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品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成长.doc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成长内容提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是以实践活动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实践体验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实践活动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正文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是以实践活动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实践体验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那么,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呢?下面,我就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浅谈自己的体会。
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自身的实践性等方面的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分析、课上讨论交流的方式将有关知识信息迅速传递给学生,从而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走近绿色食品》这一活动主题中,我让学生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方式的调查了解了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指无污染、安全、优质、有营养的食品。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岀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和营养,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学生还通过上课讨论交流的方式了解到绿色食品标志由哪三部分构成、它的象征意义,鉴别绿色食品的方法等。
上课时,老师和同学们的知识交流使学生对绿色食品认识的更多,每个学生都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中,学生去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快乐, 从而获得巨大的无法遏制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缝沙包》是一节实践性非常强的课,学生学习了手工针缝的平针、回针(倒针)、锁边缝、包边缝几种针法,并能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简单的沙包,增强动手能力。
在展示时,有的同学的沙包不够结实,在试踢时有漏的现象,针对于这种现象,他们进行了改进,使得沙包既美观又结实。
让少年儿童在体验中成长
让少年儿童在体验中成长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许多孩子由于父母提供了全方位的替代和保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也以此为荣,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与人合作的意识更弱,到校后连最简单的系鞋带都不会……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发展呢?自从体验教育的春风象一缕春雨滋润了整个大地,也滋润了我们的校园。
我们抓住了这个好机遇,以体验教育为突破口,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树立新观念,让少年儿童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当前的教育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例如孩子们只贪图享乐,认为享受父母的辛勤劳动是理所应当的;放纵孩子,这样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管他人;过分保护,家长大多认为孩子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是爱护有加,处处为孩子们提供全方位的替代和保护,如穿衣服、洗衣服、剪指甲、收拾学具、接送上下学等;过分期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使孩子认为“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对其它漠不关心;在学校里,教师也往往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所以这种的“关心”“爱护”实际上会造成一种低级的生命循环,无法体现出生命的真正价值。
因此,我们要关注、提高少年儿童的整体生活质量,既要关心他们的健康发展、智慧和知识技能的增长;又要关心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少年儿童社会性的形成,让他们学会生存,提高能力。
鉴于这些认识,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活动。
1、积极引导少年儿童进行社会生活体验我校大多数学生对农活很陌生,虽然邻近农村,他们也从来没有干过什么农活,即使教师怎样讲农民伯伯是如何如何辛苦的,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体味不到的。
所以我组织队员开展“当一天农民的孩子”体验活动,让队员们亲自走进农村,走向田间感受一下劳动的快乐,体验一下农民伯伯的辛苦,以此让他们树立起爱惜粮食、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意识。
学生花钱如流水贪图享受,我们组织队员们开展“当一天小商人”体验活动,让他们亲自去体验一下父母攒钱的辛苦,从而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知道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让幼儿在体验中探索快乐中成长
让幼儿在体验中探索快乐中成长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快乐的体验不仅可以带来愉悦的感觉,还可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让幼儿在体验中探索快乐中成长成为了家长和教育者们共同的愿望和努力方向。
体验是幼儿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丰富的体验,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从而在快乐中成长。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让幼儿在体验中探索快乐中成长的方法。
幼儿在体验中探索快乐中成长需要创设丰富的情境。
