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两国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如何解释中印两国经济增长的差异——从制度视角的研究回顾
k t u p rigisi t n )之上 。 e~ p ot t u i s s n n t o
当前 ,对中印两国经济进行比较、对 比和分析
的研 究可 以说 是 汗 牛 充 栋 。20 03年 7月 ,麻 省 理
工学 院 的 黄 亚 生 和 哈 佛 大 学 的 韩 太 云 ( rn Tau Kh n a a n )在美 国 外 交 政 策 》杂 志发 表 的 《 度 印 是 否能够 超越 中国 》一 反 当时 的普 遍看 法 ,认为 在 长期 内 ,注 重 国内市场 、本 土 民营企业 强 大有力 的
[ 中图 分 类 号 ]F 31 .5 [ 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 10 — 5 6 ( 0 1 5 1/ 75 文 文 00 9X 21 )0 —
0 82 0 0 — 8
于 中印 比较依 旧不 断有 各种新 的观 点被提 出来 ,主
一
、
引 言
流媒 体 的持续 关注 也显示 出中印 比较这个 话题 不但 并 未终 结 ,而且话 题 的重心 正越来 越意 味深长 地集 中在 “ 谁是长 期增 长 的胜者 ”之 上 ;并且 讨论 的方 向则 日益从 经济 增长 的直接 动 因移 向保证 经济 长期 繁荣 的 深 层 原 因_ —市 场 支 持 性 制 度 安 排 ( r 一 ma—
中国与印度的国家竞争力比较
中国与印度的国家竞争力比较摘要:中印两国毗邻而居,是世界上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两个新兴经济体。
利用显示性和解释性两个框架对中印的国家竞争力进行比较后发现:近年来,印度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竞争力提升迅速。
当前中国国家竞争力总体强于印度,但印度在部分领域领先中国,印度未来潜力巨大。
因此,本文建议,未来中国可以借鉴印度的若干成功经验,在保持好国内主体素质、供给水平优势,保持制造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握竞争的主动权。
关键词:中国;印度;国家竞争力;比较提到和中国实力相当、与中国竞争较为激烈的国家,就不得不提到印度。
当前,印度和中国都是世界上新兴的发展中大国,都是“金砖四国”的一员。
从历史上看,中国和印度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例如两国曾经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工业基础都比较薄弱,都是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
然而,中国和印度的发展道路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从发展战略来看,两国奉行的发展战略截然不同。
1949年建国后,中国实行的是苏联模式发展道路,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而印度则奉行混合式经济的发展道路。
不幸的是,这两种发展方式都没有在两国取得很好的效果,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多。
于是,两个大国都开始谋求改革发展的新路。
中国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探索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从闭关自守逐步融入全球经济,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大幅上升,经济成就举世瞩目。
政府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到了1991年,这些非公有制企业已经占据了整个工业产值的47%,人民生活日益富裕。
在政府方面,行政改革也稳步前进,政府日益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
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在改革开放20年里大幅度减少。
印度和中国一样,慢慢地将外贸和投资政策从内向型转向外向型。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印度朝着放松管制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中印比较 (1)资料
经济
印度在独立后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并与
1991年7月开始实行全面经济改革,放松对 工业、外贸和金融部门的管制。目前,印 度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 口国。 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08 至2009财年经济增幅从此前高于9%的增速 下滑到6.7%。2010至2011财年国内生产总 值同比增长8.5%。
印度总理
曼莫汉•辛格
曼莫汉辛格生于1932 年。印度大学毕业后,先 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 大学深造,于1962年获得 博士学位,曾任旁遮普大 学经济学教授。1971年至 1976年,出任印度外贸部 经济顾问。1991年6月至 1996年5月,担任拉奥政 府财政部长期间,进行了 前所未有的经济改革,打 破了束缚印度经济增长的 种种枷锁,使印度经济步 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他本 人也被誉为“印度经济改 革之父”。
39
1653 22
2
电影艺术
宝莱坞的制片厂外景宝莱坞(Bollywood)
是对位于印度孟买电影基地的印地语电影 产业别称。宝莱坞时常被误解为所有的印 度电影,而实际上,它只代表部分印度电 影产业。宝莱坞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 基地之一,拥有数十亿观众。 出品代表作:《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三傻大闹宝莱坞》
文化
种姓制度:印度婆罗门教主张种姓制度,将人分 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各种姓之间不能通婚,身份、职业世袭,其影响 至今。 宗教:信仰印度教的人数为总人口的80.5%,穆 斯林占13.4%,基督教2.3%,锡克教占1.9%,其 它教派占1.8%,情况不明的为0.1%. 哲学思想:更多的印度人认为,几千年来,印度 一直在调和种种分歧和差异,并将它们融会在一 个统一体之中。印度有一种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精 髓,它会告诉你在林林总总的生命背后,有种叫 做“统一体”的精神现实。
中国和印度的机械加工领域与行业对比
中国和印度的机械加工领域与行业对比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机械加工领域和行业方面,两国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和印度的机械加工领域进行对比分析。
