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1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第一章 总 论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相关概念一、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是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般认为统计包括统计实践活动和统计理论两大部分。
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统计实践活动。
在我国,据《书经·禹贡篇》记载,公元前2200年,大禹曾经“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氏”。
其中,九州表记述了九州的基本土地状况,被西方经济学家推崇为“统计学最早的萌芽”。
西周时就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统计报告制度。
秦时曾将"欲强国知十三数及自然资源等"作为治国强邦的依据。
在国外,埃及在建造金字塔时,曾对全国人口、财产进行过普查。
但在当时,未曾有学者从事过统计理论的研究,也就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统计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的范围逐渐由人口、土地扩大到工业、商业、贸易、金融、保险、交通等各方面,统计理论也随之产生和发展起来。
其间,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学派和观点。
一般地,统计史学家把17 世纪初的统计学称为古典统计学,把引入了概率论的统计学称为近现代统计学。
古典统计学又分为德国的国势学派和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近现代统计学又分为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
这些统计学派构成了统计学历史的主体,各种不同学派中的科学的观点及内容构成了现代统计学的基础。
二、统计的涵义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在不同的场合,“统计”一词可以有不同的涵义。
就目前而言,统计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指的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过程。
如,各级统计部门对其所属地区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就是统计工作;某一社会机构或个人为了了解某方面的社会经济现象而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也属于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是在统计工作中取得的、反映社会现象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
统计基础知识培训1
2、统计调查方案
一份完整的调查方案包括: 一份完整的调查方案包括: (4)调查时间标准和空间标准 调查标准时间: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调查标准时间: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调查空间标准:调查单位应在什么地方接受调查。 调查空间标准:调查单位应在什么地方接受调查。 (5)调查组织 为确保实施调查的具体工作计划。 为确保实施调查的具体工作计划。 包括:调查组织领导、调查机构的设置、 包括:调查组织领导、调查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选调 和培训、经费来源、工作步骤及其善后处理等。 和培训、经费来源、工作步骤及其善后处理等。
2、 统计的基本概念
统计指标的种类: 统计指标的种类:
数量指标:反映客观现象总规模、 数量指标:反映客观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 一般用绝对数表示。 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
例如:民营企业报表中的企业个数、职工人数、产品产量等。 例如:民营企业报表中的企业个数、职工人数、产品产量等。
按指标 反映的 内容分
例如:民营企业统计中:增加值、利润、税金等。 例如:民营企业统计中:增加值、利润、税金等。
2、 统计的基本概念
总量指标:反映总体现象规模的统计指标, 总量指标:反映总体现象规模的统计指标,一般用绝对 数表示。 数表示。 例如:民营企业报表中的企业个数、职工人数、产品产量等。 例如:民营企业报表中的企业个数、职工人数、产品产量等。 相对指标: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 相对指标: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一般用相对 数表示。 数表示。 计量单位:无名数、有名数。 计量单位:无名数、有名数。 主要类型:结构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比较相对数、 主要类型:结构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比较相对数、 动态相对数、强度相对数、计划完成程 动态相对数、强度相对数、 度相对数。 度相对数。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多选题)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多选题1.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有(A.总体B.总体单位C.标志 D.变量E.指标)。
2.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商品零售额 B.工龄C.计划完成百分数D.合同履约率)。
3.下列各项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A.全国总人口E.某市三资企业个数)。
4.统计的工作过程一般包括(A.统计设计 B.统计预测与决策D.统计整理E.统计分析)。
5.总体的基本特征有(A.同质性 B.大量性C.差异性)。
6.统计设计阶段的结果有(A.统计报表制度 B.统计调查方案C.统计分类目录 D.统计指标体系)。
7.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8.非全面调查是仅对一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调查种类,下列各项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A.重点调查 B.抽祥调查C.典型调查)。
9.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的内容有(A.确定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对象E.确定调查项目)。
10.全面统计报表是一种(A.全面调查方法 B.报告法调查C.经常性调查方法)。
11.通过调查鞍钢、首钢、宝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来了解我国钢铁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属于(B.重点调查E.非全面调查)。
12.重点调查是一种(B.非全面调查C.就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D.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的调查方法E.能够大致反映总体基本情况的调查方法)。
13.重点调查的实施条件是(C.重点单位的标志值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D.调查曰的不要求掌握全面数据,只须了解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调查少数重点单位能满足需要)。
14.关于抽样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非全部调查 B.按照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C.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
15.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B.专门调查E.统计报表)。
