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下的债务风险及其防范

合集下载

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国 国债利 率 高 于银行 储 蓄 又不 征利 息 税 , 益性 大 。 收 第二 , 国债 的用 途 明确 , 对性 强 , 比赞 币袭 策手 段 针 这
更 为具 体 和有 效 。 这次 增 债 , 要是 用 于基 础 设 施建 设 投 主 资 和 对 国企 的技 术 改 造 的财 政 贴 息 , 目的 用 逮 性 强 而 明
应该 说 ,基础 设 施建 设 项 目投 资 大 、周 期 长 、盈 利
融危机 之 冲 击 , 内有 三高 ( 国企 高负 债 率 、 国有 商 业银 行 高
不 良资 产 率 、 失业 率 ) 不 足 ( 需 和 内需 ) 一 通 缩 之 高 二 外 和
内患 , 抵 御 亚 洲 金融 危机 对我 国经 济 的 冲击 , 制 新 中 为 遏 国经济 史 上 首次 出现 的通 货 紧缩 的趋势 , 以及 制 止 19 9 2年
至 于说 , 积极 财 政 政 策是 以 扩 大 内需 为其 棱 心 内容 , 这 也 是 由这一 政 策 内在性 质 所 决定 的 。 观 世 界各 国 的扩 纵
张性 财 政 政 策 , 核心 内 容 都是 应 对需 求 不 足 目 题 。 一 其 而
动 经济 景 气 , 中央 采取 了这 一英 明果 断 的重 大决 策 。 有 没
这一 “ 头药 方 ” 就 不 足 以调 控 和 驾驭 我 国宏 观 经 济 的全 重 , 局 。 然 , 为 罗斯 福新 政 的 中 国敝 , 国的积 极 财政 政策 诚 作 我
的 。 债 5 0 元 ( 止 20 增 10亿 截 0 1年 底 ) 的利 率 和挤 出效 应 , 应 该说 在 总体 上 均不 明显
所具 有 的两 个特 征 即借 债还 本 付息 的 增值 有格 性 , 以及 国

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我国政府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享的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有哪些。

下面为大家做分享!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确定财政政策目标在积极财政政策目标的确定上,必须从片面追求年度经济增长转移到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来。

作为我国的最高决策层,在制定财政政策目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确保年度或任期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而应将重心放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

只有这样,我国的国民经济才能真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才有保证。

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既包括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也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地区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城乡经济结构的合理化、生态环境的好转等。

转移财政政策重心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应该从拉动需求转移到改善供给上来。

在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初期,针对需求严重不足的严酷现实,财政政策作用的侧重点放在拉动需求方面,这样做简单、容易操作,而且见效快,因而是无可厚非的。

到了200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投资品及消费品价格开始止跌回升,这说明我国的需求管理政策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

尽管有效需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转移到有效供给上来了。

经过3年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的财政赤字率、偿债率、债务依存度都已接近或超过警戒线,虽然负债率还较低,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相对低下,因而以西方发达国家及欧盟成员国所确定的警戒线标准来说明我国的国债发行还有较大的空间,这是不正确的。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应控制在20%以内为宜,最多不得超过30%,否则有发生财政危机的危险。

