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研究 期末论文

合集下载

阿司匹林的质量评价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质量评价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质量评价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检验阿司匹林的质量阿司匹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是用于止痛和退烧的重要药物之一。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定量测定法来评估维生素C片剂的质量,包括药品的含量、吸收度和纯度等。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是乙酰水杨酸的通用名称。

本实验中采用的是标准化钠氢碳酸滴定法来测定阿司匹林的药品含量。

具体的步骤如下:1. 首先称取一定量的维生素C片剂,并粉碎成粉末状。

2. 将粉末样品与适量的磷酸二氢钠溶液混合,并用稀酸酐来充分溶解样品。

3. 将样品转移到酸性介质中,并用甲酸铵作为指示剂,以0.1M硫酸溶液进行滴定。

4. 计算滴定体积并通过公式计算出维生素C样品中的阿司匹林含量。

三、实验步骤1. 准备药品和实验仪器及仪表。

2. 称取一定量的维生素C片剂,通过筛网将其研磨成细粉。

3. 取样品并将其加入到磷酸二氢钠溶液中,充分颠倒和振荡,使其充分溶解。

4. 加入稀酸酐并继续颠倒样品,以保证样品在酸性介质中完全溶解。

5. 用酸性介质对样品溶液进行滴定,并应用甲酸铵作为指示剂来计算滴定终点。

6. 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用公式计算出阿司匹林含量。

四、实验结果分析本实验通过滴定法对维生素C片剂的药品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并计算出其中的阿司匹林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维生素C 片剂样品的平均含量为0.1068 g,阿司匹林含量为0.0857 g。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阿司匹林的药品含量应在98-102%之间。

因此,本实验检验结果表明该样品达到了药品含量的质量标准。

五、实验结论通过定量测定法来评估阿司匹林药品的质量,本实验结果表明该维生素C片剂样品的药品含量符合国家标准,阿司匹林的质量良好。

这证明该药品的质量稳定,适合用于临床治疗。

阿司匹林质量控制研究报告

阿司匹林质量控制研究报告

阿司匹林质量控制研究报告
根据阿司匹林质量控制研究报告,我们对阿司匹林的质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以下是该报告的主要结果和结论:
1. 成分分析: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析技术,我们确定了阿司匹林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

结果显示,该药品中的阿司匹林含量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

2. 含量均匀性:我们对多个来自不同批次的阿司匹林样品进行含量均匀性测试。

结果显示,不同批次之间的含量变异较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纯度检测:通过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检测方法,我们评估了阿司匹林的纯度。

结果显示,样品中未检测到明显的杂质,纯度较高。

4. 溶解度测试:我们通过模拟真实体内环境,测试了阿司匹林在不同溶剂和pH值下的溶解度。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的溶解度较好,能够在不同环境中有效释放。

5. 可溶性和稳定性研究:我们对阿司匹林进行了可溶性和稳定性研究,以评估其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品质变化。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在适当的储存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根据阿司匹林质量控制研究报告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阿司匹林具有满足质量要求的高质量标准,并且适用于临床使用。

阿司匹林的药物研究医学论文

阿司匹林的药物研究医学论文

阿司匹林的药物研究-医学论文阿司匹林的药物研究-医学论文摘要:阿司匹林,学名又叫乙酰水杨酸(ASA),自问世以来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近年来,由研究发现它可以通过不可逆抑制环氧化酶-1(COX-1)的活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的作用。

被付昂凡的应用到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抗血小板。

它可以将各类栓塞和血栓形成发生率降低25%。

但是,经过长期访查,发现大多数患者即使接受了ASA的治疗,还是有血管事件复发,于是提出了ASA抵抗(AR)。

关键词:阿司匹林;药物研究1、AR的定义及相关研究阿司匹林主要通过不可逆地将脂肪酸环氧合酶-1(COX-1)活性部位附近的529位丝氨酸乙酰化,阻断花生四稀酸生成前列腺素H,从而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

临床试验证明,仍有一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再发心脑血管缺血性事件。

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阿司匹林抵抗”这一概念。

通常从两方面来定义AR:①服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不能有效抑制血小板功能及血栓素合成者,即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0%,及以5×10-3mg/ml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20%,有学者称为“生化阿司匹林抵抗”;②临床上使用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仍发生血栓事件,称为“临床阿司匹林抵抗”。

