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运动生物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运动生物力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5a04f33aa00b52acec7ca61.png)
生物力学一、填空题1、力矩是度量力对物体作用时产生转动效果的物理量。
2、流动的阻力可分为:摩擦阻力、形状阻力、兴波阻力和碎波阻力。
3、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核心是人体运动动作.4、转动惯量是度量转动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5、环节自由度是环节运动能力的量度。
6、质量是衡量平动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7、量度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指标是速度的变化。
8、运动学参数:时间、空间、时空参数、9、发展趋势展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法与技术研究。
10、人体惯性参数测量方法:尸体测量法,活体测量法,数字模型计算法11、动力学参数特征:独立性,瞬时性,隐含性,生物性。
12、骨对外力作用: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
13、起跳动作的实质是使运动员如何获得尽可能大的垂直速度.14、肌肉结构的力学模型由收缩元、并联弹性元、串联弹性元三部分组成.15、转动运动中描述角量的物理量有:时间、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
16、人体惯性参数是指人体整体及环节的质量、质心位置、转动惯性以及转动半径。
17、同一物体绕许多平行轴的转动惯量,以绕通过质心的轴的转动惯性量最小。
18、田径运动员在起跑线上处于“各就位"姿势时,所选的起跑器属于惯性参照系。
19、运动器械飞行时绕其纵轴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可产生定向作用,增强飞行的稳定性。
20、在体育运动中有广泛的应用,各种上旋,下旋、侧旋球的特殊轨迹的形成都是源于马格努斯效应,空气动力使旋转物体改变运动轨迹的效应。
伯努利定律:流动速度大的地方压强小,流动速度小的地方压强大。
21、人体运动的运动学特征包括:时间特征、空间特征、时空特征:动力学特征包括:力的特征、能量特征、惯性特征.22、对于粘弹性材料,若令应力保持一定,物体的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这种现象称为蠕变。
23、根据力和力矩由不动方向施加于物体上,可将载荷分为: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和复合载荷.24、根据平衡的稳定程度可把平衡分为: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有限稳定平衡和随遇稳定平衡.25、环节划分依据:①人体结构功能(德国),②人体体表骨性标志(中国,日本,前苏联)26、影响人体稳定性的因素:支撑面大小、重心的高度、稳定角、稳定条数R=稳定力矩/倾性,研究内容的实践性.倒力矩.27、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特性: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测量技术的先进三、简答1、人体惯性参数的建立意义?人体惯性参数模型的建立,对把人体运动的规律研究推进到数学化,计算机化,促进体育科学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具有现实意义.2、平面拍摄注意事项.①摄像机主光轴应与运动平面垂直,对准拍摄区域的中心.摄像机的高一般应取景高度的中点等高,在拍摄人体整体运动技术时,机高大体上与人体髋关节等高即可。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74be908cc175527072208c4.png)
1.青春性高血压:青春发育期后,心脏发育相对处于落后状态,加之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血压明显升高,一些人甚至出现暂时偏高的现象。
2.最大吸氧量:人体在严格定量控制的运动器械上进行全身大肌肉肌群的递增运动负荷的力竭运动中,当人体的氧运输系统的功能的供氧能力和肌肉的用氧能力达到本人的最高水平时,人体每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
3.极点:运动员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常会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不想再继续运动下去,这种功能状态称为“极点”。
4.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5.内环境:是人体内每个细胞所浸浴的液体环境。
体内细胞和外环境进行交换的桥梁。
6.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依靠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这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运动员能以较好的功能状态战胜极点,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7.热习服:在热环境下持续重复训练,可逐渐提高克服中暑与热疲劳的能力,这个过程称为热习服。
8.基础心律:是指清晨醒来之际的心率,基础心率十分恒定。
9.敏感期:是指人们某种素质发展的较快的一段关键时期。
10.间歇训练:由重复的短时间运动组成,期间都有短暂的恢复期,运动时间及运动强度以及间歇时间。
11.阈值:生理学中把能引起组织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值。
12.心力储备:又称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指心脏在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下,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心输出量的能力。
心力储备可用最大心输出量与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之差值表示。
13.时间肺活量:在最大吸气之后,已尽快的速度完成呼气,分别测量第一二三秒末的呼出气量,计算其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分别称为第一二三秒得时间肺活量。
健康成人第一秒为83%,第二秒为96%,第三秒为99%。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47f344aa8956bec0975e38a.png)
运动生理学概要一、磷酸原供能系统糖、脂肪(蛋白质)——CP+ADP(磷酸肌酸)——C+ATP(肌酸)概念:通常是指ATP和磷酸肌酸(CP)组成的系统,由于二者的化学结构都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故称磷酸原系统(ATP-CP系统)。
功能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能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等中间产物。
主要供能项目:高功率输出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
二、糖酵解供能系统概念:只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成乳酸过程中(又称酵解),再合成ATP能量系统。
