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独立思考(2课时)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三)》第1-2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三)》教学设计课时主题分数乘法(三)第1课时(共2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课时学习目标(1)经历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算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运算。
(3)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乘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课时评价任务(1)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算理,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同桌合作、集体交流,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练一练,检验目标1、2、3的达成情况。
3.课时学习内容分析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的主要内容。
同时,它也是分数乘法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科书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探究分数单位乘分数单位的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第二个问题是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第三个问题结合直观或抽象的计算过程,归纳分数乘分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脉络,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主要采用“情境探究法”、“操作法”、“比较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开放地探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5.学习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自主探索(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1、学生理解《庄子,天下》中的话。
2、把直观图和算式结合起来看。
3、我观察分数乘法算式的结论是:教师活动1 1、课件出示《庄子,天下》中的话,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2、教师提出问题:古人说:“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那么每次取其半之后,剩44学生活动21、学生独自折,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上台展示讲解自己折的过程。
特级教师王崧舟教案
特级教师王崧舟教案(一)教学科目: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课文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课文的意境描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2.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学(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并尝试解释它们的意思。
三、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分析课文的结构层次。
四、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题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分析课文的意境描绘。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营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课后学习的重点。
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特级教师王崧舟教案(二)教学科目:数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 本节课的知识点。
2. 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2. 灵活运用解题方法。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2)
第一课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与估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1、2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
2.。
3.。
4.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备注自主质疑自主探索1.看课本例题1,从画面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了,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是不是等于120个呢,口说无凭,拿出理由和算法啊?)拿出学案,在小组里交流,你想到了哪些方法。
开始。
2.探究学习12×10的口算方法。
先来看看智慧小博士有什么要说的:恭喜小朋友顺利通过“智慧桥”,欢迎你们来到“探索屋”,我们一起来探索12×10= 怎样算?看谁的想法多。
师:谁来说说,这种(特指新的方法)方法是怎样思考的?(12×10,可以写成12×1=12、12×10=120。
12乘1个十是12个十,12个十是120。
)师: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最喜欢那种?刚才的题目我们解决好了,(这个问号就可以消去了)但是做题目还没完整,还要怎么样?(学生口答)3.探索尝试,类推算法谈话引出问题:如果搬来30箱,送给敬老院多少个菜椒?你是怎样算的?列出算式:12×30=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口算,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全班交流,得出最佳方案)12×3=36,12×30=360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2×10和12×30,这两个算式都是几位数乘什么数?(结合回答板书课题: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你会了么?说说看!(学生说后教师小结)师: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数后面添写1个0。
4.师:王大伯把去年收获的蒜头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60 袋。
为了估算总产量,他从中任意抽出5 袋称一称,结果如下表:第一袋第二袋第三袋第四袋第五袋28千克31千克31千克29千克33千克师: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师: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一共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1)师:请你们估一估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同桌位先交流一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5-1-2 垂线(第二课时) 教案
