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下课啦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下课啦的概念,知道下课啦意味着一节课的结束。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他们学会看时钟,并能根据时钟判断下课时间。
3. 培养学生整理书包、整理课桌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在课间休息时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
4.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老师的习惯,让他们知道在课间休息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二、教学内容1. 下课啦的概念2. 如何看时钟,判断下课时间3. 课间休息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4. 整理书包、整理课桌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下课啦的概念,知道下课啦意味着一节课的结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他们学会看时钟,并能根据时钟判断下课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图片、PPT等2. 学具:书包、课桌、文具等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下课啦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下课啦意味着一节课的结束。
2. 讲解:讲解下课啦的意义,让学生知道下课啦后可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3. 演示:演示如何看时钟,判断下课时间,让学生学会看时钟,并能根据时钟判断下课时间。
4. 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时钟模型,加深对下课时间判断的理解。
5. 讨论:让学生讨论课间休息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6. 练习:让学生练习整理书包、整理课桌,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加深对下课啦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下课啦2. 内容:下课啦的概念、如何看时钟判断下课时间、课间休息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整理书包、整理课桌的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在家中练习看时钟,判断下课时间。
2. 让学生在家中练习整理书包、整理课桌,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演示、实践、讨论、练习、总结等环节,让学生理解下课啦的概念,知道下课啦意味着一节课的结束。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2单元:第2课时《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2单元:第2课时《下课啦》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下课啦》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2单元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下位置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通过图片和情境的呈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从而达到巩固上下位置关系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上下位置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
他们在幼儿园可能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位置概念,但对上下位置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上下位置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下位置的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上下位置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上下位置的关系。
2.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和卡片,展示上下位置的情境。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或小玩具,用于操作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教室、公园等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例如,教师展示一张教室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黑板等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公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图片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例如,教师提问:“请找出图片中的小鸟和小树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2023秋)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下课啦》PPT课件
√ √
(教材P21 练一练T3)
3.想一想,说一说。 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
小汽车多了一个车灯, 不能通过。
谁最高?谁最矮? 8
65
最高
最矮
(教材P21 练一练T4)
4.比一比,填一填。 从短到长排一排。
①③② ⑤④
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二 比较
第2课时 下课啦
情境导入
下课啦!
探究新知 谁高?谁矮?
矮高
踮脚了 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起点,一端对齐才便于比较。
谁长?谁短?
短 长
谁走的路长?
走的路长。
9个格子 8个格子
练一练
(教材P21 练一练T1)
1.说一说,谁高?谁矮?
高 矮
高
矮
高矮
(教材P21 练一练T2)
返回
最长的画“√ ”,最短的画“ ○ ”。
√
○
2
返回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比较物体的高矮时,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2.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1)用眼睛直接观察; (2)把物体的一端对齐平放在同一起点上,观察 另一端确定长度;(3)借助中间量进行比较。
返回
红绳长,绿绳短。
返回
例 谁走的路长?
如何比较谁 走的路长?
小明 小刚
数走过的石板 边数来判断。
返回
56
1
2
34
7 891 2 345678小明共走过9条石板边,小刚共走过8条石板边。
返回
例 谁走的路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能够认识数字和数量的关系,能够对1~10的数字进行简单的认知和排序。
2.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数学加减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唱歌等多种形式,培养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数字和数量的关系2.1~10数字的认知和排序3.简单的数学加减法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知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不同物品,例如黑板、桌椅、学生等,分别问学生有多少个黑板、桌椅、学生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第二步:1~10数字的认知和排序在引入新知后,教师会主动向学生展示1~10数字的卡片,让学生辨认,并进行简单的排序练习。
第三步:数学加法的引入与拓展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方式引入数学加法,例如让学生进行口算游戏,或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第四步:数学减法的引入与拓展在学生掌握了数学加法后,教师可以通过相似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减法,并调整难度,让学生逐渐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掌握能力。
第五步:巩固练习如同许多科目的掌握一样,数学的学习也需要长期的巩固。
而在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和游戏,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并激励他们对数学的进一步掌握。
第六步:总结和回顾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内容。
这样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对数学的关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更深入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2.帮助学生学习1~10数字的认知和排序。
3.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加减法。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掌握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2.如何引导学生认知和排列1~10数字。