一、市场规模和产业发展中国的机械加工领域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根据统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械加工设备市场,其市场规模庞大且日益壮大。
中国机械加工设备产业链完整,涵盖了加工、制造、零部件等各个环节。
中国的机械加工设备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江苏等地,这些地区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优良的产业基础。
相比之下,印度的机械加工领域相对较小。
尽管印度是一个新兴的制造业国家,但其机械加工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链较为薄弱。
与中国相比,印度的机械加工设备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地区,如泰米尔纳德邦、安得拉邦等地。
二、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中国在机械加工领域的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和品牌,尤其是在高端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等领域。
中国的机械加工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巨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竞争力。
相比之下,印度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较低。
虽然印度有一些技术领先的企业,但整体而言,印度的机械加工企业更多地依赖于技术引进和合作。
印度政府近年来也意识到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的投入,希望能够提升印度在机械加工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劳动力成本和人才培养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为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在机械加工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他们为中国的机械加工行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在印度,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但人才储备不及中国。
印度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相对较少,印度在机械加工领域的人才供给略显不足。
不过,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通过加大对技能培训和教育的投入来提升人才的储备和素质。
中印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 即便 印度 迅 速 加 大对 基 础 印度 的经 济 总量 与 人 均 G 要 低 于 指 标 是 9 DP
2 , 界排 名 l 位 。 0 8年 , 国 G 中 国 ,但 其产 业 结 构 中服 务业 的 比重较 设 施 的投 资力 度 ,若要 赶上 现 今 中 国基 % 世 2 20 中 DP
就 。两 国经 济的 发展 具 有较 高 的 可 比性。鉴于 此 , 文通 过 两 国经济 的发展 比较 , 发现 我 国在 经 济发 展 中存 在 的 问题 。 本 来 [ 词 ]中 国; 印度 ;经 济发 展 ; 比较 关键
[ 中图 分类 号】F 2 . [ 3 03 文献 标 识 码】 [ 章编 号 】10 —6 6 (0 0)I-090 文 0 99 4 2 1 0 3 -2 1
61 第 %) 2 %。 9 中 印作 为 世 界上 经 济 发 展 最 快 的两 产量 已 由 19 年 的 1 6 吨增 加到 2 0 工 业就 占了 4 . , 三产 业 占 4 .5 90 . 亿 7 08 个 国家 ,的确 有 许 多相 似 点 ,如 :中 印 年 的 23 亿 吨 ,增 长 了 3 %。 . 4 3 二 、软环 境 比较 世界 经 济论 坛 ( E ) 布的 《 球 w F发 全
位 ,仅次 于美 国和 日本 。 P P法计 算 , 上 升 ,且 第 三 产 业增 长 迅 猛 。 由此 也 可 增 长 的最 主 要 因 素 。 于基 础 设 施 原 因 , 按 P 由
中 国的 G P在 2 0 年和 2 0 D 07 0 8年分 别 为 以发现 印度经济发展 的问题 :尽管 印度 在 印度 出 口商 品 的平 均 时 间 要 比 中 国多 70 1 15 . 美元 和 7 14 3亿 9 6. 美元 。 占世 独 立后 就 开 始 实 施工 业 化 战 略 ,但 印度 l 3亿 6天 。 界总 量 为 1. %和 l.%,是世 界上 仅 第二 产 业 的 发 展 在 国 民经 济 中始 终 没 有 07 8 1 4 次 于 美 国的 经济 大 国 。
当代中印边界问题的尺度解构
当代中印边界问题的尺度解构目录一、内容概述 (1)二、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背景 (2)三、当代中印边界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3)四、尺度解构中印边界问题 (4)1. 地理尺度分析 (5)1.1 边界线争议区域地理特点 (6)1.2 地理位置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7)2. 政治尺度分析 (9)2.1 两国政治关系发展历程 (10)2.2 边界问题在政治谈判中的地位和影响 (11)3. 经济尺度分析 (12)3.1 经贸合作与边界问题的关联 (13)3.2 经济发展对边界问题解决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14)4. 安全尺度分析 (15)4.1 两国安全合作现状与挑战 (16)4.2 边界问题对两国安全环境的影响 (18)五、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途径与展望 (19)一、内容概述本文旨在对当代中印边界问题进行尺度解构,以揭示其背后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文章回顾了中印边界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指出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存在诸多争议和分歧。
文章从地缘政治、民族主义、经济利益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导致边界争端不断升级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尺度解构的方法,对中印边界的地理空间、历史文献、国际法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地理空间方面,文章通过对中印边界线的实地考察和卫星遥感图像的分析,揭示了边界线的走向和地形特征。
文章还探讨了边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植被覆盖等自然环境因素对边界争端的影响。
