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8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八课辛亥革命(教案)时间:2015-9-28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二)能力目标1.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3.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给出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何评价的操作思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

2.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四)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2.通过历史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民主义,武昌起义,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

2.比较分析法。

3.阅读理解法。

4.多媒体辅助法。

5.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欣赏大屏幕,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孙中山——辛亥革命。

第二次,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邓小平——改革开放。

今天,我们来学习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导入。

二、讲授新课1、酝酿与爆发(1)革命团体的建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约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904年初,黄兴、宋教仁等建立了华兴会,重要成员有一些留日学生和学界.同年冬,一些留日学生和学界建立了光复会,蔡元培任会长.1906年,湖北进步人士刘静庵在武昌建立日知会,成员是学界和新军.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2)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和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做了准备.各地起义的失败也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迫切性.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制定纲领和建立政党的必要性)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同黄兴、宋教仁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70多人集会,决定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民报》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八年级历史8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8课教案
2.基础
1)经济基础:甲午战争之后的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扩大
3)理论基础:三民主义
4)组织基础:同盟会的建立
5)群众基础:收回路权与保路运动
6)军事基础:革命党发动的起义和倾向革命的新军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1.过程
教学
过程
(含板书设
计)
教学环节设计
二次备课记录
2.兴中会
时间1894
备课记录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主备人:曾宪燕
本学期第8课时
集体备课记录
二次备课记录
学科德育设计
.通过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果,作用,意义的探讨,初步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来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教学
目标
1.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兴中会创立中国同盟会及其纲领“三民主义”武昌首义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2.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四.辛亥革命的意义
1.功绩
1)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2)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
3)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
作业
设计
教后反思和交流
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同盟会成立过程及其纲领
难点:十六字纲领与三民主义
教学方法设计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
过程
相关知识衔接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背景
1)根本原因——近代以来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抗争探索的必然结果
2)国际)国内状况——民族危机,民族资本发展,两大矛盾的汇流,维新运动失败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8课,主要介绍孙中山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教材通过讲述孙中山的一生,展示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推动政治的丰功伟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孙中山的生平事迹、革命思想、政治实践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孙中山的伟大贡献,认识他作为革命先行者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孙中山这位历史人物的认识上,可能只停留在表面,对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和思想内涵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认识和理解孙中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孙中山的生平事迹,掌握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推动政治的主要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孙中山作为革命先行者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孙中山的生平事迹、革命思想、政治实践。

2.教学难点: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政治实践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孙中山的革命事迹。

2.案例教学法:以孙中山的生平事迹为例,分析他的革命思想和政治实践。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对孙中山的生平事迹、革命思想、政治实践有深入了解。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孙中山的生平事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孙中山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述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革命思想、政治实践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政治实践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孙中山的贡献,强调他作为革命先行者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级历史8课辛亥革命学教案

八年级历史8课辛亥革命学教案

第八课 辛亥革命 学教案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 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学习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戊戌变法在中国革命进程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资产阶级另一个派别——革命派又是怎样进行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的? (一)预习导航:看谁对以下问题找得快有准兴起: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组织准备) 时间: 地点: 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纲领: 发展 (政党建立) 辛亥革命 性质: (近代化 领导多次武装起义 探索的第 时间: 二阶段: 武昌起义 学习西方 高潮 意义: 的政治 时间: 制度) 中华民国成立 驻地: 结局: 历史意义: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大家分析讨论,群策群力,看谁表现更精彩) 1、辛亥革命 的指导思想及其内容是什么?2、“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三)小结:(四)反馈练习 单项选择1、为民主共和国做出贡献,堪称民主革命先驱的是( ) A 周恩来 B 孙中山 C 李大钊 D 毛泽东2、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最根本原因是( ) A 外国侵华势力强大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C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3、下列各项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 民族主义 B 民主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 A 提倡民主共和 B 提倡民主科学C 提倡学习西方D 要发展资本主义 5、辛亥革命的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 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建立中华民国 D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6、关于辛亥革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B推翻了封建制度C结束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7、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 兴中会 B 华兴会 C 光复会 D 同盟会 简答题:如何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五)学教反思。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八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八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八课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半坡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特点和意义,掌握他们在中国史前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了解半坡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特点和地位。

教学难点:掌握两种文化的时代背景和重要的考古发现。

教学准备:教科书、图片资料、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通过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半坡文化和仰韶文化的代表性遗址和文物,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文化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新知识
1.讲解半坡文化和仰韶文化的起源、地理位置、特点等内容,注重突出两种文化在中国史前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介绍两种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两种文化。

三、展开讨论
1.组织学生讨论两种文化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探讨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文化发展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半坡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重要性,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贡献。

四、小结课程
老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强调半坡文化和仰韶文化在中国史前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尝试描述半坡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重要特点。

