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四中八年级语文《儒林外史》读后感作文 黑暗的社会
《儒林外史》读后感(精选10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精选10篇)《儒林外史》读后感(精选10篇)《儒林外史》读后感1几百年后的今天,我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我时而为当时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时而又为官员污吏的卑鄙丑恶而愤怒。
作者吴敬梓在文中借一些追求功名、思想迂腐的文人儒士,极力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昏暗及大批读书人灵魂的玷污、人格的堕落。
《儒林外史》开篇描写了诸暨县一个乡村少年王冕,因家境贫寒,自小替秦老放牛,但他却勤奋好学,用每日攒下的点心钱买书看。
由于王冕聪明勤勉,又博览群书,还画得一手好荷花,不到二十岁,便成了县内的名人。
他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之职,他也不接受。
王冕怕再有人聘他做官,就逃到会稽山中,过着隐居的生活。
像这样淡泊名利的读书人,在作者生活的年代真是少之又少。
在今后,我们也应该像王冕一样,不要追求名利,而我们读书是要报效国家,不是去满足自己的野心。
《儒林外史》读后感2书中的《范进中举》一文,深深地吸引了我。
它主要讲述了范进在自身的持续努力和周进的帮助下,相继中了相公与老爷的故事。
54岁的范进在考相公时巧遇学识渊博并且富有同情心的学道周进。
他一看范进的考卷非常生气;二看,觉得还有玩味之处;三看,不禁拍案赞叹“真乃千古至文也”。
于是周进将范进录为第一名,范进在54岁终于进学,做了相公!后来,他又瞒着老丈人胡屠户去考乡试,结果又高中举人,但是出人意料的结果却让他喜极而疯……“范进中举”这篇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八股科举制度对古代文人的摧残,《儒林外史》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当时残酷的法律和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与虚伪。
《儒林外史》读后感3《儒林外史》主要说了在旧时代时,各类人士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
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不良的世俗风气。
《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儒林外史》读后感1这个暑假,我读了《儒林外史》,这本书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著,是我国著名的讽刺小说。
这本书有一个一个古人的小故事组成,有的故事早已让我们耳熟能详,但仍有着深刻的寓意。
其中,我最喜爱第一章与第三章,也就是王冕的故事与范进中举的故事。
王冕是元末明初人,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早逝。
三年后,十岁的他开始在秦家放牛,以养活自己。
他在放牛的同时,不忘学习,用每月省下的钱买书,看书。
后来,他开始画画,画荷花。
渐渐地越画越好,成了一个闻名天下的画家,他还被一些当官的大人物看中,但他不愿入官场,来到田园乡居归隐田园,结局不可谓不完美。
王冕的努力得到了因有的回报,他的一身完美终了。
但是在生活古代的书生,并不是人人都是顺利的。
金榜题名,人们看到的是那些成功考生“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他们可以得到皇帝等位高权重之人的赏识。
甚至还会在“榜下捉婿”的习俗中大赚一把,他们都是命运的宠儿。
,但还有落榜考生的失落被埋在了他们的光辉背后。
范进就是这样考生的典范。
寒窗苦读多年,却连举人都考不取,前前后后考了多次,落榜了多次,周围的人都看不起他。
他的老丈人《儒林外史》读后感2《儒林外史》这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出在哪工作的一部小说,全书以一位正直文人王冕的故事为引子,接着写了周进、范进中举的故事,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有很多的感受,对封建社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周进就是个老童生,一生之中科举不得意,直混到给商人管帐的地步。
在商人的资助下,他捐了个监生,又先后中了举,成了进士,官至广东学道。
在南海主考时,他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
范进中举后,竟发了疯病,被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醒。
范进中举后,书中这样写:“他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儒林外史读后感(五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儒林外史》开篇便借王冕之口道出以八股取士的弊病,而后便是科考文人的人生百态。
三年一科,有些人穷其一生都在准备科举考试,只为一朝得道,飞黄腾达。
古典讽刺小说里,吴敬梓的这部《儒林外史》算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了。
白描写实的手法,让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鲁迅先生说它的艺术风格是“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真是十分之洽当。
范进中举这篇课文里面,五十多岁的范进依然坚持科考,终于中了举人,高兴疯了。
范进从此扬眉吐气,一众邻里尤其是老丈人胡屠户顿时一改往昔鄙夷,处处簇拥,前倨后恭,当真是刻画得入木三分。
我们彼时只说范进迂腐,八股取士害人,却不见这背后又是何种欲望在驱使。
私以为课本里没有的,范进后来夹起大虾元子来迫不及待的一幕更为精彩,只这一个举动,数十年苦读,满口子曰诗云仁义道德,说到底不过是为了功名利禄。
而一朝得势,心里便不再有什么仁义理智信,只想着如何填满自己永无止境的欲望。
匡超人更是书中一个个性鲜明的形象,他从淳朴少年到伪君子真小人的转变,读来总让人唏嘘。
大孝出场,年少家贫,心地善良,手脚勤快,奉养父母,体贴入微。
相较于范进服丧期间破荦戒还多有狡辩,竟是天壤之别。
然而恩师被诬,他结交了一帮对功名富贵一心向往却求而不得的假名士,人生观便开始扭曲。
待到潘三教他做些拐带人口,买嘱枪手的事,他的眼中便只有金钱利益,蜕变成了一个薄情寡义、虚伪狡诈的小人。
而这背后,是势利的社会风气和八股取士的制度。
《儒林外史》差不多就是中国文士社会传统生活的全貌概括了,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算是一部警醒世人的好作品。
若读书只为名利,那又怎会有人专心去做学问。
追求物质并没有什么不对,可一旦头脑贫瘠,思想浅薄,便容易陷入名利的漩涡,失了本心。
总归人可以穷,志却不能短,精神世界必不可埋没。
儒林外史读后感(二)《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中国儒家文化为背景,描绘了明末乱世中儒士身世艰辛的故事。
这部小说揭示了清代社会政治的腐败现象和儒家伦理观的虚伪,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与革新。