5.1 相交线5.1.2 垂线(第二课时)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理解垂线段的概念.2.掌握垂线段最短的性质.3.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或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4.学会用本节知识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难点: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垂线段的画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模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垂直、垂线、垂线的性质,请分别回答它们各自的定义或内容是什么?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研究垂线的性质及点到直线的距离.(板书课题:5.1.2垂线(第二课时))探究新知探究点一:垂线段最短教师:同学们来看下面一个问题,出示教材图5.1-8(如图1所示),提出问题: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渠使渠道最短?图1教师:要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如果把上述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话,你们能否画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上台板演,结果如图2所示.图2教师: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在直线上有无数个点,试着取几个点与点P相连(如图3所示),猜想在P点与直线l上的点连接的线段中,哪条线段最短?这时直线l上的点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图3学生发言,指出当点P与直线l上的点的连线与直线l垂直时,点P到直线l的距离最短.也就是,过点P作l的垂线,点P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即为最短路线.教师:如果我们规定:当PO⊥直线l时,线段PO是直线l的垂线段,你们能用一句话总结你们观察得出的结论吗?学生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设计意图首先引领学生回忆旧知识,加深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探究点二:垂线的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教师:“垂线段最短”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你们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教师:我们学习了垂线段,认识了垂线,这两种图形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垂线段是一条线段,而垂线是一条直线;垂线段是垂线上的一部分.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分层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结合图形直观演示.使学生对垂线的性质2有初步的认识,从而得出“垂线段最短”这一性质.探究点三: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师:在以前我们学习了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你们知道怎样才能得到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吗?学生:测量连接两个点的线段的长度.教师: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测量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那确定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应该测量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展示答案,教师引导得出结论:确定点到直线的距离,应该测量点到直线垂线段的长度.教师: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了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教师强调:点到直线的距离是长度,而非垂线段.设计意图类比两点间的距离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在教学中注意强调距离是数量,而不能说成垂线段是距离.新知应用例1 如图4所示,∠C=90°.(1)分别指出点A到直线BC,点B到直线AC的距离是哪些线段的长度.(2)AC AB(填“>”“<”或“=”),依据是.(3)AC+BC=AB(填“>”“<”或“=”),依据是.解:(1)AC,BC.(2)<垂线段最短.(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例2 (1)如图5所示,小刚准备从C处牵牛到河边AB处饮水,作出小刚(2)如图6所示,小刚从C处牵牛到河边AB处饮水,并且必须先到点D处观察河水水质情况,然后再去牵牛饮水,作出小刚行走的最短路线(不考虑其他因素),并作出必要说明.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适度进行引导评价.7所示.(2)如图8所示,由C处到D处和由D处到C处,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由C处到河边,依据:垂线段最短.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进一步了解垂线段最短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区别.例3 如图9所示,∠BCA=90°,BC=3,AC=4,AB=5,点P是线段AB上一个动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PC长度随之发生变化.你能确定PC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吗?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分析,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解:如图10所示.(1)当点P 运动到与点A 重合时,PC =AC =4,∴ PC 长度的最大值为4. (2)当点P 运动到CP ⊥AB 时,PC 的长度最小. ∵ S △ABC =12AC ·BC =12AB ·CP , ∴ AC ·BC =AB ·CP ,∴ 3×4=5·CP , ∴ PC =125,∴ PC 长度的最小值为125.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垂线段最短的理解.借助“动点”运动问题(课本习题的变式),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渗透了“等积法”这一解题方法.课堂练习(见导学案“当堂达标”)参考答案1.C2.B3.C4.B5.4.8 66.4 10 6.(1)略 (2)略 (3)PM (4)PM <OP. 理由:垂线段最短.7.解:(1)如图11所示,连接AC ,BD 交于点H ,则H 为蓄水池的位置.(2)作HG ⊥EF ,如图11所示,沿线段HG 把河水引入蓄水池,开渠最短.理由:过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的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见导学案“课后提升”)参考答案1.A2.解:∵ AC ⊥BC ,∴ AC <m. ∵ AD ⊥CD ,∴ AC >n ,∴n<AC<m.课堂小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垂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和点到直线的距离.2.注意垂线段、垂线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布置作业教材第8,9页习题5.1第6,10题板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件第一课第二课时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第一课 青春的邀约
第二课时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学会独立思考 1.独立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步入青春期,我们的__独__立__意__识__不断发展,对问题 开始有更多的见解。随着思维能力的提升,面对未知 而又新奇的事物,我们需要学会_独__立__思__考___。
2.正确理解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__一__味__追__求_独__特___,而是表现为 _不__人_云__亦__云__,有自己_独__到__的_见__解__,同时能 __接_纳__他__人___合理、正确的意见。
战一切权威 ③批判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 ④批判
要能够有效解决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课堂练习
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
( B) ①及时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②开阔
视野,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③探索并不断完善
问题的解决方案 ④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课堂练习
6.学习了“开发创造潜力”之后,关于创造,同学们 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下列观点正确的是(C ) A.所谓创造就是与众不同 B.只有青少年才有创造力 C.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 D.没参加社会劳动的青少年不可能有创造
课堂练习