16.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有(A.确定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C.确定调在单位和调查对象和报告单位D.确定调查项日和调查表E.确定调查的组织计划)。
统计基础知识第1章试题和答案
统计基础第一章概述一、名词解释⒈大量观察法⒉统计指标⒊标志表现⒋离散变量⒌统计机构二.填空题(0.5×40=20分)⒈统计具有、和等职能。
其中是其基本职能。
⒉统计一词包括、和三种涵义;其中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⒊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征可概括为、、等。
其中基本特征。
⒋统计的工作过程包括、、、和等阶段。
⒌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和。
其中后者又可分为、和。
⒍统计总体是由的许多个体单位所构成的整体,它具有、、等特征。
⒎统计标志值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和;按其变异情况不同可分为和。
⒏变量按期取其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⒐统计机构是从事、、、、等活动的组织。
我国《统计法》规定设立的统计机构分为、、三种。
⒑.《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年制定,于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于年制定,于年修改。
三.单项选择题(1×8=8分)⒈数理学派的代表人是()①康令②阿亨华尔③配第④凯特勒⒉在统计学发展过程中,被称为统计学创始人的是()①康令②阿亨华尔③配第④凯特勒⒊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在要求总体个单位在某方面具有()①综合性②同质性③变异性④大量性⒋在调查某城市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时,总体是()①该市全部农民工②该市每个农民工家庭③该市全部农民工家庭④该市农民工家庭户数⒌在调查某校0605班48名学生的学习的学习情况时,总体单位是()①该班48名学生②该班每一名学生③该班48名学生的学习成绩④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⒍某公司员工王海燕的月工资额为2580元,则“工资”是()①标志②品质标志③数量标志④数量指标⒎在进行工业普查时,若以一个工业企业为调查单位,那么所有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①品质标志②数量标志③指标④数量指标⑤质量标志⒏随机抽样某公司六名员工进行调查,获取其月工资额的数据分别为1730、2750、2280、2186、1190、1550元。
这些数字是()①标志②指标③变量④变量值或标志值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质量指标不一定可量②标志必须可量③指标必须可量,标志不一定可量④指标不一定可量,标志必须可量⒑一个统计总体()①只能有一个标志②只能有一个指标③可以有多个指标④可以有多个标志⒒我国的企事业组织()①必须设立统计机构②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设立统计人员③是否设立统计机构由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④是否设立统计机构由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规定⒓()所搜集的统计信息是我国统计信息的重要源头①政府综合统计机构②部门统计机构③企事业统计组织④个人四.多项选择题(2×5=10分)⒈以全国所有高校为研究对象,其中某所高校的“学生人数”是()①数量标志②数量指标③变量④变量值⒉指标的主要特点是()①可量性②综合性③客观性④具体性⒊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①大量性②数量性③同质性④差异性⑤客观性⒋以某校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下列统计数据中()等是统计指标①男生所占比重为54﹪②女生人数为1250人③某学生的身高为1.78米④学生的平均数身高为1.66米⒌连续变量的数值()①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只之间可取无限数值②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③以整数断开的④可用测量或计算方法取得⑤只能用计数方法取得⒍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①工业增加值②从业人数③进出口贸易总额④新增开发区面积⒎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是()①标志②数量标志③指标④数量指标⑤变量⑥连续变量⒏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①人口性别②工资级别③考试分数④商品使用寿命⑤固定资产用途⑥企业所有制⒐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区分是相对的,若研究目的不同,则()①总体有可能变成总体单位②总体不可能变成总体单位③总体单位有可能变成总体④总体单位不可能变成总体⑤总体于总体单位可以同时发生相互转化⒑研究某市的工业生产情况,则()①总体是该市的全部工业企业②总体单位是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③该市个工业企业的“工业企业增加值”是数量标志④该市“工业增加50亿元,劳动生产率10000元/人”是统计指标⒒在社会经济统计实践中,总体单位可以是()①自然人②企事业单位③学生④机器设备⒓我国统计法规定设立的统计机构有()①政府综合统计机构②部门统计机构③企事业组织统计就够④民间统计机构五..判断题(1×10⑤⑥=10分)⒈指标与标志的表现形式完全相同()⒉《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我国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⒊统计是从整体上研究失误的数量表现,不考虑个别事务的特征()⒋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⒌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开始,也是统计人士活动的起点和基础()⒍总体和总体单位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⒎统计工作过程有前后之分,但在实践中是不能交叉进行的()⒏统计指标的作用是用具体数量来反映总体现象存在的客观事实()⒐用文字表述的指标是质量指标,用数字表示的指标是数量指标()⒑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都是用来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但两者在综合性方面还是存在着差别()⒒强化统计法治就是为了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⒓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是指国家各部门、各类型的统计机构在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领导或协调下所共同组成的统计机构的统一体()⒔统计学不是研究现象的纯数量关系,而是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现象的数量关系()⒕变量时指标值和数量标志值的统称()⒖数量标志和即为指标()六.简答题(10分)⒈统计为什么要从总体上研究现象的综合数量特征?(分)⒉统计工作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分)⒊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有何区别和联系?(分)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何要发挥同级监督职能的作用?(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答:大量观察法就是对现象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的个体单位进行观察与研究,以消除个体单位的偶然性差异,使现象的数量表现显示出必然状态和本质特来。
统计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
