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科学第4章第3节测试题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测试卷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测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测试卷(本试卷共三大题33小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根据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钨3410℃金1064℃钢1514℃铜1083℃铝660℃水银-39℃氢-259℃A、电灯泡用钨制灯丝,不易熔断B、纯金掉入钢水中会熔化C、在-258℃氢气是固态D、水银温度计在-40℃时失效2、小明在一空玻璃杯中放入一块冰,并把它放在25℃的房间内,过一段时间后杯中仍有少量的冰没有熔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的温度为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B.冰的温度为0℃,剩余的冰停止熔化C.冰的温度高于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D.冰的温度低于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熔化的铁凝固成铁块B、酒精的挥发C、人的呼吸D、电灯发光发热4、下列各项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铁可熔化成铁水B、煅烧石灰石可以制取生石灰C、酒精可以点火燃烧D、久置的酒易变酸5、下列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度B、糖在水里的溶解速度C、酒精的蒸发速度D、酒精的沸点6、下列自然现象中,要吸收热量的是()A、早春河面上冰的消融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D、寒冬屋瓦上霜的形成7、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烟雾缭绕B、花香怡人C.雪花飘飘D.尘土飞扬8、小明和小芳两位同学分别在自己的杯子里倒了相同体积的白开水,小明用的是热开水,小芳用的是冷开水,随后,他们很快在自己各自的杯子里溶解食糖,两位同学都将食糖溶解到不能再溶解为止。

则结果是()A、小明的糖水更甜B、小芳的糖水更甜C、小明溶解的糖要少一些D、两杯水一样甜9、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早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 下列有关记载和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山顶气压较低,泉水的沸点较高,水不容易沸腾B、“下雪不冷,化雪冷”—雪融化时要吸收热量C、“花气习人知昼暖”—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D、“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0、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液化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升华11、下列操作中不会使汽水中已经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逃逸出来的是()A、打开汽水瓶盖,使瓶内压强减小B、搅拌汽水C、加热汽水D、冷冻汽水12、如图所示,甲实验中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乙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继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A.水B.酒精C.煤油D.水或酒精13、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白雾”是()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B、冰箱内食物中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D、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水滴14、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

(新)科学七上第四章综合检测卷

(新)科学七上第四章综合检测卷

新版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测试题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2分×26=5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感受身边的科学--质量为1.5×104mg 的物体,可能是………………………………( ) A .你的电脑 B .你的课桌 C .你的钢笔 D .你的质量 2.一架天平,无论如何调节平衡螺母都不平衡,若在右盘中放一纽扣,再调平衡螺母,横梁平衡了,这时称一物体的质量为35.6g ,则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 A .大于35.6g B .小于35.6g C .等于35.6g D .无法判断 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 .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 .闻到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 .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会合一块——分子间存在引力 4.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发生热胀冷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不变B.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C.温度计中水银的密度不变D.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不变5.在铁水浇铸成零件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时间(横坐标)与温度(纵坐标)的曲线图应是下图中的( )6.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 .真金不怕火炼 B .玉不琢不成器 C .纸里包不住火 D .火上浇油 7.两种不同物质制成的实心金属正方体甲、乙,乙的质量是甲质量的2倍,甲的边长是乙的2倍,则甲球的密度是乙球密度的……………………………………………………( ) A.2倍 B.1/2倍 C.8倍 D.1/16倍 8.小明对不同物质a 、b 、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的质量和体积进行了探究,并绘成如图所示图象,由图可知……………………………………( ) A .a 物质密度是b 物质密度的2倍 B .c 物质的密度最大 C .b 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 3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9.一个带盖的水箱里盛有一些0℃的冰和水,把它搬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0℃的教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水箱里…………………( )A..都变成冰了,连水气也没有 B .都变成水了,同时也有水气C .只有冰和水,不会有水气D .冰、水和水气都存在10.牙科医生在检查牙齿时,常用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要将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A 、防止细菌感染B 、较热的小镜子能起到治疗牙病的作用C 、防止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D 、较热的小镜子能促使牙齿上的水分汽化11.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A .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B .用钨做电灯泡的灯丝C .冬天,暖气片中用水作为传递热的物质D .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 12.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常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B .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 .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 .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13.为配置适当浓度的盐水,需要用天平称取5克食盐,天平调平衡后,现在将食盐放在左盘,右盘放5克砝码,发现指针稍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则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 A .取出部分食盐 B .往左盘加适量食盐 C.将游码向右调节 D.将右盘中的砝码取出 14.如右图所示,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熔化最快的是甲 B 、甲丙是非晶体,乙是晶体 C 、无法熔化的是乙 D 、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15.小明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1C 、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块吸热多D 、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16.在插有小树枝的密封烧瓶中,放着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