情境创设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活动,通过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和情境,使幼儿在体验中得到快乐和成长。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戏剧表演、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幼儿在情境中体验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幼儿在体验中探索快乐中成长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指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工具和设施,包括教具、图书、游戏、玩具等。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到快乐,并且在快乐中获得成长。
教师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图书和玩具,让幼儿在阅读、游戏中得到快乐和成长。
幼儿在体验中探索快乐中成长需要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
情感支持是指教育者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到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在幼儿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让幼儿在快乐中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幼儿在体验中探索快乐中成长还需要加强与自然的联系。
自然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幼儿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从而在体验中得到快乐和成长。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游戏、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感受到快乐和成长。
让幼儿在体验中探索快乐中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以及加强与自然的联系,可以让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希望家长和教育者们能够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幼儿在体验中探索快乐中成长,健康快乐地成长成长。
在体验中求实 ,在特色中求活,在品牌中求精
在体验中求实,在特色中求活,在品牌中求精昆山市实验小学少先队总辅导员陶沁昆山市实验小学位于玉峰山下,娄江河畔。
多年来,我校充分发挥少先队优秀集体对少队员的教育和影响作用,不断增强少先队优秀集体对少先队工作的示范作用,努力将学校少先队工作不断推向新的层面。
学校连续16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8次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 1996年少先队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2000年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 04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科普之星科技竞赛先进集体”、“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星级学校”、苏州市少先队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等近百项全国、省、苏州市、昆山市先进荣誉。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作为一名总辅导员,应该竭力为学生打开一扇认识世界、感悟生活的窗户,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带出来。
“在体验中求实,在特色中求活,在品牌中求精”,培养学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生活,追求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教育。
一、注重体验,享受少先队活动的乐趣。
实践为了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学校以体验教育为出发点,在德育基地建设方面广开门路,大胆创新,形成多元化校外德育基地,开展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
学校少先队以实践为手段,结合本地的历史文化,引导广大少年儿童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如:亲子活动、手工小制作比赛、暑期夏令营活动、阿婆茶文化探究、与民工子弟学校手拉手等。
充实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焕发热情的优质大中队,必须要有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为此,学校大队部制定中队誓词并设栏张贴,使队员们在思想上树立“主人翁”意识。
设立“读书乐”、“雏鹰角”、“图书园”、“中队角”等文化专栏。
建立中队、学校一日常规制度。
组织阅读和交流活动,使课间少了许多喧闹,多了几分书香气息。
另外,少先队大队部在“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活动中,也尽力做到了持之以恒、内容丰富,活动实效,为进一步营造书香校园铺设了思想教育营地。
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人——《品德与生活》体验教学谈
著 名 心 理 学 家柯 伯 尔 认 为 : 童 儿 道 德 发 展 是 从 理 智 发 展 经 角 色 承 担
体 验 . 更 好地 推 动 学 生 良好 品 质 的 能
形 成和 发 展 师要 积极 引导 学 生 参 教 与 学校 生 活 . 时 捕 捉 校 园 内 发 生 的 及 典 型事 例 . 以丰 富 品 德 课 的 践 行 体 用
我 还 在课 堂 上 播 放 《 园 礼 仪 专 题 校
体 并 快 乐 地 成 长 呢 ?教 学 中 。 组 织 我 孩 子 们 进 行 了一 次 “ 们 都 是 好 朋 我
友” 主题 班 队活 动 。 动前 . 活 我让 孩 子
1家庭 体 验 . . 学会 感 谢 父 母
现在 的孩 子 .大 多 是 独 生 子 女 . 他 们 在父 母 、 辈 的过 度 呵 护 和 关 爱 长
其他 / 海撷 英 教
在体验中成长
德与生活》 体验教学谈
人 民政 府 教 育督 导 室 陈 美 玲
苏 霍 姆林 斯 基 说 : 道 德 , 有 当 “ 只 它被 学 生 自己去 追 求 . 得 亲 身 体 验 获
的 画 面 、 俗 简 练 的解 说 , 起 了 学 通 唤 生 的情 感 体 验 . 生 们 初 步懂 得 了 遵 学 守 学 校 生 活 规则 与纪 律 的 重 要 性 . 树
个 情 景 。 对 孩 子 们说 :大 家都 找 到 我 “
了好 朋 友 .我 们 把 自 己带 来 的 好 吃
的 、好 玩 的 拿 出来 与 朋 友 一 起 分 享 吧 !” 后 , 激 励 、 随 我 引导 孩 子 们 大 胆 地 表 现 自我 . 演 节 目… …孩 子 们 在 表 轻松 愉 快 的活 动 中增 进 了解 . 相 接 互 纳 . 验 到 了 友谊 的可 贵 与 快 乐 。 体 二 、 换 角 色 。 体 验 中 学 会 感 变 在
习惯道德在体验中生成
习惯与道德在体验中生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活动是教师教与儿童学的主要形式。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
