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 条形统计图(1)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 条形统计图(1)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灵活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明确条形统计图的定义。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步骤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条形统计图。

(3)条形统计图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条形统计图,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制作条形统计图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

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数据:首先要明确需要统计的对象,然后通过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因为数据的不准确导致统计结果的偏差。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综合与实践》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综合与实践》教案
四、教学难点
认识13亿粒米的作用和价值。
五、教学准备
PPT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出示教材P95情境图,引入新课。
师:请大家说一说自己平时吃饭时候有没有漏米现象。
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说一说。
二、小组互动,巩固旧知
师:如果我们国家13亿人每人漏一粒米,全国每天能漏多少粒米,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全国每天能节约多少粒米。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1)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算出13亿人1天节约大米的质量
算出这些大米可供多少人吃1年。
(2)集体汇报交流
(四)想一想,说一说
1、教师展示有关粮食问题的信息,指名学生谈感受
2、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粮食。
小组讨论
指名汇报
小组动手
汇报交流
学生尝试计算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集体交流
学生畅所欲言
小组交流
综合与实践 节约1粒米
课时
1课时
教学对象
四年级
提供者
一、教学内容
教材P101节约1粒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感受13亿这个数字的巨大。
2、通过亲手操作认识13亿粒米的作用和价值。
3、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感受13亿这个数字的巨大。
(一)数13亿粒米不现实,该怎么办呢?
分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二)、数一数,称一称
1、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天平,用数一数、称一称的方式探究100粒米有多重及10克米有多少粒等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是本册教材中关于统计图表知识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以及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他们对统计图表有初步的认识,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是一种表示数据的方法。

但在实际操作和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以及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据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难点: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条形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收集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统计图模板、彩笔、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分组收集的数据、统计图模板、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生活中的数据,如学校运动会各项目的报名人数。

引导学生关注这组数据,并提出问题:“如何表示这些数据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条形统计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3)第2课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6)第3课时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9)(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进一步体会分析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能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前后联系如下: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这是本套教材安排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

正确理解并掌握这部分内容,既是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学习运算律(含简便运算),以及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会解决一些稍复杂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学生有条件主动把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迁移到三步混合运算中来。

教材根据这部分内容的特点,以两种形式安排教学线索。

一是通过创设需要用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联系数量关系理解相应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二是直接呈现相关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让学生通过类推,自主掌握相应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样,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2.把计算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一方面,教材借助实际问题引入三步混合运算的学习,这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学习混合运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感受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感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更好地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另一方面,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发展数学思考,也能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相关的解决问题策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混合运算的作用和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数据解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2. 运用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括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特点、制作方法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条形统计图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如:有横轴和纵轴、条形的长度表示数量等。

3. 教师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如:条形统计图是一种用条形的长度来表示数据的统计图,横轴表示类别,纵轴表示数量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讲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如:确定横轴和纵轴的刻度、绘制条形、标注数据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四、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数据,要求学生根据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应用(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 学生独立完成应用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制作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PPT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了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了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在练习和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数据,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问题解决-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问题解决-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问题解决西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问题解决,使用的是西师大版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在本节课中学习第七单元的问题解决。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如何通过给定的条件列出算式,如何通过算式求解问题,以及如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能够正确求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算式的列出和检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练习题和一些实际问题,以及相关的教具,如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列出算式,如何求解问题,以及如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将问题和算式进行板书,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跟随。

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小明的妈妈买了5个苹果,小明的爸爸给了小明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答案是:小明现在有8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特别是在算式的列出和检验方面。

因此,在下一节课中,我将继续强调算式的列出和检验,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如何引入新知识,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算式的列出和检验,是如何布置作业以及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对于引入新知识,我选择了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进行引入。

这个问题是与学生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绘制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3. 培养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2.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解读方法。

教学难点:1.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步骤。

2. 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条形统计图的示例和数据。

2. 学生准备绘图工具(如直尺、铅笔、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统计方法,如表格、图表等。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条形统计图。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强调其在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师通过示例,展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绘图步骤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如横轴、纵轴、条形等,并解释其含义。

