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数学比多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6.8《比多少的应用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6.8《比多少的应用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6.8《比多少的应用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比多少”的含义。

–能够运用“比多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掌握“比多少”的概念。

•能够灵活应用“比多少”的知识解决问题。

2. 难点
•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运用“比多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引入比多少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比多少”的含义。

第二步:讲解比多少的概念
教师通过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概念,并注意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
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掌握“比多少”的运用方法。

第四步:拓展应用
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比多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
通过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习巩固“比多少”的知识点和方法,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做到知识运用灵活。

以上就是本节课《比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掌握好课堂内容,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的教案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的教案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的教案一年级数学比多少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8盒积木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3、展示作品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

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

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汇报交流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三、联系实际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数学《比的认识》教学设计4篇

数学《比的认识》教学设计4篇

数学《比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长方形。

出示条件:长3米,宽2米,你能求什么呢?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1)周长和面积(2)长比宽多几米?(3)宽比长短几米?(4)长是宽的几倍?(5)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师:哪些问题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与宽的另一种关系:比。

二、共同探讨,学习新知(1)比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学生自学课本P68页例1,看看谁能弄懂这一部分内容。

(2)交流小结: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记作3: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记作2:3(3)说一说:2∶3和3∶2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是几?(教师指出比是有序概念,颠倒比的前项和后项,意义会发生改变)(二)、完成试一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

(呈现“试一试”)(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这个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三、教学例2(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呈现例2)1、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2、2、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

3、明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7《比多少》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7《比多少》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7《比多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比多少”这一概念,学会使用“比”来进行比较大小的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大小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爱比较、爱思考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比多少”的含义。

2.让学生掌握使用“比”进行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比多少”中的“比”字的含义。

2.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比较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师准备好的教学实物:不同大小的物体3.学生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教学实物,如不同大小的球、木块等,让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比多少》(10分钟)通过PPT课件向学生解释“比多少”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含义,并举例让学生掌握使用“比”进行比较的方法,如“这个球比那个球大”。

3. 分组练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发放准备好的不同大小的物体,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通过分组合作,增强学生对比大小的概念。

4. 整合讨论(10分钟)结束分组练习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不同物体的比较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比多少”的方法和技巧。

5.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比较情境,让学生运用“比”进行比较,如比较不同水果的大小、比较不同颜色的布料等,提升学生对“比多少”的运用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多少”的学习重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册中关于“比多少”的练习。

2.回家观察比较家中物品大小,并记录下来。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比大小的能力。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可能会出现学生合作不够积极的情况,下一节课需要加强小组间的互动合作,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比多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比多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比多少》(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观察并比较物体的数量。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比较物体的数量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内容:1. 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

2. 使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1. 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

2. 使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用于比较物体的数量。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让学生尝试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2. 邀请几名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模仿。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展示一组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两个物体的数量不同,如一张图片上有3个苹果,另一张图片上有5个苹果。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图片中物体的数量,让学生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如“苹果比橙子多”、“橙子比苹果少”等。

3. 邀请几名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模仿。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组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两个物体的数量不同。

2. 小组成员观察并比较图片中物体的数量,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并将结果记录在纸上。

3.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和使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2. 邀请几名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模仿。

3.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如“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可以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的例子?”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观察,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并能够正确使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和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人教版小学数学比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比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比教案(精选7篇)人教版小学数学比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的例题,第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教材创设厨房的场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碗、苹果和草莓的大小,再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别比较辣椒和萝卜、萝卜和土豆的轻重,初步体会物体有大小和轻重。

知道大小、轻重也是相对的,是比较的结果。

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简单推理,自己判断物体的大小、轻重,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初步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场景引入,激发兴趣有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

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学生讨论后积极发言)[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并随机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根据小学生好表现自己及乐于助人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既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又能学习数学知识。

]二、尝试比较,主动探索叙述: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呢!(出示场景图)1.看一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图,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

2.比一比。

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学生讨论,在小组内自由发言;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比较、交流。

)提问:茄子老师也从图中找出两种物体进行比较,你能帮它比一比大小吗?请打开课本第6页,在大的下面画,小的下面画○,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出大小的。

教师也从图中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学生也帮老师比一比,谁轻谁重。

再请一两个学生上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

小结:用掂一掂的办法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小班数学比较多少教案

小班数学比较多少教案

小班数学比较多少教案小班数学比较多少教案1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1、一条围裙,小兔、小狗、青菜、肉骨头图片;2、矿泉水瓶、茶杯、书、盘子、小桌子;胡萝卜、鸡蛋。

