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白骨壤群落上的广州小斑螟生物学特性及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研究
我国东南沿海红树林虫害状况及防治
我国东南沿海红树林虫害状况及防治作者:庄鑫龙林晶李裕红来源:《海峡科学》2011年第07期[摘要]综述我国东南沿海各地区红树林虫害受灾状况,论述红树林主要虫害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并分析虫害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红树林虫害防治东南沿海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我国重点拯救和保护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造陆,护岸,护堤,防浪等功效,并能降解污染,调节气候,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我国东南沿海红树林主要品种有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木榄(Bruguiera gymnoihiza)、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及海桑(Sonneratiacaseolaris)等。
红树植物因富含丹宁而苦涩,具有广普抗菌和口食性差的特征,因此红树植物普遍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范航清, 2000)。
但红树林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近10年来发现多种虫害在红树林中蔓延和大面积暴发成灾。
长期以来,我国关于红树林病虫害的研究不多,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了红树林虫害的研究。
危害红树林的害虫种类多,危害重,主要是食叶性的蛾类,而且不断有新害虫出现(蒋学建等, 2006)。
本文简要概述我国东南沿海红树林虫害状况及防治对策。
1东南沿海各地区红树林虫害受灾状况1.1福建和浙江红树林虫害受灾状况1999年~2006年云霄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龙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植物白骨壤不同程度受海榄雌瘤斑螟(Ptyomaxia sp.)的危害,严重时,受害面积达130多hm2,被害率达95%以上,平均虫口数量为1.2只/样枝,顶梢被蛀,顶端叶片被取食,远观似火烧,威胁红树林的生长发育,极大影响红树湿地系统各种功能的有效发挥(丁珌, 2007)。
C4.5算法在广州小斑螟发生与气候因素分析中的应用以广西山口国家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为例
Forest Pest and Disease Jan. 2019 No. 1
C 4������ 5算法在广州小斑螟发生与气候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以广西山口国家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为例
梁燕红1 ꎬ梁志清2 ꎬ黄琦3 ꎬ苏炳欢3 ꎬ陈其应3
(1������ 玉林师范学院商学院ꎬ广西 玉林 537000ꎻ 2������ 玉林师范学院复杂系统优化与大数据处理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ꎬ 广西 玉林 537000ꎻ 3������ 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ꎬ广西 北海 536000)
广州小斑螟 Oligochroa cantonella 是红树植物 白骨壤 Avicennia marina 最主要的害虫ꎬ 其种群密 度在每年 5—6 月有明显峰值ꎮ 白骨壤经广州小斑 螟危害后ꎬ叶片枯萎ꎬ枝干死亡ꎬ积蓄量大幅减少ꎬ影 响下一年繁殖[1] ꎮ 2004 年 5 月ꎬ广西山口国家红树 林生态 自 然 保 护 区 遭 受 了 严 重 的 广 州 小 斑 螟 危 害[2] ꎬ超过 40 hm2 的白骨壤被该虫啃食ꎬ1 周后受 害面积迅速蔓延至 106 hm2 ꎬ树木严重枯萎[3] ꎮ 白 骨壤虫害的大规模暴发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关注ꎮ
2004 年范航清 等[4] 选取了镇 永安村、湛江市德耀村 5 个调查地点监测、探讨虫害
收稿日期:2017 - 07 - 18ꎻ修回日期:2018 - 06 - 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广西红树林害虫综合防控数学
模型研究” (61364020) ꎬ复杂系统优化与大数据处理广西 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课题(2017CSOBDP0202) 第一作者:梁燕红(1981—) ꎬ女ꎬ广西博白人ꎬ讲师ꎬ研究方向为数据 挖掘、信息管理技术ꎬE ̄mail:lyhlyhlyh15@ 163������ com 通信作者:梁志清ꎬ教授ꎬE ̄mail:lzqlzqst@ 163������ comꎮ
广州小斑螟幼虫和蛹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Ke r smago e A ienam r a; l oho a tn l a da sa a dsiu o a e ywod : n rv ; v n i a i O i c ra cno ea C r j ;pt ir t np t r c n g l a i l tb i tn
1 研 究地点 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采
用如下聚集度指标进行空间格局测定及聚集原因分
( ) as r 16 ) 1 C a e(9 2 扩散系数 C= 2m( i s / m代表 虫 口密度 , 代表方差 , 下同) ; ( ) 均拥挤 度 指标 m = + 2m_1 2平 m s/ - ;
( ) vd&Mo r ( 9 4 的 , 2m 一1 3 Dai oe 1 5 ) =s / ;
t n Th p mu s mp i g n mb r c o d n o d f e t o u a o e st s a d e r r r i e . i . e o t m a l u e s a c r i g t i r n p lt n d n i e ro s we e g v n o i n f p i i n
1 m长枝条 , 0c 记录每枝虫 口数。 22 广州小斑螟幼虫、 . 蛹空间分布型测定方法
析 一 : 、
壤 A i n i m r a纯林或混 交林 中均有发 现 , v en ai c a n 是 白骨壤最主要的害虫 J 。空间分布是昆虫种群的 重要生态学属性之一 , J但关于广州小斑 螟空间分 布情况 的研究未见有文献报道。为了揭示广州小斑 螟的空间分布信息及其种群 行为特征 , 以利 于准确 测报和指导防治工作 , 作者对其在红树林 中的空 间 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
中国斑螟亚科(拟斑螟族、隐斑螟族和斑螟亚族)分类学研究(鳞翅目:螟蛾科)
中国斑螟亚科(拟斑螟族、隐斑螟族和斑螟亚族)分类学研究(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隶属于鳞翅目螟蛾总科螟蛾科,多为农业、林业及仓储害虫,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本文对我国斑螟亚科拟斑螟族、隐斑螟族和斑螟亚族的分类学进行了研究。
总论部分概述了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并对斑螟亚科的分类系统做了比较,沿用了Roesler (1973)的分类系统:详细介绍了斑螟亚科的形态学特征;初步研究了该亚科鼓膜器(主要是骨膜桥)的形态特征在分类学研究中应用。
各论部分详述了中国斑螟亚科(拟斑螟族、隐斑螟族和斑螟亚族)属、种的记述情况,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杜艳丽,2002;任应党,2006)记述我国斑螟亚科(拟斑螟族、隐斑螟族和斑螟亚族)42属84种,包括11中国新纪录属,31中国新纪录种和32新种,提出6项新组合和2个种级新异名。
11中国新纪录属:宽斑螟属Hosomeiga Sasaki,2012、三突斑螟属Maliarpha Ragonot,1888、叉拟斑螟属Neorastia Amsel,1954、类毛斑螟属Paraemmalocera Sasaki,2012、片斑螟属Toshitamia Sasaki,2012、颚斑螟属Actrix Heinrich,1956、巴斑螟属Bahiria Balinsky,1994、巨斑螟属Magiria Zeller,1867、丽斑螟属Pempeliella Caradja,1916、袋斑螟属Ptyobathra Turner,1905和囊斑螟属Thylacoptila Meyrick,1885。
31中国新纪录种:圆拟斑螟Anerastia lotella (Hubner,1813)、三突幻斑螟Arivaca kudoi Sasaki,2012.显脉毛斑螟Emmalocera venosella (Wileman,1911)、藤宽斑螟Hosomeiga fujihirai Sasaki,2012、黑斑尖腹斑螟Hypsotropha solipunctella Ragonot,1901、齿类毛斑螟Paraemmalocera gensanalis (South,1901)、长多刺斑螟Polyocha rusticana Sasaki,2012、短片斑螟Toshitamia tsushimensis Sasaki,2012、匙长颚斑螟Edulicodes guttella (Snellen,1882)、叶匙须斑螟Spatulipalpia effosella Ragonot,1893、菱颚斑螟Actrix decolorella (Yamanaka,1986)、柔巴斑螟Bahiria maytenella Yamanaka,2014、芒果点斑螟Citripestis eutraphera (Meyrick,1933)、褐栗斑螟Epicrocis metallopa (Lower,1898)、弧栗斑螟E. oegnusalis (Walker,1859)、豇豆荚斑螟Etiella grisea Hampson,1903、黄斑荚斑螟E. walsinghamella Ragonot,1888、细巢斑螟Faveria minutella (Ragonot,1885)、聚石斑螟Laodamia polygraphella de Joannis,1927、长须巨斑螟Magiria imparella Zeller,1867、双针蝶斑螟Morosaphycita bispinosa Horak,1997、艾胶云斑螟Nephopterix eugraphella Ragonot,1888、类赤褐云斑螟N. paraexotica Paek et Bae,2001、黄云翅斑螟Oncocera bitinctella (Wileman,1911)、桦树直鳞斑螟Ortholepis betulae (Goeze,1776)、靓丽斑螟Pempeliella ornatella (Denis etSchiffermuller,1775)、合背斑螟Phycita clientella (Zeller,1867)、长柄斑螟P. nagaradja Roesler et Kuppers,1979、黑缘袋斑螟Ptyobathra hypolepidota Turner,1905、赭刺斑螟Tephris ochreella Ragonot,1893、圆囊斑螟Thylacoptila paurosema Meyrick,1885。
