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制度创新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 0年 l月我国正式启动“ 06 1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 设计划” 充分体现 了我国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 对高等职 , 业人才的需要 , 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视。 那么农业 高等职业教育怎样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 更好 地为地方农村经济 的发展 , 新农村建设 , 提高农村劳动力职 业技能服 务, 仍是农业高职院校 广泛关注的问题 。 本文结合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高职教学与管理的实际从以下 几个方面
本 文 结 合 吉林 农 业科 技 学 院教 学 与 管理 的 实 际 , 专 业 设 置 、 , 培 养 目标 、 论 与实 践教 学 体 系的 确 定 、 从 .A- z 理 综合 素 质 的培 养 、 学 结合 产
等方 面进行探讨 , 以期 为农业 高等职业教 育.A- 养模 式的改革提供 有益的借 鉴。 z 培 . 关键词 : 就业导向 ; 农业 高等职业教 育;. 培 养模 式 .A- z
人才 培养 目标 是培 养生产、 管理 、 服务 等第 一线需 要的 ,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和高职教育 紧密结合 的纽带 , 是 能 将科 学技 术 转 化 为 生产 力 的高 级 应 用型 专 门 人 才陵 学 院 ] 。
这个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 目标 , 设置了作物生产技术 、 食
品 加 工 技 术 、 品营 养 与 检 测 、 品 生 物 技 术 、 种 动 物 养 食 食 特
殖技术 、 畜牧兽医、 动物防疫与检验、 园艺技术、 园林技术 、 中
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 质和专 业技 能 , 然后再根据这 些基本 素质和专业技能确定理论教 学体 系 , 根据农时确定每 门课 程 的教学时间安排 , 将实践教学融入每门课程的教学 中, 做
二、 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 向 , 确定具有高职教育 特征的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培养 目 标
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炼油技术专业为例
1 从 职 业 角 度 出发 分 析炼 油 专 业课 程 体 系
兰州石 化 职业 技术 学 院是 首批 国家 示 范性高 职 院校 , 炼油 技术 专 业 是 国家示 范 专 业 , 已经 有 5 4年 的办 学历史 。半个 世纪 以来 为 国内许 多大 型炼化 企 业 输送 了万 余 名毕 业生 , 毕业 生就 业方 向 明确 , 主要 是炼 油厂 的 燃 料 油 生 产装 置 ( 括 常 减 压 、 化 裂 包 催 化 、 化重 整 、 催 延迟 焦化 等 )润 滑 油 生产 装 置 ( 括 、 包 溶剂 精 制 、 剂 脱 蜡 、 充 精 制 、 滑 油 加 氢 等 ) 溶 补 润 以
及石油产品销售等 岗位。炼油专业三年的课程体系 大致呈 三 段 式 “ ” 结 构 模 式 ( 图 I ,“ ” 工 字 见 ) 工 字
下面 一横 为基 本 素质 、 基础 理论 、 基本 技能 储备 以及 基本 专业 以外 的其 它 专业 拓 展课 程 , 称 “ 简 四基 ” 阶 段课 程 ;工 ” 上 面 一 横 为综 合 技 能 提 高 阶 段 , “ 字 即 第六 学期 的进 人 炼 油 企业 主 要 生 产装 置 顶 岗实 习 ;
能吃苦” 的高素质技 能型专 门人才 , 必须 以炼 油专 业毕业 生 的就 业 岗位 为 导 向 , 职业 的角 度 对课 程 从 体系进 行重 新 的分 析 与 构 建 , 职业 领 域 的重 点 课 对 程进行 有针 对 性 的教 学 改 革 创新 研 究 , 真 思 考 将 认 企业生产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可行性。
炼 油工 业 是 以石 油 为基 本 原 料 , 过 各 种加 工 通 过程 , 生产 出各种液体燃料( 汽油 、 煤油 、 柴油 、 喷气 燃 料 和燃 料 油 等 ) 溶 剂 油 、 滑 油 、 蜡 、 青 、 、 润 石 沥 石 油焦 等石 油产 品 以及 多 种石油 化工 基本 原 料 的工业 部 门 , 国 民经 济 的基 础 工 业 之 一 , 关 系 到工 业 、 是 它 农业 、 交通 运输 业 、 国防工 业等 国民经 济各 个部 门 以 及 人 民生 活各 方 面的发展 。现 代炼 油 工业 往往 是 巨 额投 资 、 规模 大 、 自动 化 程 度 高 的 生产 过 程 , 生产 且 中存在易燃 、 易爆 、 有毒 、 有害、 高温 、 高压 、 腐蚀等许 多危险因素 , 以炼油专业校 内的实习条件往往 与 所 真正 的 生产过 程有 一 定 差 距 , 校 学 生 在 真 正 的生 在 产装 置 实 习有 很 大 的安 全 隐 患 , 学 生 真 正 上 岗 时 而 必须 具备 非 常扎实 的专 业知识 与 技能 。相 比于许 多 其它 的专业 , 油专 业 的教 学 过 程 困难 且 企 业 用 人 炼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农村职业教育新体制
维普资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85 第5 0/ 总 2 期 00 6
文 章编 号 :0 1 7 4 2 0 )5— 0 4— 2 10 —8 9 (0 8 0 0 1 0
震基舔毒
CEGEJoU HNRNIY A
潘
敏
( 南通 职 业大 学 社 科部 , 苏 南通 2 6 0 ) 江 2 0 7
充分 利用 高等职 业 教 育的现 有 资源 , 极发 育程 度 以及从 事 劳动 类 别 的不 同 , 办不 同层 次、 积 举 不 同类 型 的培训 班 ,逐 步构 建适 宜于农 村 的职 业教 育 网络 体 系。 培训 班 可有 以下 几个 类型 : 一是 普及 型 。 主要 针 对 大 多数 具 有初 中以 下文化 程度 的农 民 ( 男 年 进 城 乡职 业教 育 资源 无 法充 分发 挥其 应 有 的作 用。这 女 、 龄 不 限) 行培 训 。培 训 内容 可 包括 文化 基础 种 分割 的 结果是 ,一 方 面正规 职 业院校 的教 育资 源 知 识 、 业 种植技 术 、 农 家政 基本 知 识 、 基础技 能知识 大量 闲置 , 学生 生源 紧张 ; 但 另一 方 面 , 村 的职 业 和 法律 常识 等 ,这 种培 训 班 可以利 用 农 闲或夜 校 的 农 教 育 资源 匮乏 ,但 更 多的农 村 子 弟没 有参加 职 业教 形 式进行 , 主要 解 决农村 劳动 力的一技 之 长 , 助他 帮 育培训 的机会 和 条件 。 为此 , 发展 农 村职 业教 育 , 就 们 一方 面提 高现 有 的 生活 水平 ,另一 方 面为将 来 向 必须将 正规 职 业 院校 的教 育 资源与 农村 职 业教 育 资 城 市转 移奠 定基 础 。 二是 提 高型 。 主要针 对 具有 高 中 源统筹 安排 、 合理 利 用 。 : 即 以正规 职 业 院校 为龙 头 , 以上 文化 程度 的 农村 青年 、 农村 的 能. s x 5匠、 职村 _ 在 充 分利 用和 发挥 中 高等 职 业 院校 的资 源优 势 ,扩 大 干部 等进 行 的培 训 。培 训 内容 包括 较 为 系统 的 农业 正规 职 业 院校 对农 村 的辐射 范 围和 力度 ,带动 农村 与农 村政 策 法规 、 政 与经 济 管理 、 村 多种经 营生 行 农 职 业教 育的发展 。 一般 而言 , 市职 业教 育既具 有雄 产技 术 、 城 农村 文化 建设 、实用专业技 能 、 业经 营管 企 厚 的师 资 力量 、 先进 的教 学设 备 和 实 习基地 、 富 的 丰 理等 方 面 的知识 。