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本(三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本《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北宋末年的社会风潮和人物命运的变迁。
通过描绘儒林内外的各色人物和他们的处境,展现出了当时社会的荣辱与真假,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同时也表现了对真理、良知、人性的追求。
读完《儒林外史》,我深感其内涵丰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本书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进行了有力的揭示和批判。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塑造了一群贪婪、虚伪、奢靡的士大夫。
他们不顾社会的底层人民的疾苦,垂涎于权位和金钱,渐渐失去了原本的人性和良知。
吴敬梓通过一系列的描写,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小说中对于庙谣、科举制度、官场腐败等问题的描写都让人深思,令人反思封建社会的弊病和现代社会的一些问题。
其次,小说中对于理想、真理和人性的追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鲁镇是小说中一个儒学士大夫的代表,他怀揣着朴素的梦想和对真理的追求,却面临着种种的困境和考验。
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虽然屡屡受挫,但他的朴素和真诚却感染着身边的人。
鲁镇的形象给人以鼓舞,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并且用真诚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最后,我觉得《儒林外史》对人性的揭示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也非常值得深思。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真实,在他们的言行中展现了人性的善恶、伟大和渺小。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吴敬梓让我感受到了现实社会中的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同时,小说中也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思考,通过对各种命运的描述,使我认识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知。
在这个过程中,小说给人以启迪和思索,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有了深刻的思考。
总之,《儒林外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以其深入的思考和揭示,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善恶,让我对当时的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通过对鲁镇和其他人物的塑造,小说对理想、真理和人性的追求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充满了人生哲理。
《儒林外史》读后感作文范文10篇(3)
《儒林外史》读后感作文范文10篇(3)《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七在暑假里,我读了《儒林外史》这本书。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小说的作者运用了周进和范进等生动的艺术形象,还运用了多种排比,比喻等的修辞手法,他用辛辣的笔触,揭露了一群统治者的腐朽和虚伪。
集中概括,典型地再现了生活的真实,揭示了他们的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于可恶。
我读了这本书,我体会到:我们长大后,不能想书里的这些贪官一样,收取钱财,帮人做事,也不能整天游手好闲,要努力工作。
我们要想飞将萧云仙一样,为国家奋斗,要与时俱进,科教兴国!自己要清正廉洁,公私分明,以身作则。
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出力!我还通过作者的修辞手法和好词好句中体会到:文学可以让我们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使我们成长道路上充满阳光,并且使我们成长道路上充满阳光,并且滋润我们的心灵。
文学是比鸟飞的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量的智慧,是我们到了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
文学可以丰富我们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文学功底,锻炼文字驾驭能力,使我们更聪明。
《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八说起《儒林外史》,可能很多人听说过,但不知道它的内容。
其实它是有清代的吴敬梓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的精品,是他独特思想与艺术构思的产物。
它主要讲述了元末明初的一段断考场官场趣事,用了幽默诙谐的笔触进行讽刺,鞭棘了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
不仅如此,作为一部讽刺小说,吴敬梓不是简单的直接叙述自己对人物的好恶,进行讽刺或赞扬,而是通过白描的手法,把人物的形象用他生动的语言直接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让读者自己明辨是非,这样做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作者在全书中塑造了许多读书人的形象,其中给人印象最深,也是作者最想突出的无疑是那些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书生。
如进了几十年考场,后来侥幸考中又出尽洋相的周进;因为考中喜极而疯的范进;获得名利地位后就无恶不作的严大位 ; 虽为女流却热衷八股的鲁小姐等等。
儒林外史读后感200字
儒林外史读后感200字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一。
这部小说以儒林社会为背景,以讽刺讥讽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读完《儒林外史》,我深受触动,感慨万千。
首先,小说中对儒林社会的描写非常细腻,通过对各种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当
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丑恶现象。
从士人到庶民,从官员到商人,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他们的言行举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尤其是对官场的描写,让人看到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让人深感悲愤。