红树林常见虫害的概述及防治方法
摘要:本文综述了红树林常见虫害的发生情况,探讨了常见虫害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为害特征及防治方法,为基层的技术人员对红树林病虫害的识别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树林;虫害;防治方法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之美称,是世界上珍稀濒危的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考价值。
具有抵御风浪、保护海岸、降解污染、调节气侯、保护海洋生物等重要作用,被誉为“海岸卫士”[1]。
由于红树林周边城市建设毁掉了原有的树林和草地,导致食虫鸟类、昆虫天敌的大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使红树林病虫害日趋严重,国外内都大量报道了白骨壤、海漆和桐花树叶片等都出现了害虫的大发生[2-4]。
笔者通过收集和整理近年来红树林常见病虫害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为将来对这些病虫害的认识及防治提供参考。
1 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 Caradja)1.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3cm,翅展1.94cm,体灰褐色,腹部腹面浅灰色。
前翅灰褐色,翅中部有一条大而不规则的白色中横线把前翅一分为二,靠翅基部分顔色比较浅,灰白色至灰黄色,靠翅端部分顔色比较深,灰黄色至褐黄色,中橫线外侧的亚前缘脉端脚处有黑色鳞片形成不规则黑斑,在亚外缘线上有黑色鳞片形成6个近似塔形小黑斑,排成一列,缘毛长,淡黄色;后翅三角形,浅灰色,缘毛长,淡黄色。
足灰褐色,腿节、胫节和各跗节端部顔色比较浅,灰黄色[5]。
卵:椭圆形,长0.8mm,宽0.5mm。
淡黄色至淡红色[5]。
幼虫:体长1.0~13mm,体宽0.1~1.8mm,分为初孵、低龄、中龄、高龄是个龄期,顔色为淡红色至绿色[5]。
蛹:体长9.8mm,体宽2.2mm;裸蛹,蛹体细长,刚化蛹为绿色、背脊为灰褐色,渐渐变为灰褐色;头顶圆滑,各腹节光滑、腹末节浇褐色,板状,等长臀棘6根,半圆形排列[5]。
1.2 生物学特性广州小斑螟一年发生7代左右,以中龄幼虫越冬。
成虫昼伏夜出,有明显的趋光性,雌蛾略大于雄蛾,雌蛾产卵23-33粒,卵散产 [5]。
《三斑果螟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科研项目通过专家鉴定
的技 术 经 济 指 标 , 究 成 果 达 到 国 内 先进 水 平 。 研
施 培训 了一 批 基 层 技 术 骨 干 , 些 技 术 骨 干 熟 练 掌 这
业 厅 的支 持 下 , 项 《 斑 果 螟 生 物 学 特 性 及 综 合 防 治 技 术 立 三
研 究》 目, 展 研 究 和推 广 应 用 工作 。 项 开 对 该 项 目的 研 究 和 推 广 应 用 ,填 补 了 国 内外 在 该 领 域 申请 ( 利 ) : N 3 4 8 1 专 号 C 0 19 8 . 7 的 空 白 ,对 昆 虫 学 种 类 研 究 和 对 该 虫 的扩 散 为 害 风 险 评 估 名 称 : 种 防 治 链 孢 霉 菌 的 药 剂 一
维普资讯
蕨 化布烤 十日 讯
《 斑 螟 物 特 及 合防 三 果 生 学 性 综 治 技 研 》研 通 专 鉴 术 究 科 项目 过 家 定
由 广 西 区 植 保 总 站 和 广 西 天 峨 县 农 业 局 植 保 站 承 担 的
《 三斑果 螟生物学 特性 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科研计划项 目,
日前 通 过 专 家 鉴 定 , 广 西 农 业 科 研 项 目又添 一 新 。该 项 目 为 是 20 o 3年广 西 农 业 重 点 科 技 项 目, 农 业 技 术 开 发 类 科 学 属 技术领域。 20 o 6年 元 月 1 日, 西 壮 族 自治 区农 业 厅 组 织 自治 区 3 广 有 关 农 业 专 家 , 由广 西 区植 保 总 站 和 天 峨7年在 广 西 天 峨 县 大 果 山楂 上 发 现 ( 当 握 了三 斑 果 螟 的 识 别 和 防治 技 术 , 头 做好 三 斑 果 在 地 群 众 称 大 果 山楂 食 心 虫 ) 主 要 害 虫 , 为 害 果 率 一 般 为 螟 的 防 治 工 作 , 大 果 山 楂 的 生 产 发展 中 发 挥 长 期 的 其 同时 项 目实 施 推 广 经 济 有 效 的 综 合 防 4 %~ 0 , 高 可 达 10 , 不 仅 造 成 大 果 山楂 的 产 量 损 的 积 极 作 用 ; 0 6% 最 O% 它 治 技 术 措 施 ,避 免 了盲 目用 药 和 使 用 违 禁 的高 毒 、 失 , 且 还 影 响 到 山楂 果 实 的品 质 , 重 地 影 响 当地 大 果 山 而 严
白骨壤新害虫柚木肖弄蝶夜蛾的生物特性及防治
广西科学 Guangxi Sciences 2017,24(5):523〜528网络优先数字出版时间=2017-10-11DO I :10. 13656/ki. gxkx. 20171011. 001网络优先数字出版地址:http: //kns. cnki. net/kcms/detail/45. 1206. G3. 20171011. 1448. 002. htm l白骨壤新害虫柚木肖弄蝶夜蛾的生物特性及防治*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of a New Pest of A v ic e n n iam a r in a 一Hyblaea Puera Cramer刘文爱,李丽凤2L I U W e n ’a i1,L I L i f e n g 2(1.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北海536000;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541004)(1. Guangxi K ey Lab of Mangrov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Guangxi Mangrove Research Center,Guangxi Academy of Sciences, Beihai, Guangxi, 536000, China; 2.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 541004? China)摘要:【目的】柚木肖弄蝶叶蛾(Crame )是广西红树林区近年出现的新害虫,为了更好保护红树林,对该虫的生物特性及其防治方法进行相关研究。
【方法】观察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活史及其主要 天敌;分析虫害的爆发原因及其对红树林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并进行灯诱防治试验。
【结果】该虫的幼虫形 态在不同龄期、不同世代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雌成虫产卵最多834粒,平均477粒;幼虫在红树林中仅取食危害 白骨壤iamaWn a ,老熟幼虫会利用非寄主植物的枝叶来筑巢化輔,成虫常见吸食白花鬼针草技心aWa (L.)D C.花蜜;该虫在广西沿海发生11代,不同世代的害虫在陆地植被和红树林之间以及红树林不同斑块 间转移危害;虫害爆发时会快速吃光树叶并啃食嫩枝表皮和幼果,对白骨壤生长造成较大影响,且取食危害期间 的排泄物会造成滩涂土壤酸化;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广东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研究生产历程及问题-植物保护论文-农学论文
广东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研究生产历程及问题-植物保护论文-农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可寄生15 目149 科的700 多种昆虫和蜱螨类,并且有重复感染和扩散作用,是当前世界上防治害虫应用较广的一种虫生真菌[1]。
广东省在20 世纪50 年展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 Dendrolimus) 研究,70 年代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应用,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逐步提高。
白僵菌在以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 punctatus) 为主要对象的害虫防治中发挥了较大作用,成为广东省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2-4]。
1 白僵菌在广东省的研究生产历程1.1 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研究与应用1958 年,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开始进行白僵菌杀虫剂和规模化生产工艺研究,并开展林间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试验。
1970 年国家林业部在广东省新会县召开南方8 省( 区) 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现场会,组织推广白僵菌。
19751979 年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开展了白僵菌激光变育种研究,提高了菌粉毒力。
1978 年广东省林业厅森防站与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合作,研制出白僵菌油剂,于1981 年 2 月在阳江县首次进行了大面积超低容量喷雾飞防马尾松毛虫,面积达 1 600 hm,杀虫率达82.5%; 1982 年,在广东全省14个县用飞机喷洒白僵菌油剂77 架次,面积达1.77 万hm,杀虫率达80.2%[2]。
1984 年又研制出白僵菌乳剂,用于进行超低容量喷雾飞防马尾松毛虫,防治越冬代松毛虫4.8 万hm,防治成本比使用油剂下降13.6% ,比使用粉剂降低76.5%[2]。