在这样的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是截然不同的。
在本课程中,教师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
教师在实现这些不同角色的同时也提高了与儿童互动的质量,帮助儿童把活动深入、延续,通过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做儿童及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支持者,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架,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儿童投入活动,支持他们的各种尝试,同时也在进行着与儿童的合作——与儿童一起共同建构课程。
转变观念,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使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体现这门学科的生活性;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体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对学生的活动指导,使品德教育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提高活动的有效性;例如教学《认识你真好》这一单元的第三个主题活动“我也想当升旗手”时,我为学生再现了周一升国旗时的场面,让学生体验升国旗的感受。
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1.升国旗的场面是怎样的?2.你想当升旗手吗?怎样才能当升旗手?3.我们应当带着怎样的情感参加升旗仪式?在活动中,我注意收集从学生那里反馈过来的信息并进行规范性的讲解:升国旗、奏国歌时,全体师生要立正,少先队员行队礼,其他人行注目礼,表达对国旗的崇敬之情。
在学生感受到当升旗手很光荣时为学生讲清我校升旗手的入围条件,激励学生努力争当升旗手。
让学生的心情热起来;让学生的心思动起来;让学生的心灵飞起来。
使我和他们一起赢得了胜利,迎来了丰收。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新教育 上旬刊77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
因此,将德育融入到各学科之中,挖掘各学科的育人价值,并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也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
音乐教育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听觉审美的重要课程。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德育渗透,根据音乐学科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促使他们在体验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格。
一、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德育渗透,教师必须先创设基本的教学氛围,否则学生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就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这不利于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接收和道德情感的体验。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包括给学生推荐优秀的音乐作品、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空间、课外教学活动与音乐艺术有效结合等。
小学生在选择音乐时,由于其辨别和控制能力差,经常会对一些娱乐性强、格调不高、内容低俗的音乐作品感兴趣。
在这样的音乐熏陶下,久而久之,学生的听觉审美会出现偏差,甚至在价值观念的塑造上也会出现问题。
对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推荐内容积极、正面向上、思想健康、艺术性较高的音乐作品,并利用音乐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对崇高道德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对课外音乐活动的设计,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音乐氛围,使音乐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在课外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较强,教师对于教学氛围的营造主要是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德育的渗透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服务设计音乐活动,组织学生唱“红歌”,并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学生自由选择“红歌”并进行演唱,师生共同讨论、欣赏,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实现道德的培养。
二、挖掘德育元素,引导学生感悟道德内涵小学音乐教材选取了众多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涵盖面极广,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多元丰富,而这也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有效支撑。
基于此,教师应挖掘教材内容,提炼其中的德育元素,并根据需要展开教学指导。
幼儿园中班良好心理品质总结
幼儿园中班良好心理品质总结
一、引言
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形成独立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同时也开始面临更多的社交挑战。
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心理品质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幼儿园中班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进行总结。
二、良好的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个人对自己身心状态、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孩子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三、积极情绪的培养
积极的情绪状态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中班阶段,教师应该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引导他们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绪管理能力。