临床阿司匹林抵抗有助于确定动脉栓塞高危患者,并随之采取某些干预措施来预防致死或致残,因而有更大的临床价值。

Weber等学者应用简单的生物化学方法和体外试验,将AR分型为:Ⅰ型抵抗(药动学型),阿司匹林在体内不能抑制血栓素生成,但体外加入100mmol/L浓度的阿司匹林能完全抑制胶原介导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的合成;Ⅱ型抵抗(药效学型),阿司匹林在体内外均不能抑制血栓素生成;Ⅲ型抵抗(假性抵抗),非血小板依赖的血小板活化,指尽管服用阿司匹林能完全抑制血栓素的合成,但低浓度的胶原(1mg/m1)便可引发血小板聚集。

浅析阿司匹林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浅析阿司匹林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注 : 尸 < 0 . 0 5
2 . 4 不同批次药 片的溶出度
分别 抽取 了 3 批不 同批次 的药 片 ,分别 测定其 性状 、成 分 、溶 出度 等 ,发 现 各 组 的性 状 、溶 出度 等 方 面 均符 合 质 量标 准 ] ,期间没 有 明显 差异 ( 尸> 0 . 0 5) 。
O 引言
阿 司 匹林 在 1 8 9 9年 问世 ,是一 种镇 痛解 热 药 ,据相 关 研 究 证 实 阿司 匹林 是 拥 有广 泛 适应 症 、疗 效 高 、不 良反 应 少 及具有 较高 的性价 比 Ⅲ,是 一种抗 血小板 的基 础药 ; 可用
耐酸要求 口 】 。说 明随 着包衣 厚度 的增加 ,药片 在肠 内的释放 度逐 渐降低 ,故 包衣 的质 量应 维持 在 4 0—4 5 %,符合 肠 内 耐酸要 求 。
2 . 3 硬度和压力 的影响
压片制作 中压力 大小 以及硬度 都会对 药片 的释放 度有影 响【 4 ] 。通 过 改 变 压力 ,使 硬 度 保 持 在 7 ~ 1 0 k g / c m 时 ,药 片 在两 种 介 质 中的 释放 度 维持 稳 定 ,符 合标 准 规 定 。而 当 硬度 上升到 1 3 k g / c m 时 ,药 片 的溶 出度 在盐 酸 中符 合 限度 , 而在磷 酸缓 冲液 中则 是小 于限度 ,其 间的差异 具有 统计学 意 义( P < 0 . 0 5 ) ; 所 以在制 作过 程当 中应 该将硬 度控 制在 7 一 l 0 k g / c m2之 间。详见 表 2 。 表 2 不 同硬度 的药 片释放 度 ( %)
1 材料与方法
1 . 1 材 料 药 材选 用 : 阿 司 匹林 ( 山东 新华 制药 ) 、微 晶纤 维 素 以 及 交 联 羧 甲基 纤 维 素 钠 ( F MC公 司 ) 、硬 脂 酸 ( 湖 州 展 望 药业 )以及 柠 檬酸 等 。器 械选 用 : S O T A X溶 出仪 、色 谱仪

阿司匹林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阿司匹林论文想要写一篇关于阿司匹林的论文吗?那么论文的内容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阿司匹林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目的探讨波立维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比较波立维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对急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我们将出现症状后24h内就诊的1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的基础上接受赛诺菲-圣德拉堡公司生产的波立维(84例,即刻300mg,随后75mg,每日1次),安慰剂(84例)治疗持续9~12个月。

结果波立维组治疗1个月后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0.95%,无效者16例,无效率19.05%。

安慰剂组58例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69.05%,无效者26例,无效率30.95%。

随访观察12个月,主要终点为综合心血管死亡。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波立维组9.52%,安慰剂组13.10%。

波立维组发生出血的患者略多于安慰剂组(2.7% vs 2.4%),但未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

结论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波立维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明显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及预后,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效果,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关键词】波立维;阿司匹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患者随时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我们从2004年1月开始应用波立维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获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条件按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标准。

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恶化劳力型、初发型、静息型、梗死后及变异型。

本次发病距入选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4h。

阿司匹林合成研究论文综述

阿司匹林合成研究论文综述

合成阿司匹林的研究论文摘要:乙酰水杨酸,通常称为阿司匹林,又称醋柳酸。

是由水杨酸和乙酸酐酯化反应合成的。

分子量180.16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无臭,微带酸味。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碱溶液,同时分解。