2 项研究成果均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白僵菌油剂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1985 年1 月,广东省标准计量管理局发布《白僵菌粉剂企业标准》,使全省生产菌粉实行标准化。
90 年代,在研制出白僵菌乳剂的基础上,又应用白僵菌油剂、纯孢子粉与灭幼脲胶悬剂复配,并不断改良白僵菌生产工艺,提高防治效果和菌粉质量,1999 年白僵菌生产工艺规范化的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广州小斑螟的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展开,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然后从监测技术和防治技术两方面详细说明了广州小斑螟的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并探讨了二者的融合应用。
接着通过相关案例分析,总结了技术规程的制定过程。
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展望,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讨论了技术规程的推广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广州地区的小斑螟防治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广州小斑螟、监测技术、综合防治技术、融合应用、案例分析、技术规程、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推广和应用。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广州小斑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果树和园林植物,给农业生产和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小斑螟数量逐渐增多,其危害程度也在逐渐加重。
对广州小斑螟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虽然针对小斑螟的监测和防治技术已经有所研究和应用,但在广州地区的具体情况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监测手段不够精准,防治方法不够全面,技术规程不够完善等。
有必要针对广州地区小斑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监测和防治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防治效果。
本文旨在通过对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研究,探讨相关的监测方法和防治技术,并根据实际案例分析总结经验,制定出一套适用于广州地区的技术规程,以期为广州小斑螟的监测和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可行的技术指导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如何有效地监测和防治广州地区小斑螟的情况,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危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通过对广州小斑螟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小斑螟的分布和数量变化,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减少农作物损失。
研究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的融合应用,可以更加全面地解决小斑螟对农作物的危害,为广州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广州小斑螟(Cydia pomonella)是一种在果园中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果树的果实,严重影响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由于小斑螟的繁殖能力强,且适应性广,一旦发生大面积的危害,往往会给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广州小斑螟的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针对广州小斑螟的监测和防治技术虽然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局限性,比如监测方法不够精准,防治技术的效果不稳定等。
有必要深入研究广州小斑螟的危害特点以及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果农提供更有效的防治方法,保障果树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旨在探讨广州小斑螟的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从而提高果园的管理水平,减少果农的损失。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广州小斑螟的生物特性和危害特点,探讨监测方法和综合防治技术,从而有效防止和控制广州地区小斑螟的危害,保护农作物的安全生产和品质。
通过研究,可以提高对小斑螟的认识,发现其繁殖规律和生命周期特点,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探索不同的防治方法,探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优劣势,为综合防治技术的提出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最终旨在提高广州地区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广州小斑螟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在广州地区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
针对广州小斑螟的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小斑螟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研究如何有效监测和防治小斑螟,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意义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广州地区小斑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广州小斑螟的危害特点广州小斑螟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果树和蔬菜等农作物。
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广州小斑螟是一种危害作物的害虫,对蔬菜、水果等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地监测和综合防治广州小斑螟,制定了《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该技术规程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地监测和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广州小斑螟对农作物的危害,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农民的经济利益。
下面是该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一、监测方法1. 诱捕方法:利用生物诱虫剂或化学诱虫剂诱捕广州小斑螟,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地面观察法:在农田内进行随机抽样观察,记录广州小斑螟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3. 现场调查法:定期对农田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广州小斑螟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
二、综合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天敌激发剂进行施用,控制广州小斑螟的数量。
其中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释放捕食性昆虫和施用病原微生物。
2.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选择安全、高效的农药,并遵循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3. 农业措施:采用合理的农业措施,如选择抗性品种、合理轮作、间套种植、适时采收等,减少害虫发生的机会。
4. 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方法控制广州小斑螟的数量,如利用粘虫板、黄色夹板等进行害虫监测和捕杀。
三、防治时机1. 成虫时期:成虫期是广州小斑螟活动最频繁的时候,可以在这个时期进行成虫的监测和防治。
2. 幼虫时期:幼虫是广州小斑螟的主要危害阶段,可以在幼虫孵化前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卵期时期:广州小斑螟的卵期比较短暂,可以在卵期采取措施破坏卵的孵化,防止幼虫的大规模发生。
综合防治广州小斑螟需要农民和专家的共同努力,农民应加强对广州小斑螟的监测和防治意识,合理选择防治措施,并按照技术规程的操作方法进行。
专家应加强对广州小斑螟的研究和监测,提供科学的防治建议,并指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药和防虫设备。
通过有效的监测和综合防治措施,可以减少广州小斑螟对农作物的危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增加经济收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广州小斑螟是一种威胁农作物安全的害虫,其成虫损害植株叶片,幼虫损害果实,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监测和综合防治这种害虫,制定了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该技术规程的内容。
