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概论-建筑外环境设计

合集下载

建筑技术概论知识点

建筑技术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1.建筑的构成要素包括:功能要素、物质技术要素和空间要素2.建筑技术,就是以合理、有效、满足人居住舒适为原则,通过对建筑的限定,为人创造一个舒适并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环境3.建筑,是由墙体、楼地层、屋顶、门窗、电梯和基础6部分构成的。

遵循一种逻辑、法则和模式,构成了各种体系;建筑构成的体系有:结构体系、墙体系、设备电气体系、环境体系、能源体系、智能网络体系4.建筑功能要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益复杂化5.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和建筑设备是建筑的物质技术要素6.功能要求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功能要求都需要有相应的结构方法来提供与功能相适应的空间形式。

例如,为适应蜂房式的空间组合形式,可以采用内隔墙承重的梁板式结构;为适应空间灵活划分的要求,可以采用框架承重的结构;为求得巨大的室内空间,则必须采用大跨度结构7.建筑材料的特性包括以下五种:物理特性、力学特性、化学特性、使用特性、加工特性8.建筑材料的功能包括结构功能、装饰功能、保护功能、室内环境调节功能9.通常将水泥、钢材及木材称为建筑工程三大材料10.建筑施工技术的核心是研究确定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11.钢筋混凝土是现代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和主体的基本结构材料12.建筑空间,是人们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从自然空间中构成的,但一经构成之后,这种空间就改变了性质——由原来的自然空间变为人造空间13.构成建筑空间主要服务于两重目的:其一,是为了满足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其二,是要满足一定的审美要求14.建筑功能是建筑的目的,是主导因素,它对物质技术要素和建筑空间要素起决定作用,不同的功能,要求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也会产生不同的建筑造型15.建筑技术构成的条件必须满足: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功能条件、建筑的用途和规范法规16.建筑室内气候指的是由空气湿度、气流以及壁面的辐射热等综合组成的一种室内环境,它是建筑环境科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17.微气候是指在建筑物周围地面上及屋面、墙面、窗台等特定地点的风、阳光、辐射、气温与湿度条件18.近年来,人们更加感到研究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原因有:(1)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环境之一,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能够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2)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日益增多,人们在室内接触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比以往明显增多;(3)建筑物密闭程度的增加,使得室内污染物不易扩散,增加了室内人群与污染物接触的机会19.空调系统导致不良建筑综合症(SBS)的主要途径:(1)新鲜空气量不足;(2)空调系统新风采集口受到污染;(3)过滤器失效;(4)气流组织不合理;(5)水致空气污染;20.建筑室内物理环境包括建筑热工环境、建筑光环境、建筑声环境,以人的视、听、触觉为基础,利用建筑的墙体、顶棚、地面,进行建筑保温、隔热、防潮、建筑节能、厅堂音质、噪声控制、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的设计,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室内物理环境21.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1)建筑与自然共生;(2)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新技术;(3)循环再生型的建筑材料;(4)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5)使建筑融入历史或地域的人文环境22.建筑绿化,是指用花、草、树、木等植物在建筑的内部及外部空间进行绿化配置,由此来改善和美化建筑环境23.建筑绿化分为人工绿化和天然绿化24.建筑绿化的功能与作用:(1)改善建筑是内外环境,净化空气、防止污染、调节气温、减少噪音;(2)满足人们的使用及观赏功能;(3)丰富建筑的表现力25.图纸是工程师们进行交流的语言,也是承载着设计思想的媒介第二章1.建筑的设计媒介是建筑作品的表达途径2.建筑的设计媒介从形式上大体可分为三类:文字、图纸和模型3.语言和文字是最基本的建筑设计媒介技术,最常见的建筑设计说明文字是设计说明4.从内容上,图纸可以分为设计图和表现图5.用模型表达建筑设计是最直观有效的方法6.清代的“工部营缮所”设“样房”和“算房”,其中“样房”负责拟草图、绘制按比例的施工图和制作模型7.宋代的“界画”就是当时的建筑图8.室内外表现图一般采用的比例尺度在1:500~1:50之间9.陶土、木材、纸这些传统建筑模型制作材料外,玻璃、塑料等工业产品被广泛运用到建筑模型制作上10.设计总说明的内容:(1)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包括项目立项文件、土地使用权属证明、场地红线图及有关规范和文件;(2)工程设计的规模、范围和概况11.AutoCAD是成熟的专业绘图软件12.3dMax是功能强大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13.Photoshop是图片编辑处理软件第三章建筑材料1.建筑材料,是指在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材料的总称,它所包含的门类和品种极多,一般将水泥、钢材、木材称为一般建筑工程的三大材料2.按照材料的化学组成成分,可以将建筑材料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