七年级科学第四单元试卷

七年级科学第四单元试卷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 食品腐烂B. 水结成冰C. 钢铁生锈D. 燃放烟花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B. 在固体中,分子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而气体分子可以在空间中自由移动C. 当物体的温度为0℃时,组成物体的分子就停止热运动D. 液体和气体分子间的排列规律一样3.科学课上,老师将一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一个容器中,不一会儿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接着用镊子将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白霜是凝固现象B. 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C. 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D. 白雾是水蒸气4.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氦的沸点是-269℃,利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分离出来的顺序是( )A. 氧、氮、氦B. 氧、氦、氮C. 氦、氧、氮D. 氦、氮、氧5.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会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模拟实验。

下列实验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A. 甲:用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探究地球形状B. 乙:用两本书向中间移动探究板块碰撞C. 丙: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实验探究分子之间存在空隙C. D. 丁:用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实验探究分子不停的运动6.有两只质量和容积都相同的瓶子装满了不同液体,经测定一瓶是水,总质量是5千克,另一瓶是煤油(ρ煤油=0.8克/厘米3),总质量是4.2千克,那么( )A. 瓶子的质量是0.5千克B. 瓶子的质量是0.8千克C. 瓶子的容积是4分米3D. 瓶子的容积是3.8分米37.在某装满氧气的钢瓶中,瓶内气体的密度为8kg/m 3 , 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43 ,则剩余气体的密度为( )A. 2kg/m 3B. 4kg/m 3C. 6kg/m 3D. 8kg/m 38.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ρ酒精=0.8×103千克/米3),则该混合液的密度是( )A. 大于0.9×103千克/米3B. 小于0.9×103千克/米3C. 等于0.9×103千克/米3D. 无法判断9.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要求是碗不能与锅底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时,碗里的水会( )A. 稍后沸腾B. 温度总是低于锅内水的温度,因而不会沸腾C. 同时沸腾D. 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10.南极的平均气温为-5℃,最低气温-88.3℃,在那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A. 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B. 酒精凝固点比水银凝固点更低C. 酒精沸点比水银沸点更低D. 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11.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右下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C.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D.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第11题图第12题图第13题图12. 通过热传播,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如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是非晶体B. 此过程是液化过程C. t=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D. 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13.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ρB>ρ水>ρAB. ρB>ρA>ρ水C. ρA>ρ水>ρBD. ρ水>ρA>ρB14.小敏为了测量一实心塑料小球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塑料小球的质量m。

初中生物河北少儿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多种多样的动物第三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生物河北少儿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多种多样的动物第三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蛔虫是人体寄生虫,它寄生在()。

A.人的大肠内B.人的胃里C.人的小肠内D.人的直肠里【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蛔虫的寄生环境。

【解答】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蛔虫营寄生生活。

蛔虫是一种寄生在小肠内的蠕虫,在人的肠道中吸收人体的营养物质,容易使人造成营养不良,蛔虫在生长发育中还会咬破肠壁,造成肠出血,蛔虫分泌的毒素对人有毒害作用。

人无法将寄生于体内的蛔虫消化,这是由于蛔虫的体表有一层角质层,这层角质层是蛔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可以抵御消化液的侵蚀。

2.【答题】蛔虫生活的营养物质来源于()。

A.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B.依靠体表吸食寄主体内的营养物质C.依靠口吸食寄主体内的营养物质D.通过触手捕获营养物质【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蛔虫生存的营养物质。

【解答】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蛔虫营寄生生活。

蛔虫是一种寄生在小肠内的蠕虫,在人的肠道中吸收人体的营养物质,容易使人造成营养不良,蛔虫在生长发育中还会咬破肠壁,造成肠出血,蛔虫分泌的毒素对人有毒害作用。

3.【答题】下列叙述除哪一项外都极可能感染蛔虫病的是()。

A.喝了带有虫卵的生水B.吃了带有虫卵的蔬菜C.用沾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D.饭前便后洗手【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基本常识。

