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历年考研真题与典型题的复习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第20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20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20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习题及答案)第20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一、综合选择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有A.生活改善B.物价稳定C.国际收支平衡D.协调发展2.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具有A.相对性B.绝对性C.暂时性D.永久性3.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A.国家预算B.国家税收C.国家信用D.财政补贴4、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A.企业B.市场C银行 D.政府5.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应该A.只采用经济手段B.只采用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D. 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6.计划调控中的计划A.是指导性计划B.是指令性计划C.以指导性计划为主D.以指令性计划为主7.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A.利率手段B.法定准备金率手段C.贴现手段D.公开市场业务8.下列属于生产性补贴的是A.水电补贴B.房租补贴C.投资补贴D.交通补贴二、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调控2. 国际收支平衡3.社会主义生产目的4.社会总供给5.社会总需求6. 利率7. 贴现8. 存款准备金9. 公开市场业务10. 国家预算11.国家税收12.货币政策13.国家信用14.财政补贴15. 产业政策16. 经济法规17. 计划经济18. 行政手段三、分析判断1.加强宏观调控与建立发展市场经济背道而弛。

2.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就是制止非法竞争和犯罪活动,对违法单位和犯罪分子给以惩罚和制裁。

3.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行政手段为主。

4.计划调控应该以指导性计划为主。

5.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要保持供需的平衡。

四、问题解答1.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强调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自由选择,为什么还要国家调控?2.联系实际谈谈搞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的必要性和途径。

3.目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宏观调控的目标方面有什么异同点?4.阐述我国宏观调控各种手段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习题答案(第20章)一、综合选择1.ABCD2.AC3.ABCD4.D5.C6.C7.ABCD8.C二、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运用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总体的调节和控制。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2011 年6 月)试卷结构:试卷结构:满分150 分,共三种题型:1、简答共4 道题,每题10 分,共40 分;要求要点清楚,可不阐述。

2、辨析题共4 道题,每题10 分,共40 分;要求先判断正误,再简述理由。

3、论述题 3 题选做2 题,每题35 分,共70 分;要求先厘清概念、列出论点,再结合实际阐述论点。

一、简答题:1、简述资源配置和资源合理配置的涵义。

P221)答:资源配置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就是以一定的资源消耗来尽可能充分满足各种社会需要,使社会配置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2、简述资源的种类。

P221)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自然资源,如土地、矿藏、水、生物、环境等;一类为社会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管理、制度、信息等。

3、简述什么是资源的稀缺性?P221答:一个社会可利用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社会对资源的无限需要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即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在数量上总是有限的。

4、简述经济运行机制或经济机制的涵义。

P221答: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组织或经济系统内部和外部各构成要素、各环节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方式及其运作机理。

资源的配置是通过经济运行机制的调节来实现的。

5、简述资源配置的方式及经济模式。

P221答:可分为自然配置、市场配置和计划配置三种,由三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分别形成了三种经济模式,即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6、简述市场机制的涵义及其主要内容。

P224答: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有机联系及作用形式,其基本功能是调节市场经济运行,使经济运行趋近均衡状态。

其主要内容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最基本的运行机制。

7、简述:为什么说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基本的运行机制?P224答:因为,价格机制是市场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机制,一方面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动;另一方面,市场价格的变动又会引起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使供求趋向平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题库考试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题库考试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题库考试复习资料(仅供参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交融、参股、持股,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所有制形态。

3、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

4、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

5、渐进式改革:我国实行的改革方式,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是按渐进的方式推进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

我国没有从先验的理论出发,而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选择了一条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道路,逐渐从一个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6、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规范,用来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的最大化的个人行为。

制度包括三种类型,即宪法秩序、制度安排和伦理道德规范。

7、所有权:是确定物的最终归属,表明主体对确定物的独占和垄断的财产权利,是同一物上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财产权利。