3、音乐活动过程:1、妈妈、小兔、小狗的出现,引起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看看,我变成谁啦?(师穿围裙)妈妈穿上围裙要做事情啦!(2)、(出示小兔)咱们家养了小兔子,妈妈要给小兔喂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咱们家有几只小兔子?(两只)妈妈喂了几棵青菜?(两棵)让我数一数,看宝宝数的对不对。

(3)、听听,谁在叫(播放小狗叫的音乐)是谁呀?(出示小狗)小狗也饿了,它们也想吃东西了,宝宝们,小狗爱吃什么呀?(肉骨头)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呀?请一个宝宝来说一说为什么?为什么要准备三根?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才能让每只小狗都有一根肉骨头呢?(三根)你们都叫我准备三根(出示肉骨头),那好,那请你们帮我数一数啊!正好这里有三根肉骨头,那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每只小狗都能得到,一只小狗一根肉骨头。

(4)、老师小结:小兔和青菜一样多,小狗和肉骨头一样多。

2、和桌子上的物品作比较。

它们还和什么一样多呢?(矿泉水瓶、茶杯、书、盘子)(1)、随幼儿的回答,两个物品之间作比较。

(2)、师幼小结:小兔子、青菜、矿泉水瓶、盘子和书一样多都是两个;茶杯和小狗、肉骨头一样多,它们都是三个。

3、幼儿游戏活动:捡鸡蛋和拔胡萝卜,感受一一对应的方法。

小兔和小狗都喂好了,可妈妈还有好多事情要做,你们愿意帮妈妈的忙吗?宝宝听好啊!捡鸡蛋:(1)、老母鸡在鸡窝里下了很多的蛋,妈妈想知道鸡蛋和宝宝是不是一样多。

要求:宝宝听着音乐走过去,音乐一停,每个宝宝就拿1个鸡蛋。

幼儿开始捡鸡蛋游戏。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比多少》设计思路与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比多少》设计思路与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比多少》设计思路与教学反思设计思路:教学目标:1. 学习比较数的大小2. 掌握简单数的基础大小关系,如大于、小于等3. 增强观察能力,通过实物比较体会数的大小4.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学内容:比较大小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出比较,通过引入各种物品为例,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引导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想法:物品A比物品B大/小等。

二、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小朋友根据物品的大小,在白板上标出“大于”、“小于”、“等于”这些符号,让小朋友看懂这些符号的意义。

并引导小朋友用这些符号描述两种物品之间的大小。

三、游戏环节(25分钟)1. 数字比赛老师将两种颜色的小球分成两堆,让学生把它们搭在一起,然后再询问他们哪个数字更多?2. 比较大小老师用两个数和一些图块,叫学生分别计算数和图块的数量,然后比较大小。

比如,老师举例“2与3,3比2多一点,这里有3个白球,2个红球,白球多还是红球多?”。

然后让学生手持两个不同颜色的图块,看两个图块的大小,按照两个手上抱的图块大小比较大小。

四、总结(10分钟)要求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比较的一组物品,如有几个在物品中进行图像比较等,并请一个学生扮演主持人总结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反思: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幼儿园中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认知能力,将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采用游戏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启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探索发现过程中,教师要适度的引导和促进幼儿思考,提高其参与性和创造性,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情境的处理,让幼儿更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能够培养幼儿自学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将教材局限于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并将课堂教学的点融入到生活当中,让幼儿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的对象和事物中进一步理解数字和数学运算,确保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和学习效果。

中班数学教案《比多少》

中班数学教案《比多少》

中班数学教案《比多少》一、教学目标:1. 认识比较符号“<”和“>”,能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初步概念。

二、教学内容:1. 比较符号“<”和“>”的认识。

2. 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并用“<”和“>”进行表示。

三、教学准备:1. 教具:两组相同数量的物体(如小球、玩具等),比较符号“<”和“>”的图片。

2.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包括两组不同数量的物体(如小卡片、贴纸等),比较符号“<”和“>”的图片。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两组相同数量的物体,提问:“这两组物体一样多吗?怎样表示出来呢?”引导幼儿认识比较符号“=”。

2. 新课导入:展示两组不同数量的物体,提问:“这两组物体哪个多?哪个少?怎样表示出来呢?”引导幼儿认识比较符号“<”和“>”。

3. 讲解和示范:教师讲解比较符号“<”和“>”的含义,示范如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并用比较符号进行表示。

4. 幼儿操作: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比较两组不同数量的物体,并用比较符号“<”和“>”进行表示。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比较例子,用比较符号“<”和“>”进行表示。

