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分析【精选】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切入角度总结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切入角度总结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切入角度总结一、辩证唯物主义(一)唯物论1.宏观角度: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分析;②意识具有能动(反)作用/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分析);④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分析;⑤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分析;(④⑤有时合并为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⑥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自然界是物质的,要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⑤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微观角度:1.(1)之①②】【原理内容】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原理内容】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周兴华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周兴华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第四、五课)→唯物论常用的观点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⑶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⑷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⑸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P41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⑹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P322.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第六课)→认识论常用的观点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⑵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⑴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⑵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3.如何运用真理的知识分析问题(第六课)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对同一个确实对象,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⑵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⑶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⑷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答题模板1〕有关“唯物论的知识”的命题(1)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

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理论指导+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做到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3)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答题模板2〕有关“认识论的知识”的命题(1)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

答题要素:真理特点+认识过程+材料①真理特点:真理含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②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探索实践过程。

答题要素:实践特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过程①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

③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答题模板3〕有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命题(1)体现了联系观的哪些知识?答题要素:联系普遍性+联系客观性+联系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结合材料)。

4、《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要点精粹

4、《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要点精粹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要点精粹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组织答案时一般要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分析”的模式。

“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生活与哲学认识论主观题总结

生活与哲学认识论主观题总结

9、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

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

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

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

然而他的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

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3亿人。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

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随着人口形势的发展,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受到批判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批判计划生育观点导致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说明不同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10、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

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有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①该观点是错误。

忽略了文化体制改革条件性和具体性。

②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哲学生活主观题常用观点

哲学生活主观题常用观点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常用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观点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使主观和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观点2]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观点]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观点1]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观点2]尊重、认识、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观点3]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观点1]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观点2]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观点3]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观点1]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要求我们与时惧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观点2]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 主观题答题模板(最新高考版2019.2)

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 主观题答题模板(最新高考版2019.2)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高考版一、哲学一般(哲学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考大题可能性微乎其微①本义: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本质: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产生: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

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特点: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产生上看:它在一定的经济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基础上产生,是对人类哲学思维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继承和创造性发展。

②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高度统一起来。

③使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要革命地改造世界,强调哲学要为实践服务,强调自己使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在实践的基础上把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④发展上看:它不是最终极的真理,而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会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不断完善。

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自觉抵制错误的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③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力量。

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⑤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现结合;⑥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粗体字为唯物论一般必答原理,其他原理看材料是否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原理(材料非指向性设问不用答)为什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坚持客观规律相结合;③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路线的前提和基础;④是让你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⑤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要点总结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要点总结

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

3: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如兴修水利等。

4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如弘扬某种精神等。

5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行动步骤等。

人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经历过××事情(实践)才第一次懂得了什么道理,获取。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经过××事情(实践),以前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发展)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经过××事情(实践),已有的认识得到了证实。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出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出台后,有利于解决××问题)。

原理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意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在××的指导下,做××事情。

原理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类型及解题方略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类型及解题方略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常见类型及解题方略纵观近几年的新课改卷,我们发现《生活与哲学》常见的主观题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辨析题(分析说明类)、体现类(是什么)、意义类(为什么类、启示类)、如何做类(怎么办类、启示类)。

下文仅以2010年全国各地新课改卷为例一一例解,指出共性的解题方法,并辅以巩固练习。

一.辨析题(例: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39题第1问)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菜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

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

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说明】辨析题也即分析说明类题,要求我们依据一定理论,对所给观点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其设问一般是:运用××,分析上述现象/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对上述现象进行评析/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等。

【解题思路】标准答案模式一般是:①是什么(理论)+②为什么(分析)+③怎么样或怎么办,分析部分一般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思路;有时可简化成理论加论述(一分为二)。

上题要求既指出其合理性,又要指出其严谨性。

由推断可知,本题考查知识为哲学中联系的客观性及规律的相关知识,在作答时要求结合材料一。

【答案】(1)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理论即联系的客观性),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合理的一面】。

