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医院人才培养规划与思考

合集下载

浅谈中西医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中西医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中西医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西医临床医学是指中医学和西医学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中西医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培养有扎实的中西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医学人才,能够综合运用中西医学的理论和技术,提供更全面、高效的医疗服务。

中西医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西医理论教育的融合。

培养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需要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机融合。

通过中医和西医的基础理论教育,使学生对中西医学的特点和优势有深入了解,在理论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中西医学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其次,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西医临床医学需要学生具备在实际临床环境中应用中西医学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准确地进行中西医学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诊断判断,并能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处方。

为此,学校和医院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临床实践教育,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第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中西医临床医学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与其他专业的医学人才进行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医学问题。

学生应该学习和了解其他医学专业的知识,如生物医学、药学、医疗管理等,以便能够更好地与其他专业进行合作,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最后,人文素质的培养。

中西医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能够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学生需要学习医学伦理、患者沟通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人文关怀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温暖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中西医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视中西医理论教育的融合,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关注人文素质的培养。

通过这些方面的培养,可以培养出具有中西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综合性医学人才,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有效的医疗服务。

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现状研究

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现状研究

感谢观看
3、课程设置: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中医、西医及中西 医结合方面的课程。中医方面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西医 方面主要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中西医结合方面主要包括中西医结合 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等。此外,该专业还注重人文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开设了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人文课程和科研方法等科学课程。
三、实施策略
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将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相关课程进 行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课程体系。同时,应该注重实践课 程的设置,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项目。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教师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应该加强中西 医结合预防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教育投入:增加对中西医结合教育的经费投入,提高教学设备的更新和 完善,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支持中西医结 合教育的发展。
3、师资培养:加强中西医结合教师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 养和教学能力。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 讲学和交流,同时派遣教师赴其他机构学习交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3、科研领域: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的人才在科研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他们可以针对中医和西医的结合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更多有效的诊疗方法和 技术,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
参考内容二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预防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在保障人民群 众健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人才的培 养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次演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最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总之中西医结合医学专 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部门医疗机构及社 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西医结合 医学人才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中医科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中医科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中医科人才培养工作总结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我国一直致力于中医科人才的培养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医科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医科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首先,中医科人才培养工作需要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中医药理论繁杂深奥,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中医科人才培养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应该注重与时俱进,结合中医药的最新理论和临床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

其次,中医科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医药教育需要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中医师担任教学任务,他们能够传授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实践技能给学生。

因此,中医科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担当起中医科人才培养的责任。

再次,中医科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和管理。

中医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临床实践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

因此,中医科人才培养应该加强对实践环节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综上所述,中医科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我们应该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和管理,努力培养出一批既懂得中医药理论又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实践技能的中医科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西医结合培训计划

中西医结合培训计划

中西医结合培训计划为了更好地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我们制定了一份中西医结合培训计划,旨在培养具有中医和西医知识和技能的医生,提高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同时增强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满意度。

一、培训目标1. 培养具有中西医结合知识和技能的医生;2. 提高医生的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3. 增强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满意度;4. 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和应用。

二、培训内容1.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等;2. 中医临床实践技能:包括脉诊、舌诊、针灸、推拿、汤药调配等;3. 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4. 西医临床实践技能:包括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5. 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包括针灸结合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等;6. 中西医结合临床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医生更好地理解中西医结合的实际应用。

三、培训方式1. 专业课程培训:请权威中西医专家授课,针对培训内容进行系统讲解;2. 临床实践培训:安排医生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实地实习和学习,提高其临床诊疗技能;3. 案例讨论和病例分析:通过病例讨论和分析,增强医生的综合诊疗能力;4. 实际操作训练:针对针灸、推拿、药物调配等实践技能,进行操作训练,提高医生的实践能力。

四、培训评估1. 通过课程考核、临床实践考核、案例讨论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对医生进行全面评估;2. 根据评估结果,对医生进行个性化的培训建议和指导;3. 对培训成效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

五、培训周期1. 根据医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制定不同的培训周期;2. 一般来说,全面培训周期为1年,包括专业课程培训、临床实践、案例分析等。

六、培训人员1. 医院内部医生:特别是希望学习中西医结合知识和技能的临床医生;2. 医学院校学生:希望将来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医学生。