所有权概括和赋予了所有者能够实际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

8、占有权能:指人对财产直接加以控制的可能性,是所有者与他人之间因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9、使用权能:是指不改变财产的所有和占有的性质,依其用途而对其加以利用的可能性,是人与人之间利用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使用权是直接于所有物之上行使的权利,因而使用权的存在首先以占有物为前提。

10、收益权能:是指获取基于所有者财产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是人们因获取追加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考研政治知识点13

考研政治知识点13

考研政治知识点13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占有和控制社会生产资料,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制度。

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国家占有和控制生产资料,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之一。

2. 按劳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按劳分配是主体。

按劳分配的核心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既体现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又充分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调控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调节与国家调控相结合,保障了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调控性。

4. 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劳动人民是经济的主体,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有着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1. 公有制为主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是基础、主体,包括国家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

2.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引导和保护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包括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

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

4.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态,具有以下特点:1.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既保持和加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又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 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考试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考试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简答题1、市场经济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答:市场经济是以自由价格为信号,以分散决策、自由竞争为特点,通过产权清晰的经济个体在趋利动机下的自愿交易来完成的资源配置方式。

基本特征:1、自主的市场主体(1)独立的财产权(2)自主的决策权2、完备的市场体系3、健全的法律体系4、间接的宏观调控5、必要的社会保障2、影响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因素答:1、土地等自然资源2、资本3、劳动力4、管理才能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答: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3、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4、政府宏观调控的内涵和必要性答: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规定目标,运用各种手段对宏观经济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

必要性:1、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经济总量平衡问题2、市场不能有效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3、市场不能有效实现经济结构平衡和优化4、市场无法消除垄断5、市场不能自动实现社会平衡6、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和盲目性,造成资源浪费5、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具体目标和控制手段答:具体目标:1、物价稳定2、经济增长3、充分就业4、国际收支平衡控制手段:1、经济计划2、财政政策3、货币政策4、宏观经济的协调配合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答:转方式的主攻方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方式的主要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转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转方式的着力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7、如何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答:1、分析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不仅要看经济增速,还要看物价、就业、国际收支情况。

2、分析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不能只看增速,还要看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民生改善情况。

3、分析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不仅要看国内,也要看国际。

8、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答: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及组合方式。

《经济学》高校历年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圣才出品】

《经济学》高校历年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圣才出品】

第13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视频讲解]13.1考点难点精讲一、社会总产出和总供给1.社会总产出的定义社会总产出是指社会生产的总成果。

社会总产出的实物构成,按社会生产成果存在的形态,可分为物质产品和服务两部分。

生产社会总产品的部门可分为两大部门:生产物质产品的部门称为物质生产部门(包括物质性服务,即与物质产品的生产、维修、运输和分配有关的服务);提供非物质性服务的部门称为非物质生产部门。

2.社会总产出的衡量指标我国曾经采用和目前正在采用的国民经济活动总量的价值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1)社会总产值在我国国民经济统计中,社会总产值是指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全部产品价值的总和。

社会总产值对于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考察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比例关系,分析各部门的投入产出,计算各类产品相互之间的物质消耗系数,对进行部门之间的综合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它存在很明显的缺陷:①由于社会总产值只包括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产品价值,因而难以全面反映包括非物质性服务在内的社会总产出的水平。

②由于社会总产值是按照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品价值加总计算的,因而社会总产值内包含着许多重复计算的价值。

(2)总产出总产出是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产品价值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服务的价值的总和。

它的优点与社会总产值相同,而且由于包括了全部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比社会总产值这个指标更为全面。

但其缺点也同社会总产值一样,包括了中间投入,即消耗的中间产品价值,有过多的重复计算。

(3)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是国际上通用的也是我国目前国民经济核算中采用的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二者反映社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指标。

①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居民和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用于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一、名词解释宏观调控[东北财经大学2005研;中央财经大学2006研复试]答: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辨析题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定要求。

[南京师范大学2001研]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1)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2)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定要求,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于:①实行宏观调控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单纯地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而必须依靠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使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相符。