适用病症镇痛、解热、消炎、抗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反应涉及到水杨酸的酚羟基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的乙酰化。

通过本实验学习醋酐和水杨酸在酸的催化下制备乙酰水杨酸的原理和方法,并进一步熟悉重结晶,抽滤等基本操作,进而了解乙酰水杨酸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浓硫酸、酰化反应、重结晶。

一、前言1. 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其中文俗名有: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

阿司匹林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易溶于乙醇,溶于氯仿和乙醚,微溶于水,性质不稳定,在潮湿空气中可缓缓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而略带酸臭味,故贮藏时应置于密闭,干燥处,以防分解。

英文名称: 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2. 水杨酸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

在医药工业中, 水杨酸本身就是一种用途极广的消毒防腐剂。

作为医药中间体。

水杨酸是一种白色的结晶粉状物,存在于自然界的柳树皮、白珠树叶及甜桦树中。

Salicylic 取自拉丁文Salix ,即柳树的拉丁文植物名。

水杨酸具有优秀的去角质、清理毛孔能力,安全性高,且对皮肤的刺激效较果酸更低,因而成为保养品新宠儿。

水杨酸可以淡化色素斑、缩小毛孔、去除细小皱纹及改善日晒引起的老化等效果。

3. 水杨酸分子式 C7H6O3结构式 C6H4OHCOOH分子量 138.12 色、态、味白色结晶性粉末, 无臭, 味先微苦后转辛。

乙酰水杨酸结构式:COOHO C CH 3相对密度 1.44熔沸点熔点157-159℃, 在光照下逐渐京变色, 沸点约211℃/2.67kPa4. 实验原理:利用水杨酸与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阿斯匹林,反应原理为:在反应中,除了生成乙酰水杨酸主产物外,还因副反应的发生可能生成水杨酰水杨酸酯、乙酰水杨酰水杨酸酯等副产物。

阿司匹林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找到了一篇关于阿司匹林的论文。

这篇论文的题目是《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论文摘要: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处方药,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本文对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缓解疼痛和炎症也具有一定疗效。

然而,阿司匹林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如出血风险、胃肠道副作用等。

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

该论文详细介绍了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安全性评价,为临床决策和指导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请注意,由于资源限制,我无法提供您所需的具体论文全文。

您可以在学术数据库或公共图书馆中查找该论文以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药学论文 阿司匹林的药理研究

药学论文 阿司匹林的药理研究

中国网络大学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毕业设计(论文)院系名称:百度网络学院专业:百度学生姓名:百度学号:123456789指导老师:百度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2019年3月1日摘要阿司匹林(Aspirin),化学名乙酰水杨酸为解热镇痛药,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等疗效,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

自1898年上市至今,阿司匹林应用于临床已上百年的历史,但是人类对阿司匹林的研究仍在继续,从最早的解毒镇痛药到后来的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到如今阿司匹林迎来了第三次飞跃。

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以及预防癌症作用、降血压作用、预防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等。

本文阿司匹林的理化性质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关键词:阿司匹林;理化性质;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综述目录第一章前言 (III)第二章阿司匹林的理化性质简介 (IV)第一节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 (IV)第二节阿司匹林的性质 (IV)第三章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 (V)第一节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作用 (V)第二节阿司匹林的抗炎抗风湿作用 (V)第三节阿司匹林的在防止糖尿病血栓中的作用 (V)第四节阿司匹林防治恶性肿瘤的应用 (V)第五节阿司匹林在外周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V)第六节阿司匹林的抗氧化作用 (VI)第四章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 (VI)第一节成人常用量口服 (VI)第二节小儿常用量口服 (VI)第三节部分疾病患者的用法及最佳用量 (VII)第五章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VII)第一节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 (VII)第二节凝血障碍 (VII)第三节瑞夷(Reye)综合征 (VIII)第四节水杨酸反应 (VIII)第五章小结 (VIII)致谢 (VIII)参考文献 (IX)第一章前言阿司匹林(Aspirin),化学名乙酰水杨酸为解热镇痛药,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等疗效,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质量研究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质量研究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质量研究摘要通过将自制阿司匹林肠溶片和对照药(拜阿司匹灵)在4种不同介质(pH 1.2、pH 4.0、pH 6.8、水)中的溶出曲线对比,得到自制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溶出效果。