其次,小说中对人性的揭示也非常深刻。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人性
的复杂和矛盾。
有的人心胸狭窄,阴险狡诈,有的人心地善良,正直豁达,有的人贪婪自私,无所不为,有的人宽厚仁爱,乐善好施。
这些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让人深思不已。
最后,小说中的语言和结构也非常精彩。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小说
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韵味。
同时,小说的结构严谨,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读来非常过瘾。
总的来说,读完《儒林外史》,我深受触动,对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有了更深
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社会批判的力作,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伟大的作品,从中汲取智慧,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儒林外史每回读后感
儒林外史每回读后感《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以清朝末年为背景,描写了儒林士人的生活和命运,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读完《儒林外史》后,我深深被小说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所触动,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儒林外史》通过对儒林士人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小说中的主角郑三立,原本是个志向远大、有才华的人,但由于身世和家庭的原因,最终境遇堪忧,过着非人的生活。
这个贫困的儒家后裔形象,准确地描绘了封建社会不公平和腐朽的一面。
而儒林士人中的其他人物,也都逃脱不了命运的束缚和他们必须遵守的规则。
他们中有的为了进取,在学术和官场上勾心斗角;有的为了生计,不择手段地追求虚荣和利益。
这些描绘都使我深感到封建社会的种种隐患,让人对这个社会充满了疑惑和无奈。
小说中描写的儒家伦理观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儒家的伦理观念将社会成员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是贵族、名将和世家子孙,中等则是各类学士和小官员,下等则是农民和手工业者。
这种等级观念导致了社会上下的分化和人们的不公平待遇,个人的命运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出身和社会地位。
小说中的郑三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祖上的过失,他降到了儒林士人最底层,受尽了苦难。
儒林士人中的其他一些人物也都存在类似的命运,这无疑是对儒家伦理观的一种讽刺和批判。
对我来说,这样的揭示让我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也提醒了我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命运,而应该去关心整个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儒林外史》中还揭示了一些封建制度的弊端和对人性的伤害。
清朝末年,科举制度已深入人心,成为了官员选拔的唯一标准。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渴望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地位。
然而,这个制度却让人们变得功利和唯利是图。
为了考取功名,很多人不惜牺牲自己的道德底线,失去了真正的人性。
而那些没有通过科举考试的人则只能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
这种制度对人性的伤害和社会的不公平让我深感痛惜。
儒林外史读后感400字
儒林外史读后感400字《儒林外史》是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明末清初的士人社会为背景,以儒林之内外为题材,全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和虚伪,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读完《儒林外史》,我深受触动,对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以“儒林”为主题,以主人公邵晋涵的一生为主线,通过他的命运和遭遇,展现了当时士人社会的种种丑恶和虚伪。
邵晋涵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士人,但在封建社会的重重枷锁下,他最终沦为了一个无可奈何的小人物。
小说中描绘了当时士人们为了名利地位,不择手段地攀附权贵,明哲保身,自私自利,道貌岸然,虚伪不堪。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让人深感唏嘘。
小说中还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描绘,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
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地位低下,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多是软弱无力,受尽欺凌,无法自主的形象,让人感到心痛和愤慨。
《儒林外史》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提出了许多深刻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在当今社会,虽然封建社会已经过去,但是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丑恶依然存在,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
