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类型与心理社会干预对冠心病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6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8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给予冠心病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之后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并且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定。
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各自对比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利于临床中对冠心病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标签:心理护理;冠心病;负面情绪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受到严重的威胁。
据相关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患者通常会伴随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1]。
负面情绪会会影响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对患者的预后和病情有影响作用[2]。
所以冠心病患者的负面情绪护理备受重视,临床中提出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的負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6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6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8例患者。
对照组18例患者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8.5±2.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5±1.5)年。
干预前对照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别为(60.3±6.9)和(59.1±4.3)。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心理干预在心脏病治疗中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意义以及具体的方法。
接着深入分析了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并指出了其在减轻负性情绪方面的局限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干预、负性情绪、心脏病治疗、重要性、方法、影响、减轻、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冠心病是一种罹患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临床表现为胸痛、心慌、气短等症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冠心病已成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冠心病的患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其在减轻患者情绪困扰方面的作用和局限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及指导。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能够进一步完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身心健康的综合治疗目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心理干预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促进康复中的作用。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程度及效果;2.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缓解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方面的作用机制;3. 分析心理干预在促进冠心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 探讨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管理中的局限性,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心脏病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慢性疾病之一,冠心病更是心脏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其致死率和发病率居高不下。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心脏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所致。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冠心病是一种生理疾病,但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病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社会支持是指在适应生活压力、面对挫折和危机时,获得来自他人的情感、信息、评价、帮助和资源的能力和机会。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冠心病的发病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缺乏社会支持会导致焦虑、忧郁和压力等消极情绪的增加,从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社会支持还可以通过缓解压力、降低应激水平和提升免疫功能等方式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
情感因素也是影响冠心病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的紊乱和内分泌功能的异常,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和发展风险。
因此,及时识别和有效治疗情感问题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社会阶层和贫困也是影响冠心病的社会心理因素之一。
社会阶层和贫困与冠心病的关系很复杂,通常情况下,社会阶层和贫困会导致心理负担、压力和饮食不良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加,从而增加冠心病发病的风险。
此外,贫困和低社会阶层往往意味着缺乏较好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这也会加剧冠心病的发病和发展。
最后,个体因素也是影响冠心病的社会心理因素之一。
个体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性格、行为和信仰等多个维度,这些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病和发展密切相关。
特别是行为因素,如吸烟、不良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会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进而加重冠心病的发病和发展。
因此,综合来看,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除了注重生理因素的干预外,还应该重视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提高社会支持水平、识别和治疗情感问题、减缓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困状况等措施都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和发展。
心理护理干预对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摘要: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护理指导,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行为干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做好身心护理。