7.“创客”一词源自英文的“Maker”,是指出于兴
课堂练习
1.下列对独立思考的认识正确的是( D ) A.独立思考就是要一味追求独特 B.独立思考意味着人云亦云 C.独立思考就是只提自己的观点,不倾听他人的任 何观点 D.独立思考就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能接纳他 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课 课时2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历史命运
深入人心,使得民主、平等、自由等成为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共同理想;
它创造了空前灿烂的资本主义文化,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
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素质和社会价值观念。
议题2:为什么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情境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纽约股票市场价格 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银行倒闭、生产下降、 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 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 刻的经济危机。2020年3月9日,市场恐慌情绪引发投资者抛售美股。道 指期货开盘下跌1 300点,标普500跌超7%触发第一层熔断机制。3月18日,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早盘大幅低开,午间跌幅扩大并再度触发熔断机制。
纠正:资本主义剥削更为隐蔽,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 剩余价值,不是不存在剥削。
易错 矫正
3.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纠正: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4.生产绝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纠正: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这种过剩是 相对过剩。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内容 在阶级关系 上的表现
地位和影响
发展趋势
生产社会化和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
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 和 资产阶级 的对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 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 总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 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 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养成教育》教案——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养成教育》教案——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一、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孩子的问题,加深对孩子的了解。
3.让孩子了解到“自立、自信、自强”,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人格,提高孩子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修养。
二、教学重点1.让孩子们认识到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2.引导孩子们了解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大量的运动器材。
2.教学PPT。
3.教学手册。
4.运动服装。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引言导语: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他们承载着中国未来的重任。
然而,现代社会的竞争和环境变化将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变得更具挑战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当前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第二节:课程内容1.适量的运动锻炼,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以精力充沛、活泼的孩子们为例,他们需要适当的体育锻炼,在运动中释放身心压力,锻炼身体素质,增加体能,进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因为只有体魄健康,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自信去面对挑战。
2.建立科学、良性的竞争环境。
在课堂上,孩子们需要了解竞争的正确观念,在竞争中学习合作。
孩子们需要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不同的人是好还是不好。
在竞争中,孩子们需要尊重自己的竞争伙伴,并且要为自己与竞争伙伴共同进步而努力。
3.提高孩子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修养。
在课堂上,孩子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缺点、性格、个性等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自我。
还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获取知识、加强实践,提高自己的自我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4.启发孩子们学会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需要学会观察、思考、判断、预见,解决思维、感知、理解等方面的问题。
在学习中,学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还要创新、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
第三节: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
因为孩子们年龄较小,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来传授知识和提高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教案)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学术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学生将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提出问题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案步骤:第一步:设定问题在课前,教师需准备一个相关问题,这个问题既具有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你认为环境污染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者“如果你是校长,你会如何改进学校的午餐食品质量?”等等。
第二步:引发学生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入胜的现象、故事或图片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分享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新闻报道,或者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
第三步:讨论与探究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你们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或者“你们如何找到相关的信息来支持你们的观点?”等等。
学生可以自由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向其他组提问。
第四步:总结与反思学生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总结与反思。