统计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一、数据的收集1. 数据的类型数据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两种类型。
定量数据是指所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通常以数字形式进行表示,比如身高、体重、温度等;定性数据是指所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通常以文字形式进行表示,比如性别、颜色、品牌等。
2. 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实验观察和文献调查等。
实地调查是指研究人员直接到研究对象所在的实际环境中进行数据收集;实验观察是指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实验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测量;文献调查是指研究人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数据收集。
3. 抽样方法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通常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抽样,以获取代表性的样本。
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系统抽样等。
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分层抽样是指根据总体的特征将总体分成若干层,然后从各层中分别抽取样本;整群抽样是指根据总体的特征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然后随机抽取若干群作为样本;系统抽样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律从总体中选择样本。
二、描述统计1. 数据的整理和展示数据的整理和展示是统计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数据的分类整理、频数统计和数据的图表展示。
数据的分类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研究;频数统计是指对各类数据的频数进行统计和汇总;数据的图表展示是指利用各种图表形式(如直方图、饼图、折线图等)将数据进行直观展示。
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指通过一些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极差等。
均值是指所有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是指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众数是指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标准差是指数据的离散程度;极差是指数据的取值范围。
三、推断统计1. 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是指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
估计的常用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是指通过样本数据得到总体参数的一个估计值;区间估计是指通过样本数据得到总体参数的一个区间估计。
统计学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统计学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数据的学科。
它在许多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商业和医学等。
基本概念- 数据: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数值、文字或图像等。
-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我们想要研究的所有个体或事物,而样本是从总体中选择的一部分。
- 参数与统计量:参数是总体的数值特征,统计量是样本的数值特征。
- 频数与频率:频数是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频率是频数与样本大小之比。
描述统计学- 中心趋势:用于衡量数据集中的位置,常用的统计量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 变异程度:用于衡量数据集中的离散程度,常用的统计量有标准差、方差和四分位数。
- 数据分布:用于描述数据集中每个值的频率分布情况,常用的图表有直方图和箱线图。
推断统计学- 参数估计:通过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 假设检验: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的假设进行推断性统计分析,包括设置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常用的相关系数有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 回归分析:用于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常用的回归分析有线性回归和多元回归。
统计学软件- 常用统计软件:如SPSS、R、Excel等。
- 数据可视化工具:如Tableau、Power BI等。
这份文档提供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概述,包括基本概念、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相关分析和统计学软件。
它将帮助读者理解统计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为进一步探索统计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统计基础知识》期末试题合并一、二省赛一等奖
2022级《统计基础知识》期末复习题(2套)()一判断题1、统计标志都是用文字表示的,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2、统计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统计指标是说明单位特征的。
()3、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而质量指标是用平均数或相对数表示()4、数量指标是用数值表示的,而质量指标不是用数值表示的。
()5、一个完整统计指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名称、指标数值、计量单位、计算方法()6、统计总体具有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三个基本特征。
()7、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8、某生产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数分别为68件、69件、70件、71件、72件,因此说这5个数是数量标志或变量。
9、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10、对所属企业在2022年1月底上报2022年工业总产值资料,则调查时间是2022年,调查期限是1个月。
11、按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就是变量数列。
()12、连续变量组限所在组原则是“上限不在内”。
()1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一是受变量值大小的影响;二是受到权数的影响。
()14、平均增长速度不能根据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
()15、变量按其是否连续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16、离散变量即可编制单项数列,也可以编制组距数列。
()17、全面调查是对研究对象所有的单位无一遗漏地进行调查登记的一种调查方式。
