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常德市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0-2011学年度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10-2011学年度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
题型包括选择、材料、图片、填空等,较为丰富。
考查的知识点较为全面,难易程度适宜,是一份好试题。
一、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1、试题分析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
共分为两大题型。
其中选择题共25题共计50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历史时间、人物、事件等。
选择题得分率较高,一般都在40多分左右,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综合题共四题,计50分。
有表格填空题、看图答题、材料答题。
本卷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等,结果丢分较多。
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很大的不足。
表现在:⑴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有待提高。
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观点不明、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大量存在,这也是综合题丢分的一个原因。
⑵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较为普遍。
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如第27题(2)题,孔子的学说在秦汉遭遇到了不同的待遇,请分别加以说明。
这一题有部分没有答出来,主要是前后所学的内容联系不起来。
同学第29题综合所学知识,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于学生审题不清,多数同学就答了一两点,答得不全面,使得多数同学没有拿满分。
⑶没掌握做材料解析题的方法、综合能力较差。
如第28题(2)说说该事件(丝绸之路的开通)的意义,多数学生答得很简单,很表面,没有深入地分析。
又如第26题填表格,由于对教材内容不能很熟悉地联系起来,很多同学只能写出帝王的名字,却不能写出他们定的都城及建立王朝的时间;说明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
2.学生考试情况分析本次考试情况良好。
参考人数共177人,平均为%,及格率为%,优秀率为%。
其中优秀率较低,是今后着重努力的方向。
2010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0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分析紧张而有序的阅卷工作结束了,所有的工作人员如同盛夏的骄阳,热情似火,干劲十足。
我深深地被老师们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我觉得这应该是我这几天来最大的收获,它会一直激励和鞭策我今后的教学工作。
试题的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共15个,45 分。
在阅卷初,我大体看了一遍,感觉试题难度明显下降,设问风格也有明显变化,情景设置的少了,直来直去的多了。
但有一点没变,就是结合时政热点紧紧围绕课标要求,突出考查主干知识。
除去三个济南历史,剩下12个选择题分别涉及唐、宋、清、近代(侵略与反抗);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拿破仑的《法典》;列宁十月革命;29~33经济大危机;二战;经济全球化。
都是重要历史时期或和时政热点相结合的重大历史事件。
由于机器阅卷,学生得分情况还不清楚,但从试题难易程度上看,我校学生得分应该不错。
试题的第二部分是非选择题,共四个大题,55分。
现将各组的试题分析列表汇总如下,。
常德市初中毕业考试历史考试题卷中考历史考试卷与考试题
常德市初中毕业考试历史考试题卷中考历史考试卷与考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目】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 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A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B :创立行省制度C :稳固大一统局面D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参考答案:1(本题2分)【题目】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A :防止人民反抗B :压制知识分子C:巩固封建统治D :统一思想参考答案:4(本题2分)【题目】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其情节必须尊重历史史实。
下列情节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 :近代中国大门开始被打开B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C :洋务运动破产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参考答案:2(本题2分)【题目】19世纪6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参考答案:4(本题2分)【题目】“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描述的军事行动发生在A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B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C:西藏和平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参考答案:4(本题2分)【题目】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这里的转折点是指A:亚历山大大帝东征B:希波战争C:罗马帝国的扩张D: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参考答案:8(本题2分)【题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A:《美国的悲剧》与美国的生活方式B:《荷马史诗》和罗马帝国的扩张C:《格尔尼卡》和法西斯暴行D:《天方夜谭》与古代阿拉伯社会参考答案:2(本题2分)【题目】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我们经常所说的“地球村”突出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什么特点A:湖南澧县B:湖南长沙C:湖南临澧D:湖南宁乡参考答案:1(本题2分)【题目】时务学堂是湖南的第一所近代化学校,它的创办者是A:谭嗣同B:周敦颐C:王船山D:魏源参考答案:8(本题2分)【题目】红军长征初期,打乱敌人部署,把数十万敌军甩在湘西,初步扭转了红军长征以来被动局面的军事行动的是A:第三次长沙会战B:常德会战C:湘西会战D:衡宝战役参考答案:4(本题2分)【题目】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010年九年级历史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2010年九年级历史质量检测试卷分析王洼镇一中刘建民一、试题概况:1、本次考试为开卷考试,满分30分。