【解答】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由感染性蛔虫卵引起的,人喝了带有虫卵的生水,吃了沾有感染性蛔虫卵的瓜果蔬菜、用沾有感染性蛔虫卵的手去拿食物都可能感染蛔虫病。

因此要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等,可以预防蛔虫病。

4.【答题】下列关于线形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身体细长,呈圈柱形B.体表有角质层C.有口无肛门D.蛔虫是线形动物,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可以有效预防蛔虫病【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线形动物的特征。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4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4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4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1.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热传递的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最终两个物体的相等()答案:两物体间有温度差;放出;小降;吸收;上升;温度2.热量指,用符号表示,国际单位为,符号为,比它大的单位还有。

答案: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Q;焦耳;J;千焦(kJ)3.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煤油的比热是2.1×103J/(kg·℃),它表示。

答案:J/(kg·℃);1kg的煤油,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是2.1×103J4.如图所示是一款冬季家庭常用的电暖气,在电暖气内部应充入比热较的液体,是为了使它通电后温度升高得更。

答案:小;快5.将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由此说明三块金属的比热()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答案:C6.新疆那拉提草原是闻名全国的旅游景区。

夏天,当你赤脚在烈日当空的小河边游玩时,你会发现:岸上的小石头热得烫脚,而河水却是冰凉的,这是因为()A.水比小石头的温度变化大B.水比小石头的比热大C.水比小石头吸收的热量小D.水比小石头的比热小答案:B7.水的比热比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产生活服务,下列事件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C.采用沸水多水量、短时间对蔬菜进行焯水处理,可减少营养素的损耗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答案:D8.由于水的比热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答案:B9.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要点一:聚落与环境(重点)1.聚落(1)定义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形式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都是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的。

①乡村聚落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

在农区或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

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

小村落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②城市聚落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般说来,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沿海等)。

(2)聚落的分布特点(3)聚落的形态团块状聚落:在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条带状聚落: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来源:学科网](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①当地的气候:东南亚的高架屋、云南傣族竹楼——炎热多雨,楼上住人避免潮湿,而且风大凉爽;西亚厚墙小窗——热带沙漠气候,防晒又凉快;北极冰屋——终年寒冷,冰屋冰块构筑,墙体较厚,利于保温。

②当地的资源:如我国黄土高原上的房屋多以窑洞为主,因为黄土具有直立性,厚厚的黄土经挖掘整理后成为房屋,冬暖夏凉,干湿宜人。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测试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测试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测试题含答案第4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B.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D.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2.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C.铜的密度是8.9 ×103kg/m3,表示1 m3铜的质量为8.9×103kg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3.将复写纸夹在两张白纸之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分别取两个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相同铝质易拉罐压在纸上。

一段时间后,发现纸上留下痕迹的颜色深浅不同。

该现象说明()A.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有空隙4.一架天平的称量范围是200 g,有四位同学用这架天平测质量约为150 g的物块,测量的结果为145 g,他们加减砝码的步骤不同,其中正确的是(“↓”表示放入砝码,“↑”表示拿掉砝码)()A.100 g↓、20 g↓、20 g↓、5 g↓B.100 g↓、50 g↓↑、20 g↓、20 g↓、5 g↓C.100 g↓、50 g↓↑、20 g↓、20 g↓、10 g↓↑、5 g↓D.50 g↓、100 g↓、50 g↑、20 g↓、20 g↓、5 g↓5.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后者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酒精挥发B.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氯气有毒C.氧气能支持燃烧;水在降温时会结冰D.蜡烛受热熔化;液氧是淡蓝色的液体6.如图为某晶体的凝固与熔化过程,其中该晶体()A.熔化过程为图像中的FG段B.熔化过程为图像中的EF段C.凝固时的温度为55 ℃D.熔化过程经历了5分钟7.南极气温常低于-20 ℃,至少半年无阳光。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及答案.doc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及答案.doc

(只有一个正确答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及答案一.填空:33、事物分类需要有一定的根据,试写出以下几种分类的根据:(1)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在玻璃、石英、沥青、铁、荼等物质中,有属于晶体的是;属于非晶体的是。