第9章 建筑外部空间环境

第9章 建筑外部空间环境

9.1.4 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意义
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与美化已成为当今建筑师严肃对待的重要课 题,它同功能、技术、经济等问题一样,已成为规划和建筑总体设计 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体现环境设计的独立性和完整的设计思想 建筑外部空间环境 设计,摆脱了“工艺决定一切”设计思想的束缚,改变了听其自然、无 所作为的观念。它是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规划、总图运 输、建筑、工艺、环境、公用设备工程等各专业在自己的范围内, 积极、主动、充分地考虑环境问题,并通过相互配合、协调得到综 合性设计研究成果。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不再是工程建设后期的 “边角处理”或“修修补补”,更不是随意附加一些假山喷泉、花坛盆景、 花墙景门、亭阁游廊;而是在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蓝图上,就应该体现 美化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完整设计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 个统一、协调、优美的整体形象。
9.1.3 基地红线
基地红线是在规划部门下发的基地蓝图上所圈定的工程项目建筑用地范 围,是基地与相邻的其他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分界线。当基地与城市道路接壤时,其相 邻处的建筑红线为城市道路红线。建筑物与基地红线之间的关系要注意 以下五个方面:
1) 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建筑物基底范围包括基础和埋地管线(除去与城市 管线相连接的部分)都应控制在红线的范围之内。如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 对建筑物边界距离还有其他要求,也必须遵守。 2) 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在边界红线范围以内留出防火通道或空地。 如果建筑物前后都留有空地或道路且符合消防规范要求,也可以与相邻基 地的建筑毗邻建造。
(2) 具有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双重功能 建筑空间及其外部环境,既要满足 人们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生产工艺 和设备固然是决定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但人的素质和精神力量更是不 容忽视的决定因素。人的智慧和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不能代替的。生产 企业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不能只见机器不见人,只有工艺,没有人情。

环境设计概论知识点

环境设计概论知识点

环境设计概论知识点一、环境设计的定义和概念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创造和塑造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体验。

它涵盖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通过对空间、色彩、材质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适合人们居住、工作和休闲的环境。

二、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1.功能性原则:环境设计应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和功能要求,如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便利的工作空间等。

2.美学原则:环境设计应追求美感与艺术性,在整体风格、色彩搭配、布局等方面注重审美效果。

3.人性化原则:环境设计应以人为本,考虑人们的感受和需求,创造出适合人类活动的空间环境。

4.可持续性原则:环境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等手段,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元素1.空间:空间是环境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室内空间、室外空间等。

设计师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布局,创造出适合特定功能的空间环境。

2.色彩:色彩是环境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感受。

设计师需要考虑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以达到空间美感的目的。

3.材质:材质选择直接影响到环境设计的视觉效果和触感体验。

设计师需要根据设计风格和功能需求,选择适合的材质进行装饰和建造。

4.光线:光线是环境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可以影响空间的明暗变化和氛围感。

设计师需要合理运用自然光和人工光源,创造出理想的光线效果。

5.比例:比例是环境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它关系到空间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设计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注意各个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以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

四、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已经成为环境设计的重要趋势。

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环境中各个方面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2.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设计也应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注重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

3.个性化: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环境设计也趋向于个性化。

建筑概论要点

建筑概论要点

建筑概论要点绪论⼀、1)建筑物建筑物:就是供⼈们进⾏⽣产、⽣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构筑物:⼈们不能直接在其内进⾏⽣产、⽣活的建筑2建筑三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3)建筑三要素的的关系:满⾜功能是⾸要要求是⾸要的⽬的,材料、结构、设备等物质技术条件是达到建筑⽬的的⼿段,⽽建筑形象是建筑功能、技术和艺术内容的综合表现。

建筑功能起主导地位、建筑功能和建筑形象⼀定程度上受建筑技术的制约。

超超⾼层建筑:是⼀个具有⽣活、⼯作、购物、休闲、科教等综合功能的建筑体,⾼度>800m建筑节能:⼀是节省建设材料,降低建筑物的建造成本⼆是减少建筑物在使⽤过程中的能耗,包括照明、电梯、热⽔供应、采暖、通风和空⽓调节等建筑设备运⾏时的能耗。

⾃我⽣存型建筑:是指通过结构设计、设备的合理使⽤,求的资源与能源最⼤限度的循环利⽤,在对建筑物断绝能量供给的情况下,建筑物⾃⾝具有⽣存下去的能⼒。

在⾃我⽣存型建筑内设置薄型热泵、风⼒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系统,导⼊排⽔与⽔循环利⽤系统主动太阳能利⽤系统:是指以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电池为基本装置,将太阳光,照的热能储存起来或转换为电能为建筑物提供能量被动太阳能利⽤系统:以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为基础第⼀章⼀、建筑⼯程材料的标准化1、技术标准,它包括:产品规格、分类、技术要求、验收规则、代号与标志、运输与贮存、抽样⽅法等2、建筑材料标准等级分为1)国家标准:GB——国标,GBJ——国标建(⼯程建设技术⽅⾯的国家标准)、GB/T——推荐性国家标准2)⾏业标准JG:JC——建材⾏业标准,JG——建筑⾏业标准3)企业标准和地⽅标准:QB——企业标准,DB——地⽅标准⼆、常⽤的建筑⼯程材料1、⽓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中凝结硬化,发展、并保持其强度。

