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第5章 第1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word版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B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C )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生物多样性减少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及各地理因素的相互关系知,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第2题,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B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4.该示意图体现了( B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解析】第3题,图示反映了该区域水、大气和生物之间的关系,灌溉使得土壤湿度增大,同时也会使得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热容量增大,就会调节气温,使得气温变化幅度减小,蒸腾作用加强,会使得局部降水增加,进一步增大土壤湿度和植被覆盖率。
第4题,该图反映了该区域水、大气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8·闵行模拟)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理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
读图完成5~6题。
5.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限制碳物质向哪个圈层的流动( A )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生物圈【解析】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则本质上就是限制碳物质向大气圈流动。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练习:第五章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基础过关练题组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森林土壤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来源,土壤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
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森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的关系示意1.武夷山森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值出现在()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2.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A.降水较多B.蒸发量较大C.气温较高D.枯枝落叶量较大题组二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深入地下十几米,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骆驼刺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4.骆驼刺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A.温带草原B.温带荒漠C.寒带苔原D.热带草原题组三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
经过漫长而缓慢的隆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图中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6.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不相符的是()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能力提升练题组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2019年8月,亚马孙雨林遭受严重火灾,整个亚马孙雨林地区烟雾浓重,远在千里之外的圣保罗出现了白昼如夜的景象。
2018秋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第5章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Word版含解析
1.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③ 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分布 ④ 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 ① B .①② C.OO )③D .①②③④解析:图示反映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 (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具有过滤空气,净化大气的作用。
光合作用实现了能量的转换和物质形式的改变,也使化学元素发生了迁移,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
答案:1.D 2.D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3 •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 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A •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B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C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D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 4•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② 造成臭氧层空洞③ 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 许多物种灭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5.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 •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B •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原因在于大气层中的 C.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D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 解析:第3题,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 可以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一、选择题图中M 是绿色植物,读图回答錚申茂命作用g 绿勰物ICOj呼,燃烧释放化石』料i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2.图中所示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① 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 .过滤空气,净化大气()CO2愈来愈少质保持稳定,即具有了平衡功能,但并不是单个要素所具备的功能。
第4题,大面积砍伐森林不仅会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浓度增加,也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物种会因森林的减少而灭绝。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作业本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作业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读海南岛五指山景观图(图5-1-1),回答1~2题。
图5-1-1❶图中表示的陆地环境的组成要素有()①大气②地壳③地貌④水文⑤生物⑥土壤⑦人类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⑦D.①③④⑥⑦❷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图示景观包含的圈层有() ①大气圈②地幔③岩石圈④水圈⑤生物圈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图5-1-2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3~5题。
图5-1-2❸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的关键原因可用图中哪个箭头表示()A.①B.②C.③D.④❹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形成原因的箭头是()A.⑤B.⑥C.⑦D.⑧❺下列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性质保持固定不变D.平衡功能是指静态平衡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
读图5-1-3,回答6~7题。
图5-1-3❻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开放性C.整体性D.差异性❼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A.甲—水位下降B.乙—改善局部气候C.丙—增加D.丁—加重根据图5-1-4中信息,完成8~9题。
图5-1-4❽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❾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示意图(图5-1-5),回答10~11题。
图5-1-5○10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燃烧化石燃料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11大面积的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②造成臭氧层空洞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016年9月15日是个打猎的好日子,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区,如今出现了冰碛和石头;古代地图说明“那里有很多冰川,没有人能到达”,而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及答案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填一填)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循环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3.循环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4.循环结果: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2.统一性: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1)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变化⎩⎨⎧ 易受影响:生物要素、水影响相对较小:岩石1.三大物质循环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如下表所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警示和指导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1.警示(1)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