2. 完成数学作业单,巩固比较符号“<”和“>”的认识。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操作和实践机会。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评估幼儿对比较符号“<”和“>”的认识程度,以及能否正确运用比较符号进行物体数量的比较。

3. 收集幼儿的作业单,评估其在家庭环境中应用比较符号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数学角”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物体,进行比较游戏,增强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 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如“购物体验”,让幼儿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比较符号,提高幼儿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教学课题:比较、做游戏(多少、同样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验“多、少、同样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引导自学、观察法、比较法、游戏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椅子数把。

教学过程:1、导入(1)出示课题:一、比多少(2)下面我们做游戏进行学习。

2、做游戏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想请几位同学来玩做椅子游戏,谁想来?(教师在教室前面准备好5把椅子)请6名同学到前边玩做椅子游戏。

(一)认识多少1、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讨论,知道有6个小朋友,5把椅子,小朋友多,椅子少。

2、提问:椅子为什么不够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全班交流,说出小朋友比椅子多,椅子比小朋友少。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的图,提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二)认识同样多1、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从游戏中学到知识,真棒!现在老师又拿来一把椅子,我们再来做一次游戏,怎么样?6个小朋友接着做游戏,其他学生观察讨论。

2、这一次的结果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得出这回都有座位了。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图,提问:小朋友和椅子怎么样?(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全班交流,小朋友和椅子同样多。

4.接下来老师请了一群小动物和我们一起学习,想知道他们是谁吗?(出示情境图)学生畅所欲言接下来我们一起解决几个简单的问题问题一:比一比,小兔和砖的数量谁多谁少?说一说你的理由。

学生说,全班交流,总结:兔子(4)和砖(4)同样多问题二:比一比,小猪和木头的数量谁多谁少?说一说你的理由。

数学《比》教学设计(通用7篇)

数学《比》教学设计(通用7篇)

数学《比》教学设计〔通用7篇〕数学《比》教学设计〔通用7篇〕数学《比》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P9-P10;练习一 5、6、7、8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拟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毛线、纸条各11组;同桌准备长度不同的铅笔2支,长度不同的尺子2把等。

教学过程:1、导入: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铅笔和尺子摆在桌面上,同桌两个一起看一看这些物体,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2、比拟长短:〔1〕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你通过什么方法?4人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2〕总结方法:一般要把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3〕谁能用刚刚说的方法来比拟这两张纸条的长短?〔贴在黑板上,板书:长、短〕〔4〕谁能比拟两条毛线的长短?〔指名学生上台演示〕〔5〕自由练习:如今,我们来做个比拟长短的活动,同桌2个人,想比什么就比什么,可以比比你们的学具、胳膊、手等等。

〔6〕抽样演示。

〔7〕练习5、63、比拟高矮:〔1〕我们比拟铅笔的长度,可以说这支铅笔长些、那只铅笔短些;假如我们比拟两名同学的身高,应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高矮”〕〔板书:高矮〕〔2〕〔请两位身高相差较大的同学站起来〕谁比拟高?谁比拟矮?〔3〕〔请两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学站起来〕能不能一眼看出来,谁比拟高,谁比拟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拟出他们两个谁比拟高?〔小组讨论〕〔4〕小组汇报〔5〕如今我们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四人小组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队。

〔6〕练习一 7、8、 4、小结:今天我们学了比拟长短、比拟高矮的方法。

其实除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方法之外,还有很多种方法,我希望同学们多动动脑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教学反思:在学习《长短、高矮》时,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比高矮,利用手边的铅笔、尺等来比长短,使学生理解长短、高矮是相比拟而言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 《比多少》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 《比多少》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辨别大小关系,知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 能够掌握使用“比”字进行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使用“比”字进行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辨别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1. 卡片或纸片,上面写有不同的数字(例如:2、4、6、8、10等)。

2. 图片或物品,用于孩子比较大小。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知(5分钟)1. 提供一些数字卡片或纸片,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列,让他们自己找出大小的规律。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字大小关系,如“大于”、“小于”、“等于”等。

Step 2 比大小游戏(10分钟)1. 准备一些图片或物品,让学生两两比较大小。

2. 老师出示两个物品,例如一个大苹果和一个小苹果,然后问学生:它们哪个大?哪个小?3. 鼓励学生用口语回答,并使用“比”字进行表达,如“大苹果比小苹果大”。

Step 3 比一比(15分钟)1. 老师给学生出示两个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数字的大小,并用“比”字进行描述。

2. 学生通过比较,找到正确答案,并将卡片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 让学生彼此交换卡片,继续比较大小,然后用“比”字进行描述。

Step 4 总结归纳(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比大小的方法:用“比”字进行描述。