(2)将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钢铁生锈C.矿石粉碎D.酒精挥发。

34、生活中会观察到很多的现象:①冬天玻璃表面上结成了冰花;②废钢铁在炼钢炉内化成铁水;③用IH的日光灯灯丝变细;④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⑤夏天从冰糕上滴落水滴;⑥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⑦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⑧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碗会“出汗”;⑨冬天从口中会呼出“白气”;⑩夏天狗把舌头伸出来.这些现象都与物态变化有关,其中属于熔化的有;属于汽化的有;属于升华的有.(填编号)35、小青把驱蚊片放到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在整个房间里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这种科学现象是现象;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可见,越高,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

36、0°C的水和0°C冰的冷热程度是的。

(填相同,不相同)但手摸起来感到冰比水冷,这是因为。

37、水凝固成冰后,体积会变大,这说明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在这一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度是否变大?明矶、玻璃、松香、塑料等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01、今年我省发生了特大冰灾,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高压电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如图5所示),很多电线和高压塔因不堪重负而被拉断、压垮。

冰灾期间,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B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X冰柱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E3 一十电践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原冰柱后凝固成冰图3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干冰2、米饭在嘴里慢慢地细嚼会感觉有甜味产生,这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跟口中的消化液作用生成了麦芽糖。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单元测试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单元测试

乙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验证了猜想 .你认为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杯底,水温上升慢,最后
水温较高散热快,水温上升又慢
(4)若小明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
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能是:散失的热量大于(或等于)吸收的
C.花岗石的质量是25g D.花岗石的密度是2.8×103kg/m3
19. 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
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表示出来,根据图象同学们认
为:①ρ1>ρ2=ρ3>ρ4;②ρ1<ρ2=ρ3<ρ4;③m1=m2>m3>
m4;④V1=V2>V3>V4.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用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探究地球形状 B. 乙图用两本书向中间移动探究板块碰撞 C. 丙图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实验探究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D. 丁图用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实验探究分子不停的 运动
6.右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 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 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 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 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 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 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⑥根据实验
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⑥
B.⑤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⑤①②④③⑥
18. 如右上图所示,在“测量花岗石密度”的实验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6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6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6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1.汽化是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质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液;气;吸收2.汽化过程有和两种方式。

前一种方式在温度下进行,后一种方式在温度下进行。

答案:蒸发;沸腾;任何;一定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答案: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通快慢4.纸的燃点(纸可以燃烧的最低温度)大约是183℃,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500℃。

用一次性纸杯装适量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纸杯燃烧(以上两空填“会”或“不会”)。

这是因为。

答案:会;不会;纸的燃点高于水的沸点5.妈妈在炖骨头汤时,沸腾后改用“小火”维持汤的沸腾以节省燃料,汤在用小火维持沸腾时温度(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这时汤(填“需要”或“不需要”)继续吸热。

答案:不变;需要6.冬天,戴眼镜的同学在喝热开水时,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而成的。

从冰箱的冷藏室中拿出碗来,会看到碗壁“出汗”,这也是较冷的碗壁使周围的水蒸气而成的。

答案:开水汽化;液化;液化7.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如图所示。

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现象而形成的。

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填“上”或“下”)运动的。

答案:液化;下8.在体育竞赛中,经常有运动员受伤,医护人员常用蒸发较快的复方氯乙烷喷雾作麻醉剂,喷在运动员受伤部位,使得皮肤快速冷却(如图所示),使受伤的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从而可以继续比赛。

这是由于复方氯乙烷喷雾()A.熔化吸热B.凝固放热C.液化放热D.汽化吸热答案:D9.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

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答案:C10.某天,杭州交通之声正在讨论汽车前挡风玻璃起雾变模糊的问题,广大听众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有()A.前挡风玻璃起雾现象是水蒸气吸热汽化形成的B.不管冬季还是夏季,对挡风玻璃进行加热,都可以除雾C.夏天,因为使用冷空调,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液化,使其模糊D.冬天,因为使用热空调,只要打开车窗外的雨刮器即可除雾答案:B11.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1—3节测试题有答案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1—3节测试题有答案

3.关于托盘天平的调节,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②天平放在水平面上③移动游码到零刻度线;④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⑤左盘放称量物体;⑥读数。