由此可见,以扩大国债规模和财政支出规模为主要内容的旨在拉动需求增长的财政政策已没有多大的回旋余地。

单一的需求管理政策只能解决短期的经济增长问题,不可能解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及其防范
杨 爱华 , 黑龙江省 黑河市财政 局
摘 要: 财政是作为政府职 能履行 的物质基础存在 的 , 也是 国家与社会 安全稳 定的根本保证。 而财政 政策作为我 国重要的宏观
调控工具 , 可以起到优化我 国资 源与合理调 解收入 分配的作 用, 对促进 我国经济的稳增长有 着不可取代的作 用。 本文从我 国积极
大大 增强了防 范财政风 险的力 量。保 常运行的可能性 。如 果积 极财政政策是在 2 积 极 财政政策 的体制风 险。积极财 险 , 公共财 政的框架 内运行 的 , 则有利于 市场 政 政 策作为 国家 宏 观调 控经 济 的一 种手 证 财政收支规 模与经济 发展水平 相适 应 , 体制 的建设与发 展 , 不存 在体制 风险 ; 反 段 ,是 政府 用来 干预 市 场经 济 的政 策手 政 府提 供 的公 共服 务水 平与 财 力规模 相 化解财政债务风险 。建立规范化 、 法 之, 则存在体制风险 。因此 , 积极财政政策 段 。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乖 口 政治体制所造 适 应 , 的 风险 防范 是我 国 财政 政策 必须 面对 的 成 的潜在 的体 制风 险 , 积 极财政政 策在 实 治 化的分 级分税制财政 管理体 制 , 通过法 问题 。 施 的 过程 中可 能 因为地 方政 府 或者 国有 律规 范 中央和 地方 以及 政府 与企 业 间 的 法治化 、 模拟市场 我国积极财政政 策的特 点 企 业 的执行 不 当等 原 因造成 财 政政 策 并 分配关系 。建立规范化 、 l 政 策选择 适 当 , 快 速拉 动经济增 长 。 没有达到 预期的效 果 , 当出现了 体制风 险 化的公共 预算管理制度 , 降低财政 支出效 将资源 在经 济相对 收缩阶段 , 货 币政策 由于受其 时 ,将会对 国家资源 造成极 大的浪 费 , 给 率风险 。摒 弃政府直 接投资 模式 , 我国社会及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 配置权 利交给人 民 , 建 立能够激励 经济 主 传导机制或传导路径阻滞的影响, 对经济 的刺激 作用一般都比较迟缓 。而财政政 策 此 , 在 政府利用 积极财政 政策对 社会经 济 体 活动 自 由的 间接 调控 资 源配 置格 局 的 由于不 需 要 中间传 导过 程就 可 以直 接 扩 进行 干预 的过 程 中 ,可能 会 出现体 制 风 投 资管理 体制 ,化 解经 济 增长 趋缓 的风 可以提 高 大 社 会需 求 , 时 滞短 , 拉动 经济 增长 作 用 险 , 这 种风 险是 颇 具隐 藏性 的 , 一 般是 在 险 。通 过公共财政 体制 的建 立 , 明显 , 见效快 。 发展后期才能体现 出来 。 财政透 明度 ,为决 策者提供 更多 依据 , 从 2 政 策取 向合 理。实施积 极的财政 政 3 积 极财政政 策的通货 膨胀风 险 。首 而有效增强政府在抵抗风 险方面 的能力 。 策 的 着力 点 , 既 注重 总量 扩 张 , 也着 眼 结 先 , 政 府通 过扩 大 内需 , 拉 动 经济增 长 来 2 精细化财 政管理 。伴随着我 国市 场 构调整, 符合扩大总量 、 优化结构的战略 实施积极 财政政 策 , 导致产生需 求拉 动型 经济的不断发展 ,财政规模的不断扩大 , 我 国最 政 府所 掌控 的财 政资 源呈 不断 增加 的 发 构想, 有 利于短 期政策效 应与 中长期政 策 通货膨胀 的风 险。从消费 角度看 , 将给我 国 效 应的有机结合 。 近几年一 直在进 行收入分 配改革 , 力 求增 展趋 势 。政府财政 风险 的出现 , 同时不 断完善 社会 的 社会 经济 以及 政治 领域 带 来诸 多的 负 3 有 关政策协 调配合 。积 极财政政 策 加 中低收入者 的收入 , 因而有必要加 强政府 在财政 管理 是一整 套政策 的有 机组合 , 通过 调整 固定 保障 体系 ,从 而增加居 民的可 支配收入 , 面 影响 , 资产投资方向调节有关税收政策带动投 随之能够逐步增加消费需求。其次, 为了 方面 的工作 力度 。 加 强财政精细化管理应 资需求 , 通过 调整收入 分配政 策促进消 费 带动企 业的投 资增加 , 我 国实行 的是 积极 不断加强财政监督, 从制定政策到预算执 需求 的扩大 , 以及采取 进一步 提高 出 口退 财政 政策和适度 宽松 的货币政 策 , 市场上 行 , 都要进行认真 、 严格 、 细 致的监督 , 随 时 税率的措施刺激外 贸出口等方面 。在财政 流通 货 币 的增多 很有 可 能造 成货 币 流动 对 涉及 国 家财政 收支 活 动及 其相 关事 项 政策运 用 中, 特别注重 了与货 币政 策的协 性过剩 , 引起通货膨胀 。最后 , 目前我 国地 进行 专项监督检查。不断加大检查和处罚 有 效 防止税 收 的流失 , 促进 改善 支 调, 都体现 政策的协 同配合 、 兼顾 的特 点 , 方政 府较多 的发行地 方政府债 券 , 这会形 力度 , 收到了较好 的成效 。 成地 方政府 债务过重 , 如果政 府 因为债务 出结构 , 完善 公共 财政 管理 , 有效 规避 财 二、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的风 险 过 重并 且没 有办 法再 增 加发 行债 券 来弥 政风 险。 l 积 极财政 政策 的支 出风 险 。财政支 补 以往 的债 务 而直 接通 过发 行货 币 来为 3 建 立和完善财政 风险预 警机 制 。研 操作简单 的财政 风险预 出 的直接 目的是 为 了满足 政 府行 使职 能 地 方政府赤 字融资 , 在这种情 况 下将 引起 究建立实用性 强 、 的需要 ,政府要做 的事 由财政提 供保 障 。 通货 膨胀 。 警机制 ,及早 发现财政 风险 的影响 因素 , 财 政支 出风 险 是指政 府 不适 当 的财 政支 三、 我 国积极财政政 策风 险防范对策 并对风 险程度 进行评 估 , 控 制财政 风险进 出 活动 给政 府 的财 政活 动和 社会 经济 带 在我 国 , 要 以积极财政 政策 的作用 作 步加重 。建立针对未来财政成本 的评估 分析各 项政策 可能 引发 的财政 来的各种潜在危害的可能性。 支出无论是 为核心 ,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正 分析制度 , 增加 还是减少 、无论是 结构还 是总量 , 只 确认识 到积 极 财政 政 策在我 国国 民经 济 风险 ,尽 可能通过财 政风 险预警机 制 , 将 要 与财政职 能作用发 挥相逆 , 都可 能成 为 与地方经济 发展 中的重要 作用 , 不断加 强 已经发生 的风 险通 过技术手 段显现 出来 , 以帮 助政 府决 策 , 防止 财 财 政风 险 的潜 在 因素 。财政 支 出总 量 过 积极 财政 政 策在 国 民经济 与地 方经 济 发 防止 风 险隐 匿 , 大, 将导 致 国民经 济需 求膨胀 、 物价疯 长 ; 展 中的推 动作用 , 有效 地通过积 极财政 政 政风险转化为财政危机 。 积极 财政政 策的出 台 , 在 促进我 国国 财 政支 出总 量过小 , 将 降低财政对 各项 社 策的 实施 将政 府 的工 作重 心 由需 求拉 动 会 事业发 展的资金 保障力度 , 直接 妨碍 财 转移到改善供给上 。 民经济 与地方经济 发展 的同时 , 也存在 着 政职 能的实现。财政支出结构过 于偏重积 l 建 立 公共 财政体 制。完善 公共财 政 定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 中央政 累 性支 出 , 过 分 挤 占消费 性支 出 , 会 助长 制度 , 根 据市 场 运行 的特 征 , 将 公共 产 品 府与地 方政府 的紧 密配合 , 在推进 积极财 过 高积 累 率的 形成 , 影 响人 民生 活 , 推 动 和劳 务的 提供 作为 政府 活 动领 域及 财 政 政政策 的同时也应 及时防范 财政风 险 , 从 重 型 国 民经济 结构 的构 成 ; 反之 , 过 高 的 职能范 围。根据经济 发展水 平 、 社会需 求 而有 效促 进经 济发 展和 经济 结构 的 合理 消费『 生 支出, 偏 低的积累性 支 出会 动摇 经 和公众意愿 合理确 定财政 支出的规模 、 结 化。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显示 ,截至 2 0 0 9年 5月末 ,全国地 方政府 的负债超 过 5万亿 另有规定外 , 方政府不得发 行地方政府债券 。 ” 地 根据 这条规
元 , 他 一 些 数 据 大多 是 学 者 的 个 人 估 算 。 考 虑 到 地 方 政 府 债 定 , 方 政 府 原 则 上 不 能独 立 发 行 政 府债 券 。因 此 , 国政 府 债 其 地 我 务及 其 可 能 带 来 的 风 险 , 年 国务 院 第 四 次 全 体会 议 就 把 “ 今 尽 券都是 以中央政府名义发行, 国 ’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即“ 馈
界很容易获知相关信息 。隐性债务, 是指政府基于公众期 望或 体制结算的拖 欠。这些债 务就其来源而言 , 包括地方政府直接