七、培训资源1. 请专业中西医专家授课;2. 利用现有医疗机构的临床资源进行实地实习;3. 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为培训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

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

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瑶臣猎头10-10-27 16:15:11 关注度:169近20年来,在国家的引导和支持下,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迎来了改革的春天,医疗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新焕发了强大的生命力,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医、教、研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综合医院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目前以“中西医结合为基础,特色专科门诊,专科专病病房”的医疗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

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问题必须服务于医疗模式的转变,根据我们较为成功的经验,兹对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做探讨如下。

1、人员配置1. 1门诊1. 1. 1走特色专科门诊之路目前,综合医院西医各科细分专业越来越细,因此要认真结合本院具体情况,找准西医科室薄弱环节及西医疗效不理想的一些疾病,发扬中医的传统优势,走特色专科门诊之路,以便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优良的中医医疗服务。

循证医学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中医)在诊治老年慢性病、心理疾患、功能性疾病、心脑血管病、脾胃消化病及风湿免疫病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故在门诊应设立覆盖上述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中医)专科或专病,如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肝病、中医肾病、中医脾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糖尿病、中风、风湿病、肿瘤、高血压病及皮肤病等。

此外,应打破传统的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的常规模式,针对不同疾病,准确地选用针法、灸法、按摩及气功等疗法,设立中医针灸、推拿、中医外科等专科门诊。

1. 1. 2走名中医、名专家的精品路线“西医认门儿,中医认人儿”,患者看中医愿意找有名的中医或有绝活的科室。

同时,中医学术流派很多,每个医生都有各自不同的临床实践经验,要尊重中医学术,发挥每个医生的特长。

故在发展特色专病专科门诊的基础上,要逐步创出中医科的精品,树立品牌,培养推出在当地叫得响的名中医和名专家,走名中医、名专家的精品路线。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在时代发展中,人们越发重视医疗服务,尤其是临床医学。

中医和西医在发展中逐渐出现融合趋势,且结合也基本达到了规范化与科学化。

为此,要在结合中西医的背景下,培养出很多临床医学方面的专业人才。

文章主要分析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中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模式。

标签: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一、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不足结合中西医的临床医学专业在培养专业人才上存在一些不足,其主要表现是:培养人才的标准没有统一;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化;教材内容不够合理;培养人才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二、培养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的措施1.培养人才的标准统一化在培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学人才中,制定培養人才的标准是核心内容,各级教育单位必须引起重视,提高医学本科阶段的教育力度。

与此同时,要调整人才的知识结构,以达到均衡状态。

培养人才的主要阶段就是本科,在本科阶段的教育中设置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课程,并制定出培养人才的合理方案。

此外,从本科教育慢慢过渡到研究生教育中,实现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有序和连贯,加强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提供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人才的可行性依据。

2.规范化、科学化设置课程中西医结合的传统临床医学教育一般组成是中医与西医,即简单组合中西医,然而这种简单化组合达不到中西医实质上的结合。

所以,要重视探索与研究中西医间的有效连接点,借助实践应用和理论知识方面的有机联系,构建互补优势。

与此同时,要借助中西医的相关知识,对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属性、发病症状与特征等进行分析,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科学化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

在学习结合中西医的理论知识,并掌握结合中西医的实践方法之后,学生可以对病因进行准确分析,在对病情进行准确诊断的前提下,有效治疗疾病。

另外,所设置的专业课程必须科学化且具有可行性,让学生有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而言之,结合中西医的临床医学课程在设置时必须与实情相符,与医学治疗实际相结合,体现出科学的规范性,提供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人才的保障。