功能特点: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较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终产物是导致疲劳物质乳酸。
主要供能项目:1分钟高功能输出项目,如400米跑,100米游泳衡量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的常用指标:血乳酸三、有氧氧化供能系统概念: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供能特点: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持续时间很长,需要氧的参与,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
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指标: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
四、兴奋性是一切生命体所具有的生理特征。
神经、肌肉和腺细胞兴奋性最高,称为可兴奋细胞。
可兴奋细胞在接受刺激后将在细胞膜两侧发生一次可传播的电位变化(动作电位)。
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一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
阈值是评定神经肌肉兴奋性的最简易指标。
引起细胞兴奋的阈值不是唯一的。
静息时细胞膜处于某种极化状态,表现为膜的两侧存在着一个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称静息电位。
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的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称动作电位。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称神经冲动。
五、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74b9ad53186bceb19e8bb94.png)
运动生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p1运动生理学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人体对急性运动的反应和长期运动训练的适应所引起的机体结构和机能变化的规律。
2、新陈代谢p11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一方面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机体新的物质,并储存能量;另一方面,新陈代谢的分解代谢过程不断地分解体内物质,释放能量供给各种生命活动。
3、兴奋p5神经、腺体、肌肉等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以及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的表现均称为兴奋。
4、兴奋性p5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细胞、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5、等长收缩p42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等长收缩。
6、等张收缩:肌肉在没有负重又能自由缩短的情况下收缩时,肌肉的长度缩短而张力没有改变这种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7、溶血在低渗NaCl溶液中,由于水分进入红细胞内过多,引起膨胀,最终破裂,红细胞解体,血红蛋白被释放,这一现象总称为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8、心动周期p127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9、心输出量p129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10、心指数:p129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11、每搏出量:p129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12、心力储备p129心输出量可以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具有一定的储备,称为心泵供能储备,简称心力储备。
13、动脉血压p132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随着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发生有规律的波动。
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急剧升高,在心室收缩中期达到最大,称收缩压。
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在心舒末期降至最低,称舒张压。
14、潮气量p115每次呼吸呼入或呼出的气量15、肺活量p115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肺活量。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精选文档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c466fca6bec0975f465e261.png)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条件刺激强化的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f864161af1ffc4ffe47accc.png)
运动生理学内容提要山东体育学院基础理论系运动人体科学教研室沙继斌整理复习参考没有版权随意复制翻印不究绪论一、选择题:(单项选择,请把正确选项写在空内)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调节幅度小、敏感性差B 作用范围广而且持久C 作用范围局限而且反应较慢D 反应迅速而且准确2. 经过长期耐力训练可使肌肉耐力、心肺功能得到改善,这是人体对环境变化产生()的结果。
A 服习B 适应C 刺激D 应激3 .具有兴奋性的组织是()。
A 只有神经B 只有肌肉C 只有结缔组织D 神经、肌肉、腺体二、判断题()1.活的骨组织具有兴奋性。
三.简答题1.生物体(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2. 请简要说明机体生理机能的主要调解方式。
第二章骨骼肌生理一、名词解释:1. 肌节2. 运动终板3.兴奋收缩耦联4. 运动单位5.阈强度6.动作电位二.选择题1.根据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K+停止外流 B.K+突然迅速外流 C.Na+迅速大量外流;D. Na+迅速大量内流。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 .乙酰胆碱; D. r –氨基丁酸。
3.骨骼肌实现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肌纤维B、肌原纤维C、肌小节D、肌动蛋白4.把肌细胞膜的兴奋过程与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偶联起来的关键部位是()。
A、横管系统B、终末池 C三联管 D、纵管系统5.骨骼肌细胞中终末池的功能是()。
A、Ca2+的专属通道B、Ca2+的释放库C、Ca2+的贮存库D、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6.按照物理学定律,等长收缩时肌肉()。