3.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加减法。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在课程中进行提问和随堂测试,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通过游戏或其他方式进行小组活动,以检查学生掌握了数学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优秀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优秀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生: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玩滑梯。
师:对,大家都在做不同的活动。
那么我们今天的活动就是比一比,XXX看谁高。
我这里有两个瓶子,形状相同,但是高矮不同。
请你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瓶子更高一些。
活动二、小组比一比师:好了,现在我们来分小组进行比一比。
每组有两个绳子,长度不同。
请你们比较一下,哪个绳子更长一些。
但是注意,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哦。
活动三、数数比一比师:最后一个活动是比XXX。
我这里有两条绳子,长度相同,但是形状不同。
请你们来比较一下,哪个绳子的路更长一些。
但是这次比较有点难哦,需要用数数的方法才能得出答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比较的一般方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但是,在活动设计上还可以更加丰富多样,让学生在更多的情境下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外,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观察能力,适当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
师:对,他们走的路线不同,那么我们来比一比,谁走的路长。
怎么比呢?你们有什么想法?生:用尺子量。
师:用尺子量?那可不行,因为路有弯曲,用尺子量不准确。
还有其他的想法吗?生:用步数数。
师:对,可以用步数数。
那我们来试试,我给你们两个同学一把计步器,你们可以用计步器数一下,看谁走的XXX。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走路的步子大小不一样,这样比较还准确吗?生:不准确。
师:对,所以我们要用相同的步子去比较。
那我们怎么做呢?你们有什么想法?生:用同一双鞋子走路。
师:好主意!用同一双鞋子走路,这样步子大小就一样了。
那现在我们来试试,看看谁走的XXX。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知道了在比较路长时,要用相同的步子去比较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XXX和XXX走了不同的路线,一个是凸字形,一个是Z字形。
他们谁走的路线更长呢?请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看看谁能够正确回答。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下课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我们周围的数》中的“认识时间”一节。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钟表的认识,理解“下课啦”的含义,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钟表,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下课啦”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珍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下课啦”的含义。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钟表,理解时间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钟表、实体钟表、PPT。
学具:学生自己的手表或钟表、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学校的课程表,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进而引出“下课啦”的概念。
2. 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实体钟表和电子钟表,向学生介绍钟表的构成,讲解小时、分钟的认识和转换。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如“现在是3点,下课时间是几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钟表的认识、时间的转换、“下课啦”的含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画出一个钟表,标出现在的时刻。
2. 请计算:如果上课时间是9点,下课时间是几点?答案: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钟表。
2. 下课时间是9点40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时间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时间的转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现象,如日出日落、交通高峰期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时间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关于时间管理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下课啦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为大家教授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2.2节内容,下课啦。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的是时间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下课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表达下课的时间。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下课的概念,能够理解下课的时间,并能够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下课的时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下课的概念,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下课的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课件、钟表模型、时间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课件展示学校的场景,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正在学校上课,然后突然铃声响起,学生们高兴地喊出“下课啦!”的情景。
2. 新课导入:我向学生们介绍下课的概念,解释下课是指学校课程结束,学生们可以休息和活动的时间。
3. 例题讲解:我通过钟表模型和时间卡片,向学生们展示下课的时间,例如“3点20分下课”,并让学生们模仿我的动作和语言来表达。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一些下课的时间,让学生们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例如“4点15分下课”。
5. 课堂互动:我邀请学生们上台演示下课的动作和语言,并让其他学生来猜猜看是哪个时间下课。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板书,包括了下课的概念和一些下课的时间,如下:下课啦!3点20分下课4点15分下课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目:请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下课的时间,并写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于拓展延伸,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更复杂的时间表达,如“下课10分钟后再集合”等,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在情景引入环节,我通过课件展示学校的场景,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正在学校上课,然后突然铃声响起,学生们高兴地喊出“下课啦!”的情景。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下课的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下课的概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下课啦教案最新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下课啦教案最新5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一年级上册数学下课啦教案最新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年级上册数学下课啦教案最新5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卡片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春游,高兴吗?(高兴)(播放课件,板书课题)2、我们第一站去水果园看看。
我们现在来到了西瓜大棚,(课件出示)一个西瓜重1千克,你们觉得呢?(比1千克重)师:为什么?(因为天平斜了一边,西瓜比1千克重。
)你们再估一估,这个西瓜大约重几千克?(学生自由发言)师:对了,1个西瓜大约重4千克,请小朋友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师:小朋友是这样摆的吗?(播放课件展示)3、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苹果园,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请小朋友再估一估。
(学生回答后,播放课件)二、合理推理,探究新知:1、我们已经摆出了1个西瓜重4千克,又知道4个苹果重1千克,小朋友,你们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播放课件)请小朋友通过学具再摆一摆。