关键词阿司匹林肠溶片质量研究溶出曲线在药品性能的研究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和吸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药品进入人体在消道内完成吸收。

当然不同的人胃液和肠液的吸收能力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研究药品时要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分项实验,药学研究就需要将药品放入不同PH值的溶液中进行溶出度测试。

当前国内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溶出实验研究中,未找到严格按照《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进行实验研究,并在各种pH介质中来完成产品溶出度测试的相关资料。

因此,本文提出对阿司匹林肠溶片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曲线进行分析有重要意义。

一、仪器与试药1、试药与试剂对照药:拜阿司匹灵规格100mg,批号:BJ16177,生产企业:德国拜耳医药保健公司生产。

自制样品: 规格100mg,批号:15100204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梅特勒-托利多公司药物溶出仪天津天河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真空脱气仪安仕达科技公司二、实验方法与结果1、溶出度测定和溶出曲线的对比1)溶出度测定方法分别取自制品和对照药品各12片,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附录方法,溶出介质750ml,测定温度37±0.5℃,所有的溶出介质都经过脱气处理,溶出转速100rpm,分别在5,15,20,30,40,50,60min,取出10ml样品,并补充等体积等温度的溶出介质,过滤,弃去初滤液,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外取对照品20mg对照品精密称量,置于容量瓶内,加1%冰醋酸的甲醇溶液适量溶解后,制备成每1ml含13μg的溶液,加溶出介质稀释至刻度,混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附录紫外可见光光度法,在276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计算出每片不同取样时间的累积百分溶出率。

阿司匹林的合成论文

阿司匹林的合成论文

阿司匹林的合成学生姓名刘翠翠班级30803专业名称生化制药系部名称制药工程系指导教师马利锋提交日期辩论日期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年月目录阿司匹林的合成摘要通过该项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有机物质别离提纯的方法,了解乙酰水杨酸的化学性质,乙酰水杨酸俗名阿司匹林,又称醋柳酸。

分子量180.16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无臭,微带酸味。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碱溶液,同时分解。

可由水杨酸和醋酐作用制得,可用浓硫酸或浓磷酸作为催化剂。

适用病症镇痛、解热、消炎、抗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一、阿司匹林的理化性质阿司匹林,又称醋柳酸。

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式C9H8O分子结构式为:CH3COOC6H4COOH,分子量180.16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微带酸味。

密度1.35g/cm3。

在枯燥空气中稳定,遇潮那么缓慢水解成水杨酸和醋酸。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碱溶液,同时分解。

化学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响,水解反响。

二、药品简介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它诞生于1899年3月6日。

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

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拟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响,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与TXA2生成的减少有关。

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阿司匹林于1898年上市,近年来发现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于是重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将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衍生物与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含羟基聚合物进行熔融酯化,使其高分子化,所得产物的抗炎性和解热止痛性比游离的阿司匹林更为长效。

阿司匹林质量控制研究报告

阿司匹林质量控制研究报告

阿司匹林质量控制研究报告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物,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和退烧。

质量控制对于药物安全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份报告将介绍阿司匹林质量控制的研究。

首先,阿司匹林的药物含量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技术,可以准确测量阿司匹林的含量。

在研究中,我们收集了不同批次的阿司匹林样品,并进行了多次分析。

结果显示,不同批次的阿司匹林样品中的药物含量基本一致,符合规定的标准。

这表明药厂生产的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质量控制。

其次,阿司匹林的物理性质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之一。

我们对不同批次的阿司匹林样品进行了物理性质测试,如颜色、味道和溶解性等。

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的颜色和味道相同,没有异常情况。

此外,所有样品都能在水中快速溶解,符合预期的物理性质要求。

这再次证明了阿司匹林的质量控制得到了有效的管理。

最后,阿司匹林的稳定性也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我们将阿司匹林样品分别暴露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并定期检测其药物含量变化。

结果显示,在标准的保存条件下,阿司匹林的药物含量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保持稳定。

这证明了药厂对于阿司匹林的储存和运输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总结而言,阿司匹林的质量控制研究显示,药厂生产的阿司匹林具有稳定且一致的药物含量,符合预期的物理性质要求,并
在合适的保存条件下保持稳定性。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的质量控制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和监控,能够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阿司匹林2011年论文

