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调研-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中医证候研究的文献分析_贾英杰
1( 2. 3)
合计
34
36
43
表 3 前列腺癌八大单一证型( 拆单后)
证型 肾虚证 血瘀证
湿证 痰证 热证 气虚证 脾虚证 阴虚证
频次 50 45 36 28 28 25 21 16
3讨论 目前对既往前列腺癌相关文献的分析表明: 中医
认为前列腺癌虚实夹杂证多见,其次是虚证和实证,病 位主要在肾,涉及脾、肝、肺,病理因素涉及瘀、湿、痰、 毒。基本证型为肾虚夹湿、痰、瘀、毒、热证、肾虚证、湿 热证、血瘀证。文献分析发现,发现绝大多数患者以肾 虚为基本证候,或( 并夹) 瘀、湿、痰、毒、热,对所有的 中医证候进行复合证候的拆单研究,结论认为肾虚、血 瘀证、湿证是前列腺癌的主要单一证候。综而述之,虚 证中应以“肾虚”为首,而实证中则以“瘀证、湿证”为 主,而湿证之中多为湿热证,故肾虚、血瘀、湿热为前列 腺癌的主证。
2 ( 5. 5)
肺脾肾虚,夹痰、瘀、热证
3( 7. 0)
脾气虚证
1 ( 2. 8)
气血两虚,夹痰、瘀证
2( 5. 9)
阳虚证
1( 2. 8)
正虚血虚瘀毒证
1( 2. 3)
阴虚证
1 ( 2. 8)
阴虚痰热证
1( 2. 3)
阳虚湿困证
1( 2. 3)
脾气虚弱,膀胱湿热证
1( 2. 3)
肝郁脾虚,湿瘀互结证
由于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文献相对较少,缺乏统 一的辨证分型及辨证标准,对分析结果可能有一定的 影响; 由于删除很多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其中一些有价 值的信息可能丢失; 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与激素非依 赖型前列腺癌在中医证候上可能会有所差别,但文献
中少有将二者加以区别,所以此次对前列腺癌中医证
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前列腺癌是一种在男性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威胁男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因此,对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包括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流行趋势、影响因素、筛查与早期诊断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前列腺癌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回顾和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本文发现,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发病率和流行趋势方面,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揭示了前列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影响因素方面,深入探讨了年龄、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对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前列腺癌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筛查与早期诊断方面,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了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为前列腺癌的早期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尽管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
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前列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仍有待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早期发现率和治疗成功率。
前列腺癌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也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群需求的变化。
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前列腺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高前列腺癌的诊疗水平和预防控制能力,为保障男性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依赖于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包括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以及实验流行病学等。
这些方法在前列腺癌的研究中各有侧重,共同推动了对前列腺癌病因、发病机制和预防策略的理解。
【课题申报】前列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新方法研究
前列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新方法研究前言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且以老年人群为主。
早期诊断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临床常用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寻找新的筛查与早期诊断方法。
本课题旨在研究前列腺癌的筛查与早期诊断新方法,希望能够提供一种准确、可行的检测手段,以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超过肺癌成为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由于前列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此时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
因此,早期诊断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和预后意义重大。
目前,临床常用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方法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筛查作用,但其特异性较差,造成了大量的过度检出和过度治疗。
同时,PSA检测还存在结果受生物学、炎症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容易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因此,寻找新的筛查与早期诊断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供一种准确、可行的前列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新方法,能够避免过度检出和过度治疗,提高准确诊断的比例,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并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如下:1. 寻找新的前列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方法,提高准确诊断比例。
2. 验证新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减少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3. 探讨新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其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
三、研究内容1. 收集前列腺癌相关研究资料,了解目前的研究进展和不足。
2. 对前列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新方法进行背景调查、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验证其特异性和敏感性。
3. 设计项目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列腺癌新筛查与早期诊断方法的临床试验,评估其准确性、可行性以及安全性。
4. 收集和统计临床试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课题申报】前列腺癌的新治疗药物研究
前列腺癌的新治疗药物研究课题申报:前列腺癌的新治疗药物研究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男性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目前,前列腺癌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方法,但由于前列腺癌的特殊生物学特征和高度异质性,以上疗法对于一些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效果有限,且容易引发副作用。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是当前前列腺癌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全面系统的检查和分析,探索新的治疗前列腺癌的药物,为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评估已有药物的疗效通过收集和分析已有的前列腺癌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数据和研究成果,评估这些药物在不同前列腺癌类型和不同分期患者中的疗效和副作用。