()18、一次性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变化情况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登记的调查方式()19、可以用标准差直接比较平均数不相等的总体标志变动度大小()20、保证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1、研究某市50家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其中某一家工业企业职工人数是150人,则“150人”是()A 指标B 数量标志C 品质标志 D数量标志值2、()属于品质标志A 商品零售额B 工龄C 计划完成百分数D 企业经济类型3、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A 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数量方面B 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C 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D 社会经济个体现象的数量方面4、一个总体()A 只能有一个标志B 可以有多个标志C 只能有一个指标D 可以有多个指标5、属于分类数据的是()A 年龄B 工资C 汽车产量D 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等)6、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A 信息职能B 咨询职能C 监督职能D 核算职能7、下列属于离散变量的是()A 粮食产量B 职工人数C 年龄 D工资8、下列属于截面数据的是()A 某企业2022年1---6月份产品的产量B 2022---2022年全国钢产量C 2022年某市各工业企业的总产值D 2022----202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9、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A 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C 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D 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10、()属于品质标志A 身高B 工资C 年龄D 文化程度11、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A调查单位 B总体单位 C调查对象 D填报单位1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统计总体是()A 2000名学生B 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名学生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13、()属于连续变量A 国民生产总值B 机器设备台数C 全国总人数D 某市三资企业个数14、某花炮厂为了检查该厂的产品质量要对生产的花炮进行一次质量检查,这种调查应该选择()A统计报表 B普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15、数量指标一般表现为()A 绝对数B 平均数C 相对数D 中位数16、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A 分类数据B 顺序数据C 数值型数据D 数值型变量17、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所有单位的调查。
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
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要了解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则______。
(分数:1.00)A.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是总体B.所有居民是总体√C.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是总体单位D.所有居民是总体单位解析:[解析] 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总称。
要了解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则所有居民是总体,每一居民是总体单位。
2.构成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______。
(分数:1.00)A.总体性、数量性与同质性B.总体性、同质性与差异性C.社会性、同质性与差异性D.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解析:3.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______。
(分数:1.00)A.性别B.民族C.年龄√D.健康状况解析:[解析]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①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②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ABD三项均不能用数值表示,故属于品质标志;C项可以用数值表示的,故属于数量标志。
4.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下述调查中属于连续调查的是______。
(分数:1.00)A.每隔10年进行一次农业普查B.对2014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C.对近年来物价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D.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解析:[解析] 连续调查是为了观察总体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的数量变化。
它要求随着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连续地进行调查登记;不连续调查是间隔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常是一年以上)所作的调查,一般是为了对总体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研究。
ACD三项属于不连续调查。
5.调查时间的含义是______。
(分数:1.00)A.涮查工作期限B.进行调查的时间C.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解析:[解析] 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统计学基础知识
全国的每一个工业企业
全国工业企业
该城市的每一个工业企 业 该市产的每一种工业产 品 每一辆国产轿车
该城市工业企业
该市产工业产品
所有国产轿车
每一品牌国产轿车
所有品牌国产轿车
3、总体与个体的相对性
全部消费 品 食品类 粮食 细 粮 面粉 粗 粮 大 米 副食 品 衣着类 烟酒 茶 日用品类 …… ……
标志值比较
既没有数量大 小, 也没有先后次 序
运算特点
2
定序测 定
定 性 测 定
品 质 标 志
用文字 或代码 表示
没有数量 大小, 但是有先 后次序
计数
3
定距测 定 定比测 定
4
定 量 测 定
数 量 标 志
用数字 表示
既有数量 大小, 也有先后 次序
加、减、 平均 加、减、 乘、除、 平均
三、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
整个指标体系还可以按照总指标—大类指标— 中类指标—小类指标—具体指标分层,形成多层次 的统计指标体系
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层次关系如图 2.1.5 所示。
企业综 合经济 效益指 标体系
生产经营效果 指标体系
包括资产报酬率、所有者权益 报酬率、销售利税率、销售收 入及其增长率等 包括单位产品成本、成本利润 率等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1 、统计总体 , 简称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 、具有一个或者多个相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组 成的集合体。 2、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称为总体单位。 根据统计研究目的确定所研究的总体单位 是什么?总体是什么?研究的是哪方面的数量 特征?