在⽔中不能硬化,也就不具有强度。

1)⽯灰:原料:天然⽯灰岩、⽩垩、⽩云质⽯灰岩等成分:CaCO3为主,MgCO3为次⽯灰的性质:○1保⽔性、可塑性好;○2凝结硬化慢、强度低;○3耐⽔性差;○4⼲燥收缩⼤2)⽯膏:天然⽯膏经破碎、加热与磨细⽽获得的以CaSO4为主要成分的⽓硬性胶凝材料建筑⽯膏的特性:1) 凝结硬化快,强度低初凝时间≥6min,终凝时间≤30min,施⼯中常掺⼊缓凝剂。

建筑技术概论——建筑设计媒介技术

建筑技术概论——建筑设计媒介技术

建筑设计媒介技术第一节设计媒介建筑的设计媒介从形式上大体可分为三类:文字、图纸和模型。

一、语言,文字语言和文字是最基本的建筑设计媒介,它们是对建筑进行介绍、分析、说明的工具,最常见的是设计说明。

在内容上,设计说明体现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说明可以对建筑的功能、特性及设计依据进行相应的阐述,是对设计方案的整体概括。

二、图形,符号建筑设计图纸实质上是一种“工程语言”。

从内容上,图纸分为设计图和表现图。

设计图与施工结合得相对密切。

在建筑学中,还有一种透视图称“鸟瞰图”或“俯视图”,所使用的渲染手段是多样的,其中包括计算机绘制的效果图。

三、模型,技艺在建筑历史上,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建筑模型。

用模型来表达建筑设计是最直观的方法,尤其对于建筑外行来说就更加重要了。

模型能对建筑最终的造型和体量有具象的认识第二节古代设计媒介中国历史上曾经产生两类不同身份的建筑师:其一是技术工人出身的匠师,其二就是知识分子出身的建筑计划主持者,,建筑部门的官员。

他们通过模型、文字和图样表达设计。

一、模型我国古代利用模型来进行结构或者构造的设计和研究是一种已经有很长历史的方式。

近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出土了一座唐代的“阙(que)楼”(木结构模型),可能用作结构设计和研究之用。

到了清代,最著名的“雷氏家族”共七代都成为清代“宫廷建筑师”,主管工部营缮所的设计机构“样房”,称之为“样式雷”或“样房雷”。

二、文字和图样知识分子出身的建筑师或城市规划家,他们所担任的是计划、布局和形式等决策工作,而且同时是一位行政官员。

这类建筑师除了有建筑技术知识外,还兼通文学艺术、政治历史等学问,否则就无法主持城市规划或建筑群计划工作,被称作“将作大匠”,在性质上,他们和现代的建筑师较为接近。

这类建筑师善于以文字和图样来表达自己的构思,一些画家和工艺设计师也曾被吸收加入建筑设计的工作,他们在建筑制图和建筑艺术上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大概到了宋代,建筑制图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它们的表现形式已和现代的设计图样差不了多少了。

建筑工程设计概论

建筑工程设计概论

建筑工程设计概论2.1 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建筑工程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

2.1.1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等,创造出既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建筑设计在整个工程设计中起着主导和先行的作用,建筑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单体设计两个方面,一般由建筑师来完成。

2.1.2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主要是根据建筑设计选择切实可行的结构方案,进行结构计算、构件设计、结构布置及构造设计等。

一般由结构师来完成。

2.1.3 设备设计设备设计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电气照明、采暖通风、动力等方面的设计,由有关工程师配合建筑师来完成。

2.2 建筑工程设计的程序2.2.1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1.落实设计任务(1)掌握必要的批文。

建设单位必须具有以下批文才可向设计单位办理委托设计手续。

①主管部门的批文。

上级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包括建设项目的使用要求、建筑面积、单方造价和总投资等。

②城市建设部门同意设计的批文。

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及进行统一规划,一切设计都必须事先得到城市建设部门的批准。

批文必须明确指出用地范围(常用红色线画定),以及有关规划、环境及个体建筑的要求。

(2)熟悉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是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提供给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的依据性文件,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建设项目总的要求、用途、规模及一般说明。