2. 筛选有效的化合物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筛选和评估对前列腺癌有潜在疗效的化合物。
利用细胞培养和小鼠模型,评估这些化合物的抑制作用和毒性,筛选出具有较好疗效和较低毒性的化合物。
3. 探索新的治疗靶点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法,研究前列腺癌的发生机制和相关的信号通路,筛选出与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相关的新的治疗靶点,为下一步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4. 开发新的药物基于已有药物和新的治疗靶点,设计和合成新的化合物,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评估其抑制作用和毒性,并确保其对前列腺癌的选择性作用。
5. 验证新药物的疗效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验证新的药物对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其在不同前列腺癌类型和不同分期患者中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意义和创新点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在目前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存在局限性的情况下,基于全面检查和分析已有药物的疗效,筛选出对前列腺癌具有潜在疗效的新化合物,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并开发出针对前列腺癌的新药物,在临床上提供更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创新点包括:通过评估已有的前列腺癌治疗药物,综合分析其疗效和副作用,为选择合适的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通过细胞培养和小鼠模型筛选出具有较好疗效和较低毒性的新化合物,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副作用;通过研究前列腺癌的发生机制和相关的信号通路,筛选出新的治疗靶点,为新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前列腺癌的基因组学研究
前列腺癌的基因组学研究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其基因组学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目前,前列腺癌的基因组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转录组学。
一、遗传学前列腺癌的遗传学研究主要涉及到基因的突变、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调节分子的功能。
通过对大量前列腺癌患者的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人们已经发现了大量的前列腺癌基因突变,其中包括SNP、CNV、Indels和结构变异等。
这些突变会导致前列腺癌基因表达的改变,从而影响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等生物学特征。
此外,遗传学研究还发现了一些与前列腺癌有关的遗传基因,如PTEN、TP53、BRCA1和BRCA2等。
这些基因突变表明前列腺癌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而且不同的遗传基因会导致不同的前列腺癌亚型和临床表现。
因此,通过对前列腺癌遗传基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和分类,同时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准确的基础。
二、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表达和人类疾病之间关系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主要关注基因组DNA上化学修饰的变化和影响。
前列腺癌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过程的异常会导致基因的异常表达和基因可读性的改变,从而影响前列腺癌的发展。
现在已经确定了许多表观遗传修饰与前列腺癌的关系。
例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在前列腺癌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DNA甲基化是指在基因组中某些位点上添加甲基基团,从而导致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改变。
在前列腺癌中,DNA甲基化通常被认为是抑制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并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之一。
因此,对前列腺癌DNA甲基化位点的研究可以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标志。
三、转录组学转录组学是研究基因的转录、基因表达水平、剪切变异等问题的重要领域。
现代技术已经能够高效地测定一个组织细胞类型的RNA序列,从而寻找这些序列在转录组水平的变异和表现。
前列腺癌文献(2):CRISPR筛选有助于发现前列腺癌的新靶点
前列腺癌文献(2):CRISPR筛选有助于发现前列腺癌的新靶点ReviewInt J Mol Sci. 2021 Nov 26;22(23):12777.doi: 10.3390/ijms222312777.CRISPR Screen Contributes to Novel Target Discovery in Prostate CancerCRISPR 筛选有助于发现前列腺癌的新靶点前列腺癌(PCa) 是男性成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组学技术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在下一代测序方面,增加了识别与癌症疾病相关的基因的机会,包括 PCa。
此外,基于 CRISPR/Cas9 技术的基因筛选阐明了癌症进展和耐药性的机制,这反过来又有助于发现新靶点作为新治疗靶点的潜在基因。
在精准医疗时代,这些知识对于临床医生对患者治疗的决策至关重要。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专注于迄今为止进行的CRISPR 筛查PCa 如何有助于鉴定生物学关键和临床相关的靶基因。
关键词:前列腺癌,CRISPR筛选,CRISPR/Cas9一、简介前列腺癌 (PCa) 每年在全世界造成 160 万例病例和 366,000 例死亡[ 1 ]。
在美国,PCa 是一种常见的癌症,也是男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 2 ]。
雄激素是促进 PCa 细胞生长的关键因素,而雄激素剥夺疗法 (ADT) 是男性转移性 PCa 的主要治疗方法 [ 3 ]。
虽然最初有效,但接受ADT 的转移性PCa 患者最终会产生耐药性并进展为不可避免地致命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 [ 4]。
在过去的十年中,延长mCRPC 寿命的药物得到了扩展,包括第二代雄激素受体(AR) 抑制剂、化疗药物紫杉烷卡巴他赛和用于 BRCA1/2 等 DNA 损伤修复蛋白缺陷的肿瘤的 PARP 抑制剂和ATM 。
然而,为 mCRPC 患者确定新的治疗靶点并为现有疗法提供新的遗传标记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
前列腺癌诊治学的研究近况
认为 低 回声 病 灶 的 所 在 部 位 对 诊 断 起 重 要 作
用 低 回声 区 在 后 面 或 在 外 周 带 的 后 侧
,
、
其局 部 包括前 列 腺 肿瘤 的 大
就高度 提示 为癌源自低 回声 病 灶 在 前 列 腺 中 心 区
。
块切 除 尿 失禁
。
。
t
过 去术后 病人 常发生 阳 萎和 半数有 目前 外科 技 术 改 进 可 保 留 勃 起 的 神
宜 春 医 专学报
8
年第
卷第
、
2
期
1
9
前列 腺 癌 诊 治学 的研究 近 况
峪 波
(
靴荣
(
外科 学 教研 室
科学教研室 才
,
)
)
前列腺癌 ( P
“
是 欧 美 男性 泌 尿 主 殖
。
a 明 P S A 均有 显 著 ) 意义
特别有 意 义 的 是早
。
系最 常 见 的 恶 性 肿 瘤 之 一
发 病 率 中 占第 二 位 第三位
,
很可 能 是 良 性 的
于 分期 低 的肿瘤 ( B
:
、
低 回 声 占优 势 的 P 分期 高
、
o a
多见
经和尿 失 禁的肌 纤维
5 0 多降 至 5
40
使尿 失 禁 从原 有 的
。
浸 润 性 的肿瘤
。
拓
,
术 前有 能 力 恢 复 的 在 术 后
。
C
、
D 期 ) 则 以高 回 声 为 主
,
前 列腺
视
二
G
、
前 列 腺 癌 的 放 射 免 疫 探测 ( F i a
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这种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展开论述,主要包括致癌基因、信号通路、治疗靶点等方面的内容。
一、前列腺癌的基因变异1. 基因突变与前列腺癌发生关系密切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多个基因突变相关。
其中,PTEN、TP53和RB1等肿瘤抑制基因的缺失或突变被广泛认为是前列腺癌发生和进展过程中最常见的变异类型。
