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4.古代诗歌四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向东登上碣石山,来饱览这壮观的大海。

大海碧波荡漾,山岛高高耸立在海中。

岛上树木很多,各样的草繁盛茂密。

风吹草木,沙沙作响;海面掀起滔天巨浪。

日月东升西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银河星光灿烂,斜贯天空,它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大海一样。

真是幸运到了极点,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志愿。

主题: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闻王昌龄左迁笼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翻译:暮春时节,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旅人前行的路啊,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船在江水上前行。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和风吹拂,风向不偏,船帆悬于桅杆。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江山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满怀思念的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主题: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王湾:唐代诗人律诗的格律常识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

律诗的格律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首联:(1)客路青山外,?(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4)风正一帆悬。

——对偶联颈联:(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

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故事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课文翻译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注释: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以观沧海:以,来。

沧海,即大海,这里指渤海。

水何澹澹:何,起强调作用,可译为“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译文:向东伐乌桓时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原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注释:丛生、丰茂:都是指树木、草木长势旺盛。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涛。

译文: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若:好像。

其:代词,代大海。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译文: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庆幸得很,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四、问题解疑1、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及反思4 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重难点)能力目标,体味各首诗歌中作者所创设的意境,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目标,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领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

第1课时1.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重难点)3.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是哪种文学体裁取得的成就最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学习《观沧海》(一)常识简介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于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2.写作背景。

《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登临碣石山。

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二)朗读指导1.学生自读,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2.教师范读,正音解词。

(或播放录音)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4.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三)合作探究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明确: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夕照秋景图
渲染萧瑟凄凉的 气氛,衬托旅人 的悲哀。
马致远
意境苍凉
枯藤/老树/昏鸦, 正面衬托
小桥/流水/人家, 反面衬托 以乐写哀
写景
古道/西风/瘦马。 正面衬托


夕阳/西下,
卒 主旨句 直抒胸 章
抒情 断肠人/在/天涯。 臆,道出天涯游 显
(“夕阳”照应上文的“昏”)
子思乡之悲。

对比映衬
凄楚的气氛, 叙事 闻道/龙标/过/五溪。地僻路远,同情关心
奠定全诗伤感
的基调,烘托 了诗人悲痛的 心情,寓情于
抒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 拟人
随君/直到/夜郎/西。
寄情明月, 托月送友 想象新奇
景。
写作特色:
(1)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情景
主题: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 交融;
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 (2)浪漫主义写法,客观事物人
主旨:这首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
借景抒情,
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 托物言志。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虚实结合,
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动静结合。
拓展延伸
曹操故事
误杀吕伯奢 望梅止渴 煮酒论英雄 割发代首 ……
拓展延伸
曹操名言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解题
次北固山下
“次”为“停泊”之意。 北固山今在江苏省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次北固山下, 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译文及赏析一、曹操《观沧海》曹操【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名句含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清平调·其一》——宋代:辛弃疾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絜输,嗟尔远道之人。

\ 胡为乎遗却少年事,他年会取寻常差。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以及常见修辞手法2.学会课内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古代诗歌的结构(用典、对仗、排比、押韵等)2.准确读懂课内的诗歌3.有感情地诵读出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难点1.学生对一些生僻的成语、用典理解能力不足2.押韵的理解和表达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用PPT展示古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

2.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小诗或歌词,是否有哪些编排模式和修辞手法。

学习新课(25分钟)1.教师将四首古代诗歌在PPT上展示,学生朗读出诗歌,然后老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2.老师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特点,并解释其中较为复杂的用词。

3.分组讨论,每组精读一首古诗,并在课前准备课后分组朗读以及剧情表演。

课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根据课文,出题检测学生的课文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2.根据语言表达练习,提出一些押韵的练习。

总结(5分钟)1.总结学生在今天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和问题,进行梳理。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或点评,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名著。

课后作业1.整理今天上课的笔记2.按照分组分派的任务,整理出小组的诵读稿3.选择本课中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背诵。

总结这堂课的核心是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修辞手法、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 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既写景又点明时令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天亮之时。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 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暗含思乡盼归之情
名句:描绘中富有理趣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简要赏析。 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 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 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 情。
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
标过五溪”中闻字。 闻是听闻的意思,可见诗人对友 人非常关心,时刻关注友人的行 动,体现了友谊的深厚。
并不低 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
比较赏析:
低沉、缠绵
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它跟诗人 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 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 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 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 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 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 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雁足传书”
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运用典故直抒思乡之情
赏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这是诗的颔联,是船上所见景色。“阔” 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 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 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 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挂着的样子。诗 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 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 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 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 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 谐优美。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 (共16张PPT)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 (共16张PPT)
江 春 入 旧 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时,江上已有了春意。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四)天净沙·秋思
枯 藤 老 树 昏 鸦, 小 桥 流 水 人 家,古 道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友人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
(三)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下列问题。 1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乡愁乡思之情。
1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 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 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哲理。
西 风 瘦 马。 夕 阳 西 下,断 肠 人 在 天 涯。 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暝西下,羁旅在外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7.试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 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8.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观 ”。写景时, 先写岛上的 树木百草 ,再写海面上的 秋风洪波 ,最后写天空中日 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百草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远远地伸向大海,大海宛如日月星辰的母亲。真是幸运极了,能用诗歌来表达我的雄心壮志。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古体诗一:《登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体诗二:《赵客缦胡缨》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楚体诗一:《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晴明小院闲窈窕,新蘸斗染又画桥。