试题范围为八年级下册的内容,试题难度中等偏易。
2、本次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单项选择)和非选择题两类。
全卷共12道试题,其中选择题6道,共12分,非选择题6道,共18分。
二、试题特点:1、体现了基础性。
本次试题考查的内容基本上是书上的主干知识,即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人物和现象。
试题在体现基础性的同时,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情景,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
努力做到识记与理解同步,探究与创新同步。
2、设计较新颖、灵活。
有些题目不能从书上直接翻阅出答案,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分析、对比、概括才能解答出来。
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综合能力,以及客观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3、试题图文并茂,材料形式多样。
或取材于现实生活、文献资料、名人名言,或以表格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
4、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失分情况:选择题失分较多的是第1、5、题,非选择题失分较多的是第7题。
失分的主要原因有: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错别字多,画蛇添足等。
2、审题不清,阅读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弱。
3、卷面不整洁,答题不注意格式和规范。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1、巩固基础,在理解运用中记住主干知识,重视知识的积累。
2、梳理专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整合知识,中外结合,纵横联系,归纳整理,提高综合能力。
3、高效练题,强化答题规范和技巧。
开卷考试需要多做题,练好题,练习要及时,有针对性,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要有。
2010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2010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钟家铺乡杜坪中学曾凡平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的进步特对本次考试做如分析:1.本次试题紧扣教材,没有偏题、怪题和似是而非的题目,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试题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例如选择题第1题,材料解析题能融合新课程的理念,注重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引导初中教师重视图文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图文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和习惯。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比较新颖别致,一返过去题目枯燥、单一、死板的特点。
3. 试题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广而浅的历史知识。
4. 具体试卷分析概况:选择题题型特点:(1)、覆盖面广:30道选择题涉及范围比较广。
(2)、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
如第2 4 5 7 9 44 45等题。
原因分析:第31—40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
失分最多的是第42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题干不理解,不明白提示的意义,题干所提示的内容学生了解不太清楚。
其次是第43题,失误原因:一是在学习新课时不求甚解,对有些历史事实似是而非,;二是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较强的历史知识不太理解。
5、建议及构思:(1)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再多渗透一些能力考查题,多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
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
(2)在学习中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多问、多探讨,强化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爱学、乐学,力求全面培养学生。
2010-2011年上期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2010-2011年上期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特点从试卷测试的内容上看:1、整套试卷依据课标命题,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没有偏题、怪题,考查的内容都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大事件。
如三大宗教、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等等。
2、试题引用图片和文字材料较为丰富,增加了试卷的可读性、灵活性,改变了单调枯燥的一问一答方式。
从试卷范围来看:重点考查的还是近代史部分。
从试卷难易程度来看:1、难易适中,既有对基础知识记忆的再现,也有对学生迁移能力、归纳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测试。
试卷86%是客观性试题,只要学生学习努力,落实到位,就容易完成,照顾了大面积的学生。
14%属于通过学生理解答题的主观性试题。
比如选择题的11、13、19、20题,材料分析题31题的第四个问题,33题的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这些试题学生都要通过理解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和答案,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显得困难一些,容易失分。
2、测试方式多样化,试卷内容叙述较为灵活,对学生有一定难度。
材料题中“对于美国历史奇迹,你有何认识?”,问答题中“说说日本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面……”这些叙述都较为灵活,学生理解偏差就会失分。
总之,整套试卷既照顾了大多数学生,又能拉开一定的距离。
最亮的地方就是重基础、重能力、灵活不呆板。
二、学生答卷中的可取之处。
(一)1、期末测试是大型考试,学生都较为重视,态度比平常更为端正,竭尽全力答题,所以答卷整体来看是规范的。
2、大多数在学习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
