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教学反思4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借助人人通资源平台老师传的范读录音,把这首诗读熟,读通,充分做好课前预习,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

并把自己最棒的朗读录音传在乐教乐学平台上,大家互听互评。

2.在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图画中两个小孩的聪慧、顽皮,体会作者童心未泯的美好情感。

3.借助乐学阅读完成课外拓展阅读任务,收集更多的写儿童的古诗,编成小短文发布在乐教乐学平台上,择优评奖。

二、教学重难点:1. 学会借助图画及注释,加上自己的想象理解诗意的学习方法。

2.体会两个孩子的聪慧和诗人童心未泯的美好情感。

3.养成借助人人通资源平台学习的习惯,提前预习,自觉阅读,增加词汇的积累,营造师生互学互评的学习氛围,提高师生语文阅读水平。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教乐学平台配乐朗诵,乐阅读推荐书目四、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人人通资源这个新型的学习平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取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乐读分享—品读重点---乐学拓展---互学互评的教学活动,通过乐教乐学平台,提前进行课前预习,明白学习的重难点,有的放矢。

根据自己的理解传上自己的朗读录音片段,鼓励不同程度的学生大胆朗读。

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预习体会,然后一起合作探究攻克学习难点,体验学习的快乐。

并且留下乐学拓展,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把自己最棒的朗读录音传乐教乐学平台上,也可以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写下来,锻炼自己的文笔,大家互学互评,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可以择优点评,用好奖励机制,鼓励赏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加自信心。

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习。

五、教学过程:(一)诗词小达人,激发兴趣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首诗,我是诗词小达人。

根据图片猜诗句。

《牧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童年捕蝉的经历是那样的有趣,也勾起了老师对另一首描写儿童生活诗的回忆。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024年《舟过安仁》教案及反思

2024年《舟过安仁》教案及反思

2024年《舟过安仁》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舟过安仁》的诗意和背景,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舟过安仁》的诗意解析,词语解释和诗句翻译。

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策略2.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2 教学策略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设计相关的写作和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简要介绍《舟过安仁》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掌握。

解析诗歌的意境和词语的含义,进行诗句翻译。

3.2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思4.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和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合作能力,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4.2 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扩展5.1 教学资源推荐与《舟过安仁》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自主学习。

利用网络资源,寻找相关的诗歌解读和背景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5.2 教学扩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六章:教学练习与巩固6.1 教学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舟过安仁》诗歌内容的理解。

通过填空、选择和简答题型,检验学生对诗句和意境的掌握。

6.2 巩固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篇关于《舟过安仁》的小短文。

鼓励学生在家中向家人或朋友分享所学诗歌,增强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和反思 五(2)班 唐文海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和反思 五(2)班  唐文海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和反思五(2)班唐文海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理解诗句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后两句诗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儿童的诗,这首诗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强调读准字音:篙、棹)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名交流,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以《舟过安仁》的公开课教学到“自主性学习”的深层思考

以《舟过安仁》的公开课教学到“自主性学习”的深层思考

仁 ”的 场 景 ,在 诗 人 杨 万 里 笔 下 呈 现 得 栩 栩 如 生 ,孩 童
三 、总 结为 升 华
们 的那 种奇思妙想 ,生动形象地展示 在我们 面前。
看 似一堂简单 的古诗教 学 .执教者转变传统 教学
教 学 伊 始 ,教 师 先 导 人 新 课 ,范读 古 诗 ,让 学 生 初 方 式 。调 动 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 性 ,指 导 学 生 自主性 学 习 。
知 :重难 点是通 过这 次古诗 教学 为例 ,让学 生 了解 古
著名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 指出 :促进孩子 的 自主性
诗 学 习 的基 本 方 法 :一 读 二 品 三 扩 四展 演 。学 生 在 感 是 最 早 期 教 育 的基 本 任 务 。教 育 家 陶 行 知 先 生 有 这 么
受 读古 诗 的基 础上 ,细品 析 ,抓 重点 ,让这 28个字 在 一 段话 :与其把学生 当做鸭子 添入一些零碎知识 ,不
是 这样 ,使我们 的孩 子的想 象之 门瞬 间开启 ,想象 一 助 和 指 导 学 生 进 行 “自主性 学 习 ”.并 及 时 评 价 学 生 是
叶 扁 舟 上 的两 个 孩 童 稚 趣 横 生 的 行 为 ,以及 荡 舟 河 中 否 完 成 学 习任 务 。
的 快 乐 过 程 ,仿 佛 听 到 别 有 风 趣 的 笑 声 ,更 为 语 文 课
育 目的 。
4.讲 而优则演 。主要是调动 学生 的兴 趣 ,让 学生
一 、 课 例 为 依 托
在 学 习 中 内 化 的 知 识 理解 外 显 于 课 堂 之 中 。在 这 一 过