2. 让学生口头回答比大小的规则,例如“比较两个数,用‘比’字进行描述,大小关系是由数字大小决定的”。

Step 5 练习巩固(10分钟)1. 在小黑板上写上一些数字,让学生两两比较大小,并用“比”字进行描述。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争取用最准确的方式进行描述。

Step 6 拓展延伸(5分钟)1. 给学生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让他们比较大小并用“比”字进行描述。

2.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比较大小的情境,例如比较两个人的身高、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等。

Step 7 回顾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数学比多少教案(优秀8篇)

数学比多少教案(优秀8篇)

数学比多少教案(优秀8篇)数学《比多少》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三层次:在成人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数字(1—9),符号“〈”“〉”。

学具:(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提高型)。

活动过程: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一和第三格里。

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

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一组和第二组,其中,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

引导幼儿在几何图形上联想出简单的物体。

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

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比大小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比较大小,并且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比较大小的场景,加深对比大小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比大小》一课,并且该课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大小的概念,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深入理解比大小的意义和运用。

三、教学内容1. 学习比较大小的概念学生通过教材内容介绍,学习比大小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比大小的意义和运用。

教师可以在黑板或者白板上绘制比大小的符号,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理解。

2. 比较数字大小学生在理解比大小的概念后,需要通过数字大小的比较,加深他们对比大小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大小的比较,教师可以制作小鱼卡牌,在鱼上面标注数字,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析数字大小并运用比大小符号标出大小关系。

3. 练习比较物品大小学生在数字比较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际生活中比较各种物品大小来了解比大小的运用。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物品的大小关系,并带上比大小符号判断大小关系。

4. 运用比大小解决问题学生在掌握比大小的概念和运用后,需要对比大小的运用场景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比较大小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比大小符号解决大小关系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与预测在开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绘画引导学生思考物品的大小和大小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并且预测接下来课程的教学内容。

2. 学习比较大小的概念通过教材内容介绍,学生了解比大小的概念,理解大小的含义和符号运用。

3. 比较数字大小教师提供数字之后,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不同的数字和比大小符号,分析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和比较大小的规则。

4. 练习比较物品大小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各种物品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

学生们可以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出物品的图片,并运用比大小符号标出大小关系。

比多少一年级教学设计一等奖

比多少一年级教学设计一等奖

比多少一年级教学设计一等奖1、比多少一年级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或同样多,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演示和操作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

难点:让学生在比多少的过程中形成初步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一名同学从1数到10.2、老师在实物展台上出示4个正方形片、7个三角形片和10个圆片.请同学们分别数一数这些图形的个数.[评:通过检查学生数数的能力,了解到学生不仅能抽象地数数,还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为学习新课奠定了基础.]二、情境导入提问学生在家里会不会帮忙做家务呢?渗透德育:劳动最光荣,我们要热爱劳动出示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情景插图:提问:在图片里大家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小猪跟小兔也在劳动,小猪帮小兔盖房子。

. (一)教学“同样多”.出示教材第5页的砖头和白兔图.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从1到10的数数,那请大家告诉老师有几个砖头?几只白兔?提问:一个砖头对着一只白兔,一个砖头对着一只白兔(师边说边连线,将砖头和白兔连起来)……有多余的砖头吗?有多余的白兔吗?师:一个砖头对着一只白兔,没有多余的砖头,也没有多余的白兔,我们就说砖头和白兔的个数同样多.大家能不能再举出与兔子和砖头同样多的其他事物?还有哪些事物也是同样多的?(二)用类似的方法:教学“多”、“少”三、巩固练习.1.P6练习一的第2题.(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师先讲清:因为2只小狗与两个点子的数量同样多,所以要用线把它们连起来.(2)学生连线,利用实物投影进行订正.2.P6练习一的第3题.(哪个多?在多的一行的横线上画√)提问:哪一行的动物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四组图:(如三角形与圆形、三角形与正方形,五角星与红旗等等)让学生到黑板上用连线的方法比较四组图中事物的关系:是“同样多”还是“多”、“少”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用一对一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2、比多少一年级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多少
------------教学设计原凤艳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重点难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教具准备挂图
三、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图片书上球图
分别出示,让学生猜有多少个球,师写出数。

接着让学生把这3个数按顺序排列出来。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小结:我们可以用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把几个数连接起来,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像58比15大,15比10大,58也比10大,可以用大于号连接,你还能把这些数的大小关系说得再明确些吗?
5.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
话。

比一比,哪组说得对,哪组说得多。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43页“做一做”
2.判断题
3.选择题
4.完成练习九第4题。

5.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