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名词解释最新

合集下载

解剖学名词解释(考试必背)

解剖学名词解释(考试必背)

1、器官:几种不同组织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的结构。

2、系统:形态不同、共同完成一种连续的功能的器官组合在一起称为系统3、内脏:呼吸、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腹、盆腔内,并借孔道与外界相通,统称为内脏4、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下垂,掌心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5、椎孔:椎体与椎弓构成椎孔,所有椎孔连成椎管,内容纳脊髓6、椎间孔:相邻两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椎间孔内有脊神经通过。

7、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称骶角。

是骶管麻醉的定位标志8、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围成,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9、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推体之间,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后外侧纤维环薄弱,易引起椎间盘突出10、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借骨连接连接而成,具有参与呼吸运动,保护胸腹腔器官的功能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向前微凸的角称胸骨角,两侧与第二肋软骨相连,是计数肋骨序数的标志。

12、胸骨下角:两侧肋弓之间的夹角称胸骨下角,内有剑突13、肋弓:第8~10对肋软骨的前端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下缘形成肋弓14、翼点:位于颅侧面的颞窝内,是额、顶、颞、蝶四骨之间相交的区域,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骨折时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15、前囟:位于颅顶矢状缝前端充填的纤维组织膜,呈菱形,新生儿多于生后1岁半闭合。

16、鼻旁窦:位于同名颅骨内,并开口于鼻腔的含气空腔,由骨性鼻旁窦内衬黏膜构成;包括上颌窦、蝶窦、筛窦、额窦各一对17、桡神经沟:肱骨中段的后上方从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内有桡神经通过18、尺神经沟:肱骨内上髁后方的浅沟,内有尺神经经过19、肘后三角: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在伸肘180°时呈一直线,当肘关节前屈90°时呈一等腰三角形,这种位置关系发生改变,提示有肘关节脱位20、耻骨下角:两侧耻骨下支、坐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所成的夹角称耻骨下角21、足号:跗骨和跖骨借骨连接而形成凸向上的弓形结构称为足弓,具有缓冲震荡,保护脑和内脏器官等作用22、腹般沟韧带:腹外斜肌膜下缘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形。

解剖名词解释

解剖名词解释

解剖名词解释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尺神经沟:尺神经沟位于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在其内通过,此处表浅贴近骨面,隔皮肤可触到。

界线:是指由骶骨的岬及其两侧的骶骨翼、髂骨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嵴和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也是盆腔的入口。

颅囟:新生儿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

颅囟主要有前囟(额囟)、后囟(枕囟)、蝶囟和乳突囟。

椎间盘: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

颈腰部纤维环前厚后薄,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椎间盘脱出症。

Chopart 关节:又称跗横关节transverse tarsal joint.Chopart关节是距跟舟关节和跟骰关节的联合构成,其关节线横过跗骨中份,呈横位的"S" 内侧部凸向前,外侧部凸向后.但关节腔并不相通,在解剖学中为独立的关节.临床上常沿此线进行足的截断。

半月板:半月板是2个月牙形的纤维软骨,位于胫骨平台内侧和外侧的关节面。

其横断面呈三角形,外厚内薄,上面稍呈凹形,以便与股骨髁相吻合,下面为平的,与胫骨平台相接。

这样的结构恰好使股骨髁在胫骨平台上形成一较深的凹陷,从而使球形的股骨髁与胫骨平台的稳定性增加。

半月板的前后端分别附着在胫骨平台中间部非关节面的部位,在髁间棘前方和后方。

这个部位又可称做半月板的前角和后角。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故临床上可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组织麻醉。

当前斜角肌肥厚或痉挛可压迫臂丛,致使患肢麻木、疼痛或运动障碍等,称“前斜角肌综合症”。

解剖名词解释

解剖名词解释

1 组织:由形态、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与细胞外膜基质构成。

2 器官: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并执行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3 系统:一些器官为完成共同性的生理功能构成。

4 内皮:内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的单层扁平上皮。

5 紧密连接:细胞靠近游离面外,成网格状融合,有封闭的细胞间隙,防止大分子物质丢失得到作用。

6 质膜内褶:由上皮细胞基底面的质膜向细胞内凹陷形成,周围有许多纵向排列的线粒体,有扩大面积,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转运。

7 间皮:分布在心包膜,胸膜,腹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8 血清:血液流出血管后,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并析出淡黄色清亮的液体,称血清。

9 肌节:暗带中央有一浅色窄带称H线,H带中央有一深色的M线;明带中央有一较暗的细线称Z线,相邻两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10 闰盘:由相邻两个心肌纤维的分支祥和嵌合而成,常呈阶梯状。

11 尼氏体:在光镜下呈嗜碱性颗粒或斑块;电镜下为粗面内质网,能合成结构蛋白和分泌蛋白。

12 突触:神经原和神经原之间,或神经原与非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特化细胞连接。

13 神经纤维:由神经原的轴索外包胶质细胞所构成的,分有髓神精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14 神经末梢:是周围神经纤维末端在其他组织器官内形成的特殊结构。

15 环层小体:体积较大,圆形,外有数十层同心圆排列扁平细胞构成被囊,中央有一条均质性的染色体的圆柱体。

16 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呈长筒状,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密质的主要结构单位。

17 肝门管区:相邻几个肝小叶间有一结缔组织较多的区域,一般呈三角形或多边形,称肝能管区。

1、中动脉1)内膜:三层中最薄,由内皮+内皮下层(薄的结缔组织)+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组成,血管横切面呈波浪形)。

2)中膜:厚,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纤维组成,中间有少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3)外膜:由LCT组成,与中膜交界处有一层外弹性膜。