这 种 培训 班 可 以采取 短期 培训 或 招 生与 就 业信 息等 资 源 ,又积 累了比较 丰 富的 办 学 专业 培训 的 方式进 行 , 可 以邀 请 一 些专 家来授课 , 既 经 验 , 能 够对 农 村 的 职 业 教 育起 到 示 范 和 带 头作 也 可 以带他 们到 城 市参观 学 习,使他 们 了解 党 的方 用。农村 职 业教 育也 可 以利 用 正规职 业院校 的 资源 针 政 策和 社会 发展 对人 的要 求 ,掌握 进入 城 市 必须 优 势培训教 师 , 高教 师专 业和教 学水平 ; 可 以请 的职 业技 能水 平 , 为懂技 术 、 管理 、 经 营 的新 提 也 成 会 善 城 市职 业 院校 的教 师到 农 村 职 业 学校 任 兼职 教 师 , 型农 民 , 为农 业的 产业化 、 规模 化准 备后 备 力量 。三 指导 理论 和 实践教 学 , 最终 达 到 “ 双赢 ” 实现城 乡职 是 学历型 。 我 国广 大的农 村地 区, , 在 由于 多方 面的原 业 资源 的统筹 。 因, 年 因无 法继 续升 学而 回 乡的青年 非 常 多。 每 他们 二、 以开发农 村 人力 资源 为重点 , 积极 发展 农 村 中间 有相 当一 部 分是 高考 落榜 的 高 中毕 业生 ,还有 非正 规职 业教 育 部 分 是 因 家庭 经 济条件 无 法 继续上 学的 学生 。 ̄- f t - J 农村 的非 正规职 业教 育 , 由于形 式 多样 、 灵活 简 头脑 灵活 、 受能 力较 强、 有 强烈 的 学习欲 望 , 接 具 可 便、 学制 较短 、 费用低 廉 、 而且与 社会 需 求 紧密结合 , 以把 他 们 组 织起 来 ,通 过 系统 的职 业技 术教 育与培 因此 深 受广大农 村 劳动 力 的欢迎 。 为此 , 村职 业教 训 , 得 相应 的 学历 , 为适 应农 村 经济发展 和 城镇 农 取 成 育在 利 用正规 职 业 院校 的教 育资 源的 同时 ,要 以开 化 建设 需要 的专 门人 才。 这种 学历 型 的职 业 培训 可 发 农村 人 力 资源 为重 点 ,以解 决农 村 劳动 力就 业 为 以与 当地 的 中等 职 业院校联 合 办 学。 目标 , 力拓展 非 正规教 育 。 大 2 .大力 开展农 民转 岗培 训和 继续 教 育 ,为农村 1 举 办 不 同类 型 的培 训班 ,提 高农村 劳 动力 的 富余 劳动 力 向城 市转 移做 准备 。我 国是 世界 上 农村 . 文化技 术 素质 。 当今 农 村社 会 经济 发展 的推 动 力和 劳动 力资 源最丰 富的 国家之 一 。 改革 开放 以来 , 管 尽 劳动 生产 率提 高的 重要 原 因 , 已不仅仅 是 土地 、 劳动 我 国 的农 民通过 自己的伟 大创举 , 自觉或 不 自觉地 力数 量 和 资本数 量 的增加 ,更 重要 的是 作 为重要 生 把 大量 的农 村 剩余 劳动 力转 移到 非 农部 门, 实现 了 产力 中最 活跃 的 因素—— 人 的知 识 、 能力和 技 术水 建 国 以后 最 大 的农 村 劳动 力转移 。 是 , 但 由于历 史和 平 的提 高 , 即劳动 力素质 的提 高。所 以 , 在农 村 经济 现 实的原 因 ,当前我 国农 村 剩余 劳动 力的就 业压 力 社会 发展 的过 程 中, 要根 据 他们 的年 龄 、 别 、 性 受教 依 然十分 严峻 。 据专 家估 计 , 国农 村 剩余 劳动 力数 我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校 本教 材简 单的说就是 学校 的专业领 导和教师为 了有效 的 实现学校 的教 学 目标 、达到教 育学生 的 目的 ,而对教学 内容 进 行的灵活的开发、设计和 拓展 。 校 本教 材有 很大 的灵活性 ,可 以根据 学校和学 生的具体情 况进行 实施 。在 以 “ 就业为导 向”的职业教 育教学改革 中积极 的开发校本教 材能够使 学校根据 学校 的具体情 况和学校 所开 设 的专业对应 的具体 的职业 岗位群进 行校本教材 的设计 ,更好 的 开设 与未来工作 岗位相对接 的课程 。 ( )以 “ 三 市场为取 向” 开展校企合作教 学 要实现 以 “ 就业 为导 向” 的职业教育 的教 学改革 ,没有 企 业的参与是 不行 的。这 也是职 业教 育 区别于其他 普通教育 的一 个很重要 的特色 。由国际职业教 育的共 同经验 来看 ,校企结 合 也是职业教 育发展 的必然趋势 。以市场为导 向的校企合作教 学 的教 学改革在 实现校企 两方面合作 共赢 的基础 上 ,尤其能使 职 业教 育取得更大 的成就 。 以市场 为导 向,能让职业教 育的教学体 系和课程设置顺 应 市场对人才 的需求合理 的做 出调整 。对于职业教 育来说 ,培养 出的最好 的人 才不外 乎是适应 市场 要求的人才 。而校企合作教 学能够解决 职业教育 学校 设备短缺 的问题 ,使 学生在学好理论 基础课 的同时 ,能更好 的把所 学的知识应 用到 具体 的工作实 践 中 ,提高学 生的动手能 力 ,搭建一 个学生 由学校J N快速走 向 N 社会 工作 岗位 的平 台。而 学生参与 到企业 的具体 工作 中也能在 定程度 上解决 企业专 业技能型人 才的不足 ,这会 在很大程 度 上提高企业参 与校企合作 教学 的热 情 ,为更 多的学生提供更 多 的实践平台 ,形成一个 良性 的循环 。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1.08•【字号】厦府[2005]3号•【施行日期】2005.0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厦府〔2005〕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构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厦门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我市海湾型城市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现就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确立职业教育在我市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明确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职业教育是我市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今后一个时期是厦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厦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关键环节。
切实发挥职业教育在厦门建设“教育之城”、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中的重要作用,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紧迫任务。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类职业学校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和管理人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但是,我市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部门和单位在统筹人力资源开发中仍存在着忽视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倾向,在统筹各类教育发展中仍存在着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坚持。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作者:陈红云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第08期中国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全面迈进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而且中国经济在加入WTO 以后,走上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损耗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科技强国之路。