定的政 治压力 、 义务 , 在法律上未能完全 明确的债务负担 。 这 向个人和金 融企业的借款 、拖 欠的公务 员或中小学教师 的工 套的资金 以及粮食企业 的长年亏损挂账等 。这些地方政府债务
我 国地 方政府 债务风 险及 其 防 范对 策
卢 晓峰
( 中共烟 台市委党校 , 山东 烟 台 24 0 ) 6 0 0
【 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我 国目前的地 方政府债务难以准确统计 , 其形成有一定的历 史原 因和现 实原 因。地方政府 债务的风 险大体上可以
分为 内在风险和外在风险。根据 不同的风险 , 应采取不 同的防范对 策。 【 关键词】地方政 府债 务; 风险; 防范; 对策
否取 决于特定事件的发生与否 。具体来说 , 相对 于政府而言 , 如 第三 , 地方政府的“ 财政 ” 性债 务。这部分地方政府债 务的 不 果债 务必 然 发 生 , 属 于 直 接 债 务 , 之 则 属 于或 有债 务 。 据 形成根源在于我 国现行 的财政体制 。在当前的财政体制下, 就 反 根 鉴于我 国尚未 债务 的表现程 度 ,地方政 府债务又可 分为显性债 务和隐性债 同区域 的地方政府 可支配 的财政资源 差别较大 。

财政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349号建议的答复

财政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349号建议的答复

财政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349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21.06.29•【文号】财预函〔2021〕92号•【施行日期】2021.06.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其他规定正文财政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349号建议的答复财预函〔2021〕92号雷添良代表:您提出的关于高度警惕全球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冲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更可持续的问题2021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需要,合理安排赤字、债务、支出规模,不急转弯,把握好时度效。