每个小组可以汇报他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其他组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反馈。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并给予他们鼓励和赞赏。
第五步:扩展学习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扩展任务,让学生继续思考和探究问题。
例如,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环境污染的短文,或者进行一次实地调查并整理调查结果。
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对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教案评价:这个教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学术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将不再依赖于教师的指导,而是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提出问题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教案执教老师周财生班级高一(12)班科目数学授课课题 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单元课时共 2 课时本节课时第 1 课时项目内容二次备课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空间向量基本定理与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类似,区别仅在于基底中多了一个向量。
因此可以通过类比思想,引导学生学习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实现从二维推广到三维,使得空间中任意向量都可以用三个不共面的基向量表示。
教学目标:1、类比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了解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感悟类比的方法;2、掌握在简单问题中运用空间三个不共面的向量为基底表示其他向量的方法3、能根据实际问题恰当选择基底表示相关向量,能运用空间向量基本定理解决一些立体几何问题。
此环节预设时长:1min课堂导入环节一:类比旧知,引入课题请同学们回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内容:平面内的任意一个向量a⃗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e1⃗⃗⃗⃗,e2⃗⃗⃗⃗来表示,且存在唯一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强调两个向量一定共面,三个向量可能共面,可能异面)思考1:类比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任意一个空间向量能否用任意三个不共面的向量e1⃗⃗⃗⃗,e2⃗⃗⃗⃗,e3⃗⃗⃗⃗来表示呢?师:我们先从空间中三个不共面的向量两两垂直这一特殊情况开始讨论。
此环节预设时长:2min学生活动学生思考环节二:观察分析,感知概念探究:设i⃗,j⃗,k⃗⃗是空间中三个两两垂直的向量,对于任意一个向量P⃗⃗=OP⃗⃗⃗⃗⃗⃗问题1:你能用向量OQ⃗⃗⃗⃗⃗⃗,QP⃗⃗⃗⃗⃗⃗表示出向量OP⃗⃗⃗⃗⃗⃗吗?用的是什么知识?追问1:QP⃗⃗⃗⃗⃗⃗与k⃗⃗的关系是?问题1中的式子变成怎样的呢?用的是什么知识?追问2:OP⃗⃗⃗⃗⃗⃗与OQ⃗⃗⃗⃗⃗⃗的关系是?你用i⃗,j⃗表示出OQ⃗⃗⃗⃗⃗⃗吗?则追问1中的式子变成怎样的呢?用的是什么知识?结论:i⃗,j⃗,k⃗⃗在空间中三个两两垂直,则对任意一个空间向量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P⃗⃗=xi⃗+yj⃗+zk⃗⃗问题2:在空间中,如果用任意三个不共面的向量a⃗⃗,b⃗⃗,c⃗代替两两垂直的向量i⃗,j⃗,k⃗⃗,你能得出类似结论吗?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任意一个空间向量P⃗⃗,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得P⃗⃗=xa⃗⃗+yb⃗⃗+zc⃗问题3:我们知道,对于空间任意向量P⃗⃗在i⃗,j⃗,k⃗⃗方向上的分解方法不仅相同,但是对于都可以用形如P⃗⃗=xa⃗+yb⃗⃗+zc⃗的向量表示,那么形式是唯一的吗?学 生 活 动此环节预设时长:6min出示评价量表学生 讨论问题1写出:OP ⃗⃗⃗⃗⃗⃗=OQ ⃗⃗⃗⃗⃗⃗⃗+QP ⃗⃗⃗⃗⃗⃗ ...........1分答出:向量加法中的三角形法则 ...........1分共2分追问1 答出:QP ⃗⃗⃗⃗⃗⃗与k⃗⃗是共线的关系 ...........1分 写出:OP ⃗⃗⃗⃗⃗⃗=QP ⃗⃗⃗⃗⃗⃗+zk⃗⃗ ...........1分 答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分共3分追问2 答出:OQ ⃗⃗⃗⃗⃗⃗⃗是OP ⃗⃗⃗⃗⃗⃗在i ⃗,j ⃗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向量 .....1分 写出:OQ ⃗⃗⃗⃗⃗⃗⃗=xi ⃗+yj ⃗ .........1分写出:OP ⃗⃗⃗⃗⃗⃗=xi ⃗+yj ⃗+zk⃗⃗ ...........1分 答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分 共4分问题2 ①主动上台画出图形...........3分②借助老师的图形基础上表示出向量...........1分共4分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①把定义中三个挖空的地方填出来...........3分②通过阅读教材,填写表格...........4分共7分合计:20分此环节预设时长:2min学生展示练习:教材P12{,,},,,1.,,?a b c a b cp a b q a b=+=-是空间的一个基底从中选哪一个向量一定可以与向量构成空间的另一知个基底已2.,,,,,,?,,,,OCOO A B C OB CAAOB为空间的四个点且向量不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那么是知否共面已,, ,,.(1){,,}?(2){,,},,,,.3.,OABC O A B C G BB C COA a OC b OO c a b ca b cOB BA CA OG''''''-'===''已知平行六面体点是侧面的中心且是否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如果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那么用它表示下列图向量:如'此环节预设时长:12min教师依据评价量表点评讲解练习第1、2题学生:独立思考,课堂上随机提问学生1、解:......5分2、解:......3分......5分1.22,,,13,,,4, 12,.M OABC BC N OMP AN MN ON AP AN OOA CB OPO-==如图是四面体的棱的中点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上且用向量表示例分析:关键是教会学生怎么找基底:根据题目给的条件选择基底3、解:......2分...... 2分.......2分.......2分.......1分.......1分.......2分此环节预设时长:10min课堂检测,,,,, ,,3,,..OABC M N OA BC OA a OB bOC c a b c MN== =已知分别是棱的中点且用表示向四面体量解:.......3分.......2分此环节预设时长:5min课堂小结1、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定义是?2、本节课研究的路径是什么?3、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4、用基底表示所求向量时,关键是什么?此环节预设时长:2min课后作业教材P15习题1.2:1、2、4板书设计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1.定义: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任意一个空间向量P⃗⃗,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得P⃗⃗=xa⃗+yb⃗⃗+zc⃗2.注:①空间任意三个不共面的向量都可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②基底选定后,空间的所有向量均可由基底唯一表示;③不同基底下,同一向量的表达式也有可能不同;3.用基底表示所求向量时,关键是根据题目条件找到恰当的基底教学反思。
初中思维独立教案
初中思维独立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初中生思维独立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思维独立性的概念,认识到培养思维独立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养成敢于表达自己观点、勇于实践的习惯。
教学内容:1. 思维独立性的定义与意义2. 培养思维独立性的方法与技巧3. 思维独立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思维独立性?为什么我们要培养思维独立性?”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讲解思维独立性(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思维独立性的定义、意义及其重要性。
