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优能演练6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课时优案6致云雀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课时优案6 *致云雀1.读准字音(1)霓.虹( ) (2)荫.蔽( )(3)迸.涌( ) (4)摈.弃( )(5)憎.恨( ) (6)炽.热( )答案(1)ní(2)yīn(3)bèng(4)bìn(5)zēng(6)chì2.理解词语(1)摈弃:(2) :就着临时发生的兴致(进行创作、表演等)。
(3) :云气升腾,彩霞弥漫;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4) :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5) :不加以任何修饰,不注意雕琢。
答案(1)抛弃(2)即兴(3)霞蔚云蒸(或云蒸霞蔚)(4)酣畅淋漓(5)不事雕琢3.辨析词语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暗淡·黯淡正是因为人们在大堤崩裂时接纳陌生人的关爱之情,正是因为工人们宁愿减少自己的工时而不愿看到朋友失去工作的无私精神,才使我们在的灯光下调整好的心情。
(2)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他一向要求完美,做起事来总是,顾虑较多,让人觉得有些。
(3)鄙弃·唾弃他由于贫穷而被人,但仍然游手好闲,以至穷困潦倒露宿街头、食不果腹,遭到众人鄙夷。
答案(1)暗淡黯淡(2)瞻前顾后畏首畏尾(3)鄙弃唾弃解析(1)二者都指不明朗。
不同的是:“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线暗淡”;“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
(2)二者都有“顾虑重重”的意思。
“瞻前顾后”重在犹豫不定,并可用来形容考虑周密,办事谨慎;“畏首畏尾”重在胆小怕事。
(3)两词同为动词。
“鄙弃”指轻视厌弃;“唾弃”指鄙弃,厌恶。
“唾弃”程度比“鄙弃”深。
1.在结构框架图中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答案 □01写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 □02歌颂自然的美妙 □03追求光明 □04自由快乐 □05不断飞升 2.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致云雀》创作于英国正值严重的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英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状,也大大地歌颂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高一语文 语言运用第六单元 课时优案6
课前•情境学习
课堂•素养落实
课后•评价作业
答案15
(2)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很典型地运用了先破后立的方法。文章先 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接着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 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最后总结全文,指出实行 “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 文化的重要意义。
答:
答案 (1)《拿来主义》一文中的八、九两段,集中运用了比喻论证 法。如在第8段的开头,用“譬如罢”这一标志语,点明了要采用比喻说理 的方法。接着,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用“徘徊不敢走 进门”的“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课前•情境学习
课堂•素养落实
课后•评价作业
课前•情境学习
课堂•素养落实
课后•评价作业
答案18
课后•评价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继承鲁迅思想 找准文化坐标
褚丽娟
作为20世纪中国最值得谈论的作家之一,鲁迅是近代中国一个禁得住反
复咀嚼,并一直能咂摸出新鲜滋味的话题。
鲁迅以丰富的作品构成了多重解读的维度,其中“中国现代文化如何建
设”这个主题一直颇受关注。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大问题,也是鲁迅一生思
答案 D
课前•情境学习
课堂•素养落实
课后•评价作业
答案4
解析 ①薪火相传:比喻学问或技艺代代相传。一脉相通:指事物之间 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文中指的是对于中华文化的继 承,因此用“薪火相传”恰当。②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 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 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文中讲的是中华文化,因此用“推陈出 新”较恰当。③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墨守成规:意思是守 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墨守成规”和“故步自封”都含有“因循守旧,不求 进步或革新”的意思。但“墨守成规”偏重在固执地按老一套办事,不肯改
高一语文课时作业6