一、广州小斑螟的监测1.监测方法:(1)黄板监测:利用黄色粘质纸板,粘住飞行的成虫,统计数量以评估种群密度。
(2)性诱剂监测:利用广州小斑螟的性信息素制备的诱虫剂吸引成虫,通过统计吸引到的数量来评估种群密度。
2.黄板监测点的设置:(1)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农田面积进行确定,一般每亩农田设置5-10个监测点。
(2)监测点位置应选择在蔬菜田、果园等易发生广州小斑螟的地方。
3.监测频度:(1)黄板监测:每周检查一次,或根据成虫种群密度的变化确定更频繁的检查。
(2)性诱剂监测:每周检查一次。
二、综合防治技术1.土壤处理:(1)清除农田里的杂草和残留作物,减少害虫的滋生地。
(2)耕地时翻耕土壤,打断害虫的生活环境。
2.化学防治:(1)根据监测结果,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以对成虫和幼虫进行有效控制。
(2)注意农药的使用量、剂型和药剂浓度的准确使用,以避免环境污染和农作物残留。
3.生物防治:(1)引入天敌和寄生虫,如蜘蛛、寄蝨等,进行害虫的生物控制。
(2)合理利用保健和植保技术,增强植物的抗虫机制。
4.物理防治:(1)栽培两行间距较宽,以利于空气流通,减少害虫的滋生。
(2)采用防虫网覆盖的方式,阻隔害虫的入侵。
5.健康防治:(1)定期巡视农田,发现病虫害情况及时处理。
(2)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对广州小斑螟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通过上述综合防治技术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广州小斑螟的种群密度,保护农作物的安全。
还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对广州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一、前言小斑螟(Ectomyelois ceratoniae)是一种重要的果树害虫,它侵害的果树种类广泛,主要包括柑橘、苹果、梨等。
在广州地区,小斑螟对柑橘等果树的危害较为严重,给果农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对小斑螟的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控制小斑螟的危害,制定一份关于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对果树种植者和相关农业从业者在小斑螟防治工作中提供指导和帮助,既对果树生产起到促进作用,又为果农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小斑螟的监测方法1. 黄板监测黄板是用黄色粘板涂有某种质地的黏合材料,通过吸引害虫并将其粘住的方法进行监测的一种工具。
在果园中使用黄板进行小斑螟的监测,可以利用小斑螟对黄色的敏感性,借助黄板粘附的作用,监测小斑螟的种群密度。
在广州地区,对小斑螟的监测可以选择在果树的幼果期使用黄板进行监测。
将黄板悬挂在果树枝条上,每隔若干米悬挂一个,树高以成人能够触及为宜。
监测周期一般为10-15天,每次检查时记录黄板上小斑螟的数量,以确定小斑螟种群密度的变化。
2. 性信息素诱捕监测小斑螟性信息素诱捕监测是利用小斑螟的性信息素对其进行诱捕,从而监测小斑螟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性信息素颗粒和嗅觉纱条是两种常用的小斑螟性信息素诱捕监测工具。
性信息素颗粒是用于监测不同蜂窝区域小斑螟数量的一种化学嗅觉物质,通过将性信息素颗粒悬挂在某一高度的树冠内进行监测,可以通过颗粒的数量和消失速度了解小斑螟的分布情况。
嗅觉纱条是利用性信息素浸渍在一种纱条上,通过悬挂在果树上进行诱捕监测小斑螟。
每隔一定距离悬挂嗅觉纱条,嗅觉纱条的捕获数量可以反映小斑螟的数量分布。
以上两种监测方法可以结合使用,通过分析监测结果,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小斑螟的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
三、小斑螟的综合防治技术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或病原微生物对小斑螟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防治方法。
在广州地区,可以利用将天敌引入果园进行生物防治,如引入蚜小蜂、天敌蝇等,对小斑螟进行有效控制。
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一、引言广州市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水稻是广州市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广州市的水稻生产一直受到小斑螟的侵害,给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为了有效监测和综合防治小斑螟,提高广州市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必要制定一份关于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二、小斑螟的生活习性小斑螟的成虫体长4~5mm,前翅灰白色,有黑色斑点,飞行力强,每年约可发生2~3世代,温暖季节繁殖力强。
小斑螟的幼虫是水稻的主要危害因子,以叶片为食害,造成叶片损伤,影响光合作用,降低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小斑螟的幼虫主要在水稻的拔节至抽穗期发生,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
监测和综合防治小斑螟对保护水稻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
三、小斑螟的监测方法1.成虫监测:每年4月至10月是小斑螟成虫活动的季节,在此期间可以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小斑螟成虫进行监测。
据实验室研究结果,使用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效果最佳,置放诱捕器的数量和密度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阈值确定。
2.幼虫监测:小斑螟的幼虫主要在水稻的拔节至抽穗期发生,这一时期应加强对水稻田的幼虫监测。
监测方法可采用田间调查和捕捉幼虫相结合的方法,以了解小斑螟幼虫的发生情况和密度。
四、小斑螟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境友好的防治方式,可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小斑螟的综合防治中,可以使用一些天敌昆虫来控制小斑螟的数量,比如使用蚜茧蜂等天敌昆虫。
还可以采用保护性灌溉和施肥,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提高水稻对小斑螟的抵抗力。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小斑螟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
根据小斑螟的发生情况和密度,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要注意选择低毒性、高效能的化学农药,并且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机械防治:机械防治也是小斑螟综合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采用了一些机械设备,如拖拉机、喷雾器等,对水稻田进行定期整地、灭虫和喷药作业,以减少小斑螟的数量和密度。
广州小斑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的研究
Research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of Oligochroa cantonella Car adja/LIU Wen’ai, et a1.(Guangxi Mangrove Research Center,Guangxi Key Lab of Ma n grove Conservat ion a n d Utiliza— tion,Beihai 536000,China) Abstract:Oligochroa canwnella Ca radja is a main defoliator of mangrove.The morphological observa-
tion and biological char acteristics research of the insect w ere carded out through th e com bination of in— door feeding and field investigation.Control experiments of 7 medicaments in lab an d 3 medicaments in field were accomplished with methods of leaf immersion feeding an d spraying.Th e fight trapping an d killing were a lso studied.The result s showed t hat it took 6 generat ions a yea r in ma n groves of Guangxi, sur v ived as young larvae hidi ng in th e shoots of A vicennia ma rina .U 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th e le— thality of 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polyhedrovirus against 3rd instar larvae was 100% .The leaf im— m ersion feeding m eth od was beRer th an sprayin g m eth od in field condi tions.In field experim ents,we used 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polyhedrovirus,matrine and chlomntranili[)role to control the pe sts, with mortality rates being 90% ,75% ,30% ,respectively.In addition,forest light trapping also had a better killing effect.