中西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中西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批 特色 专业 建设项 目” 。截 止 2 1 年 6月 , 01 已经顺 利 毕 业 6届本 科 毕 业 生 , 国家 培 养 输 送 了 8 0 为 0 多名 合格 的 中西 医临 床应 用型 人才 。近几 年 该专 业 招 生及就 业状况 良好 。
人数 更少 , 与社会 需 求具 有 明显 差距 。可 以预 计 ,
5 完善课程体 系, 注重完整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课 程 结构是 否 合理 决定 了学生 能否 具 备 良好 的专 业 知识结 构 。我 院在 该专 业 的课 程 设置方面 ,
深化课程体 系改革 , 断地、 时地更新课程 内 不 适 容, 保证课 程 的实用性 、 沿性与 先进性 。 前
WA S egfn IYn- og N hn -a ̄L i dn g G n uU ie i r i nlC ieeMe i n, azo 3 0 0 C i as nvrt o a t a hns dce L nh u7 0 0, hn sy fT d i o i a
g ̄t a t Ba e n s ca e d n e urme t fa pid tlnso tg ae rdt n lC iee a d l r o sd o o iln e sa d rq i e ns o p l ae t fi ertd ta io a hn s e n i n
完 善 课 程 体 系 , 强 西 医 基 础 课 程 , 合 中 医 课 加 整
的特 定历 史 条件 下 产 生 的 , 其源 头 可 以追 溯 到 1 6 世 纪西 医传 入 中 国 ,7 纪 中叶 中 西 医汇 通 派 产 l世 生 。 0世纪 5 代 , 2 0年 在党 中央“ 坚持 中西 医结合 方
新 的挑 战 。为 了适 应社会 需求 , 适应 我 国高等 医药 院校 中西 医结合 教 育事 业发 展 的需 要 ,全 国各 中 医 院校相 继 开设 了中西 医临床 医学专 业 。 我 院 ( 肃 中医 学 院) 2 0 年 向 国家 教 育 甘 于 01 部 申请 中西 医 临床 医学 专业 , 制 为五年 制 本科 , 学 当年 获批 为 目录外 专 业 , 同年 开 始 招 生 。20 09年 1 , 专业被 国家 教育 部确定 为“ 国高校第 四 0月 该 全

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卓越人才的思考

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卓越人才的思考
新 意识 的 重要 手段 。
关 键 词 人 才培 养 中西 医结合
中图 分 类 号 R — 3 20 1
教 育学
A 文章 编 号 1 7 - 9 X(0 1 0 — 0 1 0 6 2 3 7 2 1 )3 0 0 — 3
文献 标 识 码
对 现 有 的 以 培 养 实用 型专 门 人 才 为 目标 的 培 养 在 此基 础上 , 中西 医结 合 学科 的发 展前 沿 和 最新 研 究 动态 的跟 踪 ,也 是 卓越 人 才 培养 的重要 内容 。 体 系 已经不 能适 应 培 养 中西 医 结 合 专 业 卓 越 人 才
医学 的发 展 , 探求 运 用 新 技 术 、 手 段 、 方 去 新 新 结 合 医 学教 育理 念 、培 养 方 式 和 体 系 作 了一 些 思 展 、
考 , 探讨 如下 。 兹
的 着 眼 点
法来 解 决 临床 工作 中的 一些 复 杂 问题 , 断 提 高诊 不
1 . 培 养 具 有 较 强 的 职 业 能 力 和 明 显 的 专 业 特 质 2
1 专业知识 、 业能 力和人 文素 质是 制订培 养 目标 疗 技 能和水 平 。 职
是 培养 目标 不 仅是 人 才培 养 的建 构基 础 , 是 制 的 卓越人 才 . 制 订培 养 目标 的重 要环 节 职 业 能 也
订 教 学 计 划 、 定教 学 内容 、 织 教 学 过 程 的 重要 力 是 指从 事 中西 医结 合 工 作 所 必 须 具 备 的 各 种 能 确 组 依 据 。培养 目标 的制订是 实现 终极 目标 的前 提和 基 力 。 专业 特 质 就 是 从 事 中西 医结 合 工 作 所 必 需 的
沿 和研 究动 态的卓越人 才 ,是制 订培 养 目标 的基 本 ( 史 ) 病 采集 能 力 、 医患 沟 通 能 力 、 卫生 法 规 运 用 能

中西医结合医院人才培养规划与思考

中西医结合医院人才培养规划与思考

中西医结合医院人才培养规划与思考作者:汤媛媛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3期摘 ;要:在医疗改革逐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医疗市场的形成,医院面临的环境更为严峻。

在如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医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保持发展自身的特色与优势,走“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道路。