六、课堂反思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一份人教版初中历史第八课《半坡文化和仰韶文化》的教案范本,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一、了解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二、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武昌起义的紧张情景等插图,体会三民主义的实际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震撼力;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比较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

三、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图片分析法提问启发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

据统计,全国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之多,比如:中山市、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中山公园、中山路、中山图书馆……。

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过渡:孙中山认为只有用革命的手段,才能推翻腐朽的清朝统治,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为此,他创建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政党,组织开展资产阶级革命活动。

那么,他创立了哪些团体和政党呢?自主学习、2分钟快速阅读第一子母,完成老师给出的“孙中山创建革命党”的表格,时间、地点、纲领、性质。

名称时间地点纲领(誓言)性质兴中会1894 檀香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政府中国同盟会1905 东京三民主义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课件展示兴中会成立后各地涌现的多个政治团体,如:华兴会、光复会等,思考:处于分散状态的革命团体对革命形式的进展有何影响?(不利于统一的政治活动,因此迫切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组织---同盟会应运而生。

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8课 辛亥革命

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8课 辛亥革命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等历史基础知识,把握辛亥革命的整体过程,掌握中华民国正确的纪年方法。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同时,通过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先辈事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孙中山吗?投影中显示的就是被称为“国父”的孙中山先生的照片。

“皇上”是什么时候退出历史舞台的?“皇上”退出历史舞台与孙中山先生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孙中山创立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秘密宣誓。

他们的誓言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继兴中会成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为建立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作了准备。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也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已经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到1905年8月份,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就成立了。

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民主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三民主义: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建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和他的战友在许多地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这些起义都失败了,直到1911年的武昌起义取得成功。

二、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成功后,全国各地的形势怎样?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已没有办法维持下去。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导入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导入
(八)板书设计: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整合、把握程度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难点突出,讲究技巧性、艺术性,能够达到帮助学生把握课程内容的目的。
(九)教学反思:包括教案的亮点、学术争论的不同观点、教学困惑等。
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肩负起历史的使命,顺应历史潮流,开始拿起武器进行斗争,并于发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辛亥革命。
设计意图: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所做的探索进行复习,有利于旧知的巩固,同时,自然地过渡到本课内容,使学生从线索上清晰地把所握近代以来中国各个阶层的探索,认识到革命斗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本课共有两目,分别是“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武昌起义”和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都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本课的主线:准备――爆发――结果。学情分析:
(三)教学模式:以各区(市)、学校推行的模式为主,教师独创并经过实践并在一定区域内反响良好的也可。
(四)教具:一般包括多媒体、小黑板、历史挂图、教学实物等。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包括基本的历史知识,即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设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态势。
本次教学是历史学科在新课标教学模式下的一次尝试,试图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合作中,活动的参于中学会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八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八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八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了解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其成就,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

教学难点:1. 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从此,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翻到教材第13页,自主学习“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部分。

2. 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概括一下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二是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三是国际环境的压力。

三、合作探讨1. 请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第13页“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部分。

2. 各小组讨论后,选代表进行汇报。

3. 教师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四、课堂讲解1. 教师结合教材第14页,讲解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家庭、学校、社区的实际,思考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下一课时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其成就。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案
4.广州起义(失败)
背景 同盟会的成立
概况 民族 三民主义 民权 民生
卷尾语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为了 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他弃医从政,担 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面对腐败不 堪的清王朝政府,他毅然走上革命道路 。成立兴中会,举行起义,宣传革命思 想,整合革命力量,直到成立中国同盟 会,提出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从此中 国革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一场影响中 国乃至世界的民主革命即将来临。
①民族危的政机治的学刺说。激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识到“医
孙中山(1866—1925),②名文受,西方术救教人育,的所济影有响限、”,国“外医国”比“医人”更重 字逸仙,早年在澳门、广州一带生行活求学要,经从历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
医,后弃医从事政治斗争。曾化名
中山樵,以后遂以“中山”名世。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章炳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树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
邹容
——陈天华《警示钟》
陈天华
(2)各种革命团体的成立
革命团体 兴中会 公强会 华兴会 光复会 易知社 岳王会 日知会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图文资料说一说《辛丑条约》后, 出现了哪些资产阶级革命著作和革命团体?有哪些影响?
著作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猛回头》、《警示钟 》
革命团体 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 日知会
使得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革命力量逐渐壮大。
探究
成立统一革命政党和明确革 命纲领的必要性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案一、课程目标:1、知道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2、了解孙中山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1. 情境激发(5分钟)引导学生回想文化课讲到过的关于孙中山的内容,如孙中山名言和革命活动等。

