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公法,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合集下载

公法与政治文明

公法与政治文明

公法与政治文明内容提要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法的健全、完善和公权力产生、运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本文首先对公法的涵义、公私法划分的标准和意义,公法的一般作用以及政治文明的涵义、标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然后对公法与政治文明的关系、公法对于建设政治文明的作用,以及我国在健全公法,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应做哪些工作,采取哪些措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作者的有关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公法政治文明人类共同体公权力关于公法什么是公法,怎样区分公法和私法;对法律作公私法划分有没有必要;社会主义国家法律应不应作公私法的划分,有没有可能作公私法的划分;我国目前要不要发展公法,公法对于推进我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有何作用?对于这些问题。

我国法学界一直存在不同观点、不同主张的争论。

关于公私法的划分及其标准,英国学者戴维.M.沃克在其编撰的《牛津法律大辞典》中指出,“公法与私法的区分至少自罗马法以来一直得到承认,……一般地,公法规定的是有关国家有组织的政治团体、政府及其部门和它们的代理机构的结构、行为、权力和豁免权、义务及责任的规则和原则,至于国家或政府代理机构在不享有特殊权力的情况下与个人发生的联系则由私法来调整。

公法作为法律制度整体的一个部分,主要调整国家与普通个人之间的关系,而私法则主要调整国家公民个人事务及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

1我国学者郭宇昭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中指出,法学家们划分公私法的标准很不统一,主要学说有利益说、主体说、权力说和调整关系说。

利益说认为,凡以保护国家公益为目的的法律为公法,凡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为私法。

主体说认为,凡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或一方为国家或国家所属的公共团体者为公法,凡法律关系主体双方都是私人者为私法。

权力说认为,凡规定国家与公民之间权力服从关系的是公法,凡规定公民之间权利对等关系的是私法。

调整关系说则认为,凡调整国家机关之间,国家与公民之间政治生活关系(或称公权关系)的法为公法,凡调整公民之间以及国家与公民之间民事生活(或称私权关系)的法为私法。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两大原则。

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先锋队,必须坚持全党一致,全军一致,全国各族人民一致,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政治敏锐性,从而始终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政治力量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其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具体实现需要关注整个社会,一切从人民出发,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让人民在自我的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中获得更大的自由和幸福。

第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点是推进法治建设。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首要原则,是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由之路。

要坚持依法治国,树立法治观念,健全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实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现代化法治建设。

最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途径是加强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建设。

要推动教育、文化、科技等事业发展,打造具有时代特色和本土特点的文化,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全民素质,让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

献血公益活动、张灵公益基金会等公益组织的高效运作和广大社
会群众对公益事业的参与,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成就和进步。

注重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道德观念和社会公德,加强公共精神文明建设,将为推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健全公法,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健全公法,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健全公法,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公法是规范和控制公权力的法,是调整公权力主体与政治共同体成员的关系以及公权力主体相互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

公法主要包括宪法和行政法。

此外,立法法、司法法、各种国家机关的组织法、选举法、社会自治法以及其他各种涉及公权力运作规则的法均属公法的组成部分。

公法的健全、完善是政治文明的要求和保障。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共同体在历史发展长时期中形成的,逐步脱离野蛮、愚昧、暴力、专制和玩弄阴谋、权术的政治生活形态而逐步走向理性化、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政治生活形态,政治文明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公权力在法律(公法)的规范和控制下正当、合法、有序地产生、分配、行使和代表政治共同体成员的意志和利益发生作用。

在现代社会,人类政治共同体主要指国家,公权力主要指国家权力。

除国家外,人类政治共同体还包括非国家的其他公权力组织,如社会自治组织和国际政治性组织等。

因此,公权力也包括社会公权力。

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党自然也行使着重要的公权力。

从而,政治文明的制度设计不仅应包括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国家机关相互之间关系的内容,而且应包括国家权力与社会公权力的关系以及执政党与国家机关关系的内容。

我国自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特别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这些经验主要归结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深刻的教训。

