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肝病良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乙肝、肝病秘方集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乙肝、肝病秘方集乙型肝炎——乙肝汤(陈伯咸方)(组成)醋柴胡10g,全当归10g,杭白芍15g,云茯苓10g,生白术10g,鸡内金10g,大砂仁6g,血丹参15g,炒川楝子10g,醋延胡索10g,炒枳壳10g,绵茵陈20g,广陈皮10g,炒谷芽10g,炒麦芽10g。
(功效主治)养血疏肝,健脾和中。
适用于迁延性、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症见胁痛酸胀,食欲不振,面色无华,乏力便溏,情志抑郁,肝功反复异常。
苔薄白或白腻。
脉细弦等症。
(方解)乙型肝炎其病毒深入营血,潜隐定位于肝,往往木郁土虚,代谢滞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正不胜邪,故肝功能反复异常,多呈慢性化发展。
方中柴胡辛苦微寒,独能疏木化土,调和肝脾;当归、白芍乃动静相配,甘酸化阴,补血和营,养肝补虚,“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集砂仁、白术、云茯苓、鸡内金、陈皮、谷芽等多种益气健脾和中之药,庶得脾土健运,化食谷为精微以养肝;乙肝者气滞血瘀乃是必然,使用丹参、延胡索、川楝子、枳壳宣通气血而贯穿始终;茵陈苦平疏利,清肝利胆,促进代谢。
诸药协同,养血疏肝,健脾和中,理气活血兼清湿热,俾肝得脾养,脾得肝助,藏泄并举,运化升降自如,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自我调节、自我康复之目的。
(加减)肝郁化热者加牡丹皮;神倦乏力甚者加黄芪;不寐者加酸枣仁、焦远志。
(按语)乙肝病毒并非人体之所有,一旦感染,也应视为异常。
当劳倦过度,体质虚弱时便会发病。
用本方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可收转阴之效,不妨一试。
(方源)《陈伯咸临床经验荟萃》微信搜索行之医话公众号即可关注更多精彩内容肝炎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降者——垂盆草方(丁济民方)(组成)干垂盆草60g(鲜者250g),当归10g,红枣5枚。
(用法)水煎2次,每次煎40分钟,分2次服,每日1剂。
本方可连续服数月之久;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范围以内,一般仍需再服数周为宜。
(功效主治)清热消肿,和肝健脾。
主治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降者。
中药调理肝脏功能
中药调理肝脏功能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代谢、储存和排泄等多种功能。
然而,现代生活中的不良饮食习惯、环境污染以及长期用药等原因,使得肝脏负担加重,容易引发肝脏疾病。
中药调理肝脏功能,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可以帮助改善肝脏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调理肝脏功能的方法和作用。
一、茵陈蒿调理肝脏功能茵陈蒿是一味经典的中药材,具有清利湿热、调理肝胆的作用。
茵陈蒿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改善肝功能的效果。
茵陈蒿可以通过刺激胆汁分泌,促进肝脏排毒,减轻肝脏负担,并具有调节肝脏功能的作用。
二、枸杞调理肝脏功能枸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肝脏功能。
枸杞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可以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并促进肝脏的再生与修复。
此外,枸杞还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
三、丹参调理肝脏功能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调节气血、抗氧化等作用。
丹参中含有丹参酮和丹参素等活性成分,可以改善肝脏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丹参还可以调节血液循环,改善肝脏供血与排毒功能。
四、柴胡调理肝脏功能柴胡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作用。
柴胡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减轻肝脏负担。
柴胡还可以刺激胆汁分泌,促进肝脏排毒,改善肝功能。
中药调理肝脏功能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中药汤剂、中药粉末、中药颗粒等剂型。
在使用中药调理肝脏功能时,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组合和剂量,并遵循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消化。
合理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情绪管理也对肝脏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中药调理肝脏功能的独特疗效使得其在肝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茵陈蒿、枸杞、丹参和柴胡等中药的应用,可以改善肝脏健康,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达到调理肝脏功能的效果。
『消化系统』民间老中医三招治肝病
『消化系统』民间老中医三招治肝病肝脏疾病的病理,变化多端,极其复杂,有充血、淤血、凝瘀、硬化等不同;在症状上,有的来势汹汹,有的缠绵反复,有的困顿日甚,有的无明显体征,非检查不能自知;在病程上,长度不同,有的甚至长达几十年。
每个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治疗措施也各不相同,实难一概而论。
而且陈老简洁简洁地概括为肝病三治,以几个自拟经验方加减而应用于临症,仍能丝丝入扣,应手而效的人比比皆是,确可以说是执简驭繁之道。
陈老中医的肝病治疗三则如下:一、清肝疗法急性肝炎,是由于肝炎病毒作为一种“致病因子”侵入了人体,由此而引起了机体的对抗行为,于是出现了各种病证。
当肝炎病毒正在猖獗发展时,肝脏发炎充血,肝组织受到弥漫性破坏。
因此,应用针对病因之疗法,清除病理产物,勿令“助纣为虐”。
这时应着重用抗病毒之有效中药,以直折其锐气。
各家对于这一方面的报道,虽然方名不同,其清热解毒的宗旨则如出一辙。
不论是新病还是旧病复燃,只要是邪毒亢进,尝用此法,总是有积极意义的。
已故名医姜春华先生针对肝炎的治疗问题曾说:“病本于毒,应在治本。
”这个“本”,就是指病原、病毒,所以要用清热解毒为主的清肝疗法。
其具体内容如下。
清热:所谓“热”,在中医学中的含义包括体温升高、机能亢进、组织充血,有时是人体机能的反应,有时是外邪直接造成。
清热药中有些药具有若干抗菌、抗病毒作用,在体内能协助肝脏解毒或抑制过亢之反应。
解毒:中医对一切外来或内在之邪,凡能损害人体者,均曰“毒”。
对于各种传染病,我们的祖先未能直接了解其为何种细菌、病毒,于是便名之为“邪毒”,如疯狗毒、瘟毒等。
解毒者,除解除毒素如蛇毒、砒毒等外,亦包括杀灭传染之细菌、病毒、病原体。
这一点,有的已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如银花、连翘等便是广谱抗菌药,并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柴胡抗虐;板蓝根提取物对腮腺病毒、肝炎病毒有作用;土茯苓对梅毒螺旋体有效等。