对我院来说,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与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挥效能,是医院过去、现在、将来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因此,必须充分重视人才培养工程,才能在世纪之交复杂多变的形势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医院;人才培养;实践医疗行业竞争正随着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而日益加剧,无论是国有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正面临着如何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

医院在争取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必须制定出与内部情况相匹配的医院发展策略。

为提高临床卫生技术水平,努力造就一批医学创新团队,提升我院医学科技总体水平,加强我院临床医疗、科研和管理的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并不断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我院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规划:一、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主题思路: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和完善各项人才政策,建立一套良好的人才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我院年轻骨干人才的作用。

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培养与引进并重,稳定队伍,提高素质,改善结构,优化环境。

培养和造就一支与我院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二)主要目标:一是发展人员总量:“十三五”期末人员总数达到1200人,卫生技术人员达970人,强化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队伍建设,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人员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的比例不低于70%;二是优化人员结构:力争通过五年的发展,专技人员硕博比例达45%以上、高级职称比例达25%;三是培养及引进人才:通过名中医培养、师承学习、西学中培训班、专科继续教育等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及中青年骨干等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力争培养和引进领军人才1-2人,学科带头人5-10 人,学术骨干40-50 人;并建立和完善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到2020年全院专科护士数达20人。

中医院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中医院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中医院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本院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培训,提高中医医生的专业水平。

二、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中医医生到基层单位实习,提升临床操作能力。

三、加强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学习,培养中医医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理解能力。

四、注重中医医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加强中医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规范化管理。

五、加强师徒传承制度建设,发挥老中医的经验和智慧,对年轻中医医生进行指导和传授经验。

六、鼓励中医医生参与学术交流和研究,提高中医医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七、建立中医医生的终身学习机制,持续提高中医医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卓越人才的思考

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卓越人才的思考

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卓越人才的思考
近年来,医学界及相关社会研究机构,纷纷把重点转向了中西医结合以及培养相关专业卓越人才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不仅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更被视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医疗保健的有效方式。

尤其在临床治疗服务方面,中西医结合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培养中西医结合的专业卓越人才要求培养机构高度侧重于科学研究和实践训练。

学习者应综合学习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西医学术研究以及临床实践等多学科内容,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理论与实践,通过参与实际临床案例的治疗,增强对疾病机理的认知,以提高临床临床能力的整体水平。

其次,提升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卓越人才的水平也要求培养机构提供充足的实践环境。

应当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统一,建立及健全联合中西医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习者在实践中消化理论,在理论中指导实践,以避免理论脱离实际,实践把关失当。

此外,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卓越人才还应该注重形成创新驱动体系,积极引进中外资源,拓宽知识视野,引导学习者根据具体情况来把握疾病的治疗逻辑,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定式,最终形成对传统中西医思想的认知,融会贯通理论和实践,用创新技术来指导治疗,让患者得以及时有效地恢复健康,共同谋求完美的治疗效果。

最后,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卓越人才也需要建立严格的考核标准,加强监督考核,不断给学习者提供定量度量考核,以激发学生自我提
高的意识,并实现一定的职业化培养。

总之,培养中西医结合的专业卓越人才,必须把发挥科学技术的革新作用、建立实践把关体系、促进创新驱动体系、优化考核机制等层面统一起来,以提高培养机构的教学质量,促进中西医结合临床及其它领域的专业卓越人才的成长。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方案1. 引言哎呀,大家好呀!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说起这个,首先得告诉大家,中医和西医就像两位老朋友,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咱们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嘿,那效果可就不一样了。

想象一下,西医的精准和高效,加上中医的温和和调理,真的是如虎添翼!不过,要实现这个结合,人才的培养可得跟上,得把这两个领域的精髓都抓住,才行啊。

2. 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2.1 效果显著,患者受益首先,咱们得说说为什么中西医结合这么重要。

大家都知道,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身心疲惫,常常感到无精打采,去看医生的时候,往往是西医开的药,能治标,但治本的事儿就得靠中医来调理。