因此,我们把心理护理干预引入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对控制病情发展和预后转归结局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1.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工作压力是越来越大,而且老龄人口逐渐增多,导致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对生命和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冠心病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最常见的表现为焦虑这种负性情绪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
因此,冠心病的治疗原则除了内科躯体治疗外,还需要消除心理症状,维持其心理的稳态。
1.1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忧郁消极型:患者多表现为愁眉不展、沉默少语、精神萎靡,呈虚弱无力状态,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产生绝望心理;焦虑紧张型:此型较普遍,患者往往对自己身体的状况作出过于严重的估计,在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时,这种恐惧心理反应非常突出,患者表现为迫切要求治疗,多方咨询,多处求医,唯恐出现心脏骤停,希望用好药和进口药,以期尽早根治;拮抗懒散型:这类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满不在乎,或认为年纪大了,有点小病是正常现象,甚至认为是医护人员小题大做,尤其在没有症状出现之前或病情略有好转之后,自动放弃治疗;乐观合作型:此型患者往往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或文化层次,对病情能客观对待,能自我调节心理平衡与医护人员配合。
1.2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的护理方法护士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是良好的语言、诚恳的态度。
如果和冠心病患者一见面就给患者留下美好印象,有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
这样就会在患者面前有影响力,可以去改变患者不正确的感受、认识,解除其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从面调动患者治病的主观能动性。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目的讨论分析通过心理护理的干预对患有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的患有冠心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通过心理护理的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所起到作用和效果。
结果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在接受普通治疗的时候也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其达到的效果要明显好得多,治疗的时间大大减少,并且产生不良情绪的患者出现递减的趋势。
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有积极的影响,效果表现非常明显,有助于消除或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实施。
标签:心理护理干预;冠心病;不良情绪在住院患者中带有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最常见的表现是胸闷、心慌、气短、胸痛,大口呼吸气后可以减轻症状,经常出现乏力、没有食欲、动作迟钝、心情悲观等[1]。
通过心电图等技术检查不能发现其明显的异常,又或是能看见的症状不能做出解释。
即使患者服用多种可以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但其效果都不明显,患者会一直不断的找寻医药。
在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大都是依靠抗凝、扩冠、调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极大的忽视了心理干预治疗,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冠心病患者。
现在,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这个新鲜的角度去阐述,并且提出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并且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要从疾病和精神障碍两个方面进行干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两个角度。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的患有冠心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经诊断符合冠心病的指标;②年龄≥30岁;③能配合完成心理测验和治疗。
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史;②有严重智能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
所有入组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
其中男91例,女49例;年龄31~89岁,平均年龄(61.38±7.46)岁。
病程1~30年,平均病程(7.32±4.25)年。
疾病类型:稳定型心绞痛39例,不稳定心绞痛22例,心肌梗死30例,缺血性心肌病49例。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摘要】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如焦虑和抑郁。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心理护理干预的定义及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然后分析了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机制,以及具体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对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意义。
在实践中,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以提升他们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冠心病、负性情绪、焦虑、抑郁、影响机制、改善、康复。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疾病。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据统计,冠心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头号杀手,每年造成大量的死亡和残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冠心病患者在面对疾病的折磨和治疗的压力时,常常会产生各种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对于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问题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促进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为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通过对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为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中的作用,以及在冠心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意义,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促进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冠心病的心理影响和心理干预