这些突变会导致细胞功能紊乱,增加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抵抗能力,从而促进前列腺肿瘤生长和扩散。
2. 启动子甲基化在前列腺癌中扮演重要角色启动子甲基化是一种影响DNA转录活性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前列腺癌中存在大量启动子甲基化事件。
这些甲基化改变可以引起多个肿瘤相关基因的静默或过度表达,影响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等关键生物学过程。
二、前列腺癌的信号通路调控1. 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中的重要性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是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核心调控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AR通过与雄激素结合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
然而,在前列腺癌中,AR 通常被广泛过度表达或突变,使得肿瘤细胞对雄激素无处不在地敏感,并且即使在低雄激素水平下仍能持续活跃。
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在前列腺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当该通路被激活时,会导致细胞增殖加速、凋亡抑制以及血管新生等恶性特征的出现。
因此,针对该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已经成为前列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三、前列腺癌的治疗靶点1. AR信号通路是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靶点由于AR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针对该通路进行干预已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主要策略之一。
目前,第一代雄激素阻断剂(如达尼索胺)以及第二代雄激素拮抗剂(如恩托维酮)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 靶向PI3K/AKT/mTOR信号通路治疗前列腺癌除了针对AR信号通路进行治疗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前列腺癌疾病研究报告
前列腺癌疾病研究报告前言: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对男性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前列腺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研究也愈发深入和细致。
本文将在搜集分析最新研究、引用专家观点的基础上,全面介绍前列腺癌的疾病研究现状,并探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治疗进展。
一、前列腺癌的发病原因前列腺癌的发病原因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大多数专家认为,前列腺癌的病因复杂,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近的研究发现,前列腺癌的病因与肠道微生物起到的作用有关。
研究团队在对20个前列腺癌患者和20个健康人进行对比时发现,前列腺癌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健康人有所不同,肠道内肠杆菌的数量增加,而细菌群的多样性却减少。
这项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二、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与诊断准确、可靠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是前列腺癌治疗的基础。
疾病早期的筛查与诊断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机会和更大的生存概率。
目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被广泛运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和诊断。
但是,PSA检测也存在着诊断性误差和过度治疗等问题。
为此,近年来的研究者们找寻了一些新的筛查和诊断方法支持PSA系统。
国际多学科前列腺癌研究小组专家指出,尿液中大量的长链非编码RNA,如PCA3、HOXD3、DD3等,是非常有前途的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
近期,多项研究表明,在PSA诊断前列腺癌指标仅仅偏高,但未提供认真考虑的诊断时,使用这些基因标志物的组合可提高早期诊断的精确性。
三、前列腺癌的治疗研究与发展前列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药物治疗、激素治疗和综合治疗等。
临床表明,单一治疗手段治疗前列腺癌效果有限,多种治疗手段联合使用可提高疗效。
在现有治疗手段上,人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切入点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新型放射剂量模式进展钴60外照射在医院中长期应用外照射的方式之一,然而通过使用新的放射剂量模式,钴60的放射技术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将有望取得重要的进展。
前列腺癌蛋白组学及基因组学相关文献综述
前列腺癌蛋白组学及基因组学相关文献综述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2019年,美国新增患者23万例,死亡患者近3万例[1]目前,针对的蛋白组学和基因组学研究非常广泛,发现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数以千计,但其中仅少数可能与的发生发展相关[2]通过文献挖掘对癌症相关基因进行提取和整理,是癌症分子机制研究的良好方法。
但若文献挖掘只局限于摘要,且利用自动文献挖掘工具未免机械,在文章题目和摘要中未出现的差异基因可能被漏掉。
本研究通过检索蛋白组学及基因组学相关文献,阅读全文人工提取差异基因,并对其进行、通路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挖掘可能与相关的基因和通路,从而为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人组织或人细胞株;2提供差异蛋白或基因名称。
排除标准1某种干预措施对蛋白谱变化的影响研究;2未提供差异蛋白或基因名称;3文献综述。
12文献检索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检索策略"[]""[]",时间限定建库至2019年1月。
13资料提取文献中涉及与前列腺增生组织或细胞组、与邻近良性组织组、高评分与低评分组蛋白谱和基因谱的比较,提取差异基因或蛋白输入",,,20007,",按照""统一名称。
14生物信息学分析141差异基因的分析采用"67,,"在线工具分别对差异基因及各组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探索共同出现的生物过程、细胞成分以及分子功能。
142差异基因的通路分析通过"67,,"在线工具分别对差异基因及各组的差异基因进行通路分析,探索共同出现的生物学通路。
2结果21文献筛选结果检索数据库获得文献564篇,排除重复文献179篇,阅读文题和摘要排除282篇,阅读全文排除文献68篇,共纳入35篇文献[3-37],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22差异基因纳入文献提取差异基因764个,其中组差异基因162个,组差异基因423个,组差异基因209个,3组共同差异基因21个见表1报道大于4次的差异基因共14个,其中报道8次,1、各报道7次,、1、1、1、5和1各报道6次,1、、8、和1各报道5次。
【课题申报】前列腺癌的细胞生物学研究
前列腺癌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前列腺癌的细胞生物学研究》课题申报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
尽管前列腺癌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因此,深入研究前列腺癌的细胞生物学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在前列腺癌的发展过程中,细胞分裂和凋亡的失衡、突变基因的活化和失活等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前列腺癌细胞内,细胞分裂激素、细胞调控因子以及基因组稳定性等方面的异常变化还有待详细研究。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特征的深入研究,探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该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前列腺癌细胞的形态学观察与比较:通过比较前列腺癌细胞和正常前列腺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发现前列腺癌细胞在形态学上的异质性,包括细胞大小、核形态、细胞质形态等方面的变化。
(2)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研究:通过检测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的指标,如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等,分析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异常状况。