一是合理确定赤字率。

考虑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经济逐步恢复,2021年赤字率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赤字规模为3.57万亿元,比2020年减少1900亿元。

这样安排,既体现了财政政策的积极取向,又释放出我国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明确信号,并为今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

二是保持适度支出强度。

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强化四本预算衔接,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过25万亿元,增长1.8%,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着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资金需求,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此外,考虑到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主要都是通过项目收益偿还,不应计入中央财政赤字。

下一步,财政部将认真研究您提出的建议,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细化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更加注重财政政策可持续性,合理确定政府债务规模,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为今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

二、关于合理确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结构关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预算法(2014年修订)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每年由国务院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考

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考

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考1. 引言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背景地方政府债务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地方政府为了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各项支出,不得不借债进行资金补充。

一些地方政府过度借债、债务规模庞大、债务结构复杂,出现了一些隐患和问题,进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加大。

在过去的几年中,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违规、融资乱象频现。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和GDP增长,盲目扩大债务规模,积累了巨额负债。

这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违法违规的风险加大,给地方政府财政稳定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背景不容忽视,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只有深刻认识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与挑战,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国家财政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1.2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如果地方政府债务过高或风险暴露度较高,可能会导致财政收支不平衡,甚至影响地方政府的日常运转,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确保地方政府财政稳定的重要手段。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存在会影响到地方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高额的债务负担可能导致地方政府无力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进而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是保障国家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举措。

地方政府债务过高或风险暴露可能会引发金融风险,进而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保障措施。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通过有效的监管和措施,才能保障地方政府财政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维护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化解债务风险防控措施(3篇)

化解债务风险防控措施(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为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多方面出发,提出了一系列防控措施。

二、政府层面防控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控制债务规模。

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确保债务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合理安排债务期限,降低短期债务比例,降低偿债压力。

(3)降低债务成本。

通过市场化手段,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债务使用效率。

2. 加强债务管理(1)完善债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规范债务发行、使用、偿还等环节。

(2)强化债务风险监测。

加强债务风险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

(3)加强债务风险化解。

对于高风险债务,采取债务重组、置换等方式进行化解。

3.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1)完善财政预算制度。

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

(3)推进税收制度改革。

完善税收体系,提高财政收入稳定性。

三、金融机构层面防控措施1. 优化信贷结构(1)合理配置信贷资源。

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降低金融风险。

(2)控制不良贷款规模。

加强信贷风险防控,降低不良贷款率。

(3)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2. 加强风险防控(1)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处置能力。

(2)加强内部风险管理。

加强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防范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

(3)加强外部监管。

加强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金融机构合规经营。

四、企业层面防控措施1.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1)控制负债规模。

合理控制企业负债规模,降低财务风险。

(2)优化负债结构。

提高权益资本比例,降低债务融资比例。

(3)降低融资成本。

通过市场化手段,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及其防范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财政政策成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市场预期的重要手段。

然而,积极财政政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不加以防范和应对,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本文将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 增加债务风险积极财政政策往往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这将导致政府债务的增加。

如果无法有效管理和控制债务水平,可能会带来债务违约、流动性风险等问题。

为了防范债务风险,政府应当加强债务管理,确保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要加强债务审计和风险评估,确保债务的使用和偿还符合法规和市场规则。

2. 通胀风险积极财政政策通常会增加市场投资活动,推动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如果通货膨胀率超过合理范围,将对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防范通胀风险,政府应当采取适当措施控制货币供给,防止过度放松货币政策。

此外,加强价格监测和调控,及时发现和解决价格异常波动的问题,保持物价的稳定。

3. 资金错配风险积极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资金供需错配,存在过多资金注入特定行业或地区的情况。

这种资金错配可能引发资源浪费、投资泡沫等问题。

为了防范资金错配风险,政府应当加强对财政政策的研究和评估,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此外,要加强监管,防止金融机构过度扩张和风险集中。

4. 不平衡增长风险积极财政政策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即某些行业或地区增长过快,而其他行业或地区增长缓慢。

这种不平衡增长可能导致经济结构失衡,造成资源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为了防范不平衡增长风险,政府应当加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要加强区域发展规划和协调,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

结论积极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市场预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政府应当加强债务管理、控制通胀、防范资金错配和促进平衡增长。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确保积极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三篇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三篇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债、预算不列赤字。

而现实情况是地方政府规避法规约束,多头举借债务,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债融资规模膨胀迅速,资金运用效率不高,偿债风险日益加大。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融资的现实需求,也有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导致地方政府资金紧张等体制性因素,还有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导向偏差引起的地方官员非理性投资冲动,以及统筹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督等管理因素。

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情况及债务风险,各级审计机关要予以高度的关注,客观分析和看待其形成的原因,准确把握问题的核心,从如何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角度,研究和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建议。

一、分类施治,疏堵结合,完善风险管理,建立控制体系(一)清查存量债务,积极化解风险。

根据先清理后规范的要求,应该把妥善处理地方政府的存量债务,作为当前地方政府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

