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归纳
4、《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要点精粹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要点精粹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组织答案时一般要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分析”的模式。
“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必修四哲学部分主观题设问方式及知识总结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设问角度及知识梳理第一部分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一、辩证唯物论1、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的主要思路: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相结合。
(规律是客观的,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补充思路: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问题: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精神的力量。
3、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关系的知识分析问题: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②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③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4、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分析问题: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④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
②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宏观角度: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实用模板归纳与突破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大、中范围答题(宏观、中观)联系观中范围答题(中观)发展观中范围答题(中观)矛盾观中范围答题(中观)模板一、A与B辩证关系型①A决定B②B对A具有反作用。
表现:正确的B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B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此模板适用于: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实践与认识、经济与政治文化等辩证关系原理。
模板二、A与B辩证关系型(1)(回答核心概念)A的含义是B的含义是(2)(回答回答辩证关系的内容)A与B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区别:①定义不同②A与B的特点、地位、作用不同(灵活运用,如果没有就不回答)联系:①A离不开B(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②B离不开A(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③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联系材料)(3)方法论:①坚持A(联系材料)②坚持B(联系材料)说明:此模板适用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辩证关系原理。
一、审题三要素:1.审范围(确定答题范围):知识范围所谓知识范围,是指题目的设问通常分大、中、小范围三种不同情况。
大范围指题目要求运用四大模块中某一模块所学的知识作答(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中范围要求运用指定模块中某部分相关原理作答(如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小范围是指要求运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原理作答(如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作答)。
把握设问的知识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寻找相关原理进行作答。
(1)唯物论(探索世界):1、物质2、意识3、规律3、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追求真理):1、实践2、认识3、真理(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联系2、发展3、矛盾4、否定与创新(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历史观;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③、人民群众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2、人生观、价值观(①、人生价值;②、价值观导向;③、价值判断与选择;④价值创造与实现)(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生活与哲学认识论主观题总结
9、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
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
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
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
然而他的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
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3亿人。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
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随着人口形势的发展,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受到批判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批判计划生育观点导致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说明不同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10、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
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有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①该观点是错误。
忽略了文化体制改革条件性和具体性。
②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专题七《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必背知识
专题七《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必背知识唯物论1.辩证唯物论、唯物论、探索世界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意识的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
②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5.规律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在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③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7.把握思维的奥妙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重点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大、中范围答题(宏观、中观)联系观中范围答题(中观)发展观中范围答题(中观)矛盾观中范围答题(中观)模板一、A与B辩证关系型①A决定B②B对A具有反作用。
表现:正确的B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B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此模板适用于: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实践与认识、经济与政治文化等辩证关系原理。
模板二、A与B辩证关系型(1)(回答核心概念)A的含义是B的含义是(2)(回答回答辩证关系的内容)A与B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区别:①定义不同②A与B的特点、地位、作用不同(灵活运用,如果没有就不回答)联系:①A离不开B(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②B离不开A(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③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联系材料)(3)方法论:①坚持A(联系材料)②坚持B(联系材料)说明:此模板适用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辩证关系原理。
一、审题三要素:1.审范围(确定答题范围):知识范围所谓知识范围,是指题目的设问通常分大、中、小范围三种不同情况。
大范围指题目要求运用四大模块中某一模块所学的知识作答(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中范围要求运用指定模块中某部分相关原理作答(如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小范围是指要求运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原理作答(如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作答)。
把握设问的知识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寻找相关原理进行作答。
(1)唯物论(探索世界):1、物质2、意识3、规律3、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追求真理):1、实践2、认识3、真理(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联系2、发展3、矛盾4、否定与创新(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历史观;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③、人民群众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2、人生观、价值观(①、人生价值;②、价值观导向;③、价值判断与选择;④价值创造与实现)(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哲学主观题综合角度设问(具体原理见后)1、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原理分析=唯物论3、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认识论4、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辩证法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7、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8、请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分析=矛盾原理的方法论9、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分析10、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唯物论+认识论11、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辩证法12、请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物质、运动、规律)13、请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意识的有关知识(意识的产生、本质、反作用、特点、物质决定意识,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4、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认识论1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联系+发展1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矛盾观17、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18、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原理分析=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观19、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原理分析=价值观20、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唯物论常用的观点(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归纳(主观题)