A、作正功B、作负功C、未作功D、作外功三.判断题()1.静息电位就是K+的平衡电位,就是说,K+平衡电位是指膜内外K+浓度处于平衡状态。
()2.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当膜电位降低到阈电位水平时,膜对Na+ .K+离子的通透性突然增大而触发的。
()3.Ca+与肌钙蛋白的结合与解离,是触发肌肉收缩的关键因素。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b4c291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d.png)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任何刺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和一定的强度一时间变化率。
2、和是化学性突触传递最重要的物质。
3、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o4、气体交换的动力是o5、尿的生成包括三个环节,具体是、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6、免疫可分为免疫和免疫,前者也称为先天性免疫,后者也称为获得性免疫。
7、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方法有和o二、单向选择题1、条件反射属于()。
A.非自动控制系统B.负反馈C.正反馈D.前馈2、抗体一般由()产生。
A.B淋巴细胞B.T淋巴细胞C.NK细胞D.K淋巴细胞A.合成ATP和CPB.参与肌肉收缩3、钙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oC.参与肌肉收缩和糖原分解D.参与肌细胞内的能量生成4、跳远的踏跳中蹬起动作属于()收缩。
A.向心B.等长C.离心D.等动5、头后仰时引起上肢及背部的()紧张性加强。
A.伸肌B.屈肌C.拮抗肌D.背肌6、头后仰时•,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的紧张性()oA.加强 B.减弱 C.无变化 D.无变化7、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肠胃活动()oA.加强 B.减弱 C.无变化 D.加强和减弱8、在人体内被称为应激反应的系统是()o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C.下丘脑-腺垂体-性腺系统D.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系统9、如果一次失血量不超过全血量的(),对正常生理活动无明显影响。
A.10%B.20%C.30%D.40%10、肺通气量的多少直接受()的影响。
A.呼吸深度B.呼吸频率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D.胸廓肌肉11、每博输出量增加,主要会引起()的升高。
A.收缩压B.舒张压C.外周静脉压D.中心静脉压12、速度训练使肌肉增粗,属于()oA.肌原纤维型功能肥大B.肌浆型功能肥大C.快肌纤维增多D.慢肌纤维增多13、能使优秀运动员腿部肌肉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最高的运动项目是()。
A.短B.中C.长跑D.马拉松运动14、有意识的行为是由大脑皮质()部位所完成的活动。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14031f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f.png)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酸性物质主要有(碳酸)和(固定酸)2.Ph值为7是(中性),大以7为(碱性),小以7为(酸性)。
3.血浆PH值呈(碱性),肉类为(酸性)食物,蔬菜蔬果为(碱性)食物4.肌肉力量按收缩形式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按身体某一部分可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按功能表现可分为(最大肌肉力量),(快速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5.(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阈)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6.运动中的表现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三种形式7.稳定状态分为(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8.运动性疲劳可分为(中枢疲劳)、(外周疲劳)、(局部疲劳)、(整体疲劳)、(骨骼肌疲劳)、(心血管疲劳)、(呼吸系统疲劳)等。
9.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动中的恢复),第二阶段是(运动后的恢复),第三阶段是(超量恢复)。
10.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分为(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和(动作自动化)11.人体脂肪分为(必需脂肪)和(储存脂肪)12.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13.体适能按组成要素不同可分为(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二、名词解释1、肌肉力量: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2、超等长练习:肌肉在离心收缩后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力量训练3、最大摄氧量:人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无力继续支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
4、乳酸阈: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渐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起点5、极点:内脏满足不了运动系统的需要,而产生一些难受的生理反应,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6、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如依靠意志力或稍减慢运动速度继续运动下去,这些不适感觉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动作变的轻松有力,呼吸均匀自如、动作轻松有力,心率趋于平稳,使得训练者能以较好的功能状态战胜“极点”,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叫第二次呼吸。
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c527784bceb19e8b8f6ba83.png)
名词解释:1.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
2.体重:是人体各部分(骨骼,骨骼肌,关节,韧带,脂肪组织等)的总重量,即以重量为单位的人体各组成成分的总和。
3.体质指数:是体重(千克)与身高(米)平方的比值。
是肥胖诊断指标之一4.运动性免疫抑制:在长时期的大强度运动训练的影响下,机体免疫系统可出现明显的免疫功能抑制现象,表现为免疫功能下降,对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染率上升。
所以将这一种由于运动为诱发的免疫功能降低现象称作运动性免疫抑制。
5.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排除“非己”成分以保持机体安全的一种生理功能。