高一语文课时作业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朝统治者的统治手段过于粗放,内部纷争严重,政治秩序混乱,地方势力尾大不掉,元朝帝国政治制度运转效率低下。
B.为了有效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梁园区人民法院采取五项措施,落实法官办案终身负责制和问责制,百姓对此反响强烈,都觉这是大快朵颐之事。
C.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
这一条例草案经过多次讨论并广泛征求意见后终于尘埃落定。
D.雍正皇帝在历代满族皇帝中精明强干、伶牙俐齿,可谓首屈一指,然而对汉人的精明也退避三舍。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网络的神奇魔力迅速改变着世界。
人们享受网络的诸种便利的同时,也不时遭遇网络谣言的伤害甚至侵扰。
B.许多药厂制成的胶囊药物,既是为了掩盖药品的性状,也是为了缓解药品对肠胃的刺激。
C.上海的公交车里要用沪语报站大可不必,原因很简单:上海推广普通话数十年已见成效,加上对本地地名的熟悉,本地乘客绝不会听懂普通话报站。
D.历史的积累无疑是“川酒”质量优良的基础,从明清时期开始,四川就已普遍酿造蒸馏酒,使用特制的窖池进行固态发酵,如今传世的还有泸州、宜宾的老窖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从初中进入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和学习方法不适应的问题,星光中学每年秋季对新生例行公事....进行的“让我走近高中”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B.罕台川水从它的前面流过,孤子梁与它临川相视,一道缆车临空飞架其间,形成一道大漠旅游的独特风景线,此次旅游虽为一日千里....,行程很紧,但仍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C.一向关心人民疾苦的段君毅,了解到老根据地人民的生活艰难拮据,他说:“我们不能得.鱼忘筌...啊!”D.暴风来临时,一定要关闭驾驶室门窗,因为此时正是司机用眼睛观察交通动态的时候,但此时眼睛被沙尘遮住看不清前方路况,可谓临深履薄....。
高一上学期语文课堂模拟测验
高一上学期语文课堂模拟测验
苏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课堂模拟测验
一、古代诗歌鉴赏
本部分包含两首古代诗歌,每首诗歌后面有5个问题。
请仔细阅读诗歌,结合问题进行思考。
二、古代文言文阅读
本部分包含一篇古代文言文,文后有5个问题。
请仔细阅读文言文,结合问题进行思考。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
本部分包含两篇现代文,每篇现代文后面有5个问题。
请仔细阅读现代文,结合问题进行思考。
四、写作技能训练
本部分包含两个写作任务,每个任务后面有相应的指导。
请仔细阅读任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五、语言文字应用
本部分包含三个语言文字应用题目,每个题目后面有相应的指导。
请仔细阅读题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六、文学名著导读
本部分包含两部文学名著,每部名著后面有5个问题。
请仔细阅读名著,结合问题进行思考。
七、古文字词句积累
本部分包含10个古文字词句,每个字词句后面有相应的解释和例句。
请仔细阅读字词句,结合解释和例句进行记忆。
八、阅读与表达技巧
本部分包含两个阅读与表达技巧方面的指导,每个指导后面有相应的练习。
请仔细阅读指导,结合练习进行实践。
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必修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豹——在巴黎植物园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在心中化为乌有。
1.诗人写关在铁栏里的豹,为什么要选择从豹的眼神入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眼睛是动物内心世界的窗户,诗歌抓住豹的眼神进行细致描写可以深入地刻画出豹的内心世界。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诗节,“铁栏”是囚禁和压抑的象征。
B.第二诗节“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生存在逼仄的空间,豹已经习惯于不停地旋转,这是它“昏眩”的主要原因,诗人用豹无聊的举动来影射人们的无聊。
C.诗歌的最后一节,“在心中化为乌有”,明指豹生机的丧失,实际上暗含人类精神家园的崩溃。
D.诗中的豹,既是现实中动物命运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现代人在异化的文明中艰难挣扎的困境的艺术再现。
解析:选B。
B项,“诗人用豹无聊的举动来影射人们的无聊”,这是对诗人原意的误解。
3.诗中分别用了十分形象的一个动词“撩”来描写豹的动作情态,实际上透视的是豹的内心世界,请你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这个动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这个“撩”字可以看出豹的眼帘由下垂到轻轻“撩起”,细微的变化体现出豹的精神和意志并没有完全被打垮,好像在瞬间又一次获得意志和力量,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6鸿门宴+Word版含答案.doc
课时作业 6[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游说.(shuì)不可不语.(yǔ)美姬.(jī) 飨.士卒(xiǎnɡ)B.鲰.生(zōu) 从百余骑.(jì)戮.力(lù) 奔驰.(chì)C.卮.酒(zhī) 按剑而跽.(jì)刀俎.(zǔ) 参乘.(shènɡ)D.瞋.目(chēnɡ) 目眦.尽裂(zì)彘.肩(zhì) 有郤.(xì)解析:A中的“语(yǔ)”应读“语(yù)”,B中的“驰(chì)”应读“驰(chí)”,D中的“瞋目(chēnɡ)”应读“瞋目(chēn)”。