你想啊,有的人光吃西药,结果病好了,但身体却变得虚弱,像个干瘪的枣子。

而中医就像那位温柔的老奶奶,慢慢给你调理身体,让你重新焕发生机。

这样一来,患者不就受益了吗?2.2 多学科交叉,提升能力再者,中西医结合也是对医学教育的一种挑战。

咱们不能再局限于单一的思维方式,得多角度、多学科地看问题。

想象一下,未来的医生既懂得如何用西药治疗急性病,又能用中医的针灸、拔罐来调节身体,那可真是个全能选手!这就像是把“文艺青年”和“实用主义者”结合在了一起,既有情怀,又有实力,简直是医疗界的“金刚芭比”!3. 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3.1 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那么,咱们该怎么培养这样的人才呢?首先,课程设置得丰富多彩。

比如,在大学的时候,开设一些中西医结合的课程,既要有传统中医的经典理论,也要有现代西医的最新研究,学生们能在课堂上进行碰撞,想想都觉得刺激!而且,教学方式也要灵活多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以致用,不至于到头来只会书本上的那些理论,成了“纸上谈兵”的人。

3.2 实习与实践基地的建立还有一点,实习和实践基地的建立也是至关重要的。

光靠理论是不够的,学生们得去医院、诊所,亲自观察、参与治疗,才知道中西医结合的实际效果。

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卓越人才的思考

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卓越人才的思考

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卓越人才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是一种融合中医和西医优点的医学体系和治疗方法,能够
更全面地诊断和治疗疾病,因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

为了培养
中西医结合专业卓越人才,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思考:
1.教育培训要素全面:中西医结合专业需要学生掌握中西医学的相关
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在课程设置和教育培训方面注重中西医结合的整体
性和通用性,兼顾医学理论、实践技能、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2.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中西医结合专业需要进行跨学科合作和交流,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
创新能力,才能使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促进学生的实践经验:学生需要有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适应中西
医结合专业的实际应用。

可以通过临床实习、模拟演练等形式,让学生亲
身参与,体验医护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加深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
掌握。

4.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除了学术成绩外,还需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多维度地考察和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卓越人才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
同努力。

学校需要完善课程设置和教育培训方案,教师需要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学生则需要保持学习热情,积极培养综合素质和实践
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贡献。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现状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现状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现状中西医结合是指在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

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对于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从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活动、科研创新和行业需求等方面,对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探讨。

一、培养体系目前,我国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两种途径。

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其中本科教育是主体。

继续教育则包括各类培训班、研修班等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人才培养。

二、课程设置中西医结合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突出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同时也要兼顾两种医学体系的特色。

一般来说,中西医结合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课程,以及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现代医学课程。

此外,还应设置跨学科的选修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其中,案例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临床实践中的问题。

此外,讨论式教学、PBL教学等教学方法也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参加临床实习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活动,以加深对中医和西医的理解和应用。

此外,学生还应参加各种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科研创新中西医结合是一门创新性的医学体系,需要不断地进行科研创新。

学生应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了解最新的医学技术和研究成果。

同时,学校也应为学生的科研创新提供支持和鼓励,如设立奖学金、举办学术会议等。

六、行业需求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应满足行业需求。

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对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由于其服务对象多为慢性病患者和中老年人,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中西医培训计划

中西医培训计划

中西医培训计划导言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综合培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中西医综合培训是为了培养具有中西医结合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使他们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和方法,提高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水平,促进临床治疗的效果。

一、培训目标1. 培养具有中西医结合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2. 增强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意识,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水平;3. 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医疗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二、培训内容1. 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培训(1)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等;(2) 西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包括西医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

2. 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法培训(1) 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包括四诊法、脉象诊断、舌诊等;(2) 中西医结合辅助检查的方法和技能培训,包括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培训(1)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西药治疗等;(2) 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包括中医外科手术、西医外科手术等。

4. 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培训(1) 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的规范和要求,包括临床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等;(2) 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的技能培训,包括医学影像学技能、实验室技能等。

5. 中西医学术交流和研究培训(1) 中西医学术交流和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2) 中西医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三、培训方法1. 理论教学(1) 专题讲座:邀请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的专家教授,对中西医结合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和授课;(2) 学术讲座:邀请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发展和进步。

2. 实践培训(1) 病例讲解:通过病例讲解,培养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2) 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可以观摩和参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的能力和水平。