2. 举例说明思维独立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培养思维独立性的方法与技巧(20分钟)1. 教师提出培养思维独立性的方法与技巧,如:多角度思考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质疑权威等。
2. 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如何运用这些方法与技巧。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体会和心得。
四、实践环节(15分钟)1. 教师布置一道思考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 学生现场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评价和补充。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思维独立性的培养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更高的期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思维独立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思维独立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观点、勇于实践的习惯养成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思维独立性的概念,认识到培养思维独立性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培养方法和技巧。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发展,引导学生不断实践和提高。
自我价值活动课程设计
自我价值活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我价值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和贡献。
2. 帮助学生掌握通过自我探索、自我肯定和自我提升来增强自我价值的方法。
3. 使学生了解如何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观相结合,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分析的能力,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2. 提高学生自我表达能力,能够清晰、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的情感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 增强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价值观,促进和谐社会氛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提高心理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渴望被认可和尊重,但同时也面临着自我价值认知的困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课程目标,并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自我价值的理解- 介绍自我价值的定义和重要性- 分析影响自我价值形成的因素2. 自我探索与肯定- 探讨如何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学习自我肯定的方法,提高自信心3. 自我提升的策略- 介绍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和持续努力的重要性- 探索如何通过学习、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来提升自我价值4.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观的结合- 分析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观的关系- 探讨如何在尊重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上,展现个人独特价值5. 团队协作与人际交往- 学习倾听、尊重他人意见的技巧- 探讨在团队中如何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任务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自我价值的理解第二课时:自我探索与肯定第三课时:自我提升的策略第四课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观的结合第五课时:团队协作与人际交往教材章节:第一章:认识自我第二章:自尊自信第三章:自我提升第四章:价值观与人生目标第五章: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幼儿自我思考能力培养教案设计
幼儿自我思考能力培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促进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2.提高幼儿的自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独立思考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会用多种方式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认知自我思考的重要性和意义。
2.观察和思考的相关活动设计。
3.问题解决和讨论的情境创设。
4.思考方式的多样化训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幼儿理解自我思考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和思考活动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
3.创设问题解决和讨论环境,培养幼儿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多样化的思考方式训练,增强幼儿的思维灵活性。
四、教学方法1.情境引导法:通过故事情境和角色扮演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讨论。
2.游戏教学法:设计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增强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并提出问题,鼓励幼儿进行思考和观察。
2.教学活动:设计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指定的物品或场景,然后通过绘画、拼图等方式,将观察到的细节表达出来。
3.讨论与总结:组织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成果,并引导他们从观察中得出结论,总结出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课时1.导入:播放一段与幼儿生活相关的短视频,引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
2.教学活动:设计问题解决情境,让幼儿在小组内互动讨论,在众多答案中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同时,鼓励幼儿以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展示与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将他们的讨论成果展示给全班,引导幼儿对不同观点进行评价和总结。
第三课时1.导入:通过游戏活动引发幼儿对思考方式的探索,例如智力拼图游戏、盲目游览等。
2.教学活动:设计多样的思考方式训练活动,如通过文字连线、逻辑推理等游戏,培养幼儿的思考灵活性。
3.表达与展示:让幼儿将自己的思考成果进行表达,可以是通过绘画、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等多种方式。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2 活动 思考(第1章 数学与我们同行 学习、上课课件)
感悟新知
知3-练
(4)你能设计一张调查表吗? 解:(答案不唯一)设计调查表如下
你的到校方式调查表(自选一项,在相应栏里打“√”):
到校方式
步行
骑自行车 (或电动车)
坐公交车
家长送
其他
选择
感悟新知
知识储备
知3-练
将调查表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用
来反映了解到的情况,这就是统计.
如图1.2-4是根据调查表制作的扇形统计图:
感悟新知
知3-讲
特别解读 统计调查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环节.
感悟新知
知3-练
例 3 一所中学准备搬迁到新校舍, 在迁校舍之前就该校全 体同学如何到校的问题进行一次调查, 那么调查中: 解题秘方:明确调查目标、调查对象以及调查表 的设计是解题的关键.