一 堂公开课 教学 《舟过 安仁 》在南 平教 育 台进 行 程 中 ,训 练 了学 生的想 象与说话 的能 力 ,更 使学 生获

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诵读舟过安仁)优质课教学反思

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诵读舟过安仁)优质课教学反思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关注学生的 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积极拓展课外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图 书馆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 资源和平台。
小组讨论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 表现,评估他们是否积极 参与并能够与他人合作。
回答问题
评估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 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以 及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和运 用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估
知识目标
通过测试或作业等方式,评估学 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点。
能力目标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 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CHAPTER 06
总结与展望
教学反思的意义总结
提升教学质量
01
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改进教学方
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02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反思教学实践
,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03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
个体差异处理策略的完善
1 2 3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 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成长 和进步。
个性化辅导
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辅 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 果。
多元化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 情况、考试成绩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 进步。
缺乏多样性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主要采用讲解和朗读的方式,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表演等 多种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兴趣不高。

2024年《舟过安仁》教案及反思

2024年《舟过安仁》教案及反思

2024年《舟过安仁》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舟过安仁》的诗句。

分析并欣赏杨万里的写作风格和意境。

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课文《舟过安仁》的阅读与理解。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

诗人的生平背景介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使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诗中的意境。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介绍杨万里的生平背景。

第二步: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意。

第三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四步:讨论诗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工具3.1 教学资源课文《舟过安仁》的文本。

杨万里的生平介绍资料。

与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资料和板书。

教学PPT,用于呈现问题和讨论话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学生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学生对诗中道理的思考和价值观的体现。

4.2 教学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

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思考如何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第五章:教学设计与实施5.1 教学设计设计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诗中的意象意义等。

设计作业,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诗中道理的文章。

5.2 教学实施按照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

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六章:教学难点与策略6.1 教学难点诗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古代背景的理解。

修辞手法和意象的深入剖析。

诗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的领悟。

6.2 教学策略提供词汇表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使用比喻和实例,简化修辞手法的解释。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逐步领悟诗中的道理。

第七章:课堂活动与互动7.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诗中的情景。

舟过安仁教学反思

舟过安仁教学反思

思维活跃
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 知识,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和见解,展现出较强的思 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作业、测试等成果分析
作业完成情况
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 作业质量较高,体现出对知识点
的掌握程度较好。
测试成绩分析
通过测试成绩的统计和分析,发 现学生们在知识点的掌握上存在 一定差异,部分学生需要加强对
性和创造性。
04
课堂氛围与互动反思
课堂氛围营造情况回顾
情感氛围
在课堂上,我尽力营造了一个积 极、和谐的情感氛围,通过鼓励 、赞美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被
关注和尊重。
认知氛围
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 索,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行为氛围
我注意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要求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自己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 立榜样。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效果评价
师生互动
在课堂上,我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问答、讨论等 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我也注重倾听学生的 想法和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生生互动
我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这些活动不 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 作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0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其审 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分析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24年《舟过安仁》教案及反思

2024年《舟过安仁》教案及反思

2024年《舟过安仁》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了解诗人杨万里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热爱之情。

(2)领会诗文中的哲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3)学习诗文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2)诗文意境的感悟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3)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杨万里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文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文中的美景,感受诗文的意境。

(2)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文的魅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对诗文中所表达哲理的理解。

(2)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舟过安仁》。

2. 写一篇关于《舟过安仁》的鉴赏文章。

3. 选择一首杨万里的其他诗作,进行自主学习与鉴赏。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1)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学生是否能理解诗文内容,领会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学生是否能了解诗人杨万里及其创作背景。