在历史文献方面,文章梳理了自19世纪以来中印边界争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重点分析了历次边界冲突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文章揭示了中印边界问题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演变趋势。
在国际法方面,文章阐述了国际法在中印边界争端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尽管中印两国都承认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文章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在边界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推动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印边界问题的尺度解构,揭示了其复杂的背景和多维性。
中印经济形势比较分析
中印对比看改革开放的影响中国和印度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在当代世界也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巧的是地理上相邻,人口也相近,近代也同曾面临殖民主义的威胁又同为金砖国家.印度和中国人口加起来占全世界40%左右,所以印度和中国的崛起不仅代表着各自国家的崛起,也不仅代表亚洲的崛起,更是对解决贫困人口有着重要的世界意义.另外论了解程度的话,我们对日本、韩国、越南、朝鲜的了解比对印度的了解多,也许是因为同为或者说同曾为汉字文化圈的原因吧。
我们和印度在近代历史上命运如此相似,也许是出于曾经上的领土纠纷,又或许是国情有些相似且地理相邻的缘故两个国家都在互相比较,既然我们在讨论一件事物是时候,就有必要去了解它,去了解这个陌生的邻居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新中国诞生,经济起点也相近。
印度从英国殖民体系中独立出来,继承英国遗留的工业体系和制度,中国这一边1945结束抗日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内战,百废待兴。
不光我们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印度也是如此,而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GDP总量约为印度的5倍,而改革开放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其实除了总所周知的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外,印度1991年也实行了一次某种意义上的改革开放。
图1:2017年全球GDP前20强(来自世界经济信息网)1.印度的改革开放两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得不面对自己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印度国内100多个民族,各种语言林立,也不像中国一样有主体民族和统一的文字,不同的邦的官方语言也不尽相同,联邦制度,且各邦的权利过高,宗教矛盾突出。
而且种姓制度的余毒的影响残留至今,即便印度政府也想要淡化种性观念。
这是内部矛盾,而印度雄踞南亚次大陆,地理位置优于我国,不过也有印巴分治带来的边境冲突,和与中国的边界纠纷。
而在教育方面,1949年前后两国文盲率大致相当。
印度从独立到1986年为止,文盲率仍高达%63。
77,但辍学率也高达31%,毋庸置疑贫穷是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世界经济重心东移背景下中印两国未来二十年发展前景探析
世界经济重心东移背景下中印两国未来二十年发展前景探析作者:冯冀岩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年第02期【摘要】随着东亚诸多国家的迅速崛起,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但对其能否可持续发展也存在诸多质疑。
本文采用多个标准对比分析了中国和印度当前的经济发展优势,并结合二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改革现状,认为中国和印度持续发展的优势将继续存在。
【关键词】中国和印度经济快速发展发展优势继续存在众所周知,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的两个人口大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都是近十几年才开始的,而且同样面临经济、社会、贫富差距等问题。
但是,新世纪以来二者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
2011年3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丹尼·科尔在详细计算了过去数十年全球经济活动的平均分布,并外推全球近700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以后,认为:“预计到2050年全球经济重心将在印度和中国之间”。
这一预测明确指出中国和印度在未来数十年间强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本文希望能够结合中国和印度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优势等因素,来具体分析二者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全球金融海啸之后,大部分新兴国家不仅恢复了经济增长,甚至实现了高速发展,七国集团峰会更是引入新兴国家,扩展到二十个。
因此,新兴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尤其是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的经济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
俄罗斯与巴西通过丰富的石油和商品资源带动国家经济发展,那么中国和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又是凭什么带动世界经济中心东移的呢?1.印度的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印度是一个发展工厂的天然场所。
它不仅拥有煤、铁矿石、石灰石、硅、锰、镁等丰富的天然资源,而且还大量生产小麦、稻米、甘蔗、牛奶、棉花、茶叶等农作物产品。
据美国的Alixpartners咨询公司调查显示:印度是全球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有利于工业发展。
试析中印两国不同的发展道路
是“ 就业 ” 的发 展 方 式 , 别 是 软 件 行 业 这 样 世 界级 私 营公 司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讲 , 资 已 在一 非 式 特 外 些 以高新 技术 为 主 的 服 务 业 , 面对 庞 大且 需 要 定程 度 上控 制 了中 国 经 济 , 其 说 是 中 国经 济在 与
界农 民工 ” 。印 度 的软 件产 业 发展 迅 速 , 世 界 市 2 年 里 , 国的私 营 企 业 并 没 有 随 中 国经 济 而腾 在 7 中 场上举 足轻 重 , 印度靠 服 务 业 推 动 的经 济增 长 但
一