②实行宏观调控是保持社会经济总量平衡,实现按比例地进行资源配置的需要。

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失衡往往难以避免,并由此导致经济波动,因而需要政府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以协调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

③实行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需要。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其他调控手段规范和调节市场,并通过市场引导国民经济按照预定的宏观经济的目标运行。

三、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中央财经大学2006研复试]答: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

央财801政经真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央财801政经真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一、简答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05)二、论述1、根据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应实行哪些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使国民经济平衡、健康地运行。

(00)2、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有哪些?结合我国体制转轨的实际,分析如何综合运用金融手段和财政手段来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08)答案一、简答1、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

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

它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行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是重要的政治组织,同时又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

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组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①经济调节。

主要指国家要对整个国民经济统筹规划,制定方针政策,发布信息,协调利益关系,提供服务和进行监督检查。

政府首先实行科学决策、制定并实行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引导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调节收入分配,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为了有效的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必须通过宏观经济调控,弥补市场调控之不足,以保障国民经济能以较快速度稳步协调发展。

②市场监管。

政府通过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各类经济主体行为,限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③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政府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制度与规则,以奠定市场经济顺畅运行的基本前提;提供道路、交通、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投资;保护各类产权主体合法的财产权利;提供社会治安与社会秩序,进行国防建设,维护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一、名词解释1、宏观调控P405①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开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方案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开展进行调节和控制;②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根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开展的战略目标。

2、财政政策〔在本章未找到相应内容,可根据“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①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开展,通过变动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政策。

它由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组成;②根据财政政策对总供应和总需求调节的作用和方向可将其划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平衡性财政政策;③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国家预算、国家税收、国家信用、财政补贴等。

3、货币政策〔在本章未找到相应内容,可根据“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①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手段,来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②货币政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扩张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平衡的货币政策;③货币政策的具体手段有: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手段等。

4、收入分配政策P414①是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进行调节的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的目标而制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及结构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根本方针和原那么,它包括国民收入分配总量政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政策和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等。

②社会主义经济中实施收入分配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防止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促进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促进经济开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收入分配政策是通过工资、财政预算、税收等手段实施的。

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大连理工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料(回忆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规定了政府的含义,我们再来分析政府应该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担负什么样的职责。

历史上很多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自由放任主义者认为政府应该扮演“守夜人”的角色。

也就是说,市场的自发运行会给社会带来高效率,政府的过多干预只会起到反作用,政府需要作的只是提供安全和秩序。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政府的职责作了如下的规定:“第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

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各个人,使其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和压迫,这就是说要建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其建设与维持绝不是为着任何个人或任何少数人的利益),这种事业与设施在由大社会经营时,其利润经常补偿费用而有余,但若由个人或者少数人经营,就决不能补偿所费。

”④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庇古认为国家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消除客观上存在的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之间的背离。

凯恩斯认为政府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刺激有效需求来克服经济危机。

萨缪尔森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矫正垄断,收入政策等方法来实现社会的效率、平等和稳定。

70年代后兴起的新自由主义者又重新鼓吹市场的效率,举起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大旗。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政府在管理经济过程中有时容易超出宏观调控的范围,直接干涉参与经济活动,这样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因为从政府的内在特征来看,政府和市场在某些方面是相互排斥的,所以政府不能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否则就容易起到反作用。

第一,政府具有公共性的特征。

政府是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公共权力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

政府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的一般功能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解决社会的公共问题。

社会公共权力是出于缓和利益矛盾需要才产生的,公共权力的执掌者——政府会必须以成员的根本利益作为其活动的宗旨,这就要求政府和社会相对脱离,凌驾于社会之上才能真正的履行其公共管理的职能。

经济学考研专题考题精编及详解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圣才出品】

经济学考研专题考题精编及详解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圣才出品】

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一、概念题1.市场体系[四川大学2007、2006研;山东大学2001研;浙江大学1999研]答:市场体系是由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市场相互联结、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一个完整健全的市场体系,应当既包括商品市场,又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如金融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等)。