广州小斑螟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广州小斑螟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刘文爱;范航清【摘要】广州小斑螟是红树林的一种灾害性的食叶害虫.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对广州小斑螟的发生和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龄级的增加,取食量增大;在不同样地不同滩位的虫口密度差异性规律不同;在单株白骨壤的不同方位虫口密度差异显著,正南方向虫口密度最高,正西、正北虫口密度最低;在单株白骨壤的中上部明显高于下部;广州小斑螟大龄幼虫较耐水淹,水淹6h的死亡率为0;不同地区温度的差异可导致广州小斑螟的发育进度的不同.【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1(031)023【总页数】4页(P7320-7323)【关键词】广州小斑螟;环境因素;白骨壤【作者】刘文爱;范航清【作者单位】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红树林保护重点实验室,北海536000;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红树林保护重点实验室,北海536000【正文语种】中文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 Caradja),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是为害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的1种重要食叶性害虫。
该虫具有暴食性,大发生时,能在短时间将白骨壤林的叶片吃光,严重地阻碍白骨壤的正常生长。
2004年5月下旬,在广西山口保护区靠近合浦县山口镇永安、新村两地就暴发了4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虫灾,导致白骨壤林中95%的叶子被吃掉,树木严重枯萎[1]。
目前,国内外对其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未见有详细报道[2-5]。
为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促进红树林健康发展,本文对其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详细报道。
1.1 实验地点和供试昆虫试验地点设在广西的沙田、新村、垌尾、竹山、渔舟坪等地区的红树林区,室内供试昆虫采自广西合浦县山口镇附近的红树林区。
1.2 试验方法1.2.1 室内饲养和试验在白骨壤林区捕捉1000头以上幼虫,置于养虫室内,用新鲜的白骨壤叶片饲养。
广州白云山昆虫种类调查和森林害虫防治对策-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收稿日期:2001-12-06 作者简介:李奕震(1964-),男,副教授,硕士.基金项目:广州市科委项目(4400-F98010)广州白云山昆虫种类调查和森林害虫防治对策李奕震1,韦昌华2,易叶华1,卢川川1(1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东广州510642;2增城检验检疫局,广东增城511340)摘要:1998~2000年期间,对白云山风景区进行了昆虫调查和标本采集,并初步鉴定有12目61科105属111种其中有林木害虫17种,天敌昆虫33种.根据景区虫情,提出了控制其森林虫害不成灾的对策.关键词:白云山风景区;昆虫种类;森林害虫;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Q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1X (2003)01-0034-04 白云山是广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除了可供市民游乐外,还担负着调节广州市空气质素的重任.但是在早些年,松林遭受松突圆蚧等的危害,白云山的林相遭受很大的破坏,改造林相结构是白云山保留绿水青山的唯一出路.经过几年的改造,白云山初具多树种、多层次、多林种的格局.为了保护已取得的造林成果,加强对森林害虫综合治理尤其重要,而摸清该区的昆虫种类(包括害虫和天敌昆虫等)是首要的任务.此外,白云山管理处拟建立包括森林害虫治理在内的白云山地理信息系统(GIS ),需把森林害虫发生、危害、分布、扩散及防治措施等信息收集齐全.为此,笔者于1998~2000年对白云山风景区进行了昆虫种类的调查,并提出其森林害虫的防治对策,为白云山风景区综合治理虫害和建立管理系统提供依据.1 调查方法1.1 标准地的设置及概况经过多次踏查,在有代表性的地点设置4个标准地. 1号标准地(老虎坳):林分为阔叶林[黧蒴栲(Castanopsis fissa )、中华椎(Castanopsis c hinensis )、山乌桕(Sapium discolor )、潺蒿(Litsea glutinosa )、红花油茶(Camellia se miserrata )],间种极少量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阔叶树高5~7m ,松树高10~12m ,郁闭度0.5~0.6,东南坡. 2号标准地(鸣春谷):郁闭度0.7左右,林分为阔叶林[红花油茶、竹(Bambusa sp .)、榕(Ficus mi -croc arpa Linn .f .)、壳斗科树],间种极少量马尾松,东南坡,坡度10°~15°,地被物主要为禾本科. 3号标准地(英雄洞):林分为阔叶林(主要为中华椎),郁闭度0.4,北坡,坡度25°左右,下木主要有红柄宁麻(Boe hmeria nivea ). 4号标准地(白云松涛):林分为阔叶林和加勒比松林(Pinus caribaea ),阔叶树以木荷(Schima super -ba )、潺蒿、山乌桕、山苍子(Litse a cubeba )为主,郁闭度为0.9以上,加勒比松林为幼林,郁闭度0.3,北坡,坡度15°,地被物为各种灌木和草类.1.2 昆虫的采集随机定量扫网捕捉昆虫,每个标准地扫150网次.2 结果与分析根据有关资料[1~4]对采集到的昆虫标本进行鉴定得表1和表2.表1 白云山昆虫名录1)Tab .1 Directory of insects in Baiyun Mountain(一)螳螂目Mantodea 1.螳螂科Mantidae*簿翅螳螂M antis r eligiosa Linnaeus (3)*中华螳螂Tenodera sinens is (Saussure )(1,3,4)(二)缨翅目Thysanoptera 1.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 Zimm .(2)(三)直翅目Orthoptera1.螽虫斯科Tettigoniidae长翅纺织娘Mecop oda elongata (Linn .)(3)黑背蟋螽G ryllacris mellii Karny (3)宽翅绿树螽Sympaestria trancato -lo bata Brunner (2)2.斑腿蝗科Catantopidae 稻稞蝗Q uilta or yzae U varo v (3)斑腿蝗Catantops sp .(2)中华板胸蝗Spatho sternum praasiniferum Sinense (1)第24卷第1期 2003年1月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Vol .24,No .1 Jan .2003续表:短角斑腿蝗Xenocatantops humilis brachycerus(Will.)(1,3) 3.剑角蝗科Acridae僧帽佛蝗Phlaeoba infu mata Br.-W.(2,3,4)4.蟋蟀科Gryllidae油葫芦G ryllus testaceus Walker(3)扁头蟋Loxoblem mus sp.(1)(四)蜻蜓目Odonata1.蜻科Libellulidae*黄蜻Pantala glavescens Fabricius(1,3)*狭腹灰蜻Orthetrum sabina Drury(1)*白尾灰蜻Orthetrum al bis tylu m s peciosum(Uhler)(4)(五)啮虫目Corro dentia1.啮虫科Psocidae尖瓣触啮Ps ococerastis cuspidata Li(4)(六)半翅目Hemiptera1.缘蝽科Coreidae端棕同缘蝽Homo eoccerus sp.(4)条蜂缘蝽Ripto rtus linearis Fabricius(3)小稻缘蝽Lep to corisa lepida Breddin(3)2.猎蝽科Reduviidae*光猎蝽Ectrych otes sp.(4)*红彩真猎蝽Harpacto r fuscipes(Fabricius)(4)3.蝽科Pentatomidae稻绿蝽Nezara viridula(Linnaeus)(2,3)**油茶盾蝽Poecilo cris latus Dallas(1)4.盲蝽科Miridae绿丽盲蝽Lygocoris(A polygus)lucoru m(Meyer-Diir)(2)突唇盲蝽Eur ystylus sp.(4)(七)同翅目Ho moptera1.蛾蜡蝉科Flatidae**碧蛾蜡蝉G eis ha distinctiss ima(Walker)(3,4)**紫络蛾蜡蝉Lawana imitata Melichar(2,4)锈涩蛾蜡蝉Seliza ferruginea Walker(3,4)2.广翅蜡蝉科Ricanidae广翅蜡蝉Ricanica sp.(2)3.叶蝉科Cicadellidae绿片头叶蝉Petalocephala chlo rcephala Walker(4)橙带叶蝉Thoms onia sp.(2,4)双线拟隐脉叶蝉Ps eudo nir vana longitu dinalis Distant(3)黄带黑叶蝉Jassus sp.(1,3,4)短头叶蝉Bytho sccopus sp.(4)褐角短头叶蝉Bytho scopus do rsalis(Matsumura)(3)显脉叶蝉Par ames us sp.