利胆:肝胆相连,肝病时肝脏分泌胆汁功能亦生障碍,胆汁郁滞不能畅流,溢入血液则为黄疸。
猪苦胆治疗肝病的偏方
猪苦胆治疗肝病的偏方猪苦胆治肝病的偏方用一斤生绿豆打成粉,放三到四个新鲜猪苦胆,一斤蜂蜜,冰糖一两(研粉)混和成药丸,每个药丸重九到十克,一次一丸一天三次,能治好一切的肝病。
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病变。
包括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等多种肝病。
中医认为:肝病是由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络瘀阻、肝阳偏亢、肝风内动、肝经湿热、寒滞肝脉等所致。
2、治疗肝病的偏方有哪些2.1、茵陈连翘治肝炎【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退黄,主治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
【偏方组成】茵陈15~30克,连翘10~15克,板蓝根15~30克,败酱草15~30克,陈皮10克,车前草15~30克,生大黄3~6克(后下),丹参15克,红花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改为隔日1剂,继服一个月以巩固疗效。
2.2、黄芪女贞子治肝炎【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强肝解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偏方组成】生黄芪、女贞杞、灵芝、太子参各15克,陈皮14克,蒲公英40克,蛇舌草、蚤休各20克,丹参、生甘草各5克,茯苓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2.3、寄生桑椹治肝炎【功能主治】补肾益肝。
主治乙型肝炎。
【偏方组成】寄生、桑葚子、韭菜子各20克,生地、熟地、鹿轱菜杞、甘菊花、腊树子、补骨脂各15克,北五味杞、山萸肉、薯蓣、泽泻、茯苓、丹皮各10克,枸杞子30克。
【用法用量】研末,制成蜜丸,每丸9克,每日2~3次空腹淡盐水送服。
3、治疗肝病的中药方3.1、新肝方:马鞭草15克,枸杞子、泽泻、赤芍、白芍各9克,木香6克,龙胆草、生甘草各4.5克。
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每2周复查肝功能1次,连续观察至少4个月。
在服药期间,除服用维生素及临时对症用药外,均不再加用其他方法治疗。
3.2、和肝胶囊:生三七130克,杭白芍、粉甘草各100克,青连翘60克,上肉桂(去粗皮)30克,薄荷、制斑蝥各25克,冰片20克,朱砂10克。
五味子治肝病有奇效
五味子治肝病有奇效肝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健康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对肝病的治疗工作一定要积极开展和进行,五味子作为一种中药,对于治疗肝病其实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也要搭配其他的一些药材,那么现在就为大家推荐一下,五味子治肝病的几种配方。
★一、做法:北五味子3~5克,绿茶0.5~1.5克,蜂蜜25克。
北五味子用文火炒至微焦,与绿茶一起用沸水冲泡5分钟,趁热加入蜂蜜拌匀即成。
每日1剂,分3次温服。
功效:振奋精神,补肾益肝。
适用于腿软乏力,耳鸣,精神衰弱,慢性肝炎,肝虚目眩,视力减退。
★二、做法:五味子10~20克,红枣5~10枚,冰糖适量。
将红枣去核与五味子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调入冰糖即成。
可代茶饮用,每日饮1剂。
功效:对转氨酶反复升高的慢性肝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三、做法:鲈鱼1条,五味子50克,精盐、葱段、胡椒粉、料酒、姜片、生油各适量。
将五味子浸泡洗净。
将鲈鱼去鳞、鳃、内脏,洗净放入锅内,再放入料酒、盐、葱、姜、生油、清水、五味子,煮至鱼肉熟浓汤成,拣去葱姜,用胡椒粉调味即成。
功效:能提高人体淋巴细胞转化率,使免疫力加强,有抗衰老作用。
主治高血压,肥胖症,肝脾虚弱,失眠健忘,降转氨酶之功效。
★四、做法:五味子10克、大米100克。
大米五味子,一起文火熬制。
功效:五味子可以养肝补肾,大米有保肝护胃的作用,酒后进食能够减少大量酒精对肝的损害。
要注意的是,服用五味子之后可能有打嗝、反酸、胃烧灼感、肠鸣、困倦等不适,偶有过敏反应,且五味子有小毒,可能使呼吸频率及幅度增加,并有降压作用。
因此,建议患者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如何养肝护肝 推荐4款温和治肝的药膳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如何养肝护肝推荐4款温和治肝的药膳方
导语: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都时不时的需要经常加班、熬夜,在饮食方面也都喜欢快餐,为了快捷方便。
殊不知这些不良习惯都可能会出现肝火旺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都时不时的需要经常加班、熬夜,在饮食方面也都喜欢快餐,为了快捷方便。
殊不知这些不良习惯都可能会出现肝火旺盛的症状,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会我们应该如何养肝护肝呢?今天小编就向大家推荐4款温和治肝的药膳方,教你如何用膳食养护肝脏,赶快来学习一下吧。
一、大黄茶
药物:生大黄15克。
用法:生大黄清水洗净后,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天1剂,对因发热、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给予适当补液,症状缓解后即停止补液。
在服用这个方子的时候如果有大便溏的症状,可以适量减少大黄的服用剂量,并加入眼米汤。
只要服用本方,症状既可以基本消失不见。
在检查肝功能是基本正常的时候,仍然可以继续服用本方,但是生大黄要改为每天 3~5克,以便巩固治疗的效果。
疗效:此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7例,痊愈37例,好转18例,无效2例。
二、清肝煎
药物:茵陈45~60克,连翘、蒲公英各30~40克,郁金、丹参各10~25克,青黛6~1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
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物品;动静结合,忌绝对卧床休息。
疗效:此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1例,痊愈30例,有效1例。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10种养肝的中药方剂
10种养肝的中药方剂现在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许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肝脾问题,一些肝脾问题是可以通过一些重要配方来调理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10种养肝的中药方剂。
【10种养肝的中药方剂】一、养肝丸1、组成:当归(去芦,酒浸)、车前子(酒蒸,焙)、防风、白芍药、蕤仁(别研)、熟地黄(酒蒸,焙)、川芎、楮实子各等分。
2、制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丸,温开水送下,不拘时候。
3、功效:养血补肝。
治肝血不足,眼目昏花,或生眵泪,久视无力。
二、白芍菟丝子方1、组成:白芍、菟丝子、川楝子、仙灵脾、女贞子、旱莲草、生熟地各10克,当归、郁金各9克,甘草3克。