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适应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孩子们开始有更多的社交活动,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分享、合作等社交技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五、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个体在思考、表达、创造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勇于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六、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园中班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应该注重自我认知、积极情绪、社会适应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孩子
的个性和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体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浅谈体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体育活动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分析综合能力,使人脑清晰,思维敏捷,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人的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养成良好的品质。
那么,怎样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良好品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塑造:一、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
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如韵律操、体育舞蹈等);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离、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功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二、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
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
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观。
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
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通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在日常活动中,树立幼儿勇敢自信的品质
在日常活动中,树立幼儿勇敢自信的品质自信念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谁拥有了自信,他就成功了一半。
而幼儿期正是共性品质处在可塑性较强的时期,从小培育幼儿信任自己,信任自己的力气的心理品质,无论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进展,还是对提高幼儿的群体素养都有不行估量的作用。
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在各项活动中培育幼儿自信念的重要意义。
一、在体育活动中,培育勇敢自信的品质我们在户外运动中,除了让幼儿自由玩耍器械外,老师还为幼儿创设了一系列有助于熬炼幼儿勇敢品质的体育玩耍。
比如在平衡区里,我们借助一架竹梯、一个木偶娃娃、教室户外高起的平台进行了一个“挽救伤员”的体育玩耍:请幼儿在爬上楼梯,然后救下上面“受伤的宝宝”,然后运回平安地带。
在提高幼儿平衡力气的同时,我们也使幼儿的胆识和气魄得到了充分地熬炼,还加强了幼儿的集体合作力气。
毕竟传统的竹梯架在平台上还是有高度的,对于中班的幼儿操作起来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和挑战的。
二、在生活活动中,激发幼儿主动表现自我在生活活动中,我们努力寻求幼儿的爱好所在,设计适合幼儿的生活活动。
在“今日我来播新闻”的活动中,孩子通过观看新闻,看到了许多英雄的人物,看到了他们坚韧的意志和勇敢的品德。
通过活动使他们对坚韧的意志奠定了感性的熟识,使他们心灵得到了很大的触动。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鼓舞他们要向生活中的英雄学习,孩子会有士气、有信念了。
在说说五星红旗的由来的活动中,孩子们为了了解叔叔的故事,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英雄事迹,有的从报纸上剪辑、有的收集到了碟片、有的通过网络,在查找过程中他们熬炼了自己,每个孩子都乐观地参与,活动的本身也让孩子体验到了成功,树立起了连续争论探究的信念。
三、在区域活动中,树立幼儿的自信念老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念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平日除学习活动以外的时候。
老师的微笑、点头、摩挲等都是赐予幼儿的信任和支持。
幼儿也会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下、支持的话语中,重新树立起自信。
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
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2010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交流会发言稿通州区第六中学执笔:金志刚在各种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课堂上说教式、校园里灌输式的德育不应该再充当德育的主流形式,因为它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重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
文件还进一步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
“中央八号文将“实践教育”放在了比课堂教育更重要的位置,把“体验教育”作为德育工作一条基本途径,常规性途径确定下来,为新时期的德育手段和方式,指出了明确方向。
如何在德育过程中落实中央八号文件精神呢?我们着手了“主体参与——自我体验型”德育模式的探索,提出了“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德育新思路。
我们认为,活动是一个实践、体验、感悟的过程,通过活动,让学生们在自我实践中,去体验,在体验中去感受,在感受中去思考,通过自我思考不断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作出评判、作出修正,从而使自身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我们觉得,这是生活的德育,贴近学生的德育。