2、知识学习(30分钟)1)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分为三个阶段(4分钟左右):①光复会、兴中会的活动②辛亥革命和南北议和③建立中华民国和革命后遗症2)介绍孙中山思想的主要内容(15分钟左右):①平均地权:消灭封建特权,保护农民利益,建立平均财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三民主义:民权、民主、民生,实行国民政治和劳动者权利的保护,保障人民基本利益。

③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发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思想的侵略,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

3)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诉求,孙中山得到了广泛的支持(5分钟左右):①在国内,孙中山得到了中南海、上海等地商人和资本家的支持,他们希望能够打破军阀割据、反对帝国主义,实现国家的统一。

②在国外,孙中山得到了在日本和海外华侨的支持。

当时,中国社会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分割,海外华侨是中国的重要力量,为了保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他们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中。

3、知识拓展(15分钟)1)引领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孙中山的革命精神。

在研究报告中介绍孙中山的行动及其贡献,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体会孙中山为民族独立和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4、教学评价(10分钟)1)请学生自行检查,讨论革命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让学生结合当今社会,谈谈中国需要的是什么样的革命。

三、个人收获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们了解了孙中山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思想的斗争中所做出的贡献。

此外,他的思想和贡献成为今天中国发展现代化的灵魂。

学生应该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先行者孙中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先行者孙中山》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事迹。

教材从孙中山先生的出生背景、理念、活动、推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和伟大贡献,理解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辛亥和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事迹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孙中山先生的理念和贡献可能存在误解,需要通过课堂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地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理解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和伟大贡献的尊重和敬佩,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发展作贡献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事迹,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教学难点:孙中山先生的理念和贡献,学生对孙中山先生的正确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授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事迹;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和伟大贡献。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事迹。

3.合作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孙中山先生的理念和贡献,讨论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4.讲授法:教师详细讲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事迹,阐述孙中山先生的理念和贡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案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过程与方法:以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1.
有何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一改变?②孙中山早年的救国主张有何影响、国外生活求学经历。

②从改良主义转向革命共和。

体。

这个革命团体的宗旨是什么?革命纲领是什么?
阶级革命著作和革命团体?有哪些影响?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极大推动了全国革命
学生回答: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民族主义
地位
.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导入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导入
[投影显示]
[教师讲解]同学们,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兴中会成立之初,就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奋斗目标提了出来,这表明,兴中会一开始就是以一个旨在武装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团体出现的。因此,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教师引导]同学们,继兴中会的成立,从1894年到1905年,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请同学们看下列表格。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出自人教版教材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8课《辛亥革命》。本单元主要体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为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与探索,从而使中国一步步走向近代化的历程。其中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课共分有两目: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武昌起。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是历史学科在新课标教学模式下的一次尝试,试图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合作中,活动的参于中学会
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能力。
(一)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教师问,孙中山寻求的救国的道路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孙中山寻求的救国道路,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及早年的革命活动;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分析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含义2过程与方法:以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史料的查找、收集、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让学生学习孙中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树立为民族的复兴而矢志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

难点:三民主义内涵及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孙中山先生半身像以及课题,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引导学生首先在白纸上写出对孙中山先生的首次认知,对他的评价,对他的了解,对他的印象。

一、从“医人”到“医国”1、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说一说孙中山的早年经历。

图片展示孙中山的早年经历。

点出广州香山那边的地理位置优势。

孙中山得以有机会海外学习。

2、展示老照片“四大寇”,引导学生理解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心路历程。

孙中山逐渐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孙中山先生市怎样医国的?二、从“改良”到“革命”1、设问:孙中山先生一开始就是坚定的革命家吗?他在革命道路上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索?2、展示材料: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

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思考: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什么思想?结果如何?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思考: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的思想有什么转变?三、由革命团体到革命政党1、创建兴中会(1)展示图片:①兴中会成员、②兴中会在檀香山秘密宣誓地、③兴中会誓词引导学生归纳兴中会相关列表:名称时间地点创建者性质影响教师特别指出: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成配套练习第八课
结束语
媒体播放《歌唱祖国》以达到情感升华的目的
课后反思
八年级历史优质课教案
科目
历史
时间
2011、3、31
授课教师
孔令旭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伟大的历史转折
授课地点
西五楼多媒体教室




知识目标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3、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入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复习提问
1、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2、文革中出现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3、文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1、文革后两年徘徊是如何形成的?
2、“两个凡是”具体内容是什么?正确吗?为什么?
3、知识梳理,展示文献资料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必要性,并对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产生敬仰之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讨论、归纳
课时安排1Leabharlann 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
1、媒体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视频资料
2、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
3、20世纪中国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学生归纳
分组讨论
民主法制建设
1、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有哪些措施?
2、展示图片资料
知识梳理
学生回答本课的收获,教师媒体展示本课学习内容
课后练习
媒体展示
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