高中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归纳(主观题)生活与哲学是一门重要的政治课程,其中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则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
在研究生活与哲学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
第一部分是辩证唯物论,包括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等8条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因此,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同时,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人也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在方法论方面,我们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实事求是,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们需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同时,我们需要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主观主义的表现。
总之,研究生活与哲学需要我们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改变客观世界)2、〖方法论〗: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不能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也不能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要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要点总结
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
3: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如兴修水利等。
4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如弘扬某种精神等。
5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行动步骤等。
人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经历过××事情(实践)才第一次懂得了什么道理,获取。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经过××事情(实践),以前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发展)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经过××事情(实践),已有的认识得到了证实。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出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出台后,有利于解决××问题)。
原理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意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在××的指导下,做××事情。
原理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大、中范围答题(宏观、中观)联系观中范围答题(中观)发展观中范围答题(中观)矛盾观中范围答题(中观)模板一、A与B辩证关系型①A决定B②B对A具有反作用。
表现:正确的B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B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此模板适用于: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实践与认识、经济与政治文化等辩证关系原理。
模板二、A与B辩证关系型(1)(回答核心概念)A的含义是B的含义是(2)(回答回答辩证关系的内容)A与B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区别:①定义不同②A与B的特点、地位、作用不同(灵活运用,如果没有就不回答)联系:①A离不开B(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②B离不开A(简单解释+联系材料)③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联系材料)(3)方法论:①坚持A(联系材料)②坚持B(联系材料)说明:此模板适用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辩证关系原理。
一、审题三要素:1.审范围(确定答题范围):知识范围所谓知识范围,是指题目的设问通常分大、中、小范围三种不同情况。
大范围指题目要求运用四大模块中某一模块所学的知识作答(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中范围要求运用指定模块中某部分相关原理作答(如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小范围是指要求运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原理作答(如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作答)。
把握设问的知识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寻找相关原理进行作答。
(1)唯物论(探索世界):1、物质2、意识3、规律3、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追求真理):1、实践2、认识3、真理(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联系2、发展3、矛盾4、否定与创新(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历史观;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③、人民群众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2、人生观、价值观(①、人生价值;②、价值观导向;③、价值判断与选择;④价值创造与实现)(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必备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人与规律的关系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也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5+原理6原理内容:⑴物质决定意识;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生活与哲学考前主观题必背原理及关键词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世界的固有属性是运动。
2、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如刻舟求剑),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如p31慧能等人的思想)。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如飞矢不动)。
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如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4、规律的概念: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精神状态。
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6、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与形式: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内容)。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感性形式如感觉、知觉、表象,理性形式如概念、判断、推理。
受人的主观状态感情、兴趣、知识结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等的影响。
个体意识具有差别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近似的、能动的。
自由性、预见性、超前性和反思性)的。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7、意识能动性的特点和表现:⑴意识的能动性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⑵意识能动性的表现:①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023年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大、中范围答题(宏观、中观)联络观中范围答题(中观)发展观中范围答题(中观)矛盾观中范围答题(中观)模板一、A与B辩证关系型①A决定B②B对A具有反作用。
体现: 对旳旳B会增进客观事物旳发展, 错误旳B会阻碍客观事物旳发展。
此模板合用于: 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实践与认识、经济与政治文化等辩证关系原理。
模板二、A与B辩证关系型(1)(回答关键概念)A旳含义是B旳含义是(2)(回答回答辩证关系旳内容)A与B是辩证统一旳关系区别: ①定义不一样②A与B旳特点、地位、作用不一样(灵活运用, 假如没有就不回答)联络: ①A离不开B(简朴解释+联络材料)②B离不开A(简朴解释+联络材料)③两者在一定旳条件下互相转化(联络材料)(3)措施论: ①坚持A(联络材料)②坚持B(联络材料)阐明: 此模板合用于: 矛盾旳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重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旳重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辩证关系原理。
一、审题三要素:1.审范围(确定答题范围):知识范围所谓知识范围,是指题目旳设问一般分大、中、小范围三种不一样状况。
大范围指题目规定运用四大模块中某一模块所学旳知识作答(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中范围规定运用指定模块中某部分有关原理作答(如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小范围是指规定运用某一特定旳详细原理作答(如请运用物质与意识旳辩证关系原理作答)。
把握设问旳知识范围, 才能有旳放矢地寻找有关原理进行作答。
(1)唯物论(探索世界): 1.物质 2.意识 3.规律 3.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追求真理): 1.实践 2.认识 3.真理(3)唯物辩证法(思想措施与创新意识): 1.联络 2.发展 3.矛盾 4.否认与创新(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历史观;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③、人民群众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2、人生观、价值观(①、人生价值;②、价值观导向;③、价值判断与选择;④价值发明与实现)(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生活与哲学典型主观题
生活与哲学》典型主观题(一)唯物论部分:1.(简答题)胡锦涛同志指出:“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哲学理论根据是什么?(2) 为什么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答:(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哲学理论根据是:意识在认识改造世界活动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能够反作用物。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2)①意识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意识是万万不行的。