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正视社会现实,努力改变自己,改变社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通过阅读《儒林外史》,我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人性的弱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我也意识到,只有正视社会现实,正视自己,才能够改变社会,改变世界。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从这部小说中得到启发,努力改变自己,改变社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3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这学期,我读过许多书,但是在这么多的书中,唯有《儒林外史》使我记忆犹新,书中的故事一直让我念念不忘。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它集中了许许多多的人物,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小说作者吴敬梓运用周进、范进等生动的艺术形象,用辛辣的笔触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和虚伪,作为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品通过集中概括,典型地再现了生活的真实,揭示了他们的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于可恶。
虽然如此,文中也有不少文人雅士,如王冕、萧云仙。
其中,我最欣赏王冕,因为他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母亲只得让他去给邻家放牛。
懂事的王冕了解家里的情况,便答应下来。
他每天都去放牛,一直到长大之后,他学会了画荷花,才靠画画维持家庭生活,但他一直在为穷人作画。
后来,有一位官府的人请他作画,他犹豫再三,才勉强答应。
之后,有人请他去做官,但他洁身自好,不畏权贵,毅然拒绝了。
他时常用梅来比喻自己清正的品质,正如他在《墨梅》一诗中所写:“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我想:王冕那种洁身自好、不畏权贵的品质,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确实,我们应该向王冕学习,从小体谅父母,体谅家庭的难处。
即使自己遇到困难,也要学会坚强。
在大富大贵面前,王冕选择了隐居,而不是去享受,这一点不又是我们该学习的吗?面对生活中那些无耻的人,我们不应躲开,而要敢于指责;面对身边有困难的人,我们应多一些鼓励,多一些爱心。
正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2)《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以儒家社会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一群普通士人的生活和面临的困境。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对于儒学、士人精神和社会现实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我被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所感动。
书中的角色各具特点,鲜活真实。
儒林外史人生感悟(7篇)
儒林外史人生感悟(7篇)儒林外史人生感悟篇1这个_,老师让我们读一本书——《儒林外史》,并且要写读后感,我读了那本书后深受启发。
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王冕的故事》,它主要讲了在元朝末年,有一个王冕和他的母亲日子过得很艰难,于是他母亲让他去邻居家放牛,邻居很同情王冕,让他一日二餐在他家吃。
在一天,王冕在放牛看到了雨后美丽的荷花,想把荷花画下来,于是他托人去城里买纸和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
开始的时候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王冕画荷花画得栩栩如生,然后靠画画赚点钱过日子,后来一位王爷请王冕到他家去,他不肯去,王冕怕那位王爷对他不利,就到外面躲避一阵子。
母亲见他性情高傲,当官可能会闯祸,叫他千万不要去做官。
后来,时常有人传说,朝廷要征召王冕出来做官,王冕听说后,急忙收拾好行李,连夜逃往会稽山中,最后,王冕因病而死。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有书读,每天好吃好喝,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而王冕小时候却不能这样,只能从小给别人干活、做事情来挣钱养活自己与家人。
所以,我要好好读书,将来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儒林外史人生感悟篇2《儒林外史》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却又令人含泪去笑的人物形象,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儒林群丑图,又写下了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而在这众多的人物中,匡超人的形象别具意义。
匡超人是作者笔下的一个否定性人物,然而其实匡超人以前并不是这样。
少年时期的匡超人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亲孝顺,漂泊在外时牵挂父亲,在兄长面前也很谦卑,懂得细心照料卧病在床的老父。
然而渐渐地他却再也不是原来的自己:中了秀才后的势利;狠心逼妻回乡;潘三被捕后的翻脸无情;在牛布衣和冯琢庵面前的吹牛撒谎等等。
其实在作者客观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可感的匡超人,他以前的善良朴实令人欣赏,而他的堕落则既令人惋惜又令人憎恶。
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
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儒林外史》是清代文学家吴敬梓所著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儒学为主题,描写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
小说以讽刺和讥讽的手法,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展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痛恨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启发,不禁感慨万千。
首先,小说通过对当时社会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丑恶。
在小说中,作者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深刻的揭露,通过对官场、文人、商人等不同阶层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官场的贪腐、文人的虚伪、商人的奸诈等,无一不让人深感震惊和痛心。
这些丑恶现象的揭露,让人不禁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感到深深的忧虑和无奈。
其次,小说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关怀和呼吁。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扭曲和丑陋。
在小说中,有许多人物因为权力和金钱的诱惑而背叛信仰和良知,有许多人物因为私欲和欲望而走上了不归路。
