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权纠纷现状调查报告与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汇编

合集下载

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农村低保工作的实地调研,全面了解了目前农村低保政策的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农村低保工作是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举措,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我们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工作,需要加强政策落地、提升效能、保障资金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一、农村低保工作的背景和意义农村低保工作是为了保障农村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提供临时救助和长期供养的一项重要措施。

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农村扶贫工作的推进,农村低保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农村低保政策的执行情况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低保政策的执行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首先,一些农村低保政策信息传递不畅,贫困群众对低保政策了解不全面,申请流程复杂,制约了低保政策的落地落实。

其次,低保资金管理问题突出,存在挪用、套取、滥用低保资金的情况,导致资金安全受到威胁。

另外,农村低保评定标准不统一,标准过低也使得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无法得到应有的帮助。

三、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策执行不到位,低保政策落地困难。

原因是地方政府对低保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不一致,导致实施偏差。

其次,低保资金管理问题突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这主要是由于低保资金管理责任不明确,监管不到位等原因所致。

另外,一些低保申请程序繁复,审核不及时,使得真正需要低保的人无法及时获得帮助。

四、农村低保工作的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对低保政策的宣传,提高贫困群众对政策的了解程度,简化申请流程,提高低保政策的落地落实效果。

其次,建立健全低保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来源和使用渠道,加强资金监管,防止低保资金被挪用、虚报等问题。

另外,完善低保标准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低保标准,确保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援助。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农村低保工作的现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于农村低保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低保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低保的调查报告【正文内容】调查报告关于农村低保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及背景1.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农村低保政策的执行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农村低保工作的更好发展。

1.2 调查背景农村低保是为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所实施的一项重要社会保障政策。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低保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农村低保的现状,以期推动其发展和改善。

二、调查方法与范围2.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大量基本数据,并在选定的样本区域实地走访,进一步了解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和受益人的实际情况。

2.2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主要在选定的农村地区进行,涵盖了多个省份的不同县、乡和村。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了调查样本,以保证调查结果的代表性。

三、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调查3.1 低保政策宣传与申请根据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对低保政策的宣传程度较低,缺乏相关政策知识,导致了一些符合条件的人未能及时申请低保。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低保政策知晓率。

3.2 低保审核与核定调查表明,低保申请过程中存在审核审核流程繁琐、审核时间较长等问题。

建议相关部门简化低保审核流程,缩短审核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3 低保资金使用与监督调查显示,一些地区在低保资金使用和监督上存在不足之处,导致资金流失和使用不合理。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低保资金监督管理,确保低保资金用于切实需要的贫困人口。

四、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与挑战4.1 政策认知度不高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对低保政策了解不深,很多人对低保政策内容存在模糊或错误的认知。

这给低保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2 低保申请条件设置不合理调查结果显示,现行的低保申请条件对一些特殊困难群体来说过于严苛,导致一些符合低保条件的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帮助。

4.3 低保资金不足由于农村低保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

农村产权调研报告

农村产权调研报告

农村产权调研报告本文将对农村产权调研报告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为什么要对农村产权进行调研?因为农村产权制度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因素,农村产权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种种问题,这也是我们进行调研的重要原因。

一、农村房产产权调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房产产权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对多个农村进行了调研,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农村房产产权分散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农村房屋面积不大,即使有产权证,但由于传承过程中,房屋的产权也会根据继承人的分配而分散,导致一套房屋可能被多个人持有产权证书。

2.农村房产认定不清由于历史原因、政策限制等因素,一些农村房屋并未办理过产权证,这就存在着产权认定不清的问题。

此外,农村房屋的建设规划也常常不规范,这也会导致房屋的产权难以确定。

3.农村房产产权难以流转由于政策限制以及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等因素,农村房屋的产权难以进行流转,从而影响了农民群众获得产权收益的能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同时注重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产权意识。

此外,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房产产权的登记和管理工作,为未来的流转奠定基础。

二、农村土地产权调研农村土地产权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对于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功效。

我们调研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在一些农村地区,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例如土地规模的扩大、土地缩并等法律法规不规范,土地面积流转和管理跨度较大,存在利益瓜分和效益分配等问题。

2.统筹农村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由于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农村土地和资源的利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调研发现,一些农村缺乏土地利用规划和保护,导致土地资源浪费、破坏环境和景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此,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农村土地政策,包括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土地共享、土地流转、土地所有制结构改革等方面,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产权意识,加强承包经营权的规范化和规范土地资源利用,使农村土地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农村产权改革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的产权权益,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产权改革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农村产权改革的调研工作。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针对农村产权改革的主要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和意见。