②开发人的精神资源,调动人的精神能量,就会有力地推动社会和人的自身的进步。
③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能够使人民群众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论述题)材料一:科学发展观,是根据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提出的。
它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这样一种发展观,是对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近20 多年,我国社会发展实践的科学概括,是指导今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
材料二:我们曾经有过以不间断的政治运动来促进社会进步的发展观,结果不仅没有促进生产的发展,还因扩大打击面带来社会矛盾积聚,造成社会的停滞甚至倒退;我们曾有过以不断变更生产关系来推动社会进步的发展观,结果因生产关系不能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破坏;我们部分同志中也曾有过全力以赴、不惜代价、只求增长的发展观,结果有些地区、有些部门生产虽然有了发展,但因资源的浪费与破坏、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发展很难持续。
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才有了今天“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这是中国人智慧的表现,也是我们应当十分珍惜的精神财富。
用这样的理论指导今后的实践,我们的发展可以更快、更好和更持久。
《生活与哲学》总练习主观题参考答案
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能 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 志。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
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
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需要个人的努力和 贡献。
社会对个人具有制约作用
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制约个人的行为和选择。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05
主观题五:论述真理的客 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客观性
总结词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详细描述
真理的客观性表现在它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同时,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检 验符合客观实际的观点才能被认为是真理。
《生活与哲学》总练 习主观题参考答案
目录
• 主观题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 主观题二:论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主观题三: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目录
• 主观题四:论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主观题五:论述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共40页文档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 方法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新高考政治冲刺考典——《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综合角度设问(具体原理见后)1.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1-31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原理分析1-93.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10-124.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13-31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分析13-18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分析19-217.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分析22-288.请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分析22-289.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原理分析29-3110.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唯物论+认识论11.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唯物辩证法12.请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辩证唯物论的原理2、3、4、513.请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辩证唯物论的原理614.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认识论1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联系+发展1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矛盾观17.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1-1018.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原理分析1-419.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原理分析5-1020.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唯物论常用的观点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
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⑷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⑴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⑵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⑶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认识论常用的观点⑴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⑶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⑴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⑵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3.如何运用真理的知识分析问题⑴真理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绝对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⑵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⑶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⑷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总是在与谬误的斗争中向前发展的,注意: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⑸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意: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是绝对的,具有绝对性;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即真理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
4.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⑴联系具有普遍性;⑵联系具有客观性;⑶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⑷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⑸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⑹系统优化的方法。
5.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⑵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⑶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⑷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6.如何运用矛盾的观点或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矛盾的观点主要包括⑴矛盾即对立统一(特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法⑴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⑵矛盾的普遍性-法⑴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⑶矛盾的特殊性-法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⑷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法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⑸主次矛盾辩证关系-法⑷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⑹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法⑷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7.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常用的观点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⑵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⑶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⑷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和主体差异性的特点。
8.如何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分析问题⑴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⑵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⑷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要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要努力创造主观条件: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9、认识论3、唯物辩证法19)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人与规律的关系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也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5+原理6原理内容:⑴物质决定意识;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9.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⑴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⑵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⑶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⑷从辩证法角度: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10.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