这些人物的形象,让人深感痛心和唏嘘,也让人对人性的扭曲和丑陋感到深深的忧虑。
同时,小说也通过对正直、善良、勇敢等优秀品质的赞美和歌颂,呼吁人们要珍惜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良知,要追求真善美,要努力改变人性的扭曲和丑陋。
最后,小说通过对儒学的反思,呼吁人们要珍惜并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儒学的赞美和批判,对当时社会的风气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展现了对儒学的深刻思考和关怀。
作者通过对儒学的赞美,呼吁人们要珍惜并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发扬儒学的精神,要弘扬儒家的思想,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对《儒林外史》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痛恨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儒学的赞美和呼吁。
这部小说不仅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震撼和启发,也让我对封建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只要我们珍惜并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只要我们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良知,只要我们努力改变人性的扭曲和丑陋,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社会和人生。
《儒林外史》读后感
《儒林外史》读后感《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珍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儒林为背景,以儒生的生活为主线,描写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在读完《儒林外史》后,我深受触动,对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作者通过对儒生、官员、商人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进行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其中,书中的主人公邵雍是一个儒生,他一生追求真理,忠于自己的信仰,但最终却被社会的黑暗所吞噬。
在邵雍的身上,我看到了作者对儒生这一特殊阶层的深刻理解和关怀,也看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愤慨。
另外,书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有的贪婪奸诈,有的正直忠良,有的机智狡诈,有的愚笨懦弱,这些形象的塑造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其次,小说通过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描写,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官场腐败、商人欺诈、儒生虚伪等现象的揭露,对封建社会的弊端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例如,书中描写了官员们的贪污腐化、商人们的奸诈欺骗、儒生们的虚伪狡诈,这些形象的描绘使人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揭露,作者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和愤慨,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社会教育和历史反思。
最后,小说通过对儒林的描写,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小说中,作者对儒林的风俗习惯、学术讲究、师生关系等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儒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广泛影响。
同时,通过对儒林的描写,作者也对儒家文化的传统和现实进行了深入思考,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总之,《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作品,它通过对儒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描写,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社会教育和历史反思。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该从这部小说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第一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本讽刺小说,那就是在清代远近闻名的《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主要说了在旧时代时,各类人士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
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不良的世俗风气。
在《儒林外史》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吝啬鬼―严监生。
他是一个胆小而有钱的人。
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就是严监生疾终正寝。
这件事充分表现严监生吝啬,爱钱如命,我觉得这样的人不值得我们去学习。
相反,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大方,如果不大方,下场就是和严监生一样。
而严监生的另外一件事――悼念亡妻中知道,严监生吝啬到连给亲人花一点钱都不肯,充分得体现出严监生爱钱如命。
而《儒林外史》开篇词中一个生于乡村的王冕,因家里没钱,就去放牛。
但他喜欢读书,所以每天赚的钱都去买书看。
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成了县内的名人,许多人聘他做官,他都不接受,他逃到山中,过着隐居的生活。
说明他讨厌做官的昏晦的生活。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官员为了钱和权力,不顾人民利益,而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最终和严监生的下场一样。
这些现实的事情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小便宜,要大方,不能爱钱如命。
《儒林外史》教会了我要大方,不能贪小便宜。
第二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我读了《儒林外史》这本书,我颇为喜爱。