二、心肌形态:分支短圆柱状LM结构:胞核1个,位于心肌纤维中央;有闰盘;可见横纹EM结构特点:终池扁小;形成二联体;横小管位于Z线水平;肌质网稀疏闰盘处为中间连接桥粒和缝管连接3.骨密质分为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

解剖学名词解释

解剖学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外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平对第二肋,为计算肋的重要标志。

2、翼点:在颞窝区内额、顶、蝶、颞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较薄,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3、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又为小骨盆的上口,由骶骨的岬、两侧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上缘共同构成。

4、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临床上通常上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叫做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空肠到肛门的一段叫做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场和大肠。

5、十二指肠大乳头:在十二指肠降部肠腔的后壁上有一条纵行的粘膜皱襞,其下端的乳头状突起,叫做十二指肠大乳头。

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胆汁和胰液由此流入十二指肠内。

6、鼻旁窦:又称鼻侧窦,指位于鼻腔周围含空气的骨性腔,期内衬有粘膜,共有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四对,都开口于鼻腔。

具有湿润和温暖空气,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7、肺门:指肺内侧面的中央部,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

8、纵膈:指两侧纵膈胸膜间全部结构的总称,呈矢状面,上窄下宽。

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膈胸膜,上达胸廓入口,下至隔9、肾门:是指肾的内侧缘中部的凹陷处,是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的部位,称为肾门。

10、膀胱三角:是膀胱底的内面,左右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域,称为膀胱三角。

此区域无粘膜下组织,粘膜紧贴肌层,故膀胱膨胀或空虚时,该区保持平滑状态11、附睾:可分为三部分,上端膨大的附睾头,中间扁圆的附睾体,下端狭细的附睾尾。

附睾紧贴睾丸的上端和后缘,有储蓄和营养精子的作用。

12、射精管:由输精管末端与精囊腺排泄管汇合而成射精管,从前列腺底部穿前列腺实质,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

13、子宫峡:指子宫颈和子宫体相连接处的狭细部,称为子宫峡。

在妊娠期,子宫峡逐渐扩张伸长,形成子宫下段。

14、卵圆窝:位于房间隔的下部,左右心房一侧的卵圆形浅窝,此处较薄,是胎儿时期卵圆孔在出生后闭合留下的遗迹。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1. 解剖学(Anatomy):研究动植物体内结构和各种器官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2. 组织(Tissue):相同类型细胞结合而成的一系列细胞,例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3. 器官(Organ):具有特定功能的由不同类型组织组成的结构,例如心脏、肺、肝脏等。

4. 系统(System):由多个相互协调合作的器官组成的功能单位,例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

5. 关节(Joint):骨骼相连结的部位,允许骨骼之间的相对运动,例如肩关节、膝关节等。

6. 骨骼(Skeletal system):由骨骼组成的支撑结构,保护内脏器官并提供肌肉附着点。

7. 肌肉(Muscle):由肌肉组织构成的器官,能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和运动。

8.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由神经组织组成的系统,传递和处理信息以控制身体的各种活动。

9.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 system):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系统,在体内循环血液,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10.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相关器官组成的系统,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

11.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系统,负责气体交换和呼吸作用。

12.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的系统,负责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13. 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组成的系统,负责繁殖和生殖。

14.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由内分泌腺和激素组成的系统,调节体内各种生理过程。

15. 皮肤(Skin):覆盖身体表面的最大器官,具有保护、感知和调节体温等功能。

16. 脊椎(Vertebral column):人类脊柱的正式名称,由多个椎骨构成,并保护脊髓。

17. 头颅(Skull):包括颅骨和面部骨骼,保护和支持脑部和感官器官。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骨膜(periosteum):紧贴于骨的表面(关节面除外)。

特点:1.外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致密而坚韧。

2.含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具有营养骨的作用。

3.含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灵敏。

4.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参与骨的生长和修复。

骨髓(bone marrow):1.红骨髓,存在于骨髓腔内(6岁以前)与骨松质间隙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具有造血功能。

2.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存在与成人的骨髓腔内。

锥孔(vertebral foramen):由椎体和椎弓构成,彼此连成椎管,容纳和保护骨髓。

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由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锥下切迹围成,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角(sternal angle):由胸骨柄和胸骨体连结处形成微向前突的角,称胸骨角。

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序数的重要标志。

胸骨下角(infrasternal angle):为两侧肋弓(第7~10肋软骨连接而成)在胸骨下端汇合处所形成的夹角,又称腹上角。

翼点(pterion):位于颅骨外侧面颞窝的内侧壁,由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呈“H”形的区域,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骨质薄弱,骨折时易伤及该动脉,造成硬膜外血肿,危及生命。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位于相邻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具有连接、提供运动度、缓冲脑震荡和保护脑等作用。

骨盆界限(terminal line of pelvis):由骶骨岬、骶骨翼及两侧的弓状线、髂耻隆起、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上缘相连而成的环行线,是大、小盆骨的分界线。

斜角肌间隙(scalene fissure):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咽峡(isthmus of fauces):由腭垂、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标志,为口腔通向咽的门户。

人体解剖学常见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常见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常见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一.运动系统1.骨髓: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内含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及脂肪组织。

2.板障: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为内板和外板,二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3.椎孔: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一孔,称椎孔。

全部椎骨的椎孔连接成椎管。

椎管内容纳脊髓等。

4.椎间孔:椎弓根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5.骶岬:骶骨底的前缘向前突出称为岬(骶岬),参与界线的组成。

6.骶角: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角(是第5 骶椎的下关节突),临床上以此来确定骶管裂孔位置。