冠心病的心理影响和心理干预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是心血管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最终造成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冠心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在我国也是如此。
患者们经常会遇到大量的痛苦和困难,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影响非常大。
本文探讨了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影响及心理干预。
心理影响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
他们通常会感到生活的不稳定性,未来的不确定和焦虑,对于人们的情感状态和自我感觉都有很大的影响。
1. 心理上的负担冠心病患者往往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应对他们的健康状况。
这种疾病可能需要他们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其他形式的治疗,这些治疗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通常需要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康复。
对于许多患者来说,这些治疗可能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利影响,还需要耗费大量的经济和精力资源,会给他们心理上造成很大负担。
2. 心理状态的改变冠心病患者往往需要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减轻症状和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
这种改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通常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必须更换饮食、增加运动量和停止吸烟等等。
这些应对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疾病症状和预防复发,但是这些改变通常颇具挑战性,需要患者承受更多的心理和身体负担。
3. 自我评价和人际关系冠心病患者往往会失去追求社交和情感支持的兴趣,从而对自己的能力和自尊心感到怀疑和动摇。
此外,冠心病患者可能会遇到来自家庭成员、同事和其他人群的言语暴力或隐形壁垒。
这些负面情境有时会导致较差的心理健康,需要额外的心理干预。
4. 心理障碍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可能患上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压力障碍等等。
这些障碍不仅会导致心理上的困扰和痛苦,还会加重冠心病本身的症状和疾病复发的风险。
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应针对性强,且个体化的需求和情况来制定。
应对措施可能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放松疗法、心理教育、社交支持等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应对措施:1.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解决问题和情感焦虑缓解(coping skills and emotional distress management)等借助专业的医生进行的治疗,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缓解焦虑和抑郁,减轻继发的心理障碍等等。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以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为主要症状。
除了生物学和生活方式因素外,社会心理因素也被认为与冠心病有密切关联。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1. 压力与冠心病:压力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因素,它对心血管健康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处于高压力环境下的人群更容易患上冠心病。
压力可能导致生活方式不健康,包括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这些行为习惯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压力还会导致心脏病的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和心脏负荷增加等,进一步加速冠心病的发展。
2. 忧虑、焦虑与冠心病:忧虑和焦虑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它们也与冠心病有关。
研究表明,焦虑等心理状况与冠心病风险增加有关。
焦虑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血压升高,加速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等,最终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焦虑还可能导致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吸烟、饮酒过量等,进一步加剧冠心病的风险。
3. 抑郁与冠心病:抑郁是一种情绪障碍,它同样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抑郁与冠心病患病率、死亡率有显著正相关。
抑郁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炎症反应增加、心脏功能异常等生理变化,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抑郁还影响患者生活方式,如久坐、缺乏锻炼等,进一步增加冠心病的发生率。
4. 社会支持与冠心病:社会支持是指来自家人、朋友和社会网络的情感、信息和物质支持。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对心脏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适度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心血管健康水平,降低冠心病风险。
研究表明,缺乏社会支持的人更容易患上冠心病。
研究还发现,社会支持和冠心病的关系可能受到性别的影响,女性对社会支持的依赖更大。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不可忽视。
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状态以及缺乏社会支持都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为了预防冠心病,除了注意生物学和生活方式因素外,也需要关注社会心理因素,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管理压力、控制焦虑和抑郁,同时寻求社会支持,以保持心血管健康。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疾病,它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和猝死。
除了遗传和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也是冠心病发病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压力、焦虑、抑郁、孤独和敌对等。
这些因素对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可能导致身体上的疾病,如冠心病。
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释放可以被压力和焦虑激活。
这些生物学反应可以引起心律不齐和心肌缺血,使冠状动脉痉挛和斑块破裂风险增加。
此外,长期的抑郁和孤独等情绪问题也可能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一些研究发现,抑郁症状可能会导致炎症反应的加强,从而加速斑块的形成和动脉硬化。
另外,孤独和社交隔离也可能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敌对是另一个可能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社会心理因素。
敌对的个体可能会采用不健康的行为方式以及减少运动和采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导致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等风险因素的增加。
研究指出,敌对的个体患心脏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