6.非特异性免疫:人体对抗性异物的抵抗力,有些是天生具有的,记载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经遗传获得的,称为先天性免疫,因其并非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故,称为非特异性免疫7.抗原: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并产生抗体的物质。
8.抗体: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所分泌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9.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免疫细胞发育分化的场所10.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扁桃体,接受免疫细胞的组织11.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所激发的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效应的过程称为免疫应答(免疫反应)。
12.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称为肌肉力量13.肌肉横断面积:指横切某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获得的横断面面积,由肌纤维的数量和粗细决定。
14.静力性力量练习:肌肉在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它使身体维持或者固定于一定得位置和姿势,而无明显的位移运动15.动力性力量练习:根据肌肉动态收缩形式的不同,分为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力量、等速肌肉力量和超等长肌肉力量等16.最大肌肉力量:通常是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17.离心练习: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力量训练方法18.超等长练习: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惊醒向心收缩的力量训练方法19.等长练习:肌肉收缩而长度不变的对抗力的力量训练方法20.等张练习:肌肉进行收缩缩短和放松交替惊醒的力量练习方法21.需氧量: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的氧量。
运动生理学复习材料.doc
![运动生理学复习材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90a99c83195f312b3069a50e.png)
运动生理学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时值:以两倍的基强度刺激组织,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时间。
2、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的情况F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3、外抑制:额外刺激引起原有条件反射减弱或消失的抑制。
4、消退抑制:条件刺激氏期不强化信号失去意义条件反射减弱或消失。
5、分化抑制:区分为条件刺激相仿的刺激的能力。
6、条件抑制:条件反射形成后阳性刺激加上附加刺激不强化则条件反射抑制。
7、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溶剂百分比8、心指数:以每一平方米体表而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9、时间肺活鱼在最大吸气Z后,以最快速度进行呼气,记录着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
10、速度素质: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
(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11、有氧耐力: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12、眼震颤:张体绕纵轴旋转时,眼球不自主的运动。
13、超限抑制:由于过强或过长的刺激超过了人脑皮质神经的工作承受能力,为防止皮质细胞受损害而产生的保护性抑制。
14、运动技能: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的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15、AT (无氧阈):在递增负荷的运动中由有氧代谢到大量动用无氧代谢的临界运动强度。
通常以血乳酸达4mmol/L浓度來表示。
16、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植物性神经与躯体性屮枢的关系得到改善,动力定型恢复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均匀、白如。
17、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冇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所能摄収的氧量。
也称最大吸氧量。
18、极点:剧烈运动的开始阶段,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心率剧增、情绪低落等症状。
19、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最新最全运动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最新最全运动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90fd8c7af45b307e971974b.png)
1,生物体的生命现象至少有五方面的基本活动表现,即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2,细肌丝主要由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和肌动蛋白构成。
3,运动训练可使肌纤维出现肌纤维选择性肥大和酶活性改变两种变化。
4,骨骼肌有伸展性、弹性和粘滞性三种物理特性5,生理调节有四种方式,分别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生物节律。
6,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三种:红细胞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红细胞粘度和红细胞的弹性。
7, 正常人全血的比重约为1.050到1.060之间,全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含量。
8,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不同的抵抗力,表示红细胞具有不同的脆性,对低渗溶液抵抗力小,则表示脆性_大,反之,则表示脆性一小。
9,肾小体包括_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_肾小囊,主要分布于_肾皮质。
肾小球是_入球小动脉所分出的一团毛细血管网,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10, 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约为_1到2升,一般约为_1.5升。
11,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包括_窦房结、_结间束、_房室结、_房室束、和与普通心肌细胞相连的_浦肯野氏纤维。
