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导图说课讲解
(完整版)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全)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全)一、数的概念1. 自然数自然数是无限的,可以一直往上数。
自然数是离散的,相邻的自然数之间没有其他数。
自然数是可数的,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出来。
2. 整数整数是可加的,可以相加得到新的整数。
整数是可减的,可以相减得到新的整数。
整数是可乘的,可以相乘得到新的整数。
整数是可除的,可以相除得到新的整数。
3. 分数分数有分子和分母两部分,分子表示被等分的部分,分母表示等分的总份数。
分数可以相加、相减、相乘、相除。
分数可以化简,即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4. 小数小数有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两部分,整数部分表示整体中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表示整体中的小数部分。
小数可以相加、相减、相乘、相除。
小数可以化简,即去掉末尾的0。
二、数的运算1. 加法加法是可交换的,即加数的位置可以交换。
加法是可结合的,即加数可以按照任意顺序相加。
加法的结果是唯一的。
2. 减法减法的结果是唯一的。
减法的结果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3. 乘法乘法是可交换的,即乘数的位置可以交换。
乘法是可结合的,即乘数可以按照任意顺序相乘。
乘法的结果是唯一的。
4. 除法除法的结果可以是正数、负数或分数。
除法的结果是唯一的。
三、几何图形1. 线段线段有长度。
线段可以测量。
线段可以比较长度。
2. 角角有大小。
角可以测量。
角可以比较大小。
3. 三角形三角形有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公式计算。
三角形的面积可以比较大小。
4. 四边形四边形有面积。
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公式计算。
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比较大小。
四、数学应用1. 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可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
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计算物体的面积和体积。
2. 数学游戏数学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兴趣,例如:猜数字游戏。
24点游戏。
数独游戏。
3. 数学竞赛数学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例如: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华罗庚金杯赛。
小学生数学竞赛。
五、数学思维方法1. 归纳法归纳法是一种从具体事例出发,得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式。
利用思维导图解读小学数学教材
利用思维导图解读小学数学教材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和思考过程以可视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组织知识。
利用思维导图解读小学数学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和结构,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思维导图解读的内容。
思维导图一: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 教材基本信息:书名、年级、版次等- 教材的整体结构:导学、微课、教案、作业、课件等内容- 各章节的内容:每章的名称、内容概述、学习目标等- 教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教材与学生生活和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思维导图二:小学数学教材的核心知识点- 数的认识: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等的认识和比较- 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的基本运算和应用- 分数和小数:分数和小数的认识、比较和运算- 几何图形: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性质和应用- 数据与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表示方法- 代数与方程:代数表达式、方程的认识和应用思维导图三: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模型建构:通过模拟实际情境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思维导图四: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 教学资源:教师课件、学生教材、辅导材料等的使用和推荐- 新媒体技术:利用电子教学、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和学习- 评价方式:课堂作业、小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反馈和辅导: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学生辅导和个别化教学- 学习与考试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提高学习效果思维导图五:小学数学教材的拓展应用和综合训练- 拓展应用: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中- 跨学科整合:与科学、语文、体育等学科进行综合训练和实践活动- 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数学竞赛和课外活动:参加数学竞赛、讲座、实验等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 数学思维游戏:通过数学游戏、益智玩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思维
一年级上册数学思维第一单元:准备课思维导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思维导图: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思维导图: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人教版小数一年级上册1-8单元思维导图
八、
数一数
比多少
上、下、前、后
左、右
1-5
比大小
第几
分与合
加法
减法
认识立体图形,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
拼组立体图形,深化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6
8
11-20
10
9加几
8,7,6加几
54,3,2加几
解决问题
数数的方法
从能有序地数数
同样多
比多少
上下与前后是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存在
1-5认识比大小的符号
一一对应法
理解确定第几的方法
45加法的意义
减法的意义
0有关于
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成不同的立体图形用相同的小圆柱可以拼组成大圆柱
6-10
6-10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数数
10
比较大小
序数的含义
数的组成
10
一图四式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认识钟面
整时6 12
9