三、学生练习1. 教师提供一组数据,要求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

2. 学生独立完成绘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教师选取几份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强调绘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作用、绘制和解读方法等。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五、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一道与条形统计图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2.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绘制过程中的细节,如数据准确、图形美观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和总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作用、绘制和解读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同时,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题目难度,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主要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于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运算法则不明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明确运算法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运算顺序的判断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

2.探索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索,发现运算规律。

3.练习教学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运算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解决。

3.练习题:准备一些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题,供学生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妈妈去超市买苹果和香蕉,苹果每千克3元,香蕉每千克2元,妈妈买了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四则混合运算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解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9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示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读懂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理解条形统计图中所反映的信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出示课件)(1)()色的花最多,()色的花最少。

(2)红花比蓝花多()盆。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师:同学们都爱听天气预报吗?谁能说说都有哪些天气?(学生举手回答)在天气预报中也蕴藏着数学问题,这节课咱们将一起来探讨一下天气预报中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例1)师:这是A市2021年8月的天气情况,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怎样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下面是A市2021年8月的天气情况。

(一)认识条形统计图师:观察A市2021年8月的天气情况表。

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生:这个月一共有5种天气。

(若学生说不出教师引导)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想知道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可以用什么方法统计出来?(统计表、象形图)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统计出每种天气的天数。

(老师提示一下可以小组分工去数每种天气,组长负责记录)班内交流画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预设1:统计表。

我们可以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便查找。

(出示课件)天气情况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天数9 6 9 5 2生:我是用统计表的方法统计出来的,晴天有9天,阴天有6天,多云有9天,阵雨有5天,雷阵雨有2天。

预设2:画象形图表示统计结果。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第七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第56~64页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⒉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相应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⒈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和乘法运算律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⒉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使用各种运算定律,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⒊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惯。

教时安排:共计7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课时2课时1课时应用加法运算定律简便计较练七单元练运算律11课时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简便计算2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56~58页教学目标:⒈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⒉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归纳、总结。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运算的揭法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⒈口算42+38.75+6.13+21⒉揭露课题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加法的意义有了肯定的了解,今天花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和掌握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为今后研究打好根蒂根基.3.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玩个语言游戏好吗?老师说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比如,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会说吗?好,现在开始:“你们”(生:们你)啊?什么意思?想“XXX”老师呀?那可不行。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2. 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推理。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2.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3. 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4. 条形统计图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数据分析。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数据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有效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2. 呈现条形统计图向学生展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如直条的长度、宽度、间隔等。

3. 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以一个简单的数据为例,分步骤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强调数据的准确性、直条的大小和间隔的均匀性。

4. 指导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 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以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如比较不同类别数据的多少、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等。

6. 应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条形统计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实例,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评价其准确性和规范性。

2. 观察学生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评价其数学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的细节处理,如直条的间隔、数据的准确性等。

2. 在数据分析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绘制条形统计图(二)》二次备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绘制条形统计图(二)》二次备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绘制条形统计图(二)》二次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绘制图表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乐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观察数据,提取信息。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正确绘制。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学生文具。

2.教学材料:课本、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图片、数据表格。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导入•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回顾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引导学生回想上次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回答一些问题。

第二步:新课讲解1.准备数据表格,讲解本课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内容和要点。

2.示范如何绘制更复杂的条形统计图,帮助学生理解绘制的过程。

3.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提取关键信息,并尝试绘制自己的条形统计图。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1.给予学生一定时间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绘制条形统计图。

2.师生互动,批改学生绘制的图表,并纠正错误。

3.练习过程中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四步:拓展应用1.提出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五、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回答一些复习题。

•强调绘制条形统计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练习绘制不同数据的条形统计图,每位学生至少完成3个数据集的绘制。

•提醒学生认真对待作业,及时复习巩固知识。

七、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为下一次备课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次《绘制条形统计图(二)》二次备课教案内容,希最本节课能帮助学生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培养他们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4课时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4课时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4课时练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表示方法。

2.能正确读懂和解释条形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取所需信息。

3.能够根据所给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重点1.理解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读取和解释条形统计图。

3.掌握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合理解读和分析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

2.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绘制有关数据的条形统计图的练习题目、学生练习用纸。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统计学知识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关系。