《儒林外史》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我不得不惊叹作者的巧夺天工,作者的写作手法,那些生动的人物,发人深省的故事,喜爱这本书的原因有很多!我来跟大家一一说一下我喜爱这本书的理由吧!《儒林外史》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我之因此喜爱这本书还是缘于它给了人一种真实的感觉,在《儒林外史》的众多人物大都有真人真事的影子。
但作者却又巧妙的把故事推向了前朝,避开了统制者残酷的文字狱,这是很有勇气的。
并且对于这本书的主题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又讲的十分清楚: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
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闹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乃终以辞却功名富贵,品第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儒林外史阅读心得350字(精品5篇)
儒林外史阅读心得350字(精品5篇)儒林外史阅读心得350字篇1《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著的一部讽刺小说,通过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抨击科举制度,深入地刻画了人物,揭示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于吴敬梓对封建社会末世的昏暗和绝望的描绘。
这部作品在描述人物时,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让人物形象生动而立体。
作者以讽刺的手法,对社会的不公和荒谬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我认为,《儒林外史》的创作风格独特,以讽刺为纲,以悲悯为魂,将嘲笑和同情并存,为读者带来了深邃的思考和感悟。
虽然这部作品主要在讲述封建文人群像的生活,但它对于我们理解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以及作者吴敬梓的审美理想,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总的来说,《儒林外史》是一部揭示封建社会真相的作品,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封建文人群像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阅读这部作品,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也让我更加欣赏吴敬梓的讽刺才华和悲悯情怀。
儒林外史阅读心得350字篇2《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深刻讽刺意义的文学巨著。
作者吴敬梓通过描写一群社会名流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阅读这部小说,我深受启发。
这些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现实社会中的虚伪和丑陋。
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我看到了一个社会的病态现象,这种病态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
此外,我还从中学习到了一些生活哲学。
例如,作者通过描写一位贫穷书生的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淡泊名利,追求真理和正义。
另外,作者还通过描写一些名流的丑态,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总之,《儒林外史》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小说,它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
儒林外史阅读心得350字篇3真名望高的人在我看来非是“淑世”之辈,我私人崇尚庄绍光,心存天下,进可为国度国家献计,退可为修身自娱。
儒林外史读后感初二作文
儒林外史读后感初二作文《儒林外史读后感》读完《儒林外史》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又荒诞的旅行,见识到了形形色色的儒林众生相。
书中的那些人物,就像是从古代穿越而来,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
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贪婪与正直、他们的虚伪与真诚,都让我感慨万千。
比如说那个范进,为了考取功名,简直是拼了老命。
从年轻考到年老,头发都白了还在坚持。
当终于中举的消息传来时,他居然高兴得疯了!这得是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心里积压了多少的渴望,才会这样啊!想想他之前的日子,穷得叮当响,被老丈人胡屠户骂得狗血喷头,连亲戚邻居都看不起他。
可一旦中举了,所有人的态度那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胡屠户之前骂他骂得那么凶,现在却害怕得不行,巴结讨好的样子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范进中举后的种种表现,那种癫狂,那种突然之间的身份转变带来的不知所措,都让我觉得既可怜又可悲。
还有那个严监生,临死前因为多点了一根灯芯,就死不瞑目,非得让家人挑掉一根才安心闭眼。
这也太抠门了吧!就为了那么一点点灯油,连命都可以不顾。
可仔细想想,他这一辈子,也许一直都在为了钱财算计,到死都改不了这个习惯。
这种对金钱的执着和吝啬,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书中的这些人物,看似离我们很远,但仔细想想,又好像在我们身边能找到影子。
比如说,为了考试成绩拼命熬夜复习的同学,为了升职加薪不择手段的大人,还有那些只看重金钱和地位的亲戚朋友。
儒林外史里的世界,不就是我们现实世界的一个夸张版写照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压力。
像考试取得好成绩,找到好工作,赚很多钱,这些都可能让我们变得焦虑、变得功利。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为了一个目标,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却忘记了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活?是像书中那些儒林人士一样,被功名利禄迷了眼,失去了自我,还是应该保持一颗清醒的心,珍惜身边的真情,追求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我觉得《儒林外史》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病,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八年级优秀作文600字5篇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八年级优秀作文600字5篇《儒林外史》以描写明朝书生的故事,来描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也借此来讽刺清朝时期的科举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儒林外史读书心得八年级作文600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八年级作文600字1余尝读吴文木之《儒林外史》,其书儒者之种种,光怪陆离,众生百态,不一而足,或吝啬,或迂腐,或势利,或恬淡,或浑雅,比比皆是也。