天也妒嫉白了日,月也舒懒腰藏钩。

唐体诗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准确朗读《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诗歌,并理解诗歌写作背景。

2.学生能通过简单的语境推测生词意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能通过诗歌对比分析,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之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1.理解和朗读《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诗句,包括古体诗和楚体诗。

2.掌握简单的语境推测生词的方法。

3.利用对比分析方法,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楚体诗中的意境和抒情,比较难以理解。

2.理解和演读唐体诗中抒发思乡之情的内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学生先预习教材中的四首古代诗歌。

2.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查找字典,查询不认识的单词,包括生僻字。

新课讲解1.教师重新通过课本投影和黑板,展示《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首古代诗歌,让学生正确朗读诗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诗歌内容。

2.在讲解通过字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以及“飒沓如流星”的意义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

3.通过上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中不常见的词汇,如:“缦(màn)”和“胡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师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体裁的诗歌,如楚体诗和唐体诗之间的区别,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

课后作业1.学生需要准确背诵《古代诗歌四首》中的所有诗句,并能就语言和意境返思它们背后的文化价值。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篇二】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1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第一课时《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___ 菩萨蛮①___ 【宋】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间。

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___(2)“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___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塞上忆汶水【元】曹元用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①沙碛:沙漠。

②苑马:西域大宛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___(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___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甲】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乙】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月夜》用小儿女的“未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首联中的“独"字。

B.杜甫的《月夜》中“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联,是对妻子的外貌描写,写出了她忧心忡忡,夜不能寐。

C.刘方平的《月夜》第一、二句通过明暗的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

D.刘方平的《月夜》第四句从视觉角度表现春天的来临,富有创造性。

(2)虽然两首诗都写了“月夜",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析。

___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①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教案【原文】《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第一课时《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解析版)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解析版)

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归纳一、《观沧海》【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并以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遗著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

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写作背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文体知识】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

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次北固山下》【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年)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其诗流传不多。

《天净沙•秋思》【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作者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作者简介

《古代诗歌四首》作者简介资料一: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

公元155年—220年。

年二十举孝廉,征拜为议郎。

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

后起兵讨董卓,迎献帝(刘协)迁都许昌,复击灭袁术、袁绍,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

他采取抑制豪强、推行屯田、督促开垦荒田等一系列有利于生产的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再加上大力招揽人才的开明政治政策,终于统一了北方。

位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的诗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情调苍凉悲壮。

资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多于统一,混乱多于安定,政治、经济、文学等的发展不平衡、不稳定。

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从洛阳迁都长安,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诸郡起而讨之,继之而来的是讨董盟军各怀野心,军阀混乱,国无宁日。

曹操在混战中势力得到发展,乃以勤王为名,“挟天子以令诸侯”,迁都许昌,改元建安(196),逐渐占有北方广大地区。

至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代汉自立,建立魏国,都洛阳;刘备于221年建蜀,都成都;孙权222年建吴,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资料三:《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回师经碣石观海时所作(一说为出征途中作)。

此前,曹操已基本上扫除了北方军阀割据,这次北征乌桓又一战而胜,北中国的统一已成现实。

资料四: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醉吟居士、香山居士。

出生于新郑(今河南)。

白居易自小聪慧能诗。

元和十年(815),因宰相武元衡被刺,白居易上书被诬,贬为江州司马。

后担任杭州、苏州刺史。

其间,他仍然尽可能为当地人民做一些好事。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资料五:白堤全长1千米,东起断桥,经锦带桥而止于平湖秋月。