(3)前列腺癌细胞的基因组稳定性研究:通过分析前列腺癌细胞的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前列腺癌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问题。
2. 研究方法(1)细胞培养:选择前列腺癌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用以保证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增殖。
(2)荧光染色:利用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前列腺癌细胞形态学特征的变化,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的采集和分析。
(3)Western blot: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比较与正常前列腺细胞的差异,研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调控机制。
(4)FISH技术:采用FISH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细胞的染色体异常情况,发现基因突变和演化的分子机制。
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研究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较为隐匿,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患此病的风险将不断升高。
因此,对于像前列腺癌这样的疾病,早期预防和发现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行讨论。
一、前列腺癌的症状在前列腺癌早期,患者通常不会感到身体的太多异常,这是因为前列腺癌的早期症状非常隐匿。
在癌症恶化到一定程度之后,患者才会感到一些明显的症状。
这些症状常常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以及排尿困难等等。
然而,这些症状不能简单作为前列腺癌的标志,因为它们也出现在其他一些前列腺疾病的情况中。
因此,在前列腺癌的诊断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二、前列腺素(PSA)的测量和直肠指诊信号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用于检测前列腺癌的一个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在前列腺癌的早期,PSA的水平常常正常或只稍有升高;当癌症恶化到一定阶段之后,PSA水平就会大幅度增加。
通过对PSA值的观察,很多医生能够及早诊断出前列腺癌,并且决定治疗的进展。
此外,直肠指诊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测量前列腺肿块的方法。
在体检中,医生会通过指检来寻找可能存在的异常肿块。
然而,这些方法不是完美的。
PSA值的升高通常不会是前列腺癌的明确标志,同时,这种检查也无法挑选出所含的肿瘤是否属于恶性生长的。
因此,如果一位患者患有呈现一些疑似前列腺癌的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他接受一些其他检查来确定是否确诊。
三、前列腺癌的组织学检测要确诊前列腺癌是否已经发生,需要对组织进行病理学的检测。
这种检测通过对患者的前列腺组织进行检测,以确定组织中是否含有癌细胞。
组织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但这项检查不是完美的。
在一些情况下,该方法并不能准确地告诉患者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对于这些患者,医生可能需要使用其他高级的诊断工具来确定是否确诊。
四、前列腺癌的治疗在确诊前列腺癌之后,将进行多种治疗。
这些治疗包括手术、放疗、放疗+化疗等。
在选择治疗方式之前,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哪种治疗方式对患者最为适当。
人类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人类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疾病,是由前列腺发生恶性肿瘤引起的。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也越来越成熟。
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的努力下,前列腺癌的治疗和预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基因检测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前列腺癌的遗传因素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研究显示,前列腺癌与遗传因素有关。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利用基因检测来预测前列腺癌风险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基因检测可以检测出前列腺癌的环境和遗传风险因素,及早发现前列腺癌患者,对于前列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前列腺癌的基因异常。
在研究中,一些基因被发现受到了突变或表达失调等异常,这些异常往往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有些患者的前列腺癌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因此基因测序可以用于个性化治疗前列腺癌。
药物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前列腺癌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通常是将抗癌药物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体内,通过进入血液循环来杀死癌细胞。
在前列腺癌的药物治疗中,主要涉及到的是激素治疗和化疗。
激素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男性激素的作用来达到控制前列腺癌的目的。
这些药物通常是抑制睾酮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缓前列腺癌的进展。
此外,激素治疗还可以预防前列腺癌的转移。
化疗是在前列腺癌的发展过程中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法。
化疗的作用是杀死癌细胞。
然而,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较大,往往会对健康的细胞造成损害。
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
靶向药物是指能够针对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进行作用的药物。
在前列腺癌的研究中,靶向药物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手段。
针对某些特定的基因异常或表达异常的靶向药物,可能很快地纳入到临床治疗中。
放疗和手术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前列腺癌的放疗和手术治疗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是一种无创性的治疗方式,可以通过外部放射线照射前列腺癌区域,破坏癌细胞而不影响周围健康的组织。
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切除前列腺癌组织,控制前列腺癌的发展。
《2024年前列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预测》范文
《前列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预测》篇一一、引言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全球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前列腺癌的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前列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前列腺癌转移相关基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预测其功能,以期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样本收集本研究收集了前列腺癌患者及健康人群的基因组数据,包括基因组DNA序列、基因表达谱等。
2.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1)基因组变异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前列腺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找出差异显著的基因变异。
(2)基因功能注释与富集分析:通过数据库资源,对差异显著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了解这些基因在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
(3)基因表达谱分析: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前列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基因的表达情况,找出与转移相关的关键基因。
