 过 程中应用 了原有知识 ,解决 了生活中的 识。如教了 “ 元 、角、分 实 际问题 ,尝到了解决 问题 的快乐 , 应 用 的认识”后 ,教师布置一 昔 数学知识的能力增强 了,使学生 渐渐明 白 个简易商品店,标上 “ 一 兰 数 学与生活实 际紧密联 系,生活 中处处离 个书 包 2 O元 ,一个 文具 纯 不开数学 , 数学是一门十分有用 的学科。 盒6 元5 角 ,一块橡皮 5 ( 2 ) 小学数学 中的许 多概念和法则都 角,一支铅笔 l 角,一个 是在 现实生活 中抽象 出来 的,因此概念 法 削笔器 7 元 3角”。让同 则 的教学 也就必须在生活实 际中找 到相应 桌位各轮流扮演营业员和 的实例,并 引导学生从直观人手从 而抽 象 顾 客 , 买 你最想买 的一件 商品。此时,学 出来 ,逐 步加深理解 和运 用。例 如 :在 教 生 的学习欲望大增 ,兴趣高涨 。在学生对 学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时 ,学生对于 “ 工 钱数 有了感性认识 之后,我问: “ 老师 给 作效率 X工作时间 = 工作 总量 ”中的 “ 工 你 2 0 元钱 ,谁能告诉老师最多可以买 哪几 作效率 ”不易理解。为此 ,我在教 学前, 样商 品?”学生 的想象 得到 了激发 ,定会 带领学生参加一次搬砖活动。教学新课时, 争先恐后地 想为教师出谋划策。�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是人们日常所面对的现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一段时光。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物和情感,无论是喜悦、忧伤、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活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中有很多细节和琐事,但它们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石。
起床、洗漱、吃饭这些日常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事情,但却是我们能够维持生活的基本需求。
每一天的日子都需要我们去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工作、学习、家庭、社交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必须要处理的事情。
通过这些日常琐事,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乐趣。
生活中也有很多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塑造了我们的品格和能力。
无论是工作中的困难,还是人际关系中的摩擦,这些困难都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通过面对困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生活中还有很多欢乐和幸福,这些欢乐和幸福源于我们生活中的点滴。
和家人一起吃饭、和朋友聚会、和爱人牵手散步等等,这些简单的小事情带给我们无尽的欢乐和快乐。
欢笑和笑声是生活中最美好的声音之一,它能够让我们忘记一切烦忧和压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生活给予了我们很多机会和选择,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有些人喜欢热闹和喧嚣,他们选择了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有些人喜欢宁静和安逸,他们选择了在小城镇或乡村居住。
无论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只要我们过得开心和满足,就是生活最重要的意义了。
生活是美好而多彩的,我们应该珍惜和享受每一天的生活。
无论是平凡的日子,还是精彩的瞬间,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源于生活的美好,用于生活的智慧,我们能够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感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所以,让我们珍惜每一天的生活,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
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作者:任煜炜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第17期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举例更需要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与学生生活相符的教学情境,并能使课堂知识转化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必需的基本技能、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学校教育,告知一届又一届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能脱离生活,不能教死书、死教书,教学要“以生为本”,要为学生的个人成长、生活服务。
以往人们认为,信息技术只是一个工具、一项技能,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只需要教给学生如何操作,如何完成某一任务即可,这样的教学过程只有操作、只有任务、只有机器,没有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注定这样的课堂枯燥无味,会被实际遗弃。
对此,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堂还要包括能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元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更好地体会生活,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习近平同志也强调要“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这样才能通过创设的生活情境,激发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促进学生养成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研究结果,人们一般会对特别新鲜的事物,或者自己熟悉的、了解的、曾经经历过的事物产生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与周围的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