8,7,6 5,4,3,2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导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导学
对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其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数与计算:这包括对20以内的数的认识,如10的加法、减法,以及20以内的加法、减法等。
2. 图形与几何:学生将开始初步认识各种基本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学习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3. 逻辑与推理: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通过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来理解逻辑关系。
4. 应用与实践:学生将学习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购物时进行简单的计算等。
下面是一个基于以上内容的简单思维导图:
```markdown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数与计算
10的加法与减法
20以内的加法
20以内的减法
图形与几何
基本图形的认识
圆形
正方形
长方形
逻辑与推理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
应用与实践
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
这是一个大致的思维导图,具体的分支和内容可能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你希望有更详细的思维导图,可以提供更具体的问题或需求,我将尽力协助你。
精选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导图
精选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导图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导图一、加法运算1. 概念:加法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所得的结果叫做和。
2. 性质:(1)加法满足交换律:a+b=b+a。
(2)加法满足结合律:(a+b)+c=a+(b+c)。
(3)0是加法的零元素,任何数加上0等于这个数本身。
3. 计算方法:竖式加法和列竖式加法。
4. 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加法的应用很广泛,例如:购物结账、计算总分等。
二、减法运算1. 概念:减法是指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所得的差。
2. 性质:减法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3. 计算方法:竖式减法和列竖式减法。
4. 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减法的应用也很广泛,例如:找零、计算差价等。
三、数的比较1. 概念:数的比较是指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
2. 计算方法:用尺子、量杯等工具来比较大小;利用大小关系式进行计算。
3. 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数的比较也很常见,例如:分辨身高、体重、年龄等。
四、数的排序1. 概念:数的排序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数字,比较大小并进行排序的过程。
2. 计算方法:可以用尺子或量杯进行排序,也可以用大小关系式进行计算。
3. 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数的排序也很常见,例如:把学生按成绩高低排序等。
五、分数的概念1. 概念:分数是指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其中的一部分的数量或比例。
2. 计算方法:分数的计算有加、减、乘、除等运算法则。
3. 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分数的应用也很广泛,例如:车速、饮食、运动等。
六、时间的计算1. 概念:时间是人们用来计量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时间的单位。
2. 计算方法:时间的计算有加、减、乘、除等运算法则。
3. 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时间的应用也很广泛,例如:计算学习时间、工作时间等。
七、图形和空间1. 概念:图形是指由线条或面积构成的平面图形,常见的图形有矩形、三角形、圆形等。
2. 特点:不同的图形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性质,如矩形的长和宽相等,三角形的三边相等等。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的思维导图与概念图应用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的思维导图与概念图应用在小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它们能够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在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中的应用。
首先,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结构。
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混乱。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学习数学的加法和减法时,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和例题整理出来。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还能够更好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其次,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在小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时间、空间、方向等。
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通过制作概念图,学生可以将这些抽象概念可视化,使其更加具体和形象。
例如,在学习时间的概念时,学生可以用概念图将一天分为早上、中午、下午和晚上,并标明各个时间段的活动。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一天的时间流程,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日常活动。
此外,思维导图和概念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在制作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这要求他们进行逻辑思考。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添加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发挥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科学的植物生长过程时,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成熟植物的过程整理出来,并添加自己对植物生长的理解和想法。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还能够发展创造力。
最后,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教学活动。