②建设项目的组成、单项工程的面积、房间组成、面积分配及使用要求。

③建设项目的投资及单方造价、土建设备及室外工程的投资分配。

④建设基地大小、形状、地形,原有建筑及道路现状,并附地形测量图。

⑤供电、供水、采暖及空调等设备方面的要求,并附有水源、电源的使用许可文件。

建筑概论课件

建筑概论课件

未来城市的设想-城市本身 处于一个可以进行控制和 调节的生态环境里。
5
建筑原理及设计 二、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二章 建筑基本 知识 第三章 建筑方案 设计方法入门 课程作业
6
建筑原理及设计
北京天坛皇穹宇入口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二章 建筑基本 知识 第三章 建筑方案 设计方法入门 课程作业 苏州拙政园海棠春坞书房入口
柏林议会底层大厅
48
建筑原理及设计 5.空间的导向与序列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二章 建筑基本 知识 第三章 建筑方案 设计方法入门 课程作业
49
建筑原理及设计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二章 建筑基本 知识 第三章 建筑方案 设计方法入门 课程作业
50
建筑原理及设计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二章 建筑基本 知识 第三章 建筑方案 设计方法入门 课程作业
1
建筑原理及设计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二章 建筑基本 知识 第三章 建筑方案 设计方法入门 课程作业
第一节 怎样认识建筑
一、建筑及其范围
可能和周围的树木、道路、围墙组成院落, 也可能和其他房屋一起形成街道、村镇等。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气候的 干扰,它有长、宽、高三个方 向的尺寸,居住着可按需要划 分为起居、 操作、休息等不同 部分。
北京故宫主轴线上的外三殿所形成的时间-空间序列
51
建筑原理及设计
第四节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二章 建筑基本 知识 第三章 建筑方案 设计方法入门 课程作业
建筑与环境
52
建筑原理及设计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二章 建筑基本 知识 第三章 建筑方案 设计方法入门 课程作业
53

建筑概论课件

建筑概论课件

智能建筑与未来城市
智能建筑概念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等,实现建筑设 施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以及与城市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未来城市规划
未来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绿色化、人性化,智能建筑将成 为未来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建筑的优势
智能建筑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降低维护成 本,同时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生活环境。
建筑概论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建筑概述 • 建筑结构与材料 • 建筑设计原理 • 建筑施工与技术 • 建筑行业与未来发展
01
建筑概述
建筑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建筑的定义与分类是理解建筑学的基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建筑的本质和多样性。
详细描述
建筑学是一门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旨在创造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类生理和心理要求的理想空间 。根据使用功能,建筑可分为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根据建筑物的建筑材料,可分为木结构、砖混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建筑设计应满足使用要 求,确保空间布局合理
、流线清晰。
经济性原则
考虑成本和预算,实现 经济效益与艺术价值的
平衡。
安全性原则
确保结构安全、防火、 防灾等方面的要求。
可持续性原则
关注环境影响,采用绿 色建筑材料和技术。
建筑的空间构成
空间组合
根据功能需求,合理安排 不同空间的大小、位置和 相互关系。
空间序列
建筑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了解建筑的历史与发展有助于理解建筑风格和技术的演变,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 启示。
详细描述
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洞穴、土堡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建筑技术和风格也 不断演变。从古罗马的拱形建筑到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 建筑,以及现代主义的简约设计,建筑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技术创新的

《建筑环境学》教学大纲(建环)

《建筑环境学》教学大纲(建环)

《建筑环境学》课程简介课程内容:《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它是该专业区别于相近专业(例如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核心基础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空气环境营造的理论基础、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有关建筑环境的基本概念,掌握构建、分析、评价建筑环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建筑环境学科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今后学习各门专业课程以及研究生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Built Environment is a main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of the major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It is the core course which distinguishes this major from other close majors (for example the Heating Energy and Dynamic Engineering). The course contents consist of seven parts: the outside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the hot and wet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the reaction of human body to the hot and wet environment, the indoor air quality,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aking indoor air environment, the sound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and light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etc. By studying this course, students could comprehend and master what inside and outside environment does human need in life and process of production; how do inside and outside factors affect man-made micro-environment; the basic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transforming or controlling the man-made micro-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students could be familiar in basic concept about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and master basic theory and methods of establishing,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and grasp recent developments of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It could lay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postgraduate courses in future.《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1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2 人类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过程1.3 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4 “建筑环境学”的主要内容与地位。

建筑技术概论

建筑技术概论

建筑技术概论1)建筑的科学与理性科学与技术科学——科学是揭示人类获得关于自然界的各类知识活动,关于自然界各类运动形式的知识体系技术——技术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要与利用规律在改造与操纵自然的时间中所制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与技能体系得总合(它们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建筑的层次性第一层次是建筑工程技术;第二层次是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第三层次是建筑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是建筑进展的基本动力科学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形式,但作为社会进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建筑进展的基本动力科学技术与建筑的进展现代建筑时期,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从技术、功能、艺术三个层面影响了建筑,未来的建筑将在三个层面上得到极大的丰富:1.3.1建筑科学、建筑技术将为未来建筑的进展提供坚实基础。

1.3.2 建筑技术的进展不仅将再次改变建筑的功能,而且将更加注重建筑的效益。

1.3.3 建筑科学的进展将要求建筑有新的艺术表现与深刻的文化内涵。

1.4高技术建筑——建筑中的科学与理性理性与非理性是建筑师进行建筑创作的两种不一致的思维方式。

2 高技术建筑的产生与进展2.1 高技术建筑的定义2.1.1高技术的定义高技术一次起源于美国,通常指当代最高强、最先进的技术。

高技术是指那些基本原理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并能形成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较高增值作用,能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的新技术。