答案:C2.按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进行分类,其中正确的是()①沛公军.霸上②常以身翼.蔽沛公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④项伯杀人,臣活.之⑤君安与项伯有故.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⑦追亡.逐北,伏尸百万⑧范增数目.项王A.①⑧/②③/④⑥/⑤⑦B.①⑧/②③⑤/④⑦/⑥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解析:①⑧为名词动用,②③是名词作状语,④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⑤⑦是动词用作名词。
答案:A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闻大王有意..督过之B.今人..有大功而击之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沛公居山东..时解析:A中的“有意”古今都是“有意识地”,B中的“今人”在古代是“现在有人”,在现代是指“现代人”;C中的“非常”在古代是指“特殊的情况”,在现代是指“很,尤其”;D中的“山东”在古代是指“崤山以东”,而现在是特指山东省。
答案:A4.补出下列各句省略的成分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③沛公居山东时()④具告以事()⑤欲呼张良与俱去()⑥欲告沛公()⑦长于臣()⑧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⑨竖子不足与谋()⑩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解析:成分省略最常见的是主语、宾语、介词的省略,本题主要涉及了这三种形式。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六)答案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六)答案6.A.“介绍了穆易的部分战斗经历”说法错误,文中没有体现穆易的战斗经历,当时的穆易“是晋察冀军区的报道员,去太行山采访”。
7. C“因对胜利充满希望而满怀前线见的期待”说法错误,句中的“快乐”表达的是对生命中未来相见的憧憬之情,没有体现“对胜利充满希望”。
8. ①表现抗战英雄的真实和抗战精神的不可磨灭,使主题更加深刻;②突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故事细节,使文章具有历史纪实性,更加真实动人。
9. 示例:甲组:①本文以“我”与穆易的会谈为主体,讲述穆易的记忆;②以人物的记忆引出历史资料中的相关记载,个人和时代的记忆相融合;③整篇文章中,“我”作为追寻者,不仅仅追寻战争的亲历者穆易,同时也在追寻培蕊、黄君珏等先烈的事迹与精神,从而指向缅怀英雄、牢记历史、民族魂魄永存等主题。
乙组:①女记者黄君珏虽然在文章后半部分出场,但她与前文的培蕊都经历了“八路军总部被袭事件”,且都是女性,与前文情节一脉相承;②关于黄君珏的记述材料使得家信内容和新华社的有关资料形成照应,丰富了故事情节;③与文中“我”每天翻阅历史资料的设定相一致,对黄君珏的记述材料进一步促使“我”去山西追寻英雄们的事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留下悬念。
10.CDG【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少时情感激愤,自持自守,不到二十岁时,监督彭州军队,有老练成熟的风范。
“感慨自立”指情感激愤,能自持自守,这是对马知节少时精神、品行的描述,至此语意完整,故应在“自立”后断开,所以第一处断在“C”处;“未冠”指不到二十岁,放在此处做时间状语,需单独成句,所以第二处断在“D”处;“彭州兵”是“监”的宾语,故应在“兵”后断开,所以第三处断在“G”处。
11.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文言句式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句式特点不同”说法错误。
“不少自屈”与“句读之不知”都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两者句式特点相同。
高一语文上册课时规范训练题6
6 五人墓碑记(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巩固(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蓼洲(liǎo) 逆阉(yān)湮没(yān) 皦皦(jiǎo)B.赀财(zī) 缇骑(tí qí)抶(chì) 户牗(yǒu)C.逡巡(qūn) 扼腕(è)溷藩(hùn) 傫然(léi)D.谥号(shì) 邂逅(xiè hòu)詈骂(lì) 投缳(yuán)解析B项,“骑”应读jì;C项,“傫”应读lěi;D项“缳”应读huán。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除:治理,整理。
B.中丞匿于溷藩以免匿:躲藏。
C.在丙寅三月之望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D.按诛五人按:斩杀。
解析按:追究,查办。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B.非常之谋难于猝发C.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解析A项,脸色;B项,非同寻常的;D项,头颅,借指生命。
答案 C4.对下面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②敛赀财以送其行③夜则以兵围所寓舍④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解析①②都是连词,表示目的关系;③是所字结构的标志;④与“为”构成被动句的标志。