不要说“***”及其他实行“左”的路线时期,就是现在,我国的政治文明也还有很多缺陷,许多制度还有待改进,某些制度还有待改造或重建。

在改革、改进我国政治体制,建设、发展我国政治文明以及进一步改革、改进我国经济体制,建设、发展我国物质文明方面,加强和健全公法均有着极为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浏阳二中林继红浏阳田家炳实验中学王意成浏阳市教研室黄佑生【时政热点背景】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这是我党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规定,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修宪增加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这是“政治文明”首次被载入宪。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可见,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将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

【与教材结合点分析】㈠政治学科⒈与经济常识的结合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在市场经济中,健全的法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依据和准则。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⑵市场调节有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

法律手段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国家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可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政治文明建设目标

政治文明建设目标

政治文明建设目标
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旨在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政治文明建设目标是建立健全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现全面依
法治国,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
坚强领导核心。

这一目标体现了人民对公正、民主、法治、科学决策
的追求,旨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原则。

政治文明建设目标还包
括依法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以保障人民权益和自由。

为实现这一目标,政治文明建设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组
织体系建设和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民主决策机制
和推动依法行政,强化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和社会稳定。

政治文明建设还需要发挥群众的积极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
法治教育,促进全民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政治文明建设目标还需要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实
现政府公信力的提高和依法行政水平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
社会环境。

总之,政治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
目标是建立健全政治制度,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
幸福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

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

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推进法治建设。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2. 加强民主建设。

推广群众性、代表性、基层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文化,推进全民参与、全过程监督的民主实践。

3. 实施宪政建设。

推动宪法的普及和实施,加强宪法监督和宪法修正,不断完善宪政制度。

4. 建立廉洁政治体系。

健全反腐败体系,推进政治生态治理,保障国家政治清明和政府公信力。

5. 推进文明政治建设。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政治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文化创新和理论创新。

6.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觉意识。

7. 实现社会和谐。

加强社会调查研究和社会管理,推进文明和谐建设,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中考政治热点:依法治国科学立法1_中考政治

中考政治热点:依法治国科学立法1_中考政治

中考政治热点:依法治国科学立法1_中考政

材料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摘要)
【考点链接】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
(1)有法可依,即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2)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

(4)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

2.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3)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浏阳二中林继红浏阳田家炳实验中学王意成浏阳市教研室黄佑生【时政热点背景】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这是我党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规定,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修宪增加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这是“政治文明”首次被载入宪。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可见,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将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

【与教材结合点分析】㈠政治学科⒈与经济常识的结合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在市场经济中,健全的法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依据和准则。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⑵市场调节有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

法律手段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国家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可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教材2024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单元核心知识整合课件部编版必修3

新教材2024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单元核心知识整合课件部编版必修3

信息解读
信息点 1)原因: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
其相适应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

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2)成就: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
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 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 各方面工作法治化。④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 任务和主体工程。⑤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 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 政效率和公信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 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 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 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 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
单元核心知识整合
专题一 法治——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热点素材
筑法治之基 行法治之力 积法治之势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 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时指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 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 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 建设开创新局面。①
各级司法机关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 率。要加强民事司法工作,提高办案质量和司法公信力。要 加强民事检察工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畅通司法救济渠 道,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坚决防止以刑事案 件名义插手民事纠纷、经济纠纷。要发挥人民调解、商事仲 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加强法律援助、司法救助 等工作,通过社会力量和基层组织务实解决民事纠纷,多方面 推进民法典实施工作。③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北京大学教授肖蔚云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新的重大认识。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的民主制度主要是:(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它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组织形式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以及各族各界人士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它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维护祖国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

(4)“一国两制”方针。

它是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实现香港、澳门回归与和平统一台湾的基本方针。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它是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民主形式在内的广泛的基层群众性的民主自治制度。

这些民主制度都是我国的根本或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中国特色;它们涵盖了我国各民族、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阶层人士在内,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它们既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我国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符合我国国情、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民主制度。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民主与法制是密不可分的,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保障,二者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行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高二政治上册《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政治文明》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上册《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政治文明》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上册《实施依法治国建立政治文明》知识点总结1、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重要目标3、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4、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5、社会主义法制建立的根本要求6、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7、实施依法治国方略8、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开展的成果。