在小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例如,在教授语文的拼音时,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将声母、韵母和声调整理出来,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练习和游戏。
一年级下数学思维导图 人教新课标版PPT课件(14张)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Hale Waihona Puke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是凭借头脑中已储存的表象进行的思维。
而“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号、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表象,而这一表象就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每一个挂勾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这些挂勾连结可以视为你的记忆,也就是你的个人数据库。
”这一“数据库”的容量和组织形式决定了形象思维的优劣程度。
而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所以这一“数据库”的储存方式和组织结构和思维导图的“构图”方式不谋而合。
本人在数学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采用便于生长出知识点的树状思维导图——“智慧树”的表现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一种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表现形式,培养小学生的联想与创意,引导学生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思考,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关键步骤。
通过富有趣味的“智慧树”,让学生的思维如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无限延展,智慧迸发。
一、利用“思维导图”架构一年级数学知识体系,优化知识呈现方式。
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比较清晰、简单,结合一年级的小学生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通过一棵棵形象直观的思维“智慧树”将低年级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激发小学生思维动机,帮助小学生理清思维脉络,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
而在“智慧树”的建构过程中,包含了概括、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等思维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从低年级小学生思维方式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突出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结合不同的课例,采用了不同的架构方法,同时赋予枝干不同的色彩,与学生共同建立了低年级数学学习知识体系的“智慧树”,包括:计算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建构、图形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建构等方面,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建构培养小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空间图形“智慧树”。
1.搭建异中求同的空间图形“智慧树”。
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
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概括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空间观念的内涵和外延。
引导小学生辨别、发现知识点中的异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非常关键,针对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每一种物体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存在大小、形状等各方面的差异,我采用用“智慧树”的枝干来表现每种物体的各种表现形式,形成最佳教学方式。
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先将长方体变换不同的位置、大小进行比较。
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认识到几种图形尽管摆放的位置不同,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异中求同,因而对长方体的特点有了初步感悟。
继而再出现不同表现形式的正方体、圆柱体、球,在这样的不断建构过程中,逐渐发展了学生的求同思维,对各种物体的表现形式有了进一步的清晰认识。
2.同中求异,形成完整的空间思维体系。
根据学生学习过程,在学生认识每种物体的基本特征之后,将这些作为枝干的物体通过线条归并于一棵“智慧树”之中,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每种物体的异同,继而进一步准确掌握每种图形的特点,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空间图形体系。
(二)在口算教学中建构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智慧树”。
1.通过口算中的多样化算法构筑具有发散思维的“智慧树”一年级计算教学的知识体系比较简单,主要是100以内的加减法,所以结合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我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不同的方法用数的枝干表示出来,激发了学生探究、对比的学习欲望,并且在对比中逐步优化出较好方法。
如:结合例题13-9,我先画出树的主干即题目,请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我将各种方法在枝干中进行展示,经过对比,学生普遍认为第二种和第四种方法比较好,于是发挥“智慧树”的可以刺激大脑的表现因素之一:色彩的功能,用彩笔将两种方法凸现出来。
经过进一步的练习,学生又进一步发现了十几减9的计算规律,看十几中的个位上是几,然后加上1很快就知道答案了,于是,在第2种方法的枝干上又延伸出一个枝条。
通过这棵智慧树的建构,学生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于发散思维中经过逻辑分析最终得出最优化的算法。
2.复习课的“智慧树”建构过程中发展学生求同思维,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复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建立知识链接和形成知识网络,引导学生依据基础知识形成综合分析、思维的框架,更好地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复习课中学生练习时出现新的知识增长点,利用思维导图便可以引导学生迅速快捷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口算复习教学中通过“智慧树”构建,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优化算法,并有效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