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农村产权改革在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土地产权确权工作仍存不足。

许多农村土地使用权尚未明确归属,这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进一步加强土地产权确权工作,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是当前农村产权改革的重要任务。

其次,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不平衡。

一些地区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模较小,交易方式单一,限制了农民资产流转和农村产业发展。

为了促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应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更完善的交易机制,提供更便捷的交易服务。

再次,农村产权经营主体能力有待提高。

很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体经营者在产权管理、运营和经营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此,应加强对农村产权经营主体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管理和经营水平。

最后,农村产权改革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农村产权改革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遵循市场化的原则,确保农民产权权益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产权单位之间的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总体而言,农村产权改革是一项体制性的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相关制度,真正做到农民拥有产权,才能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促进农村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制度调研报告》
一、背景
我国农村地区的低保制度是为了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救助政策。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农村低保制度也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对农村低保制度的调研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研目的
1. 了解农村低保对象的情况,包括家庭收入、生活水平等。

2. 探讨农村低保制度的运行情况,包括申请条件、申请流程等。

3. 分析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措施。

三、调研内容
1. 调研对象为农村低保对象及相关政府部门,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信息。

2. 调研内容包括农村低保对象的家庭情况、申请条件和流程、享受的补助项目等。

四、调研结果
1. 农村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是务农和临时工作,生活水平较低。

2. 农村低保制度的申请条件相对宽松,但申请流程繁琐,有些低保对象表示申请难度较大。

3. 农村低保对象享受的补助项目种类较单一,缺乏针对性。

五、改进建议
1. 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提高对低保对象的帮扶力度,确保其基本生活。

2. 简化农村低保申请流程,降低低保对象申请的门槛。

3. 增加农村低保项目的种类,提高对低保对象的帮助。

六、结论
农村低保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救助政策,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农村低保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政策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关于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报告标题: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报告内容:一、调研背景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保障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基本生活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低保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农村低保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1.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主要对象为农村低保工作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

2.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调研结果1. 农村低保工作的投入不足:由于经济压力和资源有限,农村低保工作的资金投入存在一定的不足。

2. 低保标准存在差异:不同地区对于低保标准的制定存在差异,导致低保待遇不一致的情况。

3. 低保对象的准入门槛不明确:在部分地区,低保对象的准入门槛不明确,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4. 落实工作不到位:有部分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工作落实不到位,低保资金发放不及时等问题。

四、调研分析1. 工作投入不足导致低保工作面临挑战:农村低保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无法满足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需求。

2. 低保标准差异化带来公平性问题:低保标准的差异化制定使得低保待遇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不符合公平原则。

3. 低保对象准入门槛模糊不清:低保对象准入门槛的模糊不清使得部分有需要的人群难以享受低保待遇。

4. 工作落实不到位影响低保工作效果: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低保资金不及时发放,无法及时满足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需求。

五、调研建议1. 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低保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

2. 统一低保标准:各地区应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低保标准,确保低保待遇的公平性。

3. 明确低保对象准入门槛:各地区要明确低保对象准入门槛,确保有需要的人群能够及时享受低保待遇。

4. 加强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农村低保工作的督导和管理,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资金及时发放。

六、总结通过对农村低保工作现状的调研,我们发现农村低保工作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低保标准差异化、准入门槛不明确以及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三)规范提高阶段。XX年,**县民政局根据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精神,开展年度核查和适当扩面提标工作,加强了农村低保对象的申请受理、民主评议、审核审批、公开公示和资金发放等程序,进一步规范了**县农村低保工作。截至XX年底,全县农村低保对象累计增加2880人,取消1243人,类别调整565人。实际在册保障人数为3286户、8176人,占农村人口4.3%,月人平保障水平为45元;月户平保障水平为112.6元。其中:一类对象282户、325人,占保障人数的4%,月人平保障水平为80元;二类对象1419户、3462人,占保障人数的42%,月人平保障水平为55元;三类对象1585户、4389人,占保障人数的54%,月人平保障水平为35元。这一阶段由于加大了年度核查和动态管理力度,坚持按户保障和分类施保,对特殊困难群众进行了特殊保障,进行了适度扩面和提标,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使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过渡阶段。XX年,省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困难,构建和谐**,决定在全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县政府出台了《**县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方案》,将原农村特困救助对象重新分类评定审批过渡为农村低保,截至XX年上半年,评定审批农村低保对象2392户、5860人,占农村人口的3.1%,月人平保障水平为30元,月户平保障水平为74元。其中:一类对象283户、319人,占保障人数的5.4%,月人平保障水平70元;二类对象1041户、2613人,占保障人数的44.5%,月人平保障水平42元;三类对象1068户、2928人,占保障人数的50%,月人平保障水平15元。这一阶段由于保障标准提高,坚持按户保障和分类施保,使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有了保障,引起了基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社会效果逐渐显现。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低保的实施情况,探讨问题和存在的困难,并提出相关建议。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农村低保户。