正确的顺序是( )A .②③①⑤④⑥B .①③②⑤④⑥C .①②④⑤③⑥D .①③④②⑤⑥4.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A .质量B .温度C .体积D .密度5.小明做“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实验时,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侧,要使天平平衡,他接着应该( )A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 .向右移动游码6.在用天平测盐水质量的步骤中,正确序号排列为( )①将盐水倒入空烧杯中;②计算盐水质量为m 盐水=m 总—m 杯;③称出空烧杯质量m 杯 ;④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总A .①②③④B .④②③①C .③①④②D .③④①②7.对于公式m Vρ=的物理意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 .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小,密度越小C .物质的密度等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其质量多少或体积大小无关D .以上说法都不对8.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A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B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C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D .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10.在生产生活中,下列情况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 )A .用塑料做炒锅的手柄B .用塑料泡沫表演场景中倒塌的“墙壁”C .用水给发动机冷却D .用铜丝做导线 12.下列有关扩散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人们能闻到香气,说明有扩散现象存在B .红墨水滴在热水中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C .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不能发生在固体之间D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13.某同学用一架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一本书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左盘上的砝码为:100克砝码一个,20克砝码两个,10克砝码一个,5克砝码一个。

七年级科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科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科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卷一.闭卷笔答部分班级姓名学号得分说明:1. 闭卷笔答部分满分75分2.完成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A.橡胶 B.玻璃 C.食盐 D.蜂蜡2.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时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A.较低的沸点 B.较低的熔点 C.较低的凝固点 D.较小的比重3.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均为吸热的是…………………………()A.熔化,液化,汽化B.液化,汽化,升华C.汽化,升华,熔化D.凝固,液化,凝华4.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发出吱吱的响声,并看到有“白气”冒出,这个现象属于……………………………………………………………………()A.液化B.汽化C.先熔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5.用久了的日光灯管的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钨丝中的钨发生了( ) A.先升华后凝华 B.升华C先汽化后液化 D.汽化6.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的水一定沸腾 B.1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一定沸腾C.120℃的水一定沸腾 D. 90℃的水也可能沸腾7.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的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它们都只能暂时止沸 B. 它们都能彻底止沸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 “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D.“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8.金属铜的熔点是1083℃,那么在1083℃的铜可能存在的状态是……()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固液气三态都有可能9.在严冬的早晨。

发现玻璃窗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在玻璃外侧B.室内的热空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在玻璃内侧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而成,冰花在玻璃内侧D.室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而成,冰花在玻璃外侧10.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到几千摄氏度。

走近科学 第3节 建立健康信息档案(1) 训练 2021-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走近科学 第3节 建立健康信息档案(1) 训练 2021-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走近科学第3节建立健康信息档案(1)知识梳理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刻度尺__(如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等)。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米__(用字母__m__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 km=__1__000__m;1 cm=__0.01__m;1 mm=__1×10-3__m;1 μm=__1×10-6__m;1 nm=__1×10-9__m。

3.使用方法:(1)选正确。

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适当__量程__和最小刻度的刻度尺;(2)放正确。

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应__紧靠__被测物体,并放正尺的位置,刻度尺的__零刻度线__应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3)看正确。

视线应与刻度尺面__垂直__;(4)记正确。

测量值应__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__,测量结果由__数字__和__单位__组成,如某人的身高为152.0 cm。

4.由于我们的眼睛对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不可能__估计__得十分准确,另外由于一些__测量工具__本身的原因,使测量值与__真实值__之间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可以用__多次测量求平均值__的方法来减小由于观察估计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训练1.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B)A.5.6 m=5.6 m×1 000=5 600 mmB.5.6 m=5.6×1 000 mm=5 600 mmC.5.6 m=5.6 m×1 000 mm=5 600 mmD.5.6 m=5.6×1 000=5 600 mm2.用厚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C)A. B.C. D.3.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A.0.625 m B.6.250 dmC.62.50 cm D.625.0 mm4.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自己身体里一些部位的“尺”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下列所列举的利用身体“尺”估测物体长度事例中不符合实际的是(D)A.图①,校园的小树有一人高了,所以小树的高度约1.65 mB.图②,我的课桌有4拃长,约80 cmC.图③,体育课学生跳绳用的绳子有两庹半长,约3.5 mD.图④,小明同学步行测得学校的小路长50步,约30 cm5.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是(D)A.测量《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的厚度,然后除以200B.测量1元硬币的直径时,硬币边缘与刻度尺的零刻度对齐测量C.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棉线和曲线重合来测量D.测量《数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的厚度,然后除以1006.一同学按正确的测量方法用刻度尺测量桌子的长度,得到的结果是0.543 m,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C)A.1 m B.1 dm C.1 cm D.1 mm7.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D.误差是错误测量值与正确测量值之间的差异8.请给下列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七年级科学上学期第四章测试卷 试题