2.1.2高技术建筑的定义高技术建筑是指那些使用与表现了高技术的建筑。

广义上讲,高技术包含战后现代建筑在设计中所有重理的方面。

2.1.3具体表现1)从本质上讲,指的是建筑中理性与科学的代表。

2)从形式上讲,高技术建筑热衷于运用与表现高新技术。

3)从时间上讲,特指工业革命以后建筑技术革命带来的建筑变革所产生的流派。

2.1.4高技术建筑的特征1)主张使用最新的材料,如高强钢、硬铝、塑料与各类化纤制品来制造重量轻、用料少,能快速与灵活的装配、拆卸与改建的结构与房屋。

设计上强调系统设计(systematicplanning)与参数设(parametric planning)。

《环境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环境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环境设计概论》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我校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室外的环境欣赏和设计能力,使学生了解外环境的基本知识和发展的趋势,以及现在的外环境的存在的问题,在具体的环境中外环境的设计的方法。

让学生具备必要的设计和外环境欣赏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室外环境设计是一门基本的环境认识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在学生时候充分的理解它的实质性的含义,把握外环境设计的基本概念,从本专业的角度出发,分析和理解外环境设计中的各种的注意点,做到现实概念和设计相融合,让自己对环境设计的本质有好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在学生学习之初,通用简单的实例来让学生理解外环境的含义和特点,把具体的现实中的外环境的设计方法和实例讲给他们来理解和接受,再通过书本上的文化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自己有必要的环境设计的领悟和艺术修养追求,再通过品位现实中的外环境的事例,真正的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和理解外环境设计的内在的性质和涵义。

本课程主要目标是教会同学们在外环境的设计和领悟中要充分的明白它的实质的含义和周围的环境的关系,真正的理解外环境设计的意义和方法,使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得到很大的提高,对环境设计专业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和把握。

本课程建议为76课时,一学期完成。

课时数以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和容量来确定,本课程的要求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较高,要求学生有必要有充分的准备,这对以后的艺术的设计理解有很大帮助。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总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环境设计景观方面发街道,小品,广场,庭院等的特点和环境设计手法,让学生们真正的体会到外环境设计的乐趣,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了解环境小品等外环境的特征在不同的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1、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外环境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理解外环境设计中的各种空间的分析方法(3)掌握外环境各种公共空间的特征和设计方法(4)了解外环境和别的环境景观设计的不同和联系3、素质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具象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形象思维能力;(2)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建筑环境概论教学课件PPT

建筑环境概论教学课件PPT
h
16
2.2 建筑内环境
2.2.2 建筑光环境 保证人类日常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依靠自然光或灯光将室内 的景象映现在人的眼中。 舒适的室内光环境使人感到舒适和谐,可减少人的视觉疲劳, 提高劳动效率和学习效率,还对人的视力健康和心理有直接内环境
2.2.3 建筑声环境 建筑声环境:建筑内外噪声和振动问题与室内音质问题。 良好的声环境:保证居住者的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 工艺过程要求(录音棚、演播室、 高保真音乐厅)。
h
7
2.1 环境概述
2.1.4 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分类
第一类环境问题:也称原生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 界固有的不平衡性所造成的对人类环境的破坏,如地震、
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对于这类环境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可逐步控制并减小其危害。
第二类环境问题:也称次生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们 的社会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这类环境问题是
明显放大。 h
6
2.1 环境概述
2.1.4 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概念
广义方面,环境问题是由自
然力或人力引起的生态平衡 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
类生存的发展中一切客观存在 的问题。
狭义方面,环境问题是指由 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
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
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 切问题。
h
14
2.2 建筑内环境
2.2.1 建筑热环境 2、室内空气湿度
湿度:对热平衡、热感和温度有重要作用。相对湿度大于 80%为高气湿;相对湿度小于30%为低气湿;舒适气湿为 40%-70%。 湿度H=湿空气中水气的质量/湿空气中绝干空气的质量。 相对湿度用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

建筑概论重点

建筑概论重点

建筑概论重点第一章一、1、建筑:建筑是人们为满足生活、生产或其他活动的需要,利用物质技术条件,按照科学和美学规律而人为创造的空间环境,它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

2、建筑的三大构成要素:建筑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

三者之间的关系:(1)建筑功能是主导因素,它对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起决定作用;(2)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功能的手段,它对建筑功能和形象有一定的制约作用;(3)建筑形象是建筑功能和物质技术条件的综合表现,但也不是完全服从于建筑功能和物质技术条件的,它有很大的灵活性。

(4)建筑三要素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二、1、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施工等。

2、建筑形象包括:建筑物的体型、内部空间的组合、立面处理、材料的色彩和质感、细部装饰等。

三、建筑的分类:1、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2、按建筑的层数和高度分:住宅建筑、公共建筑、超高层建筑。

3、按建筑的规模和数量分: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

4、按结构的承重方式分:砌体结构建筑、框架结构建筑、剪力墙结构建筑、空间结构建筑。

四、建筑的分级1、按耐久年限分级: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和高层建筑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建筑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2、按耐火性能分级:高层建筑分一、二级,其他建筑分一、二、三、四级五、1、燃烧性能:是指建筑构件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燃烧与否及燃烧的难易程度。