飞, 中国迄 今还 没 有 出 现 在 国 际上 具 有竞 争 力 的
国是世界上两个人 口最多的国家, 同样是历史文 进印度经济高速发展的种种因素中借鉴经验。 明古国 , 同属 于发 展 中 国家 , 史 上 同样 受 到过 西 历
一
方列强的侵略, 又差不多同时代获得 了国家独立。
在 中 印两 国建 国后 的 前 二 三 十 年 里 , 国基 本 经 两 济 发展水平 相差 无几 。到 上世 纪 7 代 中后 期 , 0年
力的方向是大 有裨 益的。
关键词 : 中印两 国; 发展模 式; 改革 ; 利益集 团
中图分类号 : 1 4 F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12 4 (0 6 0 —0 80 1 7 —54 20 )40 2—4
中国和 印度 在很 多方 面存 在 着 相 似 之处 。两 略的异 同中寻找 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 近年来促 从
、
中 印两 国 不 同发展
模式 的 比较分析
经济 发 展模 式 又 被 称 为 经 济 发 展 道 路 , 是 它
中印两国人 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还大致处在 同一水 对于经济运行 实践 中, 取得显 著经济绩 效的主体 平线上。中国自上世纪 7 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 , 的成功运作方式的总结 。具体体现在一个 国家 比 0 中国经 济年增 长率 保 持在 9 以上 , 民生 活水 平 较有 自己特色的发展政策 和路径上 , 人 又可细分为 大大提高, 05 , 20 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达到了 99 很多具体 的方 面。中 国、 . %, 印度 两国在经济发展路 是 目前世 界 上 经 济增 长最 快 的 国家 , 造 了所 谓 径 、 创 政策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 国发展模式可 两 的“ 中国奇迹”口 印度从 上世 纪 9 。 0年代改革 以 谓存在很大的不 同。我们将从 以下几个方面对 比 来, 经济发展也开 始步人 了快 车道 ,0 4 印度 中印两 国 的发 展道 路 。 20 年 G P增长率为 7 3 , D . 印度 国内也普遍看好 “ 1 2 1世界工厂 V . S世界办公室 。中国产业结构 世纪是印度 的世纪”[ 中国和印度两个大 国的高 的特点仍然是第二产业 占居首位。而印度产业结 。] 2 速发展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 构的最大特征是服务业 比率高 , 中的软件研发 其 中国和印度两国经济在快速发展 的同时, 也 部门更是一枝独秀 、 突飞猛进 。从表 1 中我们可 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 失业 、 地区差异 、 民贫困、 农 人 以看出两 国产业结构 的差别 。中国的第二产业 占 口 众多、 资源约束 和环境保 护等课 题 。如何辩证 国民经济 的比重高达 5 , 1 和印度 的第三产业 占 地看待中国的进步 和差距, 找准适合 中国的地位 本 国经济 比重 相 当 。如 果说 中 国是 “ 界工 厂” 世 , 和发展策略。我们把 目光投向印度这样的与我们 印度就是“ 世界的软件开发公 司”也被称为“ , 世界 国情相似的国家 , 而不是与我们历史截然不同、 人 办公 室 ” 。
生态足迹视角的中印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20 0 8年第 9 期
生态足迹视角 的中印经济发展模 式 比较研究
曾 琰 方 雯
内容提 要 :该 文在 分析 中国和 印度 经 济发展模 式 的基础 上 ,利 用生 态足迹 理论 对 中 国和印度 的历 史生 态 足迹 进行 对 比分 析 , 示 出两 国经 济发展 模 式对 生 态 资源 系统的 消耗 程度 。 而从 一 个侧 面 比较 中印 经 济发 揭 进 展 模 式之 可持 续性 。
关 键 词 :生态足迹 中印经 济 中 图分类 号 :F 1 . 12 1 增 长模式 可持 续性 文章 编号 :10 — 3 2 2 0 ) 9 0 8 — 5 0 9 2 8 (0 8 0 — 0 4 0 文献标 识 码 : A
如何对一 国未来经济发展潜力进行评估是个充
满 挑 战性 的论 题 ,因为经 济 发展 能 力受 到诸 多变 量 的影 响 , 特别 是在 世 界经 济 日趋 一体 化 的今 天 , 界 世
显示 , 全球 10 在 00强企 业 中, 近 10家 企业 在 印度 有 5
开设 了研发 中心 。 而只 有 3 3家选 择 在 中 国设 立研 发
中心 。 目前 印 度 有 6 O家 软 件 企 业 获 得 技 术 成 熟 度
可作 为衡 量一 国经 济 可持 续 发展 能 力 的标 尺 。 因为 在 经 济发 展水 平相 似 的国家 中 ,如 果一 国的生 态 足 迹 值相 对 较小 ,则 意 味着 该 国经 济发 展 轨 迹对 生 态 资 源 的影 响较 小 , 有 较 强 的可 持 续 发 展性 ; 之 , 具 反 如果一 国 的生态 足迹 值相 对 较大 .则该 国的经 济 发 展模式 是一种 不 可持续 的 。根据 此逻 辑思 维 , 笔者 拟 通 过 中 国和 印度历 史 生 态足 迹 的对 比分 析 ,在 验 证 中国和印 度不 同经 济 发 展模 式 特点 的 同 时 ,揭 示 出
中印两国比较资料
中印两国比较资料收集整理人:张子竹200925035 信管二班总述:本文收集了中国、印度两国一些基本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主要就中印经济差异的一个典型事实——外资的流入做了深入的比对分析。
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存在差别的原因是基于总体引资环境、经济发展战略侧重点等差异,且中印利用外资对经济产生了不同重要的影响。
一、两国概况中国:(来自百度百科)中国是亚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的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于1949年独立,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其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现耕地面积9497公顷。
中国现有人口13.70536875亿(2010年),人口密度138人/平方公里(2009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GDP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印度:(来自百度百科)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最悠久的文明国之一。
古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19世纪末期开始,印度人民开展了不屈不挠的独立运动,于1947年独立。
印度是一个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实权由总理掌握。
印度政府宣称的领土面积为328万7800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其中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山地只占四分之一,高原占三分之一,而且山地、高原的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米。