破解中西医结合医院人才困局

破解中西医结合医院人才困局
l976 1985年 中 医 站 I什 卜年 发展 规 划 》出 白
… 中 西 医结 合 的 裔
忡 的 劳 动 , 捧创 新 能 力 ;■足 能 为人类 健 康 作
flj贞献 , 乔 良好的 道 德 裘 乔 。
心 纠 以 培 养 日标 , ‘,要 规 范 人

破解 中西 医结合 医院人才 困局
在 中 西 医 结 合 医 院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提 高 人 力 资 源 配 置 的 计 划 性 、 加 速 引 进 中 西 医 结 合 人才 、 加 大 培 养 力 度 等 措 施 ,成 为 中 西 医结 合 医 院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保 证 。
文 /郭 春 蕾
中 西 医 结 合 是 在 提 高 临 床 疗 效 的前 提 下 ,将 中 医 与 西 医 的 知 识 和 治疗 方 法 结 合 起 来 。它 是 我
医 疗 卫 生 事 业 长 期 实 行 的一 项 工 作方 针 ,是 我 国 医 学 事 业 发展 的特 色 干u亮点 ,也 将 是 缩 短 我 国 与 发 达 国 家 之 间 的 医 学 差 距 并 以 自己 的 特 色赶
中 西 医 结 合 医院 人 才 队 伍 现 状 按 照 中 西 医 结 合 医 院 建 设 标 准 ,医 院 以完 善
综 合 服 务 为 基 础 ,构 建 布 局 合 理 、功 能 完 善 、重 点 学 科 突 出 的 具 有 区 域 特 色 的 中 西 医 结 合 服 务 体 系 。 院 进 入 转 型 铷 后 ,发展 方 式 开 始 从 以 西 医 为 主导 向 以 中医 为: 导 转 变 ,医 院 的 人力 配 置 也 从 以临 床 西 医 人 才 为 主 向 以 中 医 人 才 为 主 的 配 置 力‘向 进行 转 变 。

浅谈中西医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中西医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中西医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摘要:目前全科医学人才,尤其是中西医临床全科医学人才的匮乏已成为中医药参与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的主要制约因素。

针对目前我国西医院校开办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从分析当前开办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如何确定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基本模式、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如何培养中医思维能力、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科学安排临床实习六个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词: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前言: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在西医院校设置中医学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培养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发扬祖国医学的一个渠道。

尤其是近年来许多中医院校和西医院校均设置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方向,为培养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和更优越的条件。

然而,目前我国对这类人才的培养,西医院校与中医院校在培养模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普遍存在缺乏整体优化模式、培养方式针对性不强、培养质量欠理想等状况。

现结合当前我国西医院校开办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做粗浅探讨。

1.如何确定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基本模式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我国新世纪卫生事业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切实需要呢?西医、中医院校开办的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培养模式应该相同还是应该各有特色?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和完善。

故有人认为,当前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面临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我院于2004年开始招收中西医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是较系统掌握中、西医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知识防治疾病的复合型高级医学人才。

然而,中医和西医是在两种异质的文化土壤和社会背景中发生发展起来的科学,属于典型的不可通约的理论框架。

因此,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的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我国新世纪卫生事业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绝非简单的将知识相加。

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思考

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思考

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思考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探索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创建”工程。

建立中西医结合管理组织体系,实施中西医结合特色医疗,打造中西医结合专家队伍,是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标签: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管理;特色医疗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对国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以下称“创建”)有几点思考。

1管理是基础——建立和完善中西医结合管理组织网络体系目前的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基本上是由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改型或两者合并而来,医院管理大多沿袭了原来的模式与理念,影响了中西医结合医院特色建设和优势发挥。

从我们的实践看,医院必须建立以院领导为首的“创建工作小组”,负责全院“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指挥,下设专门的“创建工作办公室”,负责规划制订、计划实施、工作协调、考核督查。

可按照工作内容设立相应的工作组:如医院管理工作组、医疗工作组、科教工作组、医院文化工作组、后勤工作组等,各工作组由分管院领导领衔,作出具体部署组织实施。

全面实施中西医结合的医院管理,担当起中西医结合建设示范带动作用的历史责任。

2特色是核心——实施中西医结合单病种特色医疗管理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疾病,是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特色,而只有形成优势的特色,才是真正的特色。