分为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

2、耐火极限:是指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

六、1、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

2、在建筑模数协调中把尺寸可分为: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和实际尺寸。

建筑学专业概论范文

建筑学专业概论范文

建筑学专业概论范文建筑学是一门研究构筑物、建筑环境和建筑文化的学科,它涉及到设计、施工、管理、维修等各个方面。

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与材料、建筑技术与工程管理、建筑历史与文化等。

它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丰富的建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服务。

建筑学专业的学科体系通常包括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建筑历史与文化等方向。

建筑设计是整个专业的核心,它涉及到建筑美学、建筑功能、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建筑结构研究建筑内力分析、结构设计及建筑物的抗震、防火等性能。

建筑材料研究建筑常用材料的性能、选择和使用。

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研究建筑施工组织与实施、工程进度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知识。

建筑历史与文化研究建筑的历史发展、文化特征和建筑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建筑设计、结构分析、施工管理等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实验室实践和实习实训等方式掌握建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此外,他们还需要通过参与设计项目、参观建筑工地以及参加学术交流等活动来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习建筑学专业的过程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知识基础,如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力学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想象力和空间感知能力,以及沟通、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等综合能力。

总之,建筑学专业是一门研究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和文化的学科,它培养具备丰富的建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获得全面的建筑学知识和技能,并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服务。

环境设计 分类

环境设计 分类

无论是城市环境,还是村落环境,按照 其构成因素的性质均可分为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 社会环境
①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由山脉、平原、水域、水 滨、森林、草原等自然形式和风、雨、雪、 雾、阳光、温度等自然现象所共同构成的系 统。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基础,对人类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 值,以及科学、艺术、历史、游览、观赏等 方面的价值。
地理环境 地质环境 宇宙环境

聚落环境是人类聚 居的场所、活动的 中心,与人类生活、 工作具有最密切、 最直接的关系。所 以,它是环境设计 最主要对象,是环 境艺术最主要研究 课题。
① 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 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环境,它是 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中心。
② 村落环境 村落环境是指农业人口聚居的场所。由于 自然条件的差异,生产活动类型和社会文化背 景的不同,村落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态。大多 数村落没有经过刻意的设计,而是在漫长的岁 月中根据需要自发地调节、发展而成的,因此 它们能够与自然有机结合,并富有历史感和地 方特色。 今天,村落环境所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在保 护当地健康的风土文化的同时,使村民们享受 到现代文明所能带来的一切便利。
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文化的产物有着久远 的历史,它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远在 奴隶社会城市就已具有相当可观的规模。在漫 长的封建社会,城市更有长足的发展,唐代的 长安城(今西安市)城区规模甚至比现在的西安 市区还大。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城市发展 速度也愈来愈快,新的城市不断出现,老的城 市不断扩大,有些地区由于城市密度不断提高, 市区逐渐联接,形成规模巨大的城市群或城市 带。
狭义的室外环境设计指个人、家庭、 居民小区、社会集体生活和工作的具体环 境设计,如住宅和单位所在区的绿化、居 民小区园林化、工厂的绿色环保措施等。

环境设计专业学习内容_环境设计主要课程

环境设计专业学习内容_环境设计主要课程

环境设计专业学习内容_环境设计主要课程环境设计专业学习内容环境设计专业主要学:素描、色彩、建筑速写、构成学、测量学、室内制图、效果图技法、摄影、装饰结构与材料、风格流派、家居空间设计、办公室空间设计等。

环境设计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设计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环境设计专业是人居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建筑工程技术与人文艺术科学,以及城市景观等领域,主要是进行室内外人居环境设计研究与环境营造实践。

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良好的人文艺术素养,系统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全球化视野,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的高层次应用型设计人才。

环境设计主要课程环境设计学习的主要课程是:设计绘画、设计艺术透视学、建筑初步、工程制图、设计表现、建筑空间概论、中外建筑史、建筑技术与材料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原理及其专题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室内环境与设备、家具与陈设、多媒体技术与运用、环境艺术设计原理及艺术设计实践。

环境设计主要研究艺术学、设计学、建筑学、社会学与环境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设计地球表层空间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