吝啬者如严监生之属,迂腐者如马纯上之类,势利者则五河县人之流也,恬淡者如庄征君,浑雅者如虞博士,文木老人皆述之以笔,其历历者如在目矣。
另有如五十五回述盖宽及其邻翁于雨花台绝顶望江上舟船之往来,红日之西坠者,愚窃以为殆有谓也:其述江船之逡巡者,非谓时人之去而后人之来,寓述往追来之意者乎?而落日之谓非喻礼乐文章之颓废也欤?噫吁兮,聊聊数笔而一至如是之思者,此所谓文木之高妙也。
夫难平者事也,无尽者欲也,而皆出于人,是知世间善恶,皆自人出。
夫人者无有穷而欲者无有尽,功名富贵,朝夕挂念,焉之此虚妄之物终为无益也?徒费尽心情,误尽流光,莫如啸傲林泉,梅妻鹤子,快然自足,极娱游于终日也。
且夫古之君子,温文尔雅,雍容敦厚,以正其身而推及人,行不言之教,助礼乐之闻,岂如文中之类,礼乐不行,教化不兴,惟知皓首穷经以为仕途,及仕则未知何谓仁义也,无论唐诗宋词文章辞赋也,而尽日所见惟黄白之物,所闻皆为官之道也。
是以有泰伯祠群贤毕至,以复旧时礼乐之教化者,实文木之喟叹也。
由是知之,八股之为害甚矣!呜呼,圣道之不传也久矣,礼乐之不兴也亦久矣,而世人愚昧,不解名利之属终为虚妄,日追夜逐,靡有朝矣!夫庸知濯足沧浪,醉舞明月,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之乐也欤?余既怅然,故虽有不才而敢不竭鄙诚以为此文者哉?儒林外史读书心得八年级作文600字2《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长篇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林外史》读后感作文:黑暗的社会
最近我在看一本很有意思的小说——《儒林外史》,这是一位清朝时名叫吴敬梓的写的一本讽刺当时官场的小说。
我对中国的古典名著我总觉得难于看懂,所以兴趣乏乏。
拿起这本书是因为里面的一个故事,吝啬鬼严监生两根灯芯的故事,于是我就来了兴趣,看起这本书来,虽说里面的语言还是有一些搞不太清楚,但是我也从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找到了乐趣。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它把锋芒射向社会,客观地、写实地写秀才举人、翰院名士、市井细民。
由于吴敬梓具有高深的文学修养,又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所以才能把那个时代写深写透。
他把民间口语加以提炼,以朴素、幽默、本色的语言,写科举的腐朽黑暗,腐儒以及假名士的庸俗可笑,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无不恰到好处,谑而不苛。
在艺术结构上,它没有贯穿到底的人物,而是分阶段地展开,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
”
《儒林外史》我已看完大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人。
第一位是小说开篇描写了浙江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
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最后他逃往山中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
第二位是一个考到五十多岁才中举的秀才范进,范进中举后的疯癫模样以及他岳父及乡邻在他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是大家所熟悉的,我这里要说的是范进中举后去拜访一位知县,范进所表现出来的伪善:“范进方才说道,‘先母见背,遵制丁忧。
’汤知县大惊,忙叫换去了吉服。
拱进后堂,摆上酒来。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
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
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
’知县忙叫换去。
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
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
’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
’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圆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作者对范进和知县,一个描写其动作,一个描写其心理,将范进虚伪的人格嘲讽得淋漓尽致。
范进与王冕对比,一个淡泊名利,早已看透了当官的险恶;一个为了能出人头地,考到五十多岁才中举。
彰显了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的王冕人性的美好。
第三位就是我当初听妈妈讲的严监生,他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早已深深刻入我的心中。
整篇讲严监生的文章中,虽然一个关于“吝啬”的词都没写,但是文章中却处处隐藏着严监生的吝啬。
他病得饮食不进,卧床不起,奄奄一息,还念念不忘田里要收早稻。
他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在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
最令人拍手叫绝得是严监生死后的场景,他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而迟迟不肯
断气。
虽然《欧也妮葛朗台》中也写了葛朗台临死时死死盯着金子,直到手中攥着金子后才断气。
但是《儒林外史》似乎更胜一筹,一根灯草就令一个人迟迟不肯断气,此种情况真令人惊叹。
这让我不得不感叹《儒林外史》真是一部讽刺世间为功名利禄而奋不顾生的人的经典绝作。
《儒林外史》虽然写的是明朝的科举、官场,但是它对于当今社会仍有其价值。
社会在前进,但仍有不少人信奉“拜金主义”,物欲横流,一生都在追求名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历史就是明镜,而古典小说则是历史的缩影。
读了《儒林外史》,我不仅为其写实的风格以及精妙的人物刻画所折服,从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也深深吸引了我。
我读《儒林外史》如同在观一幅中国水墨山水长轴,读得越深入越了解它的文字所表达内容的精辟,回味那一段动作描写或一段对话,仍是无穷的韵味,这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妙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