同时,还应当具备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构成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市场体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市场体系的完整性;②市场体系的开放性;③市场体系的统一性;④市场体系的竞争性;⑤市场体系的有序性。

2.比价体系与差价体系[中央财大2004研;浙江大学2000、1998研]答:(1)商品比价体系商品比价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上不同种类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有工农业产品比价、农产品比价、工业品比价等。

①工农业产品比价是指在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上农民购买工业品的价格与国家和工业企业收购农民的农副产品的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②农产品比价是指同一时期内同一市场上不同农产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③工业品比价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上各种不同工业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2)商品差价体系商品差价是指同种商品由于购销环节、购销地区、购销时间及质量的不同所形成的价格差价。

商品差价主要有购销差价、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以及批零差价等。

商品的差价实质是商品的部分价值的货币表现,反映着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关系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经济利益。

3.市场机制[浙江大学2013研;上海财大2000研;中央财大1997研]答:市场机制指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机制。

由于市场调节是在供求关系的变动、市场信号的变化,以及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因此,人们往往约定俗成地把市场机制的内容分解为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

宏观调控复习题

宏观调控复习题

宏观调控复习题经济的宏观调控是指通过政府的干预手段来调整国民经济运行的总量和结构,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它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在宏观调控的理论体系中,包括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调控工具。

本文通过复习题的形式来回顾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对宏观调控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调控工具等方面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一、选择题1. 宏观调控是指通过什么手段来调整国民经济运行的总量和结构?A. 政府的干预手段B. 市场的自由调节C. 企业的内部管理D. 金融机构的监管2.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A. 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B. 实现平衡的经济增长C.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D. 降低通货膨胀率3. 下面哪种不属于宏观调控的调控工具?A. 货币政策B. 财政政策C. 产业政策D. 企业内部管理4.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什么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总量和结构?A. 政府预算B. 社会消费C. 货币供应量D. 外汇储备5. 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什么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总量和结构?A. 政府预算B. 社会消费C. 货币供应量D. 外汇储备二、判断题1. 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工具,它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总量和结构。

A. 正确B. 错误2.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工具,它通过调整政府的支出和收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总量和结构。

A. 正确B. 错误3. 产业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工具,它通过调整特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支持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总量和结构。

A. 正确B. 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述货币政策的基本实施手段和操作方式。

2. 请简要说明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施原则。

3. 请列举两个宏观调控的实际案例,并分析其调控目标和实施效果。

四、论述题宏观调控对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宏观调控在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调整总量和结构来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

政治经济学考研题库【章节题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圣才出品】

政治经济学考研题库【章节题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圣才出品】

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一、名词解释1.宏观调控[中央财大2006研复试;东北财大2005研;上海财大1998研]答: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国民经济实施的总体管理,亦称政府干预,是政府的经济职能。

如果说市场调节是“看不见的手”,那么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就是“看得见的手”。

把“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协调起来发挥作用,其目的在于求得市场经济的均衡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目标。

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作为两种不同的宏观调控方式,在宏观经济管理中都是必要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经济的运行主要依靠间接调控的方式来调节,直接调控的方式主要作为间接调控方式的必要补充。

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其调控的对象主要包括国民经济的总量、结构、增长速度和发展格局等内容。

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内容是总量管理,因此,国家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必须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适时的调控。

作为宏观调控对象的国民经济总量指标主要包括商品供求总量、货币供求总量、劳动力供求总量等。

2.财政政策[东北财大2006研]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它是利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目的的宏观经济政策。

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

从其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

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及习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及习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圣才出品】

第21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21.1 复习笔记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1)经济调节。

政府实行科学决策,并制定和实行各项宏观经济政策,以弥补市场失灵,引导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2)市场监管。

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为企业和居民等市场主体服务,限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3)社会管理。