例如:公园地形地貌、住宅、商场内布局的设计等。

高考如何选专业1、基于个人的兴趣,比如这个考生真的很喜欢游戏,就学了和游戏有关的专业,这种人有,但的确不多。

很多人说选专业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遵从自己的兴趣。

但说实话,真正能在高考时就明确知道自己对什么有兴趣,自己的兴趣意味着什么,有什么未来的人,属于极个别。

对于这部分已经有明确“兴趣点”的考生,顺其自然即可。

2、自己高中哪门课好,大学就接着学。

这种情况既见于一些竞赛保送生,也见于一些普通的高考生,比如语文好,就上中文系,英语好,就学外语等等。

但这种考生的志愿填报,实际上也是相当无意识的,有不少人是要后悔的,而且文科生高考就六门,数学和地理两个系还不能报,理科生高考六门,中文系一般还报不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 、人和空间的关系
1.4.2.1 、户外活动空间 盖尔在《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将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 盖尔在 交往与空间》一书中, 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 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 1)必要性活动:指那些人们多少有点不由自主的活动。 必要性活动:指那些人们多少有点不由自主的活动。
1.4.1.2 、 环境中人们最基本的活动方式 行走是人们最基本的活动方式, 行走是人们最基本的活动方式,空间场所是通过道路展 各种行为也是在行走的过程中完成的, 开,各种行为也是在行走的过程中完成的,可以这样认为外 环境是通过步行路线展开的, 环境是通过步行路线展开的,同时也是通过步行路线相联系 的。 1.4.1.3 、 建筑外环境设计的主体 外环境设计实际上是人们对外部空间的一种新要求, 外环境设计实际上是人们对外部空间的一种新要求,也就 是对原有建筑外环境不满足的情况下,一种新的创造和提高, 是对原有建筑外环境不满足的情况下,一种新的创造和提高, 是主体“ 和客体“物质环境要素”综合的产物。 是主体“人”和客体“物质环境要素”综合的产物。人是环 境中的主体,人的习惯、行为、性格、 境中的主体,人的习惯、行为、性格、爱好都决定了对空间 的选择。 的选择。 外环境是为人们在室外逗留提供一个机会, 外环境是为人们在室外逗留提供一个机会,也为人们的社 会交流提供一个场所。因此,外环境设计是综合性的活动, 会交流提供一个场所。因此,外环境设计是综合性的活动, 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设计。 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设计。
人类领域行为的层次: 1.3.2.2 、人类领域行为的层次:气泡可以认为是领域 空间的最小单位。 空间的最小单位。 1).公共领域(public) 公共领域(public) 2).家(home) home) 3).交往空间(interaction) 交往空间(interaction) 4).个人身体(body) 个人身体(body) 1.3.3 、场所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建筑外环境设计是以场所为设计单 位的,设计出有特色的场所,将其置于建筑与建筑之间、 位的,设计出有特色的场所,将其置于建筑与建筑之间、建 筑和城市之间,相互连贯, 行为功能、 筑和城市之间,相互连贯,在行为功能、生态空间和文化艺 功能 术品质上取得协调和平衡,使其具有一定完整性, 术品质上取得协调和平衡,使其具有一定完整性,并且让使 用者体验美感,感受场所精神。 用者体验美感,感受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
1.3、空间与环境
气泡: 1.3.1 、气泡:人体上下肢运动所形成的弧线决 定了一个球形空间,这就是个人空间尺度——气泡。 气泡。 定了一个球形空间,这就是个人空间尺度 气泡 领域: 1.3.2 、领域:指自然界中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的 空间位置。 空间位置。 1.3.2.1 、人类的领域行为的作用 1).安全 2).相互刺激 3).自我认同 4).管辖范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选择与多样性 (2)选择与多样性 (3)需要满足的因素 (3)需要满足的因素 在下列五个方面的需要予以最大、最低或最佳限度地满足。 在下列五个方面的需要予以最大、最低或最佳限度地满足。 (1)最大限度的接触。 (1)最大限度的接触。 最大限度的接触 (2)以最省力、最省时间、最省花费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 (2)以最省力、最省时间、最省花费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 以最省力 (3)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 (3)任何时刻,任何地点, 任何时刻 space)。 (protective space)。 (4)人与其生活体系中各种要素之间有最佳的联系。 (4)人与其生活体系中各种要素之间有最佳的联系。 人与其生活体系中各种要素之间有最佳的联系 (5)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 (5)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 根据具体的时间 经济的、政治的种种条件,取得四个方面的最佳综合、 经济的、政治的种种条件,取得四个方面的最佳综合、最佳平 衡。
建筑外部环境是指建筑与周围环境、城市街道之间存在的空间, 建筑外部环境是指建筑与周围环境、城市街道之间存在的空间, 它是建筑与建筑、建筑与街道或城市之间的中间领域, 它是建筑与建筑、建筑与街道或城市之间的中间领域,是一个有秩 序的人造环境。 序的人造环境。 1.1.2 、分类 建筑外部环境以其构成因素的性质为依据进行分类而把环境 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三个组成部分 三个组成部分; 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三个组成部分; 从与建筑的关系角度出发,外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从与建筑的关系角度出发,外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单体建筑围合而成的内院; ) 单体建筑围合而成的内院;2)以空间包围单幢建筑形成的开敞式 空间; )建筑组团平行展开形成的线型空间; ) 空间;3)建筑组团平行展开形成的线型空间;4)建筑围合而成的 面状”空间; )大片经过处理的地带, “面状”空间;5)大片经过处理的地带,远离建筑又不同于自然 空间。 空间。 建筑外部空间按使用性质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活动型、 建筑外部空间按使用性质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活动型、 休憩型、 休憩型、穿越型
1.2.1、地形地貌 2.1、