(4)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与分析: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关键基因在蛋白质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
(5)功能预测:结合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预测关键基因的功能。
三、结果与分析1. 基因组变异分析结果通过对前列腺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我们发现了一系列与前列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变异。
这些变异主要涉及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等生物学过程。
2. 基因功能注释与富集分析结果通过对差异显著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过程。
其中,某些基因在前列腺癌的转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3. 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前列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基因的表达情况,我们找出了与转移相关的关键基因。
这些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前列腺癌研究中的新进展
前列腺癌研究中的新进展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男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对于前列腺癌的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话题,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前列腺癌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进展。
首先,研究者们发现,前列腺癌的发生与遗传有密切关系。
国外研究者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与前列腺癌发病有关的基因突变主要涉及到细胞凋亡和DNA修复等途径。
这项研究对于揭示前列腺癌发生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遗传因素与前列腺癌发生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段也得到了新的突破。
传统的前列腺癌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等,但这些治疗方式对于中晚期的前列腺癌疗效较差。
最新的研究表明,免疫治疗能够有效地抑制前列腺癌的生长,甚至能够使某些患者的癌症完全消失。
这项研究的成功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为研究和开发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了新的希望。
另外,前列腺癌的筛查与预测方面也得到了新的进展。
由于前列腺癌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因此,筛查和预测前列腺癌发生的风险至关重要。
近年来出现的基因检测技术使得前列腺癌的筛查更加快速、准确和可靠。
同时,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新技术在预测前列腺癌发生的风险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最后,研究者们还发现了前列腺癌治疗中一个新的目标分子——PD-L1。
PD-L1通常被认为是免疫反应的一个抑制因子,而前列腺癌患者中PD-L1的表达几率较高。
因此,抑制PD-L1的方法成为了前列腺癌治疗的新方向之一。
实验发现,针对PD-L1进行的治疗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有效地降低癌症的复发率。
总之,前列腺癌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多进展,这些进展不仅推动了前列腺癌治疗的发展,也为其预防和早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案。
虽然前列腺癌仍然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癌症,但随着科学研究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前列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雄激素受体促进前列腺癌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的研究》
《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雄激素受体促进前列腺癌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的研究》一、引言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雄激素受体(AR)的异常表达和功能异常被认为是一个关键因素。
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相关成纤维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也对肿瘤的生长及侵袭转移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雄激素受体对前列腺癌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对于深入了解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1. 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以前列腺癌组织中的相关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等技术手段,检测雄激素受体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同时,通过细胞培养、细胞转染等技术,研究雄激素受体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2. 雄激素受体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化等实验技术,我们发现前列腺癌组织中相关成纤维细胞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RT-PCR等技术手段,我们证实了雄激素受体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3. 雄激素受体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培养、细胞转染等技术,我们发现雄激素受体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
具体而言,雄激素受体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还能抑制细胞的凋亡。
这些结果提示我们,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雄激素受体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抑制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这为我们深入了解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此外,本研究还提示我们,针对雄激素受体的治疗可能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新途径。
前列腺癌文献
OBJECTIVE:Describe survival outcomes, along with current treatment standards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ognosis, to inform future trial design in this patient group.DESIGN, SETTING, AND PARTICIPANTS:STAMPEDE trial control arm comprising men newly diagnosed with M1 disease who were recruited between October 2005 and January 2014.OUTCOME MEASUREMENT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Overall survival (OS) and failure-free survival (FFS) were reported by primary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using Kaplan-Meier methods. Hazard ratio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s) were derived from multivariate Cox models.RESULTS AND LIMITATIONS:A cohort of 917 men with newly diagnosed M1 disease was recruited to the control arm in the specified interval. Median follow-up was 20 mo. Median age at