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从自己身边去学习、掌握和使用信息技术。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到生活情境这一有利因素,通过学生身边的事物去发现、研究和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精彩学生的生活。
如在教学高二复习专题课“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这一知识点时,笔者结合平时对学生课桌上堆放的书本、文具等的观察(有的学生的课桌上的物品堆放得乱七八糟,需要某一书本或物品时可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设计了一个小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找某一物品。
浅谈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为 学 生 所 喜 爱 和 关 注 从 而 产 生 积 极 的 情 感 :学 生也 真 正 成 了 学 习 的 主 人 在 生 活 情 境 中深 化 了认 识 提 升 了社 会 适 应 能 力 。
3 、优 化 课 堂氛 围 ,让课 堂 返璞 归真
思 想 品 德 课 教 学 生 活 化 应 包 括 课 堂 教 学 的 生 活 化 。课 堂教 学 中 的教 与 学 应 是 平 等 的 ,就 是 当 学 生 有 需 求 和 困 惑 时 .教 师应 该 创 设 平 等 的机 会 氛 围 ,让 学 生 的想 听 想 说 、 想 读 与 想 写 转 化 为 愿 听 、 愿 说 愿 读 与 愿 写 。苏 联 著 名 的 教 育 家 瓦 ・阿 ・ 霍 姆 林 斯 基 曾 经 苏 说 过 我 们 的 教 育 对 象 的 心 灵 绝 不 是 一 块 不 毛 之 地 而 是 一 片 已 经生长着 美好 思想道德萌芽 的肥沃 的土地 。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 现并扶正 学生心 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 .让它不断壮大 ,最后排挤 掉 自 己缺 点 的 杂 草 。 ” 学 生本 身 就 是 一 个 巨大 的资 源 库 .一 个 个 鲜 活 的个 体 中蕴 藏 着 无 数 特 色 鲜 明 的 生 活 事 例 ,我 们 老 师应 立 足 课 堂 .能 动 地 把 学 生 的 学 校 生 活 、家 庭 生 活 、社 会 生 活 等 各 个 生 活 领 域 的 情 感 体 验 和 经 验 积淀结合 书本 知识 自然延伸和拓展到课堂 中来 , 使学生在生活 中快 乐 的成 长 。
1 、利 用 时政新 闻 ,让 课 堂返 璞 归真
时 政 新 闻是 对 新 近 或 正 在 发 生 的 社 会 事 实 的报 道 。世 界 上 每 时 每 刻都在 发生着 新的 变化 ,这些 新 闻就 在学 生的身边 真实 地存在 着 。假 如 我 们 把 时 政新 闻 引 入 课 堂 那 思 品 课 堂 就 会 变得 鲜 活 .具 有 生活气息 充 满时代气息 。在信息化 的社 会里 这也正 是充满朝 气 、充满求知欲 的初 中学 生所 期盼的返璞 归真 的事 物。叶圣 陶先 生 早就 说过 课 文无非是例子”的话 ,教 学应该 以教材 为蓝本 ,但有 些材料 因为时间关系已不 为学生所关 注 因而教 师可以整合教学内 容 ,及 时 地 添 加 、删 减 、更 换 具 现 实 意 义 的 内容 ,而 链 接 时 政 新 闻 也 正 是 践 行 “ 课 堂 、 大 社 会 教 学 改 革 的 主 渠 道 之 一 。 小 例 如 .在 讲 授 生 命 具 有 独 特 性 ” 的知 识 内 容 的 时 候 .我 引 入 了 关于 克 隆 动 物 、克 隆 人 的 时政 新 闻 。 学 生特 别 感 兴 趣 .而 且 与生命 的独 特性形成了鲜 明的对 照,所 以学生对 时政 材料 阅读得十 分认真和仔细 ,讨论也特 别激 烈 ,在小组 内简直炸开 了锅 ,惟恐 自 己说不上话 对老师的板书也特 别关注 。这时材料分析题 的材料已 不是 老师 ”的 了.而是被学生认 同为 自己 的了。可以说这则 时政新 闻充分调动 了学生 .学 生获得了体验 ,也进行 了探究 ,知识 清晰 了 能 力提 高了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都得到 了提升 。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牛永斌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牛永斌(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盐津县落雁乡天星小学—牛永斌摘要:生活与数学中表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为生活而教育”。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
尊重和承认"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如果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也许就很难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很可能会回到"灌输"的老路上去。
着力实施一种"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也正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
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思索
源 于 生 活 , 用 于 生 活
初 中数 学 的 生 活化 思 索
应 金 霞
( 诸 暨市 应 店 街 镇 中 , 浙江 诸暨
摘 要 i 本 文针 对初 中数 学教 学 为 了教 而教 . 远 离生活 . 远 离 学 生兴 趣 的现 状 ,指 出 了初 中数 学 教 学 应 该 与 生活 相 结 合 的 思 想 。在 具 体 的教 学 中 , 提 出课 堂的 基 本 要 求 . 强 调 生 活 的教 育意 义 , 在 学 科 本 来 的 系统 性 、 科学性的基础之上增添 生 活气息. 使 学 科教 学 更具 活 力 。 关键词 : 初 中数 学 生 活 化教 学 源 于 生 活 用 于 生 活