低矮平缓的地形配以热带季风气候以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击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的土壤,使得在印度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
印度现有人口12.0310亿(新华网2011年数据),人口密度406人/平方公里(2009年),其中约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
中印两国煤炭工业发展对比分析
★世界煤炭★中印两国煤炭工业发展对比分析董维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100029) 摘 要 中印两国同为世界发展中大国,煤炭均为本国的基础能源。
本文重点从煤炭资源管理、煤炭消费、煤炭供应、煤矿建设、煤炭洗选、煤炭价格、煤炭运输、煤矿安全生产和煤机制造方面分析、比较中印两国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加强两国煤炭业界合作交流的建议。
关键词 煤炭资源 煤炭市场 煤炭供应 中国 印度中图分类号 TD 文献标识码 A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al industries of China and IndiaDong Weiwu(National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Safety,Shaoyaoju35,Chaoyang District,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 Coal is t he basic energy of China and India,bot h of which are large developing count ries1The aut hor of t his paper present s a comparative st udy of t he stat us-quo and develop2 ment tendency of t he coal indust ries of China and India f rom t he angles of coal resources manage2 ment,coal consumption,coal supply,coal mine construction,coal preparation,coal pricing,coal transportation,coal mine work safety and coal mine machinery manufact uring1The aut hor also present s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enhanc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between t he coal sectors and related sectors of t hese two count ries1K ey w ords coal resources,coal market,coal supply,China,India 中国和印度同为世界发展中大国,两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即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存在相异之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本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本院)一、WTO问题研究1.WTO体制下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2.WTO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3.WTO与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变化4。
WTO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5。
WTO与贸易保护6.XXX在WTO争端解决中的实证分析与研究7。
WTO保障措施研究8. WTO的保障措施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9.WTO争端解决机制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0.WTO争端机制与中国应诉策略11。
WTO多边货物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研究二、跨国公司问题研究1.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趋势探讨2.跨国公司的组织模式与区位选择3。
跨国公司的东道国战略管理问题4.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问题5。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战略思考6.跨国公司的生产外包战略7.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集群的影响8。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9。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战略及其实施路径10。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研究11。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策略分析12.跨国公司转移定价对我国的影响13.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研究14.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策略研究15。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16。
QDII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17。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分析18。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作用分析19。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出现的新问题及对策20。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21。
外资并购对我国(××行业)企业的风险与防范22。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困境分析23。
外资银行在华竞争策略研究24。
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分析25。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战略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26。