在当今的大形势下,职业教育直接依赖经济发展,直接为经济发展提供适合的人力资源。
当然,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势必要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我国的职业教育,学科型的教学体系使用了几十年,自进入90年代后,在总结办学的得失和吸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后,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注重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产生了一大飞跃。
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三大转变就业问题是中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发展职业教育,需要长远、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出口”拉动“进口”,已成为职业教育同行的共识。
1.转变办学思想,明确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绝不能理解为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也不能盲目地转向普通教育。
要坚持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办学,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和经济繁荣、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和建设先进文化结合起来。
推进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转向市场驱动,从政府直管转向宏观引导,从传统的学科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促进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的结合。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要的文化素养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
2.转变办学模式,以“订单培养”的模式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半工半读。
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对学生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培训,建立健全的顶岗实习制度,提高学生综合的职业素质,推行和完善学分制,建立弹性学习制度,使学生可以分段分区完成学业。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doc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作者:李立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3期[摘要]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出发,阐述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总结了学校开展学分制、特长生制度、个案式就业指导制度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体会、经验和效果。
[关键词]就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作者简介]李立(1960- ),男,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
(山东济南250013)[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0-0035-02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通过几年的改革和探索,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宗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战线全体工作者的共识。
现在方向已经明确,必须采取有效制度、机制来保障和落实。
一、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就业乃民生之本,它是关系到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社会稳定,涉及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必须高度重视。
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迅猛,高校毕业生逐年上升,2004年的280万毕业生中,有150万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因此,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中还存在三种不良倾向:一是盲目追求“高、大、全”,“高”就是追求办学的高层次,即高职院校一心一意想升本科,认为只有高层次办学,才能办出高水平学校;“大”就是过分贪图校园占地和建筑面积的扩张,认为只有大规模办学,才能办出一流学校;“全”就是盲目追求办学的多科性和综合性,放弃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违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原则。
办好农村的职业教育 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稳步发展作者:姜申建来源:荣昌县教育委员会发布时间:2012年03月31日点击数: 5摘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举措。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脱贫只靠传统的种值、养殖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在家的新生代农民需要技术,外出务工的新生代农民更需要技术。
中职学校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可以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广义上讲,为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会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职教育三农农村职业教育职教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职业教育不同的是,它既包括农业职业教育,也包括工业和其它产业的职业教育;既要为农业、农民服务,也要为农村第二、三产业服务。
2007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指出,“大力发展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农村农业职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关乎国计、关乎民生,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是当今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
以地处渝西的荣昌县为例。
该县目前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三所,即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荣昌县职教中心;人社局主管的重庆益民技工学校、重庆永荣技工学校。