randomisation was 66 yr (interquartile range [IQR]: 61-71), and median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level was 112 ng/ml (IQR: 34-373). Most men (n=574; 62%) had bone-only metastases, whereas 237 (26%) had both bone and soft tissue metastases; soft tissue metastasis was found mainly in distant lymph nodes. There were 238 deaths, 202 (85%) from PCa. Median FFS was 11 mo; 2-yr FFS was 29% (95% CI, 25-33). Median OS was 42 mo; 2-yr OS was 72% (95% CI, 68-76). Survivaltime was influenced by performance status, age, Gleason score, and metastases distribution. Median survival after FFS event was 22 mo. Trial eligibility criteria meant men were younger and fitter than general PCa population.CONCLUSIONS:Survival remains disappointing in men presenting with M1 disease who are started on only long-term ADT, despite active treatments being available at first failure of ADT. Importantly, men with M1 disease now spend the majority of their remaining life in a state ofcastration-resistant relapse.PATIENT SUMMARY:Results from this control arm cohort found survival is relatively short and highly influenced by patient age, fitness, and whereprostate cancer has spread in the body.Copyright © 2014. Published by Elsevier B.V.KEYWORDS:Control arm cohort; Hormone-naïve; Metastatic; Natural history; Prognostic factors; Prospective data; Prostate cancer; Survival; Time to progression1. Zuozhang Ya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umor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Third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Kunming, Yunnan 650118, P. R. China (tel. +86 871 8221157, fax. +86 871 8221157, e-mail. yangzuozhang@)AbstractBackground: As the most frequent bone metastasis, spinal metastases cause severe pain and damage to vertebral bodies such as spinal osteolytic destruction and compression fractures. To avoid the trauma and complications of open surgery, a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has recently been developed to treat metastatic spinal tumors.Purpose: To analyze the treatment outcomes of metastatic spinal tumors by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alone or PVP combined with interstitial implantation of 125I seeds.Material and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spinal tumors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PVP alone (40 cases) or PVP combined with 125I seed implantation (40 cases).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guided vertebroplasty was performed under local anesthesia, and acrylic bone cement was injected into the vertebra through a bone trocar to the center of the lesion, with or without simultaneous interstitial implantation of 125I seeds.Results: At 6-month follow-up, PVP combined with 125I seed implantation resulted in zero cases with complete relief (CR), 36 with partial relief (PR), four with no changes (NC), and zero with progression of disease (PD), while PVP alone without seed implantation resulted in 0 CR,31 PR, 7 NC, and 2 PD. While the combined-treatment group and the single-PVP groupshowed overall clinical benefit rates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100% and 95.0%, respectively), their 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s (VAS; 2.26±1.05 and 5.41±0.94, respectively) and 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s (KPS; 92.5±7.1 and 87.7±7.3, respectivel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fter treatment (P = 0.028 and P = 0.009, respectively).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had 1-year follow-up, and the mean time to tumor progression (TTP) was 9.0 and 8.9 months, respectively (not significant).Conclusion: PVP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with small wounds and minor complications. It is effective in the alleviation of pain in metastatic spinal tumor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outcomes can be enhanc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stitial implantation of 125I seeds.Methods and MaterialsData from 223 men in the Cancer of the Prostate Strategic Urologic Research Endeavor database who received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 concurrent with BT for intermediate- or high-risk prostatic adenocarcinoma were included; 159 (71%) received MAB, and 64 (29%) monotherapy (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or anti-androgen alon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whether the choice of ADT wa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recurrence adjusting for known prognostic factors.ResultsMen who received MAB had similar Gleason scores, T categories, and pretreatment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as those who received monotherapy.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of 49 months, the use of MAB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 in the risk recurrence (p = 0.72), after adjusting for known prognostic factors. A higher PSA at diagnosis (p = 0.03) and younger age at diagnosis (p < 0.01)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ecurrence risk. The 3-year recurrence free survival was 76% for patients in both monotherapy and MAB groups.。