此外,研究表明,在同样的风险因素下,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冠心病的发病率不同。
例如,低收入、低教育和住在贫困社区的人们易感冒病的风险增加,更可能暴露在不健康的环境中。
同时,缺乏社交支持和社会经济地位低下也可能会导致心理不稳定和不良的生活方式选择,例如吸烟和缺乏运动等,这些行为习惯可能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因此,社会心理因素与冠心病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干预。
针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措施有很多,例如情感治疗、心理咨询、锻炼、恢复社交网络以及改善生活环境等。
这些措施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一、本文概述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同时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其中,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这些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疾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地干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管理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通过一系列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改善情绪状态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负性情绪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及其产生机制。
然后,将详细介绍心理护理干预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教育等。
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本文将对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管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问题,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
也希望本文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对心理护理干预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兴趣,共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在冠心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并可能进一步加剧疾病进程,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探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众多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水平,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冠心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外,社会心理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冠心病的发病和发展过程。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1.1 社会压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经济压力等。
长期承受高强度的社会压力会导致身体激素水平的紊乱,使血压升高、血糖升高,从而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社会压力还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1.2 社会孤立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和快节奏生活的发展,人们的社交圈变得越来越小,许多人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
长期的社会孤立感会导致情绪低落、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社会孤立感会增加冠心病患病率,并且加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
1.3 社会不公平社会不公平是指不同社会群体在收入、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平等现象。
在不公平的社会环境中,贫富差距、社会阶层、文化差异等因素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研究发现,生活在社会地位较低或受歧视的人群更容易患上冠心病,因为他们通常面临更多的压力和不公平待遇。
2. 防止社会心理因素导致冠心病的措施2.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应对社会压力和孤立感的能力,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
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提醒人们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及时发现和应对心理问题,避免心理问题对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2.2 提倡健康的社交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参与各种社交和公益活动,扩大社交圈子,增加社会支持和亲密关系,有助于缓解社会孤立感,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对预防冠心病有积极作用。
2.3 促进社会公平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和支持力度,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存在,改善社会环境,使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
心理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心理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文献标识码:B目前我国冠心病发病率虽低于发达国家,但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出现显著上升的趋势[1]。
临床冠心病的治疗包括药物、介入、手术等,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其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和容易接受等优点,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2]。
但PCI作为一个负性生活事件,患者不可避免会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
临床研究发现,抑郁焦虑等心理因素严重影响心脏病患者的发病及预后[3]。
为改善这种不良的心理状况,我科应用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来提高患者对介入治疗的认知程度,改善其不良行为,缓解其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康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3月至9月行冠脉造影和PCI患者80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1±7岁;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 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分别在首次干预后的第2天,第3天晚上再次进行巩固性干预,每次干预时间约20分钟。
认知行为干预内容为书面材料,并对干预者进行培训,包括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应用、BP、HR的测量标准等。
1.2 实验方法1.2.1 各指标的测量1.2.1.1 两组均于接到介入手术通知后及术前晚测干预前后焦虑值。
1.2.1.2 两组均于入院次日凌晨7:00测BP、HR,作为入院的心率,血压,并分别于术前晚、术日清晨、入手术室前测心率、血压。