从根本上说,民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对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

在现代社会中,民主是指一定阶级在形式上或实质上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那么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国政治制度。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根本准那么,因此,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的根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

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与剥削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

建立这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我国的民主政治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将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开展的历史进程。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的问题上,我们既不能固步自封、裹步不前,也不能盲目照搬照抄任何一种西方的“民主”模式。

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底农村村民自治、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基层民主,是广阔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支持下,在城乡基层单位和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视权利的民主制度。

它能够最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直接和最详细的表达。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视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引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进步,是人民群众政治觉悟和政治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伦理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我国通过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当前,我国在政治体制改革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化程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

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代表选举程序不够透明,代表履职能力不足,人民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有待提高等。

因此,应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提高代表的选举、培训和履职能力,加强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

2. 完善政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当前的政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参与程度不够广泛、政治协商透明度不高、党内民主发展不平衡等。

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政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各个政党之间、党内之间的民主监督和交流合作,提高政治协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保障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

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自治机构履职情况不够理想、民族自治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

因此,应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高自治机构的履职能力和民族自治区的发展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国家的基本法律保障,法律系统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
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必须坚持
把宪法作为核心、以宪法为根本遵循,严格依法治国,加强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权、人民权益的不断得到保障和提高。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法律意识的普及和提高,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推动法律科技化、信息化,打造“数字法治”,为法律执行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

此外,“阳光司法”、行政透明度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加强社会监督,
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在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需要充分发挥法治对于国家和社会
的引领作用,营造法治化、规范化、阳光化的良好氛围,实现国家治
理能力建设和政治文明进步的双重目标。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第一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北京大学教授肖蔚云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新的重大认识。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的民主制度主要是:(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它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组织形式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以及各族各界人士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它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维护祖国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

(4)“一国两制”方针。

它是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实现香港、澳门回归与和平统一台湾的基本方针。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它是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民主形式在内的广泛的基层群众性的民主自治制度。

这些民主制度都是我国的根本或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中国特色;它们涵盖了我国各民族、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阶层人士在内,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它们既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我国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符合我国国情、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民主制度。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民主与法制是密不可分的,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保障,二者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行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继续强调对于法治建设的重视和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需要。

只有加快推进法治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经济社会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必须加强社会信仰和道德教育,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首先,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实现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

法治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法律为准绳。

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正确通过法律来规范各种社会关系,使得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群体都能在平等的法律保护下共同生活和发展。

规范社会行为的同时也可以遏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合法权益的安全,实现稳定和繁荣。

其次,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关系到现代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国家需要各个方面有序有法律的实行来促进各个城市之间的一体化和协调发展,同时也对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法律来规范和保护各方利益的平等。

因此,加强现代法制建设是对于国家和人民的一项重大责任。

最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于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性。

法制建设可以帮助促进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和平稳发展,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

同时,法制建设也可以规范官员和人民的行为,提高行政执行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从而夯实社会基础,促进全社会的共同进步。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人民追求公正,公平和幸福生活的需要,是现代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实现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内容。

政府和人民应当共同努力,不断推进法制建设,加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宣传,推动法制建设的步伐,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与制度的力量,最终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全社会的繁荣昌盛。

论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论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论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方面。

为了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在政治领域推动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需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要全面贯彻宪法精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推动依法治国,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其次,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中,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是人民的事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积极推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民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第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需要加强党的领导。

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全面发展,确保党始终成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第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要注重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需要建立健全现代法治体系,提高法治实施水平,确保公正执法和司法公正。

同时,德治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理念。

第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先进文化宣传等,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

同时,要加强媒体管理,推动媒体履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社会责任,引导公众健康理性地参与社会政治讨论。

总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

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政治文明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要着眼于人民的利益和福祉,让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理念。

在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要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绿色生态建设,推动全面开放,加强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的工作。

三、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就要求我们在拥有自己的理论、政治、制度、文化和品牌等方面保持定力,加强对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钻研和总结,不断开创适应新形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