政府提供社会治安与社会秩序;进行国防建设,维护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保护各类产权主体合法的财产权利。

(4)公共服务。

政府要优化公共服务,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制度与规则,奠定市场经济顺畅运行的基本前提;提供道路、交通、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和投资。

(5)生态环境保护。

政府要保护资源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保护土地资源,控制人口增长,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效服务和保障。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宏观调控的含义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改善等战略目标。

(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①实行宏观调控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归根到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地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通过市场竞争所达到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结果,不一定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完全相吻合,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并使之吻合就是完全必要的。

党校研究生期末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题(仅供参考)

党校研究生期末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题(仅供参考)

党校研究生期末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题(仅供参考)宏观经济学复习题1、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及其主要职能。

主体:中央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职能:中央政府:保持和维护市场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发改委要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加强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同时,进一步减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的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

财政部要改革和完善预算和税收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完善人民不汇率形成机制,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2、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表现。

(1)消费需求: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2)投资需求: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3)出口和国际收支:全球总需求不振,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4)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新特征。

(5)生产要素: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6)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

(7)资源环境约束: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8)经济风险: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教材及真题精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教材及真题精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21.1 重难点解读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1)经济调节①政府实行科学决策,制定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提出发展的重大战略,确定全局性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重要指导性指标,决定其他必须由政府统一决策的重大事项。

②政府制定并实行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在内的宏观政策,引导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调节收入分配,达到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市场监管(3)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制度与规则,以奠定市场经济顺畅运行的基本前提;提供道路、交通、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投资;保护各类产权主体合法的财产权利;提供社会治安与社会秩序,进行国防建设,维护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营造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和平稳定的环境。

(4)管理国有资产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实行宏观调控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2)实行宏观调控是保持社会经济总量平衡,实现按比例地进行资源配置的需要。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按比例地配置社会资源,建立起适合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总量关系,保证社会各个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顺利进行。

要达到这个目标,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的同时,还需要作好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3)实行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需要。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一、经济波动及其影响因素1.经济波动的概念经济波动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交替出现的扩张和收缩、繁荣和萧条、高涨和衰退现象。

2.影响经济波动的因素(1)投资率的变动;(2)消费需求的波动;(3)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换;(4)资源供给;(5)技术变化的状况;(6)经济体制的变动;(7)心理预期的变化。

二、我国经济波动的状况及其原因计划经济下,指令性计划无法满足千差万别的社会需求。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归纳及复习试题(杨干忠版)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归纳及复习试题(杨干忠版)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归纳及复习试题(杨干忠版)目录选择题及答案(杨干忠第四版)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杨干忠版书后主要定义及简答题答案分析..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杨干忠) (36)高频考试题归纳 (36)名词解释 (36)简答题: (39)论述题: (4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要知识点归纳 (49)选择题及答案(杨干忠第四版)市场机制的核心是(C)A竞争机制B供求机制C价格机制D动力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是以?(D)A商品供求关系为基础B货币发行量为基础C竞争为基础D价值为基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在(C)A商品流通部门中进行的B服务性行业中进行的C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成员中进行的D第三产业的社会成员中进行的。

商品市场包括(A)A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B消费品市场和劳动资料市场C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D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市场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不姓资不姓社)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B)A.改革和开放的关系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C.发展和稳定的关系D.速度和效益的关系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A)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保证经济总量平衡C.实现经济结构优化D.保证社会公平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B)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5.关于计划和市场,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C)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C.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D.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C)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其运行方式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体系7.市场经济中,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D)A.繁荣市场B.发展生产C.增加税收D.追求利润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C)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主体是(B)A.政府B.企业C.市场中介机构D.市场管理机构10.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A)A.国家B.企业C.个人D.中介机构11.现代企业制度一般用(C)A.股份制B.合伙制C.公司制D.业主制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是(A)A.产权制度B.组织制度C.管理制度D.财务制度13.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D)A.保持社会稳定B.维持经济增长C.保证公平分配D.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14.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是(A)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约束机制15.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C)A.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市场体系B.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D.统一、规范、高效、有序的市场体系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B)A.由计划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B.由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C.由生产者自定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D.由国家规定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殊性在于(D)A.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活动B.国家制定完整法律规范市场活动C.国家直接参与市场活动D.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18.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库