(学生操作,老师给予适当指导。
) 学生汇报,让他们说说原因。
师:小朋友说得真不错,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边播放课件,边讲解。
)2、请小朋友把思考过程再看看、想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厌。
(让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从而理顺思路。
)三、解决问题,运用新知:1、游完了水果园,肚子都有些饿了,我们去吃肯德基好吗?(播放课件,学生再一次激动起来,好奇的睁大眼睛盯着屏幕)师:服务员告诉我们:1个汉堡可以换2个鸡翅,1个鸡翅可以换3个冰淇凌,那么1个汉堡可以换几个冰淇凌?(让学生直接抢答) 师:你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你能数学语言来表述吗?让学生重点说说列式的意义,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小结。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下课啦》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上下位置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对上下位置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清晰。
但是,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喜欢通过图片和实际情境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上下位置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位置关系。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际情境,培养观察能力。
3.交流互动法: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和互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展示上下位置关系的实际情境。
2.教学图片:准备一些展示上下位置关系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下位置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例如,展示一张动物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教学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上面”、“下面”等。
第二单元第2课时《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下课啦》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课间活动的各种情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课间活动的各种情况,如:上厕所、喝水、玩游戏等。
2. 课间活动的顺序,如:先上厕所,再喝水,最后玩游戏。
3. 课间活动的时间安排,如:上厕所需要5分钟,喝水需要3分钟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课间活动的各种情况,能够合理安排课间活动的时间。
难点:理解课间活动的顺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顺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课间活动的各种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活动。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课间活动的顺序,如:先上厕所,再喝水,最后玩游戏。
2. 教师讲解课间活动的时间安排,如:上厕所需要5分钟,喝水需要3分钟等。
3.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进行实际操作。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下课啦1. 课间活动:上厕所、喝水、玩游戏等。
2. 课间活动顺序:先上厕所,再喝水,最后玩游戏。
3. 课间活动时间安排:上厕所需要5分钟,喝水需要3分钟等。
作业设计:1. 完成《下课啦》的练习题。
2. 观察并记录自己课间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安排。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课间活动的各种情况,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课间活动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下课啦》(说课稿)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下课啦——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引言“下课啦!”这三个字,总是能让学生们兴奋不已。
而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数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科目,同时也是一个让很多学生感到很困难的科目。
为了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增加兴趣,让老师教学更加生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在教学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本文就此进行详细介绍。
二、教材内容1.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主要围绕着“数的认识和初步计数”的目标展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排序、图形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和多步骤问题的解决等方面的内容。
2.制定详细课程标准针对教学目的和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制定了详细的课程标准,旨在帮助老师更好地掌握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难度以及对应的授课时间。
同时在课程标准中也定义了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规则和操作方法等,为老师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标准。
三、教学方法1.知识结构的渐进性按照课程标准的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会从简到难,逐步提高难度,让学生在感知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逐渐养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因素,创新组织了各种教学活动,包括板书教学、游戏式教学、手工体验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体验式的教学在教学中,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尤为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和探究数学知识,了解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通过数字图形的呈现以及相关的手工制作等全方位方法,引导孩子思考数学知识理论,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学评估采用了“问题在解决中产生”、“问题在解决中加深”、“问题在解决中落实”等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检测和评估方式,以确保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检验。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教案:下课啦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下课时间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说出下课时间。
2. 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3. 通过下课活动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下课时间,学会识别和说出下课时间。
2. 学习下课活动的安排和整理,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3.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下课时间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说出下课时间。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合理地安排和利用下课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下课时间表、图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下课时间的概念,让学生对下课时间有初步的认识。
2. 讲解:讲解下课时间的概念,让学生学会识别和说出下课时间。
3. 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时钟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下课时间的流逝,培养他们对时间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4. 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下课活动的安排和整理,让他们学会合理地利用下课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下课啦2. 板书内容:下课时间的概念、下课活动的安排和整理、时间管理能力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下家中的一些日常活动的时间,如晚饭时间、洗漱时间等,并尝试用时钟模型进行展示。