(4)大白叶蝉Tettigoniella s pectra(Distant)(3)4.角蝉科Membracidae圆角蝉Gar ga ra sp.(1,4)5.蝉科Cicadidae亲斑蝉Gaeana conso rs(White)(3)黄蛄蝉Platyplaur a sp.(3)6.沫蝉科Gercopidae中国隆沫蝉Cosmos carta madarina Distant(4)7.瘿绵蚜科Pemphigidae甘蔗绵蚜Cerato vacuna lanigera Zehntner(1)卵圆绵蚜Cerato vacuna sp.(1)8.蚜科Aphidoidae麦长管蚜Sito bio n a venae(Fabricius)(2)**桃蚜Myzus pers icae(Sulzer)(2)黑背蚜Kaochiao ja sp.(2)铁线莲长管蚜Macro siphum clematifoliae Shinji(2)**桔二叉蚜Toxo ptera aur antii Boyer et Fonscolomle(2) 9.扁蚜科Hormaphid idae粉角蚜属Cerato vacuna sp.(2)10.盾蚧科Diaspidedae**松突圆蚧H emib erles ia p itys ophila Takagi(4)**樟白轮蚧As pidiots yabunikkei Kuwana(4)11.粉蚧科Pseudococcidae**湿地松粉蚧O racella acuta(Lobdell)(4)(八)脉翅目Neuroptera1.草蛉科Chrysop idae*大草蛉Ch ryso pa barneyi Light(3)2.螳蛉科Mantispidae*日本螳蛉Mantis pa japo nica MacLachlan(2)(九)鳞翅目:Lepidoptera1.凤蝶科Papilionidae幼虫(4)2.蛱蝶科Nymphalidae幼虫(3)3.斑蝶科Danaidae幼虫(4)4.毒蛾科Lymantriidae幼虫(1)5.尺蛾科Geometridae幼虫(1,4)6.灯蛾科Arctiidae幼虫(2)7.螟蛾科Pyralididae**微红梢斑螟Dio ryctria rubella Hampson(4)8.夜蛾科Noctuidae幼虫(1,3)9.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马尾松毛虫Dendr olimus punctatus Walker(4)**栗黄枯叶蛾Trabata vishnou Lefebure(4)10.天蛾科Sphingidae幼虫(3)11.舟蛾科Notodontidae幼虫(3)12.大蚕蛾科Saturniidae幼虫(1)(十)鞘翅目Coleoptera1.丽金龟科Rutelidae**铜绿丽金龟Ano mala co rpulenta Motsch(1,3)2.鳃金龟科Melolonthidae筛阿鳃金龟Apo gonia cr ib ricollis B urmeiser(4)**卵圆齿爪鳃金龟H olotrichia o vata Chang(3)3.象虫科Curculionidae广东光象Sympiezo mias sp.(2)35第1期李奕震等:广州白云山昆虫种类调查和森林害虫防治对策 续表:4.吉丁虫科Bupresidae蔷薇弓胫吉丁Toxs cehus au ricep s(Saunders)(4)5.瓢虫科Coccinellidae*十斑大瓢虫A nisolemnia dilatata(Fabricius)(4)*变斑隐势瓢虫Cr yptogonus orbiculu s(Gyllenhsl)(4)*食螨瓢虫Stethorus cantonensis Pang(1,2,3)*中华显盾瓢虫Hyp eraspis sinensis(Cortch)(2)*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1)6.肖叶甲科Eumolpidae棕胸黑叶甲Bas ilepta sp.(4)7.铁甲科Hispidae黄黑趾铁甲Dactylis pa xanthospila(Gestro)(1,4)8.叶甲科Chryslmedidae**黄守瓜Aulacoph ora femoralis(Motschulsky)(1)黑盾角胫叶甲Go nio ctena ful val(Motschulsky)(2)莹叶甲Euliro etis sp.(2)9.虎甲科Cicindelidae*星斑虎甲Cincindela kaleea Bates(1,2)*树栖虎甲Collyris(Neocollyris)sp.(1)10.叩甲科Elateridae庶根平顶叩甲A gonishius obs cu ripes(Cyllebhal)(4)**松丽叩甲Comps osternus auratus Dallas(1)长胸叩甲A phanabius sp.(2,3)11.朽木甲科Alleculidae黄朽木甲Cteniopinus sp.(3)12.小蠹科Scolytidae**松纵坑切梢小蠹To micus pinip er da Linnaeus(4) (十一)膜翅目hym enoptera1.小茧蜂科Braconidae*绒茧蜂A panteles sp.(2)2.扁股小蜂科Elasmidae*胶虫扁股小蜂Elas mus clarip ennis Cameron(2)3.蚁科Formicidae*长足光鳞蚁Anoplo epis lougipes(Terdon)(3,4)*双齿多刺蚁Polyrhachis dives Smith(1,2,3,4)*梅氏刺蚁Polyrhachis illaudata Walker(3)*圆梗举腹蚁Cremastogaster dohrni artifex Mayr(4)*日本弓背蚁Ca mponotus jap onicus Mayr(3,4)*长角弓背蚁Ca mponotus sp.(2)*黑腹臭蚁Dolichoderus tapr obanae(Smith)(3)*鲁氏斜结蚁Plagiolepis wroughtoni Forel(3)*横纹齿猛蚁Odontop onera transversa Smith(3)4.扁股小蜂科Elasmidae*潜蝇姬小蜂Pediokius mitsuku rii(Ash mead)(3)5.异腹胡蜂科Polybiidae*变侧异腹胡蜂Pa rapolydia varia varia(Fabricius)(3) 6.隧蜂科Halictidae桔黄彩带蜂No mia megaso ma Cockerell(3)7.切叶蜂科Megachilidae细切叶蜂Megachile sp is sula Cockerell(3)8.泥蜂科Sphecidae*黄腰泥蜂Sceliphro n sp.(4)(十二)双翅目Diptera1.沼蝇科Sciomyzidae*一种捕食水生陆生蜗牛的沼蝇(4)2.大蚊科Tipulidae大蚊Tipula sp.(4)3.丽蝇科Calliphoridae丝光绿蝇Lucilia s ericata(Meigen)(4)4.食蚜蝇科Syphidae*刻点小食蚜蝇Pa ragus tibialis Fallen(2,4)*四条小食蚜蝇Pa ragus q uadrifas ciattus Meign(2,4) 1)*为天敌,**为害虫;种名后面(1)、(2)、(3)、(4)分别表示采集点在老虎坳、鸣春谷、英雄洞、白云松涛表2 白云山昆虫数量统计Ta b.2 Th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of insects in Baiyun Mountain地点location目orders科families属genera种species虫数insectnum./头害虫种数pest species天敌种数enemy species老虎坳Laohu Lap819232412548鸣春谷the Birds'Spring Valley9222930139410英雄洞Yingxiong Hollow9264041178314白云松涛B ai yun Soughin g in th e Wind Pin e10314344192814合计total12611051116341733 由表2可知,白云山风景区4个调查点的昆虫总共有12目61科105属111种,其中,有林木害虫17种,天敌昆虫33种.老虎坳、鸣春谷、英雄洞和白云松涛景点的昆虫是依次增多,这与各景点的林分郁闭度和地被层的植物种类多少有关.因为在林木树冠层所采集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较少,多数昆虫采集于地被层;林分郁闭度越小,透光性越好,昆虫聚集在地被层的种类和数量会越多.就被调查的几个景点的采集点而言,老虎坳地被层的植物稀少,林分郁闭度又较大,故其昆虫种类和数量最少;相反,36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第24卷白云松涛地被层的植物种类和数量最多,林分郁闭度最小,其昆虫种类和数量也就最多;其他2个点的情况可由此类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各种类型的杂树混交林均未出现虫害,仅白云松涛景点的纯松林存在较多的重要害虫,如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马尾松毛虫、微红梢斑螟、松纵坑切梢小蠹等.其中,松突圆蚧危害马尾松较重,致使许多马尾松死亡,而对加勒比松危害非常轻;湿地松粉蚧为害对加勒比松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据调查,可造成树高和地面直径的年生长量损失分别达36.37%和18.27%[5];马尾松毛虫的虫口数量暂时非常低,对松树未造成危害,但不能掉以轻心;微红梢斑螟和松纵坑切梢小蠹混合危害加勒比松的枝梢[6],前者占比例较少,主梢、侧梢均受害,后者发生较多,主要危害侧梢,这种为害情况在广东以往并不多见,虽暂不会对松树生长造成明显的影响,但须注意监察.3 防治对策根据白云山风景区内森林虫害发生现状,提出以下综合治理建议:3.1 清除虫源地白云山森林害虫主要集中在纯林中,如马尾松林被松突圆蚧危害后,逐渐死亡,已较难控制,与其花大力气去防虫,不如将残留的马尾松伐除,改种较抗松突圆蚧的外国松.