**公司自主品牌海外市场拓展分析27.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途径分析三、国际竞争力问题1.我国XXX国际竞争力研究2。
XXX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研究3。
XXX企业国际化经营分析4。
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5 ××地区外贸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6。
中国和印度:不同绩效的制度根源
中国和印度:不同绩效的制度根源中国和印度:不同绩效的制度根源作者:阿什⽡尼?塞思《经济社会体制⽐较》2010年第1期在六⼗年前开始的所谓的发展竞赛之初,⾰命社会主义的中国和议会民主的印度,在经济结构和发展⽔平上⾮常接近,但在⽂化凝聚⼒、体制灵活性和政治定位上,两国则相去甚远。
现在这场竞赛的结果⼀⽬了然,但本⽂要讨论的并不是谁胜出,⽽是为何胜出,如何胜出。
1978年,中国开始了系统性的或政策制度的改⾰,随后印度也开始了改⾰。
但是本⽂认为,在这⼀轮变⾰启动之初,中国就已经在竞赛中遥遥领先了。
作者试图解释两种社会和两个经济体在不同的制度配置下的不同表现,特别是在改⾰前的农业部门,并强调中国全民动员转型模式的⼒量与印度长期体制僵化和障碍之间的强烈对⽐。
改⾰之后,在消极的社会功能中所出现的⼀种融合的进程,似乎正在取代传统的社会聚合⽽成为主导。
作者对两个发展路径的重⼤历史意义进⾏了思考:尼赫鲁的国家主导计划的发展和⽑泽东的社会主义是否成为了两国资本主义的先导,从⽽开启了两个曾经的亚洲⼤国重返全球资本主义博弈,并⼤⼤改观了参与的条件。
①作者简介:阿什⽡尼·塞思(Ashwani Saith),海⽛社会学院教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教授。
编译者:⾕晓静,中国能源有限公司翻译,英国西敏⼤学访问学者。
别曼,南开⼤学经济研究所博⼠研究⽣。
校者:王新颖,中央编译局海外理论信息研究中⼼副编审。
本⽂编译⾃“China and India: The Institutional Roots of Differential Performance”,原载《发展与变迁》(Development and Change)2008年第39卷第5期,第723—757页。
⼀、发展竞赛⾃从1947年印度取得独⽴和1949年中国获得解放,亚洲两个⼤国的经济表现就引起了⼈们强烈的对⽐兴趣。
中国展⽰的是共产党的中央指令下建设⾰命式的社会主义,⽽印度追求的是⼀种“社会的社会主义模式”,标榜议会民主。
中国印度收入状况的比较
中国印度收入状况的比较权衡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分配问题,本质上也是一个经济增长的问题。
认识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实际上也是认识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结构。
中国与印度收入分配的结构性差异一定意义折射出了中印两个人口大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差异和不同。
印度的经济增长因素、人力资本的决定因素与土地制度的安排对于印度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以及贫困等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而中国的收入分配变动也不否认市场化竞争机制所发生的作用,但是更多的是要从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制度性安排、政策性因素等视角进行思考,某种意义上,后者对于中国的收入在结构起了更为关键的作用。
作为两个经济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国与印度的比较研究正在成为一门显学。
中印两国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可比性,其中在经济发展方面最具有可比性的就是两国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与贫困化问题。
中印两国的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充分关注和极大兴趣。
一、中印比较何以可能?如何比较?我认为,中国与印度的收入分配进行比较,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客观依据:第一,中印两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都受到计划经济和传统国有制观念的影响,当中国建国初期选择联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印度同样也加强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和管理,两国都认同社会主义平等正义的价值观;第二,两国同属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任务,经济发展中面临人口和就业的压力都比较大,农村部不平等、城市部发展不平衡和收入的不平等都有不同表现;第三,两国同样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特点,农业人口比重都比较高,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不平衡,有较大的城乡差距;第四,两国经济发展中的区域不平衡特点同样很明显,印度有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中国有东部、中部和西部差异;第五,两国都正在进行市场化体制改革,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印度则在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了市场化改革并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市场化改革与制度性因素成为影响两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之一;第六,政府对于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直接干预在两国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中国政府仍在一定程度上管理着经济事务,印度经济在许多领域仍然受到政府管制,所以收入分配与不平等与此密切相关。
中国与印度经济比较
中国与印度经济政治对比近年来关于中印对比的讨论很多。
总体来说,中印两国在1980年大致在同一起跑线上,而现在中国已将印度远远地甩在身后,在两国的对比中,在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国民素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全面领先。
于是我们很乐观,很瞧不起印度。
诚然,我们有理由为自己取得的成就而自豪。
但应当看到,我们还是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在自身的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如果只是与印度比,我们就沾沾自喜,盲目乐观,自以为了不得,那不比也罢——因为还有好多先进的国家等着我们比呢,一比差距太吓人。