(2)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正是由于农牧过渡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了植被,地表土层疏松,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20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中M是绿色植物,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2.图中所示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分布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解析:图示反映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具有过滤空气,净化大气的作用。
光合作用实现了能量的转换和物质形式的改变,也使化学元素发生了迁移,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
答案:1.D 2.D[2019·吉林长春高一期末]读“热带雨林景观图”,回答3~4题。
3.图中包含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①大气②土壤③生物④民居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热带雨林景观是在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壤、生物、水文等地理要素统一演化形成的。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各要素间只进行物质交换,没有进行能量循环B.各要素间只进行能量循环,没有进行物质交换C.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D.各要素间没有平衡的功能3~4.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大气、土壤和生物组成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而民居属于人类生活的居所,具有社会属性,不属于自然环境因素,故选D。
第4题,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既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循环,组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自然环境处于平衡之中,故选C。
答案:3.D 4.C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6.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5~6.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先是减小,最后消失。
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第5章 第1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图中M 是绿色植物,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 .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 .过滤空气,净化大气2.图中所示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分布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解析:图示反映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具有过滤空气,净化大气的作用。
光合作用实现了能量的转换和物质形式的改变,也使化学元素发生了迁移,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
答案:1 D 2 D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3~5题。
3.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 2,但大气中的CO 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 )A .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 2增加的功能B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C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D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4.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②造成臭氧层空洞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5.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B.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原因在于大气层中的CO2愈来愈少C.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解析:第3题,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可以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即具有了平衡功能,但并不是单个要素所具备的功能。
第4题,大面积砍伐森林不仅会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浓度增加,也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物种会因森林的减少而灭绝。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答案
一、选择配套习题(每小配套习题5分,共60分)1.(2011·广东高考)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配套习题配套习题配套习题配套习题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
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解析:本配套习题考查影响侵蚀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理环境演变的理解能力。
本配套习题要抓住配套习题干中的岩石溶蚀与侵蚀等关键词。
黄土高原为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明显不符合配套习题干中岩石溶蚀与侵蚀,也更不可能是由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引起的;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作用不可能造成岩石溶蚀,所以排除A、B、D选项。
答案: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2~3配套习题。
2.松花江和长江中下游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B.②.③ D.④3.下列地貌的形成属于⑥环节的是( )解析:第2配套习题,松花江和长江所处地区不同,气候不同,水文特征也不同,属于气候因素对水文的影响,对应图中①。
第3配套习题,图中⑥环节表示河流水文对地貌的影响,与其相关的是图中流水侵蚀所形成的沟谷。
A图为新月型沙丘,是风力作用造成的,B图为冰川地貌,D为海浪侵蚀地貌。
答案:2A 3近些年,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界中很多物种濒临灭绝,粮食短缺、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接踵而至,直接危及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一系列话配套习题,逐步深入人们的大脑,进入人们的生活。
据此回答4~5配套习题。
4.物种灭绝、生态恶化等现象说明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理环境的( )A.净化功能B.生产功能.平衡功能D.循环功能5.粮食短缺问配套习题日益严重,除了人口增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粮食产量下降,配套习题配套习题配套习题配套习题之影响了地理环境的( )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净化功能D.循环功能解析: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的过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5章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5章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
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21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D.河流含沙量增加2.下列现象与图示过程变化相关的是( )①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②下游河道侵蚀加强③地上河的形成④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降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澳大利亚有植物12000种以上,其中约四分之三是其他国家没有的;有鸟类650种,450种是澳大利亚特有的。
全球的有袋类动物,除南美洲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澳大利亚特有动植物种属占世界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地区A.远离其他大陆B.有独特多样的气候C.开发较晚D.地形复杂4.树袋熊,又称考拉,其性情温驯,行动迟缓,食物主要是需水量大的桉树树叶。
某学习小组计划实地考察研究考拉的生活习性,他们最好前往A.珀斯B.布里斯班C.阿德莱德D.墨尔本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下列各题。
5.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年出现的变化有( )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6.自然植被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区域性D.开放性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地区位于我国()A.华北地区B.华南地区C.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8.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测评作业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篇稳固提升根底稳固地球外表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自然环境。
读图,完成第1~3题。