2、制用法:将上述所有材料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分2次服完。
3、功效:养肝益肾。
三、养肝通络汤1、组成:虎杖30克,白芍、生地各15克,乌梅、僵蚕、地龙、玄胡、枸杞子、生甘草各10克。
2、制用法:将上述所有药材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分2次服完。
3、功效:养肝,祛风,通络。
四、沙参山药养肝汤1、组成:沙参、鸡血藤、生白芍药、赤芍药各30克,怀山药20克,桑枝25克,制首乌、乌梅肉、知母、牛膝各15克,麦门冬18克,牡丹皮10克,桃仁12克。
2、制用法:将上述所有药材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
3、功效:养肝,舒筋,活络。
五、怀山药杭白芍方1、组成:怀山药、生甘草各15克,杭白芍12克,川楝根皮、生地、炒地榆各9克,雷丸、槟榔各6克,广木香、芜荑、粉丹皮各3克,烧乌梅2个。
2、制用法:将上述所有材料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
3、功效:养肝健脾。
六、板蓝根白茅根汤1、组成:板蓝根、白茅根各30克,薏苡仁20克,五味子、夏枯草各15克,当归12克,蒲公英、柴胡、连翘各10克,生大黄9克,生甘草3克。
2、制用法:将上述所有药材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1小时。
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服完。
中医名医名方
中医名医名方1、柴胡解毒汤(主治肝炎)[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茵陈蒿12克,土茯苓12克,凤尾草1 2克,草河车6克。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按语]现代研究表明,方中柴胡有抗肝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促进机体免疫、利胆、保肝等作用;黄芩也有护肝、利胆的作用;茵陈蒿利胆、保肝作用显著;草河车、凤尾草、土茯苓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毒作用,则为本方治疗病毒性肝炎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2、柴胡鳖甲汤(主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组成]柴胡6克,鳖甲15克,牡蛎15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白药12克,红花9克,茜草9克,土元6克。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具体煎药方法可采用:头煎5分钟、二煎15分钟、三煎50分钟。
这样可避免因久煎破坏柴胡的疏肝调气作用,又可避免因煎药时间短暂而熬不出补益中药的有效成分之缺陷[主治]慢性肝炎晚期,出现蛋白倒置;乙型肝炎“澳抗”阳性;亚急性肝坏死,而证见肝脾肿大疼痛,夜间加重,腹胀,口咽发干,面黑,或五心烦热,或低烧不退,舌红少苔、边有瘀斑,脉弦而细者[按语]病至肝炎晚期,正气衰惫,毒邪式微,疾病的关键已不是毒邪,而是正虚(这里是指阴虚)和病理产物--瘀血症块。
因此,治疗的重点已由解毒为主变为以扶正和软坚活血为主,正如仲景所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这种灵活地因证而异的“柴胡解毒系列方药”的运用,不仅对诊治肝病极有价值,而且对指导其他疾病的治疗也有积极的意义。
3、变通大柴胡汤(主治胆囊炎、胆石症) [组成]柴胡18克,大黄9克,白芍9克,枳实9克,黄芩9克,半夏9克,郁金9克,生姜12克。
[用法]日1-2剂,水煎分服。
[主治]急性胆囊炎证属肝胆湿热者。
临床以胁痛、发热、厌油、恶心、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伤寒大家刘渡舟 妙方治肝病
伤寒大家刘渡舟妙方治肝病!2015-11-20 13:02来源:悦读中医评论在中医里,肝的作用甚广,是最坚强的,但也是脾气最大的。
肝为将军之官,能够顶很大的压力;肝在志为怒,却有着火暴脾气。
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们鸭梨山大,肝病的发生率也是逐渐增加。
对于肝病的治疗,著名伤寒大家刘渡舟颇有良方妙法,下面不妨一道来看看吧。
中医学中有关肝的论述,内容甚为丰富,其生理病理极其复杂,头绪纷繁,病证广泛,变化多端。
所以古人有“肝为百病之贼”和“肝病如龙”等说法。
在临证所见杂病中,与肝有关之病,常在半数以上,因此,历代医家对肝病论治极为重视。
刘老在《内经》《伤寒论》的基础上,总结前贤魏玉横、王旭高等医家对肝病的诊治经验,提出许多精辟见解,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临证诊治肝病,每多得心应手,疗效显著。
刘老认为,肝病表现复杂,变化多端,然从其发病来看,多从肝气郁结开始,进而可以及血、化火、伤阴、阳亢,甚至动风。
现根据刘老的临证治验,遵循肝病的变化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肝病的论治。
一、肝气郁结“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气喜条达舒畅,畏抑郁和怫逆,因郁则气结而不疏,怫逆则气屈而不顺,因而影响肝的疏泄和生、升的功能,发为肝气郁结。
刘老强调指出,七情致病,多有气郁,气郁则肝病,并认为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同出一源,气机不利而抑郁则为肝气,郁久而发则为肝火,肝火盛而生风或血虚生燥生风,则为肝风。
“郁不离肝”。
肝气郁结,开始病在本经,继而可侵犯他脏,如上犯肺、心,中逆胃、脾等,多为临床所习见。
1肝气郁结症状:胸胁发闷,甚则胀痛,不欲饮食,善太息,嗳气则气闷得舒,面色发青而神情抑郁,女子乳房胀痛,脉弦,舌苔白。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
处方:柴胡疏肝汤加减(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香附、郁金)。
2肝气冲心肝气冲心,能使心之血脉涩滞不利。
症状:除有肝气郁结的症状外,出现心胸疼痛,甚则痛闷欲绝。
脉沉弦迟涩,舌边尖青暗。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
处方:失笑散与金铃子散合方(川楝、延胡、蒲黄、五灵脂)。
黄煌经方医案
第一:黄煌经方治疗肝病肝病: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觸之如額).等→目前沒有較佳療法,中藥只能緩解症狀,沒有治本之法。
民間療法:壁虎+蟾蜍+斑毛蟲…等等→以毒攻毒一、茵陳蒿湯【傷寒260: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多、少、頻、短、無皆是),腹微滿者】原方:茵陳蒿6兩梔子14枚大黃2兩黃煌:茵陳蒿30g 梔子15g 制大黃10g(茵陳蒿→退黃專藥)1. 本方適用於”急性” 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膽道感染見黃疸,色鮮明(陽黃→有光澤: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小變色黃短少,腹滿,舌紅苔黃膩(如甲肝大流行即可用)2. 患者體質:身目黃染色鮮明,黃紅隱隱,兼有身熱便結,口乾燥煩,舌紅脈數(陰黃:晦暗如煙薰非本方証)3. 可治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證;新生兒黃疸紅素血症(量要少,如茵陳8g梔子4g大黃3g)4. 本方治黃疸多與大小柴胡湯合用矢數道明曰:與小柴胡湯合用,治療熱毒鬱肝,症見黃疸、腹脹。