即便与印度相比,我们在几个方面也处于劣势。
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印度的耕地面积比我国的大30%左右。
中印两国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中国人口现在为13.5亿,印度为11亿,对这样的人口大国,保有足够数量的耕地面积至关重要,否则吃饭都成问题。
虽然中国的国土面积是印度的三倍还多,但从耕地面积上看,印度以24亿亩耕地居亚洲之首,中国以18.3亿亩尾随其后。
问题是:我国的耕地面积仍然呈每年下降的趋势,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开发拓展、土地荒漠化等几方面,我们每年要损失上千万亩耕地。
这难道不足以让我们警觉吗?尽管我国的农作物产量比印度高,那是因为我们在农业生产体制改革和精耕细作方面比他们做得好,但应当承认,印度现在落后就意味着它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而我们,则应该在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科学开垦可耕荒地上下更大的功夫。
[ 转印度的地理条件比我国更适于进行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是山地众多的国家,地形复杂,进行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遇到的困难很多,造价也比较高。
而印度,其国土面积范围内除了北部喜马拉雅山地外,中南部的恒河平原、中央平原、德干高原地形起伏变化不大,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良好。
印度由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留下较好的基础以及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多年来铁路运营总里程雄居亚洲之首,直到2003年才被中国超越。
中印外商直接投资(FDI)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印外商直接投资(FDI)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几年来,中印两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DI)呈现上升趋势。
然而,中印两国的FDI发展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方FDI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而印方FDI主要聚焦于多数亚洲国家。
为深入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中印FDI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印FDI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分析中印两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异同点,从而探寻FDI在两国间发展格局的形成原因,并对两国持续推动FDI发展的政策方向进行分析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中印FDI概况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对中印两国近年来的FDI流入和流出情况进行概括,并分析其发展趋势及规模大小。
2、FDI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通过文献综述,梳理FDI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影响因素模型,以期为后续数据分析和比较提供理论参考。
3、中印FDI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通过对两国FDI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挖掘两国FDI间发展上的异同点,以期从政策、市场、文化等方面寻找造成差异的原因,为两国制定更好的FDI政策提供参考建议。
4、政策分析与建议在对两国FDI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进一步从政策层面出发,对两国持续推动FDI的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不同层面的研究,具体如下:1、数据分析法通过采集中印两国FDI统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实证研究方法,比较和分析两国FDI情况和趋势等信息。
2、文献综述法通过对国内外已有FDI相关文献资料的综述,对FDI影响因素的理论体系进行梳理,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案例分析法采用具体案例来分析中印两国FDI的差异,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及制约因素。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通过对中印两国FDI进行对比研究,深入探寻两国FDI间的异同点,并从政策、市场、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其原因。
中印对比
中印对比依农近二、三十年来中印两国在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战略实力都在不断增强,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两国间一直存在悬而未决的边界争端,并因此爆发过短暂的战争,因此近入二十一世纪中印均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家的同时,有关中印实力对比及爆发新一轮战争的猜测是很多的,这符合人们猎奇的心理特性,也符合战略家们“与时俱进”的思维。
猜测本来就是对没有实际发生过的事情进行推测和估计,根据不明显的线索或通过凭空想象来寻找想要的答案(这个答案往往由战略家们事先拟好),其结果正确与否不可能有百分之一百的证据来加以验证,由于是建立在假设和想象的基础上,论据论点并不一定严谨或完全符合逻辑,很有可能漏洞百出,但是它在丰富人们知识、开启脑窍、拓展思维、逆向分析、批判分析、增长视野、提供决策素材等方面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一个没有成本的外脑和思想库,只要其立足点不是很反动,影响不是很恶劣,这类文章很值得我们加以研读。
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战略布局、各国主要任务、民族特性等方面分析双方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在局部地区肯定会摩擦不断,甚至擦枪走火。