1.摸清债务总量,分清类别结构。

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当务之急是全面摸清各地债务规模底数,并在与各地财力比较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债务总体风险大小;同时分清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掌握各种类型债务的特点及成因,以确认偿债风险,划分层次、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研究制订相应化解措施。

2.区分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

对政府部门、机构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债务,以及由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因提供公共服务产生且无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地方政府应承担直接偿债责任;对各类融资平台公司因基础设施、公益性项目建设而产生,且有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地方政府应催促其按计划、合同的要求严格履行还款义务,尽量避免其向政府直接债务转化;对与公共服务无关的市场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应本着“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由举债主体自行偿还,政府不承担兜底责任。

3.保障还款来源,全力化解风险。

在分清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的基础上,要及时制定偿还计划,科学筹措偿债资金,按时履行偿债义务。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近年来,地方债务风险成为我国财政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保障国家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

一、加强债务管理与监控1.建立全面的债务信息系统,确保监测和分析各级政府举债情况。

通过债务报告和审计制度,及时了解地方债务的规模、结构、用途等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加强对债务融资平台公司和融资平台债务的监督。

严格审查融资平台公司的资金运作情况,规范其债务发行行为,防止违规违法举债行为的发生。

3.加强对地方政府举债的审查和审批,确保债务发行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同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评级和监督,及时通报风险情况,引导地方政府规范债务管理。

二、加强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1.建立完善的地方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预测和评估债务风险的潜在风险和可能影响。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防止债务风险进一步扩大。

2.加强地方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建设,及时发布债务风险预警信息,引导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债务风险的挑战。

三、优化地方债务结构1.推动地方政府稳健理财,合理安排债务偿还计划。

根据地方财政状况和经济发展需要,合理调整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成本,确保债务风险可控。

2.鼓励地方政府创新融资渠道,多样化债务融资方式。

鼓励发展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隐性债务风险。

四、加强债务风险应对和处置能力1.建立健全地方债务违约处置机制,及时处置违约和风险事件。

加强地方政府风险处置的技术支持和法律支持,提高处置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

2.加强与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形成合力应对地方债务风险。

加强协调沟通,及时共享信息,加强风险应对措施的协同效应。

在实施以上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的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加大违规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确保地方债务风险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财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财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财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财政风险点是指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威胁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不稳定、财政支出过度、财政债务风险、不合理的财政政策等。

1. 财政收入不稳定:财政收入来源不稳定可能导致财政预算无法充分执行。

为减轻这一风险,可采取以下措施:- 稳定经济增长:加强经济结构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高财政收入的基础。

- 多元化财政收入来源:降低对单一来源的过度依赖,通过多元化财政收入,减少收入的波动性。

- 完善税收政策:优化税收制度,提高税收征收效率,减少逃税漏税现象。

2. 财政支出过度:财政支出过度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增加、债务累积等风险。

为防范这一风险,可采取以下措施:- 谨慎制定预算计划:合理设定财政支出计划,确保支出与收入的平衡。

- 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

- 加强支出评估和审计:对重大支出项目进行评估和审计,确保支出合理、有效。

3. 财政债务风险:财政债务规模过大及偿还能力不足可能导致财政危机。

为预防这一风险,可采取以下措施:- 控制债务规模:建立债务规模控制机制,适度控制债务规模,防止过度借债。

- 提高债务偿还能力:加大财政收入的增长力度,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强偿债能力。

- 健全债务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

4. 不合理的财政政策:不合理的财政政策可能导致经济波动、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防范这一风险,可采取以下措施:- 宏观调控要稳妥: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协同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确保经济平稳发展。

- 加强财政政策评估:对财政政策进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 提高财政政策透明度:加强财政政策的公开和信息披露,促进社会各方形成共识。

综上所述,财政风险点的防控措施包括稳定经济增长、多元化财政收入、谨慎制定预算计划、加强预算执行监控、控制债务规模、提高债务偿还能力、健全债务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政策评估和提高财政政策透明度等。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及其防范【摘要】我国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

首先是财政赤字问题,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财政赤字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增加财政压力。

其次是债务风险,长期高额债务会增加财政偿债压力,影响经济稳定。

通货膨胀风险也需要引起重视,超发货币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影响人民币稳定。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可以采取控制支出、优化财政结构、加强监管等措施。

我国需要谨慎应对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风险,同时加强风险防范,以确保经济稳定发展。

展望未来,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财政赤字、债务风险、通货膨胀、防范措施、结论、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目前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加剧、国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潜在风险,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和及时应对。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财政赤字问题上。

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和税收收入的不断下降,财政赤字规模逐渐扩大,已经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问题。

债务风险也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政府债务规模庞大、结构复杂,一旦出现问题将对经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通货膨胀风险也是我们需要警惕的问题,如果财政政策执行不当,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影响人民生活水平。