與大柴胡湯合用,治療膽道感染、膽囊炎5. 本方證不必見便秘(大黃於此方中不必後下,用量不必太大),大黃主退黃、除腹滿6. 本方劑型可用灌腸二、小柴胡湯(天然之干擾素,所有病毒感染均可用)黃煌方:柴胡10g 黃芩10g 薑半夏10g 黨參12g 生甘草6g 乾薑6g 紅棗10g1. 小柴胡湯主治慢性肝炎(濕熱內蘊)症見寒熱往來(往來即指纏綿難癒、節律不定→肝指數變動)、胸脇苦滿(右上腹肝區隱痛、胸悶)、默默不欲飲食(精神抑鬱、社會壓力)2. 小劑量長期服用(因為此藥亦須由肝處理),兩個月檢查肝指數一次,无改善或肝功能反異常即停3. 體質:青年人多,膚色黃暗、偏瘦,舌脈無明顯異常,肝功能基本正常,易食慾不振,睡眠障礙,常與五苓散、茯苓豬苓合用 (便稀, 口渴無津) (不辨體質曾有間質性肺炎之後遺症)4. 脂肪肝病人數上升 (酒肉油炸..) 中醫可治調代謝補虛三、小建中湯經方:桂枝3兩芍藥6兩甘草2兩生薑3兩大棗12枚飴糖(麥芽糖)1升黃煌方:桂枝10~20g/肉桂5~10g 白芍10~20g(倍於桂枝) 炙甘草3~6g生薑3~6片/乾薑5~10g 紅棗15~30g 糖15~30g(可用蜂蜜代替,亦可用麥芽糖代替)1. 本方為強壯性保肝藥,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體型:多瘦、膽紅素不高、膚白而細膩、皮膚濕潤、喜甜食、大便多乾結、小腿抽筋、易疲勞、出汗、易腰酸背痛、易肢體酸痛、舌苔薄白、舌質嫩紅2. 芍藥當重用,赤芍為佳(膽紅素高時尤有效!茵陳無效時可試)(黃疸越深,預後越差) 原發性膽汁淤積性肝硬化渾身發癢如蟲咬,大便乾結如栗,右側腰部肌肉酸痛→芍藥乾草湯(小建中湯主要組合)白芍30g赤芍30g炙甘草10g (需合用西藥熊去氧膽酸→優思弗,效果才出來)3. 按照中醫養肝柔肝學說加減(龍骨牡蠣山藥枸杞鱉甲北沙參)飴糖一般不用,以生麥芽取代4. 糖尿病足可用四味健步湯 (芍藥牛膝石斛丹蔘)四、茵陳五苓散(治濕>熱) (五苓散可解酒毒、味精吃多)原方:茵陳蒿10分五苓散5分黃煌方:茵陳蒿120g 豬苓10~20g 澤瀉15~30g 白朮10~20g 茯苓20g 桂枝12g/肉桂10g 1. 本方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見輕度黃疸(膽紅素偏高),兼下肢浮腫、大便不成型者若有腹水者→加懷牛膝20~40g赤芍20~60g。
王旭高治肝三十法
7、泄肝药物:金铃子、元胡、黄连、吴萸。加减:兼寒去黄连,加川椒、肉桂;寒热俱有,不去黄连,更增白芍。解析:(1)本法主治肝气上冲心。肝气为何要冲心?盖肝属木,心属火,母助子气之故。(2)治疗上当泄肝制心。泄肝用金铃子、元胡、吴萸。《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泄肝如吴萸、椒、桂…川楝苦寒,直泄肝阳;元胡专理气滞血涩之痛”。黄连入心经,故制心用黄连。若兼寒,去黄连之性寒,加入性热泄肝之川椒、肉桂;寒热俱有,则不必去黄连,另加入味酸之白芍。苦辛酸为泄肝主法,金铃子味苦,吴萸味辛,白芍味酸,正合此义。
2、熄风潜阳药物:牡蛎、菊花、女贞子、玄参、生地、阿胶、白芍。解析:(1)用熄风和阳法不效时用本法。此证乃由阴不制阳,阳亢化风所致。故采用滋阴平肝法。上述药中,玄参、生地、女贞子、白芍滋肝,牡蛎、菊花平肝。(2)关于滋肝,有两种方法。 A、酸甘化阴法:取白芍之酸,阿胶、生地之甘。《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某案“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甘酸之属宜之……生地、阿胶、牡蛎、炙草、萸肉炭”。此案取萸肉之酸,生地、阿胶、炙草之甘。 B、补肾滋肝法:因水能生木,故补肾以滋肝。《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曹案“…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生地、阿胶、天冬、玄参、川斛、小黑豆皮”。此案以天冬、玄参、川斛补肾以滋肝。(3)《王旭高临证医案·肝风痰火门》张案“此段经文明指肝胆风阳上盛,久痛不已,必伤少阴肾阴……今以育阴、潜阳、镇逆法……,生地、龟板、杜仲、牡蛎、茯神、枣仁、磁石、阿胶、女贞、沙苑、石决明”。可与本法参考。
4、缓肝药物:白芍、橘饼、甘草、小麦、大枣。解析:(1)本法主治肝气甚而兼中气虚。肝气甚即肝之疏泄太过。疏肝理气法和疏肝通络法皆治肝之疏泄不及,故用辛味之品,即《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故本法用白芍,取其味酸以泄肝,即“酸泻之。” (2)因又兼中气虚,故用甘味补脾之品:橘鉼、甘草、小麦、大枣。至于甘草、小麦、大枣,乃《金匱》治脏躁之甘麦大枣汤。方后注明言“亦补脾气”。《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即甘味之品除补脾之外,尚可缓肝之急。《王旭高临证医案·痉厥门》钱案即以生甘草、大枣甘味之品缓肝之急。
中医治肝案例
中医治肝案例介绍肝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对于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几个中医治肝案例,详细探讨中医在治疗肝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方法。
案例一:肝郁气滞型肝炎病情描述患者女性,35岁,主诉右上腹胀痛、纳差、情绪烦躁、易怒,舌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肝郁气滞型肝炎治疗方法1.疏肝解郁:使用柴胡、香附等药物,调理肝气,缓解情绪不稳定。
2.活血化瘀:选用桃仁、红花等药物,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
3.调理脾胃:使用白术、茯苓等药物,改善纳差情况。
治疗效果经过3个疗程的中药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纳食恢复正常,情绪稳定。
案例二:肝肾阴虚型肝硬化病情描述患者男性,50岁,主诉乏力、头晕目眩、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中医诊断肝肾阴虚型肝硬化治疗方法1.养肝滋阴:选用熟地、枸杞子等药物,滋阴养肝,调理肝肾阴虚。
2.清热润燥:使用天花粉、麦冬等药物,清热润肺,缓解口干咽燥。
3.补益气血:选用黄芪、当归等药物,补益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
治疗效果经过6个疗程的中药治疗,患者体力逐渐恢复,头晕目眩明显减轻,口干咽燥症状改善。
案例三:湿热蕴结型肝胆疾病病情描述患者女性,45岁,主诉上腹疼痛、黄疸、口苦、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湿热蕴结型肝胆疾病治疗方法1.疏肝解郁:使用柴胡、香附等药物,调理肝气,缓解上腹疼痛。
2.清热利湿:选用黄芩、茵陈蒿等药物,清热利湿,改善黄疸症状。
3.调理肠胃:使用大黄、芒硝等药物,通便利湿,缓解便秘。
治疗效果经过4个疗程的中药治疗,患者上腹疼痛减轻,黄疸逐渐消退,口苦、便秘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中医在治疗肝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通过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滋阴养肝、清热利湿等方法,可以有效调理肝脏功能,缓解肝病症状。
在治疗肝病时,中医注重整体调理,强调平衡阴阳,提高机体免疫力。
然而,中医治疗肝病需要个体化的辨证施治,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名老中医诊治肝病临症经验
名老中医诊治肝病临症经验
肝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中医在治疗肝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以下是一些名老中医诊治肝病的经验:
1. 食疗调理:肝病患者的饮食应注意清淡,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鱼、鸡肉、豆腐等。