其中,荣昌县职教中心在县城,而两所技工学校则地处农村。
全县共有在籍学生6387人,农村户口学生5186人,占总人数的81.2%。
涉农专业人数为259人,占总人数的4.1%。
由于荣昌县是农业大县,全县83万人口中50余万农村人口,人均年收入5900余元。
为此,稳步推进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以职业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培养一名中职学生,脱贫致富一个家庭”、“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是该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中职学校办学的基本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必考简答题整理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问答1、如何理解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2、高职教育的属性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
3、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4、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方针是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5、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
6、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
7、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
8、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
9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 10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11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整体思考的评价观。
12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生命发展的基础观。
13、国家对高职教育构建专业认证体系的要求是:教育部2006年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 以上。
14、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有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与专业方向、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及必要的说明15、高职教育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有: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要求、学时分配及必要的说明,这是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
16、高职教育的课程特点有定向性、应用性、整体性等特点。
17、为什么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所以它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18、胡锦涛同志2007年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提出哪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19、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政策和为高职教育制定的法律法规有哪些?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3)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4)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探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就业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滞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部分学生在毕业后难以就业,导致了人才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许多国家开始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通过与企业合作、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就业信息平台等措施,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我国也亟需改革现有职业教育体系。
本文将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探讨我国就业导向职业教育改革的路径,分析改革对学生和社会的影响,为未来职业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有望构建起更加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1.2 问题提出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在以往的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脱节,导致许多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的局面。
一方面,由于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许多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实际岗位需求不匹配,导致毕业后无法顺利就业。
一些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竞争力。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必须对现行职业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内容结束】1.3 研究意义职业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当前社会对于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研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在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是当前时代所急需的。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并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
一、需求分析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专业技能、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首先需要从就业市场的需求出发进行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各个行业的就业形势和需求特点,来创设相关专业课程和实训项目。