7.肋弓:第8-10对肋骨的前端借肋软骨连于上位的肋软骨形成肋弓,常作为腹部触诊确定肝、脾位置的标志。

8.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到,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9.桡神经沟:肱骨体的后面中份有由上内向下外斜行的浅沟称为桡神经沟,有桡神经和肱深动、静脉经过。

10.翼点:颞窝前下部较簿,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11.关节囊: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包囊,分为外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滑膜层两部分。

12. 椎间盘: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中央部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构成。

13. 黄韧带:连接相邻两个椎弓板之间的韧带,由弹性纤维构成,可协助围成椎管和限制脊柱过屈。

14.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及其间的连结构成的骨环。

15. 腹直肌鞘:由腹前外侧壁三层阔肌的腱膜构成的包裹腹直肌的纤维性鞘。

16. 白线:位于腹前壁的正中,由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形成的结构。

17.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

二.内脏学(消化系统)1.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通向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部。

解剖学名词解释

解剖学名词解释

1.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的的结构。

2.系统:许多功能相关的器官连接在一起,完成一种连续的生理功能的结构。

3.内脏:呼吸、消化、泌尿及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腹、盆腔内,并借一定的孔道与外界相通,总称为内脏。

4.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掌心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5.沿前后方向将人体纵行切开的剖面称矢状面。

通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面(将人体纵切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沿左右方向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称冠状面(额状面)6.在人体表面,常有骨或肌的某些部分形成的隆起或凹陷,可看到或摸到的,称为体表标志7.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组织相连接,称骨连结直接连结:骨与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相连间接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囊相连,囊内有腔隙,含有滑液,活动度大,称关节。

8.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构成椎间孔9.骶骨的底部前缘向前突出,称岬,是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标志。

10.骶管的下端呈三角形,称骶管裂孔11.椎间盘:位于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12.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13.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肋弓;14.两侧肋弓在中线构成向下开放的胸骨下角15.翼点在颞窝内,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的区域,此处骨质较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经过,骨折时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16.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骨、尾骨连结而成17.界线:由骶骨的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

18.两侧耻骨下支、坐骨支(合称耻骨弓)和耻骨联合下缘所成的夹角称耻骨下角。

19.冠状缝:在颅盖,额骨与两侧顶骨的紧密连结形成的缝隙。

人字缝矢状缝20.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接而形成的凸向上的弓21.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借之间形成的结构22.腹股沟管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的一条斜行肌腱裂隙内有男性精索和女性子宫圆韧带通过,长约4.5cm23.海氏三角位于腹前臂前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形区域24.股三角:股的前部上方由腹股沟韧带缝匠肌长收肌围成的三角形区域25.上消化道临床上通常将口腔到十二指肠之间的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26.咽峡腭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27.十二指肠球:起始部肠管壁较薄粘膜无皱襞称十二指肠球部是十二直肠溃疡的好发部位28.肝十二指肠韧带:是连于肝门与胃小弯十二直肠上部之间的双层黏膜右侧部称肝十二直肠韧带,内有胆总管肝固有动脉门静脉等结构通过29.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30.齿状线:各肛柱下端和肛瓣练成锯齿状的环形线,此线是黏膜和皮肤的分界标志31.肝门: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神经淋巴管等出入的部位32.十二指肠悬韧带:斜向左上方至第二腰椎体左侧再向前下折转弯曲与空肠相续该弯曲称十二脂肠悬韧带,固定于腹后壁的装置,是确认空肠起始处的标志33.腹膜腔:是脏壁两层腹膜之间相互移行围成的潜在性的间隙内有少量浆液34.直肠子宫陷凹:女性在直肠与子宫之间有直肠子宫陷凹,是腹膜腔的最低点35.肛直肠环:肛门内外括约肌直肠下端纵行肌及肛提肌的部分肌束共同围绕肛管构成一强大肌环称肛直肠环36.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返回左心房37.卵圆窝:在右心房后内侧壁的房间隔下部有一卵圆形浅窝称卵圆窝位胎儿卵圆孔闭锁后的遗迹38.动脉韧带:在肺动脉干分叉处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有一结缔组织索称动脉韧带是胎儿期动脉导管闭索后的遗迹39.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部分,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高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血管扩张,可使血压回降40.静脉角: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索关节后的回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41.危险三角:面部尤其鼻根到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形区域内发生感染时若处理不当,病菌可经上述途径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故此区域称面部为危险三角42.乳糜池:位于胸导管起始部的囊状膨大,接受左右腰干和肠干43.上呼吸道:临床上常将鼻咽喉合称为上呼吸道44.鼻前庭:为鼻腔的前下部内面衬以皮肤生有鼻毛此处鼻中隔的黏膜较薄,毛细血管特别丰富是鼻出血好发部位45.声门裂:由喉黏膜覆盖声韧带构成两侧声壁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46.声门下腔:声门裂以下的部分称声门下腔47.喉室:前庭壁与声壁之间的菱形隐窝称喉室48.气管杈:气管在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的分叉处称杈。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解剖学是研究生物体结构和形态的科学,其中包含大量的专业名词。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解剖学名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解剖学知识。

1. 细胞(Cell)。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载体。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通过细胞间质相互联系形成组织。

2. 组织(Tissue)。

组织是由一定类型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常见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3. 器官(Organ)。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是生物体内部的重要结构。

常见的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等。

4. 系统(System)。

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相互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

人体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

5. 骨骼系统(Skeletal System)。

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撑结构,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

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参与运动和储存矿物质。

6. 肌肉系统(Muscular System)。

肌肉系统是由肌肉组成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量和促使身体运动。

肌肉系统还可以维持姿势、保护内脏器官和参与体温调节。

7.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等器官,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消化成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8.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肺,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为身体组织提供氧气。

9.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主要功能是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同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送回心脏和肺。

10.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主要功能是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和调节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解剖(名词解释)