12, 正常人血压的正常范围收缩压为_100到120mmHg,舒张压为_60到80,脉压为_30到40。
13, 在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中,以_房室处的传导速度最慢,这样可以使心室在收缩前有充分的_血液充溜时间。
14, 眼的折光系统由四个主要的折光界面所组成,它们由外向内依次为_角膜、_房水、_晶状体、_玻璃体。
15, 牵张反射又分为_腱反射和_肌紧张。
16, 中等强度运动中,肺通气量的增加主要是靠_呼吸深度的增加。
而在进行剧烈运动时,肺通气量的增加则主要是靠_呼吸频率的增加来实现的。
17, 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主要在_脑桥和_延髓。
18, 正常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约为_0.84,运动强度过大,其值变_大,这种变化可使气体交换率—变小。
19, 消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_化学消化,另一种是_物理消化。
运动生理期末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3043e2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6.png)
一、问答题:1.人体骨骼肌运动单位募集的特征。
(P34-35)①大小原则。
就募集的运动单位数量而言,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小,募集的运动单位数量就少;产生的张力大,募集的运动单位数量就多。
②肌纤维类型的选择性募集。
就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募集顺序而言,低强度运动,如走路和慢跑时,I型肌纤维被优先募集;运动强度增大,如快跑时,IIa 型肌纤维被动员参加活动;最大强度运动时,各短跑时,IIb型肌纤维成为主要活动纤维。
③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在运动初期,以I型和IIa型肌纤维活动为主,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以及肌糖原消耗的增加,IIb型也被动员参加活动。
2.Huxy肌丝滑行理论:(P21)该理论认为,肌肉收缩时虽然外观上可以看到整个肌肉或肌纤维的缩短,但在肌细胞内并无肌丝或它们所含的分子结构的缩短或卷曲,而只是在每个肌小节内发生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的滑行,出现明带的长度缩短,而暗带长度不变,相应H 区变窄。
即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主动向暗带中央移动,结果各相邻Z线都互相靠近,肌小节长度变短,造成整个肌原纤维、肌细胞乃至整条肌肉长度缩短。
3.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的特点:1、化学传递;2、兴奋传递节律是1对1的;3、单向传递;4、时间延搁;5、高敏感性。
4.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①急性运动刚开始的能量主要来源于ATP、CP的分解(无氧代谢的非乳酸成分)。
磷酸原系统供能时ATP的再合成底物来源胡限,能量供应总量最低,仅能维持持续数秒的极量强度运动。
②如果运动维持足够的强度并继续持续下去,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动员一旦不能满足运动骨骼肌对氧的需求,那么糖酵解供能系统(无氧代谢的乳酸成分)将逐渐占据能量供应的主导地位。
糖酵解供能系统能够提供的能量总量也相对较低,机体将很快出现疲劳,不能维持长时间运动能量的需要。
③有氧代谢较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具备更为复杂的化学过程,其化学过程也涉及相对更多的细胞反应,因而功率输出相对较低,但在低、中强度运动中,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动员能够满足运动骨骼肌对氧气的需求,充足的代谢底物使有氧代谢相对无氧代谢能够提供更大的能量供应总量,运动的时间大为延长。
体育教育-《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教育-《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88081198762caaedd33d4a2.png)
体育本科《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1一、选择题1、关于细胞静息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B.这种电位差可用测量电极在细胞表面测出;C.正常数值的电位差,表明细胞处于去极化状态;D.是细胞内的Na+外移形成的2、横桥具有()活性。
A.ATP酶;B.磷酸肌酸激酶;C.氧化酶;D.乳酸脱氢酶3、慢肌纤维的形态学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较小,线粒体较少;B.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少;C.肌纤维直径较小,线粒体较多;D.肌纤维直径大,毛细血管多4、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肌肉收缩形式为等长收缩。
A.游泳; B.十字支撑; C.起跳; D.百米起跑5、通常以每100ml 血浆中()的含量来表示碱储备量。
A、NaH2PO4B、NaHCO3C、H2CO3D、H3PO4二、判断题1、膜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2、兴奋在神经上的传导随神经延长而衰减。
()3、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征及总和现象。
()4、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大小取决于横桥上能量释放的速率,而收缩速度取决于活化横桥的数目。
()5、表面电极测出的肌电图是反映多个运动单位的综合活动电位。
()三、名词解释1、最大摄氧量2、兴奋-收缩耦联四、简答题1、血液的功能2、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特点五、论述题1、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成因。
答案一、选择题AADBB二、判断题××√×√三、名词解释1.最大摄氧量:人体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当氧运输系统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时,每分钟所能摄取的氧量。
2.兴奋-收缩藕联:是指肌纤维的兴奋和收缩的中介过程。
其包括三个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浆网中钙离子释放入胞质以及钙离子由胞质向肌浆网的再聚积。
四、简答题1.血液的功能:血液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主要具有四方面的功能。
①运输。
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自肺吸入的氧气以及由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都依靠血液运输才能到达全身各组织。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10aca2be2bd960590c677e8.png)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肥胖: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一种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