还需充分考虑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人才的用工需求,为学生提供与市场需求匹配的课程内容和技能培训项目。
二、课程设置基于需求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需要合理设置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其提供接地气、贴近市场的课程内容。
具体来说,可以设置职业发展规划、职业技能培训、行业实践、生产实训等课程,鼓励学生参与专业实践项目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
这样做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职业教育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跨学科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还可以引入行业顶尖人才和企业导师,进行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四、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的关键环节之一,建设良好的实训基地将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更好的保障。
学校需要加大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投入,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具有高水平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包括设施设备的完善,还需和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的实践环境。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模式创新
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与当地劳动、人事部门及相关 行业厅(局)共同配合,在高等职业院校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认真落实劳动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 《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劳社部发21号),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高等职业院 校的主体专业,推行学生毕业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直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试点工作。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 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要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 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对就业形势不好的专 业,学校应在学生毕业前半年,及时为学生调整专业方向,补充相关课程,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对于 毕业时未能落实工作单位的学生,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学校应在毕业后一段时间内对其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使 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2004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当地劳动保障、人事 部门及相关行业厅(局)共同配合,继续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力争80%以上有职业资格 证书领域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都能取得"双证书"。2006年,这一比例要达到90%以上。
加强改革
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 各高等职业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校的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增强实践能力。同时,要积极聘请行 业、企业和社会中(含离退休人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等方面单独制定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评聘制度,为“双 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要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经验, 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进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 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教材内容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注意及时跟 踪先进技术的发展。要特别重视高等职业院校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 认真制定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整体建设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规划内容。不断更新教学设施 和仪器设备,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 的需要。要在中心城市或高等职业院校比较集中的地区,创建一批起示范作用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现该 地区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担负该地区相应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师培养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2004年,各地 应重点落实教育部等六部委共同启动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和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 设工作,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杨 柳
( 达州职业技术学 院
四川 达州
650) 3 0 1
【 摘要】 《 国家 中长期 教 育改革和 发展 规划纲要 》 中指 出:发展职 业教 育必 须摆在 更加 突 出的位 置 。本 文 从 我 国职 业教 育 发展 的 机遇 和 面临 的挑 战 ,论 述 了在培 养 目标 、培 养模 式 、培 养机 制 以 就 业 为导 向是 促进 职 业教 育 可持 续 发展 的 关键 。 【 关键词】就 业 培 养 职 业教 育 【 中图分类号】G 1 【 7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5 4 (0 )O —0 7 —0 9 59 2 1 0 0 4 14 2