这就要求我们顺应全球化的大趋势,构建新的开放格局,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新秩序,增强我国在全球视野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五、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这就要求我们在彻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同时,改革政府职能、加强制度保障,推进公平、公正、公开、公法的治理,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制度体系。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走向了更加先进、科学、稳定、开放和文明的发展阶段。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方位对外开放、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不断发展和丰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内容提要】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的内在联系。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民主政治/政治文明/依法治国/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根本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只有真正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出发点。

因此,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终决定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目标。

1.从根本上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

马克思说:“民主制是作为类概念的国家制度。

”[1](P280)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本质在政治上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和价值目标。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民主要求理论与实践相一致,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既有法律保护,又有物质保证,是有名有实的民主。

列宁指出:“无产阶级的或苏维埃的民主则不是把重心放在宣布全体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上,而是实际保证那些曾受资本压迫和剥削的劳动群众能实际参预国家管理”,“在实际上使被剥削劳动者能够真正享受文化、文明和民主的福利。

公法与政治文明

公法与政治文明

公法与政治文明提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法的健全、完善和公权力产生、运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本文首先对公法的涵义、公私法划分的标准和意义,公法的一般作用以及政治文明的涵义、标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然后对公法与政治文明的关系、公法对于建设政治文明的作用,以及我国在健全公法,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应做哪些工作,采取哪些措施等方面的进行了,提出了关于文明政治文明是人类共同体在长时期中形成的,逐步脱离野蛮、暴力、专制和玩弄阴谋、权术的政治生活形态而逐步走向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政治生活形态,政治文明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公权力在(公法)的规范和控制下正当、合法、有序的产生、取得、转移、分配、行使和代表共同体成员的意志和利益发生作用。

;7政治文明主要属于制度文明的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政治文明除了政治制度文明以外,还包括政治主体文明、政治关系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8还有人认为,政治文明包括政治理念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手段文明、政治体制文明。

;9笔者认为,政治意识文明、政治理念文明可以归入精神文明的范畴,而政治主体文明、政治体制文明、政治关系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手段文明均可以归入制度文明的范畴。

虽然主体、体制、关系、行为、手段不等于制度,但这些文明都有待制度的设计和规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文明。

因此,政治文明主要指政治制度文明,政治主体文明、政治体制文明、政治关系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手段文明是政治制度文明的结果或体现,当然,这些文明也是精神文明的结果或体现。

政治文明是制度文明的组成部分。

既然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那么,后者不仅包括政治制度文明,它必然还包括其他制度文明,如制度文明、文化制度文明、、制度文明等。

;10但是,政治文明是制度文明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其一,政治制度涉及一个国家的国体、政体,从而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性质决定其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其他制度的性质;其二,政治制度涉及国家公权力的构成、配置和运作方式,而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其他制度必然要受到国家公权力构成、配置和运作方式的重要;其三,法制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组成部分,而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其他制度均需要国家法制加以确立和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全公法,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公法是规X和控制公权力的法,是调整公权力主体与政治共同体成员的关系以及公权力主体相互之间关系的法律规X系统。

公法主要包括宪法和行政法。

此外,立法法、司法法、各种国家机关的组织法、选举法、社会自治法以及其他各种涉及公权力运作规则的法均属公法的组成部分。

公法的健全、完善是政治文明的要求和保障。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共同体在历史发展长时期中形成的,逐步脱离野蛮、愚昧、暴力、专制和玩弄阴谋、权术的政治生活形态而逐步走向理性化、XX化、制度化、规X化和程序化的政治生活形态,政治文明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公权力在法律(公法)的规X和控制下正当、合法、有序地产生、分配、行使和代表政治共同体成员的意志和利益发生作用。

在现代社会,人类政治共同体主要指国家,公权力主要指国家权力。

除国家外,人类政治共同体还包括非国家的其他公权力组织,如社会自治组织和国际政治性组织等。

因此,公权力也包括社会公权力。

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党自然也行使着重要的公权力。

从而,政治文明的制度设计不仅应包括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国家机关相互之间关系的内容,而且应包括国家权力与社会公权力的关系以及执政党与国家机关关系的内容。