规律是事物运动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理论即规律的含义)。

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不合理的一面】。

2023年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

2023年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归纳与突破大、中范围答题(宏观、中观)联络观中范围答题(中观)发展观中范围答题(中观)矛盾观中范围答题(中观)模板一、A与B辩证关系型①A决定B②B对A具有反作用。

体现: 对旳旳B会增进客观事物旳发展, 错误旳B会阻碍客观事物旳发展。

此模板合用于: 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实践与认识、经济与政治文化等辩证关系原理。

模板二、A与B辩证关系型(1)(回答关键概念)A旳含义是B旳含义是(2)(回答回答辩证关系旳内容)A与B是辩证统一旳关系区别: ①定义不一样②A与B旳特点、地位、作用不一样(灵活运用, 假如没有就不回答)联络: ①A离不开B(简朴解释+联络材料)②B离不开A(简朴解释+联络材料)③两者在一定旳条件下互相转化(联络材料)(3)措施论: ①坚持A(联络材料)②坚持B(联络材料)阐明: 此模板合用于: 矛盾旳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与部分、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重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旳重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辩证关系原理。

一、审题三要素:1.审范围(确定答题范围):知识范围所谓知识范围,是指题目旳设问一般分大、中、小范围三种不一样状况。

大范围指题目规定运用四大模块中某一模块所学旳知识作答(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中范围规定运用指定模块中某部分有关原理作答(如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小范围是指规定运用某一特定旳详细原理作答(如请运用物质与意识旳辩证关系原理作答)。

把握设问旳知识范围, 才能有旳放矢地寻找有关原理进行作答。

(1)唯物论(探索世界): 1.物质 2.意识 3.规律 3.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追求真理): 1.实践 2.认识 3.真理(3)唯物辩证法(思想措施与创新意识): 1.联络 2.发展 3.矛盾 4.否认与创新(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历史观;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②、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③、人民群众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2、人生观、价值观(①、人生价值;②、价值观导向;③、价值判断与选择;④价值发明与实现)(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及要点、典型例题集锦【本人亲自整理】

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及要点、典型例题集锦【本人亲自整理】

哲学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要点、典型例题集锦唯物论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要点课文目录大小标题重点归纳及要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人的目的、意志等)②客观唯心(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一句话连成)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2、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上述材料怎样体现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的观点?(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铺开)、自觉选择性。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分析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分析

(2011全国)(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 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 不断发展。(12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 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 (4分) ②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 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4分)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 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什么,应吸取什么教训等。
一些学生往往存在对题中观点不作任何表 态的现象。此外,忽视该题型的特点和答题的 基本模式,是丢分的主要原因。
题型六:是如何做到(或坚持) XXX的?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材料不问“是什么”
或“为什么”,因此,答题时要注意: 1、必须回答“怎么做”、“如何做” ,不需 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 ; 2、回答时必须把哲学观点和材料相结合,切 忌哲学观点和材料两张皮。 3、回答时可以运用演绎法进行一一分析与思 考。
题型一:运用xxx哲学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同学们运用指定的某
一(或某些)原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具体问题,不 需要同学们猜测或判断其隐含什么哲学道理。
在解这类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仔细阅读材料; 第二,回顾相关的原理内容; 第三,把原理和材料中的具体问题有机结合; 第四,答题格式是“原理+材料”
③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 趋向的特征。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 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实行结构性减税,将 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组合,使整体功 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题型四:上述材料体现(蕴含)什么或哪些哲 学道理、或是如何体现xxx哲学原理? 1、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 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 向、范围。这类题发挥的自由大、难度大、灵 活性和综合性强。 2、这种题型有时会缩小考查范围,如“体现唯 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实践与认识关系 的什么道理?”、“如体体现认识的过程”等。