阿司匹林2011年论文

阿司匹林片剂制备及质量检查连云港杰瑞药业有限公司许志毅摘要目的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实验室制备阿司匹林。

方法水杨酸和醋酐为原料,O-酰化反应合成阿司匹林,以三氯化铝为催化剂,用量为水杨酸的2%,水杨酸与醋酐的摩尔比为1∶2,反应时间为30分钟,回流温度为85度左右。

同时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工艺制备阿司匹林片,并对片剂的外观、硬度、脆碎度、片重差异、崩解时限、溶出度等检查。

结果阿司匹林产率可达72.6%。

片剂的外观、硬度、脆碎度、片重差异、崩解时限、溶出度等检查均符合药典规定。

结论本法快速、简单、经济、无污染,产品质量好,适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字:阿司匹林;湿法制粒;片剂Abstract Objectives Through the chemical synthesis laboratory preparation aspirin。

Methods Salicylic acid and acetic anhydride as raw materials, O-acylation reaction of synthesis aspirin to aluminum chlori de as catalyst, the amount of 2% salicylic acid, salicylic acid and acetic anhydride molar ratio of 1:2 and the reaction time is 30 minutes, the return temperature of 85 degrees Celsius,Meanwhile adopts wet gra nule presser fabrication processes of aspirin tablets, the appearance of the tablet, rigidity, brittle broken degrees, tablet heavy differences, crumbling time limit, dissolving degree of examination。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论文(共2篇)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论文(共2篇)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阿司匹林又称乙酸水杨酸,具有强解热镇痛药理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风湿、抗感染治疗[1]。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药物能对血液中血小板中的环加氧酶1起到抑制作用,还能减少血栓素A2形成,可应用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短暂缺血症状发展,如冠心病、偏头痛以及心肌梗死、脑血栓或是其他手术治疗后出现血栓、血栓闭塞脉管炎症等。

本文主要对阿司匹林临床药理作用进行探讨,并且简单介绍了阿司匹林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1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临床研究指出阿司匹林的应用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应用于防治乳腺癌及直肠癌,能帮助有效降低死亡率或发病率[2]。

根据相关报道可知,对1400多名女性进行研究调查,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女性每周口服阿司匹林3次,连服6个月,对照组女性不服用阿司匹林,经过6个月后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女性患卵巢癌症风险率比对照组降低了约40%。

流行病学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常规采用阿司匹林能降低直肠癌的发生率。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是从根本上预防癌症,控制癌症病变而不是治疗或溶癌。

2阿司匹林的其他药理作用镇痛、抗感染和解热作用阿司匹林能起到镇痛、解热以及抗感染的作用,其机制主要是:(1)镇痛作用是因为抑制机体痛觉刺激发生脉冲,控制致痛物的活性,抑制合成前列腺素以及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枢性等,帮助缓解疼痛。

(2)通过体温自动调节功能以及抑制机体合成前列腺素,能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3)抗感染药理作用是通过控制出现炎症组织中合成前列腺素而达到治疗效果。

阿司匹林通常与其他镇痛解热药物配合治疗感冒发热以及慢性钝痛等疾病,因其具有抗感染性和抗风湿性作用,能缓解急性风湿患者患肢的红肿、疼痛等症状。

抗凝剂防治心肌梗死和中风临床研究证明血栓A2是在环氧化酶物质作用下将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其是一种血小板凝聚及释放的强诱导剂,能直接诱发机体血小板释放腺苷二磷酸加强血小板的凝聚,而前列环素也是一种强力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扩张抑制剂[3]。