2. 讲解教师结合具体的题目,讲解如何读取和解释条形统计图,包括如何对比数据、如何获取信息等。

3. 练习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数据回答相关问题,巩固他们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拓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数据关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深度。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条形统计图作为一种常见的数据呈现方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利用。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表示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解读能力。

七、作业指导布置相关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练习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正确读取相关信息和回答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多加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 温度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 温度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温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摄氏度和华氏度的定义和转换方法;2.能够进行华氏度和摄氏度的互换计算;3.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温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方法;2.实际问题中温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温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摄氏度和华氏度的互换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叙述:小伙伴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到温度的概念,比如说我们每天都会看天气预报,了解当日的气温情况,而气温则是通过温度所体现出来的。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关温度的相关知识。

2. 学习新知识教师提问:小伙伴们,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等待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温度是一种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的热度高低的。

我们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温度。

教师出示温度计图片,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和数字。

引导学生:在温度计上,常用的温度刻度有摄氏度和华氏度两种。

•摄氏度是以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作为标准的,常用于实验室和国际标准中;•华氏度则是以水的冰点为32℉,沸点为212℉作为标准的,常用于美国的天气预报等场合。

教师出示温度计图片和温度转换表格,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将摄氏度和华氏度互相转换,如何计算呢?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摄氏度转华氏度:℉=℃×1.8+32;•华氏度转摄氏度:℃=(℉-32)÷1.8。

接下来,我们通过练习题来加深对温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3. 练习与评价教师出示练习题并解答,让学生进行相关实践练习,巩固知识点,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4. 板书总结温度的定义:用来描述物体的热度高低的一种物理量,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温度。

摄氏度和华氏度的互相转换:•摄氏度转华氏度:℉=℃×1.8+32;•华氏度转摄氏度:℃=(℉-32)÷1.8。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例2》教案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例2》教案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例2》教

教学目标
1.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2.能够画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能够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教学重点
1.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含义。

2.学会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3.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
1.确定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

2.熟练绘制不同类型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1.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

2.条形统计图练习题目。

3.讲解PPT。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讲师通过举例介绍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第二步:概念解释
•讲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条形统计图,如何阅读和理解条形统计图。

第三步:绘制条形统计图
•讲师示范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包括确定横轴和纵轴,标出坐标轴的刻度。

第四步:学生练习
•学生根据所给数据,尝试绘制条形统计图,并理解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

第五步:数据分析
•讲师带领学生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让学生总结出有意义的信息。

第六步:课堂讨论
•学生就所绘制的条形统计图进行讨论,分享不同的观点和分析结果。

第七步: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条形统计图有更深刻的理解,掌握绘制条
形统计图的方法,以及如何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提高数据图表的分析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掌握相关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并对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分数的运算规则理解不深,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素材。

2.练习题和测试题。

3.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分数加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例题,呈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运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理解例题,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然后,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理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中,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 提问:这些实际问题中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如何计算?2. 探究新知- 讲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的。

- 通过例题,展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 让学生尝试解决导入新课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应用-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 总结与拓展- 让学生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 提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展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六、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特点,理解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在课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定律的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于混合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往往对于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运算定律的应用3.解决实际问题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示例、运算定律的应用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2.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道具:如计算器、小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题,引导学生思考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

例如:23 + 15 × 4,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解释自己的思路。

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运算顺序,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同时,给出实际问题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3.操练(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问题解决》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问题解决》教案
二、互动新授:
1、共同探索
PPT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和问题
请大家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中获得了那些信息?
(2)解决问题
方法一:求出平均每人8天摘花椒多少千克?
平均每人每天摘花椒多少千克?
方法二:求两人每天摘花椒多少千克?
平均每人每天摘花椒多少千克?
(3)PPT展示教材例1情境图和“试一试”
怎样列式解答呢?
课题名称
问题解决
课时
1课时
教学对象
四年级
提供者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生活情境,探究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2、能综合运用连乘、连除及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做工问题、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3、体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与现实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在理解做工问题和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突破难点。
四、教学难点
对带有括号的两步乘法、除法和乘除混合的算式进行正确计算。
五、教学准备
PPT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农场参观,你们喜不喜欢?不过要进入农场有一个规定就是必须完成他们准备的题目才能够进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信心通过考核?现在就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来到这家农场。(板书:问题解决)
追问:这道题先算什么?
小结:先算出平均每时行多少千米,然后根据“时间=路程÷速度”算出行完全程要多少时间。
(3)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应该怎样解答这道题?
180÷3=60(KM)
840÷60=14(时)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3)》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3)》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3)》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2.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三、教具准备
•板书、彩色粉笔
•学生练习册
•表格纸
四、教学过程
1. 自主学习
1.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条形统计图。