3、一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较强,如对材料题33题“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欧美社会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的总特征”的回答,学生能概括出来,真是难能可贵!也很有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为牢固,能答出英国工业革命后发动鸦片战争,并使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说明新课程改革之下,一部分老师身先士卒,充当了新课改的先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答卷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一、试卷分析本次期中考试的内容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分析、理解、综合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试题共分两大类,一类是选择题,一类是非选择题。
从这次期中测试的成绩来看,我所任教的四个班,学生整体答题情况,选择题失误较少,非选择题失分严重,导致整体成绩及格率偏低。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选择题题型特点:(1)覆盖面广:25道选择题涉及10课的基本知识。
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个领域。
(2)、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本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
失分最高的是第2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题干不理解,题干提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部分学生没有能够好好区分。
其次是第13题、第15题、第19题、第22题,失误原因:一是在学习新课时不求甚解,对有些历史事实似是而非,二是不注重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如第13题。
2、非选择题包括读图分析、材料分析和问答题。
材料分析题和简答题是本次考试学生失分较多的地方。
失分较多的是材料题第1题的(3)(4)问,第3题中的第(1)(3)问,和问答题的(1)(2)问。
很多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没有认真分析材料,深刻理解回答不够完整,造成失分。
三、就教与学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教师对教材阅读、理解、分析不够透彻,教师课堂讲的较多,补充的较多。
导致学生课本内容不太熟悉,课堂练习时间较少。
尽管在复习过程中,对部分学生的复习进行了检查督促,但效果不明显。
主要是因为过多依赖学生的自觉性。
2.个别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被动,方法呆板。
在本次考试中表现出的问题,说明有不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马虎。
2010—2011学年九年级(上)半期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九年级(上)半期考试历史试卷分析一、命题思想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依据中考的要求和特点,结合我市初中教育教学的实际,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即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情分析1、题型:符合新课改题型要求,分为两部分,一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题型新颖,问法灵活,考查全面,且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十分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
通过这些题型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应用能力,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怀。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彰显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
2、难度:试题难度适应中考的要求,难易适度,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上,适当的设计一些拔高题。
3、范围:本次半期考试范围是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和部分近代史的内容,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都是主体内容,且重点突出。
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基本达到了一致:既反映了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又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试题覆盖面广,符合新课标要求。
4、成绩:从整个卷面看,成绩还是好的,平均分64分左右,达到学校的要求。
一部分学生还取得了90以上的成绩,但也有一部分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角度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结果导致失分过多,这就要求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题型分析和总体评价1、第一大题是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
从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选择题较简单,得满分的学生很多。
其中,失分率最高的是第4小题、第11题、第22小题。
在解答选择题时,很多考生是按照思维惯性,在作原有题的基础上,不加思索的选择,而没有考虑题中时间的限定,所以出错的比较多,另外,不少考生因对封建主义必然为资本主义所取代这一历史规律认识不足,这证明光靠死记硬背和单一的学习历史事件,而不注重对事件的理解和联系是不可取的。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报告引言中考历史试卷是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的考察,是评估学生历史学科水平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某中考历史试卷的分析,探讨试卷的命题思路和考查重点,以及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表现。
试卷概述这份中考历史试卷共有五大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解析题和论述题等。
试卷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世界史和现代中国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考察了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分析选择题选择题是试卷中的主要题型,共有20个小题。
这些选择题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