试题1:我国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模式应该是:()。

A: 直接的调控模式B: 直接与间接调控平行结合的模式C: 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D: 以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答案: C试题2:公司是()。

A: 法人企业B: 个人业主企业C: 合伙企业D: 独资企业答案: A试题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实行价格体制改革B: 国有企业改革C: 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D: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答案: B试题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A: 计划手段B: 行政手段C: 法律手段D: 经济手段答案: D试题5: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

A: 均衡的货币政策B: 紧的货币政策C: 松的货币政策D: 松紧搭配的货币政策答案: C试题6: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是指()。

A: 消费资料的总供给与劳动者对消费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B: 生产资料的总供给与生产单位对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和实物量之间的平衡D: 社会可供购买的商品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总量之间的平衡答案: D试题7: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A: 建立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B: 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C: 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D: 组织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答案: B试题8: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A: 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B: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C: 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D: 生产资料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答案: B试题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A: 对生产资料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 对消费资料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 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D: 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答案: D试题10: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整理)政治复习真题+模拟+创新专题0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整理)政治复习真题+模拟+创新专题0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专题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教师版)【考点定位】一、考点扫描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2、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2)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二、考情分析【试题演练】4(2011高考广东卷26)某企业某年利润1.2亿元,称之为私人收益,但污染造成居民的经济损失约0.4亿元,这样社会收益约0.8亿元。

由于政府新颁布了环境保护条例,在同样情况下,该企业为避免可能面临的0.4亿元的罚款,投入0.2亿元解决了污染问题,此时社会收益为1.0亿元。

这一过程表明A.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B.污染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治理C.市场在政府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D.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的弊端【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政府颁布环境保护条例,体现了政府的调控,企业投入0.2亿,避免罚款0.4亿,产生社会收益1.0亿,体现了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符合题意;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是市场,A错误;污染是市场自发性调节下,企业追求自身利益造成的,需要企业承担责任,C错误;D本身说法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故不选。

考点三、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名师点睛】这是体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知识点,所以我们要对它进行特别关注。

【试题演练】(09重庆26)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把研制大型飞机纳入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为此,国家转变体制机制,坚持自主研发,加强国际合作,优化整合全球资源,成立了国家控股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标志着大型飞机的研制进入实体操作阶段。

材料表明了①科技开发的国际化②股份有限公司适合于大型企业③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党中央、国务院把研制大型飞机纳入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能够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能够集中力量来办大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16.1 考点难点精讲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是重要的政治组织,同时又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

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组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1)经济调节。

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

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弥补市场失灵,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同时,制定并实行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弥补市场失灵,引导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2)市场监管。

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为企业和居民等市场主体服务,通过健全法律体系,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3)社会管理。

政府提供社会治安与社会秩序;进行国防建设,维护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营造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和平稳定环境;保护各类产权主体合法的财产权利。

调节收入分配,达到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4)公共服务。

政府要优化公共服务,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制度与规则,奠定市场经济顺畅运行的基本前提;提供道路、交通、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和投资。

(5)生态环境保护。

政府要保护资源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保护土地资源,控制人口增长,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效服务和保障。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政府职能,实行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有其必要性,这是因为:(1)实行宏观调控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归根到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这个根本目的是通过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发展目标体现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虽然起决定性作用,但单纯地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通过市场竞争所达到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结果,不一定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完全吻合,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并使之吻合就是完全必要的。

(2)实行宏观调控是保持社会经济总量平衡,实行按比例地进行资源配置的需要。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按比例地配置社会资源,建立起适合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总量关系,保证社会各个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顺利进行。