因 此 ,对 职 业 教 育 的功 能 和 作 用 的 认 识 已经 从 单 纯 的 经 济 视 角转 变 为包 含 经 济这
有利于职业教育功能的全面释放,有利 于职业教育的健康 发 展 。我国职业教育正迎来难 得的战略发展 机遇期 。 (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举措 二 《 规划纲要》中务实地设计了一系列有效的引导性政策 工具:通过完善就业 准入 制度 ,保护和扩大职业学校 合格 毕
一
、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
( )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新进展 一
早 在 1 9 年 国 务 院制 定 的 《 国教 育 改 革和 发展 纲 要 》 93 中 中就 明确指 出 了 “ 职业 技术教 育是现代 教育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是工业化和 生产社会化 、现代化的重要 支柱 。各级政府 要 高 度 重视 ,统 筹 规 划 ,贯 彻 积 极 发展 的方 针 ,充 分 调 动 各 部 门 、 企事 业 单 位 和 社 会 各 界 的积 极 性 ,形 成 全 社 会 兴 办 多 种形式、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为我 国职业教育发 展奠定了政策依据 。2 0 年 1 月3 05 1 日国务院召开 了全 国职业 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 《 关于大 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 简 称 《 定 》 ) ,这 成 为 我 国职 业 教 育 发 展 历 程 中 具 有 里程 碑 决 意义 的重 要事件 。温 家宝 总理在发 表的重 要讲话 中提 出: “ 十一 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 育投 入1 0 0 亿元 ,这体现 了 国家 对 于 职 业 教育 的地 位 与 作 用 前 所 未 有 的重 视 , 反映 出 我 国职业教育政策 的重大突破 。教育部等部委在这一年里就 召 开 了六 次全 国性 的职 业 教 育 专 项 工作 会 议 ,其 规 格 之 高 、 频 率 之 多 、力 度 之 大 ,确 为 历 年 所 罕 见 。2 0 年 8 胡 锦 涛 06 月 总 书 记 在政 治局 集 体 学 习 会 议 上 强 调指 出 ,要 切 实 落 实 国 家 “ 十~ 五 ”规 划 提 出 的 “ 普及 和 巩 固义 务 教 育 ,大 力 发 展 职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让职教在农村开花结果江口中学李召在国务院颁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职教法》颁布后,职业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发展之快,幅射面广,爱益群体之多,从教学专业的选择,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积极的推动了职业教育为企业服务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放在重点发展的位置,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领导重视,政策优惠,社会支持,给职业教育注入了生机。
目前,无论职业教育规模,还是各种训练基地及各级职业教育学校的不断完善,都给职业教育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职业教育应本着技术能力的培训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对职业教育的强烈要求,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002年以来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2005年、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连续两年分别扩招100万人,2007年再扩大招生50万人,当年招生规模达到801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大体相当。
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今年,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加起来招生数达到1100万人,在校生数超过3000万人,实现了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实现了我国教育结构的深刻变革。
云阳县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县、劳动力资源大县、劳务输出大县。
据统计,全县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超过35万人,几乎我县占总人数的30%。
云阳外汇收入也成为我县经济收入的一大支柱,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事实上已成为我县农村的“第一经济”。
作为重庆劳务输出大县,那么我们必须坚持“先培训,后输送”的原则,抓好培训基地建设。
突出抓好新增劳动力培训。
对当年未升学初中毕业生由其自主选择高、中、初级技工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对当年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实行短期劳动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其由学生转变为技术工人;对各乡镇新增外出务工人员实施转岗就业培训,使其“带着一项技能出门”;在劳动力培训中择优选择一定数量的尖子深造,使其成为高级技术工人。
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XIB IZ I I O 西北职教期以就业为导向当教育部长周济谈职教提速时,职业教育正进入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为引导职业学校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职业学校就要依靠特色专业来体现其在社会中的中坚地位。
而真正的职业教育就是专业教育,主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动力、以社会财富为依托。
职业教育要深入地高质量、高速度地发展,就业是关键;课程改革、提高教师水平、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是根本。
一、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要体现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改革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大力提倡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和综合化,以满足学生就业、升学和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要,而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指根据一个或几个相关职业群体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从众多知识,能力要求中筛选出来并按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规划和设计,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落脚点,课程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对从事某一职业的从业者所必备的职业能力的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是为课程的学习者构建通向就业的桥梁,现代职教课程论强调以职业分析为依据来筛选,组织教学内容,就是为了保证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落在实处,为教学内容的“必须、够用”提供依据,职业分析要强调其现实性,即当前某一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