如:在复习9加几,8加几等算式的计算方法时,我采用从枝干开始构建的方法,逐一出示9+6、8+6、7+6、6+6、5+6,在这些枝干上延伸出各题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优点,从而引出主干,在引导学生在逐步求同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三)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智慧树”建构,发展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生今后学习中一直要面对的,通过智慧树的架构能够清晰的予以表现与归纳。
一年级主要掌握的是用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复习、总结阶段,结合“智慧树”的直观优势,我以加法、减法为枝干,把各种实际问题用枝条形式予以展开,引导学生分析、判断,使学生掌握各种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体会加减法的异同。
在构建时,我选择学生平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情景,以吃水果为例首先出示:有5个苹果,又买来2个,一共有多少个?然后出示:吃掉5个苹果,还剩2个,原来有多少个?在引导学生讨论中,进一步明晰解题思路:都是把5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这时我相机用纸条勾勒出枝条,用枝干表现:加法。
在提炼减法解题思路时,采用同样的形式,分别出现三道例题:①有7个苹果,吃掉2个,还剩多少个?②有7个苹果,吃掉一些后还剩5个,吃掉多少个?③苹果有7个,桃子有5个,苹果比桃子多多少个?让学生在对比不同中发现其中的相同之处:都是从7里面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学生的认知越来越广,还可以进一步把乘法、除法做成枝干,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形成更加完整的体系,在寻找各种解题方法的异同中,形成系统思维。
二、多种方式构建“智慧树”,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发展除了利用“智慧树”的形式呈现教材知识体系,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构建“智慧树”的过程更是一个相互学习、交流与提高的过程。
因此,我采取了多种策略引导学生认识“智慧树”,尝试构建“智慧树”,促使学生认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的目的。
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成就感。
1.教师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智慧树”构建过程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思维还比较单一,但模仿性强,可塑性大。
在这期间如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采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的意识,将直接影响这些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状况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从“智慧树”构建之初,就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做好引导示范作用,让学生对“智慧树”的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有清晰的了解,熟悉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同时在构建智慧树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不论在学生个人尝试还是小组合作时都要参与学生的思考,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详例在后面均有体现)2. 个人尝试,使学生感悟“智慧树”的便捷思维导图的创作不仅非常灵活,而且没有严格的限制条件,故而能够充分体现个人的思维特点,具有非常显著的个性化特征。
对于同一个主题的思维导图来说,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和生活经历不同,因而其所制作的思维导图也具有显著的差异,这样思维导图就有利于张扬个性,体现不同个体思维的多样性。
一年级学生思维尚且稚嫩,所以,我从比较简单的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入手,引导学生画出属于自己思维导图的雏形。
在教学分与合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分与合的辩证关系,每一个数字既能分成也能合成。
我引导学生理解9可以分成3和6的表现形式后,引导学生思考;3和6还可以怎么分,请学生尝试像老师这样接着分下去。
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分出了多种方法,经过对比对每一个学生的分法予以肯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组内合作,协作探究,追寻“智慧树”的奥妙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强,灵感容易显现。
所以在讨论中将大家的意见和观点及时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便能够得到较好的思维成果。
小组共同创作思维导图,首先由各人自己画出自己已知的资料或意念,然后将各人的思维导图合并及讨论,并决定那些较为重要,再加入新意念,最后重组成为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最后的思维导图是小组共同的结晶,各组员有共同的方向及结论。
因此,使思维导图在学生的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过程中形成较高的实用价值,培养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
在引导学生系统认识人民币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同建“智慧树”。
首先我引导学生回忆认识那些人民币,学生回答的比较杂乱, 5角、2元、100元、1分等等。
这时我提问:怎么用“智慧树”表示好呢?相机在黑板上板书人民币,引导学生思考:人民币有哪三种单位?使学生领悟首先要将人民币分成元、角、分三个枝杈,接着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在三个分叉的基础上进一步分,这时学生思维开始活跃了,大家一起热烈的讨论,添上新的枝杈:有的小组列举各单位的人民币时比较杂乱;有的小组在不断的讨论中发现了规律性,制出的图简洁明了,富有逻辑性。
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全班交流,通过合作完成的“智慧树”中,学生体会到了人民币分类的特点与规律。
合作建构“智慧树”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新鲜和活力,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建立起一种师生平等、互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点主动构建成有机的脉络体系,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从小学低年段就注重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掌握各种类型的知识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一是帮助学生掌握了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二是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三是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有序整理,促进了知识的系统化,有利于构建知识的全景图,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内化,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生长的知识系统,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