表1.1.1 确定总体单位和总体
研究目的 研究全国的工业企业的 生产经营状况 研究某个城市的工业企 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研究某个城市的工业产 品的生产情况 研究国产轿车的生产情 况 研究国产各品牌轿车的 生产情况 总体单位 总体
统计基础知识第1章试题和答案
统计基础第一章概述一、名词解释⒈大量观察法⒉统计指标⒊标志表现⒋离散变量⒌统计机构二.填空题(0.5×40=20分)⒈统计具有、和等职能。
其中是其基本职能。
⒉统计一词包括、和三种涵义;其中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⒊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征可概括为、、等。
其中基本特征.⒋统计的工作过程包括、、、和等阶段.⒌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和。
其中后者又可分为、和.⒍统计总体是由的许多个体单位所构成的整体,它具有、、等特征。
⒎统计标志值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和;按其变异情况不同可分为和 .⒏变量按期取其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⒐统计机构是从事、、、、等活动的组织。
我国《统计法》规定设立的统计机构分为、、三种。
⒑.《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年制定,于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于年制定,于年修改。
三。
单项选择题(1×8=8分)⒈数理学派的代表人是()①康令②阿亨华尔③配第④凯特勒⒉在统计学发展过程中,被称为统计学创始人的是()①康令②阿亨华尔③配第④凯特勒⒊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在要求总体个单位在某方面具有( )①综合性②同质性③变异性④大量性⒋在调查某城市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时,总体是()①该市全部农民工②该市每个农民工家庭③该市全部农民工家庭④该市农民工家庭户数⒌在调查某校0605班48名学生的学习的学习情况时,总体单位是( )①该班48名学生②该班每一名学生③该班48名学生的学习成绩④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⒍某公司员工王海燕的月工资额为2580元,则“工资"是( )①标志②品质标志③数量标志④数量指标⒎在进行工业普查时,若以一个工业企业为调查单位,那么所有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①品质标志②数量标志③指标④数量指标⑤质量标志⒏随机抽样某公司六名员工进行调查,获取其月工资额的数据分别为1730、2750、2280、2186、1190、1550元。
这些数字是()①标志②指标③变量④变量值或标志值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质量指标不一定可量②标志必须可量③指标必须可量,标志不一定可量④指标不一定可量,标志必须可量⒑一个统计总体( )①只能有一个标志②只能有一个指标③可以有多个指标④可以有多个标志⒒我国的企事业组织( )①必须设立统计机构②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设立统计人员③是否设立统计机构由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④是否设立统计机构由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规定⒓( )所搜集的统计信息是我国统计信息的重要源头①政府综合统计机构②部门统计机构③企事业统计组织④个人四.多项选择题(2×5=10分)⒈以全国所有高校为研究对象,其中某所高校的“学生人数”是( )①数量标志②数量指标③变量④变量值⒉指标的主要特点是()①可量性②综合性③客观性④具体性⒊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 )①大量性②数量性③同质性④差异性⑤客观性⒋以某校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下列统计数据中()等是统计指标①男生所占比重为54﹪②女生人数为1250人③某学生的身高为1。
统计学基础知识归纳
(1)若过程正常,即分布不变,则出现超出上限UCL的点概 率只有1%。左右;
(2)若过程异常,分布的中心会发生变化,其发生概率位 1%。的几十乃至几百倍。
第二种解释: (1)偶然因素引起质量的偶然波动,异常因素引起质量的
异常波动,偶然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对质量影响小,异常波动 对质量影响大,通过采取措施可以加以消除。
CL C B
LCL A
41
准则6: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外 与准则5类似,这第5点可在任何处。本准则对于过程平均值的偏移也是较 灵敏的。出现本准则的现象也是由于过程参数u发生了变化。
UCL A B C
CL C B A
LCL
42
准则7:连续15点在C区中心线上下
出现本准则的现象是由于参数σ(过程标准差)变小。造成这种现
较常用,计算简单,操作 工人易于理解。
样本数量相等。
计算量大,控制线凹凸不 平(在特定条件下,控制 样本数量可以不等。 线可为直线)。
较常用,计算简单,操作 工人易于理解。
样本数量相等。
计算量大,控制线凹凸不 平(在特定条件下,控制 样本数量可以不等。 线工人易于理解。
用于控制一般的 ~ 过程。
用于控制关键的过程。
2、正态分布及其统计量 2-5 统计过程控制基本信息(SPC)
➢ 控制图的涵义
➢ 控制图示图
2、正态分布及其统计量 ➢ 控制图的定义
➢ 控制图的组成 中心线 上控制限 下控制限
2、正态分布及其统计量 ➢ 控制图的来源
将通常的正态分布图转个方向,使自变量的方向垂直向上, 将,
2、正态分布及其统计量
计算公式
xi= 1n
基础统计知识
基础统计知识
基础统计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类型:统计学中常见的数据类型有两种,即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是描述性的非数值型数据,例如性别、颜色等;而定量数据则是可以进行数值运算的数据,例如身高、年龄等。
2.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和展示的过程。
其中包括测量中心趋势的指标(如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测量离散程度的指标(如方差、标准差)以及数据分布的可视化方法(如直方图、箱线图)等。
3. 概率:概率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通常介于0和1之间。
它是统计学的基础之一,用于推断和预测。
4. 抽样与推断:在实际情况下,我们很难对整个群体进行调查或观察,因此需要通过抽样来获取代表性的样本。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可以对整个群体的特征进行推断。
5.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用于判断统计数据是否支持某个假设的方法。
它包括设置原假设和备择假设、选择适当的统计检验方法、计算统计量和确定显著性水平等步骤。
6. 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用于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相关分析方法有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7.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因变量的取值。
这些是基础统计知识的主要内容,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共40页文档
二、统计指标 重点:指标计算
5、动态指标(反映现象发展速度)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如下,以2000年为基期,历年投资发展速度?
指标名称
2000
2019
2019
2019
投资额(亿元) 32917.7
37213.5
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是个体特征的名称
总体 指标 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
统计某集团职工人数年龄、爱好情况
不变标志
变异标志
离散变量,取整数
连续变量
3.变异与变量