为促进“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德育思路的落实和有效实施,我们加强了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建设,围绕德育工作逐步构建起了五个体系:一、构建德育工作体系(一)、构建全员参与德育体系,实现全员育人格局。
我校建立了四级德育管理网络,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第一级是由校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这当中包括总务领导、教学领导、工会领导,形成全部门参与德育的局面。
第二级由年级及班主任、政治教师构成的德育骨干队伍。
第三级,以教研组长为首的全体任课教师组成的学科德育队伍。
第四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组织。
(二)、整合德育资源,构建社会共建体系。
学校积极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初步实施了社区共建、军民共建、法制共建、文化共建、社会综合实践、家校合作六大工程,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让品德在体验中放飞翅膀
让品德在体验中放飞翅膀《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
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一定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生活实际着手,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体验教育,使品德教育做到”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使品德教育能真正打破说教的形式,具有实效性。
“体验”是指人通过参与活动和交往实践,在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以及获取直接经验和感受的心理内化过程。
这种直接的经验和感受,包括认知、情感、态度、技能、观念、自我意识等各种心理成分。
体验过程是一种主动的、创造性的、整体的心理加工内化过程。
那么,如何使学生更好的接受体验教育呢?一、准确把握体验活动的目标。
体验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体验活动应该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依归。
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每一个活动都应该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
因此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应该是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下进行的。
二、透彻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
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体验活动教学,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时空是开放的,有课堂中的活动,也有走出课堂外的实践活动。
具体形式包括讨论交流、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主题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
选择活动的方式时,要有儿童意识,即活动方式要注意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考虑学生的需要、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
三、创设恰当情境氛围。
“由于创设情境,可以营造课堂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德育内容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
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作者:战波来源:《新课程·上旬》2012年第09期学校少先队对少先队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体验教育的含义是: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亲身实践,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过程中,“体验”是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情感活动更多的是指,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从亲身的经历中体会知识,感受真善美与假恶丑。
我校以“我能行”的体验教育活动为载体,充分体现了体验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的基本职能。
一、突出一条主线,正确把握体验教育的基本内容“我能行”是该校少先大队在开展体验教育中的基本内容,是贯穿少先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条主线。
当代少年儿童只有把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真正做到“我能行”。
因此,在体验教育活动中,该校始终以“我能行”来激励少先队员,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关系所包含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进行分解并逐步细化为少年儿童可操作、可体验的形式,通过体验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夯实队伍管理,不断强化体验教育的基础建设体验教育中,辅导员要从对活动包办代替转变为对活动的启发指导。
因此,中队辅导员的指导和引导非常重要。
学校少先队通过每月一次的中队辅导员会议和每学期一次的辅导员经验交流会,进行培训和切磋,提高他们加强少先队员思想道德教育的自觉性,帮助中队辅导员强化树立现代教育观,转变旧的德育观与学生观,实现了少先队教育观念的转变,解决了四个层次的问题,即: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重视学生动机情感在个性方面的发展;强调学生的自我意识,接纳学生个人发展的独特性;指导辅导员按照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进行体验教育。
三、抓住三个阵地,拓宽体验教育的活动途径在体验教育活动中,该校树立了大教育观念,构建了“以学校阵地为主体、以家庭阵地为支撑、以社会阵地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体验教育活动的格局,从而拓宽了体验教育的活动途径,实现了课内外、校内外互联、互动、互补的体验教育网络化。
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得 为人 师 表 的 真 实 感 受 , 明 白尊 师 的道 理 , 会 性 发 展 为 目标 。 建 立 班 队 活 动 与学 科 之 养成 热 爱 学 习 的 品 质 , 学 会 自主 学 习 , 自我 间相 结 合 的 体 验 教 育 构 建 模 式 。 从 而 提 高
管理 的 本 领 。