2.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巩固学习内容。

2. 导入新知识
1.利用板书,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以及表示数据的方法。

2.举例说明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3. 讲解并练习
1.带领学生一起绘制几道题目的条形统计图。

2.请学生回答与图表相关的问题,加深理解。

4. 后续练习
1.让学生在表格纸上绘制自己的数据,并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2.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图表回
答问题。

六、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并根据提示绘制新的条形统计图。

七、扩展阅读
学生可以自行查询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统计图表的知识。

这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2:已经知道了每艘货舱的卸货时间,还有一点,就是:只能一船一船地卸货。
问题3:这题要解决怎样安排卸货的顺序,使三艘船的等候总时间最少。
3、质疑:对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等候时间的总和是什么意思?(很可有能学生对此还有疑问,这里要留时间给学生,要让学生都明白题目的意思)
三、讨论合作,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合作交流展示点评
板贴
生1、(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
(共13分)
师:当做一件事情,像沏茶这样,步骤比较多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像这样用画箭头图示的方法来表示做事的顺序。
生2、(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
洗茶杯找茶叶(共11分)
师:好,还有更快的方法吗?那我们来看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能尽快地让客人喝上茶?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合理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老师希望大家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时间来学习和生活,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五、拓展延伸
智力题:假如这个锅一次能烙10张饼,两面各需要烙6分钟,而现在有15张饼要烙。请你想一想,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揭示课题《沏茶问题》——合理安排时间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想一想沏茶时都需要做哪些事呢?
生1(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
师:好。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要做这么多事。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的喝上茶呢?
师:我们能帮小明想明白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用大家的图片摆一摆,并算一算一共需要多长时间?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的设计方案。师:好那组代表公开你们的安排方法?
师:有没有比刚才那位同学更省时间的?告诉你妈妈烙只用了9分钟,你想想看妈妈会用什么样的方法?
B、合作交流、探究问题
分组交流烙3张饼的方案
C、交流评价、归纳总结
1、得出9分钟烙的方法。让下面学生再按照这种方法重新烙一次。
2、小结:这种方法每次锅中都有2张饼,不浪费时间。看来我们烙饼的时候尽可能使锅里有两张饼在那里一起烙。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最省时间。
3、小结:只要我们合理的安排事情,就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
1、美味餐厅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课件出示图片:这一天餐厅里来了3位客人,每位客人点了2个菜。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说说你的理由。
2、一个锅一次能同时煎2条鱼,两面各需要煎5分钟,煎熟3条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五、“合理”提升、丰富拓展
对下面小朋友的合理安排,大家有何想法。
1、为了节省时间,强强在乘车时认真看书。
2、为了:合理安排不但要考虑节省时间,也要考虑人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帮助小明和小明的妈妈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收获,谁能谈谈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统筹安排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3页例2及第114页“做一做”第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页例1及第114页“做一做”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七、课外延伸:
作业: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的事例呢?同学们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排队论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5页例3及第115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形成寻找最优化方案解决问题的意识。
2、如果妈妈要烙两张饼的话,最少要几分钟?(6分钟)谁来烙一烙。
师:1张饼最少要6分钟,烙2张饼应该12分钟才对,这怎么回事儿?(因为一个锅可以同时烙两张饼,这样同时烙可以节省时间)
3、出示信息(二):这时小红走来了,她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
(1)师:这时小红放学回来了,你看她说了什么呢。(出示信息2)问1:现在妈妈要烙几张饼?(3张)那你知道妈妈烙这3张饼的时间最少是多少吗?(设疑)