1.在水循环的过程中,①圈层物质进入②圈层所经过的主要环节是()A.降水B.水汽输送C.蒸发D.径流2.④圈层的矿物质进入①圈层所经历的主要过程是()A.搬运、沉积过程B.侵蚀、搬运过程C.风化、侵蚀过程D.变质、沉积过程3.关于图示圈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B.各圈层相互渗透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1题,由图分析可知,①圈层是水圈,②圈层是大气圈,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水圈中的水体进入大气圈所经过的主要环节是蒸发。
第2题,由图分析可知,④圈层是岩石圈,岩石圈的矿物质通过流水侵蚀、搬运作用进入河流或其他水域;矿物质进入水圈首先经过岩石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无关;风化、侵蚀的产物需经过搬运才能进入水圈;变质作用与岩石圈中的矿物质进入水圈无关。
第3题,地球四大圈层中,岩石圈分布于最底部,大气圈分布于最上层,水圈分布于两者之间,生物圈包括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底部和水圈的全部,四大圈层相互渗透;③圈层是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岩石圈不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
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
据此完成第4~5题。
4.以下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的是()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C.分解作用D.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5.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D.平衡功能4题,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恐龙生存环境的变化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第5题,恐龙灭绝后,通过平衡功能,其他各物种的数量根本恒定,使得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一、选择题1.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泄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D.黄上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2.关于生物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生物改变了大气圈和陆地水的化学成分②生物促使了环境中物质的迁移运动③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改造环境的根本原因④生物促成了上壤的形成A. B. ®@ C.③D.①②④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B.黄上髙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破坏有关C.我国四北地区干早的气候导致上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D.国湖造出不会对局部陆地环境各要素产生影响4.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这一过程是A.是太阳能的传递B.生物要素具有的生产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D.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生产功能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绝火。
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
据此回答5〜6题:5.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准确的说法是()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C.水的变化D.各|'|然要索部发生了变化6.恐龙绝火后,地球上英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图,回答7-8题。
7.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区域性D.单一性8.我国四北地区气候干旱,推断下列景观特征与其相符的是A.光照弱B.风力大C.冰川冻上广D.河流多,流量丰富9.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黄上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图7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2021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1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读自然界两种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的两种物质循环是 ( )①水循环②氧循环③碳循环④二氧化碳循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图中a表示的地质作用是 ( )A.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C.固结成岩作用D.风化作用【解析】从图中可以判断,两种物质循环是水循环和碳循环。
图中a表示的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 1.C 2.A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3~5题。
3.如图所示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整体性C.区域性D.单一性4.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B.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会相互制约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D.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等要素不会影响气候5.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外流河C.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D.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解析】第3题,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体现了气候、土壤、植被、水文、地貌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第4题,地理环境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5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内流河。
【答案】 3.B 4.C 5.B(xx·洛阳高一检测)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6~8题。
6.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③沙尘暴频发④洪涝灾害增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上升B.毁坏植被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8.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解析】第6题,从图中看出林地在不断减少,梯田的面积在增大,由于开垦梯田,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使河床抬升,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 下图为我国甲区域主要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
该区域位于我国的A。
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C。
西南地区 D.青藏地区2。
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咸海曾为世界第四大湖,面积为6.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半个英格兰大,但过去50年来水量已减少90%。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咸海面积萎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有( )A.从温带季风气候转变为温带大陆性气候B.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渔业生产不会产生影响C。
湖水量减少,但地下水增多D。
沙尘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3. 下列关于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山地中森林被大量砍伐,山中的泉水可能会减少B。
在河流中、上游过量截流用水,下游可能会断流C.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矿产资源也会丰富D。
植树种草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山东省南四湖湿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重要的调蓄库。
读“2009~2012年南四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表”(-表示减少,单位公顷),完成下列4—5题。
耕地其他农用地城乡及交通建设用地水力设施用地水域沼泽未利用地—11.43185。
89 380.95 41。
33 —1735。
82—1908。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据此完成1-2题。
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答案 1.C 2.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不同要素(如生物、淡水)的作用。
由题意,沿海滩涂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盐碱化程度高,所以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具有耐盐碱性特征。
淡水是改造沿海滩涂盐碱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由题意,如果缩短滩涂改造的时间,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淡水淋洗土壤以降低盐度。
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及景观图,回答3-4题。
3.景观图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猴面包树。
树干虽然都很粗壮,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
这种像多孔的海绵的木质最利于储水。
据此分析,它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终年炎热,干湿季分明B.终年高温多雨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D.终年干旱少雨4.猴面包树在非洲主要分布在( )A.ⅠB.ⅡC.ⅢD.Ⅳ答案 3.A 4.B解析猴面包树的树木高大、树干粗壮,说明其生长迅速,生长期具有湿热的气候条件;猴面包树树干木质疏松利于储水,说明其生长期内存在气候干旱的时段;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炎热,旱雨季分明;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图中表示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区的为Ⅱ。