效 途径 。 学校 家 庭 . 社 会 三 位 一 体 的 体 验 教 育 ,促 进 了学 生 的 成 长 ,也促 进 了班 叛 和 学校 的 发 展 。 关键 词 : 体 验 教 育 三 位 一 体 促 进 发 展
中图分类 号 : G 6 2 2
文 献标 识码 : A
先 找他 们 谈 心 , 寻 找 孩 子 合 适 的 岗位 , 给 他 在各 学科 教学中 , 有 许 多 可 供 学 生 体 们在班里和学 校有 当众表现的机会 。 通 过 验 的 因素 。 我 们 努 力挖 掘 这 些 体 验素 材 , 把 实践 只要给 每 个孩 子找 到合 适 的体验 岗 “ 体验 教育” 与 学 科 教 育 紧 紧结 合 起 来 , 提 位, 他 们 一 定 能 在 这 个 岗 位上 扮 演 好 角色 , 高效 果。 根 据 体 验教 育 的 特 点 是 以 儿童 生 获得 全 新 的 感 受 , 养 成 良好 的心 理 品 质 。 获 活 为 基 础 , 以 促 进 儿 童 良 好 品 德 形 成 和 社
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教学篇誗经验交流“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明白。
”这句话告诉我们体验是多么的重要。
而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有的教师会采用“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有的教师会让学生通过参与一定的任务或活动感知一些东西,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体验,再在体验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最后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和行为习惯。
笔者平常到学校调研,在听品德课的过程中,发现品德课堂是否让学生体验,教学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
如果不让学生体验,课堂是非常沉闷的;如果让学生体验了,学生会在体验活动中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记住了该怎么做,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得以更好地形成。
如何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兴趣体验良好习惯易养成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原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
”可见,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发学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对所学的事理能印象深刻。
例如,笔者在听一节从化市校长常态课,六年级下册的《珍爱生命,遵守规则》这一课时,教者很自然地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成教学目标,课前教师发了以下的调查表让学生调查:调查项目需要遵守的交通规则行走时乘车时其他课始,让各小组展示调查表并向全体同学汇报,各小组轮流汇报,重复的就不再汇报,不同的才补充到表里面,经过全体小组的努力,形成了以下较为完善的调查表:调查项目需要遵守的交通规则行走时1.没有人行道靠右走,2.不能妨碍交通安全,3.不能穿越公路,4.不能玩游戏,5.要走人行道,6.不能翻越栏杆……(续表)乘车时1.系好安全带,2.戴好安全头盔,3.不能携带易燃易爆物品,4.不能向车外扔东西,5.不妨碍驾驶员动作,6.小学生不能坐驾驶位……其他红灯停,绿灯行接着,教师补充了以下的三点:一是上、下车要有序排队;二是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三是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得骑自行车上公路。
在体验中成长
在体验中成长摘要】在时代的发展过程当中,班会的开展也需要趋向于更为多元化的方式。
这一发展趋势也是德育教学事业当中的挑战与机遇。
体验式的主题班会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当中成为一种新形势下的教育模式。
体验式的德育主题班会课能够更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德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可以能够更好促进教育的进行。
基于此,本文对体验式主题班会的概念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阐述体验式主题班会德育教学在实施过程当中的作用与具体措施,以此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体验式;主题班会;德育实效性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087-01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
而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的进行也不断进行了研究与改进,在众多的探索办法当中,体验式主题班会能够更好的通过对于班级活动的整体运行培养学生的德育精神。
在此过程当中同学与教师能够进充分的沟通,学生也能够进行积极的思想交流,在快乐与轻松的氛围当中感受到德育教学,更好地培养自身的道德品性。
一、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课的重要意义(一)加强初中主题班会有效设计与实施的理论研究初中主题班会作为一门德育课程,从内容设计和实施形式来说,都应该结合青少年的思想和年龄特点、时代特点以及近期的德育目标等来设计与实施。
但是,当前初中主题班会在设计与实施中表现出来的随意性等问题,反映了其理论依据的缺乏。
所以,该研究的实施,讲究有效性,势必有利于加强初中主题班会有效设计与实施的理论研究。
(二)促进初中主题班会的课程化改革初中主题班会有效设计与实施的首要措施就是课程化改革,通过课程建设,促进初中主题班会的有效性。
在将主题班队会课程融入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之中,通过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本着“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初中主题班会会更加课程化、主体化、规范化、系列化,形成班队会序列活动课程,这样的活动课程势必推动学校课程化改革,让学校德育工作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给孩子劳动实践活动的评语
给孩子劳动实践活动的评语
1. 本次劳动实践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展现出了勤劳与努力的品质。
2. 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与重要性,培养了良好的劳动意识。
3. 孩子们在分工合作中,相互协作,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 通过劳动实践,孩子们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5. 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学会了珍惜劳动成果,培养了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之心。
6. 本次劳动实践活动,孩子们有效地运用了所学知识,提升了实践能力。