七年级科学上学期第四章测试卷 试题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测试题姓名 班级一、选择题〔2分×23=46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以下固体不属于晶体的是〔 〕2、铝的熔点是660℃,那么温度为660℃的铝是:〔 〕3、以下各图中,能大致反映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4、夏天扇扇子,会感到身上很凉快,这是因为〔 〕A 、扇出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B 、扇来的风是凉的C 、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要吸热D 、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5、如下图的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确,甲放空气中,乙插入密闭酒精中,丙插入敞开烧杯中,10分钟后,三支温度计读数均为20℃,那么不准确的是〔 〕时间是 时间是 时间是 时间是AB C D6、从冰箱中取出汽水瓶后,发现瓶子外“出汗〞这是〔〕7、夏天,翻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白雾〞是〔〕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B、冰箱内食物中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D、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水滴8、关于水的沸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100℃的水一定沸腾B.1个HY大气压下,100℃的水一定沸腾C.120℃的水一定沸腾D.90℃的水也可能沸腾9、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

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却能彻底止沸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10、在气温0℃的冬天,即使没有阳光,晾在室外结了冰的湿衣服仍会干,这种现象属于〔〕A、汽化B、升华C、蒸发D、凝华11、下面所列的变化过程,会放出热量的是〔〕A.湿衣服逐渐被晾干“落霜〞12、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原来的体积之和,这说明〔〕A 、分子之间有间隙B 、物质由分子构成C 、分子有扩散现象D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13.在以下事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A 、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B 、水蒸发为水蒸气C 、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D 、走进厨房,闻到饭菜香味14、如图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正确的选项是 〔 〕①图a .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外表积大小关系的 ②图b .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上下关系的 ③图c .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外表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比照法〞进展探究的A 、只有①②B 、只有③④C 、只有①②③D 、①②③④均正确15.很冷的地方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A.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高B.酒精的沸点比水银低16.在如下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像是〔 〕 温度()时间(分)时间(分)温度()温度()温度()时间(分)时间(分)0000A B C D17.刚从开水锅里捞出的鸡蛋拿在手中不太烫,等蛋壳外表水分干了后就很烫了,这是因为〔a 〕 〔b 〔c 〕〔〕A.蛋的内部温度很高,有热量向外逐渐散发B.蛋壳不容易传热,等手发汤要一段时间是C.蛋壳上的水未干时,水蒸发要吸收热量,由于蒸发很快,使蛋壳温度降低18.以下现象中,可用水的蒸发来解释的是〔〕A.秋天,清晨小草上出现露水C.冬天,教室窗玻璃上有水珠形成D.夏天,空调制冷时室外有滴水现象19.下雪天一般比融雪天感觉暖和是因为〔〕20.牙科医生在检查牙齿时,常用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要将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细菌感染B、防止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C、烧热的小镜子能起到治疗牙病的作用D、烧热的小镜子能促使牙齿上的水分汽化21.HY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处的钢铝罐,在钢罐内外表要压接一层毫米厚的铝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科学第4章第3节测试题(命题人:河虾)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小明为了检验运动会中获得的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A.观察铜牌的颜色B.测量铜牌的质量C.测量铜牌的体积D.测量铜牌的密度2.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B.铁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C.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可能相同D.密度相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相同3.平常我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的正确含义是()A.铁比棉花质量大B.铁比棉花的密度大C.铁比棉花的体积大 D.以上都不对4.在电影中常见到房屋倒塌,重物下落,将演员砸成“重伤”的镜头。

这些重物一定是用()A.比实物密度大的材料制成的B.比实物密度小的材料制成的C.与实物密度相等的材料制成的D.与实物密度相近的材料制成的5.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分别装了甲、乙两种液体,放入到调平的天平左、右两盘上。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B.乙瓶液体体积较大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