中西医结合单病种主要按诊断、治疗、疗效、药物、研究、成果等内容进行控制,能反映出中西医结合单病种优势的客观指标,集中体现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也是中西医结合科研教学、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它将为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有机结合提供可靠的临床基础,因此,中西医结合单病种是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特色医疗的核心所在。

实施中西医结合单病种管理,一是要有健全的中西医结合工作单元(科室),有热心于中西医结合实践的学科带头人及临床医师;二是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诊疗方案;三是加强责任制管理。

根据专科实际,确定专科单病种,明确责任人,完善质量考评体系及制度,创造中西医结合特色医疗优势品牌。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Clinical Medicine (5-year’s schooling)一、培养目标Ⅰ. Educational Objectives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初级中西医结合医师,这些素质确保其毕业后作为医生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保证他们有适当的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中西医结合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

This program aims at cultivating qualified elementary doctor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guaranteeing that the students can engage in medical practice with effectiveness and secur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senior doctors after graduation, and that they have proper foundation to go on study through their lives and make advanced study in a certain discipline field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二、基本规格要求II.Basic standard required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中医学及西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态度,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1.学科设置:首先,学校需要设立中西医结合相关专业或学科,包括中医、中医药、西医以及中西医结合等相关专业。

同时,还要建设中西医结合的教学团队,由中医和西医专家组成,共同教授相关课程。

2.课程设置: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课程应包括中医和西医的基础理论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草药学、西医基础医学等,以及中西医结合的课程,如中西医结合临床技能、中西医结合诊疗等。

3.实践教学:在学校内部建立中西医结合的诊疗中心,为学生提供临床实习机会。

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学习和应用中医和西医的知识,培养临床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4.研究与创新:学校还要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工作,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以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西医结合可以在医疗领域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中西医结合可以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提高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水平。

最后,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可以促进中医和西医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医学的发展。

总之,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医学教育水平和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医疗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医疗机构和政府需要共同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为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和保障。

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医院人才培养规划与思考
作者:汤媛媛
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11期
【摘要】在医疗改革逐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医疗市场的形成,医院面临的环境更为严峻。

在如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医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保持发展自身的特色与优势,走“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道路。

对我院来说,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与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挥效能,是医院过去、现在、将来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因此,必须充分重视人才培养工程,才能在世纪之交复杂多变的形势中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医院;人才培养;实践
医疗行业竞争正随着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而日益加剧,无论是国有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正面临着如何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

医院在争取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必须制定出与内部情况相匹配的医院发展策略[1]。

为提高临床卫生技术水平,努力造就一批医学创新团队,提升我院医学科技总体水平,加强我院临床医疗、科研和管理的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并不断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我院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规划:
1 人才队伍建设的主体思路与目标
1.1 主体思路: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和完善各项人才政策,建立一套良好的人才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我院年轻骨干人才的作用。

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培养与引进并重,稳定队伍,提高素质,改善结构,优化环境。

培养和造就一支与我院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層次人才队伍。

1.2 主要目标:一是发展人员总量:“十三五”期末人员总数达到1200人,卫生技术人员达970人,强化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队伍建设,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人员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的比例不低于70%;二是优化人员结构:力争通过五年的发展,专技人员硕博比例达45%以上、高级职称比例达25%;三是培养及引进人才:通过名中医培养、师承学习、西学中培训班、专科继续教育等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及中青年骨干等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力争培养和引进领军人才1-2人,学科带头人5-10 人,学术骨干40-50 人;并建立和完善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到2020年全院专科护士数达20人。

2 人才培养措施
2.1 加强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队伍
2.1.1 加强学历教育:坚持院校培养的主渠道,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中青年医护人员到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通过广泛的学习与学术交流,获得更多的骨科卫生前沿新信息、新技术、新思路。

2.1.2 深入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积极支持医疗、护理、医技专业人员参加各种在职培训的学习,有计划分期选派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建设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制度和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健全和完善继续医学教育证书制度和学分登记制度。

2.1.3 切实抓好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规范化培训:①继续做好年轻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一是要强化基础理论的培训,主要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的课程设置。

二是采取院外培训和院内轮转相结合的办法,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是要重视基本知识的培训,重点了解和掌握医院的各项医疗制度、基本医疗流程。