7. 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想法和建议。
8. 通过劳动实践,孩子们增强了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9. 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懂得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10. 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克服了困难和挫折,培养了坚持不懈的品质。
本次劳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和勤劳的精神,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成长。
希望孩子们能将劳动实践中的
收获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发扬劳动精神,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们会更加优秀和成功。
研学活动中德育行为的培养与渗透——以小班印染活动为例
研学活动中德育行为的培养与渗透——以小班印染活动为例摘要:本文主要以小班印染活动为例,对研学活动中德育行为的培养与渗透相关内容进行论述分析,首先提出幼儿德育的内涵与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研学活动中德育行为培养与渗透的可行性,着重探究小班印染活动中德育行为的培养与渗透策略,以期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研学活动德育行为印染活动德育在学前阶段中处在重要的地位,幼儿并未建立相对完善的价值观念,会因为周围不良环境因素受到影响,因此德育作用对于幼儿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德育行为,帮助幼儿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然而,促进幼儿德育行为培养的有效措施之一,即是研学活动。
本文即以“小班印染”这一研学活动为例,探究研学活动中德育行为的培养与渗透。
一、幼儿德育的内涵与作用德育即是思想品德教育。
从广义层面看,德育具体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以及社会德育;从狭义层面看,德育多是根据幼儿拼的思想新城并发展的规律,将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规范以及社会思想通过不同的方式转变为幼儿自身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过程。
⒈能够帮助幼儿获得“社会化”能力“社会化”主要是指经历个体、社会环境交互租用促进自我改革、自我发展实现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习并获得与社会、其他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又要学习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行为准则和基本礼仪。
科技发展更加迅速,信息传播速度也更快,成年人的言行、行为习惯以及思想认知都在对幼儿产生直接或是间接的影响。
为了避免幼儿受到不良的行为、情感以及意识的影响,势必需要对幼儿进行有效且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⒉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意志幼儿自身的全面、个性发展会受到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智力、身体、品德、情感因素等,其中影响幼儿全面、个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即是性格品德,上述因素会对幼儿自身的终身发展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五讲五做
五讲五做讲礼貌、做言行文明的青少年,讲友善、做关爱他人的青少年,讲诚信、做表里如一的青少年,讲卫生、做身心健康的青少年,讲自立、做自强上进的青少年。
这就是‚五讲五做‛。
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中,通过集体体验、自我体验、换位体验、模拟体验等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帮助青少年在体验中形成良好品质,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青少年社会公德意识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实践社会主义道德。
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熏陶和启迪青少年把基本的做人做事道理转化为青少年的内在品质。
记得有一次我们校园里一处宣传板,到处讲‚讲礼貌先进个人‛、‚讲友善先进个人‛五年级教室听不到朗朗书声,欢声笑语满楼。
四班,学生自制道具、自编自演的小品《吴诚信》(无诚信),逗得同学们笑破了肚皮。
七班,电视剧中的‚彪哥‛开了浴池,大声训斥着宰客的服务员。
形神俱佳的表演一结束,同学们唇枪舌剑,展开诚实守信大讨论。
不见一点点理性灌输,同学们都觉得,‚五讲五做‛近在身边。
现在,同学们见人敬称‚您‛,‚谢谢‛、‚对不起‛不离口。
有一次讲故事时同学们举起手踊跃发言:‚小光不该撒谎,李奶奶洗衣服多不容易!‛‚小明迷路了,我送他回家。
‛告别读书至上的历史,让仁爱、真诚、热情、谦虚、勤奋、勇敢成为立身处世的箴言,让知识、力量、习惯、技能、胆量成为实践社会的指南。
有一次的主题班会,诗朗诵、演唱、哑剧、相声、快板、英语演讲,多种形式的文艺演出赢得掌声阵阵,‚可贵的诚信,宽厚的灵魂‛根植大家心中。
‚五讲五做‛说到青少年心中去了。
孩子是家庭的轴心,是父母的‚小太阳‛。
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从前自己爱骂人,不讲环境卫生,妈妈说脏话,爸爸随地吐痰。
开展‚五讲五做‛后,他每天回家都向父母问好,制止爸爸的坏习惯。
结果,短短20几天,这一家都文明了。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父母们觉得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太难教育了,他们最担心孩子做坏事。
‚我教过思想品德课,主要内容大一点的孩子都能背下来,但没有实效,而‘五讲五做’让孩子一夜之间长大了。
《在体验中成长》班会课教案 【完整版】
《在体验中成长》一、活动背景:1、班级是一个很有特点的班级,多数学生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为了加强学生对班级的凝聚力,通过实践活动使每一个个体都能融入到集体当中。
2、目前正是初二阶段,是初中学习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的一年。
学业量大,难度深,要想取得良好的成绩,顺利的步入初三学年.就是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只有掌握了有效的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活动目的:1、通过擀饺子皮这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认识到熟能生巧、团队合作、做事讲究方法等是构成成功的重要因素。