解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骨性标志:在体表能看到或触摸到的骨突出结构称骨性标志,如胸骨角、肩峰等。

2、胸骨角:柄体相连结处梢向前突,称为胸骨角,两侧连结第2肋,是临床计数肋骨序数的标志。

3、翼点:额,顶,颞,蝶骨连结成“H”形,称翼点。

此处骨质薄弱,其内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通过,外伤或骨折时,易损伤该血管,而引起颅内的硬膜外血肿。

4、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

由髓核和纤维环两部分构成。

5、腹直肌鞘:为包裹腹直肌的纤维性鞘,由腹壁三层扁肌的腱膜构成,分前后两层。

6、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是肌、筋膜和腱膜间的潜在斜行裂隙,长4-5cm,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7、内脏学:研究内脏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及结构的学科称内脏学。

8、上下消化道:临床上通常把口腔至十二指肠的消化管称上消化道,把空肠以下的消化管称下消化道。

9、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和通道。

10、麦氏点:在体表投影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称麦氏点,患急性阑尾炎时,此点附近有明显压痛特征。

11、上下呼吸道: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上呼吸道,把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称下呼吸道。

12、胸膜腔:由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跟处相互移行所形成的封闭的潜在性的腔隙称胸膜腔。

胸膜腔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呈负压,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胸膜间的摩擦。

13、肋膈隐窝:肋胸膜与隔胸膜相互转折处所形成的隐窝称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处,胸膜腔积液常积聚此处。

14、纵膈:左右侧纵膈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15、肾区:体表投影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所形成的夹角,临床上称肾区,某些肾病患者触压或叩击此区可引起疼痛。

16、肾窦:肾门伸入肾实质的部分称肾窦,内含肾盏,肾盂,肾的血管,神经,淋巴和脂肪等。

17、腹膜腔:脏腹膜和壁腹膜相互横行,共同围城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称腹腔膜,男性腹腔膜为一个完全密闭的腔隙,女性腹腔膜则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

解剖学名词解释

解剖学名词解释

1.钩椎关节( Luschka 关节):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边双侧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

如过分增生,可使椎间孔狭小,压迫脊神经,为颈椎病的病因之一。

2.椎体钩:为3—7 颈椎椎体上边侧缘向上的崛起。

3.岬(骶骨):骶骨底上缘中份向前隆凸,称岬。

4.骶角:骶管裂孔双侧向下突出的骨角,是骶管麻醉时的骨性标记。

5.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骨会集处最为单薄,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

6.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空隙,称翼腭窝。

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通眶,向内通鼻腔,向后通颅中窝,向下经腭大管、腭大孔通口腔。

7.前囟: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呈菱形,较大,生后1—2 岁闭合。

8.关节盂:肩胛骨外侧角的梨形浅窝,与肱骨头构成肩关节。

9.桡神经沟:肱骨体后边中部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有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经过。

10.尺神经沟:肱骨内上髁后方的一浅沟,称尺神经沟,有尺神经经过。

11.桡骨粗隆:桡骨颈内下侧的崛起,为肱二头肌抵止处。

12.髂前上棘:髂嵴的前端称为髂前上棘。

13.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结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双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记。

14.耻骨联合:由双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而成,其上方有耻骨上韧带,下方有耻骨弓状韧带增强。

15.跗横关节( Chopart 关节):由跟骰关节和距跟舟关节联合构成的横过跗骨中部的横位的“ S”形关节,临床上可沿此线进行足的离断。

16.腱鞘:指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多位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腱鞘可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纤维层位于外层,又称腱纤维鞘;滑膜层位于腱纤维鞘内,其内层包在肌腱表面称脏层,外层贴在腱纤维层的内面,称为壁层。

脏壁两层之间含少许滑液,可减少肌腱运动时的摩擦。

17.斜角肌空隙:前、中斜角肌与第 1 肋之间的缝隙称为斜角肌空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经过。

18.胸腰筋膜:被覆于竖脊肌四周的筋膜特别发达,称胸腰筋膜。

解剖名词解释

解剖名词解释

解剖名词解释1.翼点(pterion)额骨、顶骨、颞鳞和蝶骨大翼四骨连结的骨缝呈“H”形,此部位称为翼点,此部骨质薄,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

2、蝶鞍(sella turcica)位于颅中中间部蝶骨体上方,蝶鞍中间的凹窝为垂体窝.3、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为不规则的窄隙,后方为翼突,前方为上颌骨体,内侧为垂直板,下部移行为翼腭管,借腭大孔、腭小孔开口于硬腭,经蝶腭孔于鼻腔相通,经圆孔向后通颅中窝,借翼突根的翼管向后大到达颅底的破裂孔,经眶下裂通眼眶经翼上颌裂通颞下窝。

4前囟、(anterior fontenelle)位于矢状缝前端的呈菱形的由结缔组织膜充填的结构为前囟,前囟在出生后1~2岁闭合。

5 角膜(cornea)眼球外膜的前1/6,无色透明,曲度较大,由弹性。

角膜内无血管,但有丰富的感觉神经分布,故有异物或病变时,疼痛明显。

6、巩膜静脉窦(sinus venosus sclerae )靠近角膜缘的巩膜实质内,有成环状的巩膜静脉窦,为房水循环中回纳于血管的途径。

7、虹膜(iris)为血管膜的最前部的圆盘状的薄膜,虹膜将眼房分为较大的前房和较小的后房,二者借瞳孔相互交通。

8、视网膜(retina)在血管膜内面,由两层构成。

外层时单层细胞的色素上皮层,内层是由视部、睫状体部和虹膜部组成的神经层,其内外两层易分离,临床上称视网膜脱离。

9、黄斑(macula lutea)位于视神经盘颞側月3.5mm处,其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处。