2、极点: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剧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产生停止运动的念头等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3、碱储备:生理学常把血浆中的碳酸氢钠看成是血浆中的碱储备。
4、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极其安静的状态。
5、体质指数(BMI):是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值。
6、真稳定状态: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当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机体所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及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动态平衡。
7、家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当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机体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上,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运动过程中氧亏不断增加。
8、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即称之为“运动性疲劳”。
9、血液的重新分配: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将在各器官内重新分配,骨骼肌和心脏的血流量显著增加,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减少,运动初期皮肤血流减少,随着肌肉产热的增加,皮肤血流增多,这就是运动时血液的重新分配。
10、牵张反射: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扯的同一肌肉收缩。
11、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来调节搏出量的机制,称为等长自身调节。
12、异常自身调节:由于初长度改变而导致搏出量改变的调节机制,称为异常自身调节。
13、有效虑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14、期前收缩:在心肌正常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后,人为的刺激或窦房结之外的病理性刺激可使心室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
《运动生理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运动生理学》期末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8d397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c.png)
《运动生理学》期末试题(含答案)《运动生理学》期末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体运动时,能量主要来源于()A. 糖类B. 脂肪C. 蛋白质D. 以上都对答案:D2. 运动时,心肺功能适应的主要表现是()A. 心脏增大B. 心输出量增加C. 肺活量增加D. 以上都对答案:D3. 短跑运动员训练时,重点提高的生理指标是()A. 肌肉力量B. 肌肉耐力C. 速度D. 柔韧性答案:C4. 马拉松运动员训练时,重点提高的生理指标是()A. 肌肉力量B. 肌肉耐力C. 速度D. 柔韧性答案:B5. 运动性损伤的预防措施不包括()A. 充分热身B. 控制运动强度C. 增加运动量D. 加强肌肉力量训练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体能量供应的三个主要途径是糖类、脂肪和______。
答案:蛋白质2. 运动时,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称为______。
答案:心率-运动强度关系3. 肌肉力量训练的主要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抗阻训练、动力训练、静力训练4. 运动性贫血是指运动引起的血红蛋白浓度______。
答案:降低5. 运动性蛋白尿是指运动引起的尿液中蛋白质______。
答案:排泄增加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答案: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使心脏增大、心输出量增加、肺活量增加,从而提高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
2. 请简述运动对肌肉的影响。
答案:运动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耐力、速度和柔韧性,使肌肉纤维增粗,肌肉组织更加发达。
3. 请简述运动性损伤的预防措施。
答案:预防运动性损伤的措施包括充分热身、控制运动强度、增加运动量、加强肌肉力量训练等,以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论述运动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及运动时血糖调控措施。
答案:运动可以降低血糖水平,主要表现为运动初期血糖水平下降,随后逐渐回升。
运动生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体育系
![运动生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体育系](https://img.taocdn.com/s3/m/dbabda18c5da50e2534d7f01.png)
名词解释1.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技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兴奋性: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细胞、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
3. 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它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4. 磷酸原功能系(ATP-CP):指由ATP和CP两种细胞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构成的无氧供能系统。
5. 糖酵解供能系:指供氧不足时,糖分解产生乳酸而释放能量合成ATP的过程。
6. 有氧氧化供能系:氧气供应充时,糖和脂肪在细胞内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释放能量合成ATP的过程。
7. 递质共存:一个神经元内可以存在一种递质也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共存于同一神经元内的现象。
8. 受体:指那些在细胞膜以及细胞浆与核中对特定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9. 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一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10. 运动神经元池:指支配一块肌肉的那一组运动神经元相对集中的区域。