《生活与哲学》总练习主观题参考答案

《生活与哲学》总练习主观题参考答案

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能 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 志。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
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
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需要个人的努力和 贡献。
社会对个人具有制约作用
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制约个人的行为和选择。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05
主观题五:论述真理的客 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客观性
总结词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详细描述
真理的客观性表现在它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同时,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检 验符合客观实际的观点才能被认为是真理。
《生活与哲学》总练 习主观题参考答案
目录
• 主观题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 主观题二:论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主观题三: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目录
• 主观题四:论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主观题五:论述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山东28)材料二 2008年下半年以来, 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加深,我国财 税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释放出“保增长、 扩内需、调结构”的强烈信号,并逐步形 成“结构性减税”的基调(结构性减税是 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减 税,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 税制改革方案)。
材料三: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部分税收政策 的调整情况
结合材料二和三,分析“结构性减税”政策确立的哲学依据。
①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了一切从 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国内外经 济形势的变化,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 而实行结构性减税。
此类题型答题格式一般是“原理+方法论+材 料”。与第一种题型最大不同是,方法论一般需 要回答。
(2011广东)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 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 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 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 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 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 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 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和发展观”的知识, 分析如何才能让黎锦技艺焕发生命力?(8分)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继承是发展 的必要前提,吸取传统技艺的优点,保护好这 一文化遗产,是让传统技艺焕发生命力的前提。 同时,培养传统技艺传承人,利用先进的科学 技术,结合现代人的需要,多管齐下传承传统 技艺。(4分) ②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不断创新,与时 俱进,要让传统技艺焕发生命力,还要立足实 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推陈出新,使 之更符合现代人的时尚需求。(4分)
相关税收政策 提高部分商品 出口退税率
下调住房 交易税
增值税 全面转型
调整情况举例说明
自 2008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 率由11%提高到13%。
自2008年11月1日起,下调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 以下普通住房的交易税率至1%。
自2009年1月1日起,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 增值税,以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同时, 为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将矿产品增值税率从 13%调至17%。
(2011上海)材料二:在上海世博会海南活 动周里,海南馆共展演和展示了13个海南省非物 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黎锦技艺特别吸引人的 目光。人们对色彩艳丽、做工精良的黎锦赞叹不 已,但又为其“养在深闺人未知”而感到可惜。 由于后继乏人、工艺落后、图案设计较为陈旧单 一,不太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堪称中国统织史上 的“活化石”的黎锦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题型二: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或哲学道理、哲 学观点)谈谈对材料……的理解或认识;运用XX原 理,分析XX的意义、必要性、原因、合理性等等。
此类题型在设问上有三种可能:
1、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 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 体会、去分析。这一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
(2011山东)材料一: 为进一步推进 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 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施调研。针 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 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 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 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 性。(6分)
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 (10分)
①坚持两点论就是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 方面,(2分) ②文化体制改革中,既要看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 位转企改制,也要看到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 革;(2分) ③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 主要方面,(2分) ④改革中,要着重把握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 改制,抓住振兴文化产业这个主流;(2分) ⑤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坚持两点 论的同时,把握关键、抓住主流。
高。要求考生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 学道理。 2、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要求考生在限定的 范围内,结合材料归纳出符合题意的一个或多个 哲学道理。如“用唯物辩证法的哲理分析……”: 可以从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等去思 考;
又如“用矛盾分析法(或矛盾的观点)分析……” 可以从矛盾普遍性(或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 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两点论与 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角度思考。 3、明确指定所要考查的某一知识点,要求考生根 据这个限定的知识点,结合材料归纳出符合题意 的一个哲学道理。这一试题难度相对不大。
(2011全国)(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 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 不断发展。(12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 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 (4分) ②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 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4分)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 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4分)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分析
题型一:运用xxx哲学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同学们运用指定的某
一(或某些)原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具体问题,不 需要同学们猜测或点: 第一,仔细阅读材料; 第二,回顾相关的原理内容; 第三,把原理和材料中的具体问题有机结合; 第四,答题格式是“原理+材料”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 地调研获得了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 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 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 调结构。
题型三:说明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这类题型与“材料体现什么(或哪些)哲 学道理”明显不同在于: 1、设问中“材料……”有明确的限定语, 必须围绕这个限定语回答,而不是泛泛针 对材料提供的多种信息回答。 2、设问要求回答的方向是“哲学依据”, 即侧重回答“为什么”。因此,原理应该 适当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