二、调研结果1. 农村低保户的基本情况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农村低保户中女性占比较高,占总数的60%,男性占40%。

大部分低保户是中老年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47%。

单亲家庭和残疾人家庭也占较大比例。

2. 低保金的发放情况根据调查数据,低保金的发放普遍存在缺口。

有40%的低保户表示获得的低保金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其中,70%的低保户表示低保金的发放频率不够频繁,比如一季度发放一次,导致经常出现生活困难的情况。

还有30%的低保户认为低保金的发放标准不够合理,没有跟上物价上涨。

3. 低保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低保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存在不足之处。

约有60%的农村低保户表示对低保政策的了解程度不高,甚至有一些低保户对低保政策一知半解。

同时,还有30%的农村低保户表示曾经遇到落实问题,申请低保时遇到困难,甚至被要求提供不必要的材料,导致办理低保流程复杂化。

4. 低保户的就业和技能培训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约有50%的低保户希望通过就业摆脱低保,提高自身收入。

但是,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很大一部分低保户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另外,也有低保户表示希望得到一些职业培训的机会,提高自身竞争力。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1. 低保金发放问题针对低保金发放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增加发放频率,比如将发放频率改为每个月发放一次,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低保户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也应该及时调整低保金的发放标准,跟上物价上涨。

2. 低保政策宣传和落实问题加强低保政策的宣传,通过宣传渠道多样化,包括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让更多低保户了解到低保政策的相关信息。

同时,也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确保低保政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3. 就业和培训问题针对低保户就业和培训问题,可以开设一些针对低保户的职业培训班,提供一些热门岗位的技能培训,帮助低保户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于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精选6篇)

关于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精选6篇)

关于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精选6篇)关于农村低保的篇1为了了解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城乡低保”)建立和工作开展情况,促进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发展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根据市政协的,从10月下旬起,市政协就我市城乡低保工作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赴各县(市、区),召开了由当地民政部门和部分乡镇、街道分管民政工作领导、民政助理、村委会干部以及部分低保对象参加的座谈会10个。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城乡低保工作基本情况(一)低保工作有规可依,规范化水平逐步提高1999年国务院出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后,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市人民政府于2月出台了《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

多年来,各县(市、区)民政部门下功夫抓低保规范化建设,在低保的申请、审核和审批上认真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市的有关规定办理,总体取得较好成效。

城市低保工作比较规范,农村低保工作规范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二)低保标准逐步提高,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城市低保工作方面,从1997年启动,补助水平从开始时月人均25元逐步提高到目前150元,保障人数从开始时5千多人扩大到目前5万多人,1-10月发放低保金7432.61万元,城市低保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农村低保工作方面,从10月份开始实施,当时保障人数约6万人,补助水平为月人均15元左右。

按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实行扩面后,到10月份,全市有农村低保对象22.72万人,占农村人口4.09%,1-10月发放低保金10309.2万元,月人均补助为45.6元。

城乡低保的实施,为改善城乡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维护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我市城乡低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思想认识有差距有的领导对低保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到位,认为低保和整个社会救助工作是花钱工程,不出政绩,只求最低限度维持而不愿过多投入财政资金,没有像抓财税、稳定、计生工作那样予以重视,城乡低保政策宣传发动力度不够,社会影响面不大。

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农村低保工作在解决社会保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进行了一次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低保工作现状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等。

但是目前,农村低保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1.低保标准偏低据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村低保标准虽有一定提高,但仍偏低。

由于物价上涨、生活成本提高等原因,低保标准已无法满足部分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