舟过安仁教学反思舟过安仁教案教学方法实用

舟过安仁教学反思舟过安仁教案教学方法实用

《舟过安仁》教学反思及教案教学方法实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舟过安仁》全诗,感受杨万里的山水之美。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意象,感受山水之美。

2.教学难点:分析修辞手法,理解诗人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件:《舟过安仁》诗歌原文、背景资料、意象分析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山水田园诗,如《山行》、《江上渔者》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山水田园诗吗?为什么?二、诗歌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舟过安仁》,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指导学生注意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

三、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意象:引导学生关注“孤帆”、“浮云”、“白鹭”等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2.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诗中的对仗、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分析诗人情感: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愁”字,理解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助。

四、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舟过安仁》这首诗美在哪里?二、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深入欣赏诗歌,关注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形式美。

2.教师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三、写作实践1.让学生以《舟过安仁》为题,写一首山水田园诗。

2.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写作建议。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感悟,提高文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1.背诵《舟过安仁》全诗。

2.写一篇关于《舟过安仁》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然而,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仍存在一定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诗歌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写作实践环节,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

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诵读:舟过安仁》优质课教学反思

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诵读:舟过安仁》优质课教学反思
(3)诗歌鉴赏: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举例:诗中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通过对比、对偶的修辞手法,突显出景色的美丽。
2.教学难点
(1)诗歌意境的体会: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举例:诗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理解其中的哲理。
2.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古诗的解析,提升思维品质;
3.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环节,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5.培养合作意识: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这些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符合新教材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3.诗歌意境体会: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与情感,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5.诗歌鉴赏:探讨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舟过安仁》,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在成果展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紧张和不自信。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我计划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同时,多组织一些类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此外,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启发作用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舟过安仁》教学反思

《舟过安仁》教学反思

《舟过安仁》教学反思这是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内容很简单,是让学生体会两个小童的聪明,顽皮。

我们五年级语文组在商量的时候,一致决定古诗应该让学生多读,反复读,充分读,读中体会。

在理解诗词时让学生结合插图和注释自行理解。

课堂上,我先板书了课题,让学生自己读了两遍。

读完对题目提出疑问,舟过安仁是什么意思?学生基本都能说出来是划船过安仁县。

我问他们,是谁过安仁呢?众说纷纭,有说是小童,有说是杨万里的。

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了古诗学习。

因为古诗需要背诵,还要会默写。

所以,我针对其中的“篙”重点讲解,出示形近字“蒿”,让学生观察,发现两个字部首不同。

学完生字,学生开始了自由朗读古诗,至少读两遍。

读完学生主动举手展示。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还是在“篙”“棹”两个字上不熟练,让学生齐读,纠正读音。

读完古诗,我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尝试理解古诗大意,然后给自己的同桌说一说,这个过程训练学生语言表达。

只想不说,话可能不通顺。

在交流展示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已经能理解诗意。

但是,插图的作用不仅在这里,还可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

我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给古诗补白。

比如“两个小童原来打算去干嘛?”“是谁提出收篙停棹?”“用伞使风是突然兴起还是以前就这么干过?”,提示学生去思考,尝试着形容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这节课的流程大概就是这样,学生在补白画面时提出了很多有趣的点,我顺势告诉学生,每个人想法不一样,你要大胆想象,给别人说,这样可以不断训练你的表达能力。

但是在这节课中,课堂气氛太过活跃,但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参与进来。

下一次,应该在备好课的基础上,多关注课堂上不爱发言的学生,让学生都能参与。

语文课堂,参与才能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死记硬背,学生永远掌握不了技能。

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舟-过-安-仁》教案及反思

《舟-过-安-仁》教案及反思

舟过安仁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李泽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图画及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图画中两个小孩的聪慧、顽皮,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把古诗编成故事。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小黑板板书:小练笔要求及《稚子弄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牧童》,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顾。

(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过渡:童年捕蝉的经历是那样的有趣,也勾起了老师对另一首描写儿童生活诗的回忆。

(教师背诵:《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是伟大的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有关儿童生活的诗作。

是的,他就是这样一个童心不泯的诗人,他的诗以写田园生活为主,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尤袤、陆游、范成大)。