变异: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各体之间的差别称为变异 变量:习惯上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
连续变量
变量
离散变量
各概念之间的联系
组成
个体
总体
说
二、统计指标 重点:指标计算
调和平均数
某水果市场3个摊位销售苹果的情况如下表,平均价格为多少?
摊位
苹果价格(元/斤)
销售额(元)
A
3
70
B
3.2
65
C
4.5
50
合计
总金额
平均 价 770 格 0 6 65 5 55003.3 元 /8斤 3 3.24.5
总重量
总金额除 以总重量
• 某厂生产某种产品,上年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本年度计划 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而实际单位成本降低了8%,同时,计 划规定该厂本年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而实际提高了 15%。
• 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超额3.16%完成计划 实 计际 划单 单 1 1 位 位 0 0 0 0 成 成 9 90 02 5 本 本 % % 9 92 5计 0 0 划完成 实 计 程际 划 度单 单位 位 9成 成 6.8本 本 4%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涵义一、统计的涵义: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3、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一、总体与总体单位: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3、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
二、指标与标志:1、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三、变异与变量:1、变异:指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
标志按其总体单位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2、变量:指数量变异标志。
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
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两种。
第三节统计的任务与过程一、统计的任务。
我国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部门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二、统计的过程。
1、统计设计:是在正式进行具体统计工作之前,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统计对象的性质,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进行的总体规划和全面安排。
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第一章统计法基础知识一、统计法的基本含义1.统计法是调整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过程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2.统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统计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广义的统计法则包含了所有规范统计活动的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二、统计法的特点1.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统计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是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而言的这也是统计法之所以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根本所在。
统计法是以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以社会关系为其调整对象。
统计法调整对象的复杂性是指统计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既有纵向的管理关系也有横向的指导关系既有统计机构内部的管理关系也有统计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使统计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也十分复杂。
2.规范的内容具有专业性。
统计法的专业性是指统计法律制度中包含着大量关于统计工作的技术性规范如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标准等这些规范是统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统计法的作用1.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目前我国的统计分类目录、指标涵义、计算方法、统计表式、统计编码等还存在一些不科学、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
根据《统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国家统计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制定补充性的部门统计标准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部门统计标准不得与国家统计标准相抵触。
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统计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评聘制度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保障统计队伍的稳定性统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同时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高一统计学基础知识点
高一统计学基础知识点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总结、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商业决策还是社会调查中,统计学都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处理大量的数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一学生需要了解的统计学基础知识点。
1. 总体和样本统计学中,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可以分为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指我们想要研究或者描述的全部个体、事物或者现象的集合,而样本则是从总体中选取的一个部分。
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我们可以对整个总体进行推断。
2. 数据类型在统计学中,数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和比较的,如年龄、身高等;而定性数据则是描述性的,如性别、颜色等。
了解数据类型对于后续的统计分析非常重要。
3. 数据收集和整理在统计学中,正确地收集和整理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数据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然后需要进行整理和分类。
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包括制作表格、绘制图表和计算统计指标等。
4. 描述统计学描述统计学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概括性描述和分析。