感悟新知
知3-练
(1)你的调查目标是_该__校__每__名__同__学__的__到__校__方__式___; (2)你的调查对象是_该__校__全__体__同__学__; (3)你要记录的数据是调查对象的_到__校__方__式__;
感悟新知
知2-练
例 2 [模拟·宁波]如图1.2-3,各网格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 相同的规律, 则第9 个网格中右下角的数为__1_1_9__.
解题秘方:从第1, 2,3 个网格中找出 相应位置的数的规 律,然后按照规律即可得出第9 个网格中的各个数.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由题图可知,左上角的数是从1 开始连续的正整数, 左下角的数是对应的左上角的数加2,右上角的数是对应 的左上角的数加1,右下角的数是左下角的数与右上角的 数的乘积再加上左上角的数. 易知第9 个网格中左上角的数 是9,左下角的数是11,右上角的数是10,所以右下角的 数是10×11+9=119.Fra bibliotek知1-练
新课标教材--前置单元《数学的游戏》(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秋)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学科素养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课题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学的游戏》版本人教版2024 年级一年级单元自然单元教师Xxx新旧教材一、新旧目录对比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落地,小学数学新版教材将于2024年秋季开始分阶段投入使用,将指引未来十年的育人方式和考评趋势。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变化幅度略大,新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上都有一些新的改动与变化。
新教材更加注重幼小衔接,开篇11页"数学游戏",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考虑到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帮助学生平稳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注重大单元教学,新教材在内容与结构层面均呈现出若干新的变革与调整。
在数学学科方面,新教材更加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通过引入更多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案例,以助于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基本原理。
对目录进行详细对比,我们注意到以下变动:原有的“准备课”、“位置”及“认识钟表”等单元已被取消或被融入到其他学段章节中。
相关的教学内容被巧妙地融入至全新的数学游戏环节之中,此举旨在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原教材中“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与“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两个单元现被合并,体现了教材内容的整合趋势,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保持连贯性与系统性。
此外,原“认识图形(一)”单元现已明确为“认识立体图形”,以更精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图形认知学习。
二、新增综合实践单元,突出项目式学习新教材注重在应用中完成学习,增加了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项目式学习单元,项目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参与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过程,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的教学方式. 参考新教材大纲可以发现,总体上增加了20%的综合实践内容:单元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在“学段目标”中将小学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为1~2年级,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当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第一学段的要求具体为:知识主题素养表现情态度要求兴趣态度与习惯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及大小关系,描述四则运算的含义,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感、运算能力和符号意识。
初中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美术校本课程教案初中美术校本课程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有关菊花的知识,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花卉的技巧特点,用写意国画表现菊花。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3、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教学重点:中国画表现的菊花写意画法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菊花的外形特点教具: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若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毛毡、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谜语导入:“瓣儿弯弯象卷发,寒风冷雨它不怕,百花凋谢它开花。
”(学生猜)天气已变冷,很多花都已凋谢了,只有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着。
3、观察菊花,我们教室里有两盆菊花开得正艳,一盆黄色的,一盆白色的,除此之外,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二、讲授新课1、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菊花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学生欣赏菊花图片)2.菊花品种繁多,颜色丰富,为历代文人和画家所赞颂诗人赏菊颂菊,留下了许多赞美菊花的诗,一起朗诵菊花,感受一下诗人对菊花的赞美:(课件出示《菊花》诗)3.诗人描写的菊花美,画家笔下的菊花更美,历代有很多画家也留下了珍贵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菊花作品)分别欣赏画家吴昌硕、齐白石及当代画家的作品。