我国自人民XX国建立以来,特别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这些经验主要归结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和完善人民XX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XX,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深刻的教训。

不要说“文革”及其他实行“左”的路线时期,就是现在,我国的政治文明也还有很多缺陷,许多制度还有待改进,某些制度还有待改造或重建。

在改革、改进我国政治体制,建设、发展我国政治文明以及进一步改革、改进我国经济体制,建设、发展我国物质文明方面,加强和健全公法均有着极为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们有些领导人、有些学者一直存在重私法、轻公法的观念,认为搞市场经济主要靠私法,公法可有可无,甚至嫌公法碍手碍脚,从而在法制建设方面出现了一手(私法)硬,一手(公法)软的倾向。

这种认识和倾向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有所改变,现在则开始有大的转变。

十六大报告提出党要依法执政,各级决策机关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各级政府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国家要健全XX制度,丰富XX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XX选举、XX决策、XX管理和XX监督,使之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这些都是公法(而非私法)的使命,都是需要加强和健全公法才能实现的目标。

诚然,加强和健全公法的直接目标是政治文明,但政治文明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

没有政治文明的环境,市场经济不可能正常运作和最终取得成功。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三者缺一,其他两个文明难以单独发展,三个文明中一个文明完全缺失,最终可能导致其他两个文明的崩溃。

过去我们只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未提政治文明(尽管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看来是不全面和有弊端的。

不注重政治文明建设不仅不利于促进政治体制改革,而且也不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如果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不迅即跟上,不尽快推进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我们的社会很可能就会出现不稳定,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可能毁于一旦。

现在问题很清楚,要继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加快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政治文明。

而要加快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政治文明,就必须加强和健全公法。

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公法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在于对公权力的规X和控制,包括界定公权力的X围、确定公权力主体产生及公权力转移、交接和取得的程序、在各公权力主体之间分配公权力和协调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规X公权力行使的条件、基准、方式和程序、确立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为公权力相对人提供权利保障、救济机制。

一、界定公权力的疆域,确定公权力的X围政治文明的首要标准是公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任何国家机关和其他公权力主体的权力必须为人民所合法授予。

没有人民通过其代表机关的授权,没有宪法和法律的根据,公权力主体不得作出任何影响私人或私人组织权利和自由的行为。

否则,即是对人XX权的侵夺。

公权力主体如果可以不经宪法和法律授权而任意行为,其滥权和侵权就不可避免,自然人的人权,法人的自主权、社会组织的自治权就无法得到保障。

为此,必须健全和完善国家的各项组织法,如国务院组织法、中央军委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法等(现在这些组织法大多阙如)。

只有制定完善、严密的组织法,才能明确界定公权力的疆域,确定公权力的X围。

只有通过法律明确公权力只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哪些领域可以干预,哪些领域不得干预,才能使公权力主体的行为有所约束,不致凭热情、激情、个人爱好任意所为,才能避免全能国家、全能政府的产生。

政治文明要求公权力必须以必要为限,公权力膨胀必然导致对私权利的侵犯,导致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

但我们过去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及其政府万能观念的影响,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不必管,管而无效、管而有害的事。

政府管事太多,导致政府规模越来越大,人民负担越来越重,市场交易障碍越来越多,行政相对人自由越来越少。

显然,这种公权力机制必须改变。

为此,应通过立法大幅度减少政府规制(包括审批、许可、审查、检查、处罚、强制等),政府的部分职能(如定价等)可由市场调节取代,部分职能(如确认资格、资质等)可由非政府社会自治组织取代,部分职能(如公用事业、公共道路管理等)可承包给私人或私人组织。

只有这样,长时期旧体制形成的全能政府才能真正转变成有限政府。

二、确定公权力主体产生及权力转移、交接和取得的程序政治文明不仅取决于公权力来源、X围的合法性、正当性,而且取决于公权力主体产生及权力转移、交接和取得程序的合法性、正当性。