10、视神经盘(optic disc)视网膜视部前份较薄,后部较厚,在其内面的视神经起始处的白色隆起,盘的边缘略突,中央凹陷有视网膜中动、静脉穿过,其中央处无感光细胞称盲点。

11、晶状体(lens)位于虹膜后方,玻璃体前方,呈双凸透镜状;前面曲度较小,后面曲度较大,无色透明,富有弹性,不含血管和神经。

晶状体若因疾病或创伤而变混浊,称白内障。

解剖学名词解释

解剖学名词解释

解剖学1、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膜间部与发音有关,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上下呼吸道的分界。

2、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等出入。

3、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4、胸膜腔: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

5、肋膈隐窝:是由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半环形间隙,即使在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能充满此间,是直立位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腔积液首积聚于此。

6、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粘膜面,由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此区无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充盈与否,均保持平滑状态,不形成皱襞,是膀胱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也是膀胱镜检的重要部位。

7、肝门:肝脏面的横沟称肝门,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神经、淋巴管出入。

8、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它是粘膜和皮肤的分界线,其上、下的组织来源、血供、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管理均不同,其上的静脉曲张称内痔,其下的静脉曲张称外痔。

9、Calot三角:是由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肝固有动脉右支和胆囊动脉经过,是胆囊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0、腹膜:是贴附于腹、盆壁内面、膈下面和腹盆脏器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脏、壁两层,具有分泌、吸收、防御、修复、保护和支持作用。

11、小网膜:是连于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左侧连于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部分称肝胃韧带,内有胃左、右血管、胃左、右淋巴结、神经和淋巴管等,右侧连于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肝固有动脉、胆总管、肝门静脉、神经和淋巴管走行。

解剖名词解释

解剖名词解释

常考的!!咽淋巴环:围绕消化道,呼吸道起始部位;咽扁桃体,腭扁桃体;对消化道,呼吸道起保护作用.肺门:肺内侧面中部椭圆形凹陷;支气支管,肺功能,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通道.二尖瓣复合体:左心室;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乳头肌;有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胸骨角:胸骨柄(1分)和胸骨体(1分)的连结部微向前凸(1分),可在体表触及。

其侧方连第二肋(1分),是计数肋序数的重要标志(1分)。

咽峡:腭垂,腭凡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舌根;是咽与口腔的分界.齿状线:是肛柱的下端和肛瓣的边缘围成一锯齿状线称齿状线,是黏膜与皮肤的分界线。

灰质:神经中枢内;神经细胞的胞体和树突存在的部位.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纤维束(髓鞘).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细胞体聚在一起.膀胱三角:膀胱内;左,右侧输尿管在膀胱的入口,尿道内口三者围成的三角形;膀胱炎,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胆囊三角:肝下方;肝总管,胆囊管和肝下面围成的三角形间隙;有胆囊动脉经过,是外科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动脉圆锥:右心室前上方;右心室的流出道.输尿管间隙:左,右侧输尿管在膀胱的开口之间的黏膜皱襞;膀胱镜寻找输尿管入口的标志.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肾血管,淋巴管,神经,肾盂.翼点:颞窝的内侧壁由额、顶、颞、蝶四骨构成(2分),四骨的相接部的“H”型区域(1分)称翼点。

翼点的骨质较薄(1分),易因外力而发生骨折伤及行经其内面的血管(1分),引起颅内出血。

心包腔: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移行,两层间间隙,腔内含少许浆液.纵隔:左,右纵隔膜间;左,右纵隔膜之间的所有器官,结构和组织.回盲瓣:回肠末端;回肠末端伸入盲肠而形成的上,下两片黏膜皱襞;控制小肠内容物进入盲肠的速度,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入小肠.盆膈:肛提肌,尾骨肌和盆膈上,下筋膜;参与封闭骨盆出口大部的筋膜结构.体(大)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及分支,组织毛细血管,小静脉,中静脉,大静脉,右心房;流经路程长,范围广,输送营养,氧气,带走代谢产物,还输送激素.螺旋器:内耳窝管内(系听觉感受器);接受声波刺激,将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网状结构:神经中枢内;灰质,白质,神经细胞包体.锥体外系:大脑皮质,纹状体,黑质,红核,脑桥核,小脑;调节肌的张力,协调运动,控制人体姿势,维持习惯性动作.腹股沟镰:腹内斜肌的肌束斜向前方,越过精索前面.精索:腹股沟管腹环至睾丸上端平面;输精管及血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神经,淋巴管,腹膜鞘突和3层被膜.干骺端:骨干近骺的部位;幼年时为骺软骨,成年时骨化为骺线.腹股沟浅环:腹外斜肌腱膜于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裂隙;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灰交通支:交感神经椎旁神经节发出的轴突,又返回至脊神经,交感于与脊神经之间的一段纤维;表面无髓鞘,外观呈灰色,31对脊神经均含有灰交通支.椎间盘:椎体与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纤维环和髓核;脊柱有椎间盘23个,腰部最厚,颈部次之,胸部最薄.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的交点处;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阑尾发炎时此处有压痛.肺根:肺门处;主支气管,肺的血管,淋巴管及朴经.白交通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发出来的轴突,连于脊神经与交感神经之间的一段;表面有髓鞘,外观呈白色,白交通支与15对脊神经相连(胸1—腰3).动脉韧带:为连于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至主动脉弓下缘的纤维性结缔组织索,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的遗迹)。

(完整版)解剖名词解释

(完整版)解剖名词解释

(完整版)解剖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 position)⾝体直⽴,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与躯⼲两侧,下肢并拢,⼿掌和⾜尖向前。