1.2.2 心理行为干预方法1.2.2.1 帮助患者树立正确认知:护士需耐心、诚恳地与患者进行交流,使其感受到他人的理解和同情,清除其自卑感。
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指出其存在的错误认知或对疾病不利的应对方式,帮助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和危害性,告知缓解压力的心理调适方法。
冠心病的心理干预效果评估
冠心病的心理干预效果评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饮食不健康以及心理压力等。
心理干预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管理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脏健康等。
本文将针对冠心病的心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一、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心理干预针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旨在减轻焦虑、抑郁、压力和恐惧等负面情绪,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心理症状的发生率。
同时,心理干预还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疾病,增强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二、心理干预的有效策略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干预策略,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减少焦虑和恐惧心理。
例如,患者常常担心心脏症状加重,认为活动会导致心脏病发作。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医生可以帮助患者更加客观地评估风险,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适当的活动,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2.情绪管理技巧:情绪管理技巧包括深呼吸、放松训练和正向思维等。
深呼吸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减轻焦虑和紧张感,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学会自我放松,有效缓解压力。
正向思维即通过转变思维方式,寻找积极的自我评价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提高患者情绪和心理状态。
3.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干预方式,可以通过家庭、朋友及支持团体等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
研究发现,得到社会支持的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应对疾病,减轻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三、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估方法评估心理干预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观察、问卷调查、心理测量工具和生理指标等。
临床观察是通过医生对患者行为、情绪和生理状态的直接观察来评估心理状态的变化。
问卷调查是通过给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其心理状态和干预效果。
心理测量工具则是通过心理学测试,如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等,定量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社会心理因素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受到的环境、情绪、压力等因素对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
而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它与社会心理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并从心理因素管理的角度提出预防及干预措施。
1.社会压力:社会压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和生活中所承受的各种生活压力,包括工作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长期以来,研究表明,社会压力是导致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压力可以引起心理紧张和焦虑,进而导致心脏负荷加重,促使心脏病的发生。
2.社会孤立:社会孤立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感到孤独、失落和被遗弃的状态。
研究发现,社会孤立可以导致自律神经系统的紊乱,影响心脏功能,并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社会孤立还会导致个体情绪低落和心理压力增加,对心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抑郁和焦虑:抑郁和焦虑是常见的心理问题,长期的抑郁和焦虑状态会导致自律神经系统的紊乱,心脏负荷加重,从而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抑郁和焦虑还会导致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等,进一步加重心脏病的风险。
4.社会支持:与负面的社会心理因素不同,积极的社会支持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抵抗力,对心脏健康有益。
研究发现,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人群患冠心病的风险较低。
积极建立社会关系网络,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对于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二、心理因素管理对冠心病的预防及干预1.压力管理:对于社会压力导致的心脏病风险,压力管理至关重要。
个体可以通过学习各种压力管理技巧,如放松训练、心理调适、心理疏导等,有效地缓解压力,提高心理抵抗力。
2.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增加社会支持网络,可以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冠心病的预防及干预有积极作用。
3.心理咨询和干预:对于已经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人群,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及早发现并处理心理问题,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防止心脏病的发生。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引言心脏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疾病,而冠心病则是心脏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重大的健康和心理负担。
在治疗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重视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
一、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特点冠心病患者通常伴随有一些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恐惧等。
这些负性情绪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疾病的发展进程,影响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这些情绪会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如何有效干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成为了诸多心理护理专家关注的焦点。
1. 缓解焦虑情绪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缓解焦虑情绪。
针对冠心病患者长期处于心脏病风险下的心理压力,心理护理专家可以通过心理疏导、认知重构、放松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理解疾病,调整情绪,缓解焦虑。