在面临这些风险的我国也需要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来保障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财政监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控制债务增长、严格控制货币供应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化解财政风险,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问题提出我国目前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以推动经济增长和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这种政策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果不加以合理防范,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展开分析。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面对一系列风险,其中包括财政赤字问题、债务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等。

财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财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财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一、财政风险点1. 政府收入不稳定:政府收入主要来自税收和其他收入,如国有资产收益等。

但如果经济增长放缓或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影响到税收收入,政府收入将会受到冲击,造成财政风险。

2. 政府支出过度:政府在满足公共需求和提供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承担社会保障和其他福利支出。

如果政府支出过度,超过了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将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增加,增加财政风险。

3. 债务风险: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和借款来筹集资金。

但如果政府债务过高,还款压力增加,将增加财政风险。

此外,如果债务利率上升,政府偿债成本也会增加,增加了财政风险。

4. 不可预测的事件:政府面临着各种不可预测的事件,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财政支出增加或收入减少,给财政带来风险。

二、财政风险防控措施1. 加强财政规划和预算管理:政府应制定长期的财政规划和年度预算,合理安排支出和收入,避免过度支出和收入不足的情况发生。

同时,政府应加强预算执行和监督,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

2. 多元化收入来源:政府应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扩大税基,增加税收收入。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发展其他收入来源,如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提高投资收益等。

3. 健全债务管理机制: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债务管理机制,加强债务风险评估和监测,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债务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债务资金用于有效投资,提高还款能力。

4. 建立应急储备:政府应建立应急储备,用于应对突发事件和不可预测的风险。

应急储备可以用于应对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风险,减轻财政压力。

5. 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测:政府应加强对财政风险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政府可以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测系统,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报告,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 加强国际合作:财政风险不仅是国内问题,也与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密切相关。

政府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财政风险,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各地方政府往往会通过大规模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来刺激经济发展,但这种做法也导致了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

在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经高达25.68万亿元,其中不少地方政府还存在着隐性债务。

高额的债务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也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第一章政府管理制度与审计监督强化政府管理制度是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必要手段。

从立法、规章制度、政策制定等方面出发,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规范。

政府部门要分类管理地方政府债务,明确债务性质和用途,建立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管理体制,把不同类型的债务进行分类管理。

并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债务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指标,实行动态风险监测,及时推出应对措施,强化政府风险管理的实效性。

另外,审计监督也是重要手段之一,审计部门应加强对地方政府筹措和使用债务的监督。

通过开展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及时公布地方政府债务数据,揭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问题,强化债务监督和预警,推动债务管理制度的完善。

第二章高质量发展与优化产业结构地方政府高额的债务很大程度上和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地方政府没有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来提升财政收入、降低债务风险,债务规模和风险将会增加。

因此,地方政府要适应新发展阶段,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努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水平,减少公共投资对财政的依赖,进而降低债务风险。

另外,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建设PPP项目,借助社会力量来减轻财政资金压力,这是一种有效的分担风险的方式。

第三章市场化债券融资市场化债券融资是地方政府严格监管下的一种合法的融资手段,对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市场化债券融资可以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进行专项债务融资,不仅可以帮助地方政府筹集资金,而且还能够引导社会资本、吸收社会资金,推动改革与转型。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面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面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面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展开探讨。

一、政策解读1. 财政支持政策:地方债务风险防范需要财政部门的支持。

财政部将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测力度,并在必要时提供财政拨款支持,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2. 金融支持政策:金融机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金融机构需要积极参与地方债务的融资工作,同时加强对债务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监测。

二、政策落实1. 多层次、多渠道融资:政策落实中,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方式来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并确保融资结构合理、风险可控。

2. 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政策还要求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地方债务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防止资金流入高风险项目,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融资支持力度。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都要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和加强监管来共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另外,地方政府也要在融资方面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确保融资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控性。

总结回顾本文从政策解读、政策落实、个人观点和理解等几个方面对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面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展开了深入探讨。

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在政策落实中都需要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以保障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深刻理解了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面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对政策的落实和个人在其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希望这些观点和理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方债务风险也逐渐凸显。

随着宏观政策转向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政府债务问题的影响及其防范措施

政府债务问题的影响及其防范措施

政府债务问题的影响及其防范措施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债务不断攀升,这一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政府债务问题不仅仅影响了国家的财政状况,还会影响到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探讨政府债务问题的影响及其防范措施。

一、政府债务问题的影响政府债务问题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比较复杂,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影响国家的财政状况政府债务数额庞大,会对国家的财政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

政府需要向国内外借贷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外债务利息支出不断增加,最终会导致国家财政的破产。

2.影响经济稳定政府债务问题也会对经济稳定产生影响。

政府生产的债券可以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处获得资金,减少了可供使用的资金总量,进而导致利率上升,并降低了个人和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3.影响社会发展政府债务问题还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政府债务的增加意味着政府需要向投资者支付更高的利率,同时由于国家财政的不稳定,政府可能会通过节约支出来降低债务负担,导致社会公共服务的供应受到限制,对社会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政府债务问题的防范措施政府债务问题的存在,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理。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防范措施。