2.⾻膜(periosteum)紧贴于⾻的表⾯(关节⾯除外);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致密⽽坚韧;含有丰富的⾎管和淋巴管,具有营养⾻的作;⽤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灵敏; 内层含有成⾻细胞,参与⾻的⽣长和修复.。

3.⾻髓(bone marrow)红⾻髓(red bonemarrow):存在于⾻髓腔(6岁以前)与⾻松质间隙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具有造⾎功能,是⼈体内主要的造⾎器官;黄⾻髓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仅存在于成⼈的⾻髓腔内4.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相邻椎⾻的椎上切迹与椎下切迹彼此围成,内有脊神经和⼩⾎管通过。

5.椎孔(vertebral foramen) 由椎体和椎⼸围成,彼此连成椎管,容纳和保护脊髓6.胸⾻⾓(sternal angle) 由胸⾻柄与胸⾻体连结处形成微向前突的⾓,称胸⾻⾓,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间隙的标志。

7.翼点(pterion)位于颅⾻外侧⾯颞窝的前下部,由额、顶、颞、蝶四⾻汇合呈“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有脑膜中动脉前⽀通过,此处⾻质薄弱,⾻折时易伤及该动脉。

导致严重后果。

8.椎间盘(interverbral disc) 连结相邻椎体的纤维软⾻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具有弹性,能缓冲震荡,保护脑和脊髓。

9.⾻盆界线(terminal line of pelvis) 骶⾻岬、耻⾻联合上缘及两侧的⼸状线、耻⾻梳、耻⾻结节、耻⾻嵴相连⽽成的环形线,是⼤、⼩⾻盆的分界线。

10.咽峡(Fauces isthmusof) 由腭垂、左、右腭⾆⼸及⾆根共同围成,是⼝腔与咽的分界部位,是⼝腔通向咽的门户。

11.⼗⼆指肠悬肌(Treitz韧带)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指肠空肠曲与膈脚之间,是固定⼗⼆指肠空肠曲于腹后壁的结构,是临床确定空肠起始端的重要标志。

解剖学名词解释(详细版)

解剖学名词解释(详细版)

1.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2. 内侧和外侧----是描写人体各局部或器官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相对距离大小而言的术语,距正中面近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

3. 骺线----成年后,长骨体与骺之间的骺软骨骨化后的遗迹。

4. 板障----颅骨顶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含有丰富的板障静脉。

5. 椎管----各锥孔贯通,构成容纳骨髓及其被膜等的管道。

6. 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其间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7. 隆椎----第7颈椎,棘突较长,末端不分叉,体表易于触及,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8. 胸骨角Sternal angle ----胸骨体与胸骨柄交界处向前微突的横嵴,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常作为计数肋的标志。

9. 肋弓---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而形成,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10. 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与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的内侧,内有神经,血管经过。

11. 颅囟----新生儿颅顶骨的骨缝间较大的未骨化的膜性部位,主要有前(额)囟和后(枕)囟。

12. 翼点Pterion ----为颅侧面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的H形交界处,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

13. 蝶筛隐窝Sphenoethmoidal recess ---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体间的间隙,内有蝶窦的开口。

14. 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和蝶骨以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15. Luschka关节----即钩椎关节,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为椎体钩,椎体沟与上位椎体下面两侧的唇缘相连接而成。

如果过度增生肥大,可致椎间孔狭窄而压迫脊神经。

16. 腕骨沟----8块腕骨弧形排列而形成的掌面凹陷的浅沟,参与腕管的构成。

17. 桡神经沟----肱骨中部后面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经过。

解剖常见的名词解释

解剖常见的名词解释

解剖常见的名词解释一、神经系统在人体中,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负责传递和控制身体各个部位的信息和运动。

它主要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个部分。

1.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感知和处理各种信息,控制和调节身体的各种机能。

脊髓则是从大脑延伸到身体各个部位的管道,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指令和接收身体各个部位传来的反馈信号。

2. 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是指连接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神经。

它分为两大部分,即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包括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感觉神经负责传递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信息,例如触觉、疼痛、温度等。

运动神经则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运动指令,控制肌肉的收缩和运动。

自主神经系统则负责控制和调节人体的内部机能,例如心跳、呼吸、消化等。

它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者在调节身体机能上有着相互配合的作用。

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它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必需物质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代谢产物和废物排出体外。

1. 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胸腔中央,由心脏肌肉组成。

它通过周期性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流动到全身各个器官。

2. 血管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气和养分丰富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静脉则将代谢产物和废物带回心脏,经由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微小血管,血液在其中进行氧气、养分和废物的交换。

3. 血液血液是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红细胞携带氧气,白细胞负责免疫和抵抗感染,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

三、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处理身体摄入的食物,并将其转化为身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它主要由消化道和附属腺体组成。

1. 消化道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和肠道等器官。

食物经过口腔,经过咀嚼和混合唾液的作用,形成食物团。

解剖名词解释

解剖名词解释

1、头部包括颅部和面部。

2、躯干分为①颈部包括颈背侧部、颈侧部和颈腹侧部②背胸部包括背部、胸侧部肋部和胸腹侧部③腰腹部分为腰部和腹部④荐臀部⑤尾部。

3、前肢部包括肩部、臂部、前臂部和前脚部。

4、后肢部分为臀部、股部、膝部、小腿部和后脚部。

5、矢状面与畜体长轴并行而与地面垂直的切面。

其中通过畜体正中轴将畜体分成左、右两等份的面称正中矢面。

其他矢状面称侧矢面。

6、横断面与畜体的长轴或某一器官的长轴垂直的切面。

7、额面水平面与地面平行且与矢状面和横断面垂直的切面。

8、骨分: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四种.9、长骨Os longum 呈长管状其中部称骨干或骨体内有骨髓腔两端为骺或骨端。