2.低保覆盖面狭窄农村低保覆盖面狭窄,往往只是覆盖了部分贫困人口,而且往往还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监管制度不够严格等问题,导致一些有困难的农户无法及时享受到低保政策。

3.低保管理方式不正规一些地区的低保管理机构设立不规范,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低保资金的使用方向不明确、管理制度落后等问题,会对贫困人口的利益造成一定影响。

二、农村低保工作解决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这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提高低保标准政府应该适当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以适应当前物价和生活成本的提高,确保低保标准能够覆盖到更多的贫困人口,让他们生活有保障。

2.扩大低保覆盖面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的低保政策,完善低保机制,扩大低保覆盖面,将低保制度覆盖所有需要帮助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低保的普及率。

3.规范低保管理方式政府应该加强低保政策的监督与制度建设,规范低保管理原则,确保低保使用方向明确、制度更加健全。

同时,要加大对低保程序的监控和维权力度,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低保政策行骗、违规取款等问题。

结语综上所述,农村低保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在此基础上,加强低保政策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提高低保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规范低保管理方式是改进农村低保工作的必经之路。

农村产权调研报告

农村产权调研报告

农村产权调研报告农村产权是指农村土地、房屋、林地等财产的所有权关系。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产权问题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一环。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产权情况,本调研报告对农村产权问题进行了调查和总结。

一、农村产权现状农村产权的来源多样,包括家庭遗传、土地承包、土地流转、房屋建设等。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产权仍然以家庭遗传的方式传承。

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产权的变动。

农村房屋建设在一些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

总体而言,农村产权现状较为复杂,各地存在一定差异。

二、农村产权问题农村产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承包权不清晰。

由于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土地承包权的确权登记工作不够完善,存在很多争议和纠纷。

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不明确的现象,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转。

2. 房屋产权不规范。

农村房屋建设属于自建自用模式,房屋产权未经过立法明确规定,往往只是在村庄内部通过协议形式确认,缺乏法律保障。

这给房屋买卖和抵押等交易带来了一定困难,也限制了农村房屋资源的合理利用。

3. 农村产权交易不畅。

由于农村产权规范不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不够发达,交易流程繁琐,交易成本高昂。

农民对产权市场的了解不足,缺乏交易经验和信心,阻碍了农村产权的流转和有效利用。

三、农村产权改革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土地产权制度。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确权登记工作,清晰界定土地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土地流转权的界限。

推动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市场的发展,提倡根据市场供需进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2. 建立健全农村房屋产权制度。

加强农村房屋产权管理,明确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和交易方式。

加强农村房屋登记和权属证书颁发工作,为农民的房屋买卖和抵押提供法律保障。

3. 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加大对农民产权交易市场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产权交易的认识和信心。

简化产权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建立便捷的交易平台,促进农村产权的流转和有效利用。

关于农村低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低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低保工作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村低保工作的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在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很多家庭和个人处于经济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低保政策成为了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次研究旨在调查探究农村低保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和完善低保工作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问卷调查,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农村低保对象中抽取样本,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他们的低保情况和各种问题。

对于深度访谈,我们在农村低保户中选择了重点对象进行深入访谈,以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感受和建议。

三、研究结果1.低保制度的普及率较低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农村低保户并没有完全了解低保政策,甚至连低保标准也不清楚。

这是导致低保工作未能惠及更多贫困人口的原因之一。

此外,农村低保户申报低保的门槛较高,有些人申报了低保,但最终没有批准。

这提示我们,需要加强低保制度的普及宣传,降低申报门槛,让更多困难户能够真正受益于低保政策。

2.低保标准存在差异我们发现,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划低保标准存在差异。

有些地区的低保标准较低,无法满足低收入人群的基本需求。

此外,农村低保户之间的收入水平、生活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只是按照同一个标准发放低保金,难以真正照顾到困难户的实际情况。

因此,我们建议,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的低保标准,使低保政策真正体现出其惠及困难群众的意义。

3.低保资金投入不足我们调查发现,农村低保工作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部门的资金拨付,但是资金投入不足。

有些地区的低保资金缺口相当大,难以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我们建议,在提高低保标准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对农村低保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低保金能够实际惠及困难户。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农村低保工作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加强低保政策的宣传普及,降低申报门槛,确保更多困难户能够获得低保金的资助;2. 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的低保标准,使低保政策真正体现出其惠及困难群众的意义;3. 增加农村低保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低保金能够实际惠及困难户。