2、通过课内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准备和参与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已形成的良好班风、学风,增强集体凝聚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活动重点:通过擀饺子皮这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认识到熟能生巧、团队合作、做事讲究方法等是构成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活动难点:通过课内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准备和参与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已形成的良好班风、学风,增强集体凝聚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五、活动准备:1.准备本次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相关物品。
2、异质态小组组合。
3、制作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课件。
六、活动过程:1、教师导言:当你蹒跚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的时候,你心里一定充满了喜悦;当你第一次笨手拙脚地做家务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涨满好奇;当你第一次郑重地举起右拳,光荣地加入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满是激动;当你第一次许下成人的誓言的时候,你心中一定充盈着自豪与责任.(配图片与音乐)大家在一起擀饺子皮也一定是第一次,大家愿不愿意一起体验一下呢2、教师在动手之前我们共同阅读一下活动规则。
(出示活动规则)活动规则:(1)人人参与,至少每人擀一个饺子皮。
(2)尊重他人:珍惜他人的生命奉献,营造和谐、美善氛围。
(3)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时间,诉说真实的生命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品质
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这一课程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我本文要说的是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第四单元的第二课《伸出爱的手》中的第一课时《走近残疾人》,这一课时需完成的教学目标有:第一能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第二对残疾人有同情心,尊重并愿意帮助他们。
在这一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即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也就是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上课了,我用围巾蒙上了自己的眼睛,右手拿教科书,左手拿一根长长的棍子——做盲棍,摸索着进了教室。
平时上课,我一进教室,同学们会马上起立并喊“老师好”。
而今天我一进入教室就听到同学们的疑问声:“啊,老师这是……”
我用盲棍碰碰这碰碰那,小心翼翼地走上了讲台,在讲桌上摸了好一会,摸了一根粉笔,又摸索着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盲人”。
这时我才摘下蒙眼的围巾喊“上课”。
同学们对我刚才的表现感觉很好奇,当然这是我的用意之一。
之二就是在我一进入教室的同时就把同学们带进本课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走近残疾人》,激发同学们体验残疾人生活的兴趣。
通过刚才的一幕,我的预设目的达到了,在我的一番导入词之后,同学们纷纷举手,要参加体验盲人生活的活动——在眼前漆黑的情况下绕教室走一圈。
我先让三个举手最高的同学来体验。
他们三个的眼睛被蒙的严严的,手拿一个小盲棍,一步一步往前挪。
费了好长的时间,有两个出色的同学才算完成了这个任务,而有一个同学走了一半,却转错方向了,又绕了回来,让班内其他的同学都为他着急。
之后,我又让这三个同学说出了他们心里当时最大的感受:“紧张、害怕,怕自己会受伤,怕达不到目的地,怕自己会摔倒……”当这三个同学
说完之后,其余的同学更兴奋了,也要来体验盲人的生活。
于是我顺水推舟,让所全班的同学都用红领巾把眼睛蒙上,蒙好之后再把自己的书及文具等都收拾好,装进书包。
同学们七手八脚地动起来了,就听见有的同学小声地说:“这支笔是我的吧?”“我好象少了一本练习册。
”……
“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做起来还出这么多错,盲人的生活太难了!”同学们纷纷说着自己心中最大的感受。
就在同学们深深感叹盲人生活艰难的时候,我出示了一个反面的小故事:“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嘲笑、捉弄过马路的盲人叔叔。
故意把香蕉皮扔到盲人叔叔的脚下,让他摔了一个大跟头……”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让同学们评判这几个调皮孩子的行为是对还是错,并对这几个调皮的孩子说几句话。
在同学们对调皮孩子评判的同时也是在对自己进行很好的教育。
当时我并没有过多地说什么,可是同学们却已通过这个故事深深地明白自己该如何去对待盲人。
这时我又创设了一个情景:找一个同学来扮演盲人去商店(在班内假设的商店)买东西。
在“途中”我设置了很多障碍物。
如:一根木棍、几个凳子、一个水桶……
“盲人”超着“商店”出行了。
我没有提前对班内其他同学做任何示意。
就听教室后边有同学在小声说:“快去搬走障碍物”有一个同学走到“盲人”前面,拿起了他的盲棍,扶着他慢慢地往前走。
此时也有几个同学悄悄地把“路上”的障碍物移走了。
就这样,“盲人”在大家的帮助下,很快在“商店”里买了东西回来了。
这一小活动结束了,我并未立刻发表任何评论,而是为大家鼓起了掌。
在我的带动下班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老师为同学们有爱心而高兴,而感动。
我也相信同学们走出教室之后,会比在班内做得更出色,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残疾人,让人间处处充满爱,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和谐。
”同学们坐得很直,眼睛亮亮的,我知道我的话说到同学们心里去了。
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
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思想和行动上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
在这一课的最后,我又通过活动,让同学们体验四肢不健全的人和聋哑人生活的艰难。
从而培养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也让他们从多角度去认识残疾人,更让他们能够自发地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那些社会中的弱势人群——残疾人。
这一课中,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参与体验中他们有了深深的感受和心灵的震撼,从而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
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打下了一个小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