一来可减轻松突圆蚧的危害,二来可减少松纵坑切梢小蠹和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虫源地.3.2 培植抗虫林分对于游客活动的地区,注意减少人为活动对园林植物的破坏和对自然天敌的干扰;加强水肥管理,适当施复合肥,增强林木的抗虫能力;对树种单一或稀疏的林分,继续进行林分改造,丰富区内植物种类和品种,增加林种多样性,保持良好和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以不利于危险性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在林分改造时,注意选取抗虫害较强的品种,如对松纵坑切梢小蠹抗性较强的针叶密集型的洪都拉斯加勒比松[6].3.3 加强监察每年对区内森林虫害进行1次踏查,对纯松林区每隔2个月左右需调查1次,了解虫害的变化及波动状态,重点跟踪这次调查中较为突出的虫害发展趋势.3.4 注意检疫 在引进外来园林植物时,要抽查一定数量的植株,以防止危险性的害虫和其他有害生物侵入,如携带松材线虫[Bursaphelenc 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Nickle]的松墨天牛和薇苷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等.由白云山的调查结果和有关资料[4~6]可知,目前在白云山加勒比松林所发现的几种害虫,均不会对其构成很大的威协.将来威协其生存的有可能是松材线虫.该虫害在广东始于深圳沙头角,主要靠松墨天牛传播,现已分布到惠州、东莞等地.松材线虫可引起松树大面积死亡,至今还未找到控制此虫害的理想办法.因此,白云山风景区应该有足够的重视,提早采取对策.3.5 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1)害虫的存在对游人活动和花木生长不造成太大的影响时,可不用喷药防治.如微红梢斑螟对白云松涛景点的加勒比松造成一定的危害,但这种危害随着林木逐渐长大而越来越轻;又如湿地松粉蚧,初入侵时,会严重影响松树的生长,但往后其影响会减弱,最后稳定在一定的损失水平上[5].因此,不能有虫就防,以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对少量病虫害,人工清除.如微红梢斑螟和松纵坑切梢小蠹的发生仍在局部范围时,便及时剪除并销毁枯梢和死梢,降低虫口数量. (3)若虫害发生成灾,则尽量选用生物防治.如对湿地松粉蚧,可考虑人工繁殖和释放圆斑弯叶毛瓢虫[7]等天敌;对松突圆蚧,可释放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对马尾松毛虫,根据不同季节,分别喷施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或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参考文献:[1] 云南省林业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云南森林昆虫[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7.22-1390.[2] 湖南省林业厅.湖南森林昆虫图鉴[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1352.[3] 苏 星,卢川川,李奕震.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名录[A].徐燕千.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研究论文集[C].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269-311. [4] 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107-1276.[5] 李奕震,韦昌华,易叶华,等.湿地松粉蚧为害对松树生长的影响[A].李典谟.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36-839.(下转第41页)37第1期李奕震等:广州白云山昆虫种类调查和森林害虫防治对策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the Extract of Peganu m harmala andOther Plant Species Against Pest InsectsMA An -qing ,ZH ONG Guo -hua ,HU Mei -ying ,WANG Qiang ,W ANG Wen -xiang ,SU Zhi -tan(Lab .of Insect Toxicology ,South China Agric .Univ .,Guangzhou 510642,China )A bstract :Biological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from three plant species ,A rtemisia annua Linn ,A rte misis arggi Le ′vl et Vant ,Peganum harmala Linn collected fr om Xinjiang V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d a species of weed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from Yunnan province in China were tested against Lipaphis e rysimi ,Pieris rapae and Spodotera litur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as very effective to the turnip aphid (L .e rysimi ),methanolic extract of P .harmala at a c oncentration of 10000μg /mL caused the mortality 93.07%and 96.36%in 24and 48h after tr eatment ,r espec -tively .Using the leaf disk method ,the antifeedant rate of methanolic extract of P .harmala at 10000μg /mL were 90.81%and 72.13%against the 5th instar larvae of P .rapae and the 3rd instar lar vae of S .litura after 24h ,re -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pot test in the greenhouse showed that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turnip aphid were 71.34%and 89.82%after 24and 48h spraying in 10000μg /mL of methanolic extract from the seed of P .harmala ,r espec -tively .Key words :Peganum harmala ;Lipaphis e rysimi ;Pie ris rapae ;Spodopte ra litura ;insecticidal activity【责任编辑 周志红】(上接第37页)[6] 韦昌华,卢川川,李奕震,等.纵坑切梢小蠹对加勒比松的为害[J ].广东林业科技,2001,17(2):36-38.[7] 赵玉梅,汤 才,李运南,等.圆斑弯叶毛瓢虫对湿地松粉蚧捕食和干扰作用研究[A ].李典谟.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146-151.Investigation of Insect Species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Forest Pestsin Baiyunshan Scenic Spot ,GuangzhouLI Yi -zhen 1,WEI Chang -hua 2,YI Ye -hua 1,LU Chuan -chuan 1(1College of Forestry ,South China Agric .Univ .,Guangzhou 510642,China ;2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of Zengcheng ,Zengcheng 511340,China )A bstract :From 1998to 2000,an insect survey was carried out an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Baiyunshan Scenic Spot ,Guangzhou and 12orders ,61families ,105genera and 111species (including 17pest species and 33natural enemy spicies )we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current status of the forest pests in Baiyunshan Scenic Spot ,Guangzhou ,several pest control measures were suggested .Key words :Baiyunshan Scenic Spot ,Guangzhou ;insect species ;forest pest ;control measures【责任编辑 李晓卉】41第1期马安勤等:骆驼蓬等植物提取物杀虫活性研究 。
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广州小斑螟是一种害虫,在果树上危害严重,尤其是柑橘类水果。
为了有效控制小斑螟的危害,广州地区制定了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这个规程详细介绍了小斑螟的监测方法和综合防治技术,旨在帮助果农有效防治小斑螟,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