10、短骨Osbreve一般呈立方形多见于结合坚固、并有一定灵活性的部分。

11、扁骨Osplanum一般多呈板状如颅骨等。

12、不规则骨Osirregulare形状不规则一般构成畜体中轴如椎骨等。

13、骨膜Periosteum包括骨外膜和骨内膜。

骨外膜位于骨质的外表面由外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成骨细胞层构成。

骨内膜衬于骨腔的内表面。

14、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密质Substantia compacta位于骨的外周坚硬、致密。

骨松质Substantiaspongiosa位于骨的深部由互相交错的骨小梁构成. 15、骨髓Medullaossium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所有骨松质的间隙内具有造血机能。

成年家畜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富于脂肪的黄骨髓代替但长骨两端、短骨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

16、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肌肉三部分组成。

在运动过程中骨是运动的杠杆骨连结是运动的枢纽肌肉则是运动的动力部分。

17、畜体全身骨骼的划分①中轴骨头骨颅骨、面骨躯干骨椎骨、肋、胸骨②四肢骨前肢骨肩胛骨、肱骨、前臂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籽骨后肢骨髋骨髂骨、坐骨、耻骨、股骨、髌骨、小腿骨胫骨、腓骨、乒恰Ⅴ殴恰⒅汗恰⒆压?③内脏骨18、骨的基本构造包括骨膜、骨质、骨髓。

关于解剖名词解释

关于解剖名词解释

关于解剖名词解释解剖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解剖来造句?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解剖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解剖的意思解剖(Jiepou),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对事物作深入的分析研究。

同时,解剖也是一个医学、生物学用语,是指用特制的刀、剪把人体或动植物体剖开。

解剖学还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

解剖,在医学或生物学研究中,用特制的刀、剪把人体或动植物体剖开。

1. 在医学或生物学研究中,用特制的刀、剪把人体或动植物体剖开。

《灵枢经·经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 清孙诒让《周礼政要·考医》:“间或不验,则解剖肢体,以审其病之所在,而著其不瘉之状於册。

”2. 对事理、思想等的剖析。

章炳麟《文学说例》:“西方论理,要在解剖。

” 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诗:“要像那样:忘我无私,严于解剖自己。

”解剖造句欣赏一、张老师正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解剖青蛙。

二、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

三、有的人喜欢对别人品头论足,就是不愿意对自己作一番解剖。

四、倘若小精灵能够自我解剖,真正了解自己,那么面对那些形形色色的虚假形象,它也就不会为之蒙骗了。

五、原来,他经过20xx年的实践,已画出一张近乎完美的人体解剖图,但美中不足的是一片小小的横膈膜不知藏到哪里去了。

工作态度严谨的他不敢放过这一个小小的瑕疵。

解剖造句精选一、目的:阐明颊肌的血液供应,为新型颊肌粘膜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二、这是一个神经解剖学与神经病理学的搜索引擎,由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神经病学系神经病理学实验室创建。

三、外科医生的晚餐…吃饭要用如注射器,镊子和解剖刀这类餐具。

四、目的:观测内耳门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为神经外科及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五、本文报道了药用植物鸭跖草的根、茎和叶的解剖结构。

六、动物生理学家对这一感觉系统进行了完善的解剖研究。

七、目的为研究个体发育年龄解剖学提供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 position) 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与躯干两侧,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

2.骨膜(periosteum)紧贴于骨的表面(关节面除外);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致密而坚韧;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具有营养骨的作;用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灵敏; 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参与骨的生长和修复.。

3.骨髓(bone marrow)红骨髓(red bonemarrow):存在于骨髓腔(6岁以前)与骨松质间隙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具有造血功能,是人体内主要的造血器官;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仅存在于成人的骨髓腔内4.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与椎下切迹彼此围成,内有脊神经和小血管通过。

5.椎孔(vertebral foramen) 由椎体和椎弓围成,彼此连成椎管,容纳和保护脊髓6.胸骨角(sternal angle) 由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形成微向前突的角,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间隙的标志。

7.翼点(pterion)位于颅骨外侧面颞窝的前下部,由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呈“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骨质薄弱,骨折时易伤及该动脉。

导致严重后果。

8.椎间盘(interverbral disc) 连结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具有弹性,能缓冲震荡,保护脑和脊髓。

9.骨盆界线(terminal line of pelvis) 骶骨岬、耻骨联合上缘及两侧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相连而成的环形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10.咽峡(Fauces isthmusof) 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部位,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

11.十二指肠悬肌(Treitz韧带)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构成,位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与膈脚之间,是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于腹后壁的结构,是临床确定空肠起始端的重要标志。

12.十二指肠大乳头(major duodenal papilla)距中切牙约75cm,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左后壁上,是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的部位13.横沟(肝门)(porta hepatic) 是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肝管以及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门户14.肺门(hilum of lung) 位肺内侧面的中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等出入的门户。

15.肺根(root of lung) 为出入肺门的全部结构被结缔组织相连,外包以胸膜构成。

16.肾门(renal hilum) 位肾内侧缘的中部,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及淋巴管等出入的门户。

17.肾蒂(renal pedicle) 出入肾门诸结构的总称,右侧肾蒂较左侧端短。

由前-→后: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由上-→下:肾静脉、肾动脉、肾盂18.肾窦(renal sinus) 由肾门伸入到肾实质内的空腔。

肾窦内主要结构: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等。

19.膀胱三角(trigone of bladder) 为尿道内口与左、右输尿管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特点黏膜平滑无皱襞;临床意义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20.精索(spermatic cord) 是从睾丸上端至腹股沟管腹环之间的圆索状结构的总称。