还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保证营养均衡。
2. 药物治疗:中药治疗肝病的常见方法是清热解毒和补肝益气。
例如黄芩、连翘、板蓝根等清热解毒的草药可以改善肝功能,而黄芪、枸杞、山药等补肝益气的草药可以帮助肝脏恢复健康。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按摩肝经穴位上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如肝俞穴、太冲穴、行间穴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血气、消除疲劳、增强体质。
4. 科学锻炼:适当的锻炼对肝病康复至关重要。
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肝脏恢复。
总之,中医治疗肝病的核心是清热解毒、补肝益气、调节体质。
更重要的是,肝病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促进康复。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上)——目录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上)——目录说明:资料是用PDF OCR软件识别,经过人工校对,但校对者是外行,错误就在所难免,请读者自行校对更正。
前言内科部分1.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 1 柴胡解毒汤(刘渡舟)1.2 柴胡三石解毒汤(刘渡舟)1.3 加味柴胡汤(刘渡舟)1.4 柴胡鳖甲汤(刘渡舟)1.5 膏碧散(关幼波)1.6 健脾舒肝丸(关幼波)1.7 荣肝汤(关幼波)1.8 滋补肝肾丸(关幼波)1.9 温肝汤(关幼波)1.10 软肝缩脾方(赵绍琴)1.11 舒肝开肺汤(印会河)1.12 燮枢汤(焦树德)1.13 软肝煎(邓铁涛)1.14 化肝解毒汤(周仲瑛)1.15 减味三石汤(方药中)1.16 升麻甘草汤(方药中)1.17 退黄三草汤(李昌源)1.18 草河车汤(宋孝志)1.19 舒肝解毒汤(赵清理)1.20 育阴养肝汤(钟一棠)1.21 加味黄精汤(方药中)1.22 加味一贯煎(方药中)1.23 加味异功散(方药中)1.24 舒肝化症汤(周信有)1.25 二甲调肝汤(何炎燊)1.26 软肝汤(姜春华)2.肝硬化腹水2.1 苍牛防己汤(方药中)2.2 五参五皮饮(魏长春)2.3 变通十枣汤(陈治恒)2.4 甲术消臌汤(周信有)2.5 海藻消臌汤(张琪)2.6 软肝化症汤(李昌源)2.7 消症利水汤(周信有)2.8 商陆二丑汤(董漱六)2.9 臌胀消水丹(李昌源)2.10 鳖蒜汤(万友生)2.11 温阳利水汤(巴坤杰)3.胆囊炎、胆石症3.1 变通大柴胡汤(刘渡舟)3.2 变通一贯煎(顾伯华)3.3 金钱利胆汤(张羹梅)3.4 加味五金汤(俞慎初)3.5 金钱开郁汤(魏长春)3.6 舒肝汤(盛国荣)3.7 金茵茶(刘茂甫)3.8 利胆解郁汤(任继学)4.慢性胃炎4.1 竹茹清胃饮(姚子扬)4.2 砂半理中汤(宋孝志)4.3 健运麦谷芽汤(赵棻)4.4 滋胃饮(周仲瑛)4.5 加味黄连温胆汤(谢昌仁)4.6 安中汤(张镜人)4.7 养阴建中汤(姚奇蔚)4.8 益气建中汤(姚奇蔚)4.9 加味香苏饮(董建华)4.10 兰洱延馨饮(梁剑波)4.11 沙参养胃汤(李振华)4.12 香砂温中汤(李振华)4.13 补中消痞汤(李寿山)4.14 清中消痞汤(李寿山)4.15 和中消痞汤(李寿山)5.消化性溃疡、出血5.1 肝胃百合汤(董建华)5.2 健胃散(郭谦亨)5.3 理脾愈疡汤(李振华)5.4 健中调胃汤(李寿山)5.5 溃疡止血方(粉)(谢昌仁)5.6 脘腹蠲痛汤(何任)6.慢性肠炎、便秘6.1 仙桔汤(朱良春)6.2 清理肠道汤(印会河)6.3 乌梅败酱方(路志正)6.4 久泻断下汤(郭谦亨)6.5 姜莲养肠汤(胡翘武)6.6 扶正祛邪汤(汤承祖)6.7 健脾固肠汤(彭澍)6.8 老人便秘方(赵恩俭)7.感冒、疫毒7.1 特效感冒宁(宋健民)7.2 解毒清热饮(刘绍勋)7.3 达原柴胡饮(郑惠伯)7.4 健身固表散(赵清理)7.5 加味银翘散(米伯让)7.6 银翘白虎增液汤(米伯让)7.7 沙参银菊汤(钟一棠)8.肺炎8.1 肺炎合剂(郑惠伯)9.支气管哮喘9.1 截喘汤(姜春华)9.2 解表化痰平喘汤(邵经明)9.3 麻杏射胆汤(董漱六)9.4 哮喘夏治方(赵清理)10.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0.1 止咳定喘汤(俞慎初)10.2 黛麦养肺止咳汤(黎炳南)10.3 阳和平喘汤(胡翘武)10.4 加味麦味地黄汤(董建华)10.5 四子平喘汤(陆芷青)10.6 冬令咳喘膏(董漱六)11.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11.1 养心定志汤(高辉远)ll.2 加味四妙勇安汤(郑惠伯)11.3 宁元散(盛国荣)12.心肌炎12.1 清心生脉饮(陆芷青)13.风心病、肺心病13.1 温肾救心汤(查玉明)13.2 四合一方(秦家泰)13.3 补肾健脾膏《董漱六)14.病窦综合征14.1 温阳益气复脉汤(李介鸣)15.高血压病15.1 八味降压汤(周次清)15.2 黄精四草汤(董建华)15.3 益心健脑汤(周次清)15.4 调络饮(王乐善)16.肾炎、肾病、尿毒症16.1 益气化瘀补肾汤(朱良春)16.2 清化益肾汤(李寿山)16.3 益气解毒饮(张琪)16.4 离明肾气汤(马骥)16.5 复元固本汤(马骥)16.6 六五地黄汤(马骥)16.7 滋阴益肾汤(杜雨茂)16.8 温阳降浊汤(杜雨茂)16.9 安肾汤(林沛湘)16.10 芪萸仲柏汤(蒋文照)16.11 资肾益气汤(盛国荣)16.12 加味神芎导水汤(何炎檗)17.糖尿病17.1 降糖方(祝谌予)17.2 生津止渴汤(任继学)17.3 消渴方(谢昌仁)17.4 二地降糖饮(汪履秋)18 甲亢、甲减18.1 甲亢平复汤(吕承全)18.2 抑亢丸(任继学)18.3 开瘀消胀汤(吕承全)19.血管、神经性头痛19.1 加味散偏汤(杜雨茂)19.2 养血平肝汤(关幼波)19.3 通络头风汤(李寿山)20.癫痫20.1 止痉除痫散(彭静山)20.2 治癫宝丹(任继学)21.中风、半身不遂21.1 通脉汤(杨百茀)21.2 乌附星香汤(李仲愚)21.3 通脉舒络汤(张学文)22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分裂症22.1 除痰安寐汤(印会河)22.2 安神达郁汤(姚子扬)22.3 百麦安神饮(路志正)22.4 潜阳宁神汤(张琪)22.5 瓜蒌泻心汤(姚子扬)23 骨关节疾病23.1 补肾清热治尪汤(焦树德)23.2 补肾祛寒治尪汤(焦树德)23.3 通经行痹汤(林沛湘)23.4 活血顺气汤(诸方受)23.5 化瘀通痹汤(娄多峰)23.6 清痹汤(娄多峰)23.7 通痹汤(娄多峰)23.8 强腰散(张鉴铭)23.9 加减痛风方(汪履秋)24 血液病24.1 生血增白汤(梁贻俊)24.2 生生丹(胡青山)24.3 益气补血汤(周信有)24.4 理血养肝健脾汤(邵经明)25 食物或药物中毒25.1 绿豆甘草解毒汤(张学文)外科部分1.骨质增生l.1 骨痹汤(关幼波)1.2 益肾坚骨汤(汤承祖)1.3 除痹逐瘀汤(吕同杰)2.腰椎管狭窄症2.1 通脉活血汤(李同生)3.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1 活血养骨汤(何天祥)4.运动损伤4.1 化瘀通痹汤(娄多峰)5.骨结核5.1 郑氏虎挣散(郑惠伯)5.2 新骨痨丸(赵永昌)6.淋巴结核6.1 消瘰汤(李孔定)6.2 消瘰丸(徐学春)7.外伤后综合征7.1 一盘珠汤(李同生)7.2 健脑散(朱良春)7.3 健肾荣脑汤(谢海洲)8.乳腺增生8 l 消癖汤(王玉章)9.下肢溃疡9.1 王氏化腐生肌丹(王玉章)10.骨髓炎10.1 骨髓炎方(赵永昌)11.脉管炎11.1 脱疽温阳汤(金起凤)12.雷诺氏病12.1 温经通脉汤(曹向平)13.前列腺肥大13.1 宣导通闭汤(查玉明)14.痔疮14.l 消痔饮(彭暴光)14.2 矾黄消痔液(丁泽民)15.直肠脱垂15.1 加味补中益气汤(彭显光)妇科部分1.月经不凋1.1 柴芍调经汤(朱南孙)1.2 参芪调经汤(张琪)1.3 理血补肾调经汤(梁剑波)2 闭经2.1 三紫调心汤(姚寓晨)2.2 理血通经汤(罗元恺)3.