地形一般可以分为平坦地形、凸起地形、凹入地形、 地形一般可以分为平坦地形、凸起地形、凹入地形、 山脊地形和谷地地形等, 山脊地形和谷地地形等,每一种地形都有它各自的特点和 意义。 意义。 1.2.2、 1.2.2、道路和场地 道路是建筑外部环境设计中的一个主要要素。道路的 道路是建筑外部环境设计中的一个主要要素。 基本功能就是解决交通问题, 基本功能就是解决交通问题,起着连接各个功能空间的作 用。 场地是个“ 的概念, 场地是个“面”的概念,城市环境中有各种类型的场 城市广场,城市道路派生出来的场地和 地,如城市广场,城市道路派生出来的场地和区域内部场 地。 我们说的建筑外环境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指区 我们说的建筑外环境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指区 域内部场地的设计处理。 域内部场地的设计处理。 区域内部场地主要包括区域内部的交通性广场 区域内部场地主要包括区域内部的交通性广场、室外 建筑的庭院等 停车场、专用活动场地、建筑的周边场地、建筑的庭院等。 铺地是道路与场地设计的重要内容。 铺地是道路与场地设计的重要内容。
1.2.3、植被 、
植被是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植被是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植被在环境设计中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植被在环境设计中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1)空间造型的作用,可以限定、构筑空间。 )空间造型的作用,可以限定、构筑空间。 2)防止眩光,防止土壤流失,防止噪音。 )防止眩光,防止土壤流失,防止噪音。 3)可以挡风、遮阴,营造停留、休憩空间,调节小气 )可以挡风、遮阴,营造停留、休憩空间, 候。 4)具有悦目的作用。 )具有悦目的作用。 1.2.4 、水体 水的特征是无固定的形状, 水的特征是无固定的形状,但是它可以依托它物形成 无穷变化的造型。水体设计是环境中较难设计的要素,但 无穷变化的造型。水体设计是环境中较难设计的要素, 也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也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无水不活” “无水不活” 1.2.5 、公共设施及小品 公共设施及小品在环境中的首要作用是它的使用功能, 公共设施及小品在环境中的首要作用是它的使用功能, 同时它在整体环境中又有美化功能。 同时它在整体环境中又有美化功能。
1.1.3 、特征 1)形成特征:受自然、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和制约。 )形成特征:受自然、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和制约。 2)功能特征:完善建筑功能,获取视觉景观之美。 )功能特征:完善建筑功能,获取视觉景观之美。 3)性格特征:营造建筑氛围。 )性格特征:营造建筑氛围。 4)文化特征:反映文化特质。 )文化特征:反映文化特质。 1.2 、 建筑外部环境的构成要素 构成建筑外部环境的要素很多,但概括起来基本由三类: 构成建筑外部环境的要素很多,但概括起来基本由三类: 参与构成环境底界面的要素成为基面要素,诸如广场、铺地、 参与构成环境底界面的要素成为基面要素,诸如广场、铺地、 基面要素 道路、植被绿化、水体等;参与构成围护面的要素成为围护面 道路、植被绿化、水体等;参与构成围护面的要素成为围护面 要素,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围墙、绿篱等竖向设施、构件等; 要素,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围墙、绿篱等竖向设施、构件等; 另有一些室外设施、公共艺术小品等设施小品要素。 另有一些室外设施、公共艺术小品等设施小品要素。为了便于 室外设施 设施小品要素 理解,我们对外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特点作简要介绍。 理解,我们对外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特点作简要介绍。
1.4、 1.4、人和空间的关系
1.4.1 、环境空间设计的基础
人的行为往往是外环境设计时确定场所和动线的根据, 人的行为往往是外环境设计时确定场所和动线的根据,环 境建成后会影向人的行为,同样, 境建成后会影向人的行为,同样,人的行为也会影响环境的存 因此,行为是空间的基础,空间为行为提供载体, 在。因此,行为是空间的基础,空间为行为提供载体,空间促 进各种形式交往的展开。 进各种形式交往的展开。 为了理解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有必要对人的基本需要与内 为了理解人在环境中的行为, 驱力作一初步了解。 驱力作一初步了解。 1.4.1.1 、人的基本需要 1)马斯罗( 1)马斯罗(Maslow )的层级论 马斯罗 (1)生理的需要( needs), ),如 (1)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如:饥、渴、寒、 生理的需要 暖等。 暖等。
(2)安全的需要( needs), ),如 安全感、领域性、 (2)安全的需要(security needs),如:安全感、领域性、 安全的需要 私密性等。 私密性等。 (3)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 needs), ),如 (3)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affiliation needs),如:情 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 归属某小团体、家庭、亲属、好朋友等。 感、归属某小团体、家庭、亲属、好朋友等。 (4)尊重的需要( needs), ),如 威信、自尊、 (4)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s),如:威信、自尊、受到 尊重的需要 人们尊重等。 人们尊重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actualization needs)。 (5)自我实现的需要( needs)。 自我实现的需要 (6)学习与美学的需要( needs)。 (6)学习与美学的需要(learning and aesthetic needs)。 学习与美学的需要 2)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 希腊学者道C.A.Doxiadis曾对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 希腊学者道C.A.Doxiadis曾对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 C.A.Doxiadis曾对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 做过扼要概括。 做过扼要概括。 (1)安全 (1)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