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标题: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1. 引言
介绍农村低保工作的背景及意义,概述调研目的和方法。

2. 调研对象和范围
说明调研对象为农村低保工作相关人员,调研范围为多个乡镇。

3. 低保政策实施情况
分析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情况,包括低保标准、资金保障、审核流程等内容。

4. 低保申请和审批流程
详细描述低保申请和审批的具体流程,包括申请材料准备、申请渠道、审批时间等。

5. 低保对象分类和认定标准
研究农村低保对象的分类和认定标准,包括经济条件、人口因素等。

6. 补助发放和管理
探讨农村低保补助发放和管理的方式和措施,包括资金发放方式、发放频率、监督
与管理等。

7. 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分析农村低保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如申请难、审核不公、发放不及时等。

8. 对策和建议
提出解决农村低保工作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宣传、优化申请流程、提高资金保障力度等方面。

9. 结论
总结全文调研结果,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10. 参考文献
引用使用的相关资料。

说明:此为一个假想的调研报告提纲,实际调研报告的具体内容和结构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农村产权调研报告

农村产权调研报告

农村产权调研报告农村产权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土地产权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

因此,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农村产权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向农村居民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农村产权的认知和看法。

在实地访谈中,我们前往乡镇和村庄,与村民和农村领导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农村产权的现状和问题。

三、调研结果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农村产权意识不强。

大部分农民对农村产权的概念和法律法规了解不足,经常出现土地流转、征地拆迁等问题。

2.农村产权证书管理混乱。

由于缺乏监管和管理制度,农村产权证书的流转和转让问题频繁发生,容易引发纠纷。

3.土地资源分配不均衡。

一些地区土地资源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农民收入不均衡,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4.农村土地租赁市场不发达。

由于农民对土地产权的担心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发展缓慢。

四、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加强农村产权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和发放宣传资料,提高农民对农村产权的认识和了解。

2.建立健全农村产权证书管理制度。

制定管理规定,明确产权证书的流转和转让程序,加强监管机制,防止乱证现象的发生。

3.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鼓励农民将闲置的土地流转给有经营能力的农户或企业,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4.完善农村土地租赁市场。

加强土地租赁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交易机制,提高农民对土地租赁市场的信任度和参与度。

五、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农村产权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加强农村产权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推进土地流转和完善土地租赁市场,是解决农村产权问题的关键。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农村低保问题,本次调研前往多个农村地区开展了深入的实地调查。

通过此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面访的方式,调查对象主要是低保户及其家庭成员、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 低保政策的认知度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低保户对低保政策的内容以及申请程序有一定的了解。

但也有一部分低保户对政策内容存在误解或不清楚,未能真正享受到应有的福利。

2. 低保户的生活状况调研发现,农村低保户的生活状况普遍较为困难。

收入主要来源于务农和务工,家庭贫困程度较深。

由于缺乏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低保户的就业机会有限,收入不稳定。

此外,低保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病致贫的,医疗费用成为他们的沉重负担。

3. 低保政策的执行情况调研发现,农村低保政策在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低保户申请流程繁复,审批周期较长,办理手续不便捷。

其次,有些低保户虽然符合低保条件,却由于资金不足而无法得到充分的救助。

最后,由于部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存在腐败和不公正现象,导致低保救助的对象和数额分配不公平。

4. 社会融入问题低保户在乡村社区中的融入程度较低。

调研发现,低保户经常面临着邻里关系紧张和冷漠的问题,社会交往和相互帮助较少。

一方面,低保户因经济压力大,既不能参加小区活动,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社交;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对低保户的偏见和歧视也增加了其融入社会的难度。

四、问题原因分析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原因分析。

1. 低保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农村低保户对该政策的了解主要源于政府宣传和邻里传言,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导致部分低保户并不清楚政策细则。