前列腺癌疾病研究报告
前列腺癌疾病研究报告前列腺癌是一种让不少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它就像一个隐藏在身体里的“捣蛋鬼”,给患者和医生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先来说说前列腺癌是个啥吧。
这玩意儿是发生在前列腺上皮的恶性肿瘤。
前列腺呢,是男性独有的一个小器官,就藏在膀胱下面,形状像个栗子。
可别小瞧这个“栗子”,它要是出了问题,麻烦可不小。
我有个朋友的父亲,原本身体还算硬朗,精神头也不错。
可突然有一段时间,老是起夜上厕所,一开始大家都没当回事儿,觉得可能就是年纪大了,前列腺有点增生啥的。
但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尿痛、尿不尽的症状。
去医院一检查,竟然是前列腺癌!这消息就像一道晴天霹雳,让整个家庭都陷入了恐慌和不安。
前列腺癌早期的时候,症状还真不太明显。
很多人可能就是感觉排尿有点不畅,或者尿频、尿急,这些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的前列腺增生或者炎症。
所以啊,这就给早期发现和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等到症状明显了,比如说出现了血尿、骨痛,往往病情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了。
那前列腺癌是咋得的呢?目前的研究发现,年龄可是个重要因素。
年纪越大,得前列腺癌的风险就越高。
就像一台用久了的机器,零件出故障的概率也就大了。
遗传因素也不能忽视,如果家族里有人得过前列腺癌,那其他人就得小心了。
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长期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抽烟喝酒,都可能给前列腺癌的发生“添柴加火”。
说到诊断前列腺癌,医生们可有不少手段。
直肠指检是个简单又直接的方法,医生用手指伸进直肠摸摸前列腺,能大概感觉出有没有异常。
还有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测,这就像一个“侦探”,能帮助发现前列腺癌的蛛丝马迹。
如果怀疑有问题,还得做前列腺穿刺活检,这可是确诊的“金标准”。
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也有不少。
早期的话,手术切除肿瘤是个不错的选择,把这个“捣蛋鬼”连根拔掉。
放疗也能派上用场,用射线来杀死癌细胞。
对于晚期或者已经转移的患者,内分泌治疗可以抑制雄激素的作用,让癌细胞没了“粮食”,没法生长。
早期前列腺癌的研究报告
早期前列腺癌的研究报告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早期前列腺癌的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流行病学研究:通过搜集和分析大量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数据,研究人员可以确定该疾病的发病率、发病趋势和高风险人群等方面的信息。
2. 诊断方法和技术的改进:早期前列腺癌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和改进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方法和技术,例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试、生物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3. 治疗方案的评估和比较:早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手术、放疗、药物治疗等多种选择。
研究人员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副作用和预后等指标,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4. 预后评估和生存率研究:早期前列腺癌的预后通常较好,但也存在复发和进展的风险。
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量患者的长期随访和数据分析,评估不同因素对早期前列腺癌患者预后和生存率的影响,以制定更准确的预后评估指标和生存率预测模型。
5. 患者生活质量研究:早期前列腺癌的治疗可能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性功能、尿控制等方面。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问卷、面谈等方法,评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
并探索改善生活质量的措施。
总之,早期前列腺癌的研究报告涵盖了流行病学、诊断、治疗、预后和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旨在提供更好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8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研究的开题报告
8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研究的开题报告
标题: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研究
研究背景: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其患病
率逐渐上升。
目前,前列腺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直肠指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PSA检测存在
误诊、漏诊的问题,直肠指检受患者疼痛和拒绝的影响,组织病理学检查需切除组织,对患者的健康带来风险。
因此,基于影像学技术的临床诊断方法成为解决前列腺癌诊
断难题的重要途径。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利用影像学技术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可行性与疗效,并结
合其他临床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便捷、安全的前列腺
癌诊断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80例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其中40例为初步诊断,40例为复诊或治疗随访。
通过对患者进行CT、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结合PSA检测、直肠指检
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影像学结果对前列腺癌的评估情况,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形态、浸润程度等。
并比较影像学诊断结果与其他检查手段的准确性和误诊率,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研究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计可通过对8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及综合分析,探索出一种准确、可行的临床诊断方法,较之于传统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低的误诊率,
同时具备便捷、安全、非侵入性等优势,可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
据和参考,为临床治疗和疾病管理提供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文献调研-前列腺癌文献调研-前列腺癌 2019 级研究生《医学文献检索》综合能力测试模板姓名:欧阳新军学号:2019010248 专业:泌尿外科成绩:项目名称:《miR-663 在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转化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项目批准号/申请代码:81129017/H0513 项目负责人:李龙承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项目起止年月:2019-01 至2019-12 一.课题文献调研的思路(结合自己的理解,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这个课题)(20 分)(列出检索点)课题有关miR-663 在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转化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我将调查与课题有关的以下三方面的文献:1.前列腺癌的致病因素?哪些是主导因素? 2.雄激素非依赖转化的原理和过程?雄激素非依赖转化与前列腺癌的关系?