其中一些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标准差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中心位置、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
5. 概率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统计学中,我们通过概率来描述和预测事件的发生。
概率可以用数字、分数或者百分比来表示,常用的表示方法包括事件发生的频率和相对频率。
6. 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通过样本对总体进行推断。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有关总体特征的结论。
常用的统计推断方法包括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等。
7. 数据展示在统计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图表的方式将数据展示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常用的图表类型包括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和饼图等。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能够更直观地展示数据。
8. 相关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分析可以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而回归分析可以通过已知数据建立模型并预测未知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平均指标的计算 平均数的表示:简单算术平均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 数、中位数。
第五节 变异指标 • 1、概念:是用来反映总体个单位某个标准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的指标。 • 2、作用:1、衡量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2、用来研究学习的稳定 性。 • 3、变异指标的计算 • 全距(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差( ) 、方差和标准差、标 准差系数
• 第四节 统计表 • 一、统计表的构成(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 • 二、统计表的分类 1、按作用不同:调查表、汇总表、分析表 2、按主词加工方法不同: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 • 三、统计表的编制规则 有标题、主词、宾词、栏数多时有编号、数值填写完整(缺省 时…)、有计量单位、说明、不封口。
•
第二节 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 一、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种类: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 量。 二、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
1、时期指标的平均发展水平:
a
a
i
2、时点指标的平均发展水平: a
n ai fi
fi
三、增长量:是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值数列指标, 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逐期增长量= 累计增长量=
• 第三节 统计分布 • 一、定义:在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进行排列,形成 总体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也称次数分布。 按分组标志分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分配数列。 变量数列分:单项式数列、组距式数列。 • 组距式变量数列的有关概念 1、组距、与组数 2、组限和组中 3、频数和频率 频数就是各组的个数,频率就是比重。 明白向上累计、向下累计。 4、统计分布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示法、曲线图)
• •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商品价格综合指数= 报 告 期 商 品 销 售 量 ×报 告 期 单 价
报 告 期 商 品 销 售 量 ×基 期 单 价
• •
二、平均指数及编制方法 方法:采取加权平均进行编制
• 第三节 指数体系及其因素 •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 是指具有一定数量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一 个整体。 二、指数体系的作用:1、可以进行的相互推算;2、测定各因素对 总变动的影响,进行因素分析。 三、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 1、确定分析的对象和影响因素 2、确定分析对象指标和影响因素指标,并列出其关系式。 3、建立分析指数体系及绝对增减量关系式。 4、分析个因素变动对总体变动的影响。
• 第四节 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法 一、原始资料的搜集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面谈访问法、邮寄访 问法、电话访问法、互联网访问法。 二、次级资料的搜集 根据调查目的通过查找有关资料。 • 第五节 统计调查资料的控制 统计调查一定会存在误差(登记误差和系统误差)。登记误差可以避 免,系统误差不能避免,但是可以控制。
• 三、调查表 表头、表体、表脚。 • 四、调查时间、调查期限、调查空间。 调查时间是调查资料所属时期或时点。调查期限是调查工作进行 的时间。
• 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 • 一、调查方式的种类 普查 抽样调查(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成抽样、整群抽样等) 非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 二、抽样误差。 是抽取样本所得到的样本指标数据与总统数据之间的差别。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样本单位数量、个体标志的变异程度、抽样方法。
• • •
第二节 总指数的编制方法 一、综合指数及编制方法 1、综合指数的概念 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而形成 的指数, 并通过只变动其中一个因素来反映该因素对总体的影响,这样编制的总指数 为综合指数。 2、编制方法 (1)数量、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首先,确定同度量因素(用统一指标来统一,如价值)。 其次,确定同度量因素所属时期。 销售量综合指数= 报 告 期 商 品 销 售 量 ×基 期 单 价 基 期 商 品 销 售 量 ×基 期 单 价
包括:1、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2、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3、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结构。4、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相互依存 关系。 • 三、统计分组的原则 科学性、完整性、互斥性。 • 四、统计分组体系 1、简单分组和平行分组体系。 简单分组是按一个分组标志进行的分组。平行分组体系是指对同样总 体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形成的分组体系。所 有分组都是独立进行的,个分组之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2、复合分组和复合分组体系。 复合分组是指对研究总体按两个以上的分组标志层叠起来 进行的分组。 复合分组构成复合分组体系。