还要重视其前瞻性,即未来某一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而这更加体现在课程实施即具体教学中,倡导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的过程,学生通过对行动过程全面,主动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
二、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1、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主力,师资队伍水平决定专业建设水平,职业学校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和探索的激励机制,重点选拔和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要拓宽渠道,广开门路,加强师资的培养,要将师资队伍建设和开展示范专业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工作结合起来,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舞台和载体,在实践中着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7.19•【字号】石政发[2004]49号•【施行日期】2004.07.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石政发[2004]49号)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职业和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做出如下决定: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意义、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一)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应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成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特别是将我市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基本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步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规模;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结合。
构建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职成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在办学层次上,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在区域上,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重点;在培养目标上,以就业预备教育为重点。
成人教育:城市以社区教育为重点,逐步形成以各种学习型组织为基础的较为完善的终身学习网络,建立学习型城市。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4.05•【字号】陕政发[2006]13号•【施行日期】2006.04.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陕政发〔2006〕1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代表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现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出如下决定: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陕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推进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就业再就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省综合实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形势下,全省各级人民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二)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陕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一五”期间,实行在省政府领导下,分级管理、市县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
我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制创新研究
法 深入 。为 此 , 就要 打 破 阻 碍 职业 教育 发 展 的 体 制性 障碍 , 改革 其存 在 的弊 端 , 鉴 国外 的经 验 , 索 我 国 借 探 以就业 为导 向的职 业 教育 体 制 创 新 之 路 , 是 我 国当 这
前 发展 职业 教育 所要 采 取 的必 要 措施 。
维普资讯
继 续 教 育 研 究
20 0 8年第 8期
j U ja u y n ju iX ioy a i 91
我国 以就业为导 向的职业教育体 制创新研究
姜 爱 贤 孟 亮 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桂 英
( 伦贝尔学院 行管法律系 , 呼 内蒙 古 呼伦 贝尔 0 10 ) 2 0 8 摘 要 : 文 从 办 学 定 位 、 学 模 式 、 学 内容 、 学 方 法 、 本 办 教 教 职业 指 导 五个 方 面 深 入 分 析 了 职 业 教 育 所 面 临 的 困 难 和问题。文章认为 , 借鉴国外经验 , 索我国以就业 为导 向的职业 教育体 制创新 , 体 可采取 以下 三个措施 : 应 探 具 推 进 职 业 教 育 管 理 体 制改 革 ; 业 教 育 办 学体 制应 该 形 成社 会 合 力 , 求 整 体 效 益 ; 学 形 式 灵 活 多 样 。 职 追 办 关 键 词 : 业 教 育 ; 理体 制 ; 学 体 制 ; 职 管 办 创新
特 点 的职业 教育 主体 所构 成 。每一 个职 业 教育 主体 首 先要 明确 自己 的办学 定位 , 即明确 自己的办 学层 次 、 服