教学重点: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意义与价值,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排队等候时间的总和的意义,运用这种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接下去我先讲个一件事请同学们帮忙解决哦,这里可有数学问题的。
师旁白:一天,小红和小亮做值日,他们俩正好同时(强调读)来到一个自来水龙头前。
3、取名
像这种烙3张饼有那么多的数学奥秘?那我们能不能给他取个名字?(快速烙饼法)
D、推广应用
1、前面我们一起烙了1张、2张以及烙3张的最佳方法。如果现在烙4张饼,你觉得怎样烙才能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2、如果现在要5张,怎么烙?谁来介绍一下方法?(2+3)与(2+2+1)的区别。
3、6张、7张、8张、9张怎么烙呢?
(6)按丙-乙-甲的顺序,等候时间总和:1×3+4×2+8=19小时
2、引导学生观察以上方案,谈谈自己的想法。
3、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
4、小结:在确定排队等候顺序的时候,我们要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合理安排时间,这样可以使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
五、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P115页的做一做。
六、总结评价
师及时指出:是呀,我们在自己完成自己任务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别的同学的感受,那我们来算一算,如果包含等候的时间在内,一共用多长时间吧。
生:小红先小明后:1+1+5=7分钟。(师可有意识引导:1×2+5=7分钟)
生:小明先小红后:5+5+1=11分钟。(或:5×2+1=11分钟)
师:现在哪位同学能说说,这里的7分钟和11分钟是什么时间?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突破难点:等候时间的总和)
E、总结烙法
1、从烙2、4、6、8……张饼,怎样烙最快?发现什么?那烙3、5、7、9……张饼呢?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烙双数时,可2张2张来烙;烙单数时,可先2张2张烙,最后剩下3张按最佳烙法来烙。)
F、应用规律
1、烙20张饼需要多少时间?60张?73张?
2、我们研究的这个规律是在锅里只烙2张的前提下。那如果锅能同时烙3张,我们这个还可以用吗
问:假如你是田忌的军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有办法帮助田忌反败为胜吗?
2、扮演角色,自主合作
学生拿出设置好的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把田忌可以应对齐王的方法罗列出来,完成表格。
应对的方法共有六种,其中只有一种是获胜的方法: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输了第一场,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连赢两场,取得胜利。(板书)
1、分组活动安排与要求
(1)、同桌2人为一小组。把货船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别命名为:甲船、乙船、丙船。
(2)、2人讨论后写出卸货方案,能写几种就写几种。
(3)、算出每种卸货方案的等候时间的总和
2、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
四、汇报交流,寻找最优化方案
1、学生汇报自己的卸货方案,教师按一定的次序板书。
主要有: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师小结:生活当中有许多事都要经过认真的思考、合理的安排,才能做的有条理、有顺序,才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大家看,小明的同学小红近来感冒了,她想吃完药赶快睡觉,你觉得小红应该怎样安排以上事情?(“做一做”课本114页第2题)
2、做饭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李阿姨很快就喝上了茶,小红也很快得到了休息,不知不觉中午到了,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饭菜来招待李阿姨。
这种方法就是大军事家孙膑所采用的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对策。
3、模拟比赛,反思对策
学生认识了对策以后,再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齐王输了有点不服气,想再和田忌赛一场,左边的同学当齐王,右边的同学当田忌,拿出马的图片,咱们再来一次模拟比赛,好吗?
师:星期天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113页最上边的图形。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师:原来是李阿姨来小明家做客,小明怎样安排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呢?你们帮帮他,好吗?”师:其实啊,合理安排时间可是一门大学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数学广角里去学习一下,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好吗?
3、让学生体会通过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方案,初步体会优化的思想,形成优化的意识。
教学难点: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形成优化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工序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景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饼的模拟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谈话:“饼”大家吃过吗?烙饼不但好吃,而且还藏着数学问题,大家想知道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烙饼过程中的数学知识吗?(揭题)
二、研究烙法
A、提出问题、激起求知欲
1、现在如果妈妈烙1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6分钟)谁来烙一烙。为什么是6分钟?(正面3分钟,反面3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