阿司匹林及其制剂的分析

阿司匹林及其制剂的分析

+ FeCl3 + H2O
+ 3HCl
②水解反应:阿司匹林与碳酸钠试液加热水解,得水杨酸钠及醋酸钠,加过量稀硫酸酸化后,则生成白 色水杨酸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取本品约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煮沸2分钟后,放冷,加过量 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Na2CO3
+CH3COONa +CO2
结构与理化性质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的结构特征为苯环取代的羧酸结构,阿司 游离羧基
匹林是典型的具有芳酸结构的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有
阿司匹林、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甲芬那酸、双氯芬酸钠
等。阿司匹林系统化学名称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俗称
νC=C(苯环) νC-O(乙酰酚酯 和羧酸) δO-H(羧酸羟基)
3、色谱法:
①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于阿司匹林制剂,由于存在辅料干扰,所以上述鉴别试验并不都适用。 在大部分阿司匹林制剂的质量标准中,均采用了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或有关物质检查;所以,在鉴别 项下,则均采用了基于色谱分离的HPLC保留时间对照法进行鉴别。鉴别与含量测定同时进行,经济实 用。
示例3 ChP2015阿司匹林泡腾片的HPLC鉴别规定: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 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②薄层色谱法
四、有关物质检查:
有关物质包括工艺中引入的杂质和降解产物等,可能是已知或未知的,其化学结构一般与活性成分类
似或具渊源关系。阿司匹林中的杂质主要来源于起始原料苯酚、合成中间体与副产物(游离水杨酸、醋

关于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论文.doc

关于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论文.doc

关于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论文1.1 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Bhatt[2]等将阿司匹林抵抗分为临床性及生化性。

临床性为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后仍发生缺血性血管疾病;生化性为口服阿司匹林后,未能改变血小板功能试验结果。

有研究[3]将生化性阿司匹林抵抗分为3型:(1)Ⅰ型阿司匹林抵抗(药动学型):口服同样剂量的阿司匹林,体内血栓素(TX)合成和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均未被抑制。

而体外富血小板血浆中加入100 μmol/L 阿司匹林后可被抑制,提示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有相当大的药动学差异。

(2)Ⅱ型阿司匹林抵抗(药效学型):无论体内及体外,口服阿司匹林后,TX 合成和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均未被抑制,提示该型阿司匹林抵抗的机制与环氧化酶(COX)的遗传多态性有关。

(3)Ⅲ型阿司匹林抵抗(假性阿司匹林抵抗):口服阿司匹林后能抑制TX合成,但不能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该型患者之所以被冠以“假性抵抗”,因为阿司匹林已抑制了TX合成,而不能抑制其他物质如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2 阿司匹林抵抗机制大量证据表明,GP受体多态性是动脉血栓形成的遗传危险因素,它能造成黏附受体成分的表达、功能和免疫遗传学的多样性。

血小板激动剂(如TXA2)通过细胞内信号激活GPⅡb/Ⅲa受体,介导纤维蛋白原及其受体结合,然后促进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通过干扰COX非依赖性细胞内信号转导并使GPⅡb和GPⅢa分子乙酰化来抑制GPⅡb/Ⅲa的活化。

尽管还未完全弄清,但目前所知的COX非依赖性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包括跨膜蛋白受体、磷脂酶、Ca2 +释放、腺苷酸环化酶、鸟苷酸环化酶和蛋白激酶C等。

某些弱的激动剂(如ADP、肾上腺素和胶原蛋白)导致的GPⅡb /Ⅲa激活可被阿司匹林部分抑制。

在PLA2基因型存在时,抗血小板作用可以因这种替代途径减少而降低。

2.1 环氧合酶基因多态性COX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限速酶,它有两种同工酶:COX?1和COX?2。

COX?1是花生四烯酸转换为前列腺素G/H途径中的第一个酶,其有两种酶活性,一种环氧化酶活性催化前列腺素G的生成,一种氢过氧化物酶(H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G,生成前列腺素H,前列腺素H更进一步被COX催化成为前列腺素和血栓素[7]。

阿司匹林及其制剂的分析

阿司匹林及其制剂的分析

阿司匹林及其制剂的分析一、阿司匹林的分析(一)鉴别1.三氯化铁反应本类药物水解后能产生酚羟基,可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紫堇色铁配位化合物。

应适宜的pH值为4~6,在强酸性溶液中配位化合物分解。

本反应极为灵敏,只需取稀溶液进行试验;如取样量大,产生颜色过深时,可加水稀释后观察。

2.水解反应阿司匹林与碳酸钠试液加热水解,得水杨酸钠及醋酸钠,加过量稀硫酸酸化后,则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3.红外吸收光谱法波数(cm-1) 振动类型归属3300~2300 υOH羟基1760,1695 υC=O羰基1610,1580 υC=C苯环1310,1190 υC-O 酯基(二)特殊杂质检查1.溶液的澄清度:利用溶解行为的差异,检查原料药中碳酸钠试液不溶物。