11. 牵张反射: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形式。
12. 屈肌反射:当皮肤或肌肉受到伤害性刺激是,引起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快速地回撤的反射。
13. 姿势反射:在躯体活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地调整不同部位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个部分的位置的反射。
14. 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体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地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的反射。
15. 氧解离曲线:反映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
16. 碱储备量:每100ml血浆的NaHCO2的含量。
17. 呼吸: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18. 呼吸运动:由呼吸肌收缩而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的动作。
19.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20. 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c83d05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3.png)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性的科学。
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生物学、生理学、运动科学等。
对于学习运动生理学的学生来说,掌握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运动生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性的学科。
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呼吸、心血管、肌肉、神经等系统的变化和适应。
3.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多种方法。
二、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1. 肌肉的结构与功能:肌肉是运动的基础,了解肌肉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运动生理学非常重要。
2. 呼吸系统的变化与适应:运动时,呼吸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增加,肺活量的提高等。
3. 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与适应:运动时,心血管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的增加,血压的升高等。
4. 神经系统的变化与适应:运动时,神经系统会对肌肉发出指令,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
三、运动生理学的影响因素1. 年龄: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运动的适应性有所不同,年轻人的适应能力较强,老年人的适应能力较弱。
2. 性别:男性和女性在运动生理学上有一些差异,如男性的肌肉力量和耐力一般比女性更强。
3. 训练水平:训练水平高的人对运动的适应能力较强,他们的肌肉力量、耐力和灵活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4. 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基因对于运动生理学的适应性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些人天生就具有较好的运动适应能力。
四、运动生理学的应用1. 运动训练:了解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科学地进行运动训练,提高运动的效果和安全性。
2. 运动康复:运动生理学的知识对于康复训练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受伤或康复中的人恢复功能。
3. 运动健康: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也有一定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考试资料
1.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
过程。
2.稳态:内环境各项理化因素相对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3.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肌小节。
4.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这种电位差
存在细胞膜两侧。
5.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6.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7.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变化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8.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
9.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
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
10.运动单位:一个a-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
运动单位。
1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即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统称为体液。
12.细胞外液:血浆和组织液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为细胞外液。
13.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14.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15.心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在同一时期,左心和右心接纳回流的血量
大致一致,输出的血量也大致相等。
16.动脉脉搏:
17.心力储备:
18.基础心率:
19.收缩压:
20.舒张压:
21.潮气量:
22.肺活量:
23.肺泡通气量:
24.氧扩散容量:
25.体液调节:
26.感受器:
27.运动神经元池:
28.本体感受器:
29.牵张反射:
30.状态反射:
31.姿势反射:
32.翻正反射:
33.运动技能:
34.需氧量:
35.摄氧量:
36.身体素质:
37.赛前状态:
38.准备活动:
39.进入工作状态:
40.稳定状态:
41.超量恢复:
42.积极性休息:
43.整理活动:
44.超负荷原则:
45.高原应激: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