今天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做了一首诗,是什么情景呢?我们一起看图画。

二、学习古诗1、看图,说图意。

打开书,看到这幅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生自由汇报,教师梳理学生一两个关键问题,留在理解诗意时解决)2、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出示《舟过安仁》,要求自由练习朗读——抽生读(2个)——男、女读——齐读(重点指导“篙”、“棹”的读音及“遮”的写法)3、学习古诗: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

2、借助插图。

3、发挥想象)(1)自学,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A、理解诗题、词语、诗句。

“舟”、“安仁”指什么、(谁的舟?)“一叶”、“篙”、“棹”、“怪生”什么意思?学生据诗句说——两个小孩坐在一艘船中,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和船浆,却坐在船的中央撑起了一把伞。

舟过安仁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舟过安仁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舟过安仁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板题示标。

师: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舟过安仁》(板题)齐读目标。

解题:小船过安仁县。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了解作者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 2、师:我们先来听一遍录音,要求听准字音。

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

3、听录音。

4、检测:谁有信心读好?指名读——再指名读。

易错字:篙(gāo) 棹(zhào)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师:大家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本节课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下注释、结合插图或查工具书,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5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谁答复得好。

) 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测师:刚刚大家自学的都很认真,相信这首诗也难不住大家。

1.生说,缺乏他人补充。

诗意: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船了划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大伞,原来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2、展示读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齐读五、第三次“先学后教”(背诵) 师:大家读得真好。

这么好的诗句,我们赶快把它积累到脑里去吧。

指名背—带感情—指名背六、默写大家背的可真好,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们一起来写吧! 比比谁默写得正确,字体端正,卷面干净,坐姿端正。

(交给组长,交给老师) 默写古诗。

要求:坐姿端正,把字端正生默写→组长检查→师抽查→订正七、板书设计舟过安仁两儿童————聪明、有智慧我先板书了全诗内容,然后边说边介绍了学习目标:音、读、意、背、说、画,当然学生明白每一个字用意,先解决读音:篙、棒、遮,加强读书,组词练习,然后分组分句理解各句含义,选派一代表上写含义,老师再引导理解各句真正含义,选派一代表上写含义,老师再引导理解各句真正含义,时间在飞逝,劲头在增加,背一背,指导朗读三、四遍,我说原句,大家说含义,最后学生评一评诗中小孩有什么特点,给诗画一幅简笔画。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及反思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及反思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及反思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教学目标与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与设计 • 教学反思与总结
01
教学目标与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舟过安仁》的背 景和作者杨万里的生平和创作风 格,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掌
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讨论、比较等方 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 水平。
教学方法反思
教学方法选择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 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导 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点
的理解。
教学方法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好地 引导学生思考,避免偏离主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效果
从课堂氛围和学生反馈来看,教 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效果较好,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平。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教学策略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 的古诗,以及与古诗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 史知识。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 多种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深 层含义。
指导学生学
反馈与调整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和归纳, 自主探究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其自主 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赞赏,培 养学生的童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内容
01
02
03
04
《舟过安仁》的创作背景和杨 万里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介绍。
诗歌内容的讲解,包括重点词 语和句子的解释,以及整体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舟过安仁》的教学反思
今天我给我们学校老师上了一节示范课——《舟过安仁》。

一课授完,反思颇深。

备课时浏览这首诗,感觉诗意浅析,描写的是诗人童年生活。

想必学生定会感兴趣。

但授完后,虽谈不上大失所望,也有点失落之感。

就如校长所评:课堂气氛沉闷,难点仍没完全突破。

学生似乎存在似懂非懂状态。

我与校长同感,但我也知道成功的课堂要学生多说,老师多听,学生欲言又止时我也作了引导,但答案仍不尽人意。

继续耗下去,时间又不够。

只好“敷然了事”进行下一环节。

所以出现了课堂效果不尽人意。

仔细剖析失败之处:一是本人在备课时没有备学生这一块,老师总想让学生跟着自己转。

二是学生基础较差,平时古诗积累阅读贫乏,更谈不上理解想象。

三是对古诗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改进,如本课教学如能够使用多媒体随时出现牧童玩耍的情景,会使画面活起来。

借助文字教学,学生
理解会更容易些,想说的话会更多些。

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