崩漏(功血)3.1 清热止血汤(王云铭)3.2 祛瘀止崩汤(周鸣岐)3.3 补益冲任汤(何任)3.4 归经汤(刘炳凡)3 5 健脾固冲汤(刘云鹏)3.6 加减清海丸(何炎燊)3.7 将军斩关汤(朱小南)3.8 加味二仙汤(郑惠伯)3.9 温涩固宫汤(李培生)3.10 固气清宫汤(姚寓晨)3.11 加减归脾汤(王云铭)4.痛经4.1 化膜汤(朱南孙)4.2 温经散寒汤(蔡小荪)4.3 热性痛经方(沈仲理)4.4 内异Ⅰ方(蔡小荪)4.5 内异Ⅱ方(蔡小荪)4.6 内异Ⅲ方(蔡小荪)5 不孕症5.1 调肝种子汤(祝谌予)5.2 输卵管阻塞不孕方(许润三)5.3 温肾种子汤(谢海洲)6 子宫肌瘤6.1 理气逐瘀消脂汤(裘笑梅)7 更年期综合征7.1 更年康汤(梁剑波)7.2 清心平肝汤(裘笑梅)7.3 开瘀消胀汤(吕承全)7.4 益肾汤(凌绥百)8 附件炎8.1 止带固本汤(彭静山)8.2 健脾止带方(许润三)8.3 清宫解毒饮(班秀文)8.4 益气导水汤(姚寓晨)9 阴痒9.1 老年阴痒方(姚寓晨)10 习惯性流产10.1 固胎汤(刘云鹏)10.2 安胎防漏汤(班秀文)11 妊娠中毒症11.1 健脾和胃饮(裘笑梅)12 产后恶露不绝12.1 缩宫逐瘀汤(许润三)12.2 益气清宫固冲汤(姚寓晨)儿科部分1 婴幼儿黄疸1.1 退黄汤(王静安)1.2 阳黄清解汤(郑惠伯)2.百日咳2.1 痉咳方(徐迪三)2.2 百马汤(黎炳南)3.小儿病毒性肝炎3.1 利肝汤(田成庆)4.小儿外感、肺炎4.1 新加正气汤(王传吉)4.2 清宣导滞汤(王静安)4.3 苦降辛开汤(刘弼臣)4.4 宣肺化痰汤(王静安)4.5 清肺化痰汤(郭中元)5 小儿肾炎、肾病5.1 五草汤(刘弼臣)5.2 小儿肾病合剂(李少川)6.小儿腹泻6.1 六味止泻散(张介安)6.2 滞泻方(李今庸)6.3 加味益脾镇惊散(周炳文)6.4 消食散(张介安)7.食欲不振7.1 温中运脾汤(蒋仰三)7.2 磨积散(陆石如)8.小儿肠麻痹、肠套叠、疝气8.1 温脐散(董廷瑶)8.2 活血利气汤(董廷瑶)8.3 完疝汤(李孔定)9 小儿夏季热9.1 清暑生津汤(孟仲法)10.小儿癫痫10.1 除痫散(林夏泉)皮肤科部分1.皮炎1.1 皮炎汤(朱仁康)1.2 凉血清肺饮(顾伯华)2,湿疹2.1 滋阴除湿汤(朱仁康)2.2 龙蚤清渗汤(金起凤)2.3 小儿化湿汤(朱仁康)3.扁平苔癣3.1 乌蛇驱风汤(朱仁康)4.荨麻疹4.1 消荨汤(任继学)5.过敏性紫癜5.1 消风宁络饮(曹向平)6.过敏症6.1 过敏煎(祝谌予)7. 银屑病7.1 银屑汤(周鸣岐)8.红斑狼疮8.1 消毒灵(韩百灵)9.疔疮9.1 芩连消毒饮(顾伯华)10. 脱发10.1 生发饮(周鸣岐)11.尖锐湿疣11.1 消疣汤(彭显光)五官科部分1.结膜炎1.1 茵陈防己汤(朱洪文)2.口腔疾病2.1 牙痛得效方(陈谨)2.2 胡连汤(许公岩)2.3 养阴清热汤(徐治鸿)3.咽喉疾病3.1 清咽解毒汤(吕同杰)3.2 丹栀射郁汤(耿鉴庭)3.3 金灯山根汤(张赞臣)3.4 养阴利咽汤(张赞臣)3.5 参梅含片(干祖望)肿瘤部分1.加减参赭培气汤(段风舞)2.化瘀消症汤(周霭祥)3. 益气补血汤(周信有)男性科部分1.阳痿1.1 蜻蜒展势丹(石春荣)1.2 蜈蚣疏郁汤(石春荣)1.3 化瘀起痿汤(石春荣)1.4 沙苑清补汤(路志正)1.5 补肾壮阳丸(张琪)1.6 蜘蜂丸(朱良春)1.7 补肾丸(朱良春)1.8 强阳丸(汤承祖)1.9 振阳灵药酒(李保安)1.10 宣通三焦气化汤(王振录)1.11 阳痿验方(古康德)1.12 金水六君煎加味(温进之)1.13 回春兴阳散(陈雷)1.14 疏肝清利汤(黎志运)1.15 一清、二洗、三补治疗阳痿(李怀夫)1.16 祛湿振痿汤加减(王光伟)1.17 清心泻肝汤(孙飞翔)1.18 阳痿丸(姜富春)1.19 中药冲剂治老年性阳痿(王荣辉)1.20 茸血酒(贾永增)1.21 附桂汤(王裕琴)1.22 生精灵药酒(于芝伟)1.23 阳痿灵(黄吉文)1.24 蜈蚣鸽卵(赵清华)1.25 兴阳谐性回春酒(曹思亮)2.遗精、早泄、血精2.1 化瘀赞育汤(颜德馨)2.2 刺猬皮散(胡达坤)2.3 壮肾龙药物腰带(冯瑞华)2.4 龙胆泻肝汤(程聚生)2.5 二参汤(张成志)2.6 龙牡百合梦遗灵(曹家辉)2.7血精解毒饮(周国民)2.8 蒲灰散(范立金)2.9 萆薢解毒利湿汤(尹挂馥)2.10 丹栀逍遥散(钟枚星)3.不射精3.1 加味血府逐瘀汤(颜德馨)3.2 加味血府逐瘀汤(承伯钢)3.3 排精汤(周贤谨)3.4 天王补心汤(倪国新张丽)3.5 知柏地黄汤(王永发)3.6 四逆散(郑锡海范玉华)3.7 化湿通精汤(邓宝康)4.不育症(少精、死精、不液化等)4.1 温肾益精汤(罗元恺)4.2 十子育麟汤(李培生)4.3 化精汤(施汉章)4.4 韭子五子丸(谢海洲)4.5 活精汤(班秀文)4.6 赞育丹(杨光伦)4.7 生精助育汤(张翠环李经国)4.8 生精助育汤(房金)4.9 十子生精散(李树年)4.10 益精丸(吴宜澄王敏)4.11 益肾种子汤(于增瑞)4.12 种玉汤(陈明信)4.13 还少丹(朱明达)4.14 补肾益血填精汤(邓光远)4.15 加味七子衍宗汤(方惠玲)4.16 丹栀消遥散化裁(张秀菊)4.17 补肾育子汤(高全华)5.前列腺炎5.1 新订萆薢分清饮(王乐匋)5.2 参苓六黄汤(方药中)5.3 锦琥汤(刁焕伟张文曾)5.4 活血化瘀、清利湿热法(叶继长)5.5 清浊饮(许先梅王桂芳)5.6 前列康复散(曹思亮王忠平)5.7 通瘀清热利湿汤(熊殿文王长友)5.8 黄连阿胶汤(王侃)5.9 生地龙胆五草汤(张学坤张舜尧)6.前列腺增生症6.1 双虎通关丸(张锡君)6.2 加味沉香散(张锡君)6.3 疏肝散结汤(印会河)6.4 梁氏前列汤(梁剑波)6.5 缩前康(白成振)6.6 清热利湿化瘀法(吴光明魏秋英)6.7 癃闭散(张云程)6.8 补肾软坚活血汤(常培华)7.尿路结石7.1 邓氏通淋汤(邓铁涛)7.2 金铂消石散(马骥)7.3 三金排石汤(印会河)8.尿路感染8.1 朱氏地榆汤(朱良春)8.2 加味八正散(印会河)8.3 化瘀止血汤(方药中)8.4 肾六方(张琪)8.5 三棱汤(于占祥)8.6 三草二核汤(李宇俊)9. 其他9.1 丹参散结汤(王玉章)9.2 八仙长寿丸(胡与谦)9.3 枯矾散(李谟君李波)9.4 完带汤(黄健戈)9.5 草蜜膏(朵志刚)。
你可以这样治疗肝病
治乙型肝炎秘方1活血解毒清热方【来源】朱曾柏,《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组成】虎杖500克,露蜂房、紫草、龙胆草、槟榔各100克。
【用法】蜂房蒸后微火烤干,与其他药共研极细末,过100目筛,制成蜜丸。
成人每次服10克,一日服3~4次(儿童酌减),用适口饮料,或以茵陈、板蓝根、连翘煎水送服。
也可同时吞服明矾0.2克,贝母粉1克。
【功用】活血,解毒,利湿,清热。
【方解】方中虎杖,清热凉血、解毒行瘀;蜂房“以毒攻毒”;紫草解毒凉血;龙胆草为“凉肝猛将”;槟榔是行滞化气之佳品。
乙肝多因痰积化毒所致,故以解毒活血之法治之。
乙肝经久不愈,脏腑失和,体内津液气血化为痰湿,黏滞难去,因而出现毒骊于痰、痰积化毒的病理变化。
因此吞服明矾、贝母粉渗湿化痰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提高HBS的转阴率。
【主治】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HBS、Ag等持续阳性,而症状和体征不明显者,或HBS、Ag转阴后又复阳者。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尚佳。
2抗原汤【来源】钟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白术、柴胡各10克,茯苓、虎杖各15克,茵陈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调肝。
【方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肝郁脾虚、湿热内蕴居多,本方以疏肝健脾为主,加虎杖、茵陈、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
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调肝之功。
【主治】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