( 一) 创 设 生 活情 境 , 引 导 学 生 主动 感悟 。 通 过 创 设 具 有 浓 厚 生 活气 息 , 贴近学生认识水平 的情景 . 让 学 生 亲 身 体 验 来 自生 活 情 境 中 的 问 题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在 实 际 生 活 中学 习数 学 。 在 讲解 教材 中例 题 、 练习 、 习题 等 时 , 渗 透建模 思想 , 教 会学生 解决 实际 问题的 思想 、 方法、 技 巧, 进 一 步 培养 学 生 的 数 学 应 用 意 识 。例 如 解 应 用 题 的 教 学 . 我 们 可 以试 着 把 问题 情 景 化 ,适 当 地把 一 些 问 题 转 化 成 对 话 的情 形 。以 下 具 体 看 个 例 子 : 原题 : 李小 波带1 O O 元去买 奖品 , 计划 购买1 0 支钢 笔和 1 5 本笔记 本 , 已知每支钢笔 比每本笔记本 贵2 元, 最 后 找 回5 元. 问钢 笔 和 笔 记 本 的 单 价 各 是 多 少 ? 改 编后 题 目 : 七年 级 三班 在 召开 期 末表 彰会 前 . 班 主 任安 排 班 长李 小 波到 商店 购买 奖 品 , 下 面是 李小 波 与售货 员 的对 话 : 李小波 : 阿姨 . 您好 ! 售货员 : 同学 , 你好 , 想买点什么? 李小波 : 我 只有1 0 0 元, 请帮我安 排买 1 0 支钢笔 和1 5 本 笔 记本 。 售货员 : 好 , 每 支 钢 笔 比每 本 笔 记 本 贵2 元, 退 你5 元 , 请 清 点好 , 再见 。 请 根 据 这 段 对 话 你 能 算 出钢 笔 和笔 记本 的 单 价 各 是 多 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
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如何使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素养,是我们持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实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所以,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我先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持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2、小学数学中的很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所以概念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对应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来,逐步加深理解和使用。
例如:在教学应
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学生对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
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口算比赛和跳绳比赛。
教学新课时,联系两次比赛活动,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这个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
又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28-96=128-100+4,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4 难以理解。
我便设计了一个“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我要过生日了,妈妈带了128元钱去商店买一个96元的布娃娃准备送给我。
妈妈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28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4元,(应加上4元)。
所以,多减去的4应该加上。
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而具体的经验更提炼上升为理论(简便运算的方法),学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记。
学习是为了应用。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水平。
知识也只有使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使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能够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使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情境。
例如,在学习了利息后,让学生去银行了解利息、利息税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当家长的小参谋:家中多余的钱怎样存最合算?并协助家长计算利息和利息税。
2、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能够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其它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
3、增强操作,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使用于实际的水平。
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
我们经常看到因为学生的感性知识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实行测量之后,让学生使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通过上述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学生获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
在这个活动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测量的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在生活中用。
学习了平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数、教师平均年龄,附近菜场某一蔬菜的平均价格等。
学生在互相协作活动中,自不过然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协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持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