2. 让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一天中如何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实践、活动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下课时间的概念,并培养了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具和学具的使用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时间的感知和认知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课间纪律,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
3. 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4.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课间活动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间活动安全知识2. 课间活动的有序、文明、安全进行3. 课间活动中的团结协作与互相帮助4. 课间活动的自我管理与良好习惯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课间活动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
2. 学具: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手册、自我管理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课间活动安全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课间活动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课间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课间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以及如何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5.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课间活动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课间纪律,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反思自己在课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下课啦》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课间活动安全的短文。
2. 让学生设计一份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手册,内容包括:课间活动安全注意事项、自我保护方法、团结协作与互相帮助等。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下课啦》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下课后的各种活动。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数学知识的呈现,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机会。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
但是,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有利于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下课后的各种活动,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下课后的各种活动。
2.难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3.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呈现下课后的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分组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下课后的各种活动。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数学知识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全班交流实践活动中的收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2.2下课啦(高矮、长短的比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2.2下课啦(高矮、长短的比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2.2节——下课啦(高矮、长短的比较)。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23页至25页的内容,主要学习了比较高矮和长短的方法以及如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高矮和长短。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较高矮和长短的方法,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高矮和长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高矮和长短的方法,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高矮和长短。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比较高矮和长短的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比如同学们排队,引导学生们注意到身高的高矮和队伍的整齐。
然后提问:“大家看看,谁比较高?谁比较矮?”让学生们用语言描述。
2. 讲解与演示:使用教具和学具,比如塑料小人和直尺,进行讲解和演示。
我会展示不同高度的塑料小人,并让学生们用直尺量一量,比较他们的身高。
同时,我会讲解如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高矮。
3. 练习与互动: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比如“请比较下列物体的高矮:木块A和木块B;塑料小人和桌子;绳子和地面。
”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高矮和长短的定义2. 比较高矮和长短的规则3. 描述物体高矮和长短的语言表达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比较下列物体的高矮:木块A和木块B;塑料小人和桌子;绳子和地面。
2. 请用语言描述下列物体的高矮:木块A和木块B;塑料小人和桌子;绳子和地面。
答案:1. 木块A比较高,木块B比较矮;塑料小人比较高,桌子比较矮;绳子比较长,地面比较短。
2. 木块A比木块B高;塑料小人比桌子高;绳子比地面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比较高矮和长短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高矮和长短还有一定的困难。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2《下课啦》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一、教材概述本单元的教材为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二章第二节的《下课啦》。
单元主要涉及“时间”的概念,要求学生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和读写时间的方法,并运用所学习的技能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本节课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时间意识,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时间概念,进一步掌握时间的读写和计算。
二、课前预习1.了解时间的概念,时间可以用来描述什么?2.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分钟是怎么来的?小时呢?3.学会读写时间:掌握小时和分钟概念,学会用“钟”和“分”来读表示时间的数字。
4.可以运用时间概念,解决一些时间问题。
三、课堂授课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视频、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时间的值得重视,引出学生们的兴趣和思考。
2. 概念讲解(2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时间的概念,引导学生一起思考:时间可以用来描述什么?接着引入时间的基本单位,了解分钟和小时的概念,让学生清晰掌握小时和分钟概念,学会用“钟”和“分”来读表示时间的数字。
3. 数字阅读(30分钟)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了解时间的读法和计算方法,熟悉时间的个位值与十位值。
4. 问题解决(20分钟)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时间的读、写和计算方法,并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时间问题。
帮助同学们锻炼时间意识,培养时间观念和时间概念。
四、课后练习1.课后欣赏“小猪佩奇”动画片一期第13集,小朋友们看到时间快到了,一定要拉着家长一起看看哦,并比比谁数得最快,看谁比较准确。
2.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读写时间和书写数字,切实落实到生活中。
并且,同学们也可以在生活中观察时间的变化,增强时间概念和时间观念。
五、教学反思课堂授课时,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
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兴趣的激发、课堂氛围等多方面对课堂进行认真思考和探讨,在不断努力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日常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