•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是指根据统计设计方案对调查的要求,运用调 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体统地搜集统计整理的工作过程。 • 二、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 • 三、统计调查的分类:1、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 查。2、按登记是否连续分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报告单位 调查对象为所要了解、研究的总体。调查单位为总体中的个体。 报告单位,为负责提供调查资料的单位。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统计基础知识
• 第一章 总论 • 第一节 统计的相关概念 • 一、统计的涵义 概念:是指对某现象有关的数据进行手机、整理、计算、和分析的 活动。 包含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 • 第二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个体 总体:是指可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性的所有事物集合体。具有 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第三章、统计整理
• 第一节 统计资料的相关 概念 •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意义。 对统计调查的资料进行加工,形成能够反映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 是提高对总体现象的认识的必需途径。 •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 步骤:设计和编制统计整理方案、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编制 统计表或统计图。 • 第二节 统计分组 • 一、统计分组概念 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将总体划分几个组,使组与组之间具有 差异性,而同一组单位保持相对的同质性。 •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个体(总体单位),是总体中的每个事物。
•
二、样本和样本单位
样本:从总体中抽出一部分的事物进行研究分析,所抽出来的这一部 分就构成样本。 样本单位:样本中的每个事物。 样本具有的特点:来自总体;每一总体可以抽选出许多不同的样本; 样本具有代表性;对样本调查是为了推断总体。 • 三、指标和标志 指标是用来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一般包括名称、数字、单位。 标志是说明个体事物特征的名称。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区别: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标志是说明个体的;指标都要用数字表 示,而标志可以不用
方差:将各个变量值和其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作为样本数据, 反映了样本中各个观测值其均值的平均离散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2 x x 2 f 未分组: 2 x x 分组: 2
n
f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与方差相比更具量纲性,而且与变量值 的计量单位相同,使用的范围比方差更广泛。计算公式为: 2 未分组: 分组: x x f (x x)
• 三、企业景气和企业家信心指数 企业景气指数是根据企业家对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情况的判断和预 期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家信心指 数也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它是根据企业家对企业外部市场经济 环境与宏观政策的认识、看法、判断与预期(通常为对“乐观”、 “一般”、“不乐观”的选择)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家 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感受与信心。 景气指数以100作为景气指数的临界值,其数值范围在0--200之间。 指数在100以上反映景气状况趋于上升或改善;低于100反映景气状 况趋于下降或衰退。 四、消费者信心等其他指数。
第四章 统计指标
• 第一节 统计指标的相关概念 • 一、统计指标的定义 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及其具体数值。 • 二、统计指标体系 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 • 三、统计指标的特点 同质事物的可量性、量的综合性 • 四、统计指标的分类 1、按统计指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性质不同分:数量指标和质 量指标。 2、按统计指标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分: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 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
• 第二节 总量指标 1、概念: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 规模或总水平的最基本的综合指标。 2、种类: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 第三节 相对指标 概念: 相对指标是质量指标,用以反映事物内部的相互依存关系。 • 第四节 平均指标 概念:用于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个单位某一数量标准在一定时间、地 点、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 特点:抽象性、代表性、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作用:1、可以消除总体规模不同带来的总体数量差异;2、可以反映统 一总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趋势;3、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 系。4、 可以进行数量上的推算和预测。
• 四、变异与变量 变异:同样总体中不同个体间的差别。分为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 变量:数量标志即为变量。 • 第三节 统计过程 • 一、统计工作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 二、统计的认识过程: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认识与定性认识 相结合。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相关概念
a i - a i -1
a i - a1
•
四、平均增长=
逐期增长量之和 逐期增长量个数
=
累计增长量 时 间 序 列 项 -1
第三节 时间序列的速度指标 a a 一、发展速度(定基= a 、环比 = a 二、增长速度(定基= a i - a 1 )
i 1
i
i -1
)
a1
统计指数
•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相关概念 • 一、统计指数的定义 广义是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相对数。狭义是社会经济现象中两组相关 的数字对比形成的相对数。 二、指数的种类 1、按研究对象分个体指数和总体指数。 2、按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 3、按对比场合不同分为静态指数和动态指数。 三、统计指数的作用 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2、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3、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 4、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