白堤横亘湖上,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

白堤在唐代原名白沙堤,宋代又叫孤山路。

白居易在治理杭州时,兴水利,建石涵,疏浚六井,开拓西湖,政绩昭然,有德于民。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首联:借景点题说明漂泊他乡---------------思乡
2.颔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 气势逼人,意境豪放,你感觉如何?
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 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 “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下一句 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 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这样一艘 小舟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 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写 景极为传神。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解题
思考:
题目中“次”、“北固山” 分别什么含义?
次北固山下
诗题中的“次”字一般解作“停泊”,但根 据诗意,在这里应解为“经过”,因为从颔 联即可察知:诗人所乘之舟是在江中行驶的。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 —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赏析
闻道龙标过五溪。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 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 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 荒远,道路之艰难。以悲景衬托 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 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明月本来是没有情感的,诗人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极点
庆幸得很 zāi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介词,用
表达,抒发
庆幸到了极点,就用诗歌表达自己 的情怀吧。
2019/3/29 13
整体感知
一、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1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和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 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扬花落尽了子规鸟儿哀啼,
听说去龙标还要逾过五溪。
我把这颗愁心寄托给明月,
随君好友你一直到夜郎西。
} 杨花 漂泊无定
子规 不如归去
写景 离愁别绪
明月 陪伴友人 } 抒情 关怀、思念
主题:表达了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 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答 :拟人,明月有了人性,生动形象地表 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 之情。
主旨:
通过对暮春时节景 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 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 思想感情。
写作特色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本诗寓情于景,开头写“杨花落尽”,奠定了全诗感伤 的基调。“子规”即布谷鸟,在古代诗歌中是悲苦的 象征。因此本诗不着悲痛之语,却现悲痛之情。 2.想象丰富,笔势灵动。 诗人在后两句诗中发挥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 够寄托“愁心”的人,托明月传情,气度超逸,笔势灵 动。
课堂小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海(cāng) 涌起(yōng)
枯藤(téng) B.萧瑟(sè)咏志(yǒnɡ)
残夜(cán) C.澹澹(zhān)归雁(yàn)
碣石(jié) D.竦峙(shì)丰茂(mào)
断肠(chánɡ)
B【点拨】A.涌—yǒng。C.澹—dàn。D.峙—zhì。
且听风吟阁
次北固山下
1.播放录音,听
王湾
名家范读,感受语言 之美,并给发音不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自由朗读,展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示朗读。要求:读准 年。 字音,声音洪亮。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合作探究,你说我说 1:、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描绘的景象。
2.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路/青山外 B.江春/入/旧年 C.断肠/人在天涯 D.风正/一帆悬
C【点拨】C句朗读节奏应为:断肠人/在天涯。
关注“初中教师园地”公众号 2019秋季各科最新备课资料陆续推送中
快快告诉你身边的小伙伴们吧~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 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 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 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 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 ,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 ,何等气魄!
2、诗人站在碣石山上,他看到了哪些景,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 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 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 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 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 地耸立在海心。
又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
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地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 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 千年老树,瑟瑟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 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 ,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你看这小桥、 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谧,又是那么温馨。 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
4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习领会古诗词意境的 方法。
2、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融情于 景所表达的不同感情。
3、理解不同的时代背景、作者 的不同经历同作品的关系。
观沧海
曹操
预习检测---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屋
碣石 jié
: sǒng zhì
:竦峙 dàn dàn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作者简介
王湾 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 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 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 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 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 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 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 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 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 萧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 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 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抱 负。
写作特色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本诗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诗人把眼 前海上壮阔的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并通过虚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即对大海的感悟,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做到 了情理结合。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本诗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气魄,表现了诗 人的豪迈之情和开阔的胸襟,感情奔放。“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写景的高潮,诗人 运用想象和夸张,创设了一个极其开阔、宏大的意境; 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勾画出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和波澜 壮阔的气势。
马致远
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 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有 “曲状元”之称。他与关汉卿 、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代杂 剧四大家。在他的作品中,最 能反映其风格的是散曲,散曲 中又以小令《天净沙 秋思》最 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 秋思之祖”。他的散曲意境优 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
且听风吟阁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
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 “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 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 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 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 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 首诗是写乡愁的。
背景材料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 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 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 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 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 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 这首壮丽的诗篇。
预习检测---背诵角
我是“曹操” 我观沧海
且听风吟阁
1.播放录音,听
2、这首诗哪些句子属于写景?哪一句直接抒情 ? 3、诗中有一句诗揭示时序交替的生活哲 理你能找出来吗?
4、为什么作者会起思乡之情?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 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 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 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 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 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 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 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 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 内容没有联系。
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 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 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 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 胸怀。
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买了被子吗? 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既然那么让人牵肠挂肚,我为什么 不早点回去呢?为了所谓的前程吗?为了那所谓的功名吗?那功名 离我近吗?远吗?京城的路还有多长呢?我又是那么的迷茫。在这 样的黄昏中,在这样的古道上,又是这样萧瑟的季节。我是继续去 追求功名呢?还是会去服侍那年老的双亲呢?我自己也不能回答自 己。只好满怀愁绪徘徊在漫漫的古道上了……
观沧海
名家范读,感受语言
曹操
之美,并给发音不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自由朗读,展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示朗读;要求:读准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字音,声音洪亮。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品味探究苑
小组自由朗读思考:
1、全文以哪个字统领全篇?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 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 世称“李杜”,还有“诗仙” 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澹澹 :
sè zāi
萧瑟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 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 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先后削平 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00年 )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 逐渐统一了北方。善诗歌,《步出复 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 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 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 所反映。

《天净沙 秋思》全篇仅
5句,共28个字,9种景
物,寄情于物,把凄苦 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 景物的罗列,就把浓重的 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
致。生动地表现了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