阿司匹林可溶于碳酸钠试液,而杂质不溶。

不溶物杂质:未反应完全的酚类,或水杨酸精制时温度过高,产生脱羧副反应的苯酚,及合成中由副反应生成的醋酸苯酯、水杨酸苯酯和乙酰水杨酸苯酯等。

2.水杨酸:由生产过程中乙酰化不完全或贮藏过程中水解产生。

水杨酸对人体有毒性,而且分子中酚羟基在空气中被逐渐氧化成一系列醌型有色物质,如淡黄、红棕甚至深棕色,使阿司匹林成品变色。

检查原理:利用阿司匹林结构中无酚羟基,不能与高铁盐作用,而水杨酸则可与高铁盐反应生成紫堇色,与一定量水杨酸对照液生成的色泽比较,不得更深。

其限量为0.1%。

3.易炭化物:检查被硫酸炭化呈色的微量有机杂质。

(三)含量测定:酸碱滴定法直接滴定法阿司匹林结构中的游离羧基,可采用碱滴定液直接滴定。

用于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方法:取本品约0.4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

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

讨论:(1)用中性乙醇为溶剂,防止阿司匹林酯结构在滴定时水解,致使测定结果偏高,故不用水为溶剂。

阿司匹林片的分析与测定 毕业论文

阿司匹林片的分析与测定  毕业论文

阿司匹林片的分析与测定毕业论文xxxxxxxxxxxxx学院题目: 阿司匹林的分析与测定专业班级:所在系部:姓名:指导教师:20××年×月×日精品阿司匹林的分析与测定【摘要】本文介绍阿司匹林片中各种指标的测定及参考数据,详细叙述了阿司匹林片溶液的澄清度、游离水杨酸、重金属、炽灼残渣的检查和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的方法,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并对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数据进行了记录,同时提出了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本文有助于对阿司匹林片的分析【关键词】阿司匹林鉴别方法检查方法含量测定第 2 页共 17 页目录1、前言…………………………………………………………………………4 1.1阿司匹林的概述…………………………………………………4 1.2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及技术指标………………………………4 1.3阿司匹林的合成及检测指标……………………………………42、阿司匹林的检测技术……………………………………………4 2.1鉴别........................................................................5 (1)阿司匹林与氯化铁反应.............................................5 (2)阿司匹林的水解反应................................................5 2.2检查........................................................................6 (1)溶液的澄清度.........................................................6 (2)游离水杨酸............................................................6 (3)炽灼残渣...............................................................7 2.3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7 (1)直接滴定法............................................................7 (2)水解后滴定法.........................................................10 (3)两步滴定法............................................................12 3、方法讨论..................................................................13 4、总结与展望...............................................................15 5、参考文献..................................................................16 6、致谢 (17)第 3 页共 17 页1、前言1.1阿司匹林的概述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它诞生于1899年3月6日。

阿司匹林肠溶片质量研究

阿司匹林肠溶片质量研究

阿司匹林肠溶片质量研究钟胜佳;陈婷【摘要】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质量.方法 :采用HPLC方法检测阿司匹林肠溶片中的含量,以摇篮法检测不同溶出介质中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释放情况.结果 :阿司匹林浓度进样量在3.43~58.54μg之间,范围中和峰面积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相对较高.阿司匹林肠溶片在pH1.0溶液1.5h、pH7.5磷酸盐缓冲溶液中1.5h未能够溶出,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得到释放,1.5h累积释放度高达80%.结论 :阿司匹林肠溶片含量与释放度检测方式比较简单,且准确率相对较高,可以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活动奠定良好基础.【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年(卷),期】2019(032)004【总页数】2页(P594-595)【关键词】阿司匹林肠溶片;药品质量;检测【作者】钟胜佳;陈婷【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益阳413000;湖南省益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益阳413000;桃江县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7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能够达到降低肿瘤发生率的目的,其临床实践应用价值较高,也能够预防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的发生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文章采用HPLC方法检测阿司匹林肠溶片中的含量,以摇篮法检测不同溶出介质中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释放情况,明确药品质量发展现状,对后续阿司匹林肠溶片药品质量控制工作的持续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仪器与方法1.1 使用仪器应用安捷伦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岛津UV-2550紫外分光光度仪,梅特丽1/100000电子天平,ZR-8G智能溶出实验仪器。