但是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失衡往往难以避免,并由此导致经济波动,因而需要国家经常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这是保持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

(3)实行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需要。

市场虽然能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它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其缺陷与不足,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

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就有必要由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其他调控手段予以弥补,使国民经济按照预定的宏观经济的目标运行。

二、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1.宏观调控的模式宏观调控模式作为整个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经济体制决定的。

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模式,则应该是既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能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导向性作用,实现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这种模式应当具有以下特征:(1)整个宏观调控是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这种宏观调控模式中,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并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2)计划的形式和作用的范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大体来说,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总量关系、货币发行等重大经济活动,主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而大量的一般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及小型建设,则主要由市场调节。

政府计划指导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规划指导性的经济发展目标,制定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安排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协调重大比例关系,并综合配套地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

(3)对企业的调控方式以间接调控为主。

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使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调控为主转向以间接调控为主,即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使企业的活动大体符合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

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不再进行直接干预。

只有这样,政府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解决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才能既真正管好宏观经济,又放开搞活微观经济,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也只有这样,政府职能才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4)调控手段由以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相结合的形式,逐步地转向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形式。

2.宏观调控的目标(1)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一方面,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搞好综合平衡,重视比例,讲求效益和质量,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路子。

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就是要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增加就业增加就业是指尽可能消除非自愿失业,使每个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能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3)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绝对稳定既不利于经济发展,也不可能真正实现。

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即将物价变动保持在经济顺畅运行所允许而居民又能承受的范围内。

既不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也不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4)保持国民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宏观调控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要保持国民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实施宏观调控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生产建设与人民生活改善等重大比例关系,既要防止只重积累而忽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倾向,又要防止脱离生产实际增长水平而片面地强调消费的倾向。

要妥善地处理生产建设与人民生活改善的关系,使两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这既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又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协调发展。

3.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计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有计划的指导,经济计划就成为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一说计划即指令性计划,这是严重的理论误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计划主要是指建立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的指导性计划,是体现宏观管理目标、任务、各项宏观平衡和各种基本比例关系,并由相应的指标体系和政策措施所组成的计划。

这样的计划,是建立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并以指导性计划为主和中长期计划为主。

(2)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由政府制定的用来调整各种经济主体利益关系和指导、影响经济活动的准则和措施。

它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有: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

①产业政策a.间接诱导。

它包括政府启动经济杠杆进行间接管理和通过政府所掌握或控制的信息传递,广泛地对有关产业和企业活动实施诱导。

前者主要有:财政、金融、外贸、价格和政府定购手段;后者主要有发展计划、政府所组织的权威信息发布以及有关经济信息等。

显然,这两种间接干预手段都是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参数调节,来引导企业行为趋向于实现政府意图。

b.直接干预。

直接干预是指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在其范围内运用行政权力,实行直接经济管理,包括市场进入管制、数量管制、价格管制、技术管制、环境保护管制等形式的政府行政管制。

c.制度变迁。

制度变迁适用于长期政策目标的政策手段,主要有:有关流通、分配领域的制度变革,如预算制度、税收制度、金融制度变迁;有关所有制及产业组织形式的改革,如土地制度、产权制度、产业组织制度等改革;有关劳动制度改革,如就业制度、职业培训制度、失业保障制度等变革。

d.法律规制。

即通过立法和严格监督方式来规范和干预企业行为,它通常适用于法制健全、执法严格且有比较成熟和稳定的产业政策的国家。

产业政策的内容、目标和手段必须符合时代特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并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产业与贸易分工格局的变动而进行阶段性调整。

②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

根据财政政策对于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以把财政政策区分为扩张性(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紧的)财政政策。

在不同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用不同的财政政策。

在宏观调控中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包括对财政收入政策的运用,对财政支出政策的运用和对二者的综合运用。

财政收入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调节经济的原理是:在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情况下,即在经济衰退时期,工人失业增加,企业开工不足,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和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的制约,这时政府可以用调整税收和税率的办法,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