从图中可知,水温度从8℃降到2℃的过程中,其密度()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C.一直变大D.保持不变7.在实验室中常用“悬垂法”测木块的密度,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用量筒测量木块的体积,如图所示,则计算木块密度的公式为()A.B.C.D.8.将一瓶水倒掉一些后,对剩余部分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D.质量变小,密度变大9.冬天户外水缸常会破裂,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A.水缸里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B.水缸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C.水缸里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D.水缸里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10.甲物质的密度为2.5t/m3,乙物质的密度为 2.5kg/dm3,丙物质的密度为 2.5g/cm3,丁物质的密度为250kg/m3,其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是()A.甲B.乙C.丙D.丁11.同学们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所得下列结果中最为合理的是(空气密度约为1.29kg/m3)()A.3kg B.30kg C.300kg D.3000kg12.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需用到的仪器有()A.量筒、天平、烧杯B.量筒、天平C.量筒、直尺D.量筒、天平、细线13.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铁块、铜块分别浸没在这三杯水中(水均未溢出),则水面最高的是(ρ铝<ρ铁<ρ铜)()A.放入铝块的杯子B.放入铁块的杯子C.放入铜块的杯子D.无法确定14.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发现同学们要用的篮球瘪了,于是他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

当篮球变圆后,仍继续给它打气,则篮球内气体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过程是()A.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增大B.质量增大,体积不变,密度增大C.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不变D.无法判断15.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B.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16.醋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调味品,全国很多地方都出产醋这种特产。

各地出产的醋的密度有什么不同呢?小明为测量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

下面是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你认为最合理的是()A.所测出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B.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步骤合理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D.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1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油的密度时,以下四个步骤中不必要的是()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B.将适量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D.用天平测出倒出部分油后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18.如图,矿石的质量已经用天平测出,从图A到图B是测量体积的情景,这样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A.偏大B.偏小C.相等D.无法确定19.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空心铜球、铁球、铝球,空心部分最大的是(ρ铝<ρ铁<ρ铜)()A.铜球B.铁球C.铝球D.无法确定20.同种物质制成的甲、乙两实心球,质量之比为2:1,它们的密度之比是()A.2:1B.1:2 C.1:1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21.__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的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_,不同物质密度一般__________。

22.2013年2月,浙江大学研究制造出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全碳气凝胶”,这种材料的密度仅为 0.16mg / cm3。

0.16mg / cm3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为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放在一朵花上,该“气凝胶”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23.人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

一个体重为45千克的中学生,其体积约为_________。

24.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B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由图像得到的信息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___________关系,A、B两种物质中,________物质的密度较大。

25.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其中一瓶标有“2kg/2500ml”字样,该食用调和油的密度是_________克/厘米3。

将这瓶油用去一半后,油的质量将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下同),密度将____________。

26.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质量之比为2:1,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

如果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1:3,体积之比为3:1,则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

27.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6千克/米3,给急救病人用去了2/3,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____千克/米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360克冰使用后熔化成水,其体积减小了________厘米3。

(ρ冰=0.9×103千克/米3)28.在“测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1)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克/毫升。

(2)表中的m值是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29.小张和小王使用不同器材分别对石块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他们的实验所采用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小张利用天平、量筒测量石块密度的过程如下:①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克。

②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如图乙所示。

计算得到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图乙图丙(3)小王用天平、大杯、小杯和密度为ρ的水,测一石块密度。

①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记为m;②小王测量石块体积的操作步骤如下:a.测出空小杯的质量m1;b.把装了水的大杯和空的小杯如图丙放置;c.把石块缓缓放入大杯中,大杯中部分水溢进小杯;d.测出承接了溢出水的小杯总质量m2;请你指出步骤b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本题中出现过的科学量符号表示石块体积为______________,石块密度为______________(设步骤b中的错误已改正)。

四、分析计算题(第30题5分,第31题7分,共12分)30.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硬度相当于钢铁2~5倍的聚丙烯塑料。

某型汽车使用的是质量为237kg的钢铁外壳,若用这种聚丙烯塑料代替,在外壳形状和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除增强车体强度之外,还可减少多少质量?(钢的密度ρ钢=7.9×103kg/m3,聚丙烯塑料的密度ρ塑=1.1×103kg/m3)31.小明的爸爸用科学方法种植马铃薯喜获丰收,共收了10吨,并准备将这些马铃薯卖给淀粉加工厂,淀粉加工厂根据马铃薯的密度确定收购价格。

小明用所学的知识测定马铃薯的密度,他先用天平称出一些马铃薯的质量(已切成小块),其质量为68.4克.。

再将这些马铃薯倒入盛有40毫升水的量筒,量筒中的水面升到100毫升。

(注:质量分数是指某种物质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1)分析厂方收购马铃薯的价格表,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家种植的马铃薯的密度多大?(3)小明家卖掉这些马铃薯将有多少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