2. 缺乏有效的职业培训由于缺乏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低保户的就业机会有限。

提供职业培训的机构不足,导致低保户无法获得合适的职业技能,难以脱贫致富。

农村产权纠纷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产权纠纷现状调查报告

解决方式
3
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案例二:林权纠纷
总结词
本次调查涉及林权纠纷15起 ,主要涉及林地承包经营权、
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纠纷。
纠纷原因
多数纠纷是由于合同约定不明、 权属界限不清、利益分配不公等 原因所致。
解决方式
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 式解决。
案例三:水利资源权纠纷
总结词
本次调查涉及水利资源权纠纷 10起,主要涉及水资源使用权 、水域滩涂使用权和水利设施
使用权纠纷。
纠纷原因
多数纠纷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 、权属界限不清、利益分配不
公等原因所致。
解决方式
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 等方式解决。
04
解决农村产权纠纷的建议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农村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产权界限、流转程 序和纠纷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加强对现行法律法规的解释和宣传,提高农民对法律法规的 认识和理解,增强法律意识。
加强农村产权保护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产权保护的认识 ,增强产权保护意识。
建立产权保护机制,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切 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建立科学合理的产权分配机制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合理确定土地承包期限,稳定土地 承包关系。
产权纠纷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产权纠纷会阻碍农村生产要素的合 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影响农村经济 的健康发展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产权纠纷往往涉及到多方利益,处 理不当容易导致矛盾激化,影响农 村社会稳定
损害农民合法权益
产权纠纷会直接损害农民的合法权 益,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阻碍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村产权纠纷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产权纠纷现状调查报告

VS
详细描述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的程序 和合同,容易出现流转面积与实际不符、 流转期限不明确、流转费用不合理等问题 ,导致纠纷不断。此外,一些农民对土地 流转政策不了解,被不法分子利用,也容 易导致土地流转纠纷。
案例二:林地承包纠纷
总结词
林地承包纠纷主要涉及承包合同不规范、承 包程序不透明以及承包面积与实际不符等问 题。
意识和维权意识。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
02
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纠纷调解、仲裁、诉讼等多元化解决机制,
方便农民维权。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03
加强对农村产权交易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农
民合法权益。
研究展望和局限性
研究展望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农村产权纠纷的根源和演变趋 势,以及如何更好地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和加强法律法规 的执行力度。
农村产权纠纷的处理效果
在实践中,由于农村产权纠纷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处理效果 往往不尽如人意,存在执行难、调解难等问题。
03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范围和对象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涵盖了全国多个省份的 农村地区,包括东部沿海地区、 中部内陆地区和西部山区。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农村产权纠纷的当事 人,包括农户、村集体、企业和 政府部门等。
纠纷原因主要包括历史遗留 问题、合同不规范、政府管 理不到位等。其中,历史遗 留问题导致的纠纷占比最大 ,这表明一些老旧的产权关 系没有得到很好的梳理和调 整。
当事人最主要的诉求是明确 产权归属和保障合法权益。 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他们 希望政府能够加强管理,完 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减少类 似的纠纷发生。
农村产权纠纷具有历史性、复杂性、敏感性等特点,往往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 因素。

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乡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乡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乡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乡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切合低保条件的乡村困难民众赐予适合生活救援的新式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从制度上改良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力措,是一项惠及广大百姓的民生工程。

成立和完美乡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扩内需、保增添、保民生、保稳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定要求。

为进一步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确实把惠及乡村广大困难民众的实事办妥,我们牢牢环绕县委提出的“保障民生解八难,加速脱贫奔小康”这一主题,结合民政工作实质,展开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专班对全县实行乡村低保工作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将相关调研状况报告以下:一、乡村低保工作的基本状况及现状**县实行乡村低保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起步探究阶段。

XX 年,** 县依据省政府的一致部署,在全县实行了乡村特困民众救援制度,截止XX 年上半年,全县乡村特困救援对象为 2214 户、5131 人,占乡村人口的 2.7% 。

人年均救援标准 120 元。

这一阶段因为救援标准偏低,救援面过窄,以致乡村困难民众的生活没有获得有效改良,其社会成效不太显然。

(二)过渡阶段。

XX 年,省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使城乡兼顾发展,进一步完美城乡社会保障系统,妥当解决乡村困难群众的生活困难,建立和睦 ** ,决定在全省成立乡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县政府出台了《 ** 县成立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方案》,将原乡村特困救援对象从头分类评定审批过渡为乡村低保,截止 XX年上半年,评定审批乡村低保对象2392 户、5860 人,占乡村人口的3.1% ,月人平保障水平为 30 元,月户平保障水平为 74 元。