1.加强债务管理对于政府债务问题,首先应该加强债务管理。

政府应该加大债务的监管力度,控制债务规模,建立完善的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对债券发行加强审查,避免政府过多地发行债券。

2.加强财政管理政府债务问题的治理还离不开对财政管理的加强。

政府应该制定合理预算和财政计划,建立财政分权和分级制度,避免财政资金过度集中,增加财政收入流向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3.加强财税体制改革政府还应该加强财税体制的改革,使其更加合理和完善。

具体包括加强税收征管,完善税制结构,建立减税优惠政策,增加公共财政支出,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公信力。

4.加强宏观调控政府应该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来规范市场秩序和推动经济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管理,增加金融监管力度,防范经济波动和风险,并确保政府债务的健康管理。

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工作方案

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工作方案

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工作方案一、背景政府债务是指政府为筹措资金,通过发行债券向社会筹集资本的一种借款形式。

政府债务对于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如果政府债务管理不善,可能导致债务风险,给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至关重要。

二、政府债务风险的特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1. 规模庞大:政府债务规模庞大,一旦出现风险,将对整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2. 长期性:政府债务有较长的还款期限,如果债务管理不善,可能会造成长期财政压力。

3. 基础性:政府债务通常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涉及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等关键领域。

4. 外部因素影响:政府债务风险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利率变动、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三、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工作目标为了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可制定以下几个工作目标:1. 控制债务规模:设定债务规模上限,合理控制新增债务发行。

2. 规范债务管理: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债务管理能力。

3. 分散债务风险:通过多元化债务结构,降低政府债务风险集中度。

4. 加强风险预警: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债务风险。

5. 提高债务偿还能力:通过提高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措施,加强债务偿还能力。

6. 加强信息披露:完善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债务透明度。

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工作措施为了实现上述工作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工作措施:1.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债务管理的原则、流程和标准,规范债务发行和偿还的各个环节。

同时,加强对相关法规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遵守和执行。

2. 加强债务风险评估开展全面、深入的债务风险评估,研究不同债务类型和地区的风险特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并加强对外部因素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3. 完善债务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面、准确、及时的债务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债务的发行、偿还、利率、期限等相关信息。

化解防范债务风险报告(3篇)

化解防范债务风险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本报告从债务风险现状、成因分析、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债务风险现状1. 债务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率逐年上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

2. 债务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债务中,以政府债券为主,占比超过80%。

政府债券期限较长,偿还压力较大。

同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较大,难以准确统计。

3. 部分地区债务风险较高:部分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收入不足的地区,债务风险较高。

这些地区往往依赖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债务偿还压力较大。

三、债务风险成因分析1. 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财政收入增长乏力,难以满足地方债务偿还需求。

2. 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部分地方政府存在过度投资冲动,过度依赖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3. 金融监管不到位:金融监管不到位,部分金融机构违规放贷,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失控。

4. 隐性债务监管困难:隐性债务监管困难,难以准确掌握其规模和风险,增加了债务风险防范难度。

四、风险防范措施1. 加强债务管理: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规模、期限、利率等要素,加强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

2. 优化债务结构:合理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债务偿还压力。

积极推动政府债券发行,优化债务融资渠道。

3. 控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加强对地方政府投资的监管,防止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