研究表明,长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冠心病患者,焦虑情绪得到明显缓解,心理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心理护理干预同样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缓解抑郁情绪。
冠心病患者通常伴随有抑郁情绪,这不仅会加重患者的身体症状,还会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配合度,甚至影响康复进程。
而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专家可以通过情感支持、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冠心病患者转变消极情绪,减轻抑郁情绪。
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减轻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抗病能力和生活质量。
3. 促进康复信心三、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治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与疾病相关的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树立起积极的康复心态,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冠心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居不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虽然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
实了许多生理因素的作用,但是社会心理因素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社
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压力、抑郁、焦虑和社会支持等。
研究发现,这些因素与冠心
病的发病和恶化密切相关。
首先,压力是冠心病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
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身体产生生物化学
反应,并且长期的压力反复刺激循环系统,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另外,压力还会
带来一个不良的行为变化,如饮食不健康、运动不足、吸烟等,这些均是引起冠心病的原因。
其次,抑郁和焦虑是影响冠心病恶化的重要因素。
这些情绪不仅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率,而且还会加重流行病学研究中已经发现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水平。
患有抑郁症的人还更不容易接受治疗和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也会导致更加恶化的
健康状态。
最后,社会支持是促进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缺乏社会支持会使人很难面对身体疾病,导致心理压力的增加,这就再次引发了上述提到的不良行为模式,如减少运动,不良饮食
和吸烟等,这些行为可能最终会导致患上冠心病。
总之,从研究结果来看,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密切相关的。
积极应对社会心理因素
可以预防和缓解冠心病。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给自己创造一个平衡生活的环境,减轻压力,
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通过这些措施,可
以减少冠心病的风险,保持身心健康。
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分析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除了生理治疗,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一、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冠心病患者在患病后,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焦虑和抑郁是最为常见的两种。
对疾病的恐惧、对未来生活的担忧、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等,都可能导致患者焦虑不安。
而长期的患病状态、身体功能的下降以及社交活动的减少,容易使患者陷入抑郁情绪。
这些不良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病情,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二、心理干预的方法1、健康教育通过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后等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和误解,增强治疗的信心。
2、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绪,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忧虑,给予理解和支持,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3、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降低心理应激水平。
4、社会支持鼓励患者的家属和朋友给予关心和照顾,提供情感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同时,组织患者之间的交流活动,让他们相互鼓励和支持。
三、心理干预对冠心病预后的积极影响1、改善心血管功能心理干预能够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少儿茶酚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降低心率、血压,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血管功能。
2、提高治疗依从性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3、增强免疫力心理压力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而心理干预可以减轻压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4、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社会活动,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提高生活质量。
四、心理干预的实施时机心理干预应贯穿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全过程。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患者常常伴
有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等,这些情绪状态可能进一步恶化患者的病情,对健康
造成负面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应对与疾病相关的负性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
本文旨在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综合性护理方式,可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情感管理等服务,以促进患者的健康和康复。
具体干预措施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深度放松、音乐疗法等。
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例如,一项
对40名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发现,干预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得分均显著
下降(P<0.05),心理健康得分显著提高(P<0.01)(Xu,2016)。
另外一个研究也发现,干预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分显著降低,正性情绪得分显著提高(P<0.05)(Li,2016)。
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作用机制包括:首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