例如,题目可以涉及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农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在题目的设置上,考试命题组注重从日常生活中抽取历史知识,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简答题和解析题简答题和解析题是试卷中的重点题型,涉及到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例如,一道题目要求学生解释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述题论述题是试卷中的难点和亮点,分为小论述和大论述两部分。
小论述要求学生在一定的字数限制内回答问题,大论述则要求学生结合历史背景、事件和人物等因素进行统筹性分析。
例如,一道大论述题要求学生比较中国的五代十国和欧洲的封建制度,并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深入比较。
考生表现通过对考生答卷的评分可以看出,整体上考生在历史学科上的表现较为良好。
结合考生答卷和平时测试成绩分析,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比较全面,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提升。
然而,部分考生在应用历史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仍有提升空间。
这主要表现在论述题的分析和论证环节,有些学生囿于知识点的记忆,缺少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个人见解的表达。
建议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多进行历史案例的分析和论证练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结论通过对中考历史试卷的分析可以看出,试卷在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010年全省中考命题形势分析历史(1)
(3)密切联系时政热点问题 (4)重视对重大历史事件各要素的考察 (5)专题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6)考察的重心仍然放在近现代史部分
(7)涉及的题型越来越多、越来越全
2、对2010年中考历史命题的预测
(1)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考查的重心很有可能仍然放在近现代史部 分 (3)考试的题型在原来的基础上可能会有新的 变化 (4)试题的灵活性、时代性、综合性可能要有 所增强
新课改背景下2010年全省 中考命题形势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历史备课组
一、2009年全省中考历史试题考点 分布及题型分析
1、考试范围及分数比例
2、考点分布 3、题型分析
二、新课程背景下2009年全省中考 历史命题的价值取向和变化
1、价值取向和变化
(1)考点涉及的都是课本中最基本、最 重要 的内容
(2)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以历史情境的方 式出现,而且还密切联系现实生活
3、历史备课组面临的首要任务
三、本科目全学年教学计划及 备考方案
1、过好教材关 2、专题复习 3、套题训练 4、回头看教材
四、学校在中考备考中应该提 供的服务
2010年中招历史分析
2010年中招历史分析南阳市教研室尹正驰一、试题概况:1、历史学科单独考试。
实行新课改以来,南阳实行政史综合考试,学科特色不明显,难度相对较低。
今年南阳实行历史学科单独考试,分值不变,但是题量增加,例如选择题由原来七道增加到二十道,学科知识覆盖面也相应增加。
2、实行开卷考试,侧重对能力考查。
由于开卷考试实行多年,学生已基本适应,但是一些学生也产生了一些误区,认为开卷考试只要抄抄书就可以了,所以今年考试试题在命制上,注意借鉴高考试题的一些特点,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让学生学会对知识融会贯通。
二、阅卷情况:1、阅卷老师首先对试题和答案进行分析和作答,然后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试评,在试评的基础上,再对答案评判标准进行统一。
选择题属于客观题,答案唯一,只要阅卷老师认真细致就可以了。
2、关键是主观题的评判问题:主观题相对往年六个大题,缩减为五个,但是难度有所增加。
第21题,题目涉及古代史的内容,这是以往老师和同学容易忽视的内容,尽管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学生在答题是还是反映出了不少问题。
首先审题不清,例如题中第(2)“两大工程分别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题中强调“分别”和“当时的政权”,结果很多学生在答题时笼统说影响,或者说长远影响都影响了得分。
第22题,考查的内容已经出现过多次,但实际情况是这道题目的分值最低,首先审题不清影响了得分“找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两个事件”,一些考生没有注意是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只答出一个事件没有分。
第(4)问,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结果失分最高,打到70%以上,这也暴露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重分析,略总结,更准确说忽略让学生自己总结的方法。
第23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题目并不难,学生得分也能获得优秀,5分左右的得分。
但题目也暴露出学生表述不规范的情况,例如“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与“中美建交”关系混淆,汉语表述与英文字母交叉出现,“WTO、APEC”等不规范用语尽管给分,但是不符合科学表述。
2010年常德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开卷)
2010年常德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开卷)思想品德试卷卷准考证号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考生注意:1、请考生在试卷卷首填写好准考证号及姓名。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试卷卷上的无效。
3、本学科试卷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6页,五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满分40分)一、请你选择(下列各题考查的是大家很熟悉的内容,但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或最佳的,稍加比较,你就可以将其选出。
请在答题卡上的相应题号后把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黑。
每小题2分,共40分)1.2009年9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党的建设 B.新农村建设 C.反腐倡廉 D.中部发展2.2010年2月28日,第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温哥华闭幕。
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枚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实现了重大历史性突破。
A.二十10 B.二十一5C.二十九 9 D.十八 73.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