此中:一类对象 283 户、319 人,占保障人数的 5.4% ,月人平保障水平 70 元;二类对象 1041 户、 2613 人,占保障人数的 44.5% ,月人平保障水平42 元;三类对象 1068 户、 2928 人,占保障人数的 50% ,月人平保障水平 15 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产权纠纷现状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农村各种深层次社会矛盾,特别是因农村各类产权纠纷而引起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显现,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新形势下农村这类矛盾的现状,及时有效地化解这类矛盾,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村产权纠纷引起的社会矛盾的现状1、农民土地问题形成的矛盾纠纷。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惠农补贴的不断增加,农民对土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惜地意识日益增强,因而衍生相伴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退耕还林土地矛盾纠纷。

少数农户由于外出打工,承包地由村或组集体安排给他人造林,现要求将林地收回;二是五保老人死亡,其原土地承包经营权处置引发纠纷;三是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少数村组干部或农户私自将土地出售给他人建房,由于未规范征地,少数农户没有权力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等待遇;四是在承担农业税费期间,由于少数抛荒地无人承担税费,只好找人代耕,现抛荒人要地,代耕人不愿归还;五是农户间为便于耕作,自行将承包地互换,互换的土地被征用时,补偿费发放发生争议。

2、农民宅基地问题形成的矛盾纠纷。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依法治村与村规民俗、历史现状的冲撞,农村宅基地纠纷正呈逐年增多之势。

一是村庄规划执行不严,使之抢占、强占、多占宅基地、建新房不拆旧房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由于建房规格不统一,因为排水、通风、采光或多出一个边、多占一个沿等影响邻里团结,发生争执,严重的可引起械斗事件。

三是城镇周边村庄“外嫁女”不走,要求宅基地产生的纠纷;四是农村宅基地多未办理宅基地使用权证,拆迁安置和置换城镇住房缺少依据。

第1 页共7 页3、林权问题形成的矛盾纠纷。

一是村民与乡镇村的纠纷,主要是渠道、公路边的树木,曾经有(路、渠)树随田走的说法,但是有的乡镇或村是集体安排专人管护的,在采伐时就发生了争利问题;二是农户与农户的纠纷,多是由于林业“三定”时期工作不细,造成边界线模糊,权属不清引起的;三是抛荒地退耕还林的纠纷,主要是原承包者具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实施退耕还林者具有林木所有权,原承包者要求收回土地时,林权处置难。

4、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问题形成的矛盾纠纷。

一是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界定不清。

有些小型水利设施由几家农户管理,有些由村民小组管理,有些是村集体管理,但大多所有权和责任主体不明确,特别是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的工程更是无人问津。

二是农村小型水利设施责任主体不明。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使用、管理、维护,理应有一个明确的责任主体。

但实际上目前绝大多数的小型水利工程的主体并不明确。

我县的小型水利工程分别由水务部门、镇、村或农户管理使用,难免出现放公家水灌私家田、重使用轻维护的局面,导致这些工程有人用无人管,有人受益无人担责。

三是农村小型水利承包产生的矛盾,塘坝承包存在养殖与农田用水的矛盾,电灌站承包存在供水与收费、供水不及时的矛盾。

二、当前农村产权纠纷引起的社会矛盾的主要成因社会矛盾的产生有其深刻政治经济根源和社会背景,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表现为:1、追求经济利益的思想过于片面化,催生矛盾隐患。

以土地承包为重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广大人民群众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思想意识大大增强,一些农民、行政村、企业管理人员为谋取经济利益最大化,擅自违约,不履行经济合同或协议,甚至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有的基层单位和行政组织为谋求小集体的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群众的感情,在公民、企事业单位、基层行政组织之间埋下了引发矛盾纠纷的隐患。

2、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使干群隔阂加深。

有的基层干部素质较低,服务意识、公仆意识较差,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不能够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推诿拖拉,对正当要求置若芒闻,对出现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调处,甚至酿成严重事件。

有的基层干部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没有真正体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态度强硬,作风蛮横,引起群众不满,伤害了干群之间的感情,从而引发干群之间的矛盾,造成不好影响。

3、对热点、难点问题处理得不够稳妥,引发上访事件。

对出现的工程建设征占地补偿、房屋拆迁、突发性重大事故等,处理得不够及时、公正和彻底,引起了一些群众的不满和怨恨;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承包等问题处理不公;对企业与驻地群众之间产生的矛盾,协调不力,处理不当等等。

对于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处理不妥而引发了不少上访事件。

4、解决“三农”问题的惠农政策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广大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对山林、土地倍加珍惜,一些原弃耕、转包、出租土地的农户强烈要求收回原管理使用权,而现拥有土地管理使用权的农户又不愿返还,因此导致此类纠纷的现象普遍高涨。