【加减】湿热偏重伴黄疸,加蒲公英,败酱草;脾气虚加党参、黄芪、山药;脾肾阳虚去茵陈加巴戟天、仙灵脾、菟丝子;气滞而肝区胀痛,加川楝子、郁金;血瘀而肝区刺痛加丹参、玄胡;肝肾阴虚去柴胡,加熟地、首乌;肝脾肿大加三棱、莪术、鳖甲;恶心呕吐、纳差加藿香、砂仁、焦三仙;腹胀去甘草,加莱菔子;牙龈出血加女贞子、旱莲草。
【疗效】应用123例,平均疗程4~6个月,总有效率为90%。
3疏肝健脾汤【来源】王育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柴胡、枳壳、川芎、香附各12克,郁金、太子参、茯苓各15克,陈皮、半夏各12克,白术、黄芩各15克。
《金匮要略》治肝十法
《金匮要略》治肝十法《金匮要略》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
一般认为,《金匮要略》方是治疗杂病之祖方,而杂病治法尤以治肝法最为详尽,因此后世治疗肝病,首先参考《金匮要略》治肝诸法,现初步归纳为十法:1、肝病实脾法:此法是《金匮要略》预防医学总之概括,如《金匮要略》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此为仲景举出治肝病的一个例子。
此一举例,说明肝病在杂病中占首要地位。
所以又接着说:“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以调之……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后世根据此意,订出许多有效治肝方剂,如《局方》逍遥散,就是根据治肝实脾方法制订的。
2、养血柔肝法:此法是《金匮要略》治疗妇科病主法,其代表方剂为“当归芍药散”。
如《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篇》指出;“妇人怀妊,腹中㽲(jiǎo)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金匮略·妇人杂病篇》又指出:“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方意是用当归、川芎补血止痛,重用芍药柔肝利滞,白术、茯苓、泽泻益脾渗湿。
适用于肝强脾弱,血虚湿滞所引起的各种病症,亦是治肝先治脾之意,最后达到养血柔肝之目的。
3、调肝安神法:此法适用于情志不宁,喜怒不节,坐卧不安,恍惚多梦,汗多,口干,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善叹息。
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说:“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本证为“肝虚而肺气并之”。
《黄帝内经》所说“并于肺则悲”,所以发为脏躁,变为悲哭,悲动于中,心不得静而藏冲,故躁扰不宁,以致昏乱,而有如心神所凭,肝气被郁,筋骨拘束,所以连续欠伸,故治以甘麦大枣汤,以调肝安神,可以止躁缓急,以安脏气。
4、培土抑木法:此法可见《金匮要略》两条原文,其一,《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谓:“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其二,《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谓:“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茵陈大枣大黄治肝炎方
茵陈大枣大黄治肝炎方
*导读:治疗肝炎有二验方一方:取茵陈、丹参各10克,红糖5克。
先水煎茵陈与丹参,取汁200毫升,用药液冲开红糖后服用,每天1次。
连用……
治疗肝炎有二验方
一方:取茵陈、丹参各10克,红糖5 克。
先水煎茵陈与丹参,取汁200毫升,用药液冲开红糖后服用,每天1次。
连用 7天。
茵陈有保肝解热、降压抗病毒之功效;丹参活血凉血祛瘀,再配合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的红糖一起服用,尤其适用于治疗成人急性黄疸型肝炎。
二方:取茵陈15克,夏枯草10克,大枣5枚。
先煎前2味药,剥开大枣待药液煮沸时放入,取汁200~300毫升口服。
每天1次,5天为1疗程。
夏枯草可散郁结、清肝火。
与茵陈配伍除了能增强其效果外,还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并纠正异常蛋白代谢及抗纤维化,有良好的保肝作用。
王向冬
大黄煎液治病毒性肝炎
生大黄50克,儿童25-30克,水煎取煎液200毫升左右,每日1次顿服,连服6天停1天,如此7天为1个疗程。
急性者1个疗程即可使肝功能恢复正常,慢性者3-4个疗程可恢复肝功能。
花生枣汤护脾养肝
大枣有许多养生用途。
中医学认为,大枣味甘性温,具有补脾和胃、益气生津等作用。
因此,脾胃功能差、气血不足者不妨试试大枣养生方。
取大枣、花生、冰糖各50克。
大枣、花生洗净备用,将花生放入砂锅,加适量.水,煮1个小时,再加人大枣煮30分钟,调入冰糖即可。
此汤健脾益气养肝,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血清转氨酶升高的患者。
马家鹏。
千古名方一贯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六味中药清肝、泄肝
千古名方一贯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六味中药清肝、泄肝老话常说“养肝等于养命”,这是因为人体最容易形成滞郁的地方。
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解毒和代谢器官,如果肝脏出现问题,毒素无法排出体外,那么消化功能、分泌功能和排毒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主藏血、肝主导情志肝主疏泄的意思是,比如说人长时间生气,导致肝气郁结,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变差,有很多人一生气就不想吃饭,就是这个道理。
肝主藏血,但是肝脏不只管藏血,还负责调节全身气血的运行,比如说人在运动的时间,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
肝主导意志,肝养好了,情绪也会变好,很多女性朋友月经期间脾气会变得很大,这就是因为肝脏血液分配出去,肝脏的血液减少了。
关于养肝、护肝的提倡,一直从古代延续到今天。
清代名医魏之琇曾提出“疏肝”“泄肝”的说法,他认为这样可以帮助改善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等症状。
他创立的名方【一贯煎】,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医临床肝脏疾病的治疗,对因肝阴不足导致的各类肝脏疾病具有不错疗效。
这个方剂,我曾在一位免疫性肝病患者的治疗中运用当时这位患者因四肢乏力、恶心去往医院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后来被诊断为免疫性肝功能损害。
坚持服用西药半年,复查肝功能多项数值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虽然检查结果没有异常,但是乏力、恶心、口苦等症状依旧存在,每天晚上都感到燥热,难以入睡,再去医院检查也找不出具体原因。
我根据患者的以往病史进行辨证,发现他舌苔黄腻,舌尖暗红、有裂纹,脉弦滑。
考虑是肝肾阴伤,导致体内湿热淤堵,因此在【一贯煎】的基础上加入苦参、合欢皮、银柴胡、苍耳草等药材进行加减治疗。
二诊:患者口苦口干现象明显好转,大小便恢复通畅,但是仍有盗汗的现象出现。
于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知母、夜交藤,嘱咐继续服用。
三诊:四肢乏力的感觉基本消失,舌苔裂纹消失,舌苔黄腻明显减轻,睡眠质量也大大提高。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贯煎】这个方剂的组成全方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六味中药组成。
李时珍:古人留下养肝方,经现代医学教授研究,是治疗乙肝好药!