鼓励地方政府盘活存量资产,提高投资效益。

4. 加强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止违规放贷。

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规范融资行为。

5. 加强隐性债务监管:建立健全隐性债务监测体系,加强对隐性债务的统计、分析和预警。

6. 推动经济发展: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收入,增强地方政府偿债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是外 债 管理条 块分 割 , 划 外债务 管理 不 到 位 , 计 隐性外 债 较严 重 。据 国 际清 算 银 行估 算 , 国未 我 登 记 的 隐性 外债 规模 大约 为 50亿 美元 。 0
三、 国债风险的防范
宏 观经 济形 势要 求政府 适 度扩 大 国债 发行 来 刺 激经 济 发展 , 进经 济繁 荣 , 促 但政 府 国债筹 资的
风险衡 量 指标 有 : 1 国 债 负 担 率 。指 当 年 国 债 余 额 与 当 年 . G P的 比值 。一般发 达 国家 的国债负担 率最 高不 D
率太于 国债利 率 , 般 认 为 国债 的 应 用是 低 风 险 一
的或无 风险 的 , 如果 小 于国债 利率 , 则认 为 是高 风
究国债风险及其防范, 县体措施有: 整顿财政分配秩序 、 提高财政收八 集中度、 优化 国债的期 限结构、 强 化 国债资金使 用管理等。 关键 词 积极 财政政 策
国债风 险 内债 风 险 国债借债 率
在 国债运行 阶 段 , 主要 通 过 国债 资金 收 益率 的太小来 反 映国债风 险程 度 。如果 国债 资 金收益
能超过 4 %, 5 欧盟 成员国根 据< 马斯特里赫特条 约) 的规定, 其国债负担率不得超过 6%, 0 根据我 国 目前 国情 , 国债 负担 率 上 限 的规 定 应 同财 政 收
人 占 G P的 比重 基 本 适 应 , D 即应 维 持 在 2 % 以 0 内。 2 国债 借 债 率 。 指 当 年 国 债 举债 额 与 当年 ,
由于地 方政 府 不 能发 行 债 务 , 因而 以
1 内 债 风 险 情 况。 首 先 , 国 债 负 担 率 来 . 从 看 ,96年 为 4 2 19 19 . %, 9 7年 为 4 6 , 98年 为 .% 19 82 ,99年达 到 1 .6 .% 19 5 7 %。 可见 , 目前国债 发行
非贸 易外 汇收入 之 比, 国 际警 戒 线 为 2 %。超 其 0
过该上 限则 意味 着 该 国 的偿 债能 力 较 差 , 发生 债 务危 机 的可能性 较大 。 2 债务 率 。指 外 债 余 额 与 当 年贸 易 和 非 贸 .
G P的 比值 。欧 盟 成 员 国根 据 < 斯 特 里赫 特 条 D 马
约) 的规定 , 该指标的上限为 3 这一指标对我 %,
国也具 有重要 的借鉴 意义 。
易 外汇 收人 之 比, 般认 为其上 限为 10 一 0 %。 3 负 债率 指 外债 余额 与 当年 G P之 比 , . N 其
上 限为 2 % 。 5
3 债 务依 存 度 。指 当 年 债 务 收入 与 当年 财 . 政 支 出的 比例关系 。一般 通过 内债发行 额与 国家 财政 支 出的 比值来反 映 国 内债务 发行规模 。我国


衡量国债风险的指标体系
国债 风险按 国债类 别可分 为 内债风险 和外债 风险 ; 国债运行 过程 可分为 国债 发行风 险 、 按 国债 运行 风险 和 国债偿还风 险 。对 不 同国债风 险应 用 不 同的风 险指标 衡量 。 就 内债风 险而言 , 国债 发行 阶段 , 主要 的 在 其
能 力或 政府 信誉 可能 因债 台高 筑而 受到 制 约 。同 时 , 济 的发展 、 经 体制 改革 的深 化也 趋 向于 逐步 使 隐性 国债 或有 国债 显性 化 。我们 不 能不谨 慎 对 待 和 处理债 务 负 担 、 债务 规模 及 风 险 防范 问题 。据
与 中央财 政支 出的 比值反 映 国债 发行 主体 的债 务 情况更 为恰 当。 中央 财 政 的债 务依 存 度 , 国际 公
认 的 上 限 为 2 % 一3 % 。 5 5

6 一 O
维普资讯
尚处 于 国 民经 济 应债能 力范 围之 内 , 19 实 但 98年 施积 极 财政政 策 来 , 国债 负担率 提高 过快 , 不得
维普资讯
财 贸研 究
2O . O2 2
积 极 财 政 政 策下 的 债 务 风 险 及其 防 范
程 萍
( 上海 财经 大学公共 管理 学 院 208 ) 003 内容提 要 自 19 98年我 国开始 实行积 极 财政 政 策 以来 , 国债 发行 进 八 了一 个新 的增 长期 , 国债 增 长过 于迅 猛 , 4担 心政府 财政特 别是 中央 财政 面临的债 务风 险 问题 。本 文从 政 府 的债务风 险着手 , A. N 研
险的 。除此之 外 , 考察 国债运 用风 险时 , 在 还应考
虑国债 资金是 否全部 到 位 , 否存 在 资金 被挪用 、 是
浪费 的现象 。 在 国债偿 还 阶段 , 一般 通 过 国债 偿债 率 来衡 量风 险的大 小。这 一指 标主 要反 映财 政 的债务 清
偿能力 , 当年 国债 还 本付 息 额与 当年 财 政 收 入 指 的 比值 , 国际通行 的警戒 线 是 1 %左右 。 0 在 外债风 险 程 度 的衡 量 方 面 , 主要 的衡 量 指 标有 : 1 偿 债 率 。指 偿 还 外债 本 息 与 当 年 贸 易 和 .
不 引起 高度 重视 。其次 , 国债依 存度 而言 , 国 就 我 财政 的 国债 依 存 度 19 9 8年 为 2 .5 ,9 9年 为 9 6 % 19 3 .6 。我 国公债都 是 中央政 府 的债 务 , 05 % 中央财 政 的 债 务 依 存 度 19 96年 为 3 . % , 97年 为 8 9 19 4 .% ,98年 为 5 .% ,9 9年 为 6 .9 96 19 13 19 o 3 %。不 论整 个 财政 的债 务 依 存 度 , 是 中央 财 政 的债 务 还 依存 度 , 均远 远超 过国 际公 认 的警 戒线标 准 , 且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