答案 A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去今之墓而葬焉B.缇骑按剑而前C.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D.人皆得以隶使之解析D项,隶: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奴隶一样”。
A、B、C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D二、课内精读(12分)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10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优能演练11
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秦军汜.(sì)南夜缒.(zhuì)而出佚.(yì)之狐B.共.(gòng)其乏困若不阙.(jué)秦许君焦瑕.(xiá)C.秦伯说.(yuè)杞.( qǐ)子逢孙、杨孙戍.(sù)之D.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yǔ)不知.(zhì)【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汜”读“fàn”,B项“共”读“gōng”,D项“逢”读“páng”。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吴广以为然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A.①③ B.②④ C.③⑤D.②⑤【答案】.D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
B.以.乱易正,不武。
C.敢以.烦执事。
D.越国以.鄙远。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B 、C项均用作介词,D项用作连词,表承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越国以鄙远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既东封郑【答案】B【解析】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各句中的“其”不作人称代词的一项是()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君知其难也 D.失其所与,不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言虚词的题目,注意意义和用法的区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课文回顾本文写作上有什么特点?【答案】(1)伏笔与照应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
北京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课时演练 窦娥冤
窦娥冤课时演练·促提升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嫡.亲/贬谪.浑.家/浑.蛋禁.受/禁.止B.吞咽./咽.喉./痤.疮恓.惶/哂.笑C.田畴./酬.谢提.防/提.携阑珊./栅.栏D.祗.候/抵.达缘.由/援.手盗跖./脚趾.解析:A项,dí/zhé,hún,jīn/jìn;B项,yàn/yān,chuài/cuó,xī/shěn;C项,chóu,dī/tí,shān/zhà;D 项,zhī/dǐ,yuán,zhí/zhǐ。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①刽子磨旗..、提刀(摇旗)②行动些...(行动起来)③锣三下科.(戏剧中角色做的动作)④不提防遭刑宪..(拷打)⑤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意思大致相当于“那边”)⑥兀的..不是我媳妇儿(这)⑦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每每、常常)A.①③⑤⑦B.②③④⑥C.①③⑤⑥D.③④⑤⑥解析:②“行动些”是“走快些”的意思,④“刑宪”是“刑罚”的意思,⑦“每”是“们”的意思。
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阳春三月,西湖岸边,日暮黄昏,,倾诉心曲。
(2)江南三月,杂花生树,,春光旖旎,景色迷人。
(3)清水溪畔,一群女孩,花伞短裙,,好不热闹。
A.燕语莺声莺歌燕舞燕侣莺俦B.莺歌燕舞燕语莺声燕侣莺俦C.燕侣莺俦燕语莺声莺歌燕舞D.燕侣莺俦莺歌燕舞燕语莺声解析:三个成语都包含“燕”“莺”,但意思并不相同,可从含义和使用对象上区分。
“燕侣莺俦”,比喻年轻的女伴,也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
“莺歌燕舞”,黄莺歌唱,燕子飞舞,形容大好春光或大好形势。
“燕语莺声”,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答案:D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关汉卿戏剧结构紧凑集中,不枝不蔓,省略次要情节以突出主要事件。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六及答案.doc
高一语文晚练八;题。
K终年碧蓝澄澈,明丽见底,而且随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呈I浑的,碧波噌眩;平静的,水波澹澹。
每当风平浪静,蓝天,白湖Z中,鹅黄、黛绿、赤褐、绛红、翠碧等色彩组成不(规则/规耕多动,色彩亦变,一步一态,变幻无穷。