欣赏小朋友的画,你来说说画的怎么样?相信同学们画的会更好,有没有信心?4、今天我们就学习中国写意画——菊花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副菊花图,结合菊花实物,认真观察,菊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菊叶、菊枝、菊花)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尖头椭圆形组成的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做一下示范,请同学们认真看,注意画法步骤。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开国大典(附练习题·含答案)2课时人教统编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详略结合的记叙方法。
3.初步掌握点面结合描写场景的写作手法。
4.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党,珍惜新生活。
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理清文章脉络,体会课文详略结合的记叙方法。
难点难点1.初步掌握点面结合描写场景的写作手法。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20个词语,会写14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详略结合的记叙方法。
一、破题解题,铺垫下文(一)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读题。
(二)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三)这次典礼为何如此隆重?明确: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
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从此,人民当家做主,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一)提出学习要求。
1.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2.用波浪线画出课文中能够解释课题的-句话。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用横线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
(二)师生交流。
1.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2.理清文章行文思路(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自由读课文。
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气氛?学生汇报,老师重点指导下列句子:1.“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的训练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
1.活动 游戏:石头、剪刀、布 8人为一组,将全班分成4个组,分成两对进行 划拳比赛,三局两胜。要求同一组内的人出的拳 要相同(即可以派一名代表划拳)。(在每次出 拳之前,各组都有一定的准备时间在组内统一意 见。第一轮的准备时间为5秒,第二轮20秒,第 三轮30秒) 三轮下来,输的小组要集体表演一个小节目。
• 2.暗示 :在我们的经验中,没有绝对简单的、 单一的和孤立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伴有其他 事物、性质或事件而存在的。当人们现时经验 中的一部分恰与先前的经验中的某一部分相似 的时候,就会产生“暗示”。
• 如何培养:只有当一个人试图控制那些导致暗 示出现的情境,或者特意去考察随着暗示会出 现什么情境的时候,也就是“我”当仁不让地 成为思考的主体和源头的时候,暗示才是富有 意义的。
第一轮的输赢主要看运气,而第二轮和第三轮的 输赢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对手心理的判断。
游戏态度和工作态度的区别 游戏和工作的区分点在于:在游戏中,兴趣 集中于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并无多大的关系, 其兴趣的兴起或多或少具有偶然性。 而在工作中,兴趣则指向活动的结果,并由结 果来控制着人的注意力和达到目的的手段,因 为活动有所趋向、有所成就,从而使意义更加 丰富。
思考:这个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跟大家交流一下吧。
独立 思考
• 什么是“思考”?
• “思考”的前置条件是什么? • 维持“思考”的因素有哪些? • “思考”的必要因素是什么?
• “思考”的训练是如何开展的?
什么是“思考”?
首先,是引起思维的怀疑、踌躇、困惑和心智 上的困难等状态,也就是“思”;
3.秩序:如果对现象和事物的心理反应只停留 在暗示上,还不能称之为思考,思考应该是暗示 的连续和组合,也就是秩序。
如何培养:只有那种有意识地控制连续发生的暗 示,使其成为有秩序的连续,用理智的力量,从 先前存在的暗示中引导出一个结论来,这才是我 们所追求的思考。思考的秩序总是间接地跟随着 行动的秩序,较之“空对空”的为思考而思考, 通过有秩序的行动来获得有秩序的思考,更为有 效。
思考的要素(第二课时)
1.逻辑 首先是要能审时度势、谨慎周到,细心地比较 和权衡种种证据和假设,对证据和假设作出估 价,以便下决心在解决问题时依据这些证据和 假设的威力和重要作用; 其次,对占有的各种事实仔细进行察看、审查 并作出检验,并不是依据事物的表面价值,而 是深入探讨、检查他所观察到的事实是否可靠; 最后,根据证据、事实和假设的情况进行推论、 评定、推测和计算。
独立 思考
• 什么是“思考”?
• “思考”的前置条件是什么? • 维持“思考”的因素有哪些? • “思考”的必要因素是什么?
• “思考”的训练是如何开展的?
期间,麦哲伦一行经历了船员的叛乱、迷航、危及生命 的饥渴、疾病、与土著的冲突、海盗的劫掠等,甚至连麦哲 伦都在与菲律宾土著居民的冲突中而丧生。当他们回到西班 牙时,只剩下维多利亚号一艘船和18名船员。但此行他们发 现了麦哲伦海峡,首次横渡了太平洋,更是完成了历史上首 次环球航行。他们证明了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不是陆地,而 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一个统一的 完整水域。这在地理学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场革命,为后人 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二十年麦当劳目睹 之现象