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隆重举行,论坛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
A.闽南经济开发区南京B.闽台两岸旅游区西安C.福建沿海经济带重庆 D.海峡西岸经济区长沙4.2009年11月17日,“第34届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出炉。
我国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研制的“”跻身5强。
它的运算速度为每秒1.206千万亿次。
它运算一天普通微机要算160年。
A.银河2号 B.天河1号C.嫦娥1号 D.宇宙2号5.2010年4月8日,美国总统和俄罗斯总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
A.奥巴马普京B.小布什梅德韦杰夫C.奥巴马梅德韦杰夫D.小布什普京6.面对挫折,我们要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排除。
下列方法正确的有①约好友外出郊游,欣赏风景②知难而退,及时放弃目标③参加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④多进行自我积极暗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7.2010年3月17日,北京电视台报道:一群穿着校服的初中生,在地铁通道里“卖唱”,并且还打出两个口号“我们是90后!”、“我们不是啃老族!”这些初中生的行为①有助于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②表明他们独立意识增强③有助于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④没有实质意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小敏学习一直名列前茅,许多同学暗暗把他当成竞争对手,而他却总是耐心地为同学讲解练习题,有人说他这样会被别人超过,但他认为“帮助别人也是提升自我”。
历史中考试卷分析报告
历史中考试卷分析报告1. 引言历史中考试卷是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一项评估工具。
通过对历史中考试卷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教师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本文将对某中学历史中考试卷进行分析,旨在为教师提供有关学生历史学习情况的详细报告。
2. 试卷结构该历史中考试卷共分为两个部分:选择题和简答题。
下面对两个部分进行具体分析:2.1 选择题选择题部分共计30个小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学生需要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试卷整体难度适中,试题内容涵盖了历史的重要知识点,注重对学生记忆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测试。
其中,5道选择题涉及到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要求学生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
还有10道选择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历史材料,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2.2 简答题简答题部分共计3个问题,学生需要阐述自己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和理解。
该部分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
题目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
3. 综合分析通过对试卷结构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关于学生历史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3.1 优势学生在选择题部分表现出较好的记忆和分析能力。
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并判断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也能够根据提供的历史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分析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这表明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理解。
3.2 不足在简答题部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在论述历史事件时,表达不够清晰准确,缺乏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他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历史知识的理解深度和手写能力。
4. 建议和指导基于以上分析,我提出了以下对教师的建议和对学生的指导:4.1 教师建议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提高阐述和论证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辩论和写作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辨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2 学生指导学生应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记忆,特别是要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原因影响的理解。
历史考试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顺应了历史中考题型的变化,只安排了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两种题型,考试时量60分钟,总分100分。
选择题多与时代热点问题相联系,材料题比较灵活,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命题体现了基础性、灵活性、层次性的原则。
二、考情分析
我所教的四个班的平均分分别是74.7,73.5,72.9,77.1,考试结果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标,其原因,我分析如下:
1、在教学中,对课堂纪律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有些同学知识点没有落实。
2、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够,导致一部分学生考试中出现看不懂材料以及提问的现象。
考试后,我布置学生书写了考试反思,通过对学生反思的总结,我发现,学生考试分数不理想的原因有:
1、多数学生由于上课时分心,课后不回顾,考试时又粗心以及懒得检查而导致分数不理想。
2、部分学生由于过于自信,考前不复习,导致考试时的基础知识题都写不出来。
3、少数学生由于第一次考历史科目,一时不知道怎样审材料,看到写不出来的题目又很紧张导致不能冷静分析题意。
4、少数学生因为错别字而失分。
三、以后的改进措施
1、精心备课,本着先练后导、先学后教的原则,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做题的机会。
2、精选题目,精炼精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使用历史书面语言的能力。