1、从国际形势来看和平仍是现在及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世界发展的主流方向,世界不需要战争是有目共睹的,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及诸多准世界大战的多角度分析,战争的爆发需要许多条件,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两个主要交战集团的最终形成经历了四五十年,工业及金融的发展、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已为战争提供了足够的物质基础,而且双方间的予盾激化到了非通过战争解决不可的地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英、苏等国属于不同的意识形态集团,双方间形成战略对峙,被夹在中间已被解除武装的纳粹德国利用这一绝佳时机及国际国内予盾迅速崛起,悍然挑起战争。
1962年爆发的中印战争主要起因是新独立的印度,由于历经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其领导人思想比较狭隘,胸中没有大格局,鲁莽行事,决策失误。
2、从战略布局来看,论综合战略实力美俄仍处于第一梯队,当今世界只有这两个国家在不断通过谈判来削减战略武器,可见其所处的鼎足地位;中、日、英、法、德等国处于第二梯队;印度处于二代半梯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印度在快速赶上,近十年来其战略进攻性武器发展很快,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反导弹系统也在实施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激 发 了 群 众 的热忱
。
,
把 但
千百万 群 众 组 织 起 来 革和教育
,
朝 着既 定 目标前 进
、
尽 管 中国 目前 还存 在许 多 不 良社 会 现 象 语 言 纠纷 和 种 姓 制 度
。
,
没 有印 度 那 种 严 重 的 阶级 矛 盾
民族 冲突
、
中国完 全 可 以 通 过 改
通 过 不 断 自我 完 善 来 解 决 面 临 的 问题
。
。
过去六 个五 年计 划 的建 设
一 年为 一 百 的 话 如
, ,
工 业 总 产值指 数
,
,
如 以 一 九五
,
一 九 八 五 年 则达 六百 零 八 点八
,
许 多 工 业 品 产量都 有 了 重 大 增长 烧 炭 增加 了三 点 七 倍
, ,
`
例
从 一 九 五 O 至 五 一 年度 到 一 九 八 四 年至 一 九 八 五 年度 发 电 量 二 十八 点六 倍
附表
表一
:
一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事 业 的 伟 大 成 就
1 9 6 5年
19 78年
19 86年
国 民 收 人指 数 %
工 业 总产 值指 数 % ( 包 括 村 及村 以 下 工 业 )
19 7 452
。
5
9
,
45 3 60 1
。
2 6
877 380 5
。
6
6
。
。
。
农 业 总 产 值指 数 %
。
,
大 大高 于 本 世 纪
由百 分 之 十 七 点
,
前 半叶 年 均 百 分 之零 点 二 五 的 速 度
从 一 九 五 O 年 至 五 一 年度 到 一 九 八 O 年 至 八 一 年
,
度
印度 播种面 积扩 大 了 百 分 之 三 十 一
。
灌溉面 积 占播 种面 积 的 比 例
,
,
一 增 加 到 百分 之 二 十 八 点 六 农 产 品 产 量 增长 如 下
。 、当然ຫໍສະໝຸດ 这 并 不 是 说 印 度的一 切 都
农 业科 研
高 等 教 育 和 企 业 管 理 等 方面
,
都 有 许 多经 验 值
得 中国借 鉴 中国经 济 能较快 发 展
,
在 一 个 不 长 时 间内摆 脱 了 极 端 贫 弱
。
以 一 个 初 步繁 荣 昌盛 的
国家 立 于 世界 之 林
,
这 是 社 会 主 义制 度 大 大 解 放 了 社 会 生 产力
中 印两 国 经济 发 展 对 比 分 析
中印 两 国 有许 多惊 人 的 相似 之 处 印度 迈 得 大 中国 和 印 度
口
, ,
。
两 国 都在 致 力 于 推进 现代 化
,
,
但中 国 的 步 子 要比 一 个 是 七 点四 亿人
,
一 个 是 十 点五 亿 人 口
,
九百 六 十万 平 方 公 里 土 地
,
如 以 一 九五 二 年 为 一 百 的话
, ,
一 九八 五年 则 达 三 千 一 百 四 十 七
,
几 乎 所 有 的 工 业 产 品都 有 了 大 幅 度增长 原 油 二 百 八 十一 点九 倍
, ,
如 从 一 九五 二 年 到 一 九八 五 年
, , ,
煤 炭增
,
加 了 十 二 点 二倍
,
发 电 量 五 十五 点 三 倍
, ,
,
原油
一 百 十五 倍
生 铁 四 点五 倍
,
,
成 品钢 材 六 点 五 倍
汽 车 十 点 五
。
倍
,
化 肥二 百 八 十 六 点 八 倍
、
水 泥 九点八倍
棉花 一 点 一 倍
。
食 糖 四 点四 倍
现在
,
印
度 不 仅 能 制 造 一 般 的高技 术 产 品 天
、
而 且 也 开 始 涉 足 当 代 化 尖端科 技 领域一一 原 子 能
,
,
约 二 百 万 平 方公 里 土 地
;
, ,
可 谓 人 口众 多
幅 员辽 阔
;
两 者都 是 文 明 古 国
,
并 存在着
封建 主 义 的残 余 独立
两 者都 遭 受过 外 国 的 侵 略
,
、
压迫 和剥 削
。
印 度先 于 中国 两 年争取 得 了
中印 皆 属 发 展 中国 家
,
都 在 为 改 变 落 后面貌 而 奋 斗 印度经济 有 了 很 大 变 化
:
从 一 九 五 O 年 至 五 一 年度 到 一 九 八 四 年 至 八 五 年度
、
主要
,
稻 谷 一 点八 倍
,
小 麦五 点 八 倍
。
豆 类 零点 五 倍
,
油 料 一 点五 倍
棉花 一点 八 倍
已 可 基本 自给
。
,
黄 麻一 点四 倍
甘 蔗两 倍
粮食 总 产 量 由零 点 五 亿 吨增 至 一 点 五 亿 吨
投人
从 百 分 之 十四 增加 到 百 分 之 三 十点 七
,
加 上 不 断 增加 现 代 农 业 稻 谷 增长 了 一 点 五
,
所 以 农产 品产 量 有 了 重 大 增长
,
从 一 九 五 二 年到 一 九八 五 年
倍
,
小麦三 点七 倍
油 料 二 点八 倍
棉花 二 点 一 鹿 黄 红 麻 十 二 点 五 倍
,
、
航
计算 机
海洋 学和 生 物 工 程 等
。
并取 得 了 显著 进 步
,
印 度还是 向外输 出技 术 和 提 供
咨询 最 多 的 发 展 中国家
得多 点九
。
中 国 恰 好 也 是 执 行 了六 个 五 年计 划
工 业 总 产值指 数
,
, 。
但 在 大 多 数 经 济 部门取 得 的 成 就 显 然 比 印 度 大
,
,
。
中 国 农 业 发 展 速 度 也 比 印 度快
七 尽 管 中国 播 种 面 积 扩 大 有限
, , ,
一 九五 三 年 到 一 九 八 五 年 从 一 九五 二 年至 一 九 八 五 年
, ,
年 均 增 长 为 百分 之 四 点 仅扩 大 百 分 之 一 点 七
, ,
,
但灌 溉 面积 有较 大 增 长
甘 蔗 六 点二
尸
、
倍
。
可 以说
另外
,
,
绝 大多 数农 产 品 的增长 幅度都 大 于 印度
、
。
中 国 在运 输
,
邮电
,
建筑
、
商业
、
、
外贸
、
科学
。
、
教育
,
、
文化
,
、
体育
、
卫生 和
提 高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等 方 面 所 取 得 的 成 就 也都 大 于 印 度
不 如 中国 印 度 在利 用 核能
生铁 二十 一点七 倍
成 品钢 材 三 十 三 点 八 倍 汽 车五 十 四 点 三 倍
八倍
化 肥 三 百 三 十八 倍
一
水 泥 五 十倍
。
棉花 二 点
食糖 九 倍
。
在 尖端 技 术 领域
,
中国也 取 得 了 令 人 注 目 的 成 就
在 农 业 生 产方 面
,
印度 农 业 生 产 以 百 分 之 二 点 七 的 年增 民率 发 展
( 不 包 括 村及 村以 下 工 业 )
1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