有的湖泊,微波细浪,• • • •:有的湖泊,湖底静伏着钙化礁堤,朦胧中仿佛姣龙游动。
整个• • • • •的瀑布全都从密林里狂奔出来,从山岩上腾跃呼啸,几经跌宕,若滚雷,____________________ ,化作迷茫的水雾。
朝阳照射,出现奇丽的亍连)忘返。
5 •:确的一项是了动 B.澹澹••于跃 D.跌宕最恰当的一项是B.呈现规律D.表现规律留恋H-J,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无数小水珠被激溅起来激溅起无数小水珠无数小水珠被激溅起來激溅起无数小水珠2确的一项是'”这种排斥性选择往往会误导孩子挖空心思揣摩大人心理,养告吸引用八,明知网速无法契合相关的宽带资费,却照样营销、)丄队以总比分4: 2击败了骑士队,历经40载终于旗开得胜,再• • • •叹辞职,二人轻车简从,以徒步和搭车的方式走访56个民族,并• • • •d明确的一项是'出一朵百日菊,成为第一株在外太空开放的花,其颜色外形与地球上的差异不人,但花瓣无法形成优美的弧度。
B.从上周开始,福州警方开始为期3个刀的交通违法整治彳亍骑车人进行了处罚。
C.《疯狂动物城》是迪士尼的乂一力作,影片借助动物形象执着坚定的信心的支持下得以实现。
0.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方针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
点苍山游记杨慎(明)自余为侈人①,所历道途万冇余里,齐、鲁、楚、越间号称名I 一望点苍,不觉神爽E越。
比入龙尾关,山贝惓龙叠翠,海则半刖云Z上,香风满道,芳气袭人。
余时如醉而醒,如梦而觉,如久卧i 水,而见自今始。
嘉靖庚寅,约同中溪李公为点苍Z游。
二刀辛酉,夜宿海珠寺峡,如扌!週然。
落月中悬,其时天在地底。
高一语文上册第6课同步练习
第6课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芣苢..(fú yǐ)拾掇.(duō)场圃.(pǔ)B.捋.袖子(lǚ)袺.(jié)赋.诗(fù)C.襭.(xié)阴霪.(yín)怜汝.(rǔ)D.大雅.(yǎ)仓廪.(lǐn)依赖.(lài)2.下列对本课两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中的“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之”是代词,代指芣苢。
B.《芣苢》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中只有动词的变化,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
C.《插秧歌》描绘了一幅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全诗写得新、奇、快、恬,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
D.《插秧歌》一二两句中,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
读完这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便如在眼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关于论文抄袭屡禁不绝的原因,人们有很多解释,诸如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学术道德的沦丧,量化的科研评价机制等都是重要原因。
B.为了掌握修理国产和进口家用电器的技术,他钻研了几十万字的学习资料,并四处拜师求教。
C.在北京奥运会举办一周年之际,我国迎来了首个“全民健身日”,全国各地开展了环城跑、扭秧歌、太极拳比赛、武术比赛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D.对于每一个文学品种和每一个作家、文学评论家应该加强史的观念和线索,注意其发展和变化。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枕藉推诿哗众取宠青春永驻B.荏苒脉搏交插学科望风披靡C.孝悌怠慢贻人口实迫不急待D.惭祚斡旋沽名钓誉进退维谷5.下列句子中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采..芣苢(茂盛的样子)薄.言采之(轻微,少)B.笠是兜鍪..蓑是甲(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薄言有.之(取得,获得)C.唤渠.朝餐歇半霎(他,代词)薄言掇.之(拾取,摘取)D.秧根未牢莳未匝.(布满、遍及)薄言袺.之(提起衣襟兜东西)6.下列诗句中的典型意象所表明的时间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万类霜天竞自由B.秧根未牢莳未匝C.无边落木萧萧下D.满地黄花堆积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学于.余B.吾尝终日而.思矣惑而.不从师C.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自言.本是京城女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下列有关《芣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氾.(fàn)南佚.(yì)之狐逢.(pánɡ)孙B.秦伯说.(yuè)失其所与.(yù)贰.(èr)于楚C.共.(ɡònɡ)其乏困缒.(zhuì)而出阙.(jué)秦D.杨孙戍.(shù)之夫.(fū)晋,何厌之有许君焦、瑕.(xi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与”应读“yǔ”;C项,“共”应读“ɡōnɡ”;D项“夫”应读“fú”。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壮:身体结实。