务对 象 以及 培养人 才 的类 型 。办学定 位 不仅 涉及 具体 的 办学特 色 问题 , 涉 及更 为一 般 的办 学定 位 原则 问 也 题 。对于 多数 的区域 型 应 用 性 大 学 , 类 职业 学校 而 各 言 , 眼 于 区域 发 展 是 定 位 的关 键 。 “ 者 普 遍 同意 着 学 ‘ 等教育 的 职 能 就 是 为 地 方 经 济 服 务 , 区 域 经 济 高 为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1.30•【字号】湖政发[2007]11号•【施行日期】2007.01.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湖政发〔2007〕11号)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浙政发〔2006〕41号),大力推进我市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树立大职教观念,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提升湖州职业教育在全省和长三角区域的竞争力,在“率先崛起”战略中发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
2.总体目标:以高职教育为龙头,以中职教育为主体,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并举,初、中、高技能培训协调发展,健全全日制职业教育、职工技能培训和农民技能培训三大教育网络。
“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为全市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内的各类技能培训200万人次。
到2010年,我市技术工人队伍中具有中级工技能水平的比例达到45%,高级工以上的达到15%,城乡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
二、深化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3.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县级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管理职能,协调有关部门和行业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良好环境条件,整合各种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整体质量和办学效益。
继续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经济 , 关键在 于提高农村 劳 动者 素质 , 而提 高劳 动者素 质离
不开教育 , 特别是离 不开农 村职业 技术 教 育。实践证 明 , 以就
度约 占 4 %, 0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不足 1 %, 0 受过职业教育 及培
据调查 , 农村 中等职业学校 中认 为“ 业后不能就业 , 了 毕 学 没用” 的学生 占 8 %, 0 可见 , 就业状况成 为制约农村职业教 育发
倍; 而人均年收入过 万元 的种 、 、 养 加大 户 , 都是受过 中等 以上
职业教育 的人… 1。由此可见 , 对广大农 村劳动者进行 培训是农
2 抓 住企 业和农 民工 需 求不放松
2 1 发展农 村职 业教 育 , . 满足企业需求
成较为完善的职业教 育体 系发挥 了不可替代 的作 用 , 但如今 这 种“ 等食 ” 办法不仅难 以推 动职业教 育的新发展 , 还有可 能使 职
业 教育偏离经济社会 发展 的实际需 求。 四川联 合经 济学校从 几百个学生发展到上万学生的规模 、 四川 少岷职业学校从濒 l I 缶 倒闭到享誉整个合 江县 , 的都不 是财 政拨款 , 是 自己寻求 靠 而 市场 , 靠服务求支持 、 靠贡献求 发展 。 第三 , 职业教 育应 从城 乡分 割走 向城 乡统筹 。城 乡分 割 导致农村 的职业学校 毕业 生没地 方 去 , 市里 的职 业学校 没 城 人上 。为解决这一问题 , 当前必须从统 筹城乡发展 的高度进行 大胆创新 , 市 的职 业教 育 打开城 门,农村 职业 教 育走 出农 城 村 , 同促进农 村劳 动力 的转移 。青 岛黄海 职业学 校 就是 坚 共 持就业面 向城市 , 生面向农村 和西部地 区,从而 取得了快速 招
中图分类号 : 7 8 4 G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4 7 X(0 6 0 —09 —0 10 —8 4 2 0 )8 0 3 2
我 国是一个农业 大 国, 农业 、 村 和农 民问题是 关系 到全 农
农村劳动者十分渴望学 习文化和技能 、 因为他们 发现 在新
维普资讯
广东农业科学
20 0 6年第 8期
9 3
以就业为导 向 , 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制 度创新
高 洋 ,
(. 1 天津大学职业技术学 院,天津 307 ; . 0 02 2 天津 职业 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天津 3 0 0 ) 0 4 2
摘
时期 有文化和没文 化 、 有技能 和没技 能收 入不一样 , 发展 的前
面实现小康 目 标和现代化建设 的重大问题 。我 国有 9 亿农 民 ,
他 们是农村经济建设 和推 动农 村经 济发展 的主力军 。发 展农
景更 不一样。据对 河南省 1Fra bibliotek0 个农 户跟 踪调查表 明 , 村劳 0 0 农
制的转 变
3 1 实现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转变 .
场; 以市场为导 向, 培育学 生 ” 的办 学模 式 , 使得 学校实 力迅 速 扩大 。在我国加大农 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 程 中, 以就业为 导向 发展职业教育更加重要。只有解决好就业 问题 , 才能真正 实现 农民向非农 产业 和城镇 有序 、 有效 的转 移。通过 “ 转移 一人 、 致 富一家 , 移一片 、 转 致富一方” 的精神 , 坚持就业 导向 , 决杜 坚
的发展。
随着 传统农业 向现代 农业转 变 , 企业对 具有厚基 础 、 宽专 业、 一专多能的复合 型人 才的需求也越来 越高。要满足企 业的
需要, 就必须发展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安徽省蒙
城县庄周 高级 职业 中学是 一个农 村职业学校 , 由于抓住 了制造
训 的劳动力不足 2 农 民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有着直接关系 , %; 以 20 0 2年为例 , 同等生产条件下 , 在 文盲 、 半文盲人均 年收入 9 0 6 元 , 过小学和初 中教育 的人均年 收入 18 5元和 230元 ; 受 0 4 受 过职业教育的人 均年 收入 为 66 0元 , 0 为文盲 、 半文 盲 的 6 5 .
业为导向 , 办好职业教育 , 对发展农 村经济 、 全面实 现小康 目 标
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教 育要 在农 村经 济发展 中发挥 积极 的作 用。 必须在发展思路 、 展机 制上有 所创 新。这种 创新概 括起 发
来就是要“ 坚持一个导 向, 两个需求 , 四种转变” 抓住 实现 。
1 坚持 以就业 为导 向不 动摇
绝升学导 向、 文凭 导向。
首先 , 正确掌握 职业 学校 的“ 角色 ” 定位 。农村 中等职业学 校 的定位就是在九年 义务教 育 的基 础上 培养数 以亿 计的高素 质劳动者。同时 , 也允许 一部分 学生 有多样 化 的选 择 , 很多 办
得好 的中等职业学校 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 9 %以上。 0 其次 , 从单纯靠行政推动转向更 多地靠 市场需求驱 动。在 市场经济体 制尚不完 善 的条件 下 , 下计划 、 指标 的办法对形 下
业职业教育十分紧迫 的任务 , 提高农 民收入 、 对 改善农 民生活
具有重要意义 。
展的瓶颈。越来 越多 的事实 证 明, 要办 好职 业学校 , 须坚持 必
以就业 为导向。如四川联 合经 济学校 “ 以学 生为 中心 , 开拓 市
3 实 现办 学指导 思 想 、 学模 式 、 办 办学 机 制 和 办学 体
要: 职业教育要在农村经济 发展中发挥积极 的作 用 , 在发展思路 、 必须 发展机 制上有所创 新。要坚持 以就业 为
导 向不动摇 , 抓住企业 和农 民工需 求不放松 , 实现办学指导思想 、 办学模式 、 办学机制和办学体 制 4 种转 变。 关键词 : 就业 : 村职业教育 ;制度创新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