②继续加强医技科室人才的培养。

加强理论学习,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能,积极开展新技术,同时提高本专业的检查、检验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③重视和加强护理人员的培养。

护理人员的培养突出“三基”和操作训练,强化无菌操作和与医生的配合意识,同时及时掌握护理工作的新方法,把基础护理、临床护理、生活护理提高一个新水平,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生活条件。

2.2 坚持重点专科为龙头,加强学科带头人建设
2.2.1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合作与往来,搭建人才培养的广阔平台。

通过技术交流、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带动我院各专科的发展。

针对性引进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聘请合作医院教授为重点专科的专家,带领、指导和组织科室人员进行讲学和技术指导。

2.2.2 加速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的培养。

各科室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培养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

加强后备人才的实践锻炼,有计划地选送他们到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培训和进修,积极鼓励和支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2.2.3 很多医院的人才资源管理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因而没有完全结合员工的经验、学历以及职能等因素,制定一套合理的薪酬制度,且分配制度和考核体系不是很对称,缺乏反馈员工信息方面的相关机制,员工积极性无法被调动,从而使员工的工作热情退却[2]。

通过政策倾斜,完善高层次人才奖励机制。

对引进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给予科研课题及配套经费、落实保障性住房、家属及子女工作上学等问题,并根据人才引进情况建立人才培养基金。

2.3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2.3.1 按照“培养、引进、聘用”三个环节,实施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努力营造有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

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

结合医院发展实际,通过两到三年时间,在打造一批重点、优势、特色专科的同时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积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2.3.2 建立规章制度。

职业规划评估体系的形成,首先要分析医院的发展现状和目标,考虑到职位变动情况;还要针对不同岗位制定评估标准,保证评价的科学性[3]。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方针。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的合作,签订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及医疗合作项目,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院指导,定期选拔院内年轻骨干赴合作单位进修学习,鼓励职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全院各类人员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

2.3.3 以高端人才引进为重点,形成引进人才带动本地人才、本地人才争做高端人才的氛围。

按照高标准培养人才、高层次引进人才、高效能使用人才的标准。

积极引进高能力人才。

2.3.4 以优势项目为载体,形成优势项目带动人才引进培养,人才引进培养与项目发展齐头并进的态势。

积极选拔后备人才,以在职攻读高学位、到国内外顶尖医院进修等形式重点培养,形成合理的人才梯次配备结构,促进科室实力进一步提升;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学科建设项目,以项目为平台,引进培养科研型人才、高层次人才及紧缺的专业人才。

迅速建立起一支优秀创新人才的科研团队,引领带动医疗工作的快速发展,形成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4 加强附属医院建设,不断提高临床科研、教学队伍水平
借助高校成熟的教学经验和强大的科研实力,提高医院的层次,促进医院从以医疗为主体向医、教、研同步发展的教学型医院转变,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依托,实现跨部门教学、科研和医疗资源的优化组合,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医疗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及提高医护人员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医院拥有更大的市场竞争人才、技术优势从而大幅提高医院科研教学质量。

2.5 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医院中医药事業发展
2.5.1 积极组织参加各类中医学术活动。

每年根据科室业务发展及中医项目开展情况拟派出一定名额中医人员参加短期理论学习班及学术交流会。

2.5.2 积极鼓励各科室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每年拟派出一定人选到上级中医医院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

2.5.3 做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和“三基”考核工作。

通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中医初级人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5.4 按照国家、省、市、院级名中医师承工作要求,做好师承教育工作。

通过师承教育,培养中医人才。

2.5.5 积极申报国家、省、市中医重点人才及优秀人才,通过中医人才建设,提高中医医疗水平。

2.6 加强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保持医院科学发展
多管齐下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前期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合作基础上,开办复旦大学管理培训班,加强医院管理人才培养。

同时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到国内外医院管理工作较好的地方参观学习,以此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管理理论水平。

同时,不断加强医院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雷霄云,潘红潮,李芳琳,等.新医改形势下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24):80-82.
[2]范艺馨,续小霞,张茹雪等.新疆某高校附属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疆医学,2015(06):772-774.
[3]潘春晔.公立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与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1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