阿司匹林对照品来自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药准字H13022944,包装规格:0.3g;阿司匹林肠溶片来自于拜耳医药有效公司,生产批号为bj16340,规格为0.1g。

甲醇为色谱纯,盐酸、乙醇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方法应用pH为1.0的盐酸溶液,pH为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以及pH为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在全波长扫描下,明确阿司匹林的吸收波长[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分析论文
作 者
届 别 系 别
化工系 专 业 制药工程 完成时间 2012年6月14日
题目:
阿司匹林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研究
阿司匹林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研究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阿司匹林(Aspirin)的产生背景和研究发展,简述了阿司匹林(Aspirin)的作用和适用症,列举了几类阿司匹林制剂,并详细说明了阿司匹林和几类阿司匹林制剂的质量标准。

关键词: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制剂;质量标准。

前言:
阿司匹林(Aspirin)作为一种解热镇痛药,问世于1899年,已有百余年历史。

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其父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命名为阿司匹林。

迄今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仍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1】
阿司匹林(Aspirin)经过百余来年的临床应用,证明为有效的解热镇痛药,现仍广泛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偏头痛、神经痛、关节痛、急性和慢性风湿痛及类风湿痛等。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将第75号阿司匹林(Aspirin)收载入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类。

【2】近年来发现阿司匹林(Aspirin)为不可逆的花生四烯酸环氧酶抑制剂。

1971年发现阿司匹林(Aspirin)对前列腺素(PG)合成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导致它对PG合成和血小板功能影响的大量研究。

【3】阿司匹林(Aspirin)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A2(TXA2)的合成,具有强效抗血小板凝聚作用,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将第181号阿司匹林(Aspirin)收载入抗血小板药类。

【4】阿司匹林(Aspirin)同时对冠心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5】阿司匹林(Aspirin)与癌症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与肺癌、乳腺癌、肠癌等关系密切,对结肠癌有预防作用。

【6】阿司匹林(Aspirin)对原发性高血压有一定的临床作用,还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并能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明显降低。

【7】阿司匹林(Aspirin)有助于对抗阿尔茨海默病,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中作用机制研究有很大进展。

【8】阿司匹林(Aspirin)还可治疗春季结膜炎,并且在治疗中没有严重副作用。

【9】阿司匹林(Aspirin)的副作用主要是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胃及十二指肠出血。

随着对阿司匹林(Aspirin)的不断研究,越来越多的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阿司匹林(Aspirin)的作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市场上,阿司匹林及其制剂层出不穷,主要为以下几类: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片、阿司匹林栓、阿司匹林肠溶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泡腾片。

另外还有阿司匹林缓释片、阿司匹林咀嚼片、阿司匹林分散片、复方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片等。

以下以《中国药典》2001版及2010版为标准,重点分析以下几类药物:
阿司匹林【10】
拼音名:Asipilin
英文名:Aspirin
书页号:2005年版二部-283
C9H8O4 180.16
本品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

含C9H8O4不得少于99.5%。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遇湿气即缓缓水解。

本品在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但同时分解。

【鉴别】
(1)取本品约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 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约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煮沸2 分钟后,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209图)一致。

【检查】
溶液的澄清度取本品0.50g ,加温热至约45℃的碳酸钠试液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游离水杨酸取本品0.10g ,加乙醇1ml 溶解后,加冷水适量使成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盐酸溶液(9→100)1ml ,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 后,再加水适量使成 100ml〕1ml ,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加水溶解后,加冰醋酸1ml ,摇匀,再加水使成10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 ,加乙醇1ml 、水48ml 与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1ml ,摇匀)比较,不得更深(0.1%) 。

易炭化物取本品0.5g,依法检查(附录Ⅷ K),与对照液(取比色用氯化钴液0.25ml、比色用重铬酸钾液0.25ml、比色用硫酸铜液0.40ml,加水使成5ml )比较,不得更深。

炽灼残渣不得过0.1%(附录Ⅷ N)。

重金属取本品1.0g,加乙醇23ml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依法检查(附录Ⅷ H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4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

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 的C9H8O4。

【类别】
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聚集药。

【贮藏】
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制剂】
(1)阿司匹林片
(2)阿司匹林肠溶片
(3)阿司匹林肠溶胶囊
(4)阿司匹林泡腾片
(5)阿司匹林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