三、解决的对策和措施1、健全教育管理机制。

一是要加强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

二是要加强法制教育。

通过开展政策法规教育,使农村干部能依法管理、依法自律,广大农民依法参与社会事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目的。

三是要规范干部行为。

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管理,规范其行政行为和办事行为,杜绝滥用职权、违法行政、违规办事、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伤害人民群众感情的现象发生,牢固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切实加强基层干部与人民群众的亲合力。

2.健全民意表达机制。

一是在各项政策和决策出台前,广泛征求和听取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减少和防止随意性,让政策和决策制定得更加科学合理,从源头上预防侵害群众利益现象的发生。

二是拓宽民意表达途径,为人民群众的诉求提供畅通、便利渠道。

3、充分发挥村级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

一要建立调解组织。

组建有村组干部和“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族长、老军人)参加的村级调解委员会,县、乡都要成立服务中心,确立专门办事机构和人员,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二要建立健全对人民内部矛盾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调处机制。

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因被征地、承包土地、宅基地、林地权属和小型水利等易发生的纠纷且容易激化的特点,经常深入村、户,认真排查摸底,发现有苗头和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预案,并探索新形势下调解的方法和手段。

三要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

各级司法调解中心和调委会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要力量和第一道防线,特别是村级调委会要立足广大农村,最大限度地做好各类简单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坚决防止矛盾激化和引发治安刑事案件,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坚决杜绝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努力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4、健全超前联动机制。

一是预警机制。

要充分发挥公安、信访和司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信息网络体系的作用,建立信息、排查、回访等预防机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及时掌握苗头动向,努力获取深层次、预警性信息;二是排查机制。

实行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化解;三是调处机制。

要充分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处和诉讼调解等多种方式,实行综合治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内部。

四是包案机制。

要将每起纠纷具体落实到每个调委会和调解员身上,做到“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

5、齐抓共管,共同做好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工作。

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出现和发生,都与本单位、本部门有着必然的联系。

对辖区内出现的矛盾纠纷,要依靠富有正义且有威望的群众代表、矛盾纠纷当事人的亲属和亲戚朋友以及相关部门,及时做好纠纷化解工作;对出现在不同单位和部门间的纠纷要搞好相互协调与配合,主动沟通情况信息,共同做好纠纷化解工作;对于出现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在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能,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

农业部门要加强土地承包和流转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林业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退耕还林土地及其林权纠纷的协调处理工作;规划部门要在全县村庄布点规划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尽快形成村庄建设平面图和说明书以及统一住宅式样,为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奠定基础;国土部门要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积极主动地做好农村宅基地和土地征用补偿费发放纠纷的协调处理工作,落实乡镇、村和土地管理部门的责任,严格按照政策法规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审批宅基地,处理好农村宅基地和土地征用补偿费发放纠纷;水务部门要做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界定工作,明确其建设、使用、管理和维护的责任主体,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水利设施产权和供用水方面的矛盾纠纷。

6、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矛盾纠纷发生地的责任,并相应明确各单位“一把手”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负总责。

对责任心差、作风浮夸、敷衍了事、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先评模、提拔任用和晋升晋级资格,并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

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研报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给予适当生活救助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从制度上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大举措,是一项惠及广大百姓的民生工程。

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进一步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切实把惠及农村广大困难群众的实事办好,我们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保障民生解八难,加快脱贫奔小康”这一主题,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专班对全县实施农村低保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低保工作的基本情况及现状**县实施农村低保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起步探索阶段。

XX年,**县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县实施了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截止XX年上半年,全县农村特困救助对象为2214户、5131人,占农村人口的2.7%。

人年均救助标准120元。

这一阶段由于救助标准偏低,救助面过窄,致使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其社会效果不太明显。

(二)过渡阶段。

XX年,省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困难,构建和谐**,决定在全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县政府出台了《**县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方案》,将原农村特困救助对象重新分类评定审批过渡为农村低保,截至XX年上半年,评定审批农村低保对象2392户、5860人,占农村人口的3.1%,月人平保障水平为30元,月户平保障水平为74元。

其中:一类对象283户、319人,占保障人数的5.4%,月人平保障水平70元;二类对象1041户、2613人,占保障人数的44.5%,月人平保障水平42元;三类对象1068户、2928人,占保障人数的50%,月人平保障水平15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