李时珍:古人留下养肝方,经现代医学教授研究,是治疗乙肝
好药!
李时珍:古人留下养肝方,经现代医学教授研究,是治疗乙肝好药!
李时珍留下的本草纲目这个大家都知道,作为医学工作者,很多专家教授对这个都很有研究和见解。
其实在这本书里面有很多的草药,对于乙肝患者来说也是很好的,尤其是可以帮助对抗乙型肝炎病毒,清除肝脏毒素垃圾。
租房上自如,无中介费房租月付
广告
大黄:清除肝脏毒素垃圾
可以用大黄泡水喝,也可以熬水煎服,总之肝脏不好的人,可以常用用大黄补肝和清肝。
另外在肝脏毒素堆积较多的时候,一般的中医生会选择用大黄、茵陈、栀子花这些养肝,还有专门的中药颗粒,这些大家都可以尝试。
三七:消肝炎、护肝解气
常用的三七是用来帮助消除肝脏上面炎症的,还可以保护肝脏,要是有肝气不顺的时候,尽量选择用中药进行调理,其中三七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所以大家可以选择用三七,这样可以帮助调整肝脏上面出现的损伤,对肝脏也会比较好。
李时珍留下的古方,乙肝朋友们确定不试一试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肝病总则
治肝必须疏胃,肝病当先实脾,疗肝切忌活血,健脾忽忘补肾的四项总则。
甲肝:初宜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疏肝和胃,退黄利小便为主。
甲型肝炎汤。
后期宜疏肝健脾和胃,补气益血,软肝散结为主。
如:甲肝后期,多年不愈,肝区常痛,泛力头昏,有时小便黄热,易感冒等。
由肝湿未净,肝脾不和为主。
宜调和肝脾,除湿利饮,多用丹栀逍遥散合香连丸茵陈蒿汤加龙胆草、板兰根、泽夕、金钱草、苡仁、玉金。
食少加神曲、谷芽、白叩。
调养金桂肾气丸,软肝加别甲、牡力。
久则转为乙肝。
乙肝:宜健脾补气,养阴益肝,以扶正气,疏肝和胃以保肝,强肝益肾以免疫,软肝散结以软肝消痞,清热解毒。
多用肝脾康方。
最后金桂肾气丸调养。
西药:第一组:静滴肝生素4支加葡萄糖。
第二组:葡萄糖加辅酶A加三磷酸腺甙加VB6加VC加氯化钾。
口服:肌苷+护肝片+VE+胆维他片或
肌苷+三磷酸腺甙+VC
甲肝:病初为感冒全身不适,乏力,继则高热,食少或不食,厌油腻,恶心呕吐,午后腹胀,眼结膜发黄,全身皮肤发黄如橘子色,小便黄,舌白,口干苦,脉缓。
有时右胁微痛,此病后期胁痛常见。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健脾和胃为主。
中期疏肝行气,利湿,止痛。
后期肝阳不足,养肝益肾,兼调养气血。
方药:初期:利湿退黄,用甲型肝炎汤,加减甲肝汤。
黄胆汤。
茵陈五茯苓散加味。
服至退黄为止。
中期:黄退肝痛,用茵陈蒿汤合逍遥散加减(茵陈、栀子、大黄(少许)、当归、白芍、柴胡、茯苓、贡术)加板兰根、龙胆草、玉金、茜草根、金钱草、黄芪,人参或加香连丸。
后期:肝肾阴虚,气血亏损,头昏乏力,耳呜,心悸,腰胁痛,舌质红,脉弱的用,人参、黄芪、当归、贡术、炙甘草、沙参、麦冬、淮地、枣仁、枸杞、五味子、女贞子、龙胆草。
连服几日。
或用逍遥散加减(柴胡、人参,黄芪,板兰根、神曲、麦芽
龙胆草、金钱草。
)
乙肝:乙肝前期用泽夕、瞿麦、车前子、茵陈、玉金、木通、水黄连、地骨皮、龙胆草、丹皮+丹皮栀子。
肝硬化腹水
肝脏硬化,胁部肝区疼痛,板滞,叩诊质硬,食少无味或不食,口干苦,体重着渐减轻,舌白厚腻,兼有瘀斑,脉弦无力,乏力喜睡,腹水者腹大如鼓,小便少,足浮肿。
(一般初期为感冒证状,难辩别。
有的经常胃痛,呕血,便血。
)
治法:疏肝理气,调和脾胃,保肝养血,软肝,除湿利水,清热解毒,日久瘀。
方药:用一至六号软肝汤,五六号软肝汤加(特效)(肝硬化腹水曾治愈12例,有意者EML:zhao720888@163)
腹水严重时用五皮饮利水(陈皮,茯苓皮,桑白皮,大菔皮,生姜皮)体弱血虚加四物汤。
气虚加黄芪、山药。
肝阳虚加肉桂。
肝脾康方:黄芪10白芍10板兰根10柴胡15 别甲20牡蛎20熊胆粉10(肝炎/肝腹水有效)
软肝方:白芍10当归10淮地10人参20肉桂10玉金15金钱草30白毛根30白芥子15牡蛎20别甲20神曲20麦芽20(肝硬化有效)
特注:祖传心德、(有意者EML:zhao720888@163)只供参考、非医生不得乱用、试用。
本内容处方来自方剂学。
本内容不负法律责任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