健康的思维方式,从而减轻焦虑和抑郁。
其次,通过放松训练等方法,心理护理干预可以
减少患者的生理紧张反应,从而改善心理状态。
再次,通过音乐疗法等方法,心理护理干
预可以促进患者的愉悦感,增加其正性情绪。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
笔
者建议,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士应重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相
应的干预措施,积极促进患者的恢复和康复。
冠心病的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
冠心病的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
除了进行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也是冠心病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的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的意义、方法和效果。
一、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的意义冠心病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疾病,还涉及到患者的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恢复。
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1.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冠心病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对康复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能加重疾病的发展。
通过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2.改善生活质量:冠心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如限制饮食、限制体力活动等。
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适应这些变化,提升其生活质量,增加积极的生活享受。
3.增强治疗的依从性:冠心病的治疗需要患者积极合作和依从医生的建议。
通过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理解和接受度,增强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康复进程。
二、心理干预的方法1.心理教育:通过向患者提供关于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原因、发展过程和治疗方法,从而减轻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
2.认知行为疗法:冠心病患者常常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过分担心、过度悲观、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等。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评估这些思维和行为,调整消极的情绪和行为模式,提升康复效果。
3.压力管理:冠心病患者常常面对来自环境和疾病本身的多重压力,如经济压力、家庭关系问题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通过教授应对压力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压力,减轻心理负担。
三、心理治疗的方法1.心理咨询:通过与心理专家的面对面交流,患者可以倾诉内心的困扰和焦虑,获得专业的建议和支持。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 型行为 的氍念 及其对 冠心病发病 和预后
实验室 的条件下 ,各种 不同的应激都 可 以引起 在 A 型行 为和 B型行 为人群之 间心血 管反应 的差异 。在
同样 的应激 条件下 ,A 型行为 的心血 管反应 性 比 B
的 影 响
许多年来 ,临床学 家们 已经观察 到冠 心病 的病
性 和敌意 。它们常被 称为 “ 害成分 ” 这些成 分可 有 。 能是 联合起来而不 是单独对 冠心病 的发病 和预后 起 作用 的。 二、A型行 为影 响冠心病发 病和璜后 的机 制 起初 , 有学者认 为 A 型行为诱 发冠心 病危险性 增高 的机制是 心血 管反应 性增强 。 多研究 表明 , 许 在
为 因素有 关。因此 ,单纯药 物 的使 用并不能有 效地 预防冠心 病 ,而必然 开展有 关冠 心病危险 因素 的健 康 教育 以及行 为干预 , 以达 到减少冠 心病的发病 率 , 死亡率 和疾 病负担 ,改善 冠心病患 者生活质 量 的 目
的。
一
病危 险性增高 的成分 主要是 时间紧迫感 、高度竞争
人 常具有某些 较特定 的人格 特征 ,即没有耐 心 、高
型行 为强 , 这似乎可 以解释 为什么 A 型行 为人群 冠
[ 作者工作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 究所 (10 1 4 0 1 ,长沙)
[ 一 作 者 简介 ] 周 亮 (96 ) 第 17- ,男 ,湖南 双 峰 ^ ,博 士 生 ,研 究 方 向 :心 理 治 疗 。
行 为 。随后他们 进行 了第一个 大型的前 瞻性 流行病
学 调查 。 西方拂作研 究组 ( G ) WC S 对 3 1 4名无冠 5 心 病史的人随访 了 8 5年后发 现 ,A型行 为者患 心 . 绞 痛或心肌梗塞 的危险性 是 B型行为者 的 2倍 。随 后 的 F a n h m 研究 和 比利 时一法 国执作研 究组 rmig a 均得 出了 同样 的 阳性 结果 , A 型行 为者 与 B型行 即 为相 比, 心病 的相 对危险度 为 2 2 . 冠 . ~2 8 根据 当时所 获得 的资料 ,美 国心肺与 血液研究所 的一个 专家小 组得 出结 论 , 认为 A型行 为是冠心病 的独立 危险 因素 。进一 步 的研 究发现 ,A 型行 为导致冠 心
种 行为一 情感综 合征 , 它包括 : 行为 的倾 向性 ,如雄
心勃 勃 攻击 性 、竞 争性和缺乏 耐心 ;特定 的行 为 外显 ,如肌 紧张 、警 戒、快速 而强有力 的语调 和行 为速度 加快 ;以及相应 的情感反应 ,如 易激惹 、敌 意 、容 易发怒 。而与此 相反 的行 为特征称 之为 B型
度 的警觉性 、 斗 。 好 :这些人格 特征首先 由两位心脏 病 学 家 Fid a 和 R sn n在 15 r mn e oema 99年 综 合 起
来 ,提 出 A 型 行 为 ( p e a iu )的 概 念 。 。 Ty eA B h vo t 根 据 F i ma r d n和 R sn n的 定 义 , 型行 为是 ~ e o e ma A
维普资讯
旦 堕兰塑 堑堂佥塑
・
51 ・
行为 类型 与心 理社会 干预对 冠 心病的 影响
周 亮 杨德 森 肖啦 潭
【 要 】 本 文 综 述 了行 为 类 型 与 冠 病 的 关 系 以 厦 理 社 会 方 法 干 预 冠 病 的 研 竞进 展 。 摘
增高 6 6
。冠心病 严重危 害人们 的生命健 康 ,且
发病率 和死亡率仍 然在逐 年增加 。冠 心病 的危 险 因 素包括血脂 异常 、高 血压 、吸烟 、糖 尿病 、体 力活
动较少 、肥胖 、冠 心病家族 史 、年龄 、性别 、饮酒 和行为类 型等 。其 中许 多和人们 的社会 、心理 和行
【 键 词 】 A 型 行 为 ;冠 病 ; 关 理 社会干预 。
【 中图 分类 号】 R 4 . 【 献 标识 码 】 A 5 14 文 【 章 编号 】1 0—2 X (0 2 105 —2 文 011 0 20 )0 —010
18 0年 WHO 关 于 世 界卫 生 状 况 的第 六次 报 9 告 中指 出 : 在工 业化 国家里 , “ 在那些 对生产 、社会 以家庭 承担责任最 高 的年 龄组 中,心血管疾病 —— 值得注 意的是缺 血性 心脏病—— 占早期死亡 原 因的 首位 。发展 中国家 当他 们继续发 展工业 时 ,也 可能 出现这 种趋 向 。 世 界各国流行 病学调 查表 明, 地 ” 各 冠心病发 病率和死 亡率相 差悬殊 。迄今在美 国 ,冠 心病仍是死 亡的首要 原 因 , 年约 j 每 0万人死 于心 肌 梗塞 , 3 1 , 7 0万人 患冠 心病 。 国虽然冠 约 . 即 0 我
心病 发病率 和 死亡 率都 明显 低 于发 达 的西方 国 家,
但是从 近 1 年 的数 据来 看 ,已有较大幅度 的上升 。 0 城市 冠心 病 死亡 率从 18 9 8年 的 6 . / 0万 上 升 到 65 1 19 6年 的 8 . / 0万 ,农 村分 别 为 3 . / 0万 和 9 45 1 4 31 4 , / o万 。 35 i 北京 的数 据 显示 , 9 年 2 ~7 1 3 9 5 4岁 男 性标化 发病率 为 1 9 1 6 / O万 , 1 8 比 9 4年的 1 4 1 2 / 0万 增高 3 ; 性为 9 / 0万 , 1 8 6 女 61 比 9 4年的 5 / 0万 81
第 1 .2 0 9 期 02
心 病 发 病 率 更 高 。 是 后 来 发 现 这 种 差 异 是 由 A 型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