为此,必须健全和完善各种选举法及相关程序法,如人民代表机关选举法、国家领导人选举法、国家最高权力转移、交接的程序法等。

而且,这些选举法和程序法必须体现现代XX和法治的要求。

例如,要保证XX选举真正反映选举人的意志,就应在选举过程中对被选举人的政治和政策主X进行适当的宣传,使选举人对被选举人的政治和政策主X有充分的了解。

如果选举人对被选举人的政治和政策主X不了解,选举就会成为形式,选举人事后也无法对当选者实施监督。

又如,现代XX要求选举程序中候选人的确定应经过各方充分协商,协调和平衡各方利益。

我国目前的实际做法即较好地体现了这种要求,但问题在于至今缺乏法律对这些做法加以规X化、制度化、程序法,从而给任意乃至恣意留下了空间。

我们只有以法律确定公权力主体产生及权力转移、交接和取得的XX程序,才能使国家政治长期处于稳定有序的状态。

三、确定和协调公权力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政治文明不仅要求公权力主体与政治共同体成员(主要指国家与人民)的关系法律化、制度化,而且要求公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法律化、制度化。

公权力主体首先是指国家机关,国家机关纵向面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横向面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等。

公权力主体除国家机关外,还包括社会自治组织,在我国,还特别包括执政党。

因此,公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法律化、制度化即包括国家机关之间纵向和横向关系的法律化、制度化以及国家机关与社会自治组织、与执政党关系的法律化、制度化。

为此,有必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相关法律及采取相应具体措施,在当前,可考虑首先采取下述举措:(一)建立违宪审查机制,在处理公权力主体相互关系中确保宪法的最高权威。

宪政既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又是政治文明的基本保障。

在处理公权力主体相互关系中,应以宪法为基本准则,确保宪法的最高权威。

人非圣贤,公权力的行使者亦非天使,宪法、宪政设计再好,总难免有人有意无意违反和破坏。

如果没有违宪审查和追究违宪责任的机制,宪法和宪政就会形同虚设,各公权力主体就会各行其是,从而导致政治不稳定或专制。

为此,有必要在全国人大之下设立与人大常委会并行的宪法委员会,宪法委员会可由全国人大任命若干名法律专家、若干名大法官、若干名大检察官组成,已卸任的原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可作为宪法委员会当然成员,以提高违宪审查机构的权威。

(二)通过立法规X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实现党的依法执政。

在现代社会,执政党是重要的公权力主体;在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更是最重要的公权力主体。

建设政治文明,以法律规X公权力运作,如果把执政党置于法律之外,不以法律明确执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武装力量的关系,依法执政只能是一句空话,不可能实现。

为此,有必要制定《执政党与国家机关关系法》,以确定执政党与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改革司法体制,消除地方对法院人、财、物的控制,克服司法地方保护主义。

现代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司法公正。

要保证司法公正,就要保证司法独立,保证法院不受任何机关、组织、个人的干预。

而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法院人、财、物均受制于地方政府,司法公正受到严重影响。

为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将法院建制与地方行政区划脱钩,即高级法院跨省建立,中级法院跨县(区)建立,基层法院跨乡(镇)建立,各级法院的人、财、物由中央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这样,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就难以直接干预司法。

四、规X公权力行使的条件、基准、方式和程序公权力公正、合法行使与公权力取得应正当、合法一样,同样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准之一。

要保证公权力公正、合法行使,就必须以法律严格规X公权力行使的条件、基准、方式和程序。

在这方面,加强法律对行政权的规X尤显重要和迫切,因为在各种公权力中,行政权与公益有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行政权滥用,最容易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造成损害;而行政权由于与各种利益直接相联系,又最容易滥用,最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

因此,建设政治文明,必须特别重视解决某些行政机关久治不愈的三项顽症:腐败、滥权、低效。

根治这三项顽症需要“中西医”结合,多种药方并用。

其中实践证明最有效的药方是正当法律程序、政务公开、透明,建立法治政府、透明政府,以法律明确规定各种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的条件、基准、方式和程序。

立法机关应加快行政程序法和信息公开法的立法步伐,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这两个重要法律和相应单行法律(如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行政收费法、行政征收征用法、行政裁决法等)出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