C.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D.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壮,壮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焉用亡郑以陪邻C.秦伯说,与郑人盟D.失其所与,不知【答案】B4.下列各句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越国以.鄙远C.焉用亡郑以.陪邻D.阙秦以.利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连词,表因果,因为,B.C.D项为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既东封.郑②又欲肆其西封.B.①不阙.秦,将焉取之②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C.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亦去之.D.①君之所.知也②失其所.与,不知【答案】B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6.将括号内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分)【答案】介词,于;烛之武;烛之武;代词,之;代词,之;介词,以;代词,晋军。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将括号内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实就是要结合句子,把省掉的成分补充完整,一般是主语和宾语。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B.晋军函陵(驻扎)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行李之往来(使者)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D.秦伯说(言,道)又欲肆其西封(扩张)【答案】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A.夜缒而出,见秦伯 B.朝济而夕设版焉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邑,边邑,这里用作动词;ABC三项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以乱易整,不武③夜缒而出,见秦伯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A.①②两个“以”不同,③④两个“而”相同B.①②两个“以”相同,③④两个“而”不同C.①②两个“以”相同,③④两个“而”相同D.①②两个“以”不同,③④两个“而”不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
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凭;③连词,表示修饰;④连词,表示转折。
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
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且焉置土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AB两项都是“怎么“义;D项是哪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围郑主要原因是晋想报复郑,与秦并无多大关系,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笔。
B.秦晋之军分驻两地,也就为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
C.烛之武因年轻时不得重用,而有满腹委屈和牢骚,对此,郑伯颇为不满,但国难当头,最终还是给予安慰和许诺。
D.晋侯在秦退军后,并无感情冲动,经过理智分析,毅然决定撤军。
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谋略,正是他后成就霸主的重要原因。
【答案】C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文中烛之武的说辞包含了四层意思(文中已标明序号),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中间两层的内容。
(4分)第一层:消除戒心,引起好感。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层:晋忘恩负义、言而无信、贪得无厌,暗示秦将受晋侵犯。
【答案】灭郑于晋有利,于秦无益有害存郑于秦有益。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两句话加以概括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烛之武为了说服秦伯退兵,摆出了保存郑国可能对秦国的好处,这好处是__________(4分)【答案】行李之往,共其乏困【参考译文】(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心悦诚服,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9分)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
九月,甲午,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
B.越国以鄙远鄙远:把远地当作边邑。
C.行李之往来行李:使臣携带的各种物品。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人,这里指秦伯。
【答案】C【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