一、小斑螟监测技术小斑螟监测是控制小斑螟的第一步,只有及时了解小斑螟的发生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
以下是广州地区小斑螟监测的具体技术规程:1.监测时间:小斑螟是一种季节性害虫,主要分布于4月至10月。
监测时间主要集中在这个时间段内。
2.监测方法:采用性诱捕器和粘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性诱捕器放置在果园内,以诱捕雄蛾,从而判断小斑螟的发生量;粘板则放置在树冠中部,以捕捉成虫。
3.监测指标:以小斑螟成虫数量和性诱捕器的捕获量为指标,根据数据判断小斑螟的发生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小斑螟综合防治技术除了监测之外,小斑螟的综合防治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广州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小斑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
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虫对小斑螟进行控制,例如枯叶蜂、小绯潜蛾等。
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保护和利用天敌和寄生虫,从而有效控制小斑螟的发生。
2.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采用化学农药对小斑螟进行防治,但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3.物理防治:采用落叶、清园、剪枝等措施,清除果园内可能存在的小斑螟卵和幼虫,从而减少小斑螟的发生量。
4.其他防治技术:如采用粘虫板、发烟、喷洒液肥等方法,提高果树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小斑螟的危害程度。
广州地区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果农防治小斑螟的重要参考,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监测和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小斑螟的发生,保障果树的生长和果实的品质。
果农还要做好果园的清洁工作,及时清理树叶和枯枝,避免小斑螟在果园内过冬。
希望广大果农能够充分了解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科学应用技术,有效保护果树的生长。
灭幼脲Ⅲ号、苏云金杆菌防治广州小斑螟药效试验
灭幼脲Ⅲ号、苏云金杆菌防治广州小斑螟药效试验
贾凤龙;王勇军;昝启杰
【期刊名称】《环境昆虫学报》
【年(卷),期】2001(023)002
【摘要】@@ 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Caradja)是红树林的主要害虫,主要为害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在深圳市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每年发生2~3代,其幼虫附着于叶片背面,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薄薄的上表皮,给防治带来困难.【总页数】4页(P86-89)
【作者】贾凤龙;王勇军;昝启杰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昆虫学研究所,广州510275;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圳518040;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圳518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76
【相关文献】
1.灭幼脲3号防治枣桃小食心虫药效试验研究 [J], 苗春会;刘志英
2.灭幼脲Ⅲ号等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樟巢螟药效试验 [J], 张念环;钱彪;浦振祥
3.广州小斑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的研究 [J], 刘文爱;李丽凤
4.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J], 黄文雄
5.广州小斑螟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J], 黄文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u y o oo y a pu a i n o io hr a c n o el n Co m u iy o t d n Bil g nd Po l to fOl c o a t n l i m g a n t f
A vc nn a ma i a i a d n ie i rn n Gu ng o g
4 Fo e tDie s & Pe tCo to t to fHu d n un y;5. Fo e tDie s & Pe tCo to tto o ih n Ciy; r s s a e s n r lS ai n o i o g Co t r s s a e s n r lSain fTas a t
Ma go eN t n l a r eev d ii rt nB ra ; .F ms D sae& P s C n o Sa o f h ni g Ct ; n rv a o a N t e R sreA m ns ai ue u 3 o t i s i u t o e et o t l tt n o a j n i r i Z a y
6 h adoF rs Sa o f asa i ) .C una oet ttno i nCt i T h y
Absr c O ioh o a tn l sa mp r n etisc n c mmu il i ni ot tp s n e to o g a a nt o i na ma ia nGu n — y A e
z u,s v n g n r t n a e fn s e n o e y a n r o fe i g,e ey g n r t n ne d 3 ~3 u n rt ho e e e e ai sc n b ih d i n e ri o m e d n o i v r e e ai e s3 o 5 d d r g f s i i t i t e r to o sxh g ne ain, a d t e pe o fwi e e e ai n wa 2 d. T wis,la n r i o n h r d o ntrg n r t s1 i o 2 he t g e fa d fu t fO. c n o el r a tn la we e
Lu H n j i o gi e
C e use g h nH i n h
Z a a yn h oD n a g
Hu n i u a gLs n h
( 、G agogF rsyR sac stt,G aghu 5 0 2 ; .G oioSao f hni g 1 u ndn oet eerhI tue u nzo 。 5 0 2 aqa t i o aj n r ni 1 tn Z a
维普资讯
8
广 东 林 业 科 技
20 0 8年第 2 4卷第 3期
广 东 白骨壤 群 落 上 的广 州 小斑 螟 生物 学特 性 及 种 群 数 量 消 长 规 律 研 究
徐 家 雄 黄木养 刘宏杰 林 广 旋 陆 旭 陈惠胜4 邱 焕 秀 陈瑞屏 赵丹 阳 林 明生 赖锦超4 黄理顺
~
数量 变化规律 成 正相 关 , 害嫩 芽和 受 害叶 片全 年 平均 数 保持 为 l . 受 0 8—2 . 15片 叶 ( 个嫩 芽) m , 虫数 量 / 害 全年 平均数 保持 在 4 4~ 0 4头/ 0个 1m . 2. 3 样 方 。捕 食 性 蜘蛛是 控 制 广 州小斑 螟种 群 的重要 天敌 , 蜘蛛 数 量全年 平均 数保 持在 5 9—1 . . 0 8头/ 0个 1m 3 样方 , 州 小斑螟 种 群数 量 与捕 食 性 蜘蛛 种 群数 量 的比例 为 广
1 .9~ . 5 捕 食性 蜘蛛 的 比例越 高, :0 2 2 4 , 对广 州小斑螟 种 群 的控 制 作 用就 越 大 , 虫暴 发成 灾的可 能性就 越 害
小。
关键 词 红树 林 白骨壤 广 州小斑 螟 ( 海榄雌 瘤斑螟 ) 中 图分 类 号 : 7 3 4 ¥ 6 .2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 号 :0 6— 4 7 2 0 ) 3~ 0 8— 9 A 10 4 2 (0 8 0 00 0
Xu Ja in ixo g
Hu n u a g a gM y n
L n Gu n x a i a g u n L Xu u
Q uHu n i i ax u
Ch n Ru p n e i ig
L n Mi g h n i n s e g
L i ic a a n h o J
( .广东省林 业科 学研究院 广 州 5 0 2 ; .湛江 国家级红树林 自然保护局 高桥 站 ; 1 15 0 2 3 .湛 江市林业 局森防站 ; .惠东县林业局森防站 ; .台山市林业局森 防站 ; .台山市林业局川岛镇林业站 ) 4 5 6
摘要 广 州小斑螟是 白骨壤群 落上 的重要 害 虫。室 内饲养 1年 可 完成 7代 , 1 至第 6代 虫历 时 3 第 代 3 4 , 冬 代 虫历 时 12d 2d越 2 。幼 虫危 害嫩 芽、 叶、 片和 果 实 , 重受 害 的 白骨壤 林 成 片枯 死 。在 白骨壤 嫩 叶 严 群落, 各地 受 害嫩 芽和 受害 叶片数 量 变化规 律 不相 同 , 州小斑螟 种群 数 量消 长规律 与 受害嫩 芽和 受 害叶 片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