图①至图④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的变化过程(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中游)。
读图回答5-6题。
5.依据图中信息,从①到④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情况是(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B.河流的含沙量增大C.结冰期变长D.无变化6.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答案 5.B 6.B解析从图中可知从①到④林地减少,耕地增多,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与植被、地形等有关,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图中M是绿色植物,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
2.图中所示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 )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分布
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图示反映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具有过滤空气,净化大气的作用。
光合作用实现了能量的转换和物质形式的改变,也使化学元素发生了迁移,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
答案:1 D 2 D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3~5题。
3.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 )
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D.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
4.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5.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B.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原因在于大气层中的CO2愈来愈少
C.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
解析:第3题,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可以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即具有了平衡功能,但并不是单个要素所具备的功能。
第4题,大面积砍伐森林不仅会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浓度增加,也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物种会因森林的减少而灭绝。
臭氧层空洞是由于氟氯烃的排放造成的。
第5题,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保存在生物体内,把自然界的无机物转化、合成为有机物,同时吸收CO2,放出O2。
答案:3 C 4 D 5 A
6.(2012·合肥高一检测)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到1000只,20年后达到6000只,又过去了3年只剩下42只。
这一变化体现了( )
A.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
解析:选C。
由题意可知,人工放养的驯鹿经历了由少到多,又变少的过程,这反映了当地自然地理环境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各要素性质趋向稳定的能力。
“一枝黄花”是一种有害生物,原产北美,进入我国后在南方一些省份泛滥
成灾。
它根系发达,繁殖力强,其根茎、种子均可繁殖,一株“一枝黄花”一年可繁殖两万余株,一旦蔓延,将无法种植农作物,一旦蔓延成灾,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安全将构成严重威胁。
结合生物入侵的案例,回答7~8题。
7.材料中描述的生物入侵现象,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B.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将产生新的功能
C.地理要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D.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各个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8.“一枝黄花”在我国的南方部分省份迅速蔓延,其主要的原因是( )
A.这些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其生长
B.该地区的土壤呈酸性,适宜其生长
C.这一外来物种在该地区没有天敌
D.这一物种在该地区发生了变异
解析:第7题,生物入侵现象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之一,也就是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将会导致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第8题,“一枝黄花”在我国南方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气候适宜其生存,植物生存的关键是看其与环境适应与否,并不是靠天敌来调节。
答案:7 D 8 A
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当这个大坝建成20多年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壤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渍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内退等现象。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9~11题。
9.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 )
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各个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10.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由于哪一要素变化引起的( )
A.气候B.土壤
C.水文D.生物
11.阿斯旺大坝形成了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
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对库区自然要素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生物多样性剧减
B.地方性气候更温和湿润
C.地下水位下降
D.洪涝加剧
解析: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坝,形成水库,改变了水文条件,由此所引发的土壤、水质、河口三角洲等的变化属于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纳赛尔水库相当于一个人工湖泊,增大了水域面积,使当地气候受到影响,变得更温和湿润。
答案:9 D 10 C 11 B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12~13题。
12.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上升B.植被破坏
C.气候变化D.农业开发
13.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
比较三个阶段的变化可知,正是由于地壳上升而导致陆地东西两侧的水分条件变化,才导致植被发生变化,所以根本原因是地壳上升。
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某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12 A 13 D
二、综合题
14.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_______的特点。
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________。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是_______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_______,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_______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_______。
(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中箭头可看出,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点,其中生物(植被)常常被看作是一个区域的环境标志。
第(2)题,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是水文因素对地貌的影响;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是由气候所决定的;绿地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作用是生物对气候的调节;植被破坏可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第(3)题,黄河含沙量大主要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加上人为破坏植被,在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而形成的。
答案:(1)整体性生物(植被)
(2)C A B D
(3)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
1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各类工业废水,造成淡水河污染严重,为此,广东省著名的侨乡惠阳市不得不花费数亿元巨资从30多千米外的西枝江上游引水解决当地居民的饮水难题。
材料2:经过惠阳、惠州和深圳三地环保部门多年不懈地整治,排入河中的
工业废水已得到有效控制,河水水质及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多年来几近绝迹的鹭鸟、锦毛鸡、喜鹊、斑鸠等鸟类又重新回到了惠州淡水河畔安家。
(1)材料1中体现了哪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2)材料2中,经过人类的整治,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是否产生了新的功能?哪方面的功能?
(3)材料1和材料2共同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哪些方面?
解析:本题以案例的形式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材料1中河水的变化导致了生物的减少和人类饮水的困难,材料2中的描述体现了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为生物的生存创造了条件,两个材料共同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统一演化过程和“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方面。
答案:(1)水对生物的影响。
(2)是。
平衡功能。
(3)①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②某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