其内容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淋巴管、神经以及表面的被膜等。

21.阴道穹(fornix of vagina) 阴道上端包绕在子宫颈阴道部的周围所形成的环形间隙,后部最深。

并与子宫直肠陷凹相邻。

两者间仅隔以阴道壁和腹膜。

陷凹内有积液时,可经阴道穹后部穿刺引流。

以便诊治疾病22.大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分支→周身毛细血管→小静脉→中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内流动脉血,静脉内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23.小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动脉内流动的是由大循环经静脉流回到心的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的是经肺部气体交换后的动脉血。

24.卵圆窝(fossa ovalis)位于房间隔右侧面的前下部,是一卵圆形凹陷,为胎儿时期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此处壁较薄弱,是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25.心包腔(pericardium cavity)由浆膜性心包的壁层和脏层在大血管根部相互移行而围成的腔隙。

腔内含少量浆液—心包液。

26.动脉韧带(arterial ligament)又叫动脉导管索,位于肺动脉干分叉处的稍左侧与主动脉弓之间的一结缔组织索,为胚胎时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动脉导管如在出生后6个月尚未闭锁,则称动脉导管未闭,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一种。

27.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起始膨大部分壁内有压力感受器,感受血压刺激,从而调节血压。

28.颈动脉小球(carotid glomus)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后方一个椭圆形小体,为化学感受器,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浓度的变化,从而调节呼吸。

29.静脉角(venous angle) 同侧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形成的夹角,左静脉角有胸导管注入,右静脉角有右淋巴导管注入。

30.危险三角:(dangerous area)指两侧口角至鼻根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面静脉与颅内静脉有广泛的交通;面静脉在口角以上没有或极少有静脉瓣。

31.乳糜池(cisterna chyli) 由左、右腰干和肠干在第一腰椎体前方汇合而形成的囊状膨大,是胸导管的起始部。

32.感受器(receptor) 是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能接受体内、外环境各种特定的刺激并将其转变为神经冲动,经相应的神经传导通路传递到大脑皮质而产生各种感觉。

33.感觉器(sense organ)感觉器是由感受器及其辅助装置共同组成,又称感官,如视器、位听器等感觉器34.视神经乳头(optic papilla) 为视网膜后部的一圆盘形隆起,也称视神经盘,是节细胞轴突向后汇聚而成,此处无感光细胞,故称盲点。

35.黄斑(macula lutea) 为视神经盘颞侧约3.5mm处的一黄色小区,其中央凹陷处称中央凹,是视力最敏锐的部位。

36.听骨链(the chain of auditoryossicles) 由锤骨、砧骨、和镫骨以关节和韧带连结而成,位于鼓室内,锤骨柄连于鼓膜,镫骨底封闭前庭窗;可以将声波的震动传入内耳37.螺旋器(the spiral organ):又称Corti器位于蜗管鼓壁(又称基底膜,或膜螺旋板)上,是听觉感受器,感受声波的刺激38.反射(reflect) 神经系统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并作出适宜的反应的调节过程,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39.反射弧(reflect arc) 为反射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40.灰质和白质(gray matter and whitematter)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胞体和树突聚集所形成的结构,颜色灰暗,称灰质;由神经纤维(轴突及其髓鞘)聚集所形成的结构,颜色白亮,称白质41.皮质和髓质(cortex and medulla) 位于大、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位于大、小脑深面的白质称髓质。

42.神经核和神经节(nucleus and ganglion)由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形成的团块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称为神经核;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称为神经节。

43.神经和纤维束(nerves and fasciculus)起止、行程、功能相近的神经纤维在中枢神经系统聚集形成的结构称纤维束,在周围神经系统聚集形成的结构称为神经。

44.第四脑室(fourth ventricle)位于菱形窝与小脑之间,向下通中央管向上通中脑水管、第三脑室;向后通正中孔;向两侧通左右外侧孔。

45.脑干网状结构(reticular formation)在脑干中分布相当宽广、胞体和纤维交错排列成“网状”的区域,称为网状结构。

通过上行激动系统传导非特异性冲动,使大脑皮质保持意识水平、清醒状态通过网状脊髓束参与运动调节。

通过网状结构内的生命活动中枢,保证心、血管活动、呼吸活动。

46.小脑扁桃体(tonsil of cerebellum)为小脑半球下面内侧的椭圆形隆起,位于枕骨大孔的后上方,当颅内压骤然增高时,其可嵌入枕骨大孔,形成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挤压延髓,危及生命。

47.基底核(basal nuclei)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包埋在白质内,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组成48.纹状体(corpus striatum)是尾状核与豆状核的总称,位于丘脑外侧分新旧纹状体,新纹状体有尾状核,豆状核的壳Putamen旧纹状体为豆状核的苍白球globus pallidus49.白交通支:为节前纤维组成,只存在于胸l~腰3;脊髓灰质侧角→白交通支→胸l~腰3各脊神经的前支→交感干神经节之间。

50.硬膜外腔(epidural space) 为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窄腔,内含脂肪和椎内静脉丛,与颅腔不相通,腔内呈负压腔内有脊神经根通过,临床上常将麻醉药注入此腔内即硬膜外麻醉,目的是麻醉经过此腔的脊神经根。

51.蛛网膜下腔(subarachniod space) 为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充满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可在某些部位(如终池)穿刺抽取脑脊液或注射药物。

52.大脑动脉环(cerebral arterial circle) 位于脑底部,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的周围,由前交通动脉、左右大脑前动脉、左右颈内动脉、左右后交通动脉、左右大脑后动脉互相连接而成。

当该动脉环完整时,若构成此环的某一动脉血流减少或被阻断时,可通过此环调节使血液重新分配。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