雄激素非依赖转化与雄激素依赖性转化的区别?3. miR-663 基因分子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miR-663 与其它 miR-分子和其它分子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区别?二.文1 / 16献检索(分别在 SINOMED、维普、 PUBMED 中查找)(要在每个数据库中,分别检索上述的每个检索点)(为达到检索目标,经常要用到多条检索式)(40)中文标题=前列腺癌 And 关键词=病因命中文献篇数:311 篇关键词=miR-663 命中文献篇数:2 篇关键词=雄激素非依赖性命中文献篇数:201 篇中文标题=前列腺癌 And 关键词=miR-663 命中文献篇数:0 篇中文标题=前列腺癌 And 关键词=雄激素非依赖性命中文献篇数:16 篇关键词=雄激素非依赖性 And 关键词=miR-663 命中文献篇数:0 篇中文标题=前列腺癌 And (关键词=雄激素非依赖性 OR 关键词 =miR-663)命中文献篇数:0 篇题名或关键词=前列腺癌 And 题名或关键词=发病(检索年代:2008 年 -2019 年) 命中文献篇数:137 篇密切相关文献列举:(至少 3 篇) [1] 朱秀,邓松华. 前列腺癌发病与基因关联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9, 17(11):1684 [2] 曹忆,郭正辉. 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中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9, 26(8) : 0632 [3]---------------------------------------------------------------最新资料推荐------------------------------------------------------吴琪俊, 徐剑锋, 施榕. 前列腺癌易感基因及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9, 31(5) : 0672 检索式 2:题名或关键词=miR-663 命中文献篇数:2 篇 [1] 杨洋,王莉莉,李永辉等. miR-663 在不同的白血病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及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J]. 中国实验血液病学杂志, 2019, 19(2):279-283 [2] 胡文涛, 佳赞, 等. Hsa-miR-633 诱导性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验证[J] . 激光生物学报, 2010, 19(4):0469 检索式 3: 题名或关键词=前列腺癌 And (题名或关键词=雄激素非依赖性 OR 题名或关键词=雄激素依赖性)命中文献篇数:119 篇 [1] 李进,杨罗艳等. 冬凌草甲素诱导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PC-3 细胞凋亡及其机制,中南大学学报, 2019, 36(8):10 [2] 吴开杰,杨林,周建成等. 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生的机制[J]. 现代泌外外科杂志, 2010, 15(6) :0401 [3] Gao Allen C (撰文) ,朱国栋 (译) . 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性演进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9, 14(3): 0161 任意字段=miR-663 命中文献篇数:19 篇 [1] Jul; 24(1) :105-12 [2] Pan Jian, hao Wen Li, Tao Yan Fang. Retinoic acid induces HL-60 cell3 / 16differentiation via the upregulation of miR-663, J Hematol Oncol. 2019, 10(4):1186 [3] Tili E, Michaille JJ, Adair B. Resveratrol decreases the levels of miR-155 by upregulating miR-663, a microRNA targeting JunB and JunD, Carcinogenesis. 2010 Sep; 31(9) :1561-6 检索式 2:任意字段= Prostate cancer AND 任意字段= attack 命中文献篇数:84 篇[1] Jianqing Lin, Michael C. Haffner. Disulfiram Is a DNA DemethylatingAgent and Inhibits Prostate Cancer Cell Growth, Prostate. 2019 March 1; 71(4) : 333343 [2] Valenzuela HF, Pace KE, Cabrera PV. O-glycosylation regulates LNCaP. prostate cancer cell susceptibility to apoptosis induced by galectin-1. Cancer Res. 2007 Jul 1; 67(13) : 6155-62 [3] Robert A Bok. Treatment of prostate cancer: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targeted immunotherapy with APC8015, Ther Clin Risk Manag. 2008 February; 4(1) : 79 85 检索式 3:任意字段=Androgen independent Limts=Published in the last 3 years Subsets=cancer AND 任意字段= Prostate cancer 命中篇数: 682 篇 [1] Lian J, Ni Z, Dai X. Sorafenib sensitizes (-) -gossypol-induced growth suppression in---------------------------------------------------------------最新资料推荐------------------------------------------------------ androgen-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 cells via Mcl-1 inhibition and Bak activation, Mol Cancer Ther. 2019 Dec 21, 20(8) : 86 [2] Zhang P, Wang Z, Chong T, Ji Z. Matrine inhibits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s apoptosis of the androgen-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 PC-3. Mol Med Report. 2019 Dec 9. doi: 10. 3892/mmr. 2019. 701. [3] Eskew JD, Sadikot T, Morales P,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C-terminal inhibitor of Hsp90 in androgen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 cells. BMC Cancer. 2019 Oct 31; 11: 468 [4] Han H, Qiu L, Wang X. Physalins A and B inhibit androgen-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 cell growth through activation of cell apoptosis and downregulation of androgen receptor expression. Biol Pharm Bull. 2019; 34(10) :1584-8 [5] Wang HF, Liu WJ, Jin J,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androgen receptor in the androgen-independent conversion of prostate cancer cells, Beijing Da Xue Xue Bao. 2019 Aug 18; 43(4) :490-5. [6] Xu G, Wu J, Zhou 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mall RNA transcriptomes of androgen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 by deep sequencing, PLoS One. 2010 Nov 30; 5(11) : e15519 三.根据所查找到的文献,谈谈本课题国内外5 / 16研究的现状(40 分) (要求:在文中标出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并在文后列出所参考的文献,参考文献数不能少于 5 篇(至少 2 篇为外文文献),要注重参考文献的新颖性。
) (不少于 1000 字) 。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肿瘤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在欧美常见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而在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死亡率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1]。
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环境、饮食和遗传等因素有关,我国虽不是前列腺癌高发区,但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