3、让学生准备历史学习本,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4、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历史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督促其把历史成绩赶上来。
5、转变思维,落实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多鼓励他们,培养其综合素质。
常德市2010年初中毕业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0年常德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题卷准考证号姓名_______________考生注意:1、请考生在试题卷首填写好准考证号及姓名。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
3、本学科试题卷共6 页,四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其中大战剑齿虎、猛犸象等史前巨兽的特效场面无疑是该片最大的看点。
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会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A.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B.七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C.三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D.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2.近年来,我国政对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一天人们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这是为了纪念A.扁鹊B.华佗C.屈原D.司马迁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史记》B.《资治通鉴》C.《三国演义》D.《水经注》4.江南经地区的开发是我国南方告别原始与落后,走向富强与繁荣的第一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C.南方相对安定D.南方人多地少5.唐朝时科举制得到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重视科举的最根本出发点是A.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B.丰富我国的考试制度C.促进诗歌的繁荣D.扩大统治基础,巩固统治6.2008年春节晚会上,由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选送的《飞天》,演员们轻盈的舞姿和精美绝伦的造型所渲染的非凡美感,令人过目难忘。
《飞天》是取材于下列哪个石窟的艺术作品A.敦煌莫高窟B.龙门石窟C.云冈石窟D.麦积山石窟7.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②阿保机建立契丹国③元昊建立西夏④赵构建立南宋⑤阿骨打建立金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④C.②①③⑤④D.②①⑤④③8.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部分,这一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管辖是在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9.历史课上,当老师介绍到詹天佑(1861-1919)“少年时代就赴美留学,学习铁路专业”时,李刚立刻联想到詹天佑能受到这种教育应得益于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10.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2010年常德市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0年常德市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今年历史的中考试卷,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结构严谨,活泼清新。
稳是指考试范围,试题难易度等都没有多大变化。
变是指考试题型和试题数,取消了判断题,选择题由原来的30道减为20道,但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却没有减少。
材料题和问答题涉及知识面广,有层次,充分体现了试卷的结构严谨,形式活泼的特点。
一、试卷的主要特点首先,依纲扣本,内容严谨,形式活泼。
试题考查的都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无偏题怪题。
考点覆盖充分,每一道题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均涉及到几个知识点。
如选择题第12题就考查了《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三个考点。
严格依照课程标准和考纲,做到题题有出处,问问有依据。
如选择题第5题秦、隋、元三个朝代的相似之处、第9题的新中国建立后的各个时期的特征,教材虽没有直接表述,但课程标准却有明确要求,考查学生做到来源于书本,但又高于书本的原则,切实的符合历史学科开卷考试的要求。
题材上更是大量使用图片,文字图画齐聚试卷,使得试卷生动形象。
如第2题的都江堰图,第8题的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图,第11题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图等等,题目形象直观,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全面考查。
其次,难易适宜,活而不难,强调基础更重能力。
所有题目考试考后反映都感觉良好,考试平均分也不错,表明考试的基础性教强。
虽是开卷考试但几乎没有直接从课本找到答案的试题,都是提供图文等材料,通过相关的历史史实,让学生经过比较归纳等思考得到答案。
较好的考察了学生阅读,信息有效提炼的能力,推理概括的思维能力。
再次,知行合一,由课本延伸课外视野宽阔。
主观题主在考查学生能力的掌握,不仅是考生考试,更是对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引领。
体现了出题者的良苦用心,以宽阔的视野引导师生学习历史不应是死记硬背,而是独立思考,得到独立见解的科学。
第21题要求考生思考中国在近代化过程向西方学习的几个阶段,第22题考查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影响等,第23题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史几次“分”与“合”。
常德市初中中考模拟试题 (11)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三、材料分析题41.(1)指19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等地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25日,日本签署投降书,将台湾归还给中国。
(2)指台湾与大陆的分离(或祖国统一问题)。
(3)“一国两制”的指导思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4)核心利益指国家安全和统一。