思考的训练
•
•
•
• •
思考开始于困惑的、困难的或混乱的情境,而思考的 结尾是清晰的、一致的、确定情境。在这两种情境之间, 有着五种状态或者说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暗示。在暗示中,人的心智就是在寻找可能 的解决困惑的办法。 第二阶段:理智化。使感觉到的或直接经验到的疑难或 困惑理智化,成为有待解决的难题和必须寻求答案的问 题。 第三阶段:假设。以一个接一个的暗示作为导向意见, 在搜集事实资料中开始并指导观察及其他工作。 第四阶段:推理。对一种概念或假设从理智上加以认真 的推敲。 第五阶段:检验。通过外显的或想象的行动来检验假设。
2.语言
•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符号不仅可以划分特定 或个别的意义,而且也可以把种种意义按其彼此 关系加以组织。
• 语言的训练就是要将原来自发的语言的流畅转变 为精确而灵活的理智的工具,形成表达“精确概 念”的习惯。 • 完成这一转变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训练:扩充词 汇量、更精确地表述词汇的意义、养成连贯的口 语表达的习惯。
Hale Waihona Puke 2.推论 首先要依靠人的经验,而人们经验的产生又 依赖当代的一般文化状况; 其次,推论依靠人们的个人的偏爱、愿望、 兴趣,或者甚至依靠人们一时的情绪状态而 出现。 真正的推论,首先是一种思想的飞跃,明确 地向着暗示结论的飞跃;其次,在行动中试 验这种暗示,看其是否符合情境的要求。
3.判断
所谓良好的判断能力,就是对疑难情境的 各种特点具有指明其价值的能力。在通常 事务中,这种能力称为技巧;在更重要的 事务中,这种能力称为洞察力和辨别力。 有了这种能力,就可以掌握可做证据用的 事实,或可以掌握意义重大的事实,并能 把这种能力用于任何事务中。
其次,是寻找、搜索和探究的活动,求得解决 疑难、处理困惑的实际办法,即“考”。
看到云,想到绵羊,那只是思想( thought ), 而没有在思考(think);而如果看到云,并通过观 察它的形状、厚度,从而作出“可能要下雨”的判 断,这就是思考 。
思考的前置条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 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 宾的杯中,直到杯满,却并不停止,还是继续注入。这位 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 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 了!”“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 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 我如何对你说禅?
虚心
open-mindedness
专心和责任心
麦哲伦16岁那年,被编入国家航海事务所,1505年参 加了葡萄牙第一任驻印度总督的远征队。先后跟随远征队 到过东部非洲、印度和马六甲等地探险和进行殖民活动, 这段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在东南亚参与殖民 战争时,他了解到香料群岛东面还是一片大海。他猜测, 大海以东就是美洲,并坚信地球是圆的。1515年,麦哲伦 回到了家乡葡萄牙,那年他33岁。他向葡萄牙国王申请组 织船队去探险,进行一次环球航行,但被拒绝了。1517年, 他离开了葡萄牙,来到了西班牙塞维利亚。1518年3月,西 班牙国王接见了麦哲伦,麦哲伦再次提出了航海的请求, 并献给了国王一个自制的精致的彩色地球仪。这一次他的 请求得到了同意。1519年8月10日,麦哲伦率领以特里尼达 号为旗舰,包括维多利亚号在内的五条船的船队出发了。 直到三年后的9月6日,返抵西班牙。
实验结果
第一次得分率 第二次得分率 复习后得分率 43.75 49.73
74.83
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 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总不能把空盒 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得请了一个研究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 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这位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 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 线探测等技术,花了90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 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 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 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给老子把这 个搞定,不然你就滚蛋。”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花了 190块钱在生产线旁边放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猛吹,于是空 皂盒都被吹走了。
虚心
专心 责任心
维持思考的因素
1.好奇心:人类有着种种向四处伸展的倾向—— 作出新的接触、寻求新的事物,力图改变旧的事 物,像沉醉于过去的经验一样,为了取得新的经 验而沉醉于现时的经验,并且不断主动扩大经验 的范围。
如何培养:提供材料和条件,使有机体身体方面 的探查的好奇心被引导到有目的、能产生结果的、 增长知识的探究上;使社会性的探索精神转化为 向别人求教的能力——一种不仅向人求教、同时 也向书本求教的能力。
3.观察
• (1)观察应包含主动的探究。观察是一种主动 的过程,它们应该根据合理的假设。观察即是探 索,是为了发现先前隐藏着的、未知的事物,以 达到实际的或理论的目的而进行的探究。观察不 同于已经熟悉了的感知的认识。认识应用于已掌 握的事物,而观察却用来探究未知的事物。 • (2)观察应当引进戏剧性的悬念因素、“情节 兴趣”的因素。选择适当的观察材料,引起对观 察的渴望,使得观察更精密。 • (3)观察应具有科学性。最初的观察是为了实 际目的,或仅仅为了爱看爱听。我们要引导这种 观察,去达到一种理智的目的。
基础过关 1.下图为西周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D)
A.世代为官 C.贵族分封
B.血缘维系 D.中央集权
【解析】 由西周世系图可以看出西周实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 制,选项 A、B、C 均能体现,D 选项未能体现。
1、逻辑;2、假设;3、判断
4.理解
思考: 1.请根据你的理解,念出这一句话的不同意义。 2.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并将想法跟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