阻碍因素: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势力的干涉和“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方式:和平解决或武力解决。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密切和祖国大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海峡两岸最终必将统一(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42.(1)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
(2)材料三反映的观点更趋理性。
认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为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和资金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世界范围内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3)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努力发展科技,提高综合国力;另一方面趋利避害,抓住机遇,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参与国际合作,提高竞争能力。
表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
四、问答题43、(1)形成于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2)新疆:公元前60年(西汉时),西域都护的设立;西藏:元朝时,宣政院的设立。
(3)史实:①清朝时,建立册封制度,规定达赖的班禅的继承必须由中央批准,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平定在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4)民族区域自治。
措施:推行民主改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派遣援藏干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常德市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今年历史的中考试卷,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结构严谨,活泼清新。
稳是指考试范围,试题难易度等都没有多大变化。
变是指考试题型和试题数,取消了判断题,选择题由原来的30道减为20道,但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却没有减少。
材料题和问答题涉及知识面广,有层次,充分体现了试卷的结构严谨,形式活泼的特点。
一、试卷的主要特点
首先,依纲扣本,内容严谨,形式活泼。
试题考查的都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无偏题怪题。
考点覆盖充分,每一道题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均涉及到几个知识点。
如选择题第12题就考查了《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三个考点。
严格依照课程标准和考纲,做到题题有出处,问问有依据。
如选择题第5题秦、隋、元三个朝代的相似之处、第9题的新中国建立后的各个时期的特征,教材虽没有直接表述,但课程标准却有明确要求,考查学生做到来源于书本,但又高于书本的原则,切实的符合历史学科开卷考试的要求。
题材上更是大量使用图片,文字图画齐聚试卷,使得试卷生动形象。
如第2题的都江堰图,第8题的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图,第11题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图等等,题目形象直观,对学
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全面考查。
其次,难易适宜,活而不难,强调基础更重能力。
所有题目考试考后反映都感觉良好,考试平均分也不错,表明考试的基础性教强。
虽是开卷考试但几乎没有直接从课本找到答案的试题,都是提供图文等材料,通过相关的历史史实,让学生经过比较归纳等思考得到答案。
较好的考察了学生阅读,信息有效提炼的能力,推理概括的思维能力。
再次,知行合一,由课本延伸课外视野宽阔。
主观题主在考查学生能力的掌握,不仅是考生考试,更是对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引领。
体现了出题者的良苦用心,以宽阔的视野引导师生学习历史不应是死记硬背,而是独立思考,得到独立见解的科学。
第21题要求考生思考中国在近代化过程向西方学习的几个阶段,第22题考查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影响等,第23题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史几次“分”与“合”。
第24题考查中国近代史,第25题世界近现代史。
这些试题都是要求考生从课本走出来,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试卷分析及试卷评价:
1、试题难度评价表
2、试卷综合评述,今年的历史试卷,既严格地遵循了课标和考纲,又一如既往地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基础性、创新性,探究性、教育性。
在充分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试卷总体上结构严谨、贴近现实、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和时代气息,试题活而不难,既贴近学生,又拉开差距,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开卷考试的特点,也满足了升学考试的需要。
3、考生答题质量分析
①考生答题质量情况。
从考生得分和卷面答题看,许多学生能正确列举史实,分析完整准确,表达简洁书写工整的试卷。
但也发现这么些问题。
一是学生知识结构混乱,考点记忆不清楚导致史实不准确。
如第9题,新中国建立后每个时代的流行语。
二是不能完整有效的提出有效信息,审题不清,阅读理解能力差。
如第22题第3小问,你认为奥巴马与罗斯福在应对危机的措施上最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三是学生表达拖沓冗长不简洁。
许多题目就是按照资料和书本照抄,如第23
题第1小问,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为巩固这个统一国家,在经济、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基本没有取舍,泛泛而谈,更不用说有自己的语言。
②教学中暴露的问题。
学生不去理解题目,只知照搬照抄,教师只重知识的传授,不重知识的理解。
教师只重史实,不重知识的系统化教学。
教学中往往照本宣科,不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
三、今后教学建议
1、教师要深研课标和考纲。
深研课标和考纲是能指明我们的教学方向,广读书籍能增强我们的人文素养,思考是培养兴趣和能力的途径。
课标和考纲是骨架,人文素养是血肉,思考是灵魂,三者的结合才是活生生的历史。
2、教师既要教历史史实,也要教历史概念,更不要忘了解题指导。
历史教学讲究史,史是基础,识是目的。
历史史实的学习是历史教学的基础但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在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形成历史认识。
3、教师要对